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一點小信仰:在最困難的時候,你能不能把自己放下,相信希望?(增訂彩圖版)
滿額折

一點小信仰:在最困難的時候,你能不能把自己放下,相信希望?(增訂彩圖版)

定  價:NT$ 299 元
優惠價:90269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0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暢銷書《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和《再給我一天》作者米奇.艾爾邦最新作品。
●在艱困的時代與環境,米奇.艾爾邦的故事再度提供讀者面對世界的力量。歷經八年探索,米奇.艾爾邦深入兩個真實人物的生命,帶給我們一個關於「希望、堅持、認錯與相信」的故事。

困頓時代的希望之書

故事從一個問題開始:「幫我寫祭文好嗎?」問這問題的人,是米奇‧艾爾邦從小成長的教會裡的猶太拉比。老拉比這時八十二歲了。為了寫這篇祭文,米奇回到他出生成長的故鄉,踏入一個被他棄置多年的世界。一個叫做「信仰」的國度。在這同時,他還結識了一位叫做亨利的基督教牧師。亨利牧師樂於傳道,特別關注窮人和遊民,但他曾經由於販毒入罪坐牢。

這兩位為上帝工作的人,一白一黑;一個虔誠六十年如一日而今老矣,一個曾誤入歧途但現在洗心革面、熱心助人;一個謹守宗教儀式,另一個則在溫飽邊緣奮鬥。他們帶領的會眾不一樣;他們禱告的方式也不同。八十二歲的白人猶太拉比,因著信仰而無懼於死亡迫近;六十歲的黑人基督教牧師,倚靠信仰來改變自己的人生,帶領它教會信眾渡過難熬的每一日。

藉由這兩位信使的故事,米奇與我們一起思索生命的難題:

壞事發生了,你該如何面對?
做錯事的人也能重新來過,得到新的生命嗎?
宗教的儀式是一種約束,為何能帶來安慰?
有可能與信奉不同宗教的人和諧相處嗎?
到底有沒有一個叫做天堂的地方存在?
你可以一面懷疑上帝還一面相信著什麼嗎?
信仰,真的有辦法帶領人渡過難關嗎?

最後,米奇發現:假如你相信有一個比你自身更大的事物存在,你將會獲得深刻而踏實的安慰。進入了信仰的世界,你將發現:人們相像的地方遠遠多於相異之處。

這本書,會碰觸到每一個人內心深處那株具有神性的火苗;那是我們被創造出來的時刻,造物主在我們身上留下的印記。當我們軟弱、痛苦、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願我們學著放下自己,仰望上天,讓上帝做出最好的安排。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

1958年5月23日生於美國紐澤西州。著有暢銷書《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和《再給我一天》,這幾本書售出42種語言的版本在全世界流傳。總計銷售全球超過兩千八百萬冊。這幾本書都改編拍攝成為供電視頻道播放的電影。

本業為新聞記者,後來從事寫作並獲得出版上的成功,現在他也撰寫電影劇本與舞台劇本。
在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並創立了三個慈善組織。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本書是他繼《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之後,再次回到真實人物的書寫。歷經八年探索,他重新拾起一塊被拋棄已久的自己,檢視這叫做「信仰」的課題,最後得到一個關於「希望」的領悟。

譯者
張定綺

專業譯者。從事翻譯工作多年,回首前塵,從十五歲就知道自己喜歡「做」翻譯。這份信念是走完超過四分之一世紀的譯者生涯最大的原動力,也很樂意繼續走下去。小小的信念(「信仰」)加上時間,可以完成很多事,但是別忘記,這個配方的後一半跟前一半是同樣的重要。

名人/編輯推薦

◆各界好評
「米奇‧艾爾邦採用單純而優雅的角度,讓讀者讀到一個關於信仰、包容、服務與愛的故事,也同時道出了人生的複雜。……這三個人物的經歷,假如由另一位才華稍遜的寫作者來整理,可能難以編織出具有意義的敘事。但艾爾邦如此擅長把單張照片似的情節一片片收攏,加以安排,讓它們逐漸展現出一層又一層的意義,最後成為一個無法用其他方式說出來的故事。艾爾邦的新作《一點小信仰》乃是一本希望之書,也是他發自內心對於信仰的深刻體悟。」──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本書柔軟而體貼,讀之令人忘我。此書引人深思:無數人心裡有一朵在明滅之間掙扎的火苗。如果你認為自從《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之後不曾再讀到具有靈魂的優雅作品,請你一定要來讀《一點小信仰》。」──Scott Turow, 作者,著有Presumed Innocent, Limitations

「藉由記錄下一處屋頂漏了洞的教堂建築,米奇‧艾爾邦讓我們看見『教會』(church)的真正定義。教會指的不是建築,而是來教會的人群和他們的信仰。」──T. D. Jakes, 牧師

「米奇‧艾爾邦又一次為我們說了一個溫暖的故事,關於愛的力量如何戰勝了死亡,以及信仰的力量如何帶著我們走過最困阨的苦難。」──哈洛‧庫許納,猶太拉比,著有When Bad 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

「米奇‧艾爾邦教了我們,信念可以在意料外的時刻出現,而導師也許就藏在日常風景之中。」──Cokie Roberts,新聞評論家,著有We Are Our Mothers’ Daughters

「這是一部不會因為時間過去就褪色的作品,而且它出現得正當其時。這本書談的是信仰、希望、服務,以及人心深處如何渴望加入某件比自己更大的事。」──參議員Bob Doyle,著有One Soldier’s Story

 

書摘/試閱

最初⋯⋯
最初有一問。
「幫我寫祭文好嗎?」
我不懂,我說。
「我的祭文?」老人再次說道:「在我死後。」他在鏡片後面眨了眨眼睛。他修剪得很整齊的鬍子已經花白,站著時稍微有點駝背。
你快死了嗎?我問。
「還沒呢。」他說,咧嘴一笑。
那,為什麼——
「因為我覺得你是理想人選。而且我想,到時候,你會知道該說些什麼。」
設想你認識的人當中最虔誠的人。你的法師、你的牧師、你的拉比、你的伊瑪目。接著設想他拍你的肩膀,要你代表他向這個世界告別。設想這個專門把人送上天堂的人,要你替他安排上天堂的餞別會。
「怎麼樣?」他道:「你做得來嗎?」

最初,又有一問。
「你願意救我嗎,耶穌?」
這個人捧著一把獵槍,躲在布魯克林一排連棟房屋前的垃圾桶後面。夜已深。他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女兒在哭泣。他盯著每一輛開上這條街的汽車,認定下一對車燈就是來取他性命的。
「你願意救我嗎,耶穌?」他顫抖著問:「如果我保證把自己交給你,今晚你願意救我嗎?」
設想你認識的人當中最虔誠的人。你的法師、你的牧師、你的拉比、你的伊瑪目。接著設想他一身骯髒,拿著槍,躲在一排垃圾桶後面請求救贖。
設想這個專門把人送上天堂的人,苦苦哀求不要送他下地獄。
「求求你,主啊。」他小聲道:「如果我保證⋯⋯」
這本書講的是「相信」這件事;也要講兩個教了我如何相信的人物,而他們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人。寫這本書花了很長的時間。為了寫這書,我走進基督教教堂和猶太教教堂,行過郊區和市區,也接觸到那些在世界各地用信仰劃分「我們」與「他們」的人。
最後,我還回到家鄉,走進坐滿人的教堂,面對一口松木棺材和一處空蕩蕩的講壇。
最初有一問。
它變成最後的要求。
「幫我寫祭文好嗎?」
但,正如同大多數涉及信仰的例子,我以為別人需要我幫忙,實際受惠的卻是我自己。

現在是一九六五年⋯⋯
……父親送我去星期六的晨間禮拜。
「你應該去。」他告訴我。
我才七歲,年紀還太小,不懂得提出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為什麼我應該去而他不必去?我反而老老實實走進聖堂,沿著長長的走廊走到盡頭,轉個彎,進入兒童禮拜專用的小教堂。
我穿著白色的短袖襯衫和夾式領帶。我拉開木門。小教堂裡,學齡前小孩坐在地板上;三年級的男孩在打呵欠;身穿黑色棉質連身舞衣的六年級女孩,半躺在那兒講悄悄話。
我隨手拿了本祈禱書。後面的座位都有人,所以我在前排挑了個空位。忽然門開了,房間裡頓時鴉雀無聲。
為神工作的人走進來了。
他像個巨人昂首闊步。他頭髮濃密烏黑。他穿一件長袍,說話的時候手舞足蹈,袍子跟著掀動,像風中招展的床單。
他講了一個聖經裡的故事。他問我們問題。他在台上來回走動。他挨近我坐的地方。我覺得一陣熱氣襲來。我祈求上帝讓我隱形。求求你,上帝,求求你。
那是我當天最熱切的禱告。

一個關於逃跑的悠久傳統
亞當躲在伊甸園裡。摩西要他的兄弟當代言人。約拿跳上一艘船,卻被鯨魚吞食。
人類喜歡逃離上帝。這是傳統。所以或許我也不過是跟隨傳統,打從學會走路開始,就在逃避奧勃特•路易斯。他當然不是上帝,但在我眼裡,他是最像上帝的人,他是聖人,是穿法衣的人,是大老闆,是拉比頭子。我父母在我襁褓時期就成為他的會眾。他講道的時候,我坐在母親腿上。
然而,我一旦發現了他是什麼人——他是為上帝工作的人——我就開始逃跑。走廊上撞見他迎面走來,我一定跑開。不得已從他書房外面經過,我會加快腳步。甚至到了青春期,只要看見他接近,我就閃進走廊。他個子很高,一八三公分。在他面前我覺得渺小。每次他透過黑邊眼鏡往下望,我都認定他會看見我所有的罪惡與缺點。
所以我逃跑。
一直跑到他看不見我為止。

這些,是二○○○年一場春季暴風雨過後的早晨,我開車到他家途中所想著的事。幾個星期前,八十二高齡的路易斯,趁我演講完畢,在走廊裡向我提出那個奇怪的要求。
「幫我寫祭文好嗎?」
我一聽,停下腳步。從不曾有人對我提出這種要求。沒有任何人提過——更別說是出於一位宗教領袖之口了。周圍響著人們互相寒暄的話語,他也面帶微笑,彷彿他只是提出一個極其正常的問題。我囁嚅回答,說了我需要時間考慮之類的話。
隔了幾天,我打電話給他。
好的,我說。我答應他的要求。我會在他的喪禮上演講——但,前提是他得讓我認識他這個人,這樣我才能從人的出發點介紹他。我估計,這需要做幾次面對面的會晤。
「同意。」他說。
轉個彎,我便來到他住的那條街。

那天之前,我對奧勃特•路易斯的了解,無非就是一個觀眾對一位表演者的了解:他說話的風格、他在台上的氣勢,以及他如何用威嚴十足的聲音加上舞動的手勢來讓會眾如癡如醉。沒錯,我們確實曾經有一度很親近。我小時候,他教過我,他也以神職人員身分為我們家主持過重要儀式,像是我姊姊的婚禮和我祖母的葬禮。但,過去二十五年來,我跟他非常疏遠。再說,一般人對於幫自己主持宗教聖事的人了解多少?你聽他教誨,你尊敬他,但他在生活上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這一位奧勃特•路易斯,對我來說就像國王般遙不可及。我不曾到他家吃過飯。不曾在一般社交場合跟他來往。如果他個性上有任何缺點,我無從發現。他有哪些個人嗜好?我全然不知。
呃,也不能說我全然不知。我知道他有一個嗜好。我知道他喜歡唱歌。我們教會每個人都知道這件事。他講道的時候,每個句子都可以變成一首詠嘆調。談話的時候,他可能把名詞或動詞唱出來。他這個人自成一齣小小的百老匯演出。
到了他晚年,如果你問他的近況,他會瞇起眼睛,豎起手指頭當指揮棒,輕聲唱道:

「白髮蒼蒼的老拉比,
已經比不得過去,
比不得過去⋯⋯」

我踩下煞車。我在做什麼呀?我根本不適合這份差事。我的信仰已經不那麼虔誠。而且我不住這一州。他才是該在喪禮上講話的人,不是我。誰要給一個專門發表祭文的人寫祭文啊?我很想調轉車頭,編一個藉口。
人類喜歡逃離上帝。
我卻朝另一個方向邁開腳步。

會見大法師
我沿著車道向前走,踏上門毯。地毯邊緣沾滿了碎葉與草屑。我按了門鈴。就連按門鈴這個動作我都覺得怪異。我猜,我不認為神職人員該裝設門鈴。回想起來,我不知道我預期見到什麼。這是一棟房子。他還能住什麼樣的地方?山洞嗎?
如果說我沒料到有門鈴的存在,來應門的人就更出乎我意料之外了。他腳穿涼鞋配上襪子,下身是一條很長的短褲,前開扣的短袖襯衫沒塞進褲腰。我從沒見過大法師不穿西裝或長袍的模樣。我們十來歲的時候就這麼稱呼他:「大法師」。有點像是電影裡擁有超能力的英雄。超人、綠巨人、大法師。我說過,那時候他令人望而生畏,高大、嚴肅、寬頰濃眉,滿滿一頭黑髮。
「哈—囉—歐,年輕人。」他愉快地說。
呃,嗨,我應了話,盡量不瞪著他看。
近看他,他顯得比較瘦弱,手臂又瘦又鬆弛,滿佈老人斑。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露出上臂。厚眼鏡架在鼻梁上,他眨了幾下眼睛,彷彿在找尋焦點,神情像一個老學究在更衣時被人打擾。
「請—進,」他唱著說道:「進—來—吧!」
他的頭髮側分,色澤介於灰與雪白之間。他在唇上方蓄了八字鬍,下巴還有一撮山羊鬍,都已花白,修剪得很短,不過我看見幾小撮鬍鬚沒刮乾淨。他拖著腳步穿過走廊。我跟在他身後方,看著他瘦伶伶的腳,盡可能縮小腳步,免得撞上他。
我該如何描述那天我的感想?後來我在《以賽亞書》找到一段文字,上帝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
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
天怎樣高過地,我的道路就高過你們的道路,
我的意念也高過你們的意念。」
這就是我預期的感覺——卑微,配不上。他是上帝的使者,我只能仰望他,不是嗎?
但此刻,我跟在這個穿襪子穿涼鞋的老人背後,不敢邁開腳步,唯一的想法只是:「他看起來真可笑。」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69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