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二十世紀中國史綱(全四冊)(簡體書)
滿額折

二十世紀中國史綱(全四冊)(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28 元
定  價:NT$ 768 元
優惠價:8766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托項目。
這部四卷本大書,從1894年的甲午戰爭中國慘敗寫起,歷經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戰爭、國共內戰,以及新中國建立后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政治風波,一直寫到2000年新世紀的鐘聲響起。全書立論宏富、資料詳實,詳略有致,文字洗練。自然,最大的看點還是作者參閱了大量他人無緣與面的內部資料:比如毛周等領導人的會談記錄、一些當事人的未刊日記或口述記錄。在許多重大事件、人物評價上,都有嶄新的突破。
坊間學者把這部書看作某種風向標:作為“官方學者”的“大佬”,作者寫了什么,沒寫什么;寫了的具體寫到哪一步,提法上評價上有什么新的突破;濃墨重彩的是什么,輕描淡寫的又是什么……
可以說,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關于20世紀中國歷史的鴻篇巨著。它既是作者研究歷史50多年的總結之作、心血之作,也是近現代中國史研究方面的大手筆、世紀之作。

作者簡介

金沖及 教授,1930年12月生于上海,1951年畢業于復旦大學歷史系,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中國近代史學者,半個多世紀以來在該領域內取得眾多開拓性成就。 先后當選為中國史學會副會長、會長,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84年起擔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直到2004年退休。2008年6月,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是中國歷史學界繼郭沫若、劉大年之后獲此殊榮的第三人。 改革開放以來,多次參與黨的重要文獻的起草工作。主編《毛澤東傳》《周恩來傳》《劉少奇傳》《朱德傳》等,其中《周恩來傳》和《毛澤東傳》分別獲得第一屆和第三屆國家圖書獎。其他重要著作主要有:《辛亥革命史稿》《孫中山和辛亥革命》《轉折年代——中國的1947年》,等等。

目次

第一卷
 引 言
 第一章 步入二十世紀的前夜
中華民族步入二十世紀時,正處在深重的苦難中。甲午戰爭,是一場備受屈辱的悲劇,卻又是一個新的起點。戊戌維新運動推動的變法注定要失敗,但決不能因而抹殺它的思想啟蒙作用。不能因為義和團運動是愛國行動,就不指出那些消極落后、甚至愚昧荒唐的東西,正如不能因為它存在消極落后的方面,便不敢肯定它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一樣。

 第二章 推倒君主專制制度的辛亥革命
海外有些學者對“清末新政”作了過高的評價,很難說符合當時中國的實際情況。《民報》與《新民叢報》的論戰,把許多人心里隱藏著的根本問題:要不要革命?要不要推翻清朝政府?要不要以民主共和制度代替君主專制制度?一下子喊破了。人們常說改稱“民國”無非只是換了一塊招牌,但有沒有這塊招牌,它的區別不能小看。從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和思想解放的意義來說,沒有辛亥革命,就沒有五四運動。

 第三章 北洋軍閥統治的建立
中國歷史上并沒有共和制度的傳統,民國的現狀又令人失望,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起來捍衛共和制度呢?原因在于:經過辛亥革命的洗禮,民主共和國的觀念已深入人心。民心的趨向,是一種無形的卻又常常起著決定作用的力量;精于謀算的袁世凱,機關算盡,恰恰沒有把民眾是怎么想的放在眼里。“督軍團”現象反映出中國舊的統治秩序已經亂套,無法再利用原來那套辦法來維持,只得采取這種粗暴的、更加不得人心的做法。


 第四章 五四運動喚起的新覺醒
五四新文化運動怎么會發生?它是由人們對辛亥革命失敗原因的痛苦反思而來。舊的社會不改造,個人再努力,也是沒有前途可言的。把“改造社會”放在“個性解放”之上,表明人們對問題的認識已從表層向更深層次開掘。俄國十月革命為什么會在中國先進分子中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原因在于,它正好給了人們正在苦苦思索的問題以一個全新的答案。

 第五章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有幾個特點:一是用科學的理論——馬克思主義來觀察和分析中國的問題;二是下決心到占中國人口最大多數的工農大眾中去做群眾工作;三是要求建立嚴格的紀律以達到行動的一致。這樣的政黨在中國以往歷史上還不曾有過。最早提出并推動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的,是陳獨秀和李大釗。

 第六章 “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國民革命
對當時的國共兩黨來說,“合則兩利”是再清楚不過的事實;如果一定要說誰在這中間得到的更多,發展得更快,大約只能是國民黨而不是年輕的共產黨。中山艦事件的經過當然有偶然的因素,但蔣介石立刻采取這樣大的動作,以突然襲擊的手段排除異己,顯然有著更深的背景和用心,不能簡單地只用偶然因素來解釋。大革命為什么失敗?決定的因素是客觀的力量對比;應該說它的失敗很難完全避免。

 第七章 南京政府的最初幾年
新軍閥間的大規模內戰,代替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軍閥割據和軍閥混戰,這是從一九二九年初到九一八事變前夜中國政治生活中左右全局的突出內容。南京政府建立后的最初幾年,雖有過一段很短時間相對穩定的統治,實際上已為它日后的失敗埋下了種子。

 第八章 工農紅軍的苦斗
當時放在中國共產黨面前的路只有兩條:或者是拿起武器,進行武裝反抗;或者是遲疑猶豫,坐以待斃。南昌起義,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對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次武裝反抗。八七會議著重批評了以陳獨秀為首的中共中央在同國民黨的關系上放棄獨立的政治立場,一味妥協退讓;參加這次會議的毛澤東在會上發言,從大革命失敗的慘痛教訓中,提出“槍桿子里出政權”的重要論斷。以后,在實踐的探索中,逐步形成“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第二卷

 第九章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九一八事變,日本武裝占領中國的東北,民眾的抗日救亡怒潮步步高漲。蔣介石在日記中也曾多次對日本的侵略表示憤慨,但他依然把對付和消滅共產黨放在第一位,提出 “攘外必先安內” 的方針。紅軍長征,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但長征開始時,是被迫的,而且是在極端險惡的情勢下進行的。華北事變的發展,把南京政府逼到幾乎無路可退的地步,不能不考慮大幅度調整它的對日政策。既然南京政府日益表明抗日的決心、同中共之間已開始秘密接觸,為什么它在西安事變前夜還要調動那樣多軍隊想來消滅共產黨?

 第十章 全民族抗戰的爆發
七七事變開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戰爭。共產黨領導的軍隊開赴前線,取得平型關戰役的第一次重大勝利。國民黨軍隊中有不少愛國將士,他們在日軍大舉侵略面前,同仇敵愾,奮勇爭先,以劣勢裝備和血肉之軀同優勢裝備的敵軍拼搏,并取得臺兒莊戰役大捷。國民政府遷都的決定是值得肯定的,表明了“長期抗戰”的決心。抗戰爆發后的一年多時間內,國民黨和它的軍隊的表現是積極的;中國共產黨在抗戰開始時只有幾萬黨員和幾萬軍隊,但它充分發動并依靠民眾,充滿活力地向上發展。

 第十一章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怎樣看待國民黨為主體的正面戰場和共產黨為主體的敵后戰場的關系?它們是相互補充、互為支持的。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一向宣揚民族失敗主義,走上叛國投降;國民黨總裁蔣介石仍堅持抗戰,這是值得肯定的。當日本軍事進攻壓力明顯減輕后,蔣介石關心的重點就從對日作戰逐漸轉向防共反共方面。百團大戰鼓舞了全國人民,使所謂八路軍“游而不擊”的說法不攻自破。延安整風最重要的歷史貢獻是使“實事求是”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使中國共產黨在思想上政治上更加成熟起來,不僅對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而且對此后中國的革命和建設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第十二章 勝利快要到來的時候
一九四四年豫湘桂大潰退造成的強大沖擊波,使大后方人心發生急遽變動,在相當程度上埋下了國民黨政府失敗的重要種子。在八年抗戰中,國民黨表面上看來依然是龐然大物,但它的政治地位和受民眾信任的程度,卻一步步衰落下去;共產黨的力量卻從小到大地迅速壯大起來,并且團結了越來越多的朋友。抗日戰爭的勝利,不僅成為中華民族重新振興的樞紐,同時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十三章 和平建國希望的破滅
對待面臨的嚴重的內戰危機,中國共產黨的態度是怎樣的?它力爭和平,也做了兩手應對準備。需要用多少時間來“消滅”共產黨?蔣介石的兩個主要將領何應欽和陳誠的估計略有不同:何應欽認為要兩年,陳誠認為半年就夠了。

 第十四章 人心向背的較量
人心向背,是最終左右一切的決定性力量。解放戰爭中,軍事局勢迅猛發展。國民黨統治區內以學生運動為先鋒的民眾運動風起云涌,反映了國民黨統治區人心的變動。在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最堅決地、腳踏實地地在鄉村中領導廣大貧苦農民,把幾千年沒有能解決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從根鏟除;這是中國共產黨所以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奧秘所在。民主同盟堅決拒絕參加國民大會,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動向,反映出原來處于中間狀態的人們在政治態度上的進一步變化。

 第十五章 奪取民主革命的全國性勝利
中國人在經歷了那么多的屈辱和苦難以后,經過一百零九年前赴后繼、艱苦卓絕的奮斗,終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戰勝曾經不可一世的內外敵人,取得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舊時代結束了,新的時代開始了。

第三卷

 第十六章 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新中國許多事情處于草創時期,既沒有現成的答案,也缺乏成熟的經驗;它的基本格局一旦確定下來,對中國日后的發展就會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現在回頭來看,可以驚奇地發現當年作出的那些重大決策是符合中國實際國情的,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第十七章 抗美援朝戰爭
美國第七艦隊開入臺灣海峽阻止解放軍對臺灣的進攻,是在中國作出抗美援朝決策以前,這完全是美國政府單方面干涉中國內政,抗美援朝根本不是什么“惹火燒身”,更不是因此而妨礙了解決臺灣問題。抗美援朝戰爭使全世界重新認識了新中國:中國人已不再像過去那樣任人欺凌,已不再是以往西方人眼中的“東亞病夫”;她熱愛和平,但決不能容忍別人強加于自己的威脅和侵略。

 第十八章 大規模社會改革和國民經濟的恢復
在抗美援朝和大規模社會改革的同時,經過全國人民的努力,到一九五二年,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初步發展。在短短三年內,在如此緊張而頭緒紛繁的環境中,能夠實現這樣的目標,幾乎令人難以置信。

 第十九章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是深刻的社會變革。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是從此刻開始的。它的主體是靠社會主義工業化;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改造是它的兩翼,在后期存在要求過急、工作過粗、形式過于簡單劃一的缺點和偏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三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在一九五四年完整地確立起來。

 第二十章 社會主義建設在曲折中前進(上)
中國民主革命的勝利和建國初期各項工作的順利發展,給中國共產黨人造成一種錯覺:似乎一切都會一帆風順地向前發展,對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嚴重認識不足。在經濟建設中,出現急于求成的 “大躍進” 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在整風過程中,對極少數右派分子的進攻進行堅決反擊是必要的;但是,把一些從善意出發提出的尖銳意見,以及雖說了錯話但并非出于敵意的意見,都看成敵對勢力的活動,用習慣的對敵斗爭的方式來進行,使反右派斗爭嚴重地擴大化了。八大二次會議重新突出并夸大國內的階級斗爭, “以階級斗爭為綱” 的“左”的錯誤,就以此為起點,一步一步地形成。

 第二十一章 社會主義建設在曲折中前進(下)
“大躍進”以來的巨大挫折,使領導人的頭腦逐步清醒過來,提出 “大興調查研究” 之風,實行以調整為中心的八字方針,全國人民同心同德,戰天斗地,使國民經濟較快得到恢復和發展。但在一九六二年 “重提階級斗爭” 后,在政治領域和思想文化領域內“左”的指導思想又迅速發展起來,把學術觀點和政治問題等同起來,混淆了是非界限以至敵我界限,在知識分子中造成人人自危的緊張空氣;這種文化批判直接引向了“文化大革命”的發動。盡管走過一條曲折的道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起來后的這十年,仍是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

 第二十二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動亂(上)
毛澤東迫切地期望能實現并保持一個公正、平等、純潔的社會, “文化大革命” 正是他所想找到的那“一種形式,一種方式”,“公開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發動群眾來揭發我們的黑暗面”,并消除這些“黑暗面”,實現他所理想的那樣的社會。怎樣才能做到這些? 毛澤東決心發動一場“文化大革命”,并且抓住了兩個具有巨大沖擊性的力量:一個是大字報,一個是紅衛兵。但他對這種“黑暗面”作了極端夸大的錯誤估計,甚至混淆了是非,混淆了敵我;又采取極端錯誤的方法,想經過“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結果,造成災難性的后果。劉少奇作為中共中央副主席和國家主席,被非法隔離和批斗達三年之久,含冤逝世;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共和國歷史上最大的冤案。在這個時期,還有兩件社會影響面很廣的大事:一件是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一件是干部下放干校勞動。

 第二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動亂(下)
林彪事件的發生,是絕大多數人根本沒有想到的,使不少人對“文化大革命”以來曾經深信不疑的事情產生了懷疑,客觀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的破產。在十年大動亂中,民主和法制遭到嚴重破壞,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失去保障,大批干部和群眾遭受殘酷迫害;社會經濟屢經挫折,拉大了中國同世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極端嚴重的思想混亂,導致社會風氣和人們道德水準顯著下降。它所造成的惡果,影響深遠。

第四卷

 第二十四章 偉大的歷史性轉折……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遠不限于結束了粉碎“四人幫”后的兩年徘徊,而且開創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新局面,使它成為二十世紀中國第三次歷史性巨大變化的起點。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上一系列的撥亂反正,使中國從“文化大革命”后的一片混亂中,重新理出頭緒,走上了正常發展的軌道。改革開放也開始全面起步,給社會主義賦予新的生機和活力。

 第二十五章 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大提出來的。高舉這面旗幟,就使十幾億中國人在前進中有了明確的共同方向。

 第二十六章 在風浪中奮勇前進
在國內發生了一九八九年那場政治風波;在國際上發生了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發生了西方七國的對華“制裁”;中國能不能排除重重困難,進一步打開一個新局面,再一次面對嚴峻的考驗。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在驚濤駭浪中繼續奮勇前進。

 第二十七章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標志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緊緊結合在一起,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是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重大突破,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重大決斷。

 第二十八章 迎接新世紀
中共十五大上,江澤民作報告,鄭重地宣布:必須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堅持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不動搖。 “三個代表” 的提出,是在新的世紀之交的關鍵時刻,面對急劇變動而又錯綜復雜的新情況,要求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特別是黨的高級干部對于履行自己所肩負的領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的偉大歷史使命必須深刻思考和緊緊抓住的三個要點。

 第二十九章 歷史的啟示
一部二十世紀中國的歷史,也可以說是中國人在這一百年內實踐記錄的總匯。它有過悲慘的遭遇,也享受到勝利的歡樂;在取得勝利的過程中,有巨大的成功,也經歷過嚴重的挫折。一切言論和主張,都在如此豐富的實踐中經受檢驗。它比任何滔滔雄辯更能說明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謬誤,給后人留下無窮啟示。
后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6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