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
滿額折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

舊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評

商品簡介

丈夫不忠、家庭暴力、流產傷逝──一個女人的婚姻悲劇,牽扯出一場兩性地位的法律論戰。這是西元第六世紀一位鮮卑公主的故事:她的愛、恨與婚姻。有人怪她自作自受,有人為她打抱不平;有人以三從四德的倫理定位她的角色,有人以姊妹情誼的心思為她伸張正義。他們都訴諸法律,但影響法律的因素太多,不是人人都掌握得了。這已是一千五百年前的事,為何蘭陵長公主的死,卻宛如歷歷在目?在高倡兩性平權的今日,且讓我們看看千百年來,女性的境遇與努力。

作者簡介

李貞德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碩士,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最近的研究,主要是從性別的角度探討傳統中國的法律制度和醫療文化。喜歡讀書、旅行和說故事。

名人/編輯推薦

作者細膩的說著故事,一個有著連續劇八卦情節般的真實故事,愛恨情仇交雜,男人與女人的戰爭,為什麼這個故事如此吸引人,它在中國歷史上的關鍵地位,可能是你我都沒想到的……

自 序

「妳不是學者嗎?為什麼一直不出書?」每當我為修改論文而焦頭爛額、或因文思泉湧而眉飛色舞、或正突發奇想而強迫家人聽我大放厥辭的時候,母親就會如此問。終於,在辜負學者名分多年之後,我要出版第一本書了。

這本小書,寫的是西元第六世紀時一位鮮卑公主的故事:她的愛、恨與婚姻。她因妒忌而施暴,又因駙馬外遇而受暴;結婚十年好不容易懷孕,卻在丈夫的踐踏下流產、傷逝。有人怪她自作自受,有人為她打抱不平,有人以三從四德的倫理定位她的角色,有人以姊妹情誼的心思為她伸張正義。他們都訴諸法律,但影響法律的因素太多,不是人人都掌握得了。一千五百年前的事了,為什麼蘭陵長公主的死,宛如歷歷在目?

十年前在西雅圖第一次講述這個悲劇時,Rachel以她所熟知的女性主義理論對我當頭棒喝,十年後當我整理心緒努力鋪陳這類人生故事時,她卻抱著溫情主義的胸懷側耳傾聽。學術生涯中若少了這些姊妹,將會多麼乏味啊!說到這兒,就不能不感謝臺大婦女研究室的伙伴們!這些年來正式或非正式的分享和論辯,幫助我將身為女人所觀察和感受到的種種,一次又一次地以學術的角度分析並且呈現出來。林維紅老師、張玨老師、漢儀、嘉苓,還有許多在那「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研究中心進進出出的師友,謝謝你們!

學術生涯過久了,大概會變得像呼吸一樣自然吧?不僅是穿著談吐,有時連走路也會有一種「學風」?最重要的,是整個思維模式、寫作習慣都「學院化」了。那麼,從事研究的人,應該如何參與歷史知識的推廣和普及呢?感謝杜正勝老師的倡議,使我得以側身這一套文明叢書的出版計畫。杜老師對傳統家族的研究,為我開了一扇窗,直接影響這本書的架構,是不能不紀念的。然而,人生變數何其多!在諸事紛擾的日子裡,若不是富士的敦促、建民的鼓勵,這本小書恐怕無法如期完成。鎮日奔忙於史語所這樣的學術殿堂中,論學共事的同仁竟也成了分擔苦難的摯友,誰能預料得到呢?誰還要求更多呢?

然而,神所賜的恩典硬是超乎想像!在寫這本小書的過程中,最常殷切關懷、不斷詢問出版日期的,是我團契中的弟兄姊妹。他們正是這本小書預設的讀者:非歷史學界的愛書人!每個週末的黃昏,歡唱聖詩之後,容許我以歷史解構的姿態和性別研究的挑戰,一再鑽研、質疑上帝的形象,以及奉祂之名所設立的制度。沒有親身經歷的人,難以體會這種「擬血緣團體」的奇妙之處!奇妙啊!人的一生。大約十歲的時候吧,有一天,以教育為志業、尊孔老夫子為典範的父親,指著客廳中的黑板白字,問我們姊弟三人:「盍各言爾志!」當時我們是怎麼回答的?沒有人記得了。如今,利德在為平的支持下,為人師表已超過十年;元德效法一生從事司法工作的母親,成為法律人。而我,在利用引文附註撰寫長篇累牘的學術論文之後,終於要出書了,雖然小小一本,卻令親朋好友對歷史大感興趣。是燕雀?還是鴻鵠?我問父親,父親呵呵地笑了。

不論如何,謹將本書獻給它的第一位讀者:敬愛的父親李達中先生和母親曾桂香女士。

目次

楔子

古今異同

修正民法親屬編

專制皇朝與父系倫理法制化

悲劇發生了

駙馬通姦,公主流產

父系家族倫理

為罪人辯護

抗議駁回

悲劇性在哪裡

不倫之戀 ─ 通姦的罪與罰

姦夫之刑

以妒防姦,另類婦德

淫婦之罪

家醜不外揚 ─ 婚姻暴力與婦女地位

以<鬥律>處罰暴力

男性暴力

法律程序:驗傷、保辜與「非公室告」

女性暴力

南北有異

誰是我的母親

男女有別

生為夫家人,死為夫家鬼

── 法律中女性的夫家認同

容隱

族刑與連坐

離婚避禍

出嫁從夫

同情女弱

牝雞司晨?女人當家!

皇權與司法

從內朝到外朝

法律世家

鮮卑女性

女主政治

靈太后的崛起與作為

武則天的改革

餘論

觀察歷史

聯想現代 

書評

泰山高中國文教師 許芳菁 (2008/12/31 16:07 發表)
極少閱讀文學作品以外的書籍,除了為了學位、為了證書。這是一種閱讀癖好上的壞習慣,絕對要改掉。那天為了評審高中學生的小論文,看到學生以《公主之死》這本書當作研究主題,翻閱過後,引發我的閱讀雅興,想一探這個關於中國法律以及一位公主之死的內容。其實這本書不是文學作品,嚴格說來,還真如書本名字所取的副標題「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講的確實都是中國法律的演變。此書先以目前民法中有關婚姻關係中的女性法律為楔子,接著以北魏蘭陵長公主因善妒被駙馬施以家庭暴力給害死為例,說明中國法律由父系倫理出發的立法觀,然後列舉關於姦夫淫婦各依不同情況判予不同罪名。另,討論婚姻暴力以及家庭中的婦女地位,最後探討女性家庭角色與社會角色。關於法律之瑣碎,其實不需要我在這裡嘮嘮叨叨,大家都可以想見。只是看完此書之後,我深刻感覺到,法律真的是給懂法律的人去玩的,法律美其名可以保障每個人的自由平等與安全,但是多少人關心過法律有何規定?等到需要法律保障時,卻忿忿地發現,法律其實已被他的對手玩在股掌間,而自己卻是法律傘外的落魄者。女權運動發展至今,女性已經較過去的日子恩寵許多,需要律師時,也有救助的管道可以協助女性找回一點人性尊嚴。不過,法律既然是這麼常被利用的工具,我真的奉勸無論男女,都得好好把跟自己相關的條文給理解一番,以備不時之需。雖然看到公主只是因為善妒就被老公給打死,但是看到靈太后為了公主一事,氣得抓拿駙馬,就算天涯海角也要抓回來處以極刑,就覺得心裡為之一快。中國歷史走到這時段,女性的社會角色似乎顯得格外有力,當個掌權的假皇帝,實在過癮,連要幫女人出氣,都可以名正言順地報復,當公主果然不比太后好。因為這本書太嚴肅,所以也只能嚴肅地結束這段文字。
白金書架 不是人間富貴花 (2008/12/09 11:30 發表)
讀這本書,學到了一些知識。比如五服、齊衰,讀《喪家狗》的時候,只知道齊衰是喪服,但這本書裏講得更多一點,齊衰是第二重的喪服(麻衣),喪服分五種,由重到輕依次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  又對幾種肉刑加深了印象:髡、耐。都是剃頭發的刑罰,髡是剃光,耐是剃鬢角。現代刑罰裏也有剃光頭和剃陰陽頭的做法,剃陰陽頭已成過去,但剃光頭,則似乎東西方都還有。本人以前窮困的時候,曾剃光頭明志,但被愛恨分明的北京公車司機呵斥,不讓上車,此辱偶爾還能記起。好比李零說孔子,“貴族的傲慢與偏見,他親身感受過,所以有心理創傷”。  這本書裏提到,秦律中規定,逃妻“黠為舂”,這裏的“逃妻”,不一定就是紅杏出牆或私奔,恐怕更多地是與女人的歸屬權有關,妻從夫,所以無論是什麼原因的“逃”,都是侵犯了夫家的“財產權”,要受處罰。黠面之罰,《水滸傳》裏好多男人也受過這種刑罰。傳說中,對“淫婦”,有沉豬籠、騎木驢遊街,比起西方的“紅字”來,似乎嚴重得多。但本書作者有一句話:“可以確定的是,今天人們印象中犯了姦淫的婦女遭淩遲之刑或石頭打死的畫面,在古代中國的記載中,是看不到的。”——似乎根本不曾有沉豬籠、騎木驢這樣的懲罰,莫非這些懲罰只是少數蠻荒鄉野的民間私刑?或者純是豔情作品裏的幻想?存疑。   《公主之死》,主要分析了通姦、家庭暴力、連坐等法律情況。對後二者,暫沒熱情,只“連坐”有一項“期親相隱”的不成文法,就是關係密切的親屬之間,隱瞞、包庇、協逃之類,在某些時代中是不受法律牽連的。這大不同於“大義滅親”,但這種“赦免權”,其範圍與程度,還是個很複雜的問題。   通姦要受處罰,這有幾個方面的問題:一,通姦罪的法律起因(即目的)是什麼;二,防通姦發生的道德手段與法律手段;三,法律處罰,有性別之分,不同時代又有輕重之分。   本來想詳細重點寫寫這方面的閱讀感想,但時至中午,饑腸轆轆,熱情難以為繼。   預告一下:關於世間為什麼會有通姦,防通姦的道德手段與法律手段,男人女人在這種戰爭中的各種應對手段,在肉唐僧將要出版的新書裏,有很絕妙、精到的介紹(估計今年10月份可以出版),感興趣的到時去讀那本書吧。   比如古羅馬時期,貴婦們通姦、離婚是家常便飯,於是法律規定,因與人通姦造成婚姻破裂的,女方不得索回自己的嫁妝。想通過經濟手段來扼殺貴婦們的通姦熱情,但貴婦們也有對策:不讓通姦?那我就賣淫去!紛紛註冊做妓女,掛牌營業。      曾經和人討論過:對人類法律史、道德史瞭解越多,可能會有兩種反應,一種是更樂觀更積極于法律、道德的美好未來,一種是虛無主義,所謂法律、道德,尤其是道德,不過是精英們編出來的籠子,裝人的。很不幸,我常常覺得自己是後者。      《公主之死》裏提到一個很少見的例子:   東漢時曾有三男合娶一妻,生下四子的事情,案發後,法官認為這三個男人太不像話,跟禽獸一樣,所以判定把三個男人都處死,孩子則由女人繼續撫養。   一個女人同時和三個男人結婚,這是重婚無疑;但這裏又有一個怪異的地方是,這三個男人和這個女人在一起生活,共同組成一個家庭,倒又有了4p的意思,尤其更有點像傳說中的“共產共妻”。這樣的案子如果發生在今天,要怎麼處理,也還真得費點心思。重婚?通姦?性淫亂?或者竟是邪教?   作者在這裏並沒有得出在這一案件中,男子所犯的罪就比女子重的結論,但究竟法官為什麼只處死男當事人,而不處罰女當事人,則很讓人困惑。如果理由只是三男是禽獸,那女人不也全程參與了嗎,不是禽獸又是什麼?現代法律有孕者減輕或緩期處罰的做法,但這裏的女人也不是在懷孕中?   題外想到一點。在法國人寫的《青樓》一書中,講到從前巴黎的男人們共同出資包二奶的做法。巴黎人熱愛享受是出了名的,情人正是人生應該享受的美好事物中的一部分,尤其,在巴黎人的虛榮中,有一個漂亮而年輕的情人,更是身份和尊嚴的體現。但養情人(包二奶)需要租賃房屋,要買傢俱,付青春損失費,還要有一筆數目不小的日常開支,這對錢袋充分豐滿的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小富的男人,則是一個不小的經濟壓力。錢不夠多,但又想養個二奶(比如是為了生意場上、交際場上的需要),怎麼辦呢?巴黎人想出了一個辦法,很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那就是幾個男人共同出資包二奶:費用平攤,使用日期友好協商或者按一三五、二四六的來排。   今天有志于此的男人們,可以借鑒這種模式。補充一下:   這本小書寫得很不錯,讀起來也很輕鬆,篇幅不大.   雖然副書名有點言過其實,同時,"法律儒家化"這個架子也太大,不是這樣一本小書能承擔得起的.   但整本書,圍繞公主之死這一件事,把秦漢魏晉法律中的性別差異(主要著眼於女性)梳理得很清楚.
陳灼 (2008/12/09 10:24 發表)
臺灣學者李貞德的《公主之死》這本書(三聯書店2008年6月第一版),有一個副標題,名叫《你所不知道的法律史》。難得的是,對於我這種,沒有什麼“知道的法律史”人而言,也能拿起來看的下去。好歹有一點點周邊知識,可以借此書的幾個觸點,盡盡然發散開去。不敢獨享,也借由一點文字,來做讀後心得的梳理,不至於因為不吃魚太笨,導致放下書便忘了。早年曾受家母之命,自學過幾部法律方面的教材,可是臨到婚姻與家庭法考試的時候,結果卻大出我意料,本以為十拿九穩的一門,卻落得不及格,令我喪失信心,也趁著大學畢業,遠走他鄉的混亂時機,丟了剛開了頭的法律專業學習。當然,也就無緣接觸此專業必考的《中國法制史》一科,以及更重要的《法理學》。《公主之死》這本書,談的主題便是中國法制史上的一個時段,魏晉南北朝。雖然全書圍繞著許多和“蘭陵長公主駙馬毆人致死案”類似的涉及婦女的刑事犯罪而起,牽連的根源卻並未局限於刑事處罰的具體案例和判刑準則,而是從漢代以來的儒家家庭尊卑體系發散而開,為讀者揭示出父權和夫權為中心的中國古代家族關係。當然,更重要的是,這也是法理之一。不過,法理也罷,道德體系也罷,都得從現實談起,西元六世紀的中國現實,就是史稱“大分裂”的南北朝時期,北方鮮卑立國,南方士族續著香火,少數民族一方面盡力融入漢族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又在以它自身的“野性”注入漢族的血液。蘭陵長公主一案中,起著關鍵作用的靈太后,就是母系當權,女性地位突出的北魏王朝的代表人物。作者本書中的著墨重點,從篇幅來看,似乎更傾向于魏晉時代女性問題。法律爾耳,不過是引發她對女性問題的探討而已。從家庭暴力,到“五服”中反映的女性地位的變遷,以及妒婦和納妾之間的矛盾與關聯。對於最後一點,北齊的元孝友的觀點好像一千四百年後庫布裏克電影中的那位奇愛博士:通過制度性規範,保障百官置妾的權利。各級官員應該按照流品等次,娶納妻妾三女到九女不等,並且限定在一年之內,達到總人數……好像世道總如此,沒本事的男人被別的男人欺負,他們只有用各種方式來欺負女人了事。妒婦也往往如此,她們受了屈辱,不能也不敢反對丈夫,只有拿小三出氣。另外,書中還有對母權和女權的區分分析,以及在母親殺父的情況下,兒女是否有權“容隱”條例的變遷。嫁出女是否還要承擔父家連坐之刑等問題,這些似乎是本來不存在的問題,正如書的副標題說的那樣,“你所不知道的”歷史,令人側目。呵呵,也許你會感到奇怪,一千五百年前的女性地位問題,有那麼重要麼?無非就是幾個歷史學家想把某些空白處接續上而已。實際上卻並非那麼簡單,因為研究古代,才能厘清當代法制中某些條款的淵源。也正因為如此,作者才會在楔子中談到臺灣地區民法近年來對涉及女性權利的修訂,更是凸顯出婦女史和法制史研究的必要。正如作者一而再引用的謝安夫人劉氏的話所說的那樣:“周公是男子,相為爾,若是周姥撰詩,當無此也。”女性要想改變權利地位,只能從參與立法做起,而參與立法的前提,則是婦女團體,學者,利益代表位置的不容缺失。書中還有許多細節值得回味,我雖然劃了線,但是不及細細咀嚼。所幸,書並不長,才100余頁,作者筆調客觀,言辭之中甚或帶點幽默,一點也不似看得讓人想睡覺的學術“磚頭”。好書值得重讀,就看是在什麼時機了。
小羊 (2001/12/24 00:00 發表)
其實在我們現在的社會,還是有像書中的事情。是一模一樣的。只是大家對它們有不同的看法和同情心;這是值得我們省思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5 128
舊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