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生態台灣 第82期(台灣生態學會季刊)
滿額折
生態台灣 第82期(台灣生態學會季刊)
生態台灣 第82期(台灣生態學會季刊)
生態台灣 第82期(台灣生態學會季刊)
生態台灣 第82期(台灣生態學會季刊)
生態台灣 第82期(台灣生態學會季刊)
生態台灣 第82期(台灣生態學會季刊)
生態台灣 第82期(台灣生態學會季刊)
生態台灣 第82期(台灣生態學會季刊)
生態台灣 第82期(台灣生態學會季刊)
生態台灣 第82期(台灣生態學會季刊)
生態台灣 第82期(台灣生態學會季刊)
生態台灣 第82期(台灣生態學會季刊)
生態台灣 第82期(台灣生態學會季刊)
生態台灣 第82期(台灣生態學會季刊)
生態台灣 第82期(台灣生態學會季刊)
生態台灣 第82期(台灣生態學會季刊)
生態台灣 第82期(台灣生態學會季刊)
生態台灣 第82期(台灣生態學會季刊)
生態台灣 第82期(台灣生態學會季刊)

生態台灣 第82期(台灣生態學會季刊)

商品資訊

定價
:NT$ 180 元
優惠價
9016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期內容簡介】
什麼是覺知?就是知道、清楚;就是專注觀察當下?覺知在哪裡生起?是否自己即可檢查,自己便能知曉?是否專注而警覺的心就是一種覺知?人的「覺」從來沒有消失過,可惜常略而不察或識之不清。本期封面專題從覺知察環境的角度,切入自然的植物與動物,切入人文的家族與社會,希望喚回我們對環境覺知的敏銳,把心拉回到當下……

《生態台灣》季刊,一份來自民間也始終保有理想性與反思性的環境生態刊物,宛如為台灣山林一般,用多元多樣的根系保有島嶼的無窮生機。根植此理念,本期多篇紮實、精彩好文,期待與您分享。

作者簡介

【各篇作者簡介】
陳玉峯 臺灣自然保育、文化改造的代表性人物。畢業於臺灣大學植物系,臺灣大學碩士,東海大學理學博士。先後任教臺大、逢甲、東海、靜宜大學,曾任靜宜大學副校長、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主任,於2020年1月底退休,2021年重任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同時為「山林書院」負責人、台灣生態研究中心負責人。

王筠婷 藝術創作者,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碩士,長期關注流浪動物議題,以影像、生命書寫與藝術行動,試圖為流浪狗尋找與社會對話的可能性,進行兩者之間的關係修補。過去展覽包含《慣性遺忘》、《黑色》、《路徑的延續》、《小石造山》。

劉麗榮 高雄人,東海中文系畢業,從事文字採訪工作數年,拍完家庭紀錄片《爺爺沒說的話》、《回家的路上》後,2021年搬回高雄與家人一起生活。開始學習藝術、能量治療,現正攻讀高師大跨領域藝術所。

楊淯緹 從事藝術創作與幼兒藝術陪伴,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長期關注海洋與船員文化、人的遷移、在生活中尋找裂縫、從大敘事與個人史中尋找節點。

蔡嘉陽 英國 Durham 大學生物系鳥類生態學博 士,長期致力臺灣生態人文與社會運動,在彰化海岸研究海岸生態二十多年,台灣第一位研究鷸鴴科水鳥的研究者,也是彰化環保運動的主力戰將之一。曾獲「2011 社運風雲人物」獎,在反國光石化運動中貢獻卓著,目前致力環境社會運動與彰化縣西南角保護與再生運動。

張允慧 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碩士,曾任苗栗苑裡「華陶窯」營運總監、高雄市定古蹟「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營運執行長、高雄市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執行長。身為岡山眷村文化協會創始會員與常務理事,積極保存再興眷村文化。

蔡宜珊 雲林人,目前就讀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環境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陳月霞 長年從事攝影、寫作及兩性、親子、社區、環保、自然教育等工作。曾任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理事、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台中市文藝作家協會理事、台灣生態學會常務理事、外交部國內女性攝影家海外巡迴展評審委員,現為台中市社區婦女成長協會理事長。著有《植物之美》、《聰明母雞與漂亮公雞》、歷史長篇小說《阿里山物語》等。

陳品嘉 政大地政系碩士班畢業,現為臺大城鄉所博士班三年級。在台海飛彈危機那年出生,成長於東北季風吹拂、整年潮濕多雨的宜蘭。大學至碩士都與有點冷門,卻又不算冷門的地政學科為伍。後來在一次機緣巧合下,先是認識了地理學,再了解社會學,又摻雜了一點文化研究,最終成為一位非主流的都市規劃學徒。碩士論文研究全台第一座都市公共食物森林,隨後就與新竹結下緣份,繼續在都市裡種菜、餵雞、看蝙蝠。

張天 1983年生。Bachelor in Fine Arts- St.Ambrose University, Davenport, Iowa, U.S.A,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在讀中。展覽經歷:Triple Feature,Scott Community College Library. Bettendorf, Iowa. Fall, 2007/ 2008.;黑暗告解室(Solo Exhibition)海空間/ 旗津公有市場(高雄市旗津區大關路十四號);Dark Confessions II: In between Psychedelic and Reality(Solo Exhibition) 胖地(台南市中西區南門路21號) 等。

【編輯室報告】
陳芯宜導演在2007年的電影《流浪神狗人》中,以三組人物與敘事,多線交織出島嶼的不安與荒涼。在臺灣這個看似豐沛生猛的社會裡,所有舞動的華麗、物慾的增長,步步潛藏著隨時踩空的危機。上一秒才被吹捧的神、狗與人,瞬間即可能被丟棄。在諸多棄的故事裡,拆解掉情節的起承轉合後,在核心與根源處,往往是自我放棄。

生界萬物,本有其棲居存有之道,是因緣俱足,亦是奇蹟。陳玉峯老師在本期專輯「環境覺知與行動」的首篇文章〈奇蹟——覺知不覺〉裡,提示了一種在自然中知與不知、覺與不覺、見與不見間的時時警醒與全觀思維。在如此破題後,何謂對環境的覺知?如何以行動回應覺知之困境?王筠婷〈橋下的狗與人:信念與拼湊作為的生存法〉與劉麗榮〈家的回與迴——身在何方,家的空間與身體感知〉這兩篇文章,分別從她們所在意的生命與家園中,以疑惑但不游移的姿態,奮力求索,將自己投放在不被社會的目光在意的田野與議題裡,在世界的邊緣中覺知,在被遺忘的空間與被遺棄的生命中,用她們所有可能的技藝與裝備,留住一切親愛的。

本期尚有許多位第一次在刊物中出現的作者,楊淯緹、張允慧與張天,他們與王筠婷以及劉麗榮,都是來自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的年輕藝術家,他們有著這樣共同的問題意識與關懷:創作必須從田野出發,藝術必須回應田野的提問,田野不僅是引發靈感的對象,田野即是目的,創作者的思維、方法、再現方式與行動都在田野中醞釀與胎動。楊淯緹〈永恆的復中輪〉一文,試著從火焚的大船中,拾起家族壓抑、哀傷與記憶的灰燼,以書寫縫合遺忘;張天藉由《人類世》這場展覽,反思了藝術介入環境議題的侷限與困境;張允慧〈眷村的遠見〉則是借道社造,試圖藉由公民參與的方法讓眷村的保存不只是流於觀光與喧嘩。剛到英國深造的蔡宜珊,則以〈英國公民參與的啟示〉一文,讓我們看到,當影響深遠的公共政策與環境問題,需要民眾參與其中時,要如何不流於形式,該如何細膩與深入的操作,實屬不易,他山之石,本該攻錯,這條公民社會的民主之路,臺灣還很漫長。

最後有幾篇壓軸的文章,邀請本刊讀者對正在發生之事持續關切、共同參與。蔡嘉陽老師〈從國土計畫來看東南櫟林農地開墾的爭議〉一文,從一個比較大的尺度關注東南櫟林保育的制度性問題;陳月霞老師的父親陳清祥先生,見證了阿里山的百年風華,他走過的足跡在近年轉化成精彩的圖像,〈世紀風華〉是這場畫展的深刻導讀與引言,歡迎大家於展覽期間(2024.1.19-2.18)至嘉義市文化局共襄盛舉。陳玉峯老師即將出版的一本大書《李岳勳先生外傳》,可說是其在台灣文化與隱性禪思想之探索的集大成之作,本期刊物先摘錄其中篇章,一饗讀者。此書可看作是兩位思想家的深沉對話與冥思紀錄,更是臺灣這塊土地,萬千山林中迴盪的聲響。大音希聲,安靜的力量。

目次

【封面專題 環境覺知與行動】
奇蹟──覺知不覺
文│陳玉峯

橋下的狗與人:信念與拼湊作為的生存法
文│王筠婷

家的回與迴──身在何方,家的空間與身體感知
文│劉麗榮

【島嶼故事】
台灣隱形禪──《李岳勳先生外傳》節選
文│陳玉峯

永恆的復中輪──海洋像是船員的第二個家鄉,靈魂掉落的地方
文│楊淯緹

【環境與生界議題:紀實與反思】
從國土資源規劃來看東南櫟林農地開墾爭議
文│蔡嘉陽

眷村的遠見──樂群村聚落建築群保存與再發展文化論壇
文│張允慧

英國公民參與的啟示
文│蔡宜珊

【自然小徑:環境教育與生活美學】
世紀風華──阿里山陳清祥百年足跡畫展
文│陳月霞

徒步於山海之間:頭城石城里沿海地帶的地景敘事
文│陳品嘉

人類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展覽《人類世》後的深思
文│張天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6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