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數學史講義概要(簡體書)
滿額折

數學史講義概要(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9 元
定  價:NT$ 174 元
優惠價:87151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數學史講義概要》以重大數學思想的演進為主線,較為全面、翔實地概述了數學科學的發展史。從早期發展到現今方法論綜合性科學,勾勒出數學科學興起、發展和壯大的清晰脈絡。主要介紹了中國數學的發展及其在世界數學中的地位,古希臘數學的精髓,印度和阿拉伯數學的特點,近代數學的興起,微積分的創立及發展,并簡要介紹了當前數學科學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其發展趨勢。
《數學史講義概要》注重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使學生了解數學思想的形成過程,培養其學習興趣,旨在提升其數學素養和培養其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和才能的全面發展。
《數學史講義概要》是高等學校數學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也適于數學史研究者、數學專業的大學生和教師、科技工作者和文史工作者研究所用。

目次

緒論 數學史課程描述
第一單元 數學科學的特點和古代數學史
第1講 數學史與數學科學
1.1 數學科學的歷史性及其特徵
1.1.1 數學科學的歷史性
1.1.2 數學科學的特徵
1.2 數學史的分期和數學觀
1.2.1 數學史的分期
1.2.2 數學觀的演化
1.2.3 數學科學的主要研究方向
1.3 學習數學史的意義
1.3.1 數學史的文化意義
1.3.2 數學史的教育意義
思考題
下講 學習內容提示
閱讀材料

第2講 數學的早期發展和古希臘數學
2.1 數學的早期發展
2.1.1 古埃及數學
2.1.2 古巴比倫數學
2.1.3 西漢前的中國數學
2.2 古希臘數學
2.2.1 古典時期的希臘數學(公元前600-前300年)
2.2.2 亞歷山大學派時期(公元前300-前30年)
2.2.3 希臘數學的衰落
思考題
下講 學習內容提示
閱讀材料


第二單元 近代數學史
第3講 中世紀的中國數學
3.1 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
3.2 中國古典數學的論證傾向
3.2.1 劉徽及其割圓術
3.2.2 祖沖之和圓周率
3.2.3 唐朝的數學發展
3.3 創造算法的英雄時代
3.3.1 賈憲三角VS帕斯卡三角
3.3.2 會圓術和隙積術
3.3.3 天元術——符號代數的雛形
3.3.4 大衍求一術VS輾轉相除法
3.3.5 垛積術——高階等差級數求和
3.3.6 內插法和《授時歷》
3.3.7 四元術——中國古代數學的頂峰
3.4 15~17世紀的中國數學
3.4.1 珠算的普及
3.4.2 西方數學的傳入
3.5 古代希臘數學和中國古典數學的比較
3.5.1 有關數學記載的比較
3.5.2 經典數學之作的比較
3.5.3 古代希臘數學與中國古典數學特點的比較
思考題
下講 學習內容提示
閱讀材料

第4講 中世紀的印度數學和阿拉伯數學
4.1 印度數學
4.1.1 吠陀時期
4.1.2 悉檀多時期
4.2 阿拉伯數學
4.2.1 阿拉伯代數學
4.2.2 阿拉伯三角學
思考題
下講 學習內容提示
閱讀材料

第5講 中世紀的歐洲數學
5.1 斐波那契和斐波那契數列
5.2 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數學
5.2.1 代數學
5.2.2 三角學
5.2.3 射影幾何
5.2.4 對數的發明
5.3 解析幾何的誕生
思考題
下講 學習內容提示
閱讀材料

第6講 微積分的醞釀和創立
6.1 微積分先驅者
6.1.1 近代科學之父——伽利略
6.1.2 天空立法者——開普勒
6.1.3 解析幾何奠基者——笛卡兒
6.1.4 不可分量原理的建立者——卡瓦列里
6.1.5 不可分量原理的普及者——托里拆利
6.1.6 業余數學王子——費馬
6.1.7 首屆盧卡斯教授——巴羅
6.1.8 薩魏里幾何講 座教授——沃利斯
6.2 牛頓的微積分思想
6.2.1 流數術
6.2.2 曲線求積術
6.2.3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6.3 萊布尼茨的微積分思想
6.4 牛頓和萊布尼茨微積分思想的比較
6.5 微積分的重大意義
思考題
下講 學習內容提示
閱讀材料

第7講 18世紀的微積分發展
7.1 牛頓微積分理論的傳承者
7.1.1 有限差分理論的奠基者——泰勒
7.1.2 數學奇才——麥克勞林
7.1.3 做家庭教師糊口者——棣莫弗
7.2 萊布尼茨微積分理論的推廣者
7.2.1 醉心于對數螺線者——雅各布·伯努利
7.2.2 歐拉的老師——約翰·伯努利
7.2.3 數學物理方法的奠基者——丹尼爾·伯努利
7.2.4 分析的化身——歐拉
7.2.5 數學分析的開拓者——達朗貝爾
7.2.6 數學世界高聳的金字塔——拉格朗日
7.2.7 法蘭西牛頓——拉普拉斯
7.3
第二次數學危機
7.4 數學新分支的形成
7.4.1 常微分方程
7.4.2 偏微分方程
7.4.3 變分法
7.4.4 概率論
7.4.5 微分幾何
思考題
下講 學習內容提示
閱讀材料


第三單元 現代數學史
第8講 19世紀的代數學發展
8.1 代數方程根式解和群理論的建立
8.1.1 高斯和代數基本定理
8.1.2 拉格朗日的置換群
8.1.3 阿貝爾和代數方程
8.1.4 伽羅瓦和群理論
8.2 數系擴張
8.2.1 虛數的誕生
8.2.2 四元數的發明
8.2.3 八元數的提出
8.3 矩陣與行列式
8.3.1 矩陣
8.3.2 行列式
8.4 布爾代數
8.5 數論
8.5.1 高斯的《算術研究》
8.5.2 代數數域理論
8.5.3 解析數論
思考題
下講 學習內容提示
閱讀材料

第9講 19世紀的幾何學變革
9.1 非歐幾何的誕生
9.1.1 非歐幾何的先驅者
9.1.2 非歐幾何的創立者
9.1.3 非歐幾何的確認
9.2 射影幾何學的繁榮
9.3 幾何學的統一
9.4 幾何學的公理化
思考題
下講 學習內容提示
閱讀材料

第10講 19世紀的分析學演進
10.1 分析算術化
10.1.1 分析算術化的先驅
10.1.2 魏爾斯特拉斯和分析算術化
10.1.3 戴德金和實數理論
10.1.4 康托爾集合論的誕生
10.1.5 實無窮與潛無窮
10.2 分析學的拓展
10.2.1 復變函數理論
10.2.2 偏微分方程
10.3 19世紀數學發展概貌
思考題
下講 學習內容提示
閱讀材料

第11講 20世紀數學概觀
11.1 抽象數學分支的崛起
11.1.1 實變函數
11.1.2 泛函分析
11.1.3 抽象代數學
11.1.4 拓撲學
11.2 經典數學分支的突破
11.2.1 微分流形的幾何學
11.2.2 古典分析
11.2.3 代數幾何學
11.2.4 代數數論
11.2.5 其他進展
11.3 國際數學獎勵
11.3.1 菲爾茲獎
11.3.2 沃爾夫獎
11.3.3 伯克霍夫應用數學獎
11.3.4 內萬林納獎
11.3.5 其他數學獎勵
思考題
下講 學習內容提示
閱讀材料

第12講 數學科學的發展動態
12.1 中國現代數學的發展
12.1.1 20世紀中國數學的發展簡述
12.1.2 以華人命名的部分數學研究成果
12.1.3 走在世界前沿的科研成果
12.1.4 當代中國著名數學家
12.1.5 中國數學獎勵
12.2 21世紀的數學發展動態
12.2.1 近年菲爾茲獎數學家
12.2.2 數學英才
12.2.3 數學科學發展新趨勢
思考題
下講 學習內容提示
閱讀材料

第四單元 現代數學講 座
第13講 破產理論
13.1 LunderbergCramer的經典破產論
13.2 Feller和Gerber對經典破產論方法的改進
13.2.1 費勒的更新理論
13.2.2 格伯爾的鞅方法
13.3 Gerber破產論的后續研究進展
13.3.1 索賠過程的推廣
13.3.2 經典破產論研究內容的擴展
13.4 當代破產論的其他研究方向
13.4.1 離散的經典風險模型
13.4.2 多險種風險模型的討論
13.4.3 重尾概率分布模型的破產研究
13.4.4 帶利率的風險模型
13.4.5 帶分紅的風險模型
13.4.6 破產論與金融數學的交叉研究
思考題
下講 學習內容提示
閱讀材料

第14講 分形理論
14.1 分形理論的產生
14.2 分形的定義
14.3 分形理論的發展
14.3.1 創立階段(1827-1925年)
14.3.2 形成階段(1926-1975年)
14.3.3 拓展階段(1976-)
14.4 Hausdorff測度及其維數
14.5 計盒維數
14.6 填充維數及其測度
14.7 常見分形集合
思考題
下講 學習內容提示
閱讀材料

第15講 龐加萊猜想
15.1 龐加萊猜想的詮釋
15.2 數學文化背景
15.3 龐加萊猜想的證明
15.3.1 望而卻步
15.3.2 柳暗花明
15.3.3 僵局打破
15.3.4 最后決戰
15.3.5 成功封頂
15.4 中國數學家的努力
15.5 龐加萊猜想的現實意義
15.6 龐加萊猜想的學術影響
15.6.1 中國人為此而驕傲
15.6.2 中國人可以在數學研究上做得相當好
15.6.3 只要肯花時間搞研究,一定能做出成績
思考題
下講 學習內容提示
閱讀材料

第16講 半群代數理論
16.1 半群的早期發展簡史
16.2 半群中的格林關係
16.3 半群的同余
16.4 半群代數理論名家
16.4.1 克利福德
16.4.2 岑嘉評
16.4.3 郭聿琦
16.5 國內從事半群代數理論研究的學者
思考題

附錄1 數學史小論文參考題目
附錄2 數學史課程試題
附錄3 數學科學發展大事記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