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學習簡史:從動物學習到機器學習(簡體書)
滿額折

學習簡史:從動物學習到機器學習(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價
:NT$ 468 元
優惠價
8740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得獎作品

商品簡介

《學習簡史:從動物學習到機器學習》打破學科界限和思維局限,重新梳理學習歷史,試圖講清“學習是什麼、為什麼學習、怎麼樣學習”三個基本問題,以簡史的形式理清學習發展的主線脈絡,確立學習的3個主體形態:動物(和作為動物的人)、人類、機器(或半機械人),辨析學習的6種媒介:基因、大腦、語言、文字、電子、機器,劃分學習的5個時代:動物學習、語言學習、文字學習、電子學習、機器學習,形成了學習是每個人的進化、人類通過語言學習、學習是人的生產、教育的目的是去教育等整體論斷,為讀者繪出“學習是什麼”的整體圖景。
本書集合學習科學、腦科學、認知科學、考古學、語言學、信息科學、生物學、人類學等學科有關“學習”的新成果,從神經連接組、人類通過語言學習、文字和數字學習的本質、機器學習如何學習等更接近科學的主題,融合多個學科前沿知識,將科學和歷史編織在一起,只介紹經科學家證實的學習知識,而非未經科學驗證的私人性學習經驗技巧。
本書系統整體地講述學習是什麼和該怎麼學習,而非零碎片面地講一些記憶考試等方面的經驗或理論。書中涉及語文數學外語不同學科,嬰兒兒童成年等不同年齡,記憶智能意識等不同功能,神經語言文字電子等不同媒介,打破學科邊界,融合多學科多領域知識,在知識日益碎片化的時代,為讀者提供融通性知識,為讀者繪出“學習是什麼”的整體圖景,從而加深我們對“為什麼學習”的理解,尋到“如何學習”的路徑。

作者簡介

李韌,哲學博士,曾在中央電教館、新浪等機構任職,長期實踐和研究互聯網、在線教育,著有《自適應學習——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革命》(2019年清華大學岀版社出版)等,專注於新哲學與新技術,尤其是互聯網、人工智能時代,新技術影響下的教育新思想、新模式。歡迎添加微信(bluzer)深入交流,共同推進新教育。

名人/編輯推薦

植物也會學習、大腦反叛基因、人是學習的動物、學校成為“隔離室”、兒童是被發現的、學習是人的再生產、教育的目的是去教育、學校扼殺學習、越學習越好奇、機器能學習……全書不斷顛覆你對學習對教育的三觀。

前言:為“學習”立傳寫史

這一本書,只講學習的故事。
一本好書應該從一個好的問題開始。
這本書的問題始於,我的侄兒李博文曾問我:“為什麼要上學?為什麼要學習?學習有什麼意義?學習是什麼?”
我從幼兒園讀到博士,差不多從五歲學到三十五歲,卻說不清楚學習是什麼?學習對我們每個人究竟意味著什麼?
如果學習不僅僅是在學校學習,學習是什麼?
如果學習不僅是人類學習,動物、機器也會學習,學習是什麼?
如果教育有自己的目的,學習該怎麼辦?
學習是什麼?或許可以先問,學習不是什麼?
學習首先不是受教育。
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去”教育,正如醫療的目的是“去”治療。
人們去醫院的根本目的,是不去醫院,是健康,而不是終身治病。
同理,人們去學校的根本目的,是學會學習,是離開學校進入社會生活,而不是為了終身受教育。
學習與健康一樣,才是人之所欲所求,而教育不是。
然而,我們常常,只見教育史,未見學習史。
學習如此重要,該為學習立傳寫史。
學習是什麼?或許也可以問,我們是通過什麼來學習?
正如,所有的教育都是通過某種媒介來教育。
人類正是通過語言、文字、紙、印刷、電子等等這些內在外在的媒介來學習,並形成不同的教育與學習形態。
媒體追求信息傳播的廣度,教育追求信息傳播的深度。
信息媒介改變知識形態,知識形態改變學習方式。
每一次媒介的升級帶來知識形態的變化,隨之而來學習方式的革命。
人類總是通過某種媒介來學習思考,正如人類總是以某種工具來生產勞動。
勞動是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學習是人類的自身生產活動,學習甚至是最偉大的活動。
因為當人成為目的本身時,學習既是人改變的手段,也是人改變的目的。
“如何學習”將比“學習什麼”重要得多,而更為根本的是“為什麼學習”。
學習如此重要,該為學習立傳寫史。
在我寫這本書的時候,新冠病毒仍在肆虐全世界,ChatGPT橫空出世。
貿易戰、民粹化、去全球化……世界進入一個大變局時代。
我在這裡寫的很多東西與這些巨變相比都顯得微不足道。
然而,在大變局中,唯一能保證你成功的,就只有學習,學會應對變革。
不會蛻皮的蛇會死,不會學習的人會淘汰。
而其中最大的變局,就是孩子要面對的。
知識爆炸、教育改革、“雙減”之後,孩子該怎麼學習?
不僅教培機構盲目,教師迷茫,教育專家也困惑,家長更惶惑,於是普遍焦慮。
事實上,面對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科技巨大變化帶來的挑戰,教育改革、知識經濟、終身學習一直是社會熱點話題。
然而,關於學習,人人都能說一點,可是說不清。
學習如此重要,該為學習立傳寫史。
全書簡介
《學習簡史:從動物學習到機器學習》,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動物學習、人類學習、機器學習,總共6章:動物學習、語言學習、文字學習、書本學習、電子學習、機器學習。
全書對“學習”本質溯源,由動物(和作為動物的人)學習到人類學習,由人類學習到機器(或作為半機器人的人)學習,由語言學習、文字學習到電子信息學習,由教育到學習,從教育的學習研究擴大到哲學人類學的學習探索。
於宇宙而言,學習是信息處理;于生命而言,學習即進化;於人類而言,學習是人的本質;於社會而言,學習是人的生產;於個人而言,學習即改變。
關於學習,記憶知識很重要,提升智能更關鍵,而喚醒、激蕩意識才是根本。
第一部分 動物學習
第1章 動物學習 大約37億年前,宇宙間一顆叫地球的行星上,誕生了最早攜帶基因的單細胞生命。不僅動物會學習,植物也會學習,甚至DNA也在學習。這源於生命反叛宇宙,而大腦反叛基因,文化取代進化,人成了一種會學習的動物。學習就是建構大腦,學習不只是“學習神經元”,基因組決定一人,而連接組定義一人。因此,懂腦才會學。然而,大腦很奇怪,關於大腦的說法很多都錯了。比如,只用了大腦10%、左右腦的傳說、一條叫“智商”的幽靈、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而最大的誤解是嬰兒大腦只是一塊白板。相反,嬰兒是最強大的學習動物,嬰兒不僅是天生的數學家、偉大的物理學家和藝術家,更是最強大的語言學習機器。
第二部分 人類學習
第2章 語言學習 約5萬年前,晚期智人發出第一聲清晰的語言。因為語言,人類區別于動物並成為地球主宰。然而,即便螞蟻也有語言,人類語言有何不同?人類語言一直是一個謎,究竟是進化還是“文化”造就了語言?事實上,語言進化就像一段召喚“七龍珠”的過程。而且,不僅人類語言特殊,更特別的是,人類通過語言來學習。正是通過語言來學習,智人戰勝尼安德特人成為最後繁衍至今的人類。人類通過語言來學習,那麼,語言決定思維嗎?如果語言不是用來表徵世界的,那麼,語言是用來思考的?語言的真正作用其實還是信息交流。語言如此重要,該如何學習語言?語言學家發現,學習語言越小越好。人類在這個階段還是沒有學校和教師的學習。
第3章 文字學習 約1萬年前,人類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出現。語言讓人類區別於動物,而文字讓人類文化進入文明時代,文字重塑了人類意識,柏拉圖對此很敏銳還曾抵制文字書寫。因為文字不等於語言,它還有一個圖像符號源頭,最早的文字源於數字,先有數字再有文字,這是文明史上最重要的發明,不僅如此,文字還由此催生了哲學,邏輯是文字的產物。數學是一種語言,但是,為什麼數學與語文完全不同?數學之所以有用正源自這些不同。漢字是最講道理的文字,並由此帶來思維差異,形成中西文化“眼睛”與“耳朵”的對決,象與範疇、興與邏輯的分途。文字如此重要,大腦如何閱讀?研究發現,閱讀悖論並不存在,文盲的腦確有不同。文字如此重要,文字的聽說讀寫能力幾乎等同於學習能力。如何學習閱讀,如何理解腦的寫作,成為最重要的學習。
第4章 書本學習 大約1000年前,最重要的學習媒介——紙和印刷被發明出來。有文字書本才有學校,世界上最早的學校正是出現在文字發明之後。文字如此重要,不僅形成了文字讀寫學習的內在制度,而且還形成了學校學習的外在制度。不過,有文字還得有紙,最初的紙是泥板、莎草紙和竹板,這是古希臘學校與孔子論學發生的物質條件,由此產生了軸心時代的知識轉型。不過,此後紙的發明讓中西學習分途,中國用紙學習有了太學博士,西方則一直到千年後還在用羊皮抄寫《聖經》。隨後,印刷成為文明之母,印刷促發了文藝復興與宗教革命,還引動了科學革命與工業革命。知識形態改變引起學習方式變化,科學與工業革命後的教育,不同于古希臘學園的學習。現代教育源起於此時,因為文字的鴻溝,社會發現了兒童,然而,在某種意義上,學校也成了兒童的隔離室。
第5章 電子學習 100多年前,摩爾斯發明電報,隨後電話、電臺、電影、電視、電腦發明並普及。這是一個李白不能適應的新時代,從讀文時代轉向電子時代、讀圖時代。人們為何愛圖像不愛文字?因為圖像閱讀感官欲望化。喬布斯、蓋茨為何不讓孩子用手機?因為圖像只擅長表現世界,而人是通過語言而非圖像來理解世界的。那麼,在這個電子信息時代,人們該如何學習?學習內容受知識大爆炸的衝擊,學習技能受人工智能的挑戰,學習方式因互聯網原住民而不同,學習目的也因知識經濟讓學習直接變現而重要。體驗經濟與人的生產,讓教育學習本身成為目的。然而,面對劇變的時代,教育焦慮了。人們開始質疑,在校才是學習?教育的目的是誰的目的?教育的神話開始破產,學校還在扼殺學習,厭學其實是厭教。怎麼辦?只有從教育到學習,廢除文憑,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去教育,教育對學習的三項隱喻都是誤解。互聯網教育為什麼失敗?因為只有互聯網學習,同樣,沒有終身教育只有終身學習。未來教育資金的最大金主不再是國家而是家長和個人,未來沒有教師,但有學習教練。電子學習時代一切都在變,學習哲學成為第一哲學。
第三部分 機器學習
第6章 機器學習 當下,模擬人腦的人工智能出現。人工智能因機器學習而興,機器模仿人類大腦學習。然而,當機器也能學習了,人類怎麼學習?通過腦機接口,植入芯片,植入記憶,是否不用學習了?機器學習與學習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機器真的會學習嗎?大腦與電腦只是一種比喻,把人當機器來教,並不可行。學習是從“心”開始的,根本在於好奇心,好奇心是最好的學習動機,學習的未來在於意識,學習的目的在於喚醒、激蕩意識。然而,機器會有意識嗎?
科學家說意識是“物質的”,學習的未來究竟在哪裡?人類的未來在哪裡?

目次

目 錄

第一部分 動物學習
第1章 動物學習
動物學習
動物會學習?
植物也會學習
基因在學習
大腦反叛基因
“文化”取代進化
人是一種會學習的動物
基因不是神靈
天才是天生的嗎?
“學習神經元”
基因組決定一人,連接組定義一人
學習建構大腦

最強大腦的學習動物


最強大的學習動物
嬰兒的數學意識
天生的物理學家和藝術家
輸在起跑線的恐懼
懂腦才會學:大腦如何學習?
只用了大腦10%?
一個叫“智商”的幽靈
左右腦的傳說
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
腦科學的“神話”
把人當動物來教
第二部分 人類學習
第2章 語言學習
因為語言
因為語言
螞蟻也有語言
人類語言有何不同?
語言之謎
語言之謎
進化或“文化”
語言的“七龍珠”
人類通過語言來學習
人類通過語言來學習


我們如何通過語言來學習?
語言決定思維?
智人如何學習?
第3章 文字學習
從語言到文字
有史以來
文字而文明
柏拉圖曾抵制文字書寫
文字重塑人類意識
文字的符號起源
人類最早的文字
文明史上最重要的發明
文字催生哲學
邏輯是文字的產物
數學是一種語言
先有數字再有文字
數學僅僅是一種語言
數學為何那麼有用?
數學與語文完全不同?
數學能力的大腦建構
字母與漢字
alphabet獨步天下
漢字自卑
漢字是“最講道理”的文字


中西思想差異根源
雞、牛、草,哪兩個一類?
腦的閱讀
閱讀悖論
大腦如何閱讀?
文盲的腦
學習能力:聽說讀寫
聽說讀寫
如何學習閱讀
腦的寫作
第4章 書本學習
書本與學校
有文字才有學校
世界上最早的學校
軸心時代的莎草紙與韋編三絕
“紙上”的太學與大學
印刷與知識革命
印刷坑了一個蘇東坡卻改變了世界
印刷機引發知識爆炸
中國人不再能模仿的技術
現代教育與發現兒童
工業革命改變學習
現代教育的起源
發現兒童

第5章 電子學習
電子時代的讀圖學習
從讀文時代轉向讀圖時代
喬布斯、蓋茨為何不讓孩子用手機?
人無法將世界把握為圖像
信息時代的網絡學習
李白難以適應的信息時代
知識經濟讓學習直接變現
互聯網原住民的大腦
焦慮的教育
學校裡學不到東西
在校才是學習?
教育的目的是誰的目的
教育的神話
三個教育神話
學歷的真實追求
學校扼殺學習
從教育到學習
從教育到學習
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去教育
學習是人的存在
互聯網教育為何失敗?
只有終身學習
教育的最大金主
“學習經濟”


第三部分 機器學習
第6章 機器學習
當機器也能學習了
人工智能的挑戰
ChatGPT會如何影響我們?
人工智能因機器學習而興
機器學習與學習的本質
機器如何學習
機器學習的本質
把人當機器教
學習從“心”開始
學習在於用“心”
學習的意識
學習的根本目的
學習的未來
未來學習
學習的未來
參考文獻與拓展閱讀
附錄:學習簡史

得獎作品

中國教育新聞網2023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TOP100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