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與青春相伴:中學教師倫理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與青春相伴:中學教師倫理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9.8 元
定價
:NT$ 299 元
優惠價
8726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是對《人師之夢――中學教師師德案例讀本》的理論提升,站在專業的高度對中學教師師德問題加以系統論述。重點探討了中學教師的職業幸福、教育公正與教學責任等倫理問題,為教師職業道德的提升和困惑的解答提供了依據,值得中學各學科教師細細研讀。

作者簡介

楊啟華,教育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學教師專業倫理、中學德育課程與教學論研究。著有《為師之夢——中學教師師德案例讀本》《文學經典教育的審美期待》等著作。

名人/編輯推薦

1.從中學教師專業倫理的內涵與價值、中學教師專業倫理的成因及必要性、教師專業倫理比較研究、中學教師課堂教學倫理等方面進行闡述,邏輯縝密,論述系統、科學。
2.

叢書總序 
學段特性與教師倫理的時間之維

學校德育與師德建設,同為立德樹人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可以說,師德建設其實也是廣義德育之一種。師德建設與一般德育的區別,只在於教育對象的不同:德育是對學生的道德教育;而師德建設,尤其是師德修養,更多的是對教師自身的道德教育。在德育實踐中,落實因材施教原則的一個重要前提是考慮學生的發展特點。從時間的視角,教育者既要關注學生所處的時代(20世紀、21世紀)、世代(00後、10後之類)等大的時間規定性,也要關注學生具體發展階段。比如,皮亞傑按照認知特點將兒童心理發展分為感知運動、前運算、具體運算、形式運算四個階段,而兒童心理學一般概括性劃分為乳兒、嬰兒、幼兒、童年、少年、青年六個階段,在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具有時間規定性(特性)。同理,師德建設若要求實效,當然也一定要確立觀察教師專業道德的時間視角——教師倫理的時間之維——認真關注教師倫理的時間規定性。

一、教師倫理的三大時間之維

所謂“教師倫理的時間之維”,至少應該有三個最主要的維度。一是教師倫理賴以建構的大時代背景。比如,現代教師倫理與古代教師倫理,就既有一脈相承的繼承關係,也有時代變遷導致的巨大差異。其區別最大者,可能是現代社會的教師會更關注學生以及教師自身的個人權利,教育公正原則也理所當然地成為現當代教師倫理的核心價值。二是教師生涯階段對於教師倫理建構的影響。一個新手教師、一個成熟型教師和一個即將退職的老教師對於同一教師倫理的需求、理解、遵守,都會帶有其不同職業生涯階段的特性。目前教師職業生涯理論多聚焦于教師教學專業的發展,而對本應內含其中的教師專業倫理的生涯階段性基本無視,是教師教育研究的一大遺憾。三是教師倫理的時間之維,就是教師工作學段的特殊性對於教師倫理的規定性。學段本是學生特定學習階段的簡稱。我們常常將學生們稍長一些的學習區間習慣地稱為某某學段,如學前段、小學段、中學段、大學段等。學段雖是學生的學習階段,但是也會直接影響不同學段教師的工作及其倫理建構。很明顯,幼兒園教師和大學教師雖然都應該同樣奉行公正、仁慈的原則,但是由於學段的實際差異甚大,公正、仁慈等教育倫理之具體規範、實踐在目標、內容、方式上都會有巨大的差異。此外,有些階段很重要的內容,在另外一個學段就明顯沒有那麼重要:幼兒園教師對兒童“生活”的全方位關注,在大學教師那裡已不再是教育任務的重點了;大學教師所特別在意的科研倫理,中小學階段教師雖然也要同樣遵守,但是其倫理重要性的排序也一定會讓位於教學倫理。

十分遺憾的是,以上三大教師倫理的時間之維迄今為止均未在教師倫理研究以及相應的師德建設實踐中完全建立起來。少數關於教師倫理的時代特徵的關注多停留在教育倫理思想史1的一般描述範式,嚴肅的理論研究、實證研究都嚴重不足。關於教師職業生涯、教師道德學習階段對於教師倫理影響的零星探索,也只見諸青年學人的學位論文、博士後報告2。至於考慮不同學段對於教師倫理特性的影響的專門研究,目前尚未真正開始3。2018年,教育部相繼印發過《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
《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大學、中小學、幼兒園不同學段的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在同一年分別印發,至少表明在師德規範的政策制定層面已經開始有了學段思維。但是諸“準則”仍然顯得籠統、抽象,相同的規範表述遠多於其對於學段特性的關注。其深層原因之一,當然就是關於學段倫理的基礎研究嚴重滯後。故對於教師倫理學的健康發展和師德建設的實效提升來說,較於時代之思、生涯之思,在理論上厘清學段教師倫理特徵的任務尤具迫切性。

二、學段特性與教師倫理

本質上說,學段之所以成為影響教師倫理建構的重要時間之維,是因為教育勞動的特點與教師職業道德存在內在的關聯。教育勞動的特性有很多,但是直接在學段這一時間之維上影響教師倫理建構的是其中的兩大突出特性:一是“教育勞動的主體與工具的同一性”(教師本人既是勞動者,又是勞動的工具,所謂“言傳身教”是也);二是“教育勞動關係的複雜性”(教師在工作中會面臨多重人際關係)4。換言之,我們完全可以從教師的社會角色、人際關係兩大維度去看教師工作的學段實際,進而推論各學段教師倫理所具有的基本特徵。

教師的社會角色及其在工作中涉及的人際關係無疑都具有十分明顯的學段特性。當一位學前或者小學低年級的家長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時,他(她)差不多是將孩子的全部都託付于學校和教師。家長、兒童,甚至全社會都會像許多社會學家所描述的那樣,期待教師成為“父母的替代”。這時兒童和教師之間、家長和教師之間、社會與教師之間的社會關係,是一種全方位的委託關係。相應地,教師的道德責任或工作內容則是要實現對安全、健康、遊戲到文化學習等兒童權利的全方位保護。在小學階段,特別是小學高年級,兒童“已經長大”,家長、兒童、全社會都會將教師的社會角色逐漸定義為文化學習以及道德人格影響上的“重要他人”。在小學階段,兒童幾乎在所有事情上都極其信賴教師,教師是所謂的權威“師尊”,具有最強大的教育影響力。與此同時,由於在這一階段,家校之間、師生之間的關係慢慢演變為一種教育、教學的合作關係,故除了開展必要的安全教育,教師已經不太承擔小朋友的保育之責了。到了中學階段,教師慢慢成為文化課學習意義上的“業師”,對學生發展的實際影響力與學前和小學階段會有明顯下降。這是由於青春期兒童的獨立性迅速增長,學生同伴群體的作用越來越大,甚至超過包括教師在內的成人社會的垂直影響力。故無論是為了踐行師生平等的道德原則,還是追求實際教學效率的提升,在中學階段,教師對兒童自尊、個性的維護,對於青少年亞文化的理解等,都勢必成為教師倫理的核心內涵之一。在高等教育階段,學生雖然尚在青年期,但已經是成年人。這一時期,教師成為學生的“導師”,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之間更多的是一種“學術共同體”的關係。良好的大學教育,即便是在本科階段,教師都應當讓學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性學習的機會,專題討論式的教學方式(seminar)也會在這一階段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大學,即便是教學也帶有學術研究的性質,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隨著高等教育程度的提升,教師作為學術人的示範意義也會越來越重要。故大學裡的“導師”之“導”與旅遊上的“導遊”之“導”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社會服務是與教學、科研相並列的現代大學職能之一,但是很顯然,大學教師所要承擔的社會服務責任的基礎也仍然是學術研究。由於學術研究的重要性明顯高於中小學和幼兒園等其他學段,故科研倫理肯定會成為大學教師專業倫理的重點內容之一。與此同時,由於家長已經是一個遠離校園的社會存在,也由於大學生的個人生活部分逐步成為學生的私人領域,不再作為教師工作一般關注的重點,師生關係、家校關係都會逐步演變為完全的成年人之間的關係。正因為如此,在世界範圍內,對於學生私人領域的尊重已經日益成為現代大學教師倫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綜上所述,教師的社會角色、人際關係具有明顯的學段特性。教師從學前階段的“保育者”、小學階段的“師尊”、中學階段的“業師”,到大學階段的“導師”角色的演變,既意味著不同學段教師專業倫理的邏輯轉換——不同學段教師在道德權利與責任的邏輯有嚴格區別,也意味著不同學段的社會關係處理的內容、範式會產生巨大的差異,教師專業倫理的內容結構(教學倫理、科研倫理、社會服務倫理)及其權重都會發生重大的改變。

三、一個亟須告別的時代

從學段這一時間之維去思考教師倫理的建構,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更具有重大的倫理實踐價值:“遍觀國內書市或圖書館有關教師倫理、教師職業道德的著作,對教師真正有益的為數寥寥。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大而化之、籠而統之,不同學段‘一鍋煮’。而事實上幼兒園教師、中小學教師、大學教師雖然有教育倫理的一致性,但是由於教育生活的巨大差異,他們所要面臨的倫理課題也差異甚大……不做專門、具體的研究,‘對我們自己的’‘為我們自己的’道德教育如何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5如前所述,師德建設尤其是師德修養事實上就是教師對自己的道德教育。若貫徹因材施教原則是包括師德建設在內的全部德育都應遵循的教育常識,則師德建設當然也應當因“材”(教師倫理的學段實際等)施教,教師倫理在理論和實踐上“一鍋煮”的時代就亟須告別了。而告別這一時代的前提,當然就是我們要通過深入的研究努力分析,厘清分學段教師倫理的特性。確立教師倫理的時間之維的本質,是要求教師專業倫理在言說方式上有範式變革。本文叢的各位作者對不同學段教師倫理特點做深度解讀,可謂一個可喜的開始。

檀傳寶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中學教師專業倫理的內涵與價值

第一節 中學教師專業倫理的內涵 2
一、“道德”與“倫理” 2
二、從教師職業道德走向教師專業倫理 3
三、中學教師專業倫理的意指 4

第二節 中學教師專業倫理的價值 5
一、對中學生發展的價值 6
二、對中學教師專業行為的價值 7
三、對中學教師社會地位的價值 8
四、對中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價值 10

第二章 中學教師專業倫理的成因及必要性

第一節 中學教師專業倫理成因 14
一、中學生身份特殊性 14
二、中學場域中多種交往關係的倫理特殊性 17
三、中學是教育改革最敏感環節 20

第二節 中學教師專業倫理建設的必要性 22
一、教師專業倫理自身發展的要求 22
二、教育活動的現實要求 24
三、新時代的要求與教師專業倫理建設現狀的矛盾 25

第三章 教師專業倫理比較研究

第一節 中外教育隱喻中的教師職業道德文化 30
一、隱喻、教育隱喻與教師隱喻 30
二、從中外“教師隱喻”管窺教師職業道德文化 33

第二節 日本教師道德形象變化及啟示 40
一、日本教師職能的時代變化 40
二、日本教師道德形象變化的特徵及其啟示 44

第四章 中學教師課堂教學倫理

第一節 中學課堂教學規範倫理 52
一、課堂教學的倫理本質 52

二、知識變更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倫理 54
三、中學生價值觀多元化下的課堂教學倫理 57
四、中學課堂教學方法與教學互動的倫理 59

第二節 中學課堂教學德性倫理 63
一、對“教學”的道德本真的反思 64
二、課堂教學倫理的反思 66

第五章 中學師生交往倫理

第一節 角色倫理規定性下中學師生交往關係 74
一、中學師生交往的特點與存在問題 74
二、中學師生角色關係與師生交往的德性倫理 79

第二節 文化張力下中學師生交往的倫理特點 84
一、中學生文化的特點 84
二、教育場域中的文化張力 86
三、文化張力下中學師生交往倫理的特點 88

第三節 中學師生公共領域的親密情感反思 94
一、師生戀概念的核心要素 94
二、師生戀原因解讀 95
三、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對禁止中學師生戀的規定 98
四、師生交往倫理視角下禁止師生戀 101
五、教育場域中師生親密情感關係的良性構建 103

第六章 中學家校交往倫理

第一節 中學家校交往的學段特殊性 110
一、中學家校交往的內容特殊性 110
二、中學家校交往的形式特殊性 110
三、中學家校交往的頻度與深度特殊性 111
四、中學家校交往的話語權特殊性 112

第二節 家校交往中的規範倫理失范與教師的道德義務 112
一、家校交往中的規範倫理失範現象與後果 113
二、廉潔自律——家校交往中的教師道德義務 114

第三節 中學家校交往的道德調適 117
一、家校交往中的學生角色與教師的專業倫理 117
二、家校交往中家庭“資本”的差異與教師專業倫理 119
三、建立家校夥伴關係,構建學生成長的健康“生態系統” 122

第七章 中學教師同儕交往倫理

第一節 教師勞動的特點與教師同儕交往的倫理規範 126
一、教師勞動的特點 126
二、教師同儕交往的倫理規範 128

第二節 教師的文化生存與教師同儕交往倫理 134
一、文化傳遞模式變遷與教師同儕交往倫理 134
二、教師合作文化的變化趨勢與教師“發展性團結協作”倫理 136
三、派別主義文化變化趨勢與教師的“開放性合作”倫理 138

第八章 中學教師專業倫理修養

第一節 教師專業倫理修養的內容與途徑 142
一、夯實教師專業倫理理論知識與專業倫理實踐知識 142
二、提高教師的專業倫理能力 144

第二節 建構教師專業倫理修養的生態系統 152
一、社會生態系統與教師專業倫理修養的生態系統 153
二、構建教師倫理素養的生態系統 154

後 記 159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6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