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古籍保護研究‧第8輯(簡體書)
滿額折

古籍保護研究‧第8輯(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價
:NT$ 468 元
優惠價
8740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古籍保護研究》是為配合國家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而出版的古籍專業學術集刊,由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辦,旨在為古籍工作者搭建一個交流古籍保護工作與業務研究成果的平台,有利於廣泛宣傳古籍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總結先進工作經驗,及時發表古籍保護研究成果,推進並指導古籍保護工作向縱深發展。本書共設「古籍保護綜述」「探索與交流」「普查與編目」「修復與裝潢」「保藏與利用」「再生與傳播」「版本與鑒賞」「史事與人物」「書評與書話」「研究生論壇」10個欄目,收錄有關古籍保護工作的論文17篇,較全面地反映了我國古籍保護與研究的最新成果。本書讀者對象主要為古籍整理與保護領域研究者、相關從業人員及廣大愛好者。

名人/編輯推薦

《古籍保護研究》是配合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而推出的古籍專業連續出版物,每年兩輯,由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辦,旨在及時揭示“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實施進程,為古籍保護工作者提供一個學術交流平臺,總結推廣先進工作經驗,及時發布研究成果,推動古籍保護事業向縱深發展。
本輯共設“古籍保護綜述”“探索與交流”“普查與編目”“修復與裝潢”“保藏與利用”“再生與傳播”“史事與人物”“版本與鑒賞”“書評與書話”“研究生論壇”等10個欄目,收錄有關古籍保護工作的論文17篇,較全面地反映了我國古籍保護與研究的成果。

編後記


王振良

2020年12月,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辦、天津師範大學古籍保護研究院和圖書館承辦的《古籍保護研究》發展研討會舉行。與會專家學者針對如何辦好《古籍保護研究》進行了專題研討。根據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第八輯的欄目設置進行了重新整合,以期更加符合古籍保護及其研究工作的實際。本輯共刊出稿件17篇,分別納入10個欄目。


“古籍保護綜述”欄目刊文2篇。錢律進《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評審工作綜述》指出,建立《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命名“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是黨中央、國務院加強古籍保護的重要舉措。文章重點介紹了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評審過程,以及終入選的珍貴古籍與藏書單位的特色,體現了相關流程的不斷完善、評審細則的日益科學,對今後的申報和參評工作具有指導意義。陳怡爽、安平、趙洪雅《“十三五”時期古籍保護的宣傳實踐與特色》認為“十三五”時期是古籍保護事業的黃金時期,文章在詳細梳理這一時期古籍保護相關政策法規的基礎上,對“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宣傳進行了重點回顧,並從策劃、組織、傳播三方面,總結出重點的宣傳實踐和宣傳特色,對未來古籍保護宣傳工作具有一定啟示作用。


“探索與交流”欄目刊文3篇。姚伯岳、周余姣《從學問走向學科——古籍保護學科建設述論》強調,古籍保護學科建設是古籍保護人才培養的關鍵,是培養高質量古籍保護人才的基本保障。各種因素呼喚著古籍保護學科的產生,建議根據2020年8月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在新增交叉學科作為學科門類的基礎上,在其下設立古籍保護一級學科,這種設置既順應與符合古籍保護的邏輯屬性,又較增設文化遺產保護學科門類更加現實可行。文章建議,應按一級學科規模對古籍保護工作進行學科規劃,並積極探索其建設和實現路徑。古籍保護學科的獨立,其作用不僅僅在於研究保存舊有實物,還可以借此探索新途徑和新手段,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有繼承又有發揚。柯平、胡娟、朱旭凱《關於古籍保護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問題的思考》指出,隨著古籍保護事業不斷推進,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呼聲越來越高。文章論述了古籍保護學科建立的學科背景、社會需求和已有基礎,利用SWOT方法分析了古籍保護學科的歸屬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探討古籍保護學科之研究重點和人才培養的戰略走向,為未來古籍保護學科發展與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基本建議。董桂存整理《〈古籍保護研究〉發展研討會實錄》,根據錄音再現了前述《古籍保護研究》發展研討會的專家發言。來自全國古籍保護領域的領導和專家四十余人齊聚天津師範大學,共商古籍保護工作暨《古籍保護研究》發展大計。在天津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張玲,國家圖書館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任兼《古籍保護研究》主編饒權在開幕式上致辭之後,與會專家針對本刊欄目設置、內容重點、突破方向等給予了指導和建議。


“普查與編目”欄目刊文1篇。洪琰《2012年至2020年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工作綜述》,全面介紹了九年來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工作的成果,同時結合具體詳盡的數據分析,從工作實施、主要成果、經驗教訓及在“十四五”時期的發展四個方面,對普查登記工作進行了總結,凸顯了其對全面摸清古籍存藏情況、建立古籍總臺帳、開展全國古籍保護的價值和意義。


“修復與裝潢”欄目刊文3篇。彭德泉、景一洵、彭克《四件敦煌遺書的修復與思考》介紹了四川西部文獻修復中心搶救性修復四件敦煌遺書的過程,包括修復方案的制定、主要的修復環節、取得的實際效果等。四件敦煌遺書經卷紙張物理強度極低,並伴有嚴重霉變、酸化、脆化、粘連、板結等病害,部分已成粉狀,修復難度巨大。文章通過與國家圖書館、河南博物院的修復案例對比,為敦煌遺書修復提供了新的經驗。喻融《德國五家紙質文獻修復機構考察情況及啟示》,通過對德國五家紙質文獻修復機構經營規模、經費、人才培養模式、主要修復或保護物件等情況的介紹,分析了德國紙質文獻修復行業的特點,提出在我國個人修復工作室將重新迅速發展,區域性修復中心輻射作用將進一步加強,社會對高素質修復人才的需求將持續增加等觀點。文章認為德國紙質文獻修復行業的相關經驗對中國古籍保護實踐具有參考價值。韋胤宗《古代視覺材料中所見之古籍裝具考》選題十分新穎,文章把視覺材料視作不同於書寫材料、實物材料的一種文獻,以古代繪畫為主,輔之壁畫、雕塑、版畫中的圖像,考察不同時期書籍盛裝器具的面貌並借以分析其形制特徵。因書籍形制的演進,古籍裝具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形制和特徵,如卷軸時代以書帙為主,冊頁時代以書函常見,佛道之卷軸與經折多以經函盛裝等,而書帙和書函還各有子類。本文還借助古代視覺材料,全面考察了書帙與書函的外形特徵,並較為完整地構建起古籍裝具形制演進的圖像譜系。


“保藏與利用”欄目刊文2篇。郭曉光、周華華、王璐《常壓低氧氣調技術在古籍保護中的應用與探討》通過文獻檢索與分析,論述了低氧氣調技術預防古籍損害的基本原理,包括低氧氣調環境下對生物危害的抑制,延緩藏品的氧化,避免藏品遭受空氣污染和不當濕度的危害,防火於不燃等預防措施的基本原理。文章還考察了影響低氧氣調技術殺蟲防霉效果的因素,如氧氣濃度、置換氣體的類別、低氧處理時間等。文章特別指出,氮氣具有價格低廉、易制取等特點,在未來古籍保護及蟲霉防治領域應用前景廣闊。黃艷燕、楊光輝《紙質文物表面微生物研究及其采樣方法優化》詳細介紹了紙質文物表面微生物的研究價值、研究方法等,並就紙質文物的特殊性提出了微損采樣方法的優化建議。


“再生與傳播”欄目刊文1篇。郭玉海《甲骨傳拓規範芻議》認為,安全和有序是一切文物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則。甲骨拓片製作首先要保障文物安全,建立可資復查的文本檔案;其次要制定直觀確定、明晰可辨的拓片製作標準,以及完整無隙的後期整理流程。甲骨拓片製作進度以保證文物安全、拓片質量為衡量尺度,切忌貪多求快。為保證可持續發展,相應專業人員應按年齡呈階梯式培養,以實現長期儲備。此外,紙墨材料的前瞻性預留,在相關業務中也十分必要。


“史事與人物”欄目刊文1篇。王沛、林世田《畢生心血付書山——丁瑜先生的生平與貢獻》介紹了畢生從事圖書館事業的丁瑜先生。丁先生先後在出版總署圖書館(今中國版本圖書館)、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工作。他專注圖書館基礎業務,首創圖書提要卡片目錄,參與編纂《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他熱愛古籍事業,在文獻搜采、典籍守護、技藝傳承、善本書目編纂等方面篤行不倦,成就斐然。文章認為丁瑜先生在平凡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業績,是老一輩圖書館專家的典型和今天圖書館人的楷模。
“書評與書話”欄目刊文1篇。姚伯岳、凌一鳴《專業·專精·專深——〈江蘇藝文志(增訂本)〉評介》指出,《江蘇藝文志》1987年發軔,1994年至1996年陸續出版,2019年在江慶柏主持下增訂本問世。該書增訂本對原版進行了細致的校對與增補,使之從質、量、體各方面趨於完善,並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特徵。《江蘇藝文志(增訂本)》的出版,為將來《中華藝文志》的編纂奠定了基礎,提供了經驗。
“版本與鑒賞”欄目刊文2篇。李致忠《連四紙誤為開化紙考論》針對開化紙、開花紙、桃花紙名目混為一談的現象展開論述,具體探討了開化紙的名色、開化紙不產自開化縣、連四紙廣泛用於印書、誤認連四紙為開化紙、連四紙誤為開化紙的例證、清廷用開化紙印造《時憲書》等問題。文章還利用檔案史料及古籍實物,對連四紙、開化紙的應用進行了考證和論述。這一研究深化了對古籍紙張的認識,對古籍版本鑒定等具有實踐意義。丁延峰、丁一《覆寫抑或仿寫?——以毛氏汲古閣影抄本為例》提出,雖然“影”有照相式依樣覆寫和臨摹兩義,但現存古代影抄本皆屬後者。作者通過對毛氏影抄本的查驗發現,其所用白紙根本無法透寫,而且筆畫差別大,異文也不少,可據以判斷古人所謂影抄並非蒙在底本上的覆寫,或許古人有過類似操作,但以宋元佳刻為底本恐難以實現。文章認為出現筆畫酷肖的影抄本,或是毛氏有意安排與原本筆法酷似的抄手摹寫而成。現存趙均、錢曾、黃丕烈等名家影抄本,皆與毛氏影抄本情況相同。


“研究生論壇”欄目刊文1篇。蘇文勇《天津師範大學藏毛公鼎拓本考》介紹了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和圖書館所藏兩份毛公鼎拓本。歷史文化學院所藏拓本拓自陳介祺入藏時期的毛公鼎原器,拓工為陳畯;圖書館所藏拓本拓自晚清簠齋中所制摹刻版,其全形拓片乃雕版刷印。文章通過對圖書館所藏銘文拓本冊頁題跋的釋讀和評析,展示了晚清學者傳統金石學的研究思路與方法。文章指出,冊頁內容的解讀對毛公鼎其他拓本題跋的辨偽也具有借鑒意義。


隨著《古籍保護研究》第四、五、六、七輯的陸續印行,本刊的影響也與日俱增,稿件的數量、品類、內容都日漸豐富。在本輯後定稿時,多篇高質量稿件都被迫轉入下期。這既體現了本刊的社會需求和生命活力,也給編輯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今後用稿如何統籌把握,合理布局,優中選優,提升質量。面對這樣的發展態勢,我們既希望作者能夠理解,同時也期盼作者繼續支持!後,例向顧問、編委、作者及大象出版社編校人員致以謝忱!

2021年7月5日

目次

古籍保護綜述
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評審工作綜述(錢律進)
“十三五”時期古籍保護的宣傳實踐與特色(陳怡爽 安平 趙洪雅)

探索與交流
從學問走向學科——古籍保護學科建設述論(姚伯岳 周余姣)
關於古籍保護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問題的思考(柯平 胡娟 朱旭凱)
《古籍保護研究》發展研討會實錄(董桂存整理)

普查與編目
2012年至2020年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工作綜述(洪琰)

修復與裝潢
四件敦煌遺書的修復與思考(彭德泉 景一洵 彭克)
德國五家紙質文獻修復機構考察情況及啟示(喻融)
古代視覺材料中所見之古籍裝具考(韋胤宗)

保藏與利用
常壓低氧氣調技術在古籍保護中的應用與探討(郭曉光 周華華 王璐)
紙質文物表面微生物研究及其采樣方法優化(黃艷燕 楊光輝)

再生與傳播
甲骨傳拓規範芻議(郭玉海)

史事與人物
畢生心血付書山——丁瑜先生的生平與貢獻(王沛 林世田)

版本與鑒賞
連四紙誤為開化紙考論(李致忠)
覆寫抑或仿寫?——以毛氏汲古閣影抄本為例(丁延峰 丁一)

書評與書話
專業·專精·專深——《江蘇藝文志(增訂本)》評介(姚伯岳 凌一鳴)

研究生論壇
天津師範大學藏毛公鼎拓本考(蘇文勇)

編後記(王振良)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