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我的不肖老父
滿額折

我的不肖老父

定  價:NT$ 260 元
優惠價:7920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得獎作品

商品簡介

當你把眼睛望向故鄉,穿過山色,穿過霧氣,你會看見什麼?

書中十六篇散文就如同十六封情書,王威智對著故鄉花蓮、父親,和世間萬物的生命,訴說平淡柔軟的低語。情感流洩如〈我的不肖老父〉、〈我的野狗〉;描寫故鄉景緻如〈谷歌〉、〈脫線的獨立山〉、〈迷失海岸〉;深刻記錄反省花蓮和台灣歷史的〈靖國勇士〉、〈回音〉、〈三峽〉、〈一個不列顛人在台灣〉;以及微微溢出散文邊界,跨向小說範疇的〈萬寧〉、〈水頭書〉……等。王威智內斂冷靜的文字就像七星潭的浪波,大部分的時候,規律而平靜地拍打著岸上的我們的心靈;然而,我們卻能深深感受到那一片一片透明的浪波底下,深邃而強烈的情緒脈動……

本書特色

本書是繼楊牧之後,以深厚情感書寫故鄉花蓮的散文集。書中除了深層細膩地描寫山光水色,投射作者愛戀故鄉的感情外,也夾雜了大量動、植物知識,以及日治時期豐富的歷史。閱讀時不僅能浸淫在優美的文字之中,也能進一步認識一直以來被忽略的地方史。

同時,封面設計特別邀請金蝶獎常客王志弘操刀。極簡的視覺風格與王威智冷靜的文字互相輝映,極具收藏價值。

作者簡介

王威智 

1970年生。台大中文系畢業。東華大學創作與英美文學研究所碩士。熱愛棒球,多次在夢中丟出時速150公里以上的快速球。話不多,聲音不大,筆下文字跟本人一樣,沉默而有力。喜歡登山,每每望著天際美麗誘人的山稜線而陷入霧一般的胡思亂想當中。在花蓮工作,在寫作中成長。多次獲文學獎肯定,卻是首度出書,令人有些訝異。

1992 第二屆台大文學獎小說首獎:草地上的野餐
1996 第十九屆時報文學獎散文評審獎:遺址通知
1997 第十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第二名:靖國勇士
1998 第一屆台灣省文學獎散文首獎:萬寧
1999 花蓮文學獎散文特別獎:回首
2005 第四屆宗教文學獎散文首獎:蘆中遠望
2006 第二十八屆聯合報文學獎散文大獎:我的不肖老父
2009 花蓮文學獎新詩首獎:地圖繪製學 散文首獎:谷歌。

名人/編輯推薦

這樣真好,萬無罣礙(許榮哲序文)

西元2000年,我和威智同時考上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那是台灣第一間以創作代替論文的研究所。表面上,威智是我的同班同學,但實際上他是我的散文老師。

當年,他已屢獲散文大獎,而我對散文還處在一知半解,只能勉強用小說敘事拼拼湊湊,吃力地完成一篇小說式散文,或散文式小說。

那幾年,威智的散文作品,幾乎就是我課堂上的散文教本,從溫習死亡的〈遺址通知〉,到被時代捉弄的〈靖國勇士〉,再到養護所裡的〈萬寧〉……,我終於一點一滴慢慢理悟散文的精髓。

2006年,我和威智同時以父親為題材,參加聯合報文學獎。最後,他以〈我的不肖老父〉奪得聯合報散文大獎,而我以〈遺落關鍵字的故事〉獲聯合報散文評審獎。

我之所以對這件事始終心心念念是因為──我們好像鬼使神差,被什麼人暗中調換了篇名似的,因為打從我認識威智開始,他的散文總給我一種霧中風景式的「遺落關鍵字」氛圍,而不是敘事強烈直白的「我的不肖老父」。

但撇開篇名,〈我的不肖老父〉的行文風格確實是威智式的「遺落關鍵字」:散文裡的不肖父親究竟做了什麼不肖事?兒子最後為何理解父親,從而原諒父親?散文裡找不到確鑿的證據,即使連一點點的蛛絲馬跡也不容易找到,因為威智從來不是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的人,他習慣顧左右而言他,外人不容易摸得著頭緒,但答案其實就藏在不言不語的天地萬物裡。

以〈我的不肖老父〉為例,其故事梗概大略是:兒子買了一塊農地,準備整地來耕種,但一向只會惹麻煩的父親突然捲起袖子,興致勃勃地介入,讓兒子有些頭痛。

散文一開始,以「除草」拉開序幕,遍地「除不盡」的莽綠,點出兒子對於父親老是闖禍、長不大的行徑,感到紛亂頭痛。

隨後是「圍地」,父子以原生的火刺木為籬,隔開裡面、外面兩個世界,從外面到裡面必須經過密密麻麻的針刺,「別說貓與狗,蛇和賊也難鑽進」。這裡帶出父子之間的心結,已成亂刺籓籬,縱然有心也難穿越。

中後半段,視野拉了出來,拉高至山腰之上的天空,不再被困在雜草叢生的小小耕地。空中,三、四隻鷹鳥怡然自在的飛行,兒子的心境開始有了轉變。

它們並不逐日現身,但的確一直在傳遞訊息,就像努力說話的某人,從未遲疑卑怯地欲言又止……純粹只是因為聽者與之距離邈遠,一時之間無以企及它們的高度。完全是聽者一方力有不逮。

因為鷹族的出現,兒子回到自身的反省,「完全是聽者的緣故」,不再一昧怨懟。

散文最後,由於棚架受潮朽爛,已不堪負荷,於是兒子決定動手拆除。表面上是寫兒子拆了陰鬱破落的棚架,於是屋前多了一片空地。但聰慧的讀者,早已讀到言外的訊息,一如兒子最後說的「還是開闊令人痛快。我想,這樣真好,萬無罣礙。」父子之間,看似什麼都沒說,但藉由整地一事,在勞動的過程中,早已說得一清二楚。

威智的散文,表面上是「遺落了關鍵字」,然而實際上,他是反覆利用「物、景」等乍看不相關的事物,來傳遞內心那個難以言明的感受。
因為留白、迂迴、轉換,文學的想像力之美就這樣有效地散開來了。

這就是我所認識的威智,我最初的散文老師,他教我利用不言不語,說出千言萬語。

這樣真好,萬無罣礙(許榮哲序文)

西元2000年,我和威智同時考上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那是台灣第一間以創作代替論文的研究所。表面上,威智是我的同班同學,但實際上他是我的散文老師。
當年,他已屢獲散文大獎,而我對散文還處在一知半解,只能勉強用小說敘事拼拼湊湊,吃力地完成一篇小說式散文,或散文式小說。
那幾年,威智的散文作品,幾乎就是我課堂上的散文教本,從溫習死亡的〈遺址通知〉,到被時代捉弄的〈靖國勇士〉,再到養護所裡的〈萬寧〉……,我終於一點一滴慢慢理悟散文的精髓。
2006年,我和威智同時以父親為題材,參加聯合報文學獎。最後,他以〈我的不肖老父〉奪得聯合報散文大獎,而我以〈遺落關鍵字的故事〉獲聯合報散文評審獎。
我之所以對這件事始終心心念念是因為──我們好像鬼使神差,被什麼人暗中調換了篇名似的,因為打從我認識威智開始,他的散文總給我一種霧中風景式的「遺落關鍵字」氛圍,而不是敘事強烈直白的「我的不肖老父」。
但撇開篇名,〈我的不肖老父〉的行文風格確實是威智式的「遺落關鍵字」:散文裡的不肖父親究竟做了什麼不肖事?兒子最後為何理解父親,從而原諒父親?散文裡找不到確鑿的證據,即使連一點點的蛛絲馬跡也不容易找到,因為威智從來不是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的人,他習慣顧左右而言他,外人不容易摸得著頭緒,但答案其實就藏在不言不語的天地萬物裡。
以〈我的不肖老父〉為例,其故事梗概大略是:兒子買了一塊農地,準備整地來耕種,但一向只會惹麻煩的父親突然捲起袖子,興致勃勃地介入,讓兒子有些頭痛。
散文一開始,以「除草」拉開序幕,遍地「除不盡」的莽綠,點出兒子對於父親老是闖禍、長不大的行徑,感到紛亂頭痛。
隨後是「圍地」,父子以原生的火刺木為籬,隔開裡面、外面兩個世界,從外面到裡面必須經過密密麻麻的針刺,「別說貓與狗,蛇和賊也難鑽進」。這裡帶出父子之間的心結,已成亂刺籓籬,縱然有心也難穿越。
中後半段,視野拉了出來,拉高至山腰之上的天空,不再被困在雜草叢生的小小耕地。空中,三、四隻鷹鳥怡然自在的飛行,兒子的心境開始有了轉變。
它們並不逐日現身,但的確一直在傳遞訊息,就像努力說話的某人,從未遲疑卑怯地欲言又止……純粹只是因為聽者與之距離邈遠,一時之間無以企及它們的高度。完全是聽者一方力有不逮。
因為鷹族的出現,兒子回到自身的反省,「完全是聽者的緣故」,不再一昧怨懟。
散文最後,由於棚架受潮朽爛,已不堪負荷,於是兒子決定動手拆除。表面上是寫兒子拆了陰鬱破落的棚架,於是屋前多了一片空地。但聰慧的讀者,早已讀到言外的訊息,一如兒子最後說的「還是開闊令人痛快。我想,這樣真好,萬無罣礙。」父子之間,看似什麼都沒說,但藉由整地一事,在勞動的過程中,早已說得一清二楚。
威智的散文,表面上是「遺落了關鍵字」,然而實際上,他是反覆利用「物、景」等乍看不相關的事物,來傳遞內心那個難以言明的感受。
因為留白、迂迴、轉換,文學的想像力之美就這樣有效地散開來了。
這就是我所認識的威智,我最初的散文老師,他教我利用不言不語,說出千言萬語。

目次

■ 我的不肖老父
■ 遺址通知
■ 靖國勇士
■ 萬寧
■ 回音
■ 蘆中遠眺
■ 谷歌
■ 我的野狗
■ 孤狗
■ 脫線的獨立山
■ 迷失海岸
■ 營養學分
■ 無賴
■ 水頭書
■ 三峽
■ 一個不列顛人在台灣

書摘/試閱

谷歌(節錄)

在普通的生活裡,儀式猶如三餐睡眠。儀典預告:時候到了,於是該做點甚麼,生活不見得更豐富,但足以阻止生活失序。激情、飽滿、鮮豔都易於動人,規律與秩序卻是最耐看的美:岩壁摺皺的曲線,大致平行疊復;谷間流濺的水體,夏腴冬枯;蕨類羽葉的對稱與排比;獼猴的覓食嬉戲,不能逾越尊卑長幼,即使組織的秩序來自暴力。

不易之中有所變易,樹木以年為輪,年年累積不同的圓周,年年以心為準,而我的圓心位於砂卡礑溪中游的一池碧水。當我從巨岩一躍筆直刺入水潭,如一柱馨香插進香爐,我的夏季才開始,不由衣袖長短來判斷,非始自梅雨季的終結,更不聽信氣象局精準的溫度計。

流水刷蝕溪床,山谷深而蜿蜒窄仄;溪水含砂量低,終年清澈,藍得綠得令人只能親以五體讚之美之;左右峭壁夾峙高聳,多為沈積變質的大理岩,摺皺繁複,質地堅硬卻披著柔媚的紋理;沿溪山徑大致依循等高線,平坦易行;林木蓊鬱茂密,坡度緩處植被高大,層次豐富,樟科楠屬和桑科榕屬是優勢樹種,而底層以蕨類為盛,踏走其間,可親可即;陡坡常見迎風搖曳的台灣蘆竹和沿階草,緊抓岩縫,耐旱耐苦。這大約是砂卡礑的面目,素樸清淨,就是一條常見的野溪。

偶爾巧遇堅守山中家園的居民,聽他們聊起祖靈應允而國家公園禁止的狩獵,山蘇的價格和品質。無論怎麼看,他們的生活與勞動都夾在所謂的進步的縫隙之間,但他們似乎也不甚期待山下的文明體制真能釋出體貼、善意或實質的協助。沒有電力,沒有自來水,也不能阻斷生活的步伐,山林野地磨練他們,也給予撫慰。

砂卡礑是一個平放心底的秘密,指向一片亞熱帶雜林,一座荒廢的檢查哨,一汪足以潛浸徜徉的深潭,一方堪為跳臺的巨岩,像一個僻居的故友,不閉門戶,也無意設宴相待,只藉由季候的遞嬗,遙送情意。今年以來,雖偶有陰雨,卻也斷續晴朗了好一段時日;在春雨挹注後,砂卡礑溪的水位應該擺脫瘦瘠的枯水期,下游劇彎注入立霧溪前的那一方如蛙頭的巨岩,想來已沒入水流了。

天空藍得彷彿會滴水,高聳的稜線密敷草樹,綠得不能再綠,優美的稜弧佔據了我有限的視野。我站在山谷入口,大口呼吸,遙望那一綹青碧注入深巨的太魯閣峽谷。

榕樹是常見的桑科植物,生命力強韌到簡直令人厭懼,雀榕在石隙間伸延瘦細的根鬚果然,水勢飽滿。

我從山壁直下溪床,於溪河交匯前的折彎處涉渡淺灘,輕快的水流受到阻擋,白沫四濺。我低頭端看不斷沖刷不斷流逝的沫花,直到腦袋片片花白,才繼續跨向對岸,就著錯雜的石塊攀爬,抓緊褐黑的舊索,撥開四向竄伸的枝條,登抵步道。這是今年第一趟,越水攀山,大約費去一刻鐘。

景緻大致不別以往,成團如花椰的積狀雲在稜線上空蹲著,萬物籠罩在飽涵水氣的清風裡,姑婆芋、五節芒,草族擺曳摩擦,嗦嗦為響,甚至山凹裡一叢山棕也悉訴有聲。陽光透不進緊夾的山谷,山壁上鑿凹的步道如陰濕的坑道,路面時有綠苔,涓細的水線自石縫撫過苔蘚,更不乏頂端終年滲水的路段,那就不僅涓滴徐垂,而是擲地有聲了。山中密雜的枝葉,在我看來無非就是密雜的枝葉,少數喊得出名的如茄苳、榕、江某、樟、楠、肉桂,多是原生的樟科家族。,伏貼岩表,緊緊纏勒,如網羅織,密覆岩石之後,放肆地肥粗起來,其神氣與平地慈藹如老翁的大樹公截然有別。

我的砂卡礑是一座自私的峽谷。

得獎作品

1992 第二屆台大文學獎小說首獎:草地上的野餐
1996 第十九屆時報文學獎散文評審獎:遺址通知
1997 第十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第二名:靖國勇士
1998 第一屆台灣省文學獎散文首獎:萬寧
1999 花蓮文學獎散文特別獎:回首
2005 第四屆宗教文學獎散文首獎:蘆中遠望
2006 第二十八屆聯合報文學獎散文大獎:我的不肖老父
2009 花蓮文學獎新詩首獎:地圖繪製學 散文首獎:谷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0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