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 > 10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評
以故事明佛理,是佛祖釋迦牟尼講經說法以來的重要傳統。載入佛典的大量故事,以事喻理,深入淺出,對宣傳和普及佛法有事半功倍之效,也為世界文學寶庫保存了豐富遺產。《百喻經》編成於五世紀中後期,其宗旨即在破除愚癡,掃除成佛的思想障礙。書中多數作品結構完整,構思奇特,寓意深遠,語言幽默風趣,是古代寓言故事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百喻經》藉著幽默詼諧的寓言,脫去佛理說教外殼,如同良藥外和以冰糖,讓人樂於接受,輕易領悟佛法真諦。想步入佛法的領域,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顧寶田(注譯者)
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著有《新譯百喻經》、《新譯長春真人西遊記》、《新譯老子想爾注》、《新譯黃庭經‧陰符經》、《新譯儀禮讀本》、《新譯穀梁傳》等。
導讀(節錄)
本書成於五世紀中後期,當時正是印度寓言文學發展的鼎盛時期,著名的梵文寓言故事集《五卷書》就流行於那個時代。本書就是在那個大背景下產生的,是在民間創作基礎上,經過文人加工而成的,是古代寓言故事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書中多數作品結構完整,構思奇特,寓義深廣,語言幽默風趣、滑稽可笑。每個癡人既有鮮明個性,又有相似共性,用千變萬化、豐富多彩的人物故事表達統一的思想意向。這些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思想方法和處世原則,人們看來極為荒謬愚蠢之舉,他們卻篤信不疑,作起來又認真、又固執,這就造成一個又一個戲劇衝突,如同相聲中精心設計的一個個包袱,都能抖得很響,有很強的戲劇效果,令人笑中有思、笑中有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某些哲理的啟迪。譬如〈三重樓喻〉、〈奴守門喻〉、〈五人買婢共使作喻〉、〈師患腳付二弟子喻〉、〈蛇頭尾共爭在前喻〉、〈伎兒著戲羅剎服共相驚怖喻〉、〈搆驢乳喻〉等等,今天讀起來,仍能在笑過之後,引起深思,得到多方啟示和教益,具有永恆的魅力。
書中的故事與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亦能廣泛相通,這不僅表現在有些故事可以找到直接對應的中國版,而且表現在絕大多數故事都可以得到中國讀者的喜愛和共鳴,反映中印兩大相鄰古國在思想文化領域源遠流長的親密關係。如〈乘船失釪喻〉與《呂氏春秋》中刻舟求劍故事,情節相近,寓義相通,只是道具有別而已。〈送美水喻〉中把五由旬改為三由旬與《莊子‧齊物論》中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的構想,多麼靈犀相通。〈口誦乘船法而不解用喻〉的故事,明代學者王廷相也講過。大意是有個人關起門來學習划船技術,把如何掌舵、搖槳、運櫓都記得爛熟,可是一入水操作卻翻了船。兩個故事頗為相似。前幾年看過一個動畫片,叫《咕咚來了》。大意是森林中某動物把山石碰到水中,發出咕咚一聲巨響,臨近動物聽到響聲,以為巨獸降臨,拔腿便跑,並大喊「咕咚來了」。聽到的動物也不問究竟,跟著跑,跟著喊,一時之間,森林中亂成一片。直到後來最初那個肇事者說出真相,大家才安靜下來。這與本書〈伎兒著戲羅剎服共相驚怖喻〉的情節和寓義多麼相似啊!如果仔細推究,此類相互影響、相互借鑑的情形一定很多。
除了精品,亦有少數差強人意之作。如有的故事過分簡短,像〈獼猴喻〉,只有十八字;〈月蝕打狗喻〉,只有二十六字。三言兩語,無法展開故事,雖有立意,藝術性和感染力則遜色得多。有的故事立意欠妥,如〈地得金錢喻〉,講一個人在路上拾得一包金錢,在原地數錢時,失主返回,把錢要回。為此,這人懊悔沒有快點離開,致使到手的東西又失去了。推敲起來,此人有違拾金不昧的道德風尚,思想境界低下,不宜宣揚。如果想表達把握時機重要性之立意,盡可設計涵義更積極的故事,以克服其負面影響。這類作品不多,屬玉中之瑕吧。
本書是一部翻譯作品,譯者求那毗地為天竺高僧,來中國十年後譯成此書。他當時運用漢語的能力還不夠純熟、地道,在遣詞造句、表述習慣等方面與傳統的古漢語還不夠完全契合。個別語句讓人覺得生硬、彆扭、費解,不如中國原典那樣流暢,偶有現代人看蹩腳翻譯作品那種感覺,這也是印度等外域僧人把佛典翻譯成漢語時比較常見的不足之處。用詞不當處也是有的,如〈殺商主祀天喻〉,講商人們請到一名嚮導後相隨出發,用了「相將發引」一語,把「發引」一詞等同於引領出發之意。考究「發引」連用,其本義為出殯時柩車啟行,送葬者執紼前導之意。引即紼,指在路上引領柩車前行之索。顯然,發引一詞用在這裡是不恰當的。但總體而言,本書翻譯文字與當時通行語相近,個別不順暢並不影響其閱讀和流通。
體例方面,與本套叢書基本一致,又根據具體情況作了相應變通,作法是:
題解 旨在揭示故事的寓義。原文每段故事後面的評論,是按大乘佛學觀點撰寫的題解。我們則是用世俗觀點揭示故事中蘊含的人生經驗、教訓和哲理。此種揭示分析,只反映撰寫者個人的感受,一家之言而已,有些看法可能缺乏深度和啟發性,甚至不妥當、不足取,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取捨和創造性發揮。一則故事如同《周易》通過卦爻給出的一個個易象,觀象可以產生多種類比聯想和推斷,不必受已有言詞所限。
正文 以魯迅先生斷句,金陵刻經處刻本為底本,個別不妥處,則參照他本校改,不作校勘說明,以節省篇幅,統一體例。如〈渴見水喻〉,「君可飲盡」,「君」為「若」之誤,參照他本徑改。〈歎父德行喻〉,「便作是念言」刪去「念」字等,餘皆類此。
注釋 各篇說故事部分,難度不大,只對個別字、詞或有關名物典章、異域風情等作些解釋,分量不多。故事後面的評論部分,多涉及佛學理論、名詞術語、宗教儀軌等,需作適當解說,也只以介紹基本知識為限,不多展開,以免篇幅過大。
語譯 考慮到譯者是位外國人,行文有生硬古怪、不夠流暢處,語譯盡力加以改進,不機械地直譯,力爭準確流暢,合乎本義,又不失原作風格。限於能力,實際操作中恐距此目標尚有相當大的差距。
說明 主要是對文中涉及的重要佛理、概念範疇等,作簡要的解說,幫助讀者增加一些佛學知識和對原文的領悟能力。根據各篇具體情況,需要則寫,不需則略,故所作不多。所作說明,力求簡明,闡釋時難免有不全面、不系統、不準確處,只能作為參考。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