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野鶴隨筆:我的暮年筆耕集
滿額折

野鶴隨筆:我的暮年筆耕集

商品資訊

定價
:NT$ 800 元
優惠價
90720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79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2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雖為憶往,但亦為寫史、寫人、寫意,文字誠懇溫暖,言之有物,殊感可貴。
◎描述作者參與救國團的青年服務志業,愛家、愛團、愛國,保留諸多珍貴圖文資料。
◎作者最近十多年來的作品集結,發抒自我情感,讚頌造物主奇偉,也祈求人們平安!

本文集為作者暮年近十年之作,個人隱居都市叢林小角落,未曾有令人矚目,驚天動地的事,只是現在社會上充滿各種政治權謀,勾心鬥角,或利用網路全球詐騙,驚動世人……,造成普羅大眾們惶惶不安,再加上不良社群、媒體等推波助瀾,是造成社會混亂、動盪不安的最大源頭。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美麗優雅的,只是我們常忙於俗事,未去注意每一件小事物,往往它能給我們心靈上莫大的啟發,如:大自然的景觀、清晨的鳥叫聲、蜜蜂採食花粉……,和煦的太陽輕吻著大地,讓我們張開雙臂擁抱這個美妙的世界。

環顧四周,我們會發現許多寶藏,我們用平和、安詳的態度及感恩的心,便會發現自己所過的生活竟是這麼豐富,所有事物都如此美好,活著真好!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0115906.pdf

作者簡介

余建業

這本《野鶴隨筆》文集,是我的暮年之作,曾受新冠疫情之影響,民國110年6月中提前告一段落,先印成純文字打樣書,如有新作,隨時加入,希望112年初,文稿整合完成。

我生於桃園市龍潭區銅鑼圈,深窩子聚落客家人,民國31年11月生,省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合作系55年6月畢業。曾受大專成功嶺集訓、復興崗政戰預官集訓,大學畢業第三天奉召到中壢忠愛莊報到,擔任國防部第一政治作戰總隊少尉戰地政務官,為期一年,後至桃園縣縣立壽山中學任教一年,期間參加許多考試,救國團第一個通知報到,我選擇了救國團,成為我一生的職業,也是志業的生涯。

我從地方基層做起,歷任:
救國團台南縣團委會學工組輔導員、社工組組長,台北市團委會社工組組長、管理組組長,劍潭活動中心副總幹事、總團部專門委員、台東縣團委會總幹事、總團部青年育樂活動組(後改活動處)副組長、總團部社會處副處長、中國青年服務社總幹事,再調回總團部活動處副處長至退休。事蹟不贅述。

曾擔任專門委員、副處長二十餘年,因SARS疫情嚴重,團部實施人事改革,凡年過60歲者都須提前退休,我於民國93年底62歲時退休。

作者,自民國70~93年是青年活動重要的策劃者。
著述以青少年活動、社會服務為範疇,編著有《回首來時路─救國團與我》(民國88年)、《我的救國團生涯》(民國94年)、《怡然自得─我的退休筆耕集》(民國102年),另為同仁辦理活動參考,編撰《假期青年自強活動安全防範要領參考手冊》至今仍沿用,影響層面極大,值得一提。

名人/編輯推薦

野鶴隨筆─我的暮年筆耕集∕柴松林尊長親函勉勵與期許

建業兄:承贈大作《野鶴隨筆》,捧讀至再,感慨良深。弟幼時乃一小難民,出身貧困,生活簡樸。讀書、教學、寫作、推動社會運動,便是全部的活動。不參與任何政黨,亦未信仰任何的宗教。
論及與救國團之關係,親近而長久。弟在大學畢業考後,同學均已離校,本地生準備高考、特考;僑生返母國度假。弟因代授暑期班、僑生班數學及統計課程,仍住校內。一日李煥先生、童慶璋先生匆匆蒞校,拜訪劉季洪校長。謂救國團過去以戰鬥營、康樂活動為主,今決定開啟青年學術活動,首創青年學術研習會。因當時大學有限,新設專科僅一、二年級,希望劉校長指派高年級生一人,俾做大會主席,教務長告知已代為應允。由此開始與救國團結緣一生。
救國團初始領導幹部多為師長輩,後來則為同學朋友,再則多為學生輩。大作所述多為舊友,讀來倍感親切。
宋公初任,先邀弟率剛返國之兩位企管專家以三個月時間,專職考察救國團各分支機構,提出改革報告,開啟營運新制。宋公、潘主任時,邀弟任學校、社會組長,但校方因數理教師不足,未獲同意。亦失去與吾兄同事之機會。
吾兄記事清晰、簡潔,妙筆生花,記述不減之史實,引發讀者之興味,可敬可佩。盼今後能結合退休同仁,組織一「讀書寫作同志會」,並助同仁成立──「互助出版社」,出版類如《野鶴隨筆》之作品,則吾兄之功,當著之史冊。匆匆草此,順頌
暑祺

柴松林 鞠躬
110年7月29日 台北


推薦序∕尚世昌

年前與諸好友夜宿天祥青年活動中心,在房中偶見余公《怡然自得》大作,雖已拜讀多次,仍一如見到老友般的喜悅,在桌燈下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瞬間彷彿又回到以前在團裡的快樂時光。
余公為人親和謙恭,樂於助人,對提攜後輩更是不遺餘力。在團服務近四十年,統籌救國團假期活動及社會服務工作,見證青年活動、戰鬥訓練、青年育樂活動、青年自強活動、青年休閒活動等的時代歷程,貢獻良多。
退休後在《團務通訊》、「退休人員群組」中時常予人溫暖、尊重,並為退休人員利息補貼奔走請命,更對團被黨產會認定為國民黨附隨組織的外界各種攻訐、誣衊、誤解等逐一駁斥,令人敬佩!
余公一生見證團之發展,退休後仍筆耕不輟,寫人敘事、收錄團之發展,無一不是團之珍貴史料;世昌忝為學史之人,對余公保存團史之用心深感敬佩,茲在其第五集付梓前不揣淺陋,遵囑為之序。
尚世昌 謹誌
110年3月8日


回顧所來徑 蒼蒼橫翠微∕張德聰

自團退休轉眼接近五年,這一段日子來曾在環球科技大學擔任講座教授,也曾擔任大華科技大學董事長,現在返璞歸真在台灣師大及政大兼任教職,逍遙自在。對團邁入七十周年之際,一則不當黨產委員會糾纏不斷,再則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團務工作、深感憂心,並向葛永光主任及在職同仁、義工們,深表同理及支持。
建業副處長在工作生涯中不忘筆耕,時常於《團務通訊》中刊載,更自力將團的先進行誼及團務工作點滴記錄,先後出版四本書,為團留下許多珍貴史料。尤其他年近八十,打完第二劑新冠病毒疫苗後,心臟有恙、需做心導管手術,甫出院又為其第五本《野鶴隨筆》繼續筆耕,令人敬佩!
回顧 老主任經國先生創團以來,歷任主任帶領同仁篳路襤褸、以啟山林,特別是 老主任勉勵同仁「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又提醒團要「關心青年,輔導青年,但絕不利用青年」,如今回顧更足珍惜。
李煥前主任勉勵團要做三個第一:「待人親切要第一、環境整潔要第一、工作效率要第一」,迄今團的公文夾上依然留存,代表團精神的延續。當年因師大及政大教育系畢業生就業競爭激烈,他因曾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輔導,特別在兩校之教育研究所合開輔導專題研究,希望化解衝突、增進合作,有一次帶學生到「張老師」參觀,同學們對團體輔導十分有興趣,他特別囑咐當時劉安屯總幹事選派專任「張老師」去他任教的班上代課,我很榮幸膺選,上了約六次課,事後他請當時師大林清江所長(後任教育部長)將鐘點費交給我,我不敢收退回去,他寫了封信請我務必收下,我就將鐘點費買了「張老師文化公司」出版的書,分送兩個研究所,他又再寫信勉勵並送了對筆,迄今依然保存!
宋前主任時選先生擔任執行長及主任時,經常以「流淚播種的必歡呼收割」!勉勵同仁,期待同仁要「親切貼心,吃飯不坐首席,照相不站中間」,迄今仍銘刻在許多同仁及義工心中。本團義工組織之建立即在他任內督導吳挽瀾組長(曾任社會服務組組長,後為本團副主任)完成。宋公常與同仁或朋友吃牛肉麵,有次我問他為何愛吃牛肉麵?他說:「我並不是特別愛吃牛肉麵,但是經濟方便,不想讓別人太破費,又怕違背人家心意,牛肉麵簡單方便」,由此可以了解宋公的為人,他過世後,安葬寧波老家,陪伴父母墳邊,還建了「伴親亭」以表孝心,老義工陳憲義先進十分敬佩他,每年忌日必到寧波致敬,一直到疫情才暫停,令人敬佩!
潘前主任振球先生為教育家風範,有次到劍潭參加活動在洗手間,我看到一幕迄今仍深烙腦海,那時洗手台放了肥皂盒有些髒,只見他隨手就清洗乾淨,這是小事卻是大影響,以後我當總幹事時常注意細節。潘公擔任主任時,我曾應聘到新加坡少年總會,講授青少年輔導工作,期間做了一個新加坡青年心態調查研究報告,回國後逐級呈給潘主任,他十分讚賞,指示我在總團部週會報告,開創輔導員職級,在總團部週會報告之先例。其後我在台中擔任輔導組長時,全省訓導主任會議邀請潘公工作講話,因潘公臨時有事,派我代理他,為訓導主任工作講話,亦為一生深刻榮譽。
李主任鍾桂擔任本團主任十八年,年資僅次於 老主任經國先生,她博學善記,口才極佳,開創本團真善美婦女服務工作。當年因賴國洲事件,內政部片面取消與「張老師」合作之青少年輔導工作方案經費,當時我兼任「張老師」基金會執行長向李主任報告,她決定不裁除因專案聘任之專任「張老師」同仁,努力爭取社會資源,獨力完成專案。後來,柴松林教授於報紙上呼籲「一人一百元,救救張老師」,獲得社會各界熱烈響應,共募得一千五百多萬元,解除危機。不僅專任及義務「張老師」們十分感激李主任,也造福因受專案服務的許多青少年。
其後第七任林炯垚主任長於財務管理,第八任周逸衡主任專精於管理,均為來自團外,幫助救國團朝向社會企業的目標,推動各項團務工作,促使救國團「以公益作為存在目的,以服務作為教育載具」,持續整合資源並創新工作,常以「不信青春換不回,豈容青史盡成灰」號召同仁共同努力,對團務發展都有顯著貢獻。
個人有幸在團擔任第九任主任、任期六年八個月,期間承蒙李召集人鍾桂及黃召集人正鵠的領導、指評委會的指導,以及王福生副主任、廖光環主任秘書的襄助,在全體同仁的努力及義工的協助下,擴展團的服務主軸,由「公益、教育、服務」,增加了「健康」為四大工作主軸,定位本團邁向社會企業組織。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期間擴展了許多終身學習中心及爭取標得新運動中心經營權,解決了不少團產問題。服務及財務績效每年逐增,每年服務人次由剛接第一年的約680萬人次擴展至約1,440萬人次,成長了2.2倍,並增加與大專院校多元服務合作達約70所大專院校,結合資源恢復大專社會服務隊,每年選拔十大績優基層義工組織,於團慶中表揚,除可獎勵優秀基層組織外,並可作為宣導種子。於八一氣爆與紅十字會合作成立安心專線及多項安心服務,並結合社會資源由義工及義張,家庭訪視災民提供直接服務;與大學課外活動主任合作每年舉辦講習;恢復與日本自民黨青年局互訪合作計畫;恢復與韓國青少年聯盟互訪合作;訂定每年三月為青年服務月,十月為社會青年服務月,成立總幹事及組長儲備訓練計劃,為團培育人才。
團邁入七十周年之際,基於團運昌隆、團員有責,提出下列幾點淺見,謹供主事者參酌!
一、重新盤點團務工作,汰舊創新,彈性整合,以期更有生產力。
二、明訂服務工作階段性主軸,全團投入。
三、輔導老義工情有所歸,突破義工組織之年輕化。
四、因應時代大數據化及網路行銷化,團務工作亟需數位化經營。
五、因應勞基法65歲方能拿到勞退,思考資深同仁生涯發展,讓團務工作人事升遷暢通。
六、人才培養宜建立適當遴才制度,由活動中觀察義工及義張,遴選有發展潛力者逐步培養為專任幹部,以期爭取對團認同的優秀幹部。
七、建立合理工作激勵制度,團非公務機構,應跳脫公務人事制度之束縛,學習企業之激勵制度,以增進工作績效。
八、邀請學者專家、退休優秀同仁及優秀義工代表成立團務創新小組,參與團務創新發展諮詢工作。
九、退休同仁亦可發揮生產力,妥善溝通,期使發揮「一日救國團,終生救國團」之真諦。
十、結合青年服務之專家學者、資源機構及基金會,加強青年需求研究,共同籌畫青年服務工作,以擴大青年服務工作。


抒懷在團旗飄揚下走過成長的足跡∕王振勳

寫作是一種永恒的事業,寓意理想的構建、情感抒發,以及對價值的認同。
寫作是拓耕一方田野,可供耒耕播稻種蔬、植樹藝花;寫作是筆遊一張白纸,可供描繪塗彩、書寫寄懷。當然寫作是面向一片蒼穹,任由風舞雲飛、思想馳騁。
青年救國團前輩余兄建業副處長長年筆耕,勾畫團務工作的人物與人情,頗有滋味,提供昔日同行所有夥伴們的回憶談資,感佩在心。
本人年少機緣進入救國團服務,得以在人生職涯初次開展,即在青少年輔導中心張老師辦公室工作,得便看到青年菁英的熱情社會參與,得緣多數結為長年摯友,同時在工作中見証家國之愛與人際關懷間緊密連結的深層意義。
正是這種時光的偶遇和機會的賜予,認識革命團體,從事「團結愛國青年,完成中興大業」。憑良心說,斯時對革命的意涵如何?中興大業又是怎樣的圖景,的確一無所知。帶領新進人員的前輩,未必能充分告知革命事業的本質和目的,以及和個人職業奉獻間有何直間接相輔相成的關係或接近路徑。惟只知道自己從服少尉預官役的「東引反共救國軍」守衛國土,短期間轉換成「青年反共救國團」的基層專任職員,輔導年輕朋友。
在救國團服務17年期間,認識組織内外許多富有使命感的師長前輩,以及志趣相投的夥伴。這都是個人生命中最珍貴的收穫,更是個人養成理性觀察、堅毅性格、創意挑戰等任事智慧的訓練。
記得職前講習時,謝又華副主任做出對這份工作價值的定義。謝副對「團」字賦予動詞釋義,以團結之動力意旨,訓勉超越對名詞組織體的直接單純看待。在團工作五年後,終於理解這團字當動詞使用,其背後所象徵的責任感和時代寓存精神。這對一位在兩個名具「反共」團體下,以自居做為知識分子的職業青年,應具備的正確理解和視野格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甚至說,進一步自我鍛鍊,在不同時空中如何以自己的智慧來對應「反共」一詞,積極順變潮流,作出正確變動思考和行動選擇。
倘若把「反共」當做政治鬥爭,那是陷入昔日舊社會思維。若將此詞做為經營個人生存尊嚴與團體生活方式,那麽就容易進入民族復興和地球村人權维護的思想境界,展現較高度的現代公民行為思考及良善利他行動指針。
針對上述「反共」2個字的滾動因應調適,不禁讓個人想起解嚴初期,謝副主任亦曾在全團幹部研習前出題「我是誰?」,要求同仁自行思考個人的社會形象、工作角色,以及世界潮流變遷下的職涯定位,乃至於團體發展方向。
也許自己有較多的機會與學界師長諮詢接受教益,從「我是誰」問題中自我尋答,如何創造青年理想國圖像?如何進入創新組織改革所觸及的心情調整?以及必須增長青年工作應具備的知能水平,甚至是思考可能轉換至其他的耘耕土壤園地。於是先以團體「小紅衛兵」之姿,開始向團内長官建言,逐步深思熟慮在自管業務範圍內尋求可被接受的創新,以及針對整體團務發展,無畏個人職務仍屬下層,勇敢適時提出在變遷環境下順應社會民主化、組織扁平化的改進道路,以期能親自參與造福「中國青年」的偉大行動。
有幸在民國84年,經由多方努力,受命籌辦社會研究院「江蘇文教經貿考察團」終於在當年10月成行。旅程期間,在南京大飯店見證了海峽兩岸青年工作團體領導者如何締造開放性談話,渠等首次共商中國青年友誼交流途徑及兩岸青年前途開展等方案。當然事後從雙方領導感性見聞雜談中,梳理出自創的「會談紀要」,就此正式文件,順理得以開啟兩岸最早的「官方」協商機制。縱使斯時還戴著民間團體的面具,實際上已經做為日後兩岸黨政成功交流的先頭試探。因聽到時任江蘇省政協主席一句話:「先拋棄彼我兩單位的既有名稱和過去歷史恩怨,來設計為兩岸青年服務的活動」此言驚動震撼於心,迄今難忘,這次考察已為中國近現代史共同寫下新章眉言。
毫無疑義,先前有蔣經國總統在解嚴之前已提出「潮流在變,時代在變,國家政策也要調整改變」之昭示,具體做出創造歷史工作偉業,個人將「革命」意涵做出新的詮釋,並以實際行動向兩岸青年文化交流新里程碑推進,更締造日後以學者身分到大陸姊妹校訪問演講。
20年來救國團在外環境逐漸劇烈的島内政爭,以及內環境領導者自私窄狹眼光和作為下,此團體的組織功能、社會影響、青年信賴度逐漸式微。從昔日心胸遠志領導青年,淪落到近年被官方綁控資源,甚至自我設限,跟從理想淺薄青年的步調,只能安排圖謀生存的俗民化團務,賺取錙銖。這當然無法也無力帶領青年創造時代,即使映照「中國青年」一詞而表現出進退忸怩姿態,更難以賡續前賢所擘劃青年自信、民族強大的藍圖美景。
自忖出身救國團,愛團深切。退休離團轉入學界後,常在媒體及相關場合,為團的屬性、理念作風提出辯解,同時提筆為文為團的適合變革倡議方策,只因人微言輕,不在團員遴選垂青之列,嘆惜擲石入水漣漪不興,無起波痕。
近日團内舊識先輩余兄長囑咐為其筆耕大作,再綴言以求團務歷史記錄更為周全。在此不敢言序,只想借用其專書一角,書寫贅餘感懷,同彰同敘昔日從事革命工作之濃誼溫情,也為余兄長年寫作,在本書內容所流露出的温馨文字,表示由衷的欽佩,當然也為書中所提及書寫過的眾「革命兄弟姊妹」獻上個人虔誠的祝福。


感懷感念在團服務的歲月∕潘江東

余副座建業兄在團筆耕大作曾惠贈我多本,每閱其文所舉之人物事蹟、活動,或工作描述、經驗傳承、前輩行誼等文,妙筆中肯,共鳴多有,感懷亦多。其文浮現在我眼瞼多次,猶若昨日之景,歷歷在目。今年他更以《野鶴隨筆─我的暮年筆耕集》,做為本團七十周年團慶、及與蕭惠月老師五十周年金慶紀念,更屬難得。個人願以我在團的日子,記出一、二感懷,以為同慶與祝賀。
個人在團服務16年2個月,曾在嘉義阿里山、屏東、曾文中心等地學習成長、歷練。因機緣而轉至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服務。在高餐大23年,以副校長教授退休。因是開創新餐旅行業教育的學府,自覺可融入本團的服務角色,如旅遊接待、參觀解說導覽、住宿、中西廚、用餐禮儀、活動、師資培訓、技藝養成等,都可用在教育之列。服務高餐大期間,曾接待歷任總統、院長、部會首長,本團李煥主任、宋時選主任、潘振球主任、李鍾桂主任、謝副主任又華、吳副主任挽瀾、吳召集人清基、張德聰主任、葛永光主任、余副處長建業等長官同仁,蒞校指導、參觀、住宿、用餐、講座等。充分結合本團工作的真意與真心。
憶余於67年進團,由宋主任親自面試,平民作風,親切、自然、實在地流露,為群眾所欽。爾後,曾陪潘主任上阿里山,與冬令活動學員,共度春節,長者風範令人佩服!因個人犧牲就讀博士班,而有本團獎勵同仁進修辦法之訂定。72年蒙謝副主任又華召點,擔任72年青年友好訪問團副領隊,追隨施顏祥教授(後曾任經濟部長)訪問美國西部逾20餘州的大學院校及相關駐外單位,近2個月。歷練國外帶團經驗,表演加宣慰僑胞。17位團員生活起居安全,健康維護是為重責。也奠定我在高雄餐旅大學擔任實習主任,策劃校內、外及國外實習三明治教學的磐石。
76年李鍾桂主任接任本團後,交賦屏東縣團委會總幹事之職,帶領同仁走向涼山,走往墾丁,訪鄉鎮市及學校,那是翻轉的工作契機,結合軍方、大專生、義工夥伴,承接眾所喜愛的跳傘山訓、野外求生、健行、攀岩的虎嘯戰鬥營及南海岸海洋生態健行隊。有幸兩度回嘉義,管理嘉義學苑、阿里山山莊、二萬坪、青康山莊,促成阿里山活動中心的軟硬體及連外道路的興建和啟用。想起與總團部尤德彬處長在阿里山日夜不停歇地監督灌漿工程的精神,更是我在高餐大任總務長,監督各棟大樓興建工程的榜樣支柱。
83年3月調往曾文活動中心,整修清芳樓、忠孝莊,讓旅友有更舒適的休閒場所。適得機緣於8月離團,轉入教育界,前往培育台灣餐旅、航空、旅遊、廚藝人才的學府精進。有幸追隨李福登、容繼業、林玥秀等三位校長,共事打拼,底定高雄餐旅大學在國內餐旅教育界的領導地位。現在雖已退休,內心仍有一股如當年在團服務的力量在律動與驅喚,繼續留在學校過退而不休的生活。
在團服務除要廣建人際關係,深耕純厚友誼,更需以平常心的初衷,學海納百川的宏闊,管理領導需正向,少負面;用人唯才,少挑瑕疵。以愛心、誠心輔導青年,待人以誠,戮力成事,將事做對、做完、且做好。凡事盡心盡力,自然無怨無悔。一路走來都是點滴累積的根深底蘊和行事法則,足以用之四海而皆準的前端精神。
近年來團的資產、屬性、及服務,受到極大的質疑與打壓,雖轉向公益,相對的服務能量銳減,衝擊到現代年輕人思維改變,受資訊網路左右,參與活動意願降低,影響所在多有。如何提升?如何調整?如何因應?如何處理?這虛實扭曲的年代,實非一朝一夕能改變。透過澄清、扭轉、溝通、呼籲及專業,才能排除化解現況,突破困境,齊心協力迎向新的未來。
救國團是我工作的啟蒙基石,也是我工作的磨練藍海,他的無止境湧泉,使我永遠深愛他,感念他,直到永遠……

本文集是作者最近十多年來的寫作,內容都是我們熟悉的人事物,自我發抒情感,感嘆人生之無常,讚頌造物主創造了如此美妙的世界,祈求天主用愛撫平受撒旦侵擾的人們,得到平安!
本文集出版慶祝、回饋,意義非凡,特獻給:
其一,伴我工作生涯直至退休,持續照顧的救國團──成立七十周年團慶,為青年、社會、國家默默耕耘,無比恢宏貢獻,寫下璀璨史頁!
其二,我與蕭惠月女士結婚牽手五十周年金慶,深感人生充滿精彩,不虛度此生!

作者余建業謹誌

目次

開卷有益──編者的話
野鶴隨筆─我的暮年筆耕集
柴松林尊長親函勉勵與期許∕柴松林
推薦序∕尚世昌
回顧所來徑 蒼蒼橫翠微∕張德聰
抒懷在團旗飄揚下走過成長的足跡∕王振勳
感懷感念在團服務的歲月∕潘江東
自 序──年華漸老,情義依然,真情表白

照片憶生平
一、年輕真好,照片見少時
二、在救國團的日子
三、退休仍心繫著團
四、運動健身,快樂融融
五、居家生活,有主同行,平安喜樂
六、救國團成立70周年暨作者夫婦結婚50周年金慶
七、虎年餘風,兔年歡喜迎春

年華漸老,情意依然,真情表白,文章上場
1愛的鼓勵一起來──伴隨青少年走過青春歲月
2救國團的人都是這樣走過──《怡然自得》一書迴響記
3大學同窗共硯共宿的朋友──《怡然自得》一書重啟友誼之鑰
4感謝與期許──《怡然自得》出書的意義
5生命就如好酒般,與人分享更佳美──慶祝本團六十二周年團慶
6藝文春秋──魔術館長陳康順的故事
附錄──楊宣勤先進,對本篇紀念文的觀感
7闕里世家──介青齋孔慶棣的故事
8動漫停看聽──推薦《動漫透視鏡》一書
附錄──《動漫透視鏡》書內容簡介、蘇新益推薦文、編著者介紹
9天主教──新春「祭祖」的意義
10我與大直聖保祿天主堂∕文──蕭惠月
11我的信仰旅程──感謝天主賞賜我救恩∕文──蕭惠月
12追念同事羅淑芝小姐生平事略──主動積極 守分守紀
附錄──楊黎明同仁,對羅女士的懷念
13追念許丕華先進──熱愛鄉土、耿直剛正的伙伴
14追念陳錦明先進──默默奉獻一生的仁者
15追念司徒明先進──拘謹清廉 終身不渝
16追念佘憲光先進──愛團愛國 終身侍主
17追憶老友陳登科送別夫人──至情至性 大家感動
18緣聚江蘇 歡慶中秋──「溱潼賞月」之旅見聞
19 Momo三歲生日快樂──璇子告白至情至愛
20野鶴隨筆──閒情逸致 心靈慰藉 之一
奇妙之旅 萬年青球隊 球友的樂園 球友互動
我的球友 大專康輔聯誼會 又到母親節 徐政才先生
梁慧敏小姐 余翠華小姐 林有土教授 殷正言教授
林仙龍、周梅春作家 羊子喬作家 陳賢雄會長 張壯熙教授
彭德富教授 周大為姊妹 楊宣勤館長 曾騰光校長
陳銘薰教授 李鍾桂博士
21野鶴隨筆──閒情逸致 心靈慰藉 之二
歷史會永遠記住的日子 謝義弘同仁 史濟鍠老長官
趙建群老師 陳安梨同仁 徐凱旋同仁 璇子──我的媳婦
中國青年服務社 王禮俐同仁 曾雪華同仁 黃喜惠同仁
孫明鳳老師 我挺救國團 救國團亟需脫困 退休金恐不保
創團先進健在者幾希 周逸衡──救國團第八任主任
22我的新生活──與吳威志教授的敘談
23救國團退休人員的心聲──反對不公不義 支持上訴
24黨產會,放了救國團吧!
25悼念曾公廣櫻兄行誼──質樸、踏實、愛團
26悼念楊處長保中公之行誼──忠誠、愛國、愛團
27救國團六十六周年團慶感言
28我們對救國團六十六周年團慶的期待
29救國團我常思念的人
裴文風先進 馮次文先進 林仙龍作家 秦金生先進
史濟鍠先進 謝又華先進 陳國義先進 徐美玉先進
劉安屯先進 彭肇雄先進 黃宏榮同仁
柯基良──行政院文建會主秘 楊尊嚴先進 曾興平教授
張乃東將軍
30過往真實故事,點滴在記憶中
引張銀富Po文──中大服之記錄 感佩嚕家人發揚社會服務的明燈
服務社假服員──嚕啦啦成立沿革 「偶然」歌曲的故事
31憶老同事黃慶瑞公的生平往事
32民國一零九年鼠年我的祝禱詞
特錄:救國團葛永光主任給大家的一封公開信
33與蔡剛霖兄重逢記
引曾騰光Po文 引唐勃Po文 引崔昭明之一Po文
引崔昭明之二Po文 引蔡剛霖Po文 引任曙Po文
34團慶,每年我都有祝福感言
特錄1:救國團68周年團慶大會葛永光主任致詞
特錄2:吳清基召集人的話
特錄3:第一屆救國團「幼獅特殊貢獻獎」得獎名單
35林煇校長──學生稱呼他為「煇哥」感到特別貼心──人物特寫系列之一
36熊自慶老弟、同仁、文友的珍貴行事風格──人物特寫系列之二
37懷念的義工好友──李詩綱伙伴的言行──人物特寫系列之三
38小學同學黃文相是鄉土作家的故事──人物特寫系列之四
39許水德先進《我的水車哲學》勵志的故事──人物特寫系列之五
40張植珊先進〈情牽救國團〉的故事──人物特寫系列之六
41李發強先進《尋夢人生》在救國團的故事──人物特寫系列之七
42侯光宇先進《宇宙之我》在救國團的故事──人物特寫系列之八
43李文瑞先進──「大風」猛士在救國團的故事──人物特寫系列之九
44趙守博先進〈親炙救國團早期尊長〉的風範──七十周年團慶文選之一
45回憶七十五年冬令營隊學員代表自強大會師──七十周年團慶文選之二
46回憶救國團青年自強活動與時俱進──七十周年團慶文選之三
47我愛康輔──萬義明先進學習實錄──七十周年團慶文選之四
48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段救國團∕文──李孔智──七十周年團慶文選之五
49假服員的回憶∕文──周佑民──七十周年團慶文選之六
50致柴松林教授盼給本書賜評信函──本書文評之一
51以歷史的眼光看《野鶴隨筆》書集──本書文評之二
52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文──熊自慶──本書文評之三
53新型冠狀疫情嚴峻,救國團的因應──面對新型冠狀疫情之一
54新型冠狀疫情下的退休生活──面對新型冠狀疫情之二
55海外僑胞聲明 反對黨產會對救國團進行政治追殺∕文──海外團友會提供──救國團見證選錄之一
56黨產會對救國團舉行聽證會──我的感想──救國團見證選錄之二
57一張老照片的啟示∕文──熊自慶──救國團見證選錄之三
58基督是我家之主
59筆耕不輟,寫我一生
60我心目中的外公∕文──鍾昀臻──血濃於水的親情之一
61我的泰山──余建業∕文──謝裕峰──血濃於水的親情之二
62時光荏苒,十年一瞥∕文──余曜成──血濃於水的親情之三
63真情表白,心願得償
64我對未來的展望
附錄 作者重要簡歷
書後語

書摘/試閱

年華漸老,情義依然,真情表白,文章上場
1愛的鼓勵一起來──伴隨青少年走過青春歲月

前言
當民國五、六○年代台北大學陳金貴教授擔任救國團假期服務員與伙伴們在營隊中用「愛的鼓勵一起來」獨特的掌聲,傳遍了全國,成為本團活動歡迎、鼓勵的掌聲,也代表青少年朋友的熱力的表徵。
今102年救國團暑期活動5月28日舉辦記者會由張德聰主任宣示──暑期活動開始報名囉!在社會中投入清新令人振奮的消息,希望媒體界多予關注、報導,給青少年朋友在課業繁忙中得到暑期休閒的活動訊息,妥善安排、舒緩身心,以免假期沉湎在電腦或電玩中。

本團一甲子的熱誠與堅持
民國41年救國團成立,假期活動自42年冬令起舉辦,至今年正好一個甲子,曾參加過的青少年達26,776,105人次,是多麼讓人驕傲的事!
「假期活動」是我「熟悉又已疏遠」的議題,每思及此便勾起我對「團」的懷念。本團活動堪稱是現今已成為社會中堅的這一世代國人共同的美好回憶,我退休後在休閒運動場合上,許多球友知道我曾在救國團服務,都稱我為「團長」,他們時常問我救國團的活動是否仍在繼續辦理?其於言詞及眼神裡充滿了關心與期待,我也感到光彩,引以為榮。本團成立至今60年所譜下的「青春飛躍戀曲」深深的影響了這一代國人,是無庸置疑的!
去年本團慶祝成立一甲子的六十周年團慶,張主任德聰特別宣示:讓我們「承先啟後,深耕青年服務,繼往開來,再創甲子服務!」對團務工作未來的發展方向及策略,張主任已開立了處方,事業處鄧廣演兄說得好:「大凡有歷史的機構,就有包袱,改革難,創新更難;要樓起,要樓塌,除了員工是否努力與認真,端看領導者的決心與毅力」,只要有方向、有策略、有正確的領導、有貫徹的決心和意志,本團活動就能永續為青少年服務。

「團務工作」既是「服務的」也是「活動的」
大家都知道團務工作是與時俱進的,服務與活動,具體來說是一體兩面的,救國團的本質、屬性與定位既是服務的,也是活動的組織體。本團的工作自民國41年成立以來,一脈相承,始終如一,其前提就是在「我們為青年服務,青年為國家服務」之原則下,配合政府政策,針對在學學生、青年及社會大眾需要,規劃辦理各項有關公益性、教育性、服務性、健康性之服務與活動。
本團的組織早期以服務活動區分,計有:學校服務、社會服務、海外工作、大陸工作、事業服務等專業單位,其他如音樂、美術、藝術、體育、寒暑假期活動之辦理,由育樂活動組負責。當年為辦好全團寒、暑假期活動,總團部各單位均規劃辦理多項活動,由育樂活動組負責全盤統籌工作,運作極為順暢,因此本團活動的執行力在全國各機關團體中來說,效率是最高的,並為社會各界所肯定及讚許。當時能夠在救國團服務或擔任義工、或與救國團有所關連,均是讓人稱羨的,是很光彩的事。
「活動服務」是建立救國團品牌形象的主要元素之ㄧ,凡我救國團的人個個都應該以此為志業。本團歷任主任皆曾諄諄勉勵同仁,要傳承先進樹立的品牌形象,不能疏懶、怠惰,時時以擦亮這塊招牌為已任、為榮!

本團假期活動青春飛躍一甲子
本人當年負責寒、暑假期活動統籌工作,感謝本團許許多多的先進與同仁的配合,也感謝政府、軍方及相關單位認同本團是為青年服務無私奉獻,儘管本團雖非政府行政體系內之單位,亦無公權力,而仍能依本團請求事項全力予以配合、支援,造就了每年青年朋友參加人數冬令最高四十萬人,暑期六十萬人,一年達百萬人次參加救國團的活動與服務的盛況,本團假期青年活動青春飛躍一甲子,是我國青年史上最大的奇蹟。
因此,負責統籌全盤工作的活動處格外受到長官重視與期許,承辦者除了要有規劃能力外,更需兼備協調與執行力,必須要在短時間內依進度統合完成活動方案並公諸社會,供本團各單位據以完成各項活動準備工作,展開受理報名作業,是與時間賽跑的智慧與行動工作。

愛的鼓勵一起來──伴隨青少年走過青春歲月
張德聰主任對寒、暑假期活動的重視與期望,在主管會報中指示:「應針對不同參加對象,如老師、大專、高、國中、國小學生等,以不同行銷策略、價格及管道,進行市場區隔,以提高報名參加人數。另寒暑假期活動的計劃更應以『行事合法、創造需求、公益宣傳、品牌創新、文書資訊、專業實力、風險管理』具體可行的落實發展目標」。
張德聰主任對寒、暑假期活動的指示即等同於本團的政策與方向,活動處薛全麟處長職責所在已積極在辦理,今年的活動已加入創新的元素與意涵,建立領導品牌並加強行銷。

我與假期活動關係密切,感情深厚,深切明瞭逾半世紀以來本團假期青年活動對千百萬青年在學習、成長與身心健康方面的幫助,以及對我們社會與國家的貢獻,雖然由於時代的變遷,受到整體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本團假期活動盛況不再,確實是事實,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活動規模、項目的縮減以及參加人數的下降而氣餒!
本團活動向來是順應潮流、配合政府政策、依據青少年需要而規劃舉辦,如不能符合青年的期待,不再受到青年的歡迎和喜愛,自然會被淘汰。古語有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呼籲全體同仁均應共同發揮智慧,集思廣益,群策群力,認真地進行內、外部檢討。當然如何因應未來新局面,亦需未雨綢繆,厚植競爭力,妥為準備。
我愛救國團,歷年來本團同仁曾經給青年朋友帶來歡樂時光,給社會國家創造無限生機,本團假期青年活動的貢獻無遠弗屆,我們期望本團在下一甲子繼續堅持,救國團一切為青年來做服務的熱誠,「愛的鼓勵一起來」──伴隨青少年走過青春歲月。

(本文載於民國102年7月《團務通訊》780期)


63真情表白,心願得償

一、自述寫作情懷
我是位社會服務的執行者,從基層到中央組織與運作,理論與實務我都有些研究,救國團社會團務的發展,有我規劃的痕跡;其次我對青少年活動的規劃,同樣有想法與做法,對青年工作盡心盡力,屹立不搖、已為活動推動的典範。我在工作職場中及退休後,都為我畢生所作所為,不斷記錄下來,讓典範得以承傳,腦汁轉化為文字,匯集印成專書發行。
本人一生奉獻救國團青年服務工作,從未後悔,蒙天主時時刻刻、分分秒秒,祂都在愛我、寵我,我堅定要珍惜身心靈及活出生命力,繼續寫作,發揮溫故而知新的能量,準備在民國111年救國團成立七十周年大慶後,年底我與內人結婚五十周年金婚紀念前,完成文稿。
我的退休生活,極為簡單、純樸,只要對健康、公益有關,不礙國家、民族大義者,都是我輩喜歡談論,無關乎黨派、地域之別,財富多寡,……。寫作是我的至愛,不會停歇,遇到喜樂事,手舞足蹈,執筆輕快,樂在其中;如遇尊長、先進、同仁、友好,因傷、病、老、弱,離別之事特別感傷,心情鬱悶,藉著筆桿搖撼、嘆息……,日子悄然而逝!深感長江之浪,後浪推前浪,想自己排前頭不遠矣!
寫作讓我抒發自己的情緒,穩定不安、恐慌、急躁的心情,讓氣氛緩和,做出較合理的決定。也可以自由發揮,隨意揮灑,是否得體,存乎自己,內宣療痛,得到慰藉,多好啊!所謂生活,就是在喜怒哀樂中,它不斷循環,困擾著你,因此,要你活在當下,能放下、放空,自在做自己,才是正道。
心想已是暮年,每週讀經靈修,指導老師要我們時刻記掛著,信守天主的誡命:親朋友好相愛、相知之情,應當常存;要熱情好客款待,不可冷漠;夫妻婚姻應保持聖潔,不容玷污;待人接物,不應愛錢,要知道滿足;要常祈禱,感謝天主的恩賜,常說好話……。
現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必須待在家裡防疫,是激發寫作的最大功臣。退休後,我常與許多球友到近郊青翠的環境中揮桿、運動。常看到原野上孤單的野鶴,孤伶伶、淒淒然的在覓食,頓有失落的感覺,暮年生活,就像野鶴駐留在草原,隨著落日餘暉消失於天地間。遂把新書訂名為《野鶴隨筆─我的暮年筆耕集》,自我聊慰。

二、暮年的心境
想到《我的暮年筆耕集》即將完稿,心情反而盪下來,好像有些事忘了,沒有交代清楚,想我漫漫一生,少小離家求學、工作、成家……,鮮少在出生地家鄉與家人長時間團聚作息,思念父母兄弟家人、鄰居、鄉親、幼時同學等,隨著年紀增長日益縈念於心坎,我在十年前出書《怡然自得─我的退休筆耕集》時,正是我步入七十歲,回想我未能克盡人子之道,奉養雙親安享天年,耿耿於懷,個人在夜闌人靜、回老家探親……之時,常深自省思,淚流滿面而不自覺。退休至暮年,長期參加頗有聖寵的教友張璧耀姊妹指導的讀經班,身心靈得到許多的慰藉、稍有釋懷,天主創造了天地萬物,各有其造化,我們要不斷的向天主祈禱,恭敬天主,天主定會回應我們的祈求。
我的小學同學,很有情感,每三個月輪流作東大家相聚敘談,它也是我順便返老家探望的日子。同學會見到同學健康如昔,小學軼事幾十年來已講完,大家見面還是很高興,同學看到我從城市回來,時常準備一些蔬果、菜餚給我帶回台北續嚐故鄉味。老同學相聚,情誼滿溢。結束後返老家看看,只見大門敞開,老家依舊,與周邊田地相連,大地一色,天蒼蒼,出生之地,血脈相依,感動至極,屋前荷花田塘,時已入秋,一片寂靜,草芒芒,池塘荷葉已枯萎,突令我感到近鄉情怯,停留好一陣,不敢敲門打擾二嫂及其家人清幽生活,揮揮袖,悵然開車離去。感情,親情,族群聚居地名叫─銅鑼圈深窩子,余家血脈之地,永存祖魂,有感而作。
大學同學會在大家退休後,每年有一次聚會,也有群組隨時聯絡,每次聚會都由好同學楊秀雄兄安排福容大飯店訂餐、優質餐飲,必然出席兩大桌。同學以往在社會上工作經過許多磨練,成熟沉穩,講話得體,風度翩翩。每次聚會都很趣味,過去讀書時代的糗事,常搬出來說說,引來大家會心一笑。一起就學與職場不同,沒有利害、黨派關係,大家少談一些時事、是非,自然輕鬆愉快。尤其現在聚會重在見面、點名、關懷,有同學沒來,都要問清楚,始得放心。
另外,參加其他如──讀書會、信仰教會、打球群組、聯誼會、養生保健班、……等,在暮年的生活中非常重要,保持謙虛有禮,和睦相處,互助合作,無所爭,有涵養,人生之根本也。

三、如何寫這本書
本書邀集了我熟悉、親近的人,講的、寫的都是我們生長的年代,同一個故事。既親近又似久遠,我們漸漸老了記憶也不靈光了,我們已置身在這歷史的洪流中,不斷的翻轉流動,一去而不復返。酸甜苦辣的生涯,在回味中,常會短暫失去記憶,而斷斷續續,現趁不嚴重時,把大家寶貴的回憶記錄下來,雖然我們不是大人物有了不起的事蹟,將來大家都是歷史的過客,能有些微留存亦屬難得。
宇宙冥冥中有個主宰,每人都有其造化,不可輕忽,本書讓我許多親近的人,無論地位高低、年齡、……在我暮年生涯中一起進入書中世界,優雅暢談,彼此欣賞,時有驚奇,也有嘆息,歌功頌德並不是寫本書的目的。
本書文章多屬敘述文體,淺顯易讀,即使評論或專論亦然,有幾篇應用網路資訊,相互通聯或PO文等呈現,讓文章活躍起來,參與性提昇,當然各篇均與作者的意旨相關聯。
很多照片的收集,都是作者平時就在留意挑選,以往都用普通相機,現在大多用手機來儲存電子檔,備份放在谷歌雲端上,以防遺失。運用非常便捷,功能也很多,對編輯本書助益甚大。
本書作者自己操作電腦寫作,牽手是最大助手,參與看文章、找錯別字、潤飾、打字等;大女兒全書文字、照片編輯整合,兒子找漫畫高手鴨子──楊設計封面,兒子、女婿、媳婦、孫女也有文章展身手,可說全家動員。為迎接民國111虎年「福虎昇豐,萬事亨通」,於元旦全家14人,請專業攝影師,全家彩妝,留下永恆的影像。

四、自問有無下個十年
本書出版後,電子檔中仍有許多文稿,需要繼續整理。因此,作者自問有無下個十年,只有天主知道。有夢最美、就是動力,可供子孫參考,但不必勞煩賡續,劃下句點,可矣。

以上內容節錄自《野鶴隨筆─我的暮年筆耕集》余建業◎編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0115906.pdf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720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