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儒林鹿渡
79折
儒林鹿渡
儒林鹿渡
儒林鹿渡
儒林鹿渡
儒林鹿渡

儒林鹿渡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79252
促銷優惠
新書特惠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95折,單本省下13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故事描繪美國一所大學,處於金融風暴前後,經費受到政府大量削減的壓力下,因而暴露了校内營運多年積壓的行政時弊與疏忽,面臨非改革不可的景況。

儒林中的謬事,古今中外,並非浮光掠影,人物若隱若現,隨生活經歷浮沉,似是而非,既熟悉而又朦朧。書中以鹿喻人,以渡喻境。有博士研究生與博導間關係一言難盡的足印;有學系内教授們彼此的猜忌、明爭與暗鬥的排斥;有行政部門的掙扎與醜陋虛偽手段的顯現,也有對女性與種族歧視的可恥行為等,作者用諷刺和比喻的文字,把諸事呈現眼前,讓讀者做個評判,在閲讀中與作者同時參與故事演進的過程,構思一本尚未成書的儒林歪事。

作者簡介

陳炳藻

一九六八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學士(優異)。就讀期間,參加香港《中國學生周報》短篇小說徵文比賽兩度獲獎,俟後繼續在《周報》穗華版、《大學生活》、《新亞學生》、《芷蘭》、《中聲》等發表短篇小說;得蒙黃維樑教授建議,由山邊出版社何紫先生結集,出版小說集《投影》。六八年秋季,赴美深造後,曾在香港《明報月刊》、《中報月刊》、《盤古》;台灣《聯合文學》、國内《上海文學》、《作品》;美國紐約《華僑日報》等刊物,發表翻譯和創作短篇小說,後來蒙美國呂嘉行、譚嘉夫婦轉介,由台灣新地文學出版社結集成書,題名《就那麽一點黯紅》。學術研究:英文本《電腦紅學:論紅樓夢作者》,三聯出版社;《西方文論視野下的中國小說研究》,香港教育學院出版;《對外漢語教學:視覺刺激反應法的實施及外語教學法簡介》,西北大學出版社。其餘學術論文分別發表在《明報月刊》、《中報月刊》、台灣《聯合文學》、台灣《幼獅學誌》等刊物。

自序

我寫《儒林鹿渡》,用的是比較嚴肅的創作題材。
一位朋友讀完初稿,曾經問我,裏面某些情景和人物,是否截然可辨?這可能是因為三篇小說中之一的點題篇〈鹿渡〉用了第一人稱作為敘述者而引起的錯覺吧。我覺得《紅樓夢》作者開宗明義讓甄士隱(真事隱)借太虛幻境的牌坊兩邊那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賞給了我一個蓋全的回答。
在我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投影》的序文裏,那時年輕的我,說:一個小說創作者,在創作的時候,往往擺不脫他生活圈子裏所接觸到的人物和事序在他心版上投下的形象;過了這麼些年,我對我小說裏面的人物和情節的營造,仍然抱著同樣的看法,書中故事、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等等,固屬虛構。但是,骨子裏,這些小說結構的基因後面,其個體經過了社會現實種種的磨練後,個別或系統地凝合起來,再從我的小說中出現的時候,已經是跟我親自經歷過、認識過、或者看過和見證過的,有了層次上的區別。
我們這一代人的一生,哪兒能活在虛幻中不接觸現實?一旦插足現實,即使是一寸光陰,一方塊地皮,就算是來自立杆的影子,甚或是浮游在空氣的因子等等,在在構建了個人身心裏那些離不開甩不掉的成分,與個人獨有的想像力共存亡。我的看法,作者就是這麼一個混凝體。我是沒有能力去分解這混凝如玉蠟般的個體的;當混凝質體軟化時擺灑出來的,或點點滴滴,或如潤物無聲的細雨,都含著現實與虛幻的基因,既有獨立的存在,更有真假的凝結,這影像不知怎的卻令我想著莊子形容時至的秋水,讓人處身渚崖之間,不辨牛馬。
我的體驗是:小說的寫法,不是講故事,小說的讀法,也不單是看故事。我自己讀別人的小說,除了欣賞作者的文筆和感性之外,我最愛發現作者那精心運籌的佈局、伏線的安排、情節的前後發展照應是否妥貼、比喻是否過露還是潛浮、語氣感性的素質適合當前的局面否;有的時候,讀到一兩句看起來是等閒的對話,讓我領悟到作者為何會讓主人翁這樣說的時候,我就其樂無窮地會心雀躍起來…… ,凡此等等,都是我自動去領略某些作者那猶如出竅般的寫作過程,這也是我自己在寫小說時自勉要走的步伐,期間往往有非下筆不休的時段。也有揪心難以再續的光景。為此,此書萌芽和孕育的年月不算在內,加上動筆時需要到本地大學圖書館翻撿一些法律條例和資料,我寫得特慢,歷時三年,可以說字字瀝心,句句扣神。以前,我在胡菊人和戴天兄們編刊的《盤古》發表了一個題名〈膿〉(見《香港小說選》,盧瑋鑾、黃繼持等編)的短篇,借一位代課老師的經歷,諷刺當年香港的小學制度存在的弊端,那時,我是個香港官立小學的老師。如今,這本《儒林鹿渡》,諷擊的是美國現代高等學府的校園政治,特攻某些教授級的老師在校園運作的行為和心態。
在〈一條在江心補漏的船〉這篇裏,主要是寫一位越裔美籍女教授祝芷雲,自從她在宜州大學當上了助理教授後,環繞在她身旁的正反人物,莫名地引出離奇曲折的事端,是職外人難以想像到的,她跟系裏對她施邪穢手段的莠者,差不多是孤身面對,獨鬥了十幾年,極力去討回公道,值得我們去學習。
〈鹿渡〉裏的主角人物,是一位在宜州大學東方語文系任教的美籍華人應儒河教授,自他入職到獲得終身教職後在職途上微妙的演繹,他所看到校園政治場上正反人物詭譎的心計,雖然達不到「苛政猛於虎」的地步,也可見到職場上無血的生殺,會使個中人後半生無所適從。幸而,人世間還是光明與黑暗並存,篇中寫的羅副校長,就是我心目中嚮往的衷誠服務教育界的楷模,寫他的正義品格時,我想著我們的文天祥;寫他的他公正嚴明時,我想著我們的包龍圖。
〈一顆剝了皮的石榴〉寫的是宜州大學文學院裏藝術系的一件腐敗的事情。這一篇,敘述時用近乎報告文學般的手法,是我從前沒嘗試過的。本來想用的題目,是西方諺語「打開一罐蛀蟲」;想了很久,還是不能用,因為這是一句令人,最少令我,一想就會渾身起了雞皮疙瘩,異常醜劣的形象的話;宜州大學毛病雖多,用此喻之,仍嫌有誇大其詞的任性吧;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意悟其中放射性的衝擊,所以,就改了題目,起碼,剝開了皮的石榴,不是人人都認為「一身都是瘡」的,我願意讓讀者有見仁見智的空間。
這本小書得以完成,以致行將出版,我不由衷心感謝我的兩位師弟—— 維樑和子程,他們多年來一直未停筆耕;我的文友小思和偉唐,從不捨棄對文學創作的努力和關注;這都使我持續著勇氣,把多年來藏在心裏的書稿付諸秉墨。
我特感激初文出版社的社長黎漢傑仁弟的賞識,爽直地負起出版的責任;我更為我們都是文學的有緣人而異常欣喜。

陳炳藻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號除夕爆竹聲中

目次

自序/vi

一條在江心補漏的船/001
鹿渡/069
一顆剝開皮的石榴/195

附錄/215

書摘/試閱

開端

環著夢湖漫步,太陽雖然仍在西山踟躕,傍晚還是免不了有輕輕的透人的涼意,腳步踏著的是楓葉荻花的季節了。
祝芷雲看著湖面上緩緩地滑游的鸕鶿,自己帶著落寞的心情,卻覺得總算把這十三年來壓在五臟六腑的怨忿和不平疏鬆了一半;向聯邦法院提出的訴訟,經過十幾天的聆訊,今天告了一段落。代表大律師安慰她說,勝算把握很高,在等候裁決的這小段日子,盡量別再去想這件事,讓自己好好地休息過來吧。
能不想嗎?
二十四歲那年,她在享有「南方哈佛」稱譽的一所私立大學獲得了醫學學位。她的博導維教授,是一位來自英國,享譽國際的解剖學專家,教授夫婦倆都在大學的醫學院工作,男的是微創解剖與細胞分析系的系主任,從事專業研究,只帶一個研究生。教授太太是兒科專家,除了教一門課以外,就在醫院的兒科部門主診和擔任外科主刀。
祝芷雲讀研究院的四年中,一直跟著維教授專研微創解剖範疇內好幾個專題,並且集中於電動顯微鏡技術功能性的運作;也常常兩個人聯名在有國際地位的醫學專刊上發表研究成果的文章。當然,研究論文的排名次序,在美國學術界已經有不言而喻的規矩:除非研究者特別聲明,否則,資深的作者是排名在先的。
維教授在祝芷雲通過醫學學位那個學年的三月底,收到一家聞名學術界的獵頭公司的電話,徵詢他會否考慮去美國中西部一所頗有名氣的宜州大學醫學院的解剖和細胞析研系擔當系主任的職務;該大學在全國五百多所有研究院的大學裏排名第二十六,醫學院有六百個教授左右,有幾個專科部門,被列在全國首五名之內,總的來說,算是學術上評價頗高的高等教育學府。獵頭公司的聯絡人向維教授提供了一系列的與職位相連的配套待遇,比他現任的優厚得多,並且有空間讓他個人特別提出所需的條件。
維教授在參加過許多的專科研討會上,曾經認識了幾位在宜州大學醫學院的教授,想要向他們打聽一下有關職位的情況,這念頭只是一閃而過;平日既然沒有來往,突然就問起此事,得到的答案,一般都是支支吾吾地,幫不了作出決定的。
在高等學府職場上的事,不少在職的被詢問到學府的情況,特別是針對有關某專業的消息,那些羡慕你被邀請應聘的,只會順著你的言語之間的意會,恭維又恭賀地盡是客套話;自己對該職位早就覬覦了卻忌妒你給看上了的,就會故作謙虛地告訴你,站在職業的操守上,他們不能對職位的應聘者透露任何消息。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52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