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民俗畫卷
滿額折

民俗畫卷

定  價:NT$ 2260 元
優惠價:902034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24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61 點

套書優惠

優惠價:90 51012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敦煌石窟壁畫恰如一座中古時代的民俗博物館,而《民俗畫卷》包括敦煌的工商百業、多元文化下的家庭倫理、中古婚禮再現、儒佛交融的喪俗及俗神信仰等,揭示出中西文明匯點的敦煌地區特殊的民俗發展軌跡。

佛教殿堂裡的世俗情

敦煌石窟壁畫以佛教經典、佛教故事為主題,同時又出現豐富的民情風俗畫面,為甚麼提倡超凡脫俗、出離塵世的佛教,卻又飽含著濃濃的世俗之情呢?

敦煌石窟壁畫原本不是單純供審美的欣賞品,而是一種弘揚佛法、化度眾生的宣傳品。所有的宗教都有一個自成體系的天國,而這個天國是人們根據自己的理想構築的,所以說神的世界是人的世界的折射。彌勒世界是佛教的天國,在那裡人們的壽命有幾萬歲,而且也有七情六欲,仍然面臨婚喪嫁娶,於是“彌勒經變”中便出現人生大事如婚嫁、喪葬等世俗風情的畫面。描繪理想世界的壁畫,為民俗畫留下創作的空間。

佛教的善權方便法門就是面向眾生,為順應眾生不同的能力,運用種種方便、巧妙的方法,說明佛理,以達到教化眾生、救度眾生的目的,也就是適應世俗、面向世俗,用種種靈活的方法引導更多人皈依佛教。

壁畫把佛教的教義、法理變成形象的、生動的、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達給眾生。如《楞伽經》的中心思想是唯識論這個玄奧的哲學命題,難以為廣大信徒所理解和接受,“楞伽經變”通過鏡中影、百戲音樂等畫面,宣傳世界萬物皆由心所造,使眾生在自己熟悉的民俗畫面中去認識佛法。

敦煌壁畫資料的來源一是樣稿、粉本;二是創作。樣稿、粉本或從印度、西域,或從中原傳來,其創作素材同時來自畫師所生活的社會。畫師既要再現樣稿,但又不局限於樣稿。壁畫中反映了畫師創作的廣闊空間,也有直接取材於當時當地的,例如農耕圖中的長把芨芨草掃帚、連枷、簸箕、木□、家庭火炕及炊具平底鐺;“福田經變”中的商隊正是絲綢之路的情景等等。畫師還把個人的生活經歷和感情也融匯到壁畫之中,如“藥師經變.九橫死”所說觸犯國法處死刑這一主題,在壁畫中一般是畫皂隸棒打無辜,而第468窟的畫面卻是在學堂院內,助教鞭打學郎。這與畫師反對官府欺壓百姓和體罰學生的感情是緊密相聯的。

佛教本身的需要、畫師在現實社會的生活體驗,令壁畫內容面向社會、面向生活、面向眾生,給我們展現了一個生動、真實、直觀的歷史風俗畫卷。

敦煌石窟可以說是一座民俗史博物館。從魏晉至北宋七百年間的中古民俗概貌活現於壁畫上,揭示了民俗發展的軌跡,透露了民俗演變的規律,構築出民俗史學的重要篇章。它不僅包括已從歷史中消失的民俗事象,而且包括流傳到今天的民俗民風。由於紙本、絹本繪畫不易保存,宋及以前的民俗畫真跡已絕無僅有。本卷收錄畫面較完好的民俗壁畫,不少為唐代作品,堪稱珍貴紀錄。

敦煌石窟壁畫中表現民俗的畫面不獨立成鋪,它是經變、故事畫中的一個情節,或者是為了說明某一佛理而採用的事例。其發展趨勢可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魏晉及隋。民俗畫面較少,主要內容是絲路商貿活動,還有佛傳中的瑞應、太子遊四門所見的生老病死等,情節和畫面都比較簡單。

第二階段初、盛唐。隨著中國佛教世俗化、社會經濟的發展及文化藝術的興盛,經變畫中出現了生動、豐富的民俗畫面,突出的有“彌勒經變”的婚嫁圖、老人入墓圖、一種七收圖等;“藥師經變”的“九橫死”;“法華經變”的“觀音普門品”及獨立成鋪的“觀音經變”等,都與眾生的生活及苦難相連,情節豐富,描繪細膩生動。

第三階段中晚唐至北宋。在盛唐的基礎上,更多的經變出現民俗畫面,如“維摩詰經變”中的妓院、酒肆、賭場;“楞伽經變”的百戲、陶匠、獵戶、肉鋪等等。另外中唐以後,出現漢化偽經的經變壁畫,如“父母恩重經變”、“地獄變”、“十王圖”等,直接取材於現實生活。從題材豐富繁縟而言,這是民俗藝術的鼎盛時期。

敦煌自古以來就是西方文化進入中原的主要門戶。敦煌民俗壁畫為我們展現了外來文化、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融。中華文化總是以中原文化為本體,大量吸收、融匯外來文化的精華,創造出新的文化。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民俗在民間創造傳承,世代相習,是一個民族在漫長的繁衍變異中逐漸形成的文化心理的外在表徵。它涵蓋的內容很廣泛,從廣義上講包括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各個領域,例如建築、家具;歲時節令、慶典;服飾、飲食;信仰、崇拜;語言、文學、美術、音樂、舞蹈等。由於《敦煌石窟全集》另有建築、服飾、音樂、舞蹈等卷,本卷主要介紹中古時期西北地區的民間的生產、生活、信仰的一般狀況,並著重分析婚姻、喪葬儀式。由於敦煌的居民來自不同的地區和民族,畫匠也不全是本地人,所以壁畫上描繪的習俗是複雜的,因而也更有研究價值。

以往的民俗畫面雖然也有不少研究,但敦煌壁畫面積龐大,在塑像背後、牆壁高處或角落的也不容易發現,此次稟《敦煌石窟全集》窮盡資料、用其精華的精神,搜集篩選成書,讓我們在敦煌壁畫中尋覓到中古時期人們的生活氣息,從而加深對於民俗藝術的了解,珍視這筆豐厚的文化遺產。
 

目次

前言 佛教殿堂裡的世俗情

第一章 百業俱興的古郡
第一節 農牧兼作的邊城
第二節 絲路商旅
第三節 市井百業

第二章 家居與人倫
第一節 家居生活
第二節 倫理親情
第三節 佛殿裡的嬰戲圖

第三章 中古婚俗再現
第一節 婚禮場面的設置
第二節 婚禮人物
第三節 婚禮程序
第四節 西域民族的婚禮

第四章 儒佛交融的喪俗
第一節 喪葬觀念
第二節 喪葬程序
第三節 喪葬方式
第四節 喪葬齋忌

第五章 拜佛與信神
第一節 佛教徒的信仰活動
第二節 自然神崇拜
第三節 偶像崇拜
第四節 巫術

圖版索引
敦煌石窟分佈圖
敦煌歷史年表

書摘/試閱

佛教殿堂裡的世俗情

敦煌石窟壁畫以佛教經典、佛教故事為主題,同時又出現豐富的民情風俗畫面,為甚麼提倡超凡脫俗、出離塵世的佛教,卻又飽含著濃濃的世俗之情呢?

敦煌石窟壁畫原本不是單純供審美的欣賞品,而是一種弘揚佛法、化度眾生的宣傳品。所有的宗教都有一個自成體系的天國,而這個天國是人們根據自己的理想構築的,所以說神的世界是人的世界的折射。彌勒世界是佛教的天國,在那裡人們的壽命有幾萬歲,而且也有七情六欲,仍然面臨婚喪嫁娶,於是“彌勒經變”中便出現人生大事如婚嫁、喪葬等世俗風情的畫面。描繪理想世界的壁畫,為民俗畫留下創作的空間。

佛教的善權方便法門就是面向眾生,為順應眾生不同的能力,運用種種方便、巧妙的方法,說明佛理,以達到教化眾生、救度眾生的目的,也就是適應世俗、面向世俗,用種種靈活的方法引導更多人皈依佛教。

壁畫把佛教的教義、法理變成形象的、生動的、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達給眾生。如《楞伽經》的中心思想是唯識論這個玄奧的哲學命題,難以為廣大信徒所理解和接受,“楞伽經變”通過鏡中影、百戲音樂等畫面,宣傳世界萬物皆由心所造,使眾生在自己熟悉的民俗畫面中去認識佛法。

敦煌壁畫資料的來源一是樣稿、粉本;二是創作。樣稿、粉本或從印度、西域,或從中原傳來,其創作素材同時來自畫師所生活的社會。畫師既要再現樣稿,但又不局限於樣稿。壁畫中反映了畫師創作的廣闊空間,也有直接取材於當時當地的,例如農耕圖中的長把芨芨草掃帚、連枷、簸箕、木□、家庭火炕及炊具平底鐺;“福田經變”中的商隊正是絲綢之路的情景等等。畫師還把個人的生活經歷和感情也融匯到壁畫之中,如“藥師經變.九橫死”所說觸犯國法處死刑這一主題,在壁畫中一般是畫皂隸棒打無辜,而第468窟的畫面卻是在學堂院內,助教鞭打學郎。這與畫師反對官府欺壓百姓和體罰學生的感情是緊密相聯的。

佛教本身的需要、畫師在現實社會的生活體驗,令壁畫內容面向社會、面向生活、面向眾生,給我們展現了一個生動、真實、直觀的歷史風俗畫卷。

敦煌石窟可以說是一座民俗史博物館。從魏晉至北宋七百年間的中古民俗概貌活現於壁畫上,揭示了民俗發展的軌跡,透露了民俗演變的規律,構築出民俗史學的重要篇章。它不僅包括已從歷史中消失的民俗事象,而且包括流傳到今天的民俗民風。由於紙本、絹本繪畫不易保存,宋及以前的民俗畫真跡已絕無僅有。本卷收錄畫面較完好的民俗壁畫,不少為唐代作品,堪稱珍貴紀錄。

敦煌石窟壁畫中表現民俗的畫面不獨立成鋪,它是經變、故事畫中的一個情節,或者是為了說明某一佛理而採用的事例。其發展趨勢可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魏晉及隋。民俗畫面較少,主要內容是絲路商貿活動,還有佛傳中的瑞應、太子遊四門所見的生老病死等,情節和畫面都比較簡單。

第二階段初、盛唐。隨著中國佛教世俗化、社會經濟的發展及文化藝術的興盛,經變畫中出現了生動、豐富的民俗畫面,突出的有“彌勒經變”的婚嫁圖、老人入墓圖、一種七收圖等;“藥師經變”的“九橫死”;“法華經變”的“觀音普門品”及獨立成鋪的“觀音經變”等,都與眾生的生活及苦難相連,情節豐富,描繪細膩生動。

第三階段中晚唐至北宋。在盛唐的基礎上,更多的經變出現民俗畫面,如“維摩詰經變”中的妓院、酒肆、賭場;“楞伽經變”的百戲、陶匠、獵戶、肉鋪等等。另外中唐以後,出現漢化偽經的經變壁畫,如“父母恩重經變”、“地獄變”、“十王圖”等,直接取材於現實生活。從題材豐富繁縟而言,這是民俗藝術的鼎盛時期。

敦煌自古以來就是西方文化進入中原的主要門戶。敦煌民俗壁畫為我們展現了外來文化、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融。中華文化總是以中原文化為本體,大量吸收、融匯外來文化的精華,創造出新的文化。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民俗在民間創造傳承,世代相習,是一個民族在漫長的繁衍變異中逐漸形成的文化心理的外在表徵。它涵蓋的內容很廣泛,從廣義上講包括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各個領域,例如建築、家具;歲時節令、慶典;服飾、飲食;信仰、崇拜;語言、文學、美術、音樂、舞蹈等。由於《敦煌石窟全集》另有建築、服飾、音樂、舞蹈等卷,本卷主要介紹中古時期西北地區的民間的生產、生活、信仰的一般狀況,並著重分析婚姻、喪葬儀式。由於敦煌的居民來自不同的地區和民族,畫匠也不全是本地人,所以壁畫上描繪的習俗是複雜的,因而也更有研究價值。

以往的民俗畫面雖然也有不少研究,但敦煌壁畫面積龐大,在塑像背後、牆壁高處或角落的也不容易發現,此次稟《敦煌石窟全集》窮盡資料、用其精華的精神,搜集篩選成書,讓我們在敦煌壁畫中尋覓到中古時期人們的生活氣息,從而加深對於民俗藝術的了解,珍視這筆豐厚的文化遺產。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03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