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百年航母(全二冊)(簡體書)
滿額折
百年航母(全二冊)(簡體書)
百年航母(全二冊)(簡體書)
百年航母(全二冊)(簡體書)
百年航母(全二冊)(簡體書)
百年航母(全二冊)(簡體書)
百年航母(全二冊)(簡體書)
百年航母(全二冊)(簡體書)
百年航母(全二冊)(簡體書)
百年航母(全二冊)(簡體書)
百年航母(全二冊)(簡體書)
百年航母(全二冊)(簡體書)
百年航母(全二冊)(簡體書)
百年航母(全二冊)(簡體書)

百年航母(全二冊)(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6 元
定  價:NT$ 396 元
優惠價:87345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百年航母(套裝上下冊)》是著名軍事理論家、評論家張召忠歷時兩年精心撰寫的一部力作,《百年航母(套裝上下冊)》共分三大篇,沿著航空母艦面面觀——海洋強國的航母路—-中國崛起看航母脈絡,回顧了航空母艦的歷史沿革及航母艦載機的前世今生,并比較了美、英、日、俄羅斯、印度等國發展航母的特點,生動再現了航母一百年來走過的發展歷程,作者認為無論是在軍事作戰和戰略威懾,還是在海嘯地震救援等非軍事行動中,航母這個“海上霸王”都繼續發揮著它無可替代的作用。《百年航母(套裝上下冊)》既有對中國海軍未來發展之路的戰略思考,也不乏航母歷史上的逸事趣聞,如“口紅故事”,二戰時期美日太平洋上航母大海戰,蘇聯解體後,美國略施小計解決蘇聯航母計劃,英阿馬島海戰等等。書中既有作者對中國崛起後中國海軍未來發展戰略的思考,又披露了中國購買“瓦良格”號航母幕後驚心動魄的故事,以及網友們津津樂道的中國第一艘航母下水時間、命名的猜想,使得《百年航母(套裝上下冊)》極具可讀性和話題性。此外,圖書精心配有多達150幅的航母、艦載機照片及專業軍事雜志美編繪制的超細節航母平面圖,為廣大的軍迷朋友和讀者奉上一場視覺盛宴。

作者簡介

張召忠,著名軍事理論家、評論家,國防大學軍事後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海軍少將軍銜。中央電視臺《今日關注》《防務新觀察》等節目嘉賓。

目次

第一篇 航空母艦面面觀
第一章 分門別類談航母
航空母艦的分類
重型航空母艦
中型航空母艦
輕型航空母艦
飛機在艦艇上起降
第二章 航空母艦的歷史沿革
航空母艦雛形問世
大艦巨炮與航空母艦
要原子彈不要航空母艦
二戰後航母大量淘汰
航空母艦的認識誤區
軍事革命為航母注入活力
陸基飛機上艦
第三章 航母艦載機的前世今生
噴氣式飛機上艦
飛行甲板的演變
艦載機彈射起飛
艦載機阻攔著艦
艦載機垂直起降
A-12復仇者之死
艦載機優化組合
第四章 航空母艦是怎樣打造出來的
發展航母的戰略權衡
武器裝備發展戰略
武器裝備型號論證
武器裝備可行性研究
航空母艦的綜合集成
第五章 航空母艦的戰場環境
海戰樣式的歷史變遷
海戰場向多維空間拓展
海上攻擊向精確化發展
海上非軍事行動日漸多元
冷戰結束後的戰略轉型
精確制導武器與精確作戰
空襲與反空襲中的兵力對抗
第六章 航母戰斗群的兵力構成
航母戰斗群的作戰編成
航母戰斗群的火力配系
航母戰斗群的攻防配置
航母戰斗群的聯合作戰
第七章 航空母艦的作戰運用
航空母艦決戰大西洋
航空母艦決戰太平洋
航空母艦海上大對決
哪里有航母,哪里就有戰爭
低強度沖突的高技術特征
獨立號航母勇闖波斯灣
航空母艦海上封鎖與臨檢
航空母艦懾止海上危機
一體化聯合作戰初露端倪
海上聯合打擊力量的編成
聯合打擊力量部署的特點
航母戰斗群對地攻擊作戰

第二篇 海洋強國的航母路
第八章 美國:航空母艦是主宰海洋的利器
航母發展的序曲
條約型航空母艦
戰爭加速了航母的發展
二戰中的航母遺產
航母進入巨無霸時代
航母進入核動力時代
超級航母成為海上霸主
航空母艦進入轉型期
未來航母什么樣兒
信息化航空母艦呼之欲出
第九章 英國:盛也航母,衰也航母
“地理大發現”,英國走向遠洋
科技創新是英國崛起的原動力
工業革命是英國崛起的發動機
航母探索英國走在最前列
航母發展英國首當其沖
航母建造英國到達巔峰
國力衰落航母式微
買得起馬未必配得起鞍
第十章 日本:航母發展從巔峰摔落谷底
首艘航空母艦
改造航空母艦
輕型航空母艦
正規航空母艦
改裝航空母艦
日向號航母悄然服役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從八八艦隊到八十八艦隊
日向號僅僅是個探路者
第十一章 俄羅斯:夢斷航母,夢圓航母
航母發展,美夢難圓
從近海防御走向遠洋進攻
第一代航母舉步維艱
第二代航母非驢非馬
第三代航母命運多舜
第四代航母胎死腹中
瓦良格號航母死而復生
從遠洋進攻退縮為近海防御
俄羅斯艦隊闖進美國後院
俄羅斯航母挺進地中海
美國大造輿論,航母沒有用
美國好言相勸,大航母不如小航母
我的航母我做主,可惜走向滅亡
俄羅斯又要造航母,美國偷著樂
第十二章 印度:風雨坎坷航母路
印度崛起的奧秘
購買英國航母
俄羅斯贈送航母
自行建造航母
游走在夢想與現實之間
忍饑挨餓造航母

第三篇 中國崛起看航母
第十三章 中國崛起的根基在海洋
海洋強國在東方崛起
東方龍變成了一條蟲
巨龍出海,短暫的輝煌
大國崛起靠海洋
海上稱霸靠海權
第十四章 中國航母夢難圓
中華民國的航母夢
航母與中國擦肩而過
修建水泥航母
購買廢舊航母
中國航母熱的冷思考
第十五章 中國發展航母美國很著急
美國拋出多個航母方案誘騙中國
美國告訴中國,航母是個紙老虎
美國幫中國造航母,你相信嗎?
美國航母演兵演什么
第十六章 發展航母有哪些制約條件
航空母艦的制約條件
航空母艦的發展途徑
航空母艦的關鍵技術
第十七章 擁有航母的中國會威脅世界嗎
“中國航母威脅論”是怎么出爐的
美國告訴中國,什么叫航空母艦
美國航空母艦盯上中國
中國威脅世界,還是世界威脅中國
和平并不是沒有戰爭
中國擁有航母,世界更加和平

書摘/試閱

第十五章 中國發展航母美國很著急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發展航母的國家,也是對航母作出巨大技術貢獻的國家,航空母艦的技術創新中絕大多數為英國首創。“二戰”結束以後,隨著大英帝國的日漸衰落,航空母艦從大變小、從多變少,到了1982年撒切爾夫人執政的時候,就感覺航母已經成為了國家的沉重負擔,于是決定扔掉包袱賣航母。無敵號航母不到2萬噸,出價才2.5億美元,當時澳大利亞海軍有點動心。可等到馬島海戰于5月中旬結束後,澳大利亞海軍忽然感到航母在現代戰爭中已經成為一種沒有用的擺設,不僅毅然決然地放棄了購買航母,反而把自己正在服役的2萬噸級墨爾本號航母退出現役。
1985年,這艘廢棄航母作為廢銅爛鐵賣給了中國金屬廢品商,廣東省中山市一家拆船公司把它一瘸一拐地拖到了中山港。那一年我33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齡,在這艘航母拆解之前,我趕到那里進行了長達近一個月的考察調研。作為一個年輕的海軍軍官,當時意氣風發,每天都在做著航母夢,憧憬著美好的未來,總感覺自己身上肩負著中國發展航空母艦的重擔。時至今日,24年過去了,這個過程當中,我看到太多的戰略欺騙和戰略誤導。
在過去的24年中,中外媒體一天到晚爆炒中國航母,在妖魔化中國的同時,卻借此炮制了“中國威脅論”,進而在“中國威脅論”的帶動下,促進了日本、韓國、印度和美國航母的發展,雖然中國航母在大呼小叫的喧囂聲中尚未開工建造,這些國家的航母卻已經在不斷地服役。今天的事實是,還沒等中國威脅世界,世界早已經開始威脅中國,十幾年後,當一個擁有航空母艦的中國出現在世界東方的時候,我們將會看到一個怎么樣的世界?
美國拋出多個航母方案誘騙中國
美國的軍界、民間和軍事愛好者,總是能夠公開討論和創新一些新的武器裝備概念和理論,這為美軍武器裝備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使美軍的武器裝備總是能夠領先世界,高人一籌。奇思妙想和創新精神是武器裝備發展過程中最可貴的精神。武器裝備的最大效能不是看殺傷力有多大、技術有多么先進、投資強度有多么高,而是要看是否具有外人不可知的神秘特征。
同樣,自從20世紀80年代中國構想發展航空母艦以來,圍繞航空母艦問題美國先後多次發動了一系列真實的理論威懾和戰略誘騙。美國針對中國發展航母的戰略誘騙基本上集中在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采用的主要措施是通過研討21世紀航空母艦發展趨勢來影響中國發展航母的決策,動搖中國發展航母的決心。
20世紀80年代,美國提出了一種浮島式航母的概念,這種航母的原意是“浮動式海上基地”,滿載排水量50萬噸,全長900米、寬90米、高60米,航速6節,可搭載300~500架各種類型的陸基飛機,而無需復雜的彈射和阻攔裝置,不僅可以作為海上浮動機場,還可作為海上前進基地或艦船、飛機的運補和維修基地。浮島式航母與超級航母相比,造價便宜,只要12億美元。20世紀90年代,美國海軍分析中心對未來航空母艦的發展趨勢進行了綜合研究和論證,并對五種主要方案進行了效能評估,其中也提出了兩種超級航母方案:21.6萬噸級大型航母和50萬噸級巨型航母。
美國在當時提出超級航母方案的主要用意有兩個:一是轉移航母研制的主方向。認為21世紀航母發展的主要趨勢不再是尼米茲級那樣的航空母艦模式,而是轉向一種嶄新的航母發展模式:噸位不是幾萬噸而是達到數十萬噸,航速不是35節而是幾節,動力不再是核動力而是民用常規動力,建造標準不再是軍用標準而是民用標準,艦載機不再是彈射阻攔方式而是常規自主式起降模式,艦載機數量不再是幾十架而是幾百架。提出這種技術方案的深層次含義,就是美國有能力快速建造多艘浮島式航母。二是進行前沿存在的戰略威懾。冷戰結束之後,美國進行戰略調整,由與蘇聯海軍進行公海大洋對抗轉向“前沿存在,由海向陸”,針對近海防御型海軍力量進行作戰。按照這樣的戰略構想,多艘浮島式航母可能會部署在中國第一島鏈外圍或中國南海廣大海域,在這種航母上起飛的數百架戰斗機、攻擊機、戰略轟炸機將對中國內陸縱深構成嚴重威脅,如果中國擁有航空母艦,那將首當其沖面臨第一波次的打擊。這種戰略威懾的潛臺詞就是,中國內陸本土尚不在話下,何談航空母艦?中國發展航空母艦可以,但在浮島式航母上起飛的艦載機面前必將是一個好打的目標而已,沒有生存能力。
美國有關浮島式航母的理論威懾是一種軟殺傷,就像是糖衣炮彈不斷地侵蝕著我們的思想,或迫使我們轉變發展航母的方向,或迫于其威懾放棄發展航母的計劃。其實,糖衣炮彈也有許多可以利用的地方,把糖衣吃掉,把炮彈打回去,就會使其丟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償失。當時,筆者就曾多次提出在中國南海建造數艘浮島式航母的建議。南海有230多個島礁沙洲,雖然50多個露出水面的島嶼都已經被周邊國家所占領,但仍然有大量的珊瑚礁群、沙洲和礁盤存在,這些珊瑚礁群、沙洲和礁盤在退潮的時候距離水面只有幾米或十幾米,如果預制數十個大型沉箱將其沉沒于珊瑚礁群、沙洲和礁盤之上,相互之間就像草船借箭中曹軍艦船那樣首尾相連,并系泊或錨泊于珊瑚礁群、沙洲和礁盤之中,在其上面鋪設厚達20厘米以上的鋼板,在鋼板之上鋪設厚達數十厘米的混凝土,即可成為一個堅固耐用的海上浮動機場,可供各種民航飛機或作戰飛機安全起降。這種海上浮動機場技術成熟,沒有風險,建造速度快,造價很低,只要幾億美元。
20世紀80年代如果中國能夠在南海建造幾個這樣的浮動的海上機場,可以有效地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這種海上浮動機場建立在中國傳統海疆線以內,是中國宣示國家主權的一種方式,那里飄揚著五星紅旗,每天都有中國的民航飛機或作戰飛機起降,這本身就是一種武力威懾。從這個機場起飛的飛機可以對整個南沙群島海域進行日常巡邏,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游客在領略綺麗的海上風光的同時,也增強了全民的海洋觀念。依托海上浮動機場,也可建立海上補給基地。海軍艦船可以依托這個補給基地在南沙海域進行日常巡邏,漁船、科學考察船、海監、漁政、海事、海警等執法部門的船只也可以依托這個補給基地進行油水補給或維修保養。
20多年過去了,美國提出的浮島式航母的概念并沒有實施,相反,卻繼續沿著尼米茲級重型航空母艦的發展道路前行,最終推出了信息化航母福特級。中國既沒有在南海建設海上浮動機場,也沒有建造出任何一艘航空母艦。
美國告訴中國,航母是個紙老虎
20世紀80年代中期,當中國開始考慮發展航空母艦的時候,美國人“好心好意”幫中國出主意、支招,告訴中國航空母艦的發展趨勢是超級航母,美國打算建造多艘浮島式航母來威懾中國,中國最好是早點放棄發展常規起降飛機航母的設想。與浮島式航母概念相配合,美國也曾提出過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武庫艦信息威懾方案。
軍事威懾分兩種:一種是信息威懾,另一種是武力威懾。武力威懾是美國的拿手好戲,但美國也非常重視信息威懾,國防部經常組織軍事專家有計劃地利用媒體制造一些軍事理論,有針對性地拋出一些理論進行威懾,或者是一些別出心裁的武器裝備研制方案。這樣的威懾和誘騙是顯而易見的,蘇聯在40年冷戰中就上了很多當,吃盡了這方面的苦頭。比如,1983年里根政府推出的“星球大戰”計劃就是一種未來太空戰信息威懾。美國先制造出一個太空戰的構想,根據這個構想去捏造一大批新概念武器,再使用這樣的一些莫須有的武器裝備進行實體作戰,最終用未來根本不存在的武器打敗了面前真實的敵人。這樣的軍事信息威懾,最終導致蘇聯投入占國民生產總值40%左右的軍費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結果經濟被拖垮,國家被解體。10年後已經解體的俄羅斯才意識到,原來美國當初許諾要花費1萬億美元來研制“星球大戰”裝備,實際上只是進行了一些概念性和探索性研究,僅僅花費了320億美元就把蘇聯給嚇壞了,讓蘇聯上了一個大當,結果在蘇聯解體後的1993年5月就宣布取消了這個子虛烏有的戰略計劃。現在回頭看,這顯然是一次十分成功的戰略誘騙。其實,信息威懾是最節省金錢的,花不了多少錢,只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多聽聽專家學者的意見,利用他們的智慧來引導輿論,通過媒體發揮輿論反擊戰、信息反擊戰、心理反擊戰的作用,就可對敵人實施意想不到的心理震懾和輿論威懾,否則將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美國利用“星球大戰”計劃的概念,通過輿論戰武器,兵不血刃地摧毀了一個龐大的軍事機器,最終使美國獲得冷戰勝利。蘇聯解體後,美國把斗爭的矛頭對準中國,企圖以類似的手法徹底動搖中國發展航空母艦的決心,減少中國在太平洋上的競爭力。1988年,當時的美國海軍作戰部副部長麥特卡夫中將在題為《海上革命》的文章中最早提出發展隱形艦艇和大型導彈戰艦的概念。他設想的大型導彈戰艦滿載排水量為12500噸,全長150米,寬15米,有280個導彈垂直發射單元。這種新型艦艇的革命性突破主要表現在三點上:大量裝載武器彈藥,加強艦艇的突擊火力;強調艦艇的隱形性能;提高艦艇的信息管理水平。當時提出的這些基本原則在後來武庫艦方案中基本上都得到了貫徹和落實,但具體性能指標有些出入。比如,艦艇滿載排水量增加到2萬噸,艦艇垂直發射導彈數量增加到500枚,艦艇全長達250米,寬32米,航速25節,人員編制降低到20人左右。1995年武庫艦完成作戰需求論證和初步概念論證,計劃建造6艘,總造價35億美元,從1996財年開始正式撥款進行概念設計和詳圖設計,1997財年開始進行詳細設計,2001年進行海試,2003年服役。
武庫艦概念的提出,與20世紀80年代美國海軍戰略轉型有關。從軍費預算上來看,冷戰結束之後,美國年度軍費預算從20世紀80年代的3300億美元一下子降到2400億美元左右,海軍軍費由當時的1100億美元下降到700億~800億美元。從艦艇數量上來看,“二戰”結束時美國海軍有2000多艘艦艇,60年代降低到1000艘左右,80年代保持600艘規模,90年代在此基礎上裁減47%,只保持340艘左右的艦艇。從艦艇結構上來看,80年代美國海軍水面艦艇結構主要分為三大類:以15艘航空母艦為核心編成15個航母戰斗群,以4艘戰列艦為核心編成4個水面戰斗群,以數艘兩棲攻擊艦為核心組成多個兩棲戰大隊。1997年的情況是:戰列艦和核動力巡洋艦都已全部退役,護衛艦也面臨大部分退役的危險,保留下來的艦艇只有12艘航空母艦、27艘巡洋艦、35艘驅逐艦和正在建造的數十艘新型驅逐艦。這些艦艇雖然具有很強的制海能力,但對地攻擊和對岸火力支援能力卻比較差,武庫艦的發展正好滿足遠程對地攻擊的需要。
從作戰使用角度來看,武庫艦的使命任務主要有三項:一是前沿部署和巡邏,使用遠程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對敵地面固定目標進行精確打擊;二是使用陸軍戰術導彈或遠程反裝甲武器對敵地面裝甲或機動目標進行戰術打擊,并對兩棲登陸和地面作戰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三是進行艦隊防空、戰區彈道導彈防御和反導防御作戰。武庫艦裝備的500枚導彈可打擊三類目標:200枚戰斧式巡航導彈,射程550~2000公里,主要用來打擊航空母艦和地面戰略目標;200枚海軍戰術導彈,射程350公里。127毫米火炮采用火箭增程後射程可達100公里,155毫米火炮的射程可達400公里。戰術導彈和先進艦炮主要用來攻擊坦克和裝甲機動目標;100枚標準IVA導彈可用來攔截彈道導彈和飛機,同時具有抗擊掠海反艦導彈的能力。2000年,美國宙斯盾艦艇達59艘,在海上機動防空時,可覆蓋世界上60%的人口居住區域。2007年,宙斯盾艦艇中有27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57艘伯克級驅逐艦,兩型艦艇將達84艘,共攜載7814個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占水面艦艇數量的80%。
美國海軍打算建造6艘武庫艦,平時,其中3艘輪流部署在西太平洋和波斯灣這樣的熱點海域,以對付朝鮮半島和海灣地區可能出現的危機。平時或危機時,武庫艦隨同海軍海上遠征部隊和兩棲戒備大隊在距敵岸200公里左右的海域進行巡邏,炫耀武力,顯示存在和懾止戰爭。如果戰爭突然爆發,處于戒備狀態的武庫艦可使用遠程攻擊導彈對敵岸或本土縱深1300公里以內的目標進行精確打擊,或使用海軍戰術導彈對敵300公里縱深內的防御陣地或地面機動裝甲目標進行攻擊,精確而猛烈的持續火力可摧毀敵人的鐵路、橋梁、機場、基地、地面防空雷達站、指揮、控制和通信節點,以及坦克、裝甲車輛和軍隊有生力量等。所有這些突襲行動都要求在戰爭發起後最初幾個小時內、最多不超過96小時內完成,戰爭初期的這段時間對于海上遠征部隊來講是最具有決定意義的關鍵時刻,因為猛烈的火力壓制和摧毀可大大消除對地面部隊和空中力量的威脅和壓力。之後,空軍的戰斗機和轟炸機兵力便可進入戰場上空奪取并保持空中優勢,同時擴大戰果,這時武庫艦便退居二線。
從1988年提出武庫艦概念,到今天已經過去了20多年了,美國武庫艦的概念不僅沒有進入實質性的研發階段,更談不上什么開工建造了。美國為什么積極打造武庫艦這樣一個紙老虎而并不付諸實施呢?美國的戰略目的就是理論威懾,不管威懾是否成功,結局都會主動放棄。美國進行理論威懾就像是發動一場戰爭,非常重視,積極組織,認真籌劃,滴水不漏,讓人看起來就像是真的一樣。通常采取的策略是高層領導先煽風點火,說要發展最新艦艇,制訂遠景規劃,最好是別出心裁,以吸引人們的眼球和媒體的注意,然後,軍事學術界開始熱烈討論,專家學者、特別是那些身居高位的將校軍官和軍事愛好者便開始冥思苦想,通過各種媒體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設想,各種不同的、對立的甚至錯誤的觀點經常出現,各種媒體積極跟進,進行炒作。
武庫艦概念的提出,對中國航空母艦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航母過時論”、“航母無用論”、“發展航母不如發展核潛艇”、“發展航母艦載機不如發展陸基飛機和加油機”、“發展航母不如發展載人航天”等反對發展航母的觀點基本上都是在這種情況下提出的。事實證明,美國的理論威懾的確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美國幫中國造航母,你相信嗎
隨著中國發展航空母艦的呼聲日漸高漲,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中國周邊各國,尤其是印度、日本和韓國都感覺到中國擁有航空母艦之後,現實威脅和潛在威脅越來越大,因此,這幾個國家加速發展航空母艦。2009年,日本3艘具有飛機和直升機起降功能的大隅級兩棲輸送艦服役,1艘日向號輕型航空母艦服役,第二艘將于2011年服役。印度在擁有1艘現役航母的基礎上,利用俄羅斯贈送的戈爾什科夫號航母進行現代化改裝,2012年將要服役,自行研制和建造的4萬噸級藍天衛士號航母2009年開始鋪設龍骨,預計2015年服役。時至今日,作為“中國威脅論”源頭的中國航母卻還不見蹤影。到這個時候,那些曾經制造“中國威脅論”的人們才明白了一件事情,原來研究航母與制造航母并不是一件事情。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中國從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研制大飛機,在半個多世紀的過程中,中國人引進了世界上幾乎所有型號的民航客機和一些運輸機,也為此培養了大批飛行員和維修人員,但大飛機的制造卻直到2009年才排上日程。在大飛機的研制過程中,中國采取了非常開放的立場,引進一切可以引進的先進技術和人力資源,加速打造中國的大飛機產業。1995年開始中國與空中客車公司合作,在天津建立了空客A320民航客機的總裝廠,這是空客公司在歐洲大陸以外的第一條生產線。15年以後的2009年6月24日,中國總裝的第一架空客A320客機首次商業飛行,為後續的批量生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大飛機成功的國際合作模式能否運用于中國航空母艦的研制和建造呢?
2007年5月12日,美國太平洋司令蒂莫西?基廷海軍上將在訪華期間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我們認為此舉不會造成任何不必要的緊張情緒,那就是對中國發展航空母艦表示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中國選擇建造航母的話,那么我們會在他們所需要的而且我們力所能及的基礎上為研發提供幫助。”基廷上將曾擔任過小鷹號航母戰斗群的司令,駐守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多年,對亞太地區事務特別是中國問題相當熟悉,他主動提出美國愿意幫助中國建造航母是真是假,抑或是一種調侃?基廷的言論發表以後,在網上引發熱議,許多網友說,美國人簡直瘋了,怎么可能幫中國人建造航母?你什么意思?你看不起我們中國?你感覺我們自己生產不了航母,還是怎么回事?還有人說,美國肯定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純屬是借機竊取中國的軍事機密,最終把中國掏空。
對于基廷的表態,我倒是感覺舒了一口氣。多少年來,美國一直是想通過威脅利誘和軍事打壓來消除中國發展航空母艦的威脅,但最終沒有成功。當他看到中國真正下決心要發展自己的航空母艦的時候,突然180度大轉彎,順水推舟,從圍堵走向疏導,這無疑是一個進步,是值得肯定的。基廷的表態中蘊含了很多積極的東西,如果兩國政府、兩國軍隊之間沒有一種友好交往的關系,他不會說這句話的。
美國是不是真的幫助中國建造航空母艦,這是一件需要美國政府和國防部表態的事情,基廷是一位戰區司令官,他只負責作戰,不負責國防建設和武器裝備發展,所以他無權決定這件事。但是,基廷是太平洋總部的司令,是一位海軍上將,是美國軍隊的一位高級指揮員,他在一個正式場合說這番話應該是認真的,不像是突然心血來潮的臨場發揮,倒像是背後有美國軍工集團、有美國國防部的某種授意。好像是這些利益集團通過他向中國方面傳遞一個信息,并進行某種方面的試探。美國國防部背後有很多利益集團,比如大型軍工集團,他想通過參與航母建造獲取經濟利益。一艘航母的建造其實就是一筆很大的生意,少說四五十億美元,多則七八十億美元,這背後潛藏著巨大的利益。單純從經濟利益來說,美國不愿意看到這筆生意被別人搶去,它希望分得一杯羹。
再說,多國聯合研制和建造大中型水面戰斗艦艇、作戰飛機、主戰坦克等早已成為國際慣例。世界現在變了,經濟一體化了,經濟上要合作,軍事上也向一個合作的方向發展,比如說法國和意大利現在開始搞歐洲多功能護衛艦,兩個國家合起來要投資將近150億美元來生產27艘護衛艦,生產完了之後自己優先采購,采購完了再往世界市場上賣。歐洲搞EF-2000,就是臺風戰斗機,也是這樣,就是由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這四個國家聯合建造,造完了之後各自低價購買,然後再向國際市場銷售。美國的F-35閃電戰斗機也是采取這種方式。當然,這些合作都是在北約內部國家之間進行的,中國能否參與其中,還要看政治環境是否開放、軍事禁運法律是否許可。但總的來講在軍事上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為航母、飛機、坦克都屬于作戰平臺,平臺是沒有太大必要進行保密的,真正保密的是電子信息技術和武器系統等。
目前,英國和法國將聯合研制和建造大型航空母艦,但沒有邀請美國參加。從歷史上看,美國也沒有幫助任何一個國家建造過任何航母。世界航母分多個系列:英國系列主要是印度、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等;俄羅斯系列主要是印度和中國;法國系列只有巴西;西班牙系列只有泰國。美國特立獨行,唯我獨尊,所有航母都是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沒有向其他國家出售過航母,也沒有幫助其他國家建造過航母。美國這樣做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三個:一是擔心從英國購買的航母關鍵技術專利泄密;二是美國航母噸位太大,曲高和寡,無人響應;三是政治對立和軍事對抗的原因,致使合作成為不可能。
蒂莫西?基廷表態可以幫助中國建造航母,但他沒有說可以幫助中國造導彈、造衛星、造核潛艇。為什么?因為這些裝備都屬于機密以上級別的裝備,而航空母艦則不是,世界各國使用的航空母艦都是源于少數幾個國家,并沒有因此而產生泄密現象,相反,大大提高了作戰能力和效率。航空母艦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不要說建造起來有多么復雜,就說船舶設計一般國家就很難完成,比如印度,使用航母半個多世紀,自己都無法設計航母,都是委托法國進行設計。中國高樓大廈比比皆是,不缺少優秀的建筑設計師,但是鳥巢、國家大劇院的設計為什么還要國際招標呢?航空母艦的設計與建造對中國而言是一件新鮮事兒,從來沒有做過,存在著諸多風險。但這些事情對于美國而言則是輕車熟路,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教訓,所有技術都已經是成熟技術,成熟技術集成沒有任何風險可言。如果中美兩國能夠達成合作研制建造航空母艦,將能實現投入產出效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的戰略目標。
如果不能在美國的幫助下聯合研制,仍然像20世紀60年代那樣在“一無圖紙、二無資料”的情況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拒絕外援,中國的航空母艦可能再有30年也難以服役。從20世紀90年代起,美國就采用柔性制造和虛擬制造方式,在航空母艦、核潛艇、作戰飛機的制造方面,則采用了計算機輔助設計、模塊化分段制造、綜合集成和總裝的方式。一艘航母按照統一的設計,分割成數千個不同的模塊,分交給世界各地的成千上萬個不同的承包商去制造,最終進行合成和總裝,分厘不差,嚴絲合縫,這樣的先進制造理念,在中國可能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關于蒸汽彈射器、阻纜索、助降鏡等航母特種設備的制造,我們可以研究和仿制,但需要時間、需要試驗,缺乏使用經驗。蘇聯為了突破這些關鍵技術,先後研究了10多年都沒有突破,最後沒有辦法借用英國技術搞了一個滑躍起飛模式。現在美國福特級航母采用了電磁彈射器,傳統的蒸汽彈射器不再在新建的航母上使用了,美國是否會對外銷售這種彈射器的專利呢?畢竟這種專利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了,早就應該過了專利保護期。如果能夠轉讓蒸汽彈射器技術,那對中國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我們需要一切的先進技術,世界上哪個國家如果愿意轉讓,我們當然歡迎。科學技術沒有國界,本來就應該屬于全人類共同的財富,最大的不幸是政治上的制約太多了。
感情不能代替政策,中美合作建造航空母艦的意愿是好的,出發點也是好的,技術上不存在任何問題,但目前從政治上和軍事上來看實現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主要問題在美國不在中國。美國把中國始終作為主要作戰對象來看待,在軍事上采取封鎖遏制和對抗的政策,如果是這樣的關系美國幫助中國建造航母沒有任何可能性。如果中美關系能夠恢復到1978-1989年那個時期還是有可能的,當時中美兩國有十年的蜜月期,曾經在軍事方面有過許多合作項目,與英國、意大利和法國也有很多合作項目。2004年以後,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提出要解除對華軍事禁運的政策,恢復對華軍事合作,如果將來有一天能夠達到這一步,合作的空間將是很大的。
美國航母演兵演什么
小布什執政期間成功地進行了戰略東移,即把戰略重心從傳統的歐洲方向轉向亞太方向,主要是聚焦于東亞地區,具體講就是針對中國。戰略重心轉移之後,美國把主要精力放在建立反華包圍圈方面,以便在戰略上對中國形成圍堵和遏制之勢;在組織上積極建立以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印度和新加坡為主的“亞太小北約”,今後將逐漸吸收其他亞太同盟國參與,以便進行安全對話和防務協調。隨著南海斗爭的復雜化,美國還可能拉攏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參與其中,租用其軍事基地,簽署共同防務條約,長期前沿軍事存在,構筑和縮小對華包圍圈。
在軍事上加緊構建攻防體系,主要措施為:繼續維持和拉緊由日本列島、韓國、琉球群島、臺澎列島、菲律賓群島為核心的第一島嶼鎖鏈;利用《美日安保條約》在西南方向重點保證1000海里海上通道的安全,臺灣海峽和朝鮮半島被劃入美國、日本防衛的區域之中;以美國、日本為核心,構建戰區導彈防御體系,同時,把中國臺灣、韓國、澳大利亞等納入這個體系之中;利用日本和韓國軍事基地擴大美軍裝備的部署類別,重點是加強巡航導彈、遠程隱形轟炸機、航空母艦、核潛艇、岸基航空反潛兵力的部署。所有這些軍事部署,都清楚地體現了美國的軍事企圖,即:確保具備對中國進行戰略核威懾的能力,確保對中國本土縱深目標進行遠程精確打擊的能力,確保在東亞地區始終掌握制空權、制海權和制電磁權的能力,確保對海上、水下和空中目標,特別是來襲導彈等進行打擊和攔截的能力。
美國在進行新軍事革命的過程中,航母戰斗群開始納入戰區導彈防御體系,該體系主要是把偵察預警衛星、預警機和偵察機、艦載宙斯盾系統和岸基愛國者導彈系統及戰區指揮控制系統連接為一體,形成一個自動水平很高的C4ISR系統。這樣的系統具有全天候、全天時自動監測、報知、處理、存儲空中目標的能力,并能對來襲的空中目標進行分類和監控,同時調用導彈等武器進行快速攔截。這個系統目前還處于磨合過程中,主要問題是美國海軍與空軍或岸基部隊之間的聯系還不太暢通,美國軍隊與日本等盟軍的信息網絡連通方面還不成熟。有鑒于此,在中國周邊海域的軍事演習中,側重演練這個系統在對付中國空中和導彈威脅的情況下,特別是在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威脅下,如何利用戰區導彈防御體系快速反應,有效攔截,以保證航母戰斗群的安全。
過去60年來,美國通過精心構建的第一島鏈可以輕而易舉地對中國海軍的水面艦艇進行監控和封鎖,但對于中國海軍的潛艇,尤其是核潛艇則大傷腦筋,由于潛艇在水下秘密機動,所以潛艇對航空母艦的威脅最大。水面艦艇、飛機和導彈只能攻擊航母的水上部分,不會立即造成致命損傷,而潛艇則不然,幾枚魚雷足以使一艘航母重創。為此,美軍特別重視反潛戰演習,除航母護航兵力外,通常出動核潛艇和P-3C反潛巡邏機。2009年4月29日至5月3日,美國、印度以及日本的海上力量在日本沖繩以東海域舉行了代號為“馬拉巴爾09”的大規模海上聯合演習。“馬拉巴爾09”軍演從1992年開始,每年舉行一次,主要是美國、印度雙方的軍演,主要以海上救援、聯合反恐等低級別的演習項目為主。但這幾年,美國、印度不僅邀請新加坡、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參加,還逐漸將演習向聯合作戰方向發展,本次軍演的科目重點圍繞著反潛與反艦作戰展開。一向只將印度洋作為勢力范圍的印度海軍這次卻跑到西太平洋來熟悉環境,加之部分參演的美國、印度軍艦是剛剛參加完中國以“和諧海洋”為主題的海軍慶典後,趕赴演習海域的,因而受到了周邊地區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美國派出的參演艦隊是第七艦隊旗艦藍嶺號指揮艦、菲茨杰拉德號和查菲號導彈驅逐艦、海狼號核攻擊潛艇以及多架P-3C海上巡邏機和SH-60型直升機;印度海軍則由包括孟買號導彈驅逐艦、蘭維爾號導彈驅逐艦、坎嘉爾號導彈護衛艦以及喬迪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的特遣艦隊參加;而日本海軍也派出了最先進的兩艘驅逐艦參加這次演習。
美國航母戰斗群進入中國南海或通過臺灣海峽的時候,都宣稱是顯示維護“公海航行自由”權的決心。所謂“公海航行自由”,美國是指“應享有在12海里領海以外包括國際海峽在內的所有海域進行自由航行和飛越”,也就是說軍艦可以隨便航行,航空母艦上的飛機可以自由起飛和降落,導彈、火炮和魚雷可以隨便操練,當然還可進行軍事演習和使用武力進行海上威懾。如果再具體一點說,可以做這樣的理解:臺灣海峽屬于公海,如果發生危機、沖突和戰爭,美國海軍艦隊、商船或飛機有權依據“公海航行自由”原則強行通過。在南海和南沙群島海域情況就更復雜,美國人所堅持的“公海航行自由”原則絕不僅限于幾條海上和空中航線,它是指在南沙群島各個島礁周圍的公海海域中進行航行和飛越。這里將出現兩個問題:一是中國政府尚未依法宣布南沙群島的領海基線,因此,何為領海、何為專屬經濟區、何為公海仍是一個值得討價還價的借口;二是各國和地區在南沙海域所占島礁相互交錯,各自宣稱的領海也不盡相同,如果發生危機或沖突時美國艦隊按照“公海航行自由”原則橫沖直撞,將對敵我識別、目標類型識別和處置復雜空情和海情帶來極大困難,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處置不當很可能引發意外的沖突或危機。
“公海航行自由”原則其實是美國進行全球霸權和擴張的一條根本性原則。按照美國人的觀點,任何海域,無論發生什么沖突或危機,都不能影響它在任何國際水域進行遏制和炫耀武力的所謂“公海航行自由”權,否則,美國就要動用武力來威脅或強行通過。1986年美國艦隊硬闖“死亡線”而入侵利比亞,1987年美國艦隊為科威特油輪護航穿越霍爾木茲海峽,1990年美國海軍和多國部隊封鎖波斯灣和東地中海并進行臨檢都是以“公海航行自由”為借口的,1997年因核查危機沒有對伊拉克動武,但往返于伊拉克港口的商船卻經常遭到美國海軍艦艇的攔截和檢查。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2009年無暇號事件也都是出現在中國專屬經濟區內,美國認為在專屬經濟區內可以依照“公海航行自由”的原則自由航行。所以,看起來是個不起眼的“公海航行自由”問題,其實暗藏著許多深層次的殺機,稍不注意就可能掉入陷阱,甚至因對海洋法的理解不同產生誤解并誘發沖突或戰爭。
1996年3月我軍在東南沿海進行聯合軍事演習期間,美軍曾派遣1艘獨立號航母戰斗群前往中國臺灣以東海域,并在距中國臺灣200海里的海域炫耀武力,這種單航母戰斗群的出現,表示美軍對我軍事演習非常關注。時隔不久,由于我國軍事演習規模擴大,輔以導彈試射,所以美軍隨即宣布派遣尼米茲號航母戰斗群前往演習周邊海域。航母戰斗群由1個增加到2個,說明美軍提高了戒備等級,準備以雙航母戰斗群應付可能出現的武裝沖突或局部戰爭。在軍事上來看,這是非常強烈的軍事信號,意思是說:如果演習繼續升級,美軍將視情況采取措施予以制止或干預。
雙航母戰斗群和三航母戰斗群是美軍使用較多的編成樣式,在1986年美軍空襲利比亞、1991年海灣戰爭的波斯灣戰區等較大規模的戰爭中,都是使用三航母戰斗群;1998年12月的“沙漠之狐”行動、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等則使用的是雙航母戰斗群。此次美軍悍然以雙航母戰斗群直接在中國南海海域展開較大規模的海空聯合軍事演習,顯然是要表明四種基本態度:一是美軍對中國軍隊在東南沿海進行的軍事演習表示格外關注;二是美軍認為中國南海是國際海域,包括EP-3在內的美軍軍用飛機,水面艦艇和核潛艇有權在這類海域中自由飛越、航行和訴諸武力;三是如果臺海爆發危機或局部戰爭,美軍將進行武力干預,大致就是這種雙航母戰斗群介入的模式;四是美軍希望在中國南海及臺海海域保持軍事力量,為地區的穩定和中美關系的恢復作出貢獻。雙航母戰斗群在南海進行軍事演習之後立即訪問中國香港,就明顯地表達了這種態度。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4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