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34)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32)
無法訂購商品 (2)
庫存狀況

有庫存 (28)
無庫存 (6)
商品定價

$200~$399 (8)
$400~$599 (16)
$600~$799 (7)
$800以上 (3)
出版日期

2024年 (6)
2022~2023 (20)
2020~2021 (6)
2016年以前 (2)
裝訂方式

平裝 (32)
精裝 (1)
軟精 (1)
作者

科學月刊 (5)
大衛.史耐德 醫學博士 (2)
丹尼爾‧李伯曼 (1)
丹尼爾.列維廷 (1)
亞歷山大・托多洛夫 (1)
佛朗西斯科•瓦瑞拉-編著 (1)
克莉斯汀•海默 (1)
卡爾‧齊默 (1)
喬丹‧艾倫伯格 (1)
喬丹.魯賓 (1)
喬治•湯納 (1)
大衛.史耐德 (1)
娜塔莉•安吉爾 (1)
安東尼•克里佛德•格雷林 (1)
尼爾‧蘇賓 (1)
巴特・葉爾曼 (1)
布萊恩‧葛林 (1)
希瑟•赫因、布萊特•韋恩斯坦 (1)
強納森•巴爾科比 (1)
派區克•羅勃茲 (1)
出版社/品牌

鷹出版 (32)
飛鷹出版社 (2)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34筆商品,2/2頁
免疫:認識你的免疫系統,45個打造身體堡壘的必備知識
滿額折
作者:菲利普•德特默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3/02/01 裝訂:平裝
(全民醫學入門) X (人體免疫軍備全解說) X (47幅彩色插圖) 作者菲利普‧德特默:千萬點閱、YOUTUBE最受歡迎科學頻道 KURZGESAGT創辦人 全面瞭解抗體、發炎和疫苗等防禦機制, 以及過敏、癌症、細菌的威脅。 比起打造「強大的免疫系統」,要追求「免疫系統的平衡」, 不再做無效養生。 當你醒來時,感覺喉嚨發癢而且頭有點痛。你在幫孩子打理好準備上學的同時,為此感到有些惱火。此時在皮膚之下,有一場史詩級的戰爭正在進行當中。數以百萬計的細胞正在為你犧牲,只是為了讓你在出門時還能夠抱怨。 但大多數人從未真正地停下來問──免疫系統究竟是什麼? 免疫系統的複雜度僅次於人類的大腦,它是地球上生物最古老、也最關鍵的其中一面。沒有它,你會在幾天內死去。在《免疫》中,菲利普‧德特默──YouTube 上最受歡迎科學頻道背後的首腦,帶領著讀者踏上了穿越人體堡壘和其防禦系統的旅程。一場規模驚人的戰鬥在身體內持續進行著,充滿了入侵、戰略、失敗和高尚自我犧牲的故事。事實上,在你閱讀本文時,免疫系統可能已經辨識出並消滅了開始在你體內生長的癌細胞。 本書共45個章節,每一章篇幅不長,各自鑽研免疫系統的其中一個元素,包括抗體和發炎等防禦機制,以及像是細菌、病毒感染、過敏和癌症等威脅。德特默揭示了為什麼提升免疫系統實際上是無稽之談、寄生蟲如何避開防禦系統潛入身體、病毒是如何運作的,以及當你割傷自己時,傷口中發生了哪些事情。 透過引人入勝的彩圖說明和身臨其境的描述,《免疫》將最複雜、相互關聯和令人困惑的一門學科──免疫學──變成一場扣人心弦的冒險,穿越令人驚嘆的異常景觀。當你讀完這本書,你會對免疫系統在你遭到病原體侵入時全力以赴地為你奮戰、甚至為你而死心懷感激;也會疫苗的作用原理有更清晰的理解,知道該不該讓孩子和自己接種疫苗;當你生病時,也不再會輕易聽信銷售員的花言巧語而買下大多無效的藥品;更不會害怕孩子因玩耍而弄髒身體。 瞭解就是力量。邀請您進入身體至關重要的這個系統,並開始這趟重要而精彩有趣的導覽行程。 《免疫》相關影片連結: 1. 本書介紹 (How The Immune System ACTUALLY Works–IMMUNE) https://youtu.be/lXfEK8G8CUI 2. 關於新冠病毒(The Coronavirus Explained
定價:800 元, 優惠價:9 720
庫存:3
魚,什麼都知道:一窺我們水中夥伴的內在生活
滿額折
作者:強納森•巴爾科比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3/10/04 裝訂:平裝
★★★ 紐約時報暢銷書 ★★★★★★ 入圍2017年PEN / E.O.威爾遜科學寫作獎 ★★★★★★ 2016年十部最佳科普書之一 ★★★★★★ 《自然》最佳科學精選之一 ★★★ 在所有脊椎動物中,我們對魚類最陌生。因為牠們總是面無表情、靜默無聲,眼神呆滯……但其實魚的智商很高、能感知快樂與孤獨、認得餵食的人、有思想、有個性、懂合作、會社交,甚至會欺騙和討好…魚,比你所想像得更聰明、內在生活更活躍,牠們被人類過度撈捕、殘酷對待的困境,也更該被正視。 魚會思考嗎?魚真的有三秒記憶嗎?魚能認出水面上方凝視牠們的人類嗎?在《魚,什麼都知道》一書中,打破迷思的動物行為學家巴爾科比(Jonathan Balcombe)解決了這些問題以及更多問題,帶領我們深入海底、穿過溪流河口,來到水族館玻璃的另一邊,揭示魚類令人驚訝的能力。 儘管魚類有三萬多種,比所有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的總和還多,但我們卻很少考慮魚是否會思考,如何感受和行為等問題。巴爾科比顛覆了我們對魚的看法,將牠們描繪成有感情、有意識,並且具社會性的動物,甚至還是具有個性的獨立存在――換句話說,牠們很像我們。 《魚,什麼都知道》運用最新的科學知識,以全新視角展示這些非凡生物的驚人多樣性和美麗。魚會進行複雜的求偶儀式,並與淺灘夥伴建立終生的聯繫。牠們還會計畫、合作狩獵、使用工具、討好、互相欺騙,並懲罰不法之徒。我們以為魚類過著原始又冷冰冰的生活――只把牠視為食物鏈上被我們消費的位置、會大量產卵和總是毫無目的的漫遊得低等生物。但是正如巴爾科比所證明的,事實要比人們想像得豐富太多、複雜太多,值得寫出一本最宏大的故事。 巴爾科比寫出了世界各地魚類愛好者和科學家的突破性發現,思考了自己與魚類的關係,並研究了魚類獲得關於自己棲地(從淺潮池到海洋最深處)知識的迷人方式。 《魚,什麼都知道》充滿溫暖的見解和令人興奮的發現,對我們與魚類的關係做出了深思熟慮的思考,並鼓勵我們對這種在地球上日益瀕危的海洋生物,採取更開明的看法。《魚,什麼都知道》將永遠改變我們對水生夥伴的看法――包括你家水族箱的金魚在內。
定價:520 元, 優惠價:9 468
庫存:3
昨日世界:古生物學家帶你逆行遊獵五億年前的世界,16個滅絕生態系之旅
滿額折
作者:湯瑪斯‧哈利迪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2/10/05 裝訂:平裝
「大家不要說過去已經死了。過去與我們和內在有關。」――烏哲魯・露娜可(Oodgeroo Noonuccal)地球景觀的深時逆行之旅,重現16個美好、似曾相識、已經滅絕的世界。每一次滅絕,都意味新生命的復甦,以及下一個不同世界的驚人誕生。我們現在的世界,也必將成為昨日。湯瑪斯.哈利迪是伯明翰大學一位優秀、年輕、榮獲獎項加持的古生物學家。《昨日世界》是他的處女作。全書以更新世猛犸象、穴獅與鹿、狼及熊並肩共存,2萬年前最晚近一次冰河期的阿拉斯加開始,讓我們看見當時的生物面臨怎樣的環境變化與困境,導致一個生態系統隨之消失。《昨日世界》以十六個章節分別介紹十六個滅絕生態系統,若說當今地球生態系統是我們的故鄉,過去滅絕生態系就是異域,那麼作者就是引領讀者從家園(今日)出發,一路倒溯至原始多細胞生物剛開始出現的五億五千萬年前,展開這趟逆行遊獵之旅。在書中,作者善用自然書寫的抒情筆法,進行了一場時光旅行。哈利迪帶領讀者回到特定時期的特定地點,之所以選擇這些地點,是因為它們在當今地球上留下了獨特的遺跡,再以靈性詩意的筆觸描繪出當時地貌、讓人感覺似曾相識的奇特生物、這些生物的互動模式、大氣結構、植物樣貌,牠們剛剛發生了哪些事、接下來又將面臨哪些問題,讓一切彷彿復活般歷歷在目。在這場時光之旅中,我們去到侏羅紀看到長達七百公里的玻璃礁;回到530萬年前的地中海是一個乾涸的含鹽盆地,看見它如何迅速回填海水;並去到4100萬年前的南極熱帶雨林。我們將發現,人類的存在在這驚人故事中現身的時間何其短暫,而我們現在所經歷的生態系相對來說如此新生,正在成形中,同時也快速變化中。以科學建立的考古事實為骨、作者以靈性抒情的筆觸和豐富的想像力賦予生命,將安靜的化石紀錄和複雜的科學研究,帶入生動、多彩的三維世界,讓滅絕的生態系躍然紙上,再次復活。作者採用的保育古生物學的視角,旨在提醒我們,地球從來都在不斷的生滅當中,至今也仍在不斷形成當中。從過去的生態系統的生滅,我們理解到今日認為理所當然的景觀都並非理所當然,沒有它們,沒有我們,生命仍會繼續。因此,我們也當對地球當前面臨的種種環境生態問題有所體悟,從中學習面對我們今日家園的智慧。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庫存:5
海風下【2023年經典版】
滿額折
作者:瑞秋.卡森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3/05/31 裝訂:平裝
「要真正認識卡森女士,不能只看她的環境啟示錄,也要看她柔軟、深刻的文學性自然書寫。」--吳明益文學經典•自然書寫標竿《寂靜的春天》作者瑞秋.卡森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她筆下刻劃的生命故事深刻雋永,就如海風千萬年來不曾停止吹拂海岸,亙古不變。《海風下》,是美國最偉大的自然作家瑞秋.卡森的第一部作品,寫作於1941年,比她後來家喻戶曉的環境啟示錄《寂靜的春天》甚至早了二十年,並與後來的《週遭之海》、《海之濱》並稱卡森的「海洋三部曲」。這部充滿新鮮活力,如詩又如散文的作品,帶我們看見大海邊緣生命的流動與循環,海洋、海鳥、魚類無盡的美與神祕,這部作品隨後也成為後世自然寫作的標竿。卡森在書中以生物的視角寫作,透過視野不斷地轉換,帶出海岸大環境以及海洋生物活潑而完整的面貌。她所寫下的生命故事深刻雋永,如同海風千萬年來不曾停止吹拂海岸,亙古不變。唯有藝術,能模鑄出永恆的價值。晚年回顧時,瑞秋.卡森將本書視為自己一生最鍾愛的作品,她寫信給朋友說:「這書……裡面有我寫作第一本書的新鮮活力,那種新鮮,此後我再也不曾充分擁有──我不認為那個作家能再度擁有。」在瑞秋的作品中,偏愛《海風下》的人不在少數。文學批評家賈特娜(Carol B. Gartner)建議初識卡森的讀者「從《海風下》讀起」,因為這本書「結合了形式、內容與風格的美,以文學而論,是她最成功的作品」。作家波克說:「(比起瑞秋的其他作品,)我素來最喜歡《海風下》。它像是一個寧靜而特別的港灣,讓人在裡面儲備精力、休養生息,好再次出海,去探索外洋的奧祕。」
定價:320 元, 優惠價:9 288
庫存:10
我們為何相信:從鬼魂、神和外星人,到陰謀、經濟和政治,大腦如何打造信念並鞏固為真理
滿額折
作者:麥可•謝爾默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4/04/03 裝訂:平裝
理性試圖駕馭信念,而信念總是脱韁而行。我們的信仰或迷信,是如何根深蒂固的?人們不僅相信奇怪的事物,更會相信任何事物,是什麼助長了我們對於科學不予採信的事情,深信不疑。關於信念如何誕生、形成、強化、挑戰、改變和消失,最全面且啟發性的一本書。在《我們為何相信》這本綜合了三十年研究的著作中,心理學家、科學史家和世界上最著名的懷疑論者麥可‧謝爾默(Michael Shermer),顛覆了關於人類如何形成(對世界)信念的傳統思維。 首先是信念,然後才是對信念的解釋。我們的大腦是信念引擎。從透過感官流入的感官數據,大腦會自然地尋找和發現模式,然後為這些模式賦予主體性、注入意義。 一旦這些模式形成了信念,大腦便開始尋找支持這些信念的證據,如此加速鞏固信念的過程,這個過程周而復始地進入信念確認的正回饋循環;而我們的大腦用以鞏固信念的認知工具,數量非常眾多。本書以五個部分,說明我們何以相信奇怪的事物,更相信任何事物;書中從懷疑論角度切入,從政治、經濟、宗教領域,到陰謀論、超自然現象,以及人類為何相信不明飛行物、相信外星人綁架、相信超自然事物、相信讀心術等等,為什麼人們總相信自己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 透過對這些現象的分析,謝爾默期許,能為長期相信某個觀點或信仰的人帶來不同的思辨角度。也強調了我們之所以需要科學,就是因為科學是有史以來確定信念是否符合現實的最佳工具。
讀書共和國年中暢銷書展-單79雙75
定價:540 元, 優惠價:79 426
庫存:1
儀式的科學:深入儀式運作的身體和心理機制
滿額折
作者:迪米崔•席加拉塔斯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4/05/02 裝訂:平裝
看似無意義的行為如何創造出意義?探究儀式運作的神經和心理機制。在許多文化中,儀式並非人類經驗的膚淺事件,而是發揮著嚴肅的作用。而今日,當傳統儀式已經丟失了其原有的社會脈絡,我們該如何找回生活當中的神聖? 本書由先驅人類學家帶領讀者踏上一段「引人入勝」的旅程,穿越人類儀式的豐富掛毯,向我們展示儀式的運作邏輯,說明儀式這種看似最不合理的行為,為何對我們來說如此重要。 儀式是人類文化史上最古老也最神祕的泉源,幾乎在每個人類文化中都存在。而儀式的存在,滿足了基本人類需求,也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但我們仰賴這些禁得起時間考驗的傳統,並不是因為它們具有邏輯,而是因為它們對我們來說很有用。即使這些儀式行為對於物質世界沒有直接影響,卻改變了我們的內在世界,透過身體實踐過程中,產生秩序、歡愉、黏著、幸福感等心理機制,形塑了我們的社會角色,以深刻又微妙的機制將所有人連結在一起。 在《儀式的科學》一書中,人類學家暨科學家迪米崔•席加拉塔斯(Dimitris Xygalatas)在超過二十年的旅程中,研究並見證了各種極端儀式和生活中常見的儀式,包括生日派對、加冕典禮、默默祈禱、踏火、爬刀梯以及可怕的成年儀式。他親歷現場、參與在當地人群當中,把一系列在實驗室中做的實驗帶入田野,以此瞭解人們追求儀式的驅力。本書帶我們一覽這些科學發現,揭露儀式的內在運作,以及它們對我們及社群帶來的重要功能。 儀式的科學能幫助我們了解並慶祝這個使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的關鍵,即在我們身上最原始且根本的部分。只有當我們擁抱我們對儀式的著迷時,我們才能在生活中發揮儀式的最大潛能。
暑期閱讀書展-單79雙75
定價:460 元, 優惠價:79 363
庫存:3
女身:最私密的身體地理學 (繁體中文唯一全譯本)
滿額折
作者:娜塔莉•安吉爾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4/06/05 裝訂:平裝
*** 美國國家圖書獎決賽入圍 ****** 普立茲獎作家力作 ***女性的身體是什麼?為何演化成如今的樣貌?一部犀利有趣、打破迷思、讓人大開眼界的著作。從X染色體和卵子,到乳房、卵巢、子宮和陰部,從母女關係和對姐妹情誼的原始渴望,到女性的侵略性和競爭心。以科學角度,深入探討女性的生理結構和演化奧祕。我佔據一個女人的身體近六十年,從不認為任何一本書能教我更多東西。但我錯得多麼離譜啊!——伊莉莎白‧馬歇爾‧湯瑪斯,民族學家,《狗的隱密生活》一書作者這是一部部經典,一部如此必要、豐富又真實的文本,以至於在它之前和之後的幾十年裡,所有類似的努力都將以它來衡量。――《洛杉磯時報》《女身:最私密的身體地理學》是一本重要指南,涵蓋從女性器官到性高潮、從荷爾蒙到子宮切除術,從女性情緒到女性情感等方方面面。安吉爾(Natalie Angier)憑藉特有的洞察力,在這本關於女性身體的寫作中,以犀利聰慧、充滿活力和清晰的寫作風格、打破禁忌的文字,巧妙穿梭在神話比喻、文學性的詞藻、演化學知識、醫學之間,更將女性經驗和女人身體故事織就成一部精彩絕倫、難出其右的女性身體史經典。女性身體往往被傳統或社會賦加許多象徵意義和束縛,而作者揭開女性解剖學、生物運作的神祕面紗,讓人透過演化角度深入了解女性身體,將過去被理解得很平面、很單一、以男性角度觀看的女性身體,當作一張通往意義和自由的地圖,如此打破圍繞女性身體普遍存在的神話、標籤和錯誤資訊,解構過往的僵化束縛,重新賦予女性自信,讓女性瞭解自己身體蘊含的美麗、奧祕和力量。因此,即使一輩子身為女性,經歷青春期、懷孕、生產、哺乳、甚至更年期,成為祖母,或是長有子宮肌瘤、因罹癌而切除乳房,或是因故切除子宮,閱讀這本書時仍會驚異於自己不知道的部分甚多,是每位對女性身體好奇與關注的人不可抗拒的讀物。本書結構從小到大,由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卵子說起,到傳統上與女性形象連結在一起的乳房、子宮、陰蒂,除了身體構造,也就女性荷爾蒙和神經等心理部分,包括女性健身、女性的侵略性和女性愛情等熱門議題,做了精彩的剖析。此外,在這裡,你會遇見生來擁有男性器官無法生育的女人,因男性恐女而被切除陰蒂的女人,還有從來拒絕蒼白形象的驍勇女人。這本書讀起來令人愉悅,不但有科學智慧和敏銳度,還寫出生物學的複雜性和迷人魅力。除了獲得國家圖書獎提名之外,亦被NPR、《洛杉磯時報》、《芝加哥論壇報
新書特惠
定價:520 元, 優惠價:79 410
預購中
21世紀狩獵採集者的生存指南:讓演化生物學為你的人生效力
滿額折
作者:希瑟•赫因; 布萊特•韋恩斯坦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4/03/06 裝訂:平裝
以演化生物學智慧,給予21世紀人類的生存指南大膽!挑釁!我們如何以智人祖先的大腦與身體,應對現代生活挑戰!我們從狩獵採集者祖先那兒繼承的身體和大腦,不適應全新的現代生活。我們生活在人類史上最繁榮的時期,但我們從未如此冷漠、分裂和不開心。我們的生活水平從未如此之高,但慢性病和自殺率繼續飆升。該如何解釋這種自相矛盾的情況?最重要的是該如何解決它?我們的文明正處在認知失衡的狀態中,物種演化告訴我們關於人性的什麼?對於演化生物學家赫因和韋恩斯坦來說,造成我們困境的原因顯而易見:我們適應演化為以狩獵採集為生的大腦和身體並不適合現代生活。例如我們演化成在部落中生活的物種,但今日大多數人連鄰居的名字是什麼都不知道!在古老社會中,生存仰賴我們在性別差異上的優勢,但今日,生理性別卻被認為是種冒犯。儘管人類非常能適應變化,但今日變化的步伐如此之快,以至於我們的大腦、身體永遠無法與社會同步,這一切讓我們生病,在這樣一個社會中的認知失調正在扼殺我們。解決生活的混亂感,對於現代生活,科學的世界觀能提供我們的人生智慧。赫因和韋恩斯坦運用他們對最多樣化生態系統的知識,以演化的棱鏡剖析了關於醫學、飲食、睡眠、性、性別、關係、父母身分、教育、經濟成長和我們等問題,勾勒出基於科學的世界觀,那並非理性至上,而是把科學當成工具,提供思考的脈絡,提煉出務實、開放、和平的智慧。這是一本讓我們過得更美好、更明智的生活指南。
暑期閱讀書展-單79雙75
定價:520 元, 優惠價:79 410
庫存:5
天生不愛動:自然史和演化如何破除現代人關於運動與健康的12個迷思
滿額折
作者:丹尼爾‧李伯曼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1/12/28 裝訂:平裝
人類並未演化成愛運動,懶惰才符合人類的天性!當運動變得商品化和醫療化,我們對運動也變得更焦慮、更加愛恨交加,破解12個身體迷思,讓你徹底解除關於不運動的罪惡感。要活就要動,動與不動之間――哈佛大學人類演化學教授李柏曼最新鉅作《天生就會跑》一書作者克里斯多福.麥杜格(Christopher McDougall):「沒有人比李伯曼還要瞭解人類的身體!」當我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四體不動,導致肥胖率大幅攀升,帶來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各種現代疾病,活動量不足在全世界每年造成約五百三十萬人死亡,與死於吸菸的人相仿,卻仍有70%的成人表示自己閒暇時從不運動。如果運動真的對我們的健康有益,為什麼那麼多人不愛運動、無法堅持運動計畫、甚至逃避運動?本書作者丹尼爾‧李伯曼(Daniel Lieberman)是哈佛大學人類演化生物學教授,透過自然史和演化,帶領我們探討現代人久坐、睡眠不足、走路蔚為風潮、運動量不夠、以及越來越多慢性疾病背後的種種健康危機,徹底改變我們看待身體運動和不活動的方式,並破解我們從媒體上得到對於自己身體知識的種種迷思。這些迷思包括:如果人類天生就走路和奔跑,為什麼大多數人只要能休息就不動?跑步傷膝蓋嗎?該做重量訓練、心肺訓練還是高強度訓練?久坐真的是吸菸的接班人嗎?走路無法減重嗎?以及年紀大活動量減少是正常的?等等。藉由自己在世界各地的研究和經驗,他深入淺出地說明人類如何及為何因為演化而走路、奔跑和從事其他種種必要且有實際回饋的身體活動,但不喜愛不必要的勞累,其餘時間能不動就不動。因此,現代人在跑步機上花上幾小時跑步,但哪裡也去不了,在原始部落的人眼睛是難以想像的行為。又或者現代人透過鐵人三項運動來鍛鍊自己,在原始部落人的眼中也是愚蠢不堪的自虐行為! 藉助演化生物學的深入理解,李伯曼羅列出各種現代疾病與運動之間的關係,告訴我們現代人不能動,但要提高身體活動量,把運動醫療化、商品化和工業化,是遠遠不夠的。明知道運動並非健康的萬靈丹,但不動絕對不行,在深知醫生、教練、健身房經常嘮叨要我們運動,但我們還是不想動,甚至對於別人指定我們做什麼運動以及運動量該多少感到厭煩,他還是提出預防各項疾病的可能運動選項。他特別這本書想讓所有人瞭解:我們為什麼很難規律運動,以及我們為什麼應該運動。李柏曼同時建議現代人應該要讓運動變得更有樂趣,不管你幾歲才開始運動,對於身體修復和延年益壽
讀書共和國年中暢銷書展-單79雙75
定價:600 元, 優惠價:79 474
庫存 > 10
手術的發明 (上下冊套書):從蒙昧無知到引領進步的外科手術史(共二冊)
滿額折
作者:大衛.史耐德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3/02/01 裝訂:平裝
心臟支架、人工關節和水晶體…如今每年有百萬人進行植入物手術,手術醫學如何從蒙昧無知走向「植入物革命」時代?一部外科手術權威所寫下的外科手術史。本書是一部宏觀的外科手術史,由大衛•史耐德醫師撰寫,內容從古希臘醫生對人體的危險猜測說起,一路寫到改變世界的20世紀植入物革命。再加上自己接受醫學訓練的過程,以及與病患之間難忘的回憶,讓這本書更加引人入勝。本書描述了外科手術領域最具活力的關鍵人物,講述他們如何找出致病細菌、找出器官被感染和產生癌變的原因,發現了抗生素並創造乾淨無菌的環境,而能透過手術強力介入人們生活,最終造成外科手術的興起,使手術從原本只在危急狀況下救命,轉變成非急需施行的常規手術,也讓植入物的革命變成可能。如今每年有極度乾淨與無菌的環境,才使植入物的革命成為可能,導致如今在全世界每年有將近數百萬的植入物被用在人體上。當今市面上有很多手術百科全書與外科醫師傳記,卻少有將這段艱辛歷史呈現出來的整體敘事,為我們解釋「我們究竟是如何走到現在」。本書提供西方科學史的脈絡,又兼顧大時代背景,更進一步在當今手術器材、醫療保險、手術技術仍在持續改革和變化之際,探討「下一步將會是什麼」的問題,引領讀者一起前瞻人類醫學的未來。
定價:800 元, 優惠價:9 72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叢林:關於地球生命與人類文明的大歷史
滿額折
作者:派區克•羅勃茲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2/03/30 裝訂:平裝
【審訂】◎鍾國芳/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專文推薦】◎洪伯邑/台大地理環境資源系副教授◎洪廣冀/台大地理環境資源系副教授【推薦人】◎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李家維/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林大利/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全球第一本涵蓋各種熱帶叢林環境與文明的興衰史人類無限地自熱帶森林擷取資源,卻又傷害了森林以及住在森林裡的物種和人類熱帶叢林,對地球生命和全球新秩序的重要見證「卓越……在叢林與人中,羅勃茲透過整合考古學、生物學、地質學和政治經濟學,對熱帶景觀的起源和困境,以及以熱帶景觀為家的人們,進行了有力而全論述。」--《科學》從恐龍時代到第一個人類城市,熱帶森林創造了地球歷史。然而,對我們許多人來說,對於熱帶森林的想像來自於電影和小說,像是《侏羅紀公園》《泰山》等等。茂密的原始荒野看起來很美,但與我們的生活無關,在現代城市裡生活的我們也習慣將熱帶森林隔絕在生活之外,認為叢林是危險的地方,不利於需要大量生產食物的人口。然而這本書卻講了一個不同的故事。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的派屈克・羅伯茲博士,多年來專研叢林科學。在這本書中顛覆了普遍認為叢林不適宜人類居住,以及人類是走出叢林的草原專家的觀點,提出無論是人類演化、農產品、城市,全都是在熱帶森林中蓬勃發展的,它甚至成為全球化登場的舞台。… 三億年前,熱帶森林隨著地球氣候、環境、地質變遷,不斷經歷擴展、縮減的興衰過程,最終覆蓋地球表面,把地球打造成一個可永續存在的環境,誕生了多樣化的物種,而我們人類也從叢林中誕生。後來人類對環境的塑造改變了森林,類似人類世的影響在六千年前的熱帶地區就已開始,但只是有限度地改造。直到15到17世紀歐洲殖民者首次抵達熱帶叢林地區,才帶來大幅度且破壞性的改變。歐洲殖民主義者不僅將自己帶到熱帶地區,同時也帶來了新疾病、新的馴化作物與動物、使用與觀察自然世界的新方式,此外也帶來跨大西洋奴隸貿易,並幾乎將過往屬於叢林的一切全數消滅。這些殖民者對熱帶森林和人類資源進行前所未有的開發,將林地改變成耕地種植統一作物,無情地砍伐森林用於木材和採礦,數百萬人被殘酷地從家園中趕出。最後剩下來的,就是人類學家在20世紀看到的原住民小村莊,至於以前城市輝煌的痕跡則完全從歷史上被抹去。直到最近三十年來的考古研究和科學方法以及對這些原住民社區的探訪諮詢,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21世紀諾貝爾獎2001-2021套書(全新夢想版,共四冊)
滿額折
作者:科學月刊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2/05/05 裝訂:平裝
諾貝爾獎是一個引導年輕人願景的方式。那願景可能是幼稚的,但很重要。讓年輕人將科學當作樂趣,為他們帶來理解的喜悅。諾貝爾發明了一個夢想機器:一種改變慶祝方式的方法,激勵年輕人做到的比他們夢想的更多。--牟中原(台大化學系名譽教授)物理學典範正在轉移,新研究浪潮風起雲湧大至宇宙,小至粒子,實測與理論並重的諾貝爾物理獎本世紀諾貝爾獎持續關凝聚態、核物理、天文宇宙學,乃至於技術突破與材料的創新,與生活息息相關。無止盡的探索,物理學正不斷朝向知識的邊界前進。化學獎看起來越來越像生醫獎,又有什麼不可?近四年來,化學獎女性得主輩出從塑料的發展,到尼龍、防水衣服,再到液晶顯示器,甚至新冠疫苗的研發,生活上的應用無所不在。化學與生物結合,把研究延伸到複雜的生物系統;加上與物理的結合,促成物理、化學與生物學的大融通。最出色的科學家,僅有少數人可以得獎,即使無人知曉一樣很有貢獻。看懂諾貝爾生醫獎:當研究應用於救命,那喜悅無法衡量。再生醫學及細胞療法,為遺傳疾病和慢性疾病帶來新希望。專研開發疫苗、找出新藥,讓病菌不再威脅人類生命。瞭解神經記憶和辨識機制已成為人工智慧參考的系統,這些得主,皆為人類福祉做出重大的貢獻。經濟學是關注「人」的科學,亦是解決人類「互動」難題的哲學,看懂經濟思潮,才能洞察世界正面臨的問題。21世紀後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長年關注人性偏誤、賽局理論、投資、勞動市場,乃至於永續經營與貧窮的議題。他們是「俗世哲學家」,以先驅角色,引介獨到且實用的理論給世人。每年10月諾貝爾獎頒布之後,都不免在媒體和學界引來話題,話題從獲獎人的國家和背景,學術經歷和奮鬥歷程,到得獎感言和頒獎花絮,諾貝爾獎誠然是全球科學界每年最大的盛事,因為它代表了科學成就的巔峰,也展現了科學發展的最新趨勢。 《21世紀諾貝爾獎2001-2021套書》集結科學月刊每年在諾貝爾物理獎、化學獎、生醫獎、經濟學獎得主公布時,邀請國內該領域的專家,針對該年各個得主的生平事蹟和得獎領域做深入分析,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和說明,讓讀者瞭解最前沿的科學研究現況。從學術發展的潮流到學術傳統的傳承,前瞻性地引導讀者思考科學的前景。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撰稿的台灣科學家當中,有許多和得獎大師有師承關係,讓我們一窺得獎者或特立獨行的研究風格,或平易近人的為人處事一面,更神遊於他們治學的風範和精神,諾貝爾獎,得之不易,但有跡可循。以科學月刊
定價:1500 元, 優惠價:9 135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造物主飲食法:改變你一生的40天健康體驗
作者:喬丹.魯賓  出版社:飛鷹出版社  出版日:2008/03/01 裝訂:精裝
作者因病遍訪名醫,求診過七個國家七十位醫療從業者,尋遍各類診療方式,試盡各種中西祕方,在藥石罔效、身心俱疲下,拿起世上最古老、最神聖、最暢銷的一本書——聖經,一字一句地讀起,竟從中找到人類第一套健康生活法則。此一古老的健康計畫,一個身陷絕境的年輕生命全然改變,並使無數人經由這套生活原則,擺脫病魔,進入健康的應許之地。 造物主飲食法能讓你: 提升免疫力 擁有好氣色 達到並保持理想體重
絕版無法訂購
我們和好吧!:和平使者解決衝突之道
作者:謝懇德  出版社:飛鷹出版社  出版日:2006/03/01 裝訂:軟精裝
「我們和好吧!」這是許多人心中的渴望。 「從衝突到和好,只要願意,總是走得到。」這是一個很有信心的宣告。但是,在實際行動上,很多人還是有很多疑惑。 例如: 何時該忽略對方的過錯? 如何改變容易導致衝突的態度與習慣? 如何誠懇且有效地承認自己的過錯? 何時該堅持自己的權利? 如何勇敢面對衝突中的對方? 如何饒恕對方? 如何達到公正合理的協議? 何時該請求教會介入? 如何應付不可
絕版無法訂購
  • 1
  • 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