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模型驅動軟件開發:技術、工程與管理(簡體書)
滿額折

模型驅動軟件開發:技術、工程與管理(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9.8 元
定  價:NT$ 299 元
優惠價:87260
領券後再享89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模型驅動的軟件開發(MDSD)是當前受到開發人員和研究人員高度關注的開發范型。隨著OMG的MDA和Microsoft的Software Factories的出現,MDSD方法已經越來越受到程序員的關注,并且成為一些國際協會(例如OOPSLA、JAOO和OOP)的重點討論議題。 MDSD使用域特定語言創建模型,這種模型以有效的、域特定方式表達應用程序結構或行為。通過一系列模型轉換過程,這些模型隨后被轉換為可執行的代碼。 本書是一本面向軟件架構師和開發人員的實踐指南,包括了大量實踐范例和豐富的案例研究。

作者簡介

Thomas Stah是b+m informatik AG的首席架構師,主要研究模型驅動的軟件開發,并且是這方面的專家,具有廣泛的實踐經驗。

目次

第Ⅰ部分 導論
第1章 緒論
1.1 本書的主題
1.2 目標讀者
1.2.1 軟件體系結構
1.2.2 軟件程序員
1.2.3 經理和項目主管
1.3 本書的目標
1.4 本書的范圍
1.5 本書的結構及讀者指南
1.6 關于作者
1.7 關于封面
1.8 致謝
第2章 MDSD的基本思想和術語
2.1 挑戰
2.1.1 歷史回顧
2.1.2 現狀
2.2 MDSD目標
2.3 MDSD方法
2.4 基本術語
2.5 以體系結構為中心的MDSD
2.5.1 動機
2.5.2 生成軟件體系結構
2.5.3 以體系結構為中心的設計
2.5.4 開發過程
2.5.5 以體系結構為中心的MDSD屬性
第3章 一個典型的Web應用案例分析
3.1 應用程序開發
3.1.1 應用程序實例
3.1.2 MDSD工具
3.1.3 例1:模型的簡單變化
3.1.4 例2:模型的變化和保護區
3.1.5 例3:使用動態模型
3.1.6 開發和體系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
3.1.7 中間結果
3.2 體系結構開發
3.2.1 LFM[,配置文件
3.2.2 變換
3.2.3 MDSD生成器的運行模式
3.2.4 引導程序
3.2.5 調整生成軟件體系結構
3.2.6 基架代碼的邊界
3.2.7 結構化元程序
3.3 結論和展望
第4章 概念形成
4.1 MDSD通用概念和術語
4.1.1 建模
4.1.2 平臺
4.1.3 變換
4.1.4 軟件系統族

4.2 模型驅動體系結構
4.3 以體系結構為中心的MDSD
4.4 生成編程
4.5 軟件工廠
4.5.1 軟件工廠大綱
4.5.2 軟件工廠模板
4.5.3 DSL的作用以及它與MDSD的關系
4.6 模型集成計算
4.7 面向語言編程
4.8 特定域建模
笫5章 分類
5.1 比較MDSD與CASE、4GL和向導
5.2 比較MDSD與雙向工程
5.3 MDSD和模式
5.3.1 模式和變換
5.3.2 模式和配置文件
5.3.3 作為一種DSL源的模式語言
5.4 MDSD和域驅動設計
5.5 MDSD、數據驅動開發和解釋程序
5.6 MDSD和敏捷軟件開發
5.6.1 敏捷宣言和MDSD
5.6.2 敏捷技術
第Ⅱ部分 域體系結構
第6章 元建模
6.1 元模型的定義
6.2 比較元層和抽象層
6.3 MOF和UML
6.4 擴展UML
6.4.1 基于元模型擴展
6.4.2 用UML 1.x的類別模板擴展
6.4.3 用UML 2.0的配置文件擴展
6.5 UML配置文件
6.6 元建模和OCL
6.7 元建模:例1
6.8 元建模:例2
6.9 工具支持的模型驗證
6.10 元建模和行為
6.11 一個更加復雜的例子
6.11.1 基礎
6.11.2 值類型
6.11.3 物理量
6.12 元建模中的缺陷
6.12.1 接口
6.12.2 依賴性
6.12.3 ID
6.12.4 基本鍵
6.12.5 元層和Instanceof
第7章 可以使用MDSD的目標體系結構
7.1 在MDSD背景下的軟件體系結構
7.2 什么是合理的體系結構

7.3 如何獲得一個合理的體系結構
7.4 軟件體系結構的基本構件
7.4.1 架構
7.4.2 中間件
7.4.3 組件
7.5 體系結構的參考模型
7.6 衡量MDSD平臺
7.6.1 例子
7.6.2 架構集成
7.7 體系結構一致性
7.8 MDSD和CBD
7.8.1 3個方面
7.8.2 方面之間的依賴關系
7.8.3 側重面模型
7.8.4 變型形式
7.8.5 組件實現
7.9 SOA、BPM和MDSD
7.9.1 SOA
7.9.2 BPM
7.9.3 SOA和BPM
第8章 構建域體系結構
8.1 DSL構造
8.1.1 選擇一種合適的DSL
8.1.2 配置和構造——變型形式
8.1.3 建模行為
8.1.4 具體語法問題
8.1.5 元模型的連續式驗證
8.2 一般變換的體系結構
8.2.1 應該生成目標體系結構的哪個部分
8.2.2 相信再生
8.2.3 開發模型
8.2.4 生成漂亮的代碼——只要可能
8.2.5 模型驅動集成
8.2.6 分離生成的和非生成的代碼
8.2.7 模塊變換
8.2.8 層疊的模型驅動開發
8.3 建立變換的技術方面
8.3.1 生成的代碼和手工實現部分的顯式集成
8.3.2 虛擬代碼
8.3.3 技術子域
8.3.4 代理元素
8.3.5 外部模型標記
8.3.6 方面定位和MDSD
8.3.7 描述性元對象
8.3.8 生成的反射層
8.4 解釋程序的使用
8.4.1 解釋程序
8.4.2 再次訪問MDSD術語
8.4.3 解釋程序的非功能性屬性
8.4.4 在一個系統中集成解釋程序

8.4.5 解釋程序和測試
第9章 代碼生成技術
9.1 代碼生成——選擇它的原因
9.1.1 性能
9.1.2 代碼規模
9.1.3 可分析性
9.1.4 早期錯誤檢測
9.1.5 平臺兼容性
9.1.6 (編程)語言的限制
9.1.7 模塊單元
9.1.8 自我測量
9.2 分類
9.2.1 元編程
9.2.2 程序和元程序的分離/混合
9.2.3 生成的和非生成的代碼的隱式或顯式集成
9.2.4 關系
9.2.5 程序和元程序混合的例子
9.3 生成技術
9.3.1 模板和濾波
9.3.2 模板和元模型
9.3.3 框架處理器
9.3.4 基于API的生成器
9.3.5 內聯的生成
9.3.6 代碼品質
9.3.7 代碼交織
9.3.8 組合不同的技術
9.3.9 不同方法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9.3.10 其他系統
第10章 使用QVT進行模型轉換
10.1 歷史
10.2 M2M語言需求
10.3 整體的體系結構
10.4 轉換示例
10.4.1 QVT Relations語言中的示例
10.4.2 QVT Operational Mappings語言中的示例
10.5 OMG標準化過程和工具可用性
10.6 評估
第11章 MDSD工具:角色、體系結構、選擇標準和指南
11.1 工具在開發過程中的角色
11.1.1 建模
11.1.2 模型驗證和代碼生成
11.1.3 構建工具
11.1.4 處方框架
11.1.5 IDE工具箱
11.2 工具體系結構和選擇標準
11.2.1 實現元模型
11.2.2 忽略具體語法
11.2.3 模塊化的轉換
11.2.4 模型轉換的重要性
11.3 指針

11.3.1 Eclipse的世界
11.3.2 UML工具的發展趨勢
11.3.3 UML2復合結構圖
11.3.4 其他類型的編輯器
11.3.5 集成的元建模IDE
第12章 MDA標準
12.1 目標
12.2 核心概念
12.2.1 UML2.0
12.2.2 MOF——元對象設施
12.2.3 XMI
12.2.4 PIM/PSM/PDM
12.2.5 多個階段的轉換
12.2.6 動作語言
12.2.7 核心模型
12.2.8 控制PIM到PSM的轉換
12.2.9 可執行的UML
第部分 過程和工程
第13章 MDSD過程構件和最佳實踐
13.1 簡介
13.2 應用程序和域體系結構開發的分離
13.2.1 基本原理
13.2.2 域體系結構開發線程
13.2.3 應用程序開發線程
13.3 雙軌的迭代開發
13.4 目標體系結構開發過程
13.4.1 3個階段
13.4.2 階段1:詳細描述
13.4.3 階段2:迭代
13.4.4 階段3:自動化
13.5 產品線工程
13.5.1 軟件系統家族和產品線
13.5.2 與MDSD過程的集成
13.5.3 方法學
13.5.4 域建模
13.5.5 更多的讀物
第14章 測試
14.1 測試類型
14.2 模型驅動應用程序開發中的測試
14.2.1 單元測試
14.2.2 接受測試
14.2.3 加載測試
14.2.4 非功能性測試
14.2.5 模型確認
14.3 測試域體系結構
14.3.1 測試引用實現和MDSD平臺
14.3.2 DSL的接受測試
14.3.3 MDSD轉換的測試
第15章 版本化
15.1 版本化的概念

15.2 項目和相關性
15.3 應用程序項目的結構
15.4 混合文件的版本管理和構建過程
15.5 團隊中的建模和部分模型的版本化
15.5.1 分區與子域
15.5.2 各種生成的軟件體系結構
15.5.3 DSL的發展
15.5.4 分區和集成
第16章 案例研究:嵌入式的組件基礎結構
16.1 概述
16.1.1 簡介和動機
16.1.2 組件基礎結構
16.1.3 嵌入式系統的組件基礎結構
16.1.4 基本方法
16.2 生產線工程
16.2.1 域作用范圍
16.2.2 可變性分析和域結構化
16.2.3 域設計
16.2.4 域實現
16.3 建模
16.3.1 接口的定義
16.3.2 組件和端口的定義
16.3.3 系統的定義
16.3.4 完整的模型
16.3.5 處理
16.4 組件的實現
16.5 生成器改進
16.5.1 解析文本語法
16.5.2 解析系統定義XML
16.5.3 解析和合并完整的模型
16.5.4 偽聲明的元模型實現
16.6 代碼生成
16.6.1 引用
16.6.2 多態性
16.6.3 元模型中涉及內容的分離
16.6.4 構建文件的生成
16.6.5 使用AspectJ
第17章 案例研究:企業系統
17.1 概述
17.2 階段1:詳細描述
17.2.1 技術無關的體系結構
17.2.2 編程模型
17.2.3 技術映射
17.2.4 模擬平臺
17.2.5 垂直原型
17.3 階段2:迭代
17.4 階段3:自動化
17.4.1 體系結構元模型
17.4.2 粘接代碼(glue code)生成
17.4.3 基于DSL的編程模型

17.4.4 基于模型的體系結構驗證
17.5 討論
第Ⅳ部分 管理
第18章 決策支持
18.1 業務潛力
18.2 自動化和重用
18.3 質量
18.3.1 良好定義的體系結構
18.3.2 保存的專家知識
18.3.3 嚴格的編程模型
18.3.4 更新的和可用的文檔
18.3.5 生成代碼的質量
18.3.6 測試工作和可能的錯誤來源
18.4 重用
18.5 可移植性、易變性
18.6 投資和可能的收益
18.6.1 體系結構中心的MDSn
18.6.2 功能/專業MDSD域
18.7 關鍵問題
18.8 結論
18.9 推薦讀物
第19章 組織方面
19.1 角色的分配
19.1.1 域體系結構開發
19.1.2 應用程序開發
19.2 團隊結構
19.2.1 角色和人員配備需求的定義
19.2.2 跨領域團隊
19.2.3 體系結構組的任務
19.3 軟件產品開發模型
19.3.1 術語
19.3.2 內部開發
19.3.3 經典的外部采購
19.3.4 離岸外包
19.3.5 激進的離岸外包
19.3.6 受控制的離岸外包
19.3.7 與組件有關的決策
第20章 MDSD的改進策略
20.1 預備知識
20.2 開始學習——MDSD試驗
20.2.1 風險分析
20.2.2 項目初始化
20.3 已有系統的MDSD改進
20.4 軟件庫存的分類
20.5 構建、購買或開放源代碼
20.6 供應鏈的設計
20.7 域體系結構的漸進發展
20.8 風險管理
20.8.1 風險:以工具為中心
20.8.2 風險:開發工具鏈對MDSD起反作用

20.8.3 風險:負擔過重的域體系結構團隊
20.8.4 風險:瀑布過程模型、以數據庫為中心的開發
20.8.5 風險:脫離實際的個人
20.8.6 風險:沒有分離應用程序和域體系結構
附錄A 模型轉換代碼
A.1 完整的QVT alma2db關系數據庫示例
A.2 完整的QVT操作映射alma2db示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6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