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得了癌症怎麼辦?:從罹癌成因、療法選擇、醫病溝通到癌後生活,日本抗癌名醫寫給患者和家屬的第一本書
79折
得了癌症怎麼辦?:從罹癌成因、療法選擇、醫病溝通到癌後生活,日本抗癌名醫寫給患者和家屬的第一本書
得了癌症怎麼辦?:從罹癌成因、療法選擇、醫病溝通到癌後生活,日本抗癌名醫寫給患者和家屬的第一本書
得了癌症怎麼辦?:從罹癌成因、療法選擇、醫病溝通到癌後生活,日本抗癌名醫寫給患者和家屬的第一本書
得了癌症怎麼辦?:從罹癌成因、療法選擇、醫病溝通到癌後生活,日本抗癌名醫寫給患者和家屬的第一本書
得了癌症怎麼辦?:從罹癌成因、療法選擇、醫病溝通到癌後生活,日本抗癌名醫寫給患者和家屬的第一本書
得了癌症怎麼辦?:從罹癌成因、療法選擇、醫病溝通到癌後生活,日本抗癌名醫寫給患者和家屬的第一本書
得了癌症怎麼辦?:從罹癌成因、療法選擇、醫病溝通到癌後生活,日本抗癌名醫寫給患者和家屬的第一本書
得了癌症怎麼辦?:從罹癌成因、療法選擇、醫病溝通到癌後生活,日本抗癌名醫寫給患者和家屬的第一本書
得了癌症怎麼辦?:從罹癌成因、療法選擇、醫病溝通到癌後生活,日本抗癌名醫寫給患者和家屬的第一本書
得了癌症怎麼辦?:從罹癌成因、療法選擇、醫病溝通到癌後生活,日本抗癌名醫寫給患者和家屬的第一本書
得了癌症怎麼辦?:從罹癌成因、療法選擇、醫病溝通到癌後生活,日本抗癌名醫寫給患者和家屬的第一本書
得了癌症怎麼辦?:從罹癌成因、療法選擇、醫病溝通到癌後生活,日本抗癌名醫寫給患者和家屬的第一本書
得了癌症怎麼辦?:從罹癌成因、療法選擇、醫病溝通到癌後生活,日本抗癌名醫寫給患者和家屬的第一本書
得了癌症怎麼辦?:從罹癌成因、療法選擇、醫病溝通到癌後生活,日本抗癌名醫寫給患者和家屬的第一本書
得了癌症怎麼辦?:從罹癌成因、療法選擇、醫病溝通到癌後生活,日本抗癌名醫寫給患者和家屬的第一本書

得了癌症怎麼辦?:從罹癌成因、療法選擇、醫病溝通到癌後生活,日本抗癌名醫寫給患者和家屬的第一本書

定  價:NT$ 320 元
優惠價:79252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95折,單本省下13元
庫存:5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 系列暢銷160,000冊!亞馬遜網路書店分類Top100 ★
「直擊癌友焦慮的一本書!寫出所有在診間得不到的解答」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抗癌名醫陳衛華、
台北醫學大學婦癌召集人劉偉民、
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理事長劉博仁,真切推薦!
《癌症醫師的真心話》新裝封面版


「為什麼我會得癌症?」、「療法是醫師依照喜好決定嗎?」、「現在的醫院是最好的嗎?」
面對可怕的癌症,病患或家屬的心中,總有無數個沒有獲得解答的不安。

日本抗癌名醫中山祐次郎執醫十七年,執刀超過兩千台手術,
並在日經商務、Yahoo新聞、NHK開設醫療專欄、擔任醫療顧問。
擅長以「看得懂的詞彙」解釋醫療知識的他,
為了消除癌友們的內心恐慌,將看診多年的觀察與臨床經驗集結成書,
從如何挑選醫院、與醫師溝通的技巧,到各種治療法的差別,
說出那些最多患者、家屬想知道,卻不知道該問誰的迫切疑惑!

►了解癌症為什麼發生、為什麼復發?先有基本認知,才能掌握對抗方法。
►為什麼不能動手術?認識抗癌主要療法及治療目的,避免陷入無謂恐慌。
►和醫生關係不好可以換嗎?良好的醫病溝通,才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這些偏方有用嗎?教你辨別真假資訊,不受到「醫生建議」的盲點蒙蔽。

本書以患者的立場提問,以醫師的角度回答,
給所有懼於癌症、苦於治療、惱於尋找合適療程的你。
癌症是「可治之症」,我們需要的,只是找到那條奮鬥的最佳途徑,
希望這本書能在抗癌的漫漫長路裡,為你帶來安定的力量。
◎本書特色

特色1:專業的見解!日本癌症外科醫師現身說法,解答診間說不清的癌症真相
作者中山祐次郎是專門研究癌症的外科醫師,身為醫療第一線人員,深知癌友對抗病魔的痛苦和家屬陪病的壓力,這次擺脫診療的時間和空間限制,以自身的專業,結合三位癌症學領域、健康資訊學領域專家共同兼修,針對患者常有的問題提供全方位諮詢。

特色2:好懂的說明!把專業資訊化繁為簡,一般大眾也能輕易理解的醫療知識
醫學研究數據、專有名詞看不懂?擔任多年大眾醫療專欄作家的中山祐次郎,其專長之一就是「用簡單的詞彙解說難懂的醫療知識」,他將臨床上的各種經驗結合專業見解,以簡單淺白的用字遣詞,讓複雜的醫療資訊一看就懂,才能正確而有效應用。

特色3:實用的資訊!從醫病溝通技巧到癌後的生活,預防、治療到癒後都適用
走對方向,更能有效對抗癌症!本書集結各階段抗癌、陪病過程需要的資訊,包含如何評估醫院與醫生的適當性?是否該尋求第二意見?等疑問,作者拋開醫院觀點,從患者的立場提供最真實有效的建議。同時也教你如何分辨網路、書籍、健康節目的錯誤資訊,正確理解「癌症」是怎麼一回事。


◎ 專家好評˙齊聲推薦──
「作者是一位從醫多年,具有實戰經驗的治癌醫師,本書站在病人的立場,道出許多人內心的困惑,讓患者從焦慮不安中解脫。是每一位癌友或家屬都應該詳讀的一本書!」
──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 張金堅 教授

「書中有關癌症的資訊非常多,無論是臨床經驗、研究結果,或是身為醫生的真心話,作者運用淺顯易懂的方式,為苦於癌症治療的患者,帶來一絲希望。誠摯推薦本書給關注癌症的你!」
──抗癌名醫 陳衛華 醫師

「這本書挑戰了許多過去禁忌的話題,卻是癌症患者最渴望知道的知識。」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部長、婦癌召集人 劉偉民 醫師

「本書收錄了許多癌症的相關知識,文字淺顯易懂、貼切,說出許多癌症病友會有的疑問以及焦慮,是每一個關注癌症的你,都應該閱讀的一本書!」
──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理事長 劉博仁 醫師/博士


◎ 真實讀者˙讚聲不斷──
「正確醫療才是最好的選擇,所有跟癌症有關的人都該讀的一本書。」──書蟲
「讓我對癌症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是本用心良苦的書。」──日本八景
「有很多以前從沒發現過的事,值得推薦。」──IKKO
「不管是自己還是家人罹癌,這本書都很有幫助。」──myasset
「可以充分理解身為醫生和病人的不同觀點。」──Cute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中山祐次郎

1980年出生。聖光學院高等學校畢業後重考兩次,考上鹿兒島大學醫學部。於都立駒込醫院實習後,在同所醫院擔任大腸外科醫師一職十年。2017年2〜3月擔任福島縣高野醫院院長,接著,擔任福島縣郡山市綜合南東北醫院外科主任。天天為病患施行大腸癌腹腔鏡手術、擴大手術等。

具備消化器外科專門醫師、內視鏡外科技術認定醫師(大腸)、外科專門醫師、感染管理醫師、乳房X光攝影影像認定醫師、癌症治療認定醫師、醫師臨床實習指導醫師等資格。

座右銘是「無論什麼時候死,都要不後悔地活著」。「日經商務online」和「Yahoo!新聞」等多家媒體都有專欄連載。共榮獲4次「Yahoo!新聞」個人連載的Most Valuable Article獎。於NHK「News Watch 9」提出關於在大學醫院的無給職醫師問題應以實名建議等醫療問題。

著作有熱銷超過13萬本的《外科醫師的真心話》(中文版由世茂出版)等。

譯者介紹

王淳蕙
日本草苑日本語學校、東吳大學日本語學科畢業。曾任職日商公司日本語教師、出版社日文編輯。

鍾雅茜
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曾旅居日本一年,喜歡獨自探險與學習新事物。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多部日劇以及書籍。

為什麼癌症這麼地令人害怕?
為什麼癌症如此困擾著我們?
為什麼人類會罹患癌症?難道沒有可以避開的方法嗎?
大家好,我是外科醫師中山祐次郎。執醫十七年,專業領域為大腸癌。至今參與過的手術已超過二千件。診療過無數患者,除了開刀,也為他們開立抗癌藥物及提供安寧緩和醫療等。對大腸癌的研究也從未間斷。
自五年前開始,我多了另一個「作家」的身分,已經出版過三本著作。在「Yahoo!新聞」和「日經商務周刊」等網站也刊登了我寫的醫療專欄。所以,如果說我的專長之一就是「用簡單明瞭的詞彙告訴大家難懂的醫療」,應該也不為過吧!
本書的系列前作《外科醫師的真心話》一出版即受到廣大的回響,成為熱賣超過十三萬本的暢銷書。身為作者的我當然非常欣喜,但更讓我感到驚訝。竟然有這麼多讀者想看這樣的書,證明了大家都不了解醫師是什麼樣的一份職業,而且不知道如何跟醫師溝通的患者更不在少數。
不止如此,正當我這麼想的時候,出版社編輯們給了我這本書的企畫案,而大綱中有好幾條衝擊性的項目。
「癌症真的能只靠飲食治好嗎?」
「只要把腫瘤切掉就行了嗎?」
這些問題太令我震驚了。我寫得出來嗎?我應該寫出來嗎?話說回來,目前市面上也沒有解答這些疑惑的書籍。仔細想想,這些內容不外乎就是患者們在診間詢問我的問題,或是熟人提出的疑問。
既然如此,為什麼之前從沒看過這一類的書呢?

能被稱為癌症專家的人,通常都是中年以上的醫師,在醫院也身兼數個要職。我本人三十九歲,是醫院的外科主任。在業界要找到一個能以這樣的年齡及職位的醫師,寫一本適合普羅大眾閱讀的書,機率微乎其微。因為寫書既無助於醫師的出人頭地,其所能得到的版稅,也只要做好醫師本職就能賺到。再說,大部分醫師除了論文之外,平常也沒有寫寫東西的習慣。
我想了想,除了我之外,沒有人能寫了吧!因為我本來就有寫作的習慣,而且我不僅是癌症專家,還是外科專門醫師,並且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基於以上種種因素,我決定動筆寫下這本書。
書中收錄了相當多有關癌症的資訊。我既然身為癌症醫師,當然會關注世界上的最新研究數據,因此我將它們彙整後再以淺白易懂的語句翻譯在這本書中。
不過,光以醫學論文的資訊是不足以說明有關癌症治療的現狀、醫師與患者的苦惱,以及該如何做適當的處理。這方面也只有在醫院面對各種癌症治療情況的現役醫師才寫得出來。我這個每天與患者們的病灶格鬥的「當事人」,將把自己所知道的不管好或壞都一五一十地寫出來。
換言之,結合「醫學研究結果」、「臨床經驗」,再加上「醫師的真心話」,架構成這一本具有深度資訊的書籍。

本書寫給關注癌症的你。罹患癌症的人數眾多,以一生中罹患癌症的機率來看,男性為六〇%,女性為四七%。現在正在寫書的我,或是正在看書的你,我們其中一個都有可能在未來罹患癌症。而在確定罹癌之前,你必須先知道:癌症是在某種程度下可以預防的疾病。本書會以淺顯易懂的詞句介紹癌症預防的最新情報。
此外,也寫給有家人或是好友罹患癌症的你。書中會介紹許多該如何面對及鼓勵癌症患者的方法。
最後,寫給正罹患癌症的你。你不是一個人。罹癌也不是人生的終點。
你在變成一名癌症患者前,僅是一個普通人。而我,在你治療癌症的時候,想透過本書好好地陪在你身邊。因為,與癌奮鬥是有方法的。從選擇醫院、與主治醫師溝通的方法,以及癌本身的意義、為什麼抗癌藥物有副作用等等,所有在門診和病房無法跟病人說得完整的事情,我統統寫在這本書中。這不是一本理想論,而是現今日本是如何進行癌症治療的真相,全都實話實說地寫在書裡面。
身穿白袍在醫院的時候,我總是淡然地為患者進行手術與治療,幾乎不帶多餘的情感。可是,記憶卻深似海。有時我會後悔得夜不成眠,有時又恐懼得須借酒入眠,也曾經歷過重要的人被癌症奪走的痛楚。因此平常在醫院不能吐露的心事、對癌症的感受,也都在本書中暢所欲言。
衷心期盼本書能為懼於癌症的你、苦於癌症治療的你、或惱於與醫護人員之間關係的你,帶來一線希望。

目次

第1章 醫師認為的「癌」是一種什麼樣的病?
為什麼人會罹患癌症?
「醫師想要切除惡性腫瘤」是真的嗎?
為什麼醫師無法斷言「開刀就好了」?
為什麼癌症會「復發」?

第2章 從手術到藥物療法,醫師怎麼看?
醫師是依個人喜好選擇治療方法嗎?
治療策略是誰決定的?
如何面對抗癌藥物的副作用?
聽說醫師自己都不用抗癌藥?
「不理會癌症」也沒關係?
一邊尋求「民間療法」可以嗎?
【Column】進行十小時的手術時,醫師要怎麼上廁所或吃飯?

第3章 如何找對醫師和醫院,建立良好關係?
想要找到「最好的醫院」?
和主治醫師關係不好時該怎麼辦?
醫師不聽我說話,該找誰商量?
尋求「第二意見」,第一個醫師會生氣嗎?
當醫師說出「這句話」就要考慮轉院!
對無法治療的患者,就沒有興趣了嗎?
 
第4章 預防癌症,這些做法有用嗎?
「一千名醫師都這麼做」就可以相信嗎?
改善生活習慣真能預防癌症嗎?
酒是百藥之長?喝蔬菜汁有效嗎?
定期運動、控制體重有多重要?
應該注射子宮頸癌疫苗嗎?
關注遺傳跟體質有意義嗎?

第5章 該不該做癌症篩檢?
醫師是真心建議做癌症篩檢嗎?
做癌症篩檢有壞處嗎?
【Column】從幾歲開始該注意哪種癌症?

第6章 罹癌之後的生活該注意什麼?
網路消息的可靠度有多少?
「癌消失了!」為什麼有這麼荒謬的健康書?
宣稱是「醫師的建議」就能信任嗎?
經濟上的困難該跟誰商量?
【Column】「先進醫療」是必要的治療嗎?

終章 關於罹癌這件事
當家人有一天得到癌症……
當得知自己罹癌時……
「為什麼是我?」來自醫師的答案
【Column】探病時該注意的事

書摘/試閱

為什麼人會罹患癌症?
多數我宣告罹患癌症的患者,他們並沒有過著極不健康的生活,雖然偶爾會偷懶但也幾乎每年都有做健康檢查。那麼,為什麼還會罹癌呢?是遺傳?生活習慣?還是運氣不佳就碰上了?
事實上,我最常被癌症患者問到的問題都是「為什麼我會得癌症?」這句話中不僅隱含著對罹癌的怨氣與絕望,也帶有「我平常都很注重健康,到底是哪裡出錯了」的疑惑。就讓我來回答有關「為什麼人會罹患癌症?」這個問題。
癌症,到底是什麼?
所謂癌症,追根究柢就是基因異常引起的疾病,也就是「遺傳因子受損」。
把人類的身體細分來看,全身上下都可細分到「細胞」這個單位。也就是說,人類的身體是由細胞構成,舉凡皮膚、眼睛、指甲、心臟、肺臟、肌肉都是由細胞組成。

◎癌細胞每天都在產生
這裡我將說明一項很重要但與治療沒有直接關係的事實,那就是「人體每天都會產生癌細胞」。
細胞本是由細胞分裂而來。這時候,基因會被逐字逐句的複製。但它不是像影印機那樣一次全部複製,而是宛若職人般一邊看著手邊的範本一邊字字句句地抄寫。因為是這樣的作業方式,偶爾會發生抄寫錯誤的情況,我在前面所提到的「抑制癌症的基因」,就有發現抄寫錯誤並修正的功能及防禦系統。
但即便如此,也無法停止錯誤的產生。每當細胞增生,就會累積複製失誤與受傷的基因,其結果就是細胞「癌化」。一旦癌化的細胞增加,便會形成人類肉眼也看得見的腫瘤。事實上「癌化的細胞」每天都在產生。因此也有這麼一說:每天都有數千個細胞癌化,然後再被人類的免疫機能擊退。
那麼,基因為什麼會受傷呢?
理由很多,其中之一是「年紀增長」。一聽到年紀的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會感到困惑,不過,年紀增長確實是誘發基因異常的原因。其他如細菌、病毒等的感染也會發生基因異常,例如,子宮頸癌已確定是因人類乳突病毒而造成的。此外,暴露於放射線之下也會破壞基因。
前面所說都是事實,接下來則是我的感觸。
當了解人體的構造與機制後,我是這麼認為的:「人類原本就有罹癌的宿命」。或許聽起來有點哲學,但只要想到我前面提到的「癌症是因為基因異常引起」,就不得不這麼說了。

◎為什麼癌症會「復發」?
繼「癌症是否開刀切除了就會好?」的疑問之後,這裡要思考的是「為什麼癌症會復發?」這兩個問題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
所謂癌症復發,簡單來說「從形式上來看,癌細胞已經從身體消失,卻又再度出現的狀態」。這裡所說的「形式上」與前面說明的切除手術也有關係。因為就治療的結果而言,要判斷癌細胞完全從患者的身體消失是幾近不可能的。這又是為什麼呢?
我們這些專門治療癌症的醫師,會透過CT(電腦斷層掃描)、MRI(磁振造
影)、PET(正子造影)等各種檢查來掌握患者體內的癌細胞狀況。治療前、治療中甚至治療後的數個月,都會做多次的檢查來確定身體哪裡還有癌細胞。
不過,癌細胞會再出現,意味著檢查有其極限。即使檢查結果判定「沒有癌細胞」,但若從細胞等級來看還是有可能殘留在體內。
而CT檢查雖然能夠詳細看到體內的狀況,但又擔心放射線對身體的影響,最多只能拍到五公釐的斷片影像。因此,如果這一張和下一張X光片之間有一個大小二公釐的腫瘤也不會被發現。雖然二公釐的腫瘤不算小,但假設有數十個其百分之一大小的癌細胞剝離,那麼無論做什麼檢查都無法檢查出來。
因為檢查有極限,嚴格來說醫師要斷定「患者的體內已經完全沒有癌細胞了」是不可能的事。
如同前面說過的,只需要有少數幾個癌細胞就能無限繁殖下去。因此,「復發」的意思不是「癌細胞已經從患者的身體消失,卻又再度出現」,正確來說應該是「從檢查來看好像完全從患者的身體消失了,但實際上癌細胞還殘留在體內,於是再度繁殖增生。」
因此,「為什麼癌症會復發?」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一開始,癌症就沒有完全治好,殘留下來的癌細胞再度繁殖,並在檢查的時候再被發現」。

為什麼醫師無法斷言「開刀就好了」?
前面談論了一些比較嚴肅的內容,接下來我將具體說明有關「癌症是否切除了就會好?」雖然我在前面說過「切除」是最為有效的方法,但關於這問題,我卻無法明明白白地回答你Yes或No。
請問大家,在一聽到「癌症」時,腦海裡會浮現出什麼樣的畫面呢?是某位名人的親身經驗?還是家人、親戚或熟人當中,有人因罹癌而生活得很辛苦呢?
首先,在我們進入有關「癌症是否切除了就會好?」的話題之前,要有一個基本的觀念,那就是「惡性腫瘤」分三種。

1.上皮性惡性腫瘤
2.非上皮性惡性腫瘤
3.造血器官的惡性腫瘤(血癌)等

◎切除是個什麼樣的治療方法?
我為什麼要先做上述說明呢?因為它和「能不能切除」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裡,我們再深入一點思考「癌能不能切除」的「切除」之意。
醫學上所說的「切除」,意指切開患部並從裡面取出的意思。我以外科醫師暨切除專家的身分告訴你,並非什麼都可以切除。
前面提到的那三種癌之中,原則上「造血器官的惡性腫瘤」是無法切除的。因為這類型的惡性腫瘤多半會藉由血液和淋巴流到全身各處,即使切除了一部分也還是無法全部清除乾淨。例如,當血液成分之一的白血球變成惡性腫瘤(白血病)時,治療方式是採降低骨髓功能,然後輸入非惡性的血液取代惡性血液,稱做骨髓移殖(或造血幹細胞移植)。它的治療順序單純,重點如下:

以最大劑量的抗癌藥物、放射線治療,殺死所有血液細胞
輸入與患者血液相符的血緣關係者的造血幹細胞

一般來說,「造血器官的惡性腫瘤」的治療不會有「切除」的動作,而是投以抗癌藥物和放射線治療。
那麼,其他的癌症治療方法又是如何呢?
像是胃癌、肺癌、乳癌、大腸癌等的「上皮性惡性腫瘤」,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可是,切除後的傷口會痛又會留下疤痕,任誰都希望能有一種不需切除的治療。那為什麼「切除」手術仍被視為最有效果的治療方式呢?
理由是「因為切除乾淨就能根治」。根治的意思是,從根本治癒的狀態。換句話說,那是一個能斷定「癌症治好了」的狀態。
以目前的醫療技術來看,對於「上皮性惡性腫瘤」這類的癌症,根治的治療原則是手術。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腫瘤還處在相當早期的階段,是不需要開刀的。但也不能就這麼放著不管。如果是大腸癌,是在做大腸鏡檢查的同時進行切除。胃癌和食道癌也是一樣,既能免除手術又能根治的治療技術稱為「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日本在此技術上已領先全球,堪稱世界第一。我的好友港洋平醫師,為傳授這項技術,獲得瑞典醫院兩年的聘任,於當地教授這種治療方法。
我在這裡補充說明最近的醫療現況,為求根治癌症,手術與抗癌藥物、放射線治療合併進行的治療方法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若無法切除又該如何呢?
不過,即使是乳癌、大腸癌等的「上皮性惡性腫瘤」,也有不適用「切除」的情況,那就是「已經遠端轉移的時候」。
癌細胞從原發臟器轉移到其他部位的情形,就是遠端轉移。例如,胃癌轉移到肺臟、大腸癌轉移到肝臟。主要是剝落到血液裡的癌細胞隨著血液在身體裡遊走,然後在其他部位繼續繁殖生長的現象。很遺憾的是,遠端轉移的治療很難根治。雖然還不至於為零,但根治的機率並不高。
為什麼呢?就如同我前面說明的,因為癌症手術有其原則性。
「如果無法完全切除乾淨就毫無意義」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當然也有例外的情形,不過幾乎所有的情況都適用此原則。也就是說,留下一點點的癌細胞一點意義也沒有。我一再強調的「沒有意義」,是指留下來的細胞會再繁殖並且再形成惡性腫瘤,無法達到根治的效果。
當預先料想到手術的結果會是「癌細胞幾乎都切除了,但留下了極小的一部分」時,基本上是不會進行手術的。簡單來說就是「癌症遠端轉移時不會開刀」。
「要不要切除」還會依腫瘤的種類不同而有不同的做法。例如,我們常見癌細胞轉移到肝臟的情形,如果這癌細胞是從大腸癌轉移到肝臟的話,就會把肝臟上的腫瘤切除。可是如果是從肺癌或乳癌轉移過去的話,基本上是不會切除肝臟上的腫瘤。這是因為大腸癌的特殊性質—「即使轉移到肝臟,只要開刀切除就有根治的可能」。
從時代的變遷來看,針對早期癌症,今後會出現更多手術以外的簡單治療方法。我預測,適合「切除」這選項的患者也會越來越少。而且,也會在談論到要不要「切除」時附帶一句「有例外」。

如何找對醫師和醫院,建立良好關係?
許多患者一聽到要做癌症檢查就不安了起來,而產生「我要有最好的治療」、「我要找最好的醫師」等想法。不過,由於現在網路資訊氾濫,真假怪奇的資訊都搜尋得到,有時反而會增加心理上的不安。或許就是因為這樣,常被熟人問到:「我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醫院來治療癌症呢?」
幾乎每個月都有人這樣問我,是真的,我沒開玩笑。原來有那麼多人都為此而煩惱。藉此機會,我仔細地和各位說說我的想法。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三點來思考。
1.醫院設有治療此方面癌症的專科嗎?
2.醫院的規模如何呢?
3.往返醫院的交通便利嗎?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是,那家醫院能治療你所罹患的那種癌症嗎?透過醫院的官網或是醫院設立的癌症中心,能了解到該院是否有專精該癌症的醫師或整合性醫療團隊。另外也有癌症專門醫院,幾乎所有的癌症都能在這樣的醫院診療。
其次則要考量醫院的規模。這裡所謂的﹁規模﹂,不單單是指建築物有幾層樓高、病床數有多少。我重視的是「有所有科別的醫師嗎?」還有,除了醫師以外的醫療相關人員多不多?這才是「醫院規模」的具體意義。
你可能不知道,事實上,治療癌症需要各種科別的人員。
以大腸癌的治療為例。第Ⅲ期手術後,要有外科醫師、消化器內科醫師、放射線科醫師做診斷。為了進行手術則需要麻醉科醫師,還需要復健科醫師與護理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等在手術後為病患進行復健。因副作用導致皮膚出現問題時需要皮膚科醫師,或是當患者情緒極低落進入憂鬱狀態時,就要找精神科醫師諮詢。另外還有宛如病人嚮導的個案管理師。
癌症治療就是像這樣需要多科別醫師和人員共同參與的治療。甚至,安寧照護團隊、社工都非常重要。
最後一個重點是「往返家裡與醫院之間的交通便利性」。離家近嗎?一班公車就能抵達嗎?交通的便利性很重要。
「總之我要全國最好的醫院!」常看到許多不遠千里去求診的病患。我非常能夠體會這些病患的心情,但請容我實說,「只要是具有一定規模的醫院,他們的治療方法幾乎都相同。」
我在第二章裡談過,癌症治療是手術、抗癌藥物、放射線的一連串過程。其中,有關抗癌藥物,無論是哪位醫師,他們的治療方法幾乎一樣。治療計畫可能有些微的不同,但不會因為醫師不同,患者被預估的生存期就會有很大的改變。理由是,癌症治療是國際認可的大規模研究結果的方法。這方法不是一個月使用一次抗癌藥物,而是以二個小時注射體表面積需要○○毫克的抗癌藥物點滴,接著是注射另一種已經決定好藥量與速度的抗癌藥物,如此每四週一次,共進行六次結束……醫師們就是像這樣來決定抗癌藥物的使用方法。
因此,會因醫師不同而有所不同的是,副作用對策是否完善、與其他科別醫師一起研究下次治療時程如何安排等等計畫層面。
再來是關於放射線,這就某部分來說需要相當專業的技術,因此原則上不太會有「那醫師做的放射線對任何人都沒有效果」、「那醫師做的放射線可以治好」等差異。

◎需要等名醫嗎?
接下來是關於手術。我是這方面的專家,可是想在這業界待下去,要寫些什麼實在有點為難……。例如,無論是有名的醫院還是出過獲得諾貝爾醫學獎醫師的醫院,都會有手術不是那麼高超的外科醫師。相反的,就算不是有名的醫院,也是會有醫術卓越的外科醫師。像這樣「手術高不高明」,也只有同為外科醫師的我們才會知道。而且,也要在同一領域有十年左右經驗的外科醫師才會曉得。我的專業領域是消化器官,所以我可以辨別一台胃腸的手術高不高明。然而,如果我去看腦外科醫師或骨科醫師的手術,我也只看得出來「好棒的手法」而已。
順帶一提的是,我去過很多醫院並實際進到手術室去參觀。除了日本國內多數的知名醫院外,也各在美國UCLA的附屬醫院、韓國的峨山醫院(Asan Medical Center)和三星醫院(Samsung Medical Center)參訪過一週以上。
所以,我想說的是,「手術高不高明,只有專業領域範圍內的同行才清楚。」或許「哪家醫院都好」的說法粗糙了些,但有件事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日本的消化器官外科醫師的醫術各個都很高超,因手術致死的危險性也遠比許多國家要低得多。因此,「那個醫師沒有把我治好」是幾乎不會發生的事,這是我的肺腑之言。
治療癌症與治療其它疾病有兩點不同之處。一是時間長,幾乎每個月都要進出醫院。二是在身體狀況極差的情況下又必須前往醫院。從這兩點來看,「往返家裡與醫院之間的交通便利性」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正在閱讀本書的各位,一定也有人是不遠千里前往你們心目中的理想醫院吧。老實說,我覺得沒有非要到其他都市的醫院待上幾個月接受手術和治療的理由。當然,對於住在非大都市的病患來說,會感到不安是人之常情,那麼,把手術選在稍有規模的大醫院進行,抗癌藥物的治療則到就近的醫院接受治療,也是方法之一。

罹癌之後的生活該注意什麼?
◎宣稱是「醫師的建議」就能信任嗎?
我有時會接到健康類型綜藝節目的邀請,但到目前為止幾乎都拒絕了。拿諧星藝人的健康當話題,再讓「專家」說出可怕的話,我一直很排斥這種手法。在我的印象中,這類節目跟週刊雜誌很像,日本商業廣播電視的健康節目大多喜歡用有煽動性的內容。
不過說老實話,我現在對此感到很猶豫。如果想要傳達更加可靠的資訊給更多社會大眾,也許我應該上電視節目談談這些主題才對。可是一旦選擇上電視節目之後,在醫界就會被當成旁門左道,不久之前才剛有一位醫師好友對我說:「你可別到那一邊去喔!」
但也有新聞節目或部分健康節目是懷著誠摯,抱著只想傳遞真相的決心。有時甚至能蒐集到比醫師所知更準確的資料,製作出不具任何聳動手法、立場公正的節目。若是這類節目就連身為醫師的我收看時也能學到新知。

蒐集資訊時有一點十分重要,那就是「最新的資訊並不等於正確」。一般癌症的研究成果都是經過好幾十年反覆不斷進行相同主題的實驗,最後才統整出結論,很少因為僅僅一份最新研究就大幅改變結果,顛覆原先的研究根基,就像我們不會忽然有一天就發現抽菸有益身體健康一樣。
再者,所謂「權威」並不足以做為證明真相的科學證據,例如一聽到是日本東京大學或京都大學,亦或美國知名大學研究者的發言就認為值得相信,這絕對是天大的誤會,畢竟我也見過東大或京大的研究學者做出不法行為的新聞。
這點也適用於醫師這個職業,盲目相信「醫師說的話絕對沒錯」是很危險的事。我也時時都在警惕自己是否有偏頗之處,或者有沒有說出矛盾的發言。
有一種將證據(科學實證)可信度分為五大等級的做法,稱為「證據等級(level of evidence)」,而「專家意見(Expert opinion)」屬於最低等級。可見不管發言者地位多高,個人意見的可信度普遍不高已成為一種醫界常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52
庫存:5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