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33)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31)
無法訂購商品 (2)
庫存狀況

有庫存 (28)
無庫存 (5)
商品定價

$200~$399 (8)
$400~$599 (15)
$600~$799 (7)
$800以上 (3)
出版日期

2024年 (5)
2022~2023 (20)
2020~2021 (6)
2016年以前 (2)
裝訂方式

平裝 (31)
精裝 (1)
軟精 (1)
作者

科學月刊 (5)
大衛.史耐德 醫學博士 (2)
丹尼爾‧李伯曼 (1)
丹尼爾.列維廷 (1)
亞歷山大・托多洛夫 (1)
佛朗西斯科•瓦瑞拉-編著 (1)
克莉斯汀•海默 (1)
卡爾‧齊默 (1)
喬丹‧艾倫伯格 (1)
喬丹.魯賓 (1)
喬治•湯納 (1)
大衛.史耐德 (1)
安東尼•克里佛德•格雷林 (1)
尼爾‧蘇賓 (1)
巴特・葉爾曼 (1)
布萊恩‧葛林 (1)
希瑟•赫因、布萊特•韋恩斯坦 (1)
強納森•巴爾科比 (1)
派區克•羅勃茲 (1)
湯瑪斯‧哈利迪 (1)
出版社/品牌

鷹出版 (31)
飛鷹出版社 (2)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33筆商品,2/2頁
海風下【2023年經典版】
滿額折
作者:瑞秋.卡森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3/05/31 裝訂:平裝
「要真正認識卡森女士,不能只看她的環境啟示錄,也要看她柔軟、深刻的文學性自然書寫。」--吳明益文學經典•自然書寫標竿《寂靜的春天》作者瑞秋.卡森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她筆下刻劃的生命故事深刻雋永,就如海風千萬年來不曾停止吹拂海岸,亙古不變。《海風下》,是美國最偉大的自然作家瑞秋.卡森的第一部作品,寫作於1941年,比她後來家喻戶曉的環境啟示錄《寂靜的春天》甚至早了二十年,並與後來的《週遭之海》、《海之濱》並稱卡森的「海洋三部曲」。這部充滿新鮮活力,如詩又如散文的作品,帶我們看見大海邊緣生命的流動與循環,海洋、海鳥、魚類無盡的美與神祕,這部作品隨後也成為後世自然寫作的標竿。卡森在書中以生物的視角寫作,透過視野不斷地轉換,帶出海岸大環境以及海洋生物活潑而完整的面貌。她所寫下的生命故事深刻雋永,如同海風千萬年來不曾停止吹拂海岸,亙古不變。唯有藝術,能模鑄出永恆的價值。晚年回顧時,瑞秋.卡森將本書視為自己一生最鍾愛的作品,她寫信給朋友說:「這書……裡面有我寫作第一本書的新鮮活力,那種新鮮,此後我再也不曾充分擁有──我不認為那個作家能再度擁有。」在瑞秋的作品中,偏愛《海風下》的人不在少數。文學批評家賈特娜(Carol B. Gartner)建議初識卡森的讀者「從《海風下》讀起」,因為這本書「結合了形式、內容與風格的美,以文學而論,是她最成功的作品」。作家波克說:「(比起瑞秋的其他作品,)我素來最喜歡《海風下》。它像是一個寧靜而特別的港灣,讓人在裡面儲備精力、休養生息,好再次出海,去探索外洋的奧祕。」
八旗+鷹出版聯合書展-單79雙75
定價:320 元, 優惠價:79 252
庫存:3
21世紀諾貝爾物理獎2001-2021
滿額折
作者:科學月刊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2/05/05 裝訂:平裝
大至宇宙天文,小至中子粒子,實驗觀測與理論齊頭並進,看得懂的諾貝爾物理學,學術典範正在轉移,新研究浪潮風起雲湧。每個世代的得獎者皆有其特色,反映著近代物理學的歷史和演進。進入21世紀之後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長年關注的領域,涵蓋凝聚態、核物理、天文宇宙學,乃至於技術突破與材料的創新,與生活息息相關。他們以先驅角色,引領科學不斷朝向知識的邊界前進。◎本世紀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二、三事•2021年物理獎首度頒給氣候變遷學者,關注地球暖化。•若沒有藍光LED燈的發明,本世紀的夜晚將截然不同!•2009年諾貝爾物理獎打破慣例,給予三位科技人對於網路的貢獻。•多虧2007年得主,iPod能達到微小化又有良好訊號。‧2012年得主為超快速量子電腦的實現跨出了第一步。‧史上只有一位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也獲得了搞笑物理學獎。每年10月諾貝爾獎頒布,總在媒體和學界引來話題,從獲獎人的國家、背景、學術經歷和奮鬥歷程,到得獎感言和頒獎花絮,誠然是全球學界每年最大的盛事,因為它代表得主在科學成就的巔峰,也能展現出科學發展的最新趨勢。 《21世紀諾貝爾物理獎2001-2022》集結《科學月刊》每年在諾貝爾獎得主公布後,邀請國內同領域的專家,分析該年各個得主生平事蹟和得獎領域,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和說明,讓讀者瞭解物理研究的最新景況,前瞻地引導讀者思考科學的前景。從1960年到1999年四十年間的頒發次數比例,凝聚態領域約45%,粒子與核物理領域約40%,天文與宇宙學領域約13%,技術領域約5%。因為有些年份頒發給不同領域,所以加起來略超過100%。其中技術領域只有兩項,分別是1966年雷射技術的先導研究,以及1971年全像攝影。這兩個技術領域項目對於現代生活的影響微乎其微,完全無法與之前討論過的本世紀的三個技術獎項相比。相對而言,本世紀目前為止的獎項的分配比例分別為:凝聚態領域約 40%,粒子與核物理領域約 23%,天文與宇宙學領域約27%,技術領域約14%。相比之下,最明顯的就是粒子與核物理的比例下降約一半,天文與宇宙學的比例則加倍。而技術領域的成長更是驚人的三倍且重要性大增。這樣的變化隱含著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這二、三十年間學術領域的消長與學術典範的轉移。天文與宇宙學的比例加倍,部分理由是過去由於技術上的巨大挑戰,天文學中有關黑洞或重力波的直接觀測在過去一個世紀中幾乎沒有重大進展,直到最近相關的實驗觀
八旗+鷹出版聯合書展-單79雙75
定價:380 元, 優惠價:79 300
庫存:2
身為自己:人類意識的新科學
滿額折
作者:阿尼爾.塞斯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4/01/31 裝訂:平裝
★ 2021年最佳書籍――彭博商業周刊★ 2021年最佳科學書籍――衛報★ 2021年最佳科學書籍――金融時報★ 2021年最佳哲學書――五本書★ 2021年最佳書籍――經濟學人「身為自己」是什麼意思?我們的「內在小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世界頂尖意識腦科學專家塞斯(Seth):我們對世界和對自己的認知,全都是一種「受控的幻覺」無論你是不是科學家,意識都是很重要的奧祕。對每個人而言,我們的意識經驗就是眼前的一切。沒有意識,就什麼都沒有,沒有世界、沒有自己、沒有內在也沒有外在。而意識的奧祕最吸引人的面向,就是自我的本質。我是誰?為什麼我以第一人稱的方式體驗生活?過往我們一直以為有一個所謂的「自己」,外在於我們肉體身軀的靈魂,他感受著的一切,經歷著一切,並查看著一切,做出選擇與判斷。然而,現在的意識腦科學研究告訴我們,「身為自己」並不像聽起來那麼簡單。科學家發現,我們的大腦就是我們意識依存之所在,身為自己其實是「攸關你身體的事情」。在我們每個大腦中,數十億個神經元致力於創造我們的意識體驗。這是怎麼發生的?經過二十多年對大腦的研究,世界著名神經科學家塞斯提出全新的意識和自我理論。他對「身為自己」的獨特理論,挑戰了我們對感知和現實的理解,顛覆了我們對自己的認知。國際知名神經科學教授、研究員和作家塞斯在《身為自己》中,提供了讓我們瞭解自己意識的窗口。塞斯既是意識神經科學的先驅者,也是這一相對較新科學領域中最傑出的發言人。他提出:我們並不是客觀地感知世界,相反地,我們是預測機器,不斷地創造我們的世界,並在微秒內修正自己的錯誤,以做最佳猜測。無論對於外在世界或是對於自己,都是我們為了生存而做出的最佳猜測。而現在,我們已經可以透過儀器觀察到腦中完成這個過程的生物機制。理解意識,必須先定義何謂意識。因此,塞斯也試圖找出意識的量測標準,並探究意識不同層次的內容。而提出意識並非人類所獨有,事實上,擁有意識的生物非常多,但各自擁有意識的方式和程度都有所不同。至於人工智慧,在怎樣的意義下才算擁有意識?才算超越人類?若不瞭解自我意識是什麼,談論這些也難有明確交集和結論。塞斯在2017年關於該主題的TED演講被觀看超過一千一百萬次,他具有使難以想像的複雜科學變得易於理解和具娛樂性的超凡能力。
八旗+鷹出版聯合書展-單79雙75
定價:520 元, 優惠價:79 410
庫存:3
路德神話:德國如何發明新教改革者?
滿額折
作者:克莉斯汀•海默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2/08/31 裝訂:平裝
還原歷史上真正的路德。瞭解二十世紀出的德國學者如何形塑路德,就更理解從一戰到希特勒崛起,現代的德國和世界。從神學脈絡談德國,以及現代化的世界歐洲最知名人物馬丁路德,如何被推上現代化的神壇?路德並非發起宗教革命的英雄;比起新教路德,他更是天主教的路德。本書探討路德作為宗教改革者的歷史和傳說,與西方的現代性如何產生千絲萬縷的關聯,甚至幾乎所有現代意識或價值都跟馬丁路德脫不了關係。沒有誰的故事比馬丁路德更能說明西方現代性的勝利,然而站在中世紀威權看台前宣布宗教和知識自由的路德,是如何被形塑成宗教改革者?就得要回到這個神話的發源地――19世紀後期的德國,追溯自一次大戰結束到國家社會主義興起的歷程。為什麼德國知識份子――尤其是宗教、文化和神學方面的新教學者――在這個動蕩時期,執著於改革者版本的路德故事,而將路德吹捧成推動現代化德國文化統一的神話人物?在神話的多次反覆敘述的過程中,自威瑪共和國時代起,路德取得了世界性的歷史地位。海默在新教改革者路德的結構中透過中世紀的視角,發現比起說是新教改革者,路德更是天主教的改革者。十九世紀、二十世紀轉換之際,德國學者尋求新的路德研究方法,試圖建構德國獨有的政治和文化精神上。當時軍事行動擴大了德國邊界,德國大學也開始成為歷史和社會科學研究最蓬勃的創新中心。在文化議題上,探討「德國在現代世界中的位置」成為德國日常的關注焦點,路德十六世紀的稱義神學和獨特的宗教經歷,被放入十九世紀後期出現的神學歷史方法中,以致路德成了當中的關鍵人物。然而,塑造路德成為宗教改革的人物後,人們對於他反猶和反天主教的態度,也不加檢視地照單全收。這埋下國家社會主義的興起後希特勒的崛起,以及在現代性擴張的脈絡下,當代我們到的對於民主抵抗的根源。總而言之,本書探討路德與現代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如何關聯,以及路德如何被歷史形塑成一個宗教改革家,透過還原路德成為天主教改革者,讓我們看到歷史上路德的真正樣貌。【本書特色】★ 以歷史角度看路德各種形象的建構,以及對西方現代的深刻影響,尋找歷史上路德的天主教元素和中世紀元素。★ 本書作者在coursera這個全世界一流大學合開的線上課程擔任「路德與西方」講師,獲得4.6的高分。★ 馬丁路德是歐洲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但在中文世界還沒一本真正好的傳記,本書將補充此空缺。
八旗+鷹出版聯合書展-單79雙75
定價:450 元, 優惠價:79 355
庫存 > 10
我們為何相信:從鬼魂、神和外星人,到陰謀、經濟和政治,大腦如何打造信念並鞏固為真理
滿額折
作者:麥可•謝爾默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4/04/03 裝訂:平裝
理性試圖駕馭信念,而信念總是脱韁而行。我們的信仰或迷信,是如何根深蒂固的?人們不僅相信奇怪的事物,更會相信任何事物,是什麼助長了我們對於科學不予採信的事情,深信不疑。關於信念如何誕生、形成、強化、挑戰、改變和消失,最全面且啟發性的一本書。在《我們為何相信》這本綜合了三十年研究的著作中,心理學家、科學史家和世界上最著名的懷疑論者麥可‧謝爾默(Michael Shermer),顛覆了關於人類如何形成(對世界)信念的傳統思維。 首先是信念,然後才是對信念的解釋。我們的大腦是信念引擎。從透過感官流入的感官數據,大腦會自然地尋找和發現模式,然後為這些模式賦予主體性、注入意義。 一旦這些模式形成了信念,大腦便開始尋找支持這些信念的證據,如此加速鞏固信念的過程,這個過程周而復始地進入信念確認的正回饋循環;而我們的大腦用以鞏固信念的認知工具,數量非常眾多。本書以五個部分,說明我們何以相信奇怪的事物,更相信任何事物;書中從懷疑論角度切入,從政治、經濟、宗教領域,到陰謀論、超自然現象,以及人類為何相信不明飛行物、相信外星人綁架、相信超自然事物、相信讀心術等等,為什麼人們總相信自己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 透過對這些現象的分析,謝爾默期許,能為長期相信某個觀點或信仰的人帶來不同的思辨角度。也強調了我們之所以需要科學,就是因為科學是有史以來確定信念是否符合現實的最佳工具。
新書特惠
定價:540 元, 優惠價:79 426
庫存 > 10
21世紀狩獵採集者的生存指南:讓演化生物學為你的人生效力
滿額折
作者:希瑟•赫因; 布萊特•韋恩斯坦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4/03/06 裝訂:平裝
以演化生物學智慧,給予21世紀人類的生存指南大膽!挑釁!我們如何以智人祖先的大腦與身體,應對現代生活挑戰!我們從狩獵採集者祖先那兒繼承的身體和大腦,不適應全新的現代生活。我們生活在人類史上最繁榮的時期,但我們從未如此冷漠、分裂和不開心。我們的生活水平從未如此之高,但慢性病和自殺率繼續飆升。該如何解釋這種自相矛盾的情況?最重要的是該如何解決它?我們的文明正處在認知失衡的狀態中,物種演化告訴我們關於人性的什麼?對於演化生物學家赫因和韋恩斯坦來說,造成我們困境的原因顯而易見:我們適應演化為以狩獵採集為生的大腦和身體並不適合現代生活。例如我們演化成在部落中生活的物種,但今日大多數人連鄰居的名字是什麼都不知道!在古老社會中,生存仰賴我們在性別差異上的優勢,但今日,生理性別卻被認為是種冒犯。儘管人類非常能適應變化,但今日變化的步伐如此之快,以至於我們的大腦、身體永遠無法與社會同步,這一切讓我們生病,在這樣一個社會中的認知失調正在扼殺我們。解決生活的混亂感,對於現代生活,科學的世界觀能提供我們的人生智慧。赫因和韋恩斯坦運用他們對最多樣化生態系統的知識,以演化的棱鏡剖析了關於醫學、飲食、睡眠、性、性別、關係、父母身分、教育、經濟成長和我們等問題,勾勒出基於科學的世界觀,那並非理性至上,而是把科學當成工具,提供思考的脈絡,提煉出務實、開放、和平的智慧。這是一本讓我們過得更美好、更明智的生活指南。
BOOK思議世界閱讀日-單79雙75
定價:520 元, 優惠價:79 410
庫存:4
儀式的科學:深入儀式運作的身體和心理機制
滿額折
作者:迪米崔•席加拉塔斯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4/05/02 裝訂:平裝
看似無意義的行為如何創造出意義?探究儀式運作的神經和心理機制。在許多文化中,儀式並非人類經驗的膚淺事件,而是發揮著嚴肅的作用。而今日,當傳統儀式已經丟失了其原有的社會脈絡,我們該如何找回生活當中的神聖? 本書由先驅人類學家帶領讀者踏上一段「引人入勝」的旅程,穿越人類儀式的豐富掛毯,向我們展示儀式的運作邏輯,說明儀式這種看似最不合理的行為,為何對我們來說如此重要。 儀式是人類文化史上最古老也最神祕的泉源,幾乎在每個人類文化中都存在。而儀式的存在,滿足了基本人類需求,也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但我們仰賴這些禁得起時間考驗的傳統,並不是因為它們具有邏輯,而是因為它們對我們來說很有用。即使這些儀式行為對於物質世界沒有直接影響,卻改變了我們的內在世界,透過身體實踐過程中,產生秩序、歡愉、黏著、幸福感等心理機制,形塑了我們的社會角色,以深刻又微妙的機制將所有人連結在一起。 在《儀式的科學》一書中,人類學家暨科學家迪米崔•席加拉塔斯(Dimitris Xygalatas)在超過二十年的旅程中,研究並見證了各種極端儀式和生活中常見的儀式,包括生日派對、加冕典禮、默默祈禱、踏火、爬刀梯以及可怕的成年儀式。他親歷現場、參與在當地人群當中,把一系列在實驗室中做的實驗帶入田野,以此瞭解人們追求儀式的驅力。本書帶我們一覽這些科學發現,揭露儀式的內在運作,以及它們對我們及社群帶來的重要功能。 儀式的科學能幫助我們了解並慶祝這個使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的關鍵,即在我們身上最原始且根本的部分。只有當我們擁抱我們對儀式的著迷時,我們才能在生活中發揮儀式的最大潛能。
新書特惠
定價:460 元, 優惠價:79 363
庫存:6
魚,什麼都知道:一窺我們水中夥伴的內在生活
滿額折
作者:強納森•巴爾科比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3/10/04 裝訂:平裝
★★★ 紐約時報暢銷書 ★★★★★★ 入圍2017年PEN / E.O.威爾遜科學寫作獎 ★★★★★★ 2016年十部最佳科普書之一 ★★★★★★ 《自然》最佳科學精選之一 ★★★ 在所有脊椎動物中,我們對魚類最陌生。因為牠們總是面無表情、靜默無聲,眼神呆滯……但其實魚的智商很高、能感知快樂與孤獨、認得餵食的人、有思想、有個性、懂合作、會社交,甚至會欺騙和討好…魚,比你所想像得更聰明、內在生活更活躍,牠們被人類過度撈捕、殘酷對待的困境,也更該被正視。 魚會思考嗎?魚真的有三秒記憶嗎?魚能認出水面上方凝視牠們的人類嗎?在《魚,什麼都知道》一書中,打破迷思的動物行為學家巴爾科比(Jonathan Balcombe)解決了這些問題以及更多問題,帶領我們深入海底、穿過溪流河口,來到水族館玻璃的另一邊,揭示魚類令人驚訝的能力。 儘管魚類有三萬多種,比所有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的總和還多,但我們卻很少考慮魚是否會思考,如何感受和行為等問題。巴爾科比顛覆了我們對魚的看法,將牠們描繪成有感情、有意識,並且具社會性的動物,甚至還是具有個性的獨立存在――換句話說,牠們很像我們。 《魚,什麼都知道》運用最新的科學知識,以全新視角展示這些非凡生物的驚人多樣性和美麗。魚會進行複雜的求偶儀式,並與淺灘夥伴建立終生的聯繫。牠們還會計畫、合作狩獵、使用工具、討好、互相欺騙,並懲罰不法之徒。我們以為魚類過著原始又冷冰冰的生活――只把牠視為食物鏈上被我們消費的位置、會大量產卵和總是毫無目的的漫遊得低等生物。但是正如巴爾科比所證明的,事實要比人們想像得豐富太多、複雜太多,值得寫出一本最宏大的故事。 巴爾科比寫出了世界各地魚類愛好者和科學家的突破性發現,思考了自己與魚類的關係,並研究了魚類獲得關於自己棲地(從淺潮池到海洋最深處)知識的迷人方式。 《魚,什麼都知道》充滿溫暖的見解和令人興奮的發現,對我們與魚類的關係做出了深思熟慮的思考,並鼓勵我們對這種在地球上日益瀕危的海洋生物,採取更開明的看法。《魚,什麼都知道》將永遠改變我們對水生夥伴的看法――包括你家水族箱的金魚在內。
八旗+鷹出版聯合書展-單79雙75
定價:520 元, 優惠價:79 410
庫存:9
手術的發明 (上下冊套書):從蒙昧無知到引領進步的外科手術史(共二冊)
滿額折
作者:大衛.史耐德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3/02/01 裝訂:平裝
心臟支架、人工關節和水晶體…如今每年有百萬人進行植入物手術,手術醫學如何從蒙昧無知走向「植入物革命」時代?一部外科手術權威所寫下的外科手術史。本書是一部宏觀的外科手術史,由大衛•史耐德醫師撰寫,內容從古希臘醫生對人體的危險猜測說起,一路寫到改變世界的20世紀植入物革命。再加上自己接受醫學訓練的過程,以及與病患之間難忘的回憶,讓這本書更加引人入勝。本書描述了外科手術領域最具活力的關鍵人物,講述他們如何找出致病細菌、找出器官被感染和產生癌變的原因,發現了抗生素並創造乾淨無菌的環境,而能透過手術強力介入人們生活,最終造成外科手術的興起,使手術從原本只在危急狀況下救命,轉變成非急需施行的常規手術,也讓植入物的革命變成可能。如今每年有極度乾淨與無菌的環境,才使植入物的革命成為可能,導致如今在全世界每年有將近數百萬的植入物被用在人體上。當今市面上有很多手術百科全書與外科醫師傳記,卻少有將這段艱辛歷史呈現出來的整體敘事,為我們解釋「我們究竟是如何走到現在」。本書提供西方科學史的脈絡,又兼顧大時代背景,更進一步在當今手術器材、醫療保險、手術技術仍在持續改革和變化之際,探討「下一步將會是什麼」的問題,引領讀者一起前瞻人類醫學的未來。
八旗+鷹出版聯合書展-單79雙75
定價:800 元, 優惠價:79 63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21世紀諾貝爾獎2001-2021套書(全新夢想版,共四冊)
70折
作者:科學月刊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2/05/05 裝訂:平裝
諾貝爾獎是一個引導年輕人願景的方式。那願景可能是幼稚的,但很重要。讓年輕人將科學當作樂趣,為他們帶來理解的喜悅。諾貝爾發明了一個夢想機器:一種改變慶祝方式的方法,激勵年輕人做到的比他們夢想的更多。--牟中原(台大化學系名譽教授)物理學典範正在轉移,新研究浪潮風起雲湧大至宇宙,小至粒子,實測與理論並重的諾貝爾物理獎本世紀諾貝爾獎持續關凝聚態、核物理、天文宇宙學,乃至於技術突破與材料的創新,與生活息息相關。無止盡的探索,物理學正不斷朝向知識的邊界前進。化學獎看起來越來越像生醫獎,又有什麼不可?近四年來,化學獎女性得主輩出從塑料的發展,到尼龍、防水衣服,再到液晶顯示器,甚至新冠疫苗的研發,生活上的應用無所不在。化學與生物結合,把研究延伸到複雜的生物系統;加上與物理的結合,促成物理、化學與生物學的大融通。最出色的科學家,僅有少數人可以得獎,即使無人知曉一樣很有貢獻。看懂諾貝爾生醫獎:當研究應用於救命,那喜悅無法衡量。再生醫學及細胞療法,為遺傳疾病和慢性疾病帶來新希望。專研開發疫苗、找出新藥,讓病菌不再威脅人類生命。瞭解神經記憶和辨識機制已成為人工智慧參考的系統,這些得主,皆為人類福祉做出重大的貢獻。經濟學是關注「人」的科學,亦是解決人類「互動」難題的哲學,看懂經濟思潮,才能洞察世界正面臨的問題。21世紀後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長年關注人性偏誤、賽局理論、投資、勞動市場,乃至於永續經營與貧窮的議題。他們是「俗世哲學家」,以先驅角色,引介獨到且實用的理論給世人。每年10月諾貝爾獎頒布之後,都不免在媒體和學界引來話題,話題從獲獎人的國家和背景,學術經歷和奮鬥歷程,到得獎感言和頒獎花絮,諾貝爾獎誠然是全球科學界每年最大的盛事,因為它代表了科學成就的巔峰,也展現了科學發展的最新趨勢。 《21世紀諾貝爾獎2001-2021套書》集結科學月刊每年在諾貝爾物理獎、化學獎、生醫獎、經濟學獎得主公布時,邀請國內該領域的專家,針對該年各個得主的生平事蹟和得獎領域做深入分析,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和說明,讓讀者瞭解最前沿的科學研究現況。從學術發展的潮流到學術傳統的傳承,前瞻性地引導讀者思考科學的前景。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撰稿的台灣科學家當中,有許多和得獎大師有師承關係,讓我們一窺得獎者或特立獨行的研究風格,或平易近人的為人處事一面,更神遊於他們治學的風範和精神,諾貝爾獎,得之不易,但有跡可循。以科學月刊
八旗+鷹出版聯合書展
定價:1500 元, 優惠價:7 105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叢林:關於地球生命與人類文明的大歷史
滿額折
作者:派區克•羅勃茲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2/03/30 裝訂:平裝
【審訂】◎鍾國芳/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專文推薦】◎洪伯邑/台大地理環境資源系副教授◎洪廣冀/台大地理環境資源系副教授【推薦人】◎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李家維/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林大利/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全球第一本涵蓋各種熱帶叢林環境與文明的興衰史人類無限地自熱帶森林擷取資源,卻又傷害了森林以及住在森林裡的物種和人類熱帶叢林,對地球生命和全球新秩序的重要見證「卓越……在叢林與人中,羅勃茲透過整合考古學、生物學、地質學和政治經濟學,對熱帶景觀的起源和困境,以及以熱帶景觀為家的人們,進行了有力而全論述。」--《科學》從恐龍時代到第一個人類城市,熱帶森林創造了地球歷史。然而,對我們許多人來說,對於熱帶森林的想像來自於電影和小說,像是《侏羅紀公園》《泰山》等等。茂密的原始荒野看起來很美,但與我們的生活無關,在現代城市裡生活的我們也習慣將熱帶森林隔絕在生活之外,認為叢林是危險的地方,不利於需要大量生產食物的人口。然而這本書卻講了一個不同的故事。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的派屈克・羅伯茲博士,多年來專研叢林科學。在這本書中顛覆了普遍認為叢林不適宜人類居住,以及人類是走出叢林的草原專家的觀點,提出無論是人類演化、農產品、城市,全都是在熱帶森林中蓬勃發展的,它甚至成為全球化登場的舞台。… 三億年前,熱帶森林隨著地球氣候、環境、地質變遷,不斷經歷擴展、縮減的興衰過程,最終覆蓋地球表面,把地球打造成一個可永續存在的環境,誕生了多樣化的物種,而我們人類也從叢林中誕生。後來人類對環境的塑造改變了森林,類似人類世的影響在六千年前的熱帶地區就已開始,但只是有限度地改造。直到15到17世紀歐洲殖民者首次抵達熱帶叢林地區,才帶來大幅度且破壞性的改變。歐洲殖民主義者不僅將自己帶到熱帶地區,同時也帶來了新疾病、新的馴化作物與動物、使用與觀察自然世界的新方式,此外也帶來跨大西洋奴隸貿易,並幾乎將過往屬於叢林的一切全數消滅。這些殖民者對熱帶森林和人類資源進行前所未有的開發,將林地改變成耕地種植統一作物,無情地砍伐森林用於木材和採礦,數百萬人被殘酷地從家園中趕出。最後剩下來的,就是人類學家在20世紀看到的原住民小村莊,至於以前城市輝煌的痕跡則完全從歷史上被抹去。直到最近三十年來的考古研究和科學方法以及對這些原住民社區的探訪諮詢,
八旗+鷹出版聯合書展-單79雙75
定價:600 元, 優惠價:79 47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造物主飲食法:改變你一生的40天健康體驗
作者:喬丹.魯賓  出版社:飛鷹出版社  出版日:2008/03/01 裝訂:精裝
作者因病遍訪名醫,求診過七個國家七十位醫療從業者,尋遍各類診療方式,試盡各種中西祕方,在藥石罔效、身心俱疲下,拿起世上最古老、最神聖、最暢銷的一本書——聖經,一字一句地讀起,竟從中找到人類第一套健康生活法則。此一古老的健康計畫,一個身陷絕境的年輕生命全然改變,並使無數人經由這套生活原則,擺脫病魔,進入健康的應許之地。 造物主飲食法能讓你: 提升免疫力 擁有好氣色 達到並保持理想體重
絕版無法訂購
我們和好吧!:和平使者解決衝突之道
作者:謝懇德  出版社:飛鷹出版社  出版日:2006/03/01 裝訂:軟精裝
「我們和好吧!」這是許多人心中的渴望。 「從衝突到和好,只要願意,總是走得到。」這是一個很有信心的宣告。但是,在實際行動上,很多人還是有很多疑惑。 例如: 何時該忽略對方的過錯? 如何改變容易導致衝突的態度與習慣? 如何誠懇且有效地承認自己的過錯? 何時該堅持自己的權利? 如何勇敢面對衝突中的對方? 如何饒恕對方? 如何達到公正合理的協議? 何時該請求教會介入? 如何應付不可
絕版無法訂購
  • 1
  • 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