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資本是個好東西(簡體書)
滿額折
資本是個好東西(簡體書)
資本是個好東西(簡體書)
資本是個好東西(簡體書)
資本是個好東西(簡體書)
資本是個好東西(簡體書)
資本是個好東西(簡體書)
資本是個好東西(簡體書)
資本是個好東西(簡體書)
資本是個好東西(簡體書)
資本是個好東西(簡體書)
資本是個好東西(簡體書)
資本是個好東西(簡體書)
資本是個好東西(簡體書)

資本是個好東西(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88 元
定  價:NT$ 528 元
優惠價:87459
領券後再享89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資本是個好東西》內容簡介:資本是怎么形成的?怎么看資本的效率與擴張?怎么認識資本運營和資本文化?怎么看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系?怎么加快金融改革,把過剩的資本引向資本市場?怎么看全球金融危機?怎么積聚金融力量,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和金融領域的大國博弈?怎么認識、警惕和防止各種“恐資病”?革命政黨怎樣讓勞動者成為有產者?怎樣塑造一個好的能夠鼓勵資本形成機制創新和持久地擴張資本即資本化的機制?《資本是個好東西》對新中國60多年建設中在認識資本的作用,發揮資本的力量等方面的得失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對許多與投資相關的政策和重大改革舉措的出臺的內幕做了有意義的回顧,為下一步的改革、發展、創新提供了極具啟發意義的歷史反思,并試圖探討現實思路。

作者簡介

曹爾階,1929年生,江蘇省東臺市人。研究員職稱。新中國成立後,長期在財政部、中國建設銀行從事投資管理的實踐和理論研究工作。先後任:中國投資咨詢公司總經理;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高級顧問;中國建設銀行投資調查部主任;他還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兼職教授,曾任中國投資史研究會理事長、中國金融學會理事、中國投資學會常務理事,是國務院有突出貢獻津貼的專家。其主要著作有《新中國投資史綱》(1992)、《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與展望》(1994)等;曾主編和參與主編《當代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管理》、《中國建設銀行40年》、《建設項目評估》、《投資學教程》、《投資項目管理學》、《項目評估學》等。

名人/編輯推薦

《資本是個好東西》編輯推薦:一位老銀行家講述資本在中國的曲折的發展歷程,展現中國資本創新與擴張之路。一位資深的投行專家,見證和參與新中國以來一些重大建設投資項目的調研、論證、審批,以及制定了相關的政策、法規的親身經歷。一個83歲高齡的知識分子,反思資本和資本管理者的是非功過。

中國有40多年諱言資本的歷史,現在又趕上由美國次貸危機蔓延開來的全球金融危機,但是我仍然決定把這本書定名為“資本是個好東西”,雖然難免會引起某些敏感性話題的爭議。我認為,無論是從資本對世界的貢獻來看,還是從資本形成機制創新的歷程來看,盡管資本的泡沫多次給世界帶來災難,但是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早期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說的:“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現代工業的無窮無盡的生產力”才是“解放勞動的第一個條件”。這里有一系列需要研究的問題:資本是怎么形成的?怎么看資本的效率與擴張?怎么認識資本運營和資本文化?怎么看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系?怎么加快金融改革,把過剩的資本引向資本市場?怎么看全球金融危機?怎么積聚金融力量,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和金融領域的大國博弈?怎么認識、警惕和防止各種“恐資病”?革命政黨怎樣讓勞動者成為有產者?怎樣塑造一個好的能夠鼓勵資本形成機制創新和持久地擴張資本即資本化的機制?如此等等。
此書的寫作,是受了夏小軍2006年一篇有關核心資本文章的啟發。最初我寫了一篇《拓寬資本形成機制創新的活動空間》,發表在《金融時報》和《建設銀行報》上。後來深感資本形成機制內容寬泛,遠非一兩篇短文所能說透,而我的人生經歷正應對此有更深入的探討,遂萌生專著的愿想。此書的初稿寫成于2007年,反復修改到了2011年,此時錯過了中國改革開放的30周年以及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紀念活動。60多年社會主義建設的歷程,“路漫漫其修遠兮”。40多年,囫圇吞棗,語焉不詳,我們諱言資本;後20年,柳暗花明,豁然開朗:資本是個好東西!這應該是對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和新中國成立60周年最好的紀念。
馬克思是偉大的。盡管馬克思反對資本主義、反對資本,但是他卻以畢生的精力來對資本及其運動規律和矛盾的各個方面進行了透徹的研究。最後,他又著重地研究了股份資本,發現了這個可能是在“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方式已經發展到高度階段”時,“由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轉向聯合的生產方式的過渡形式”,并且可能是“導向共產主義的”“最完善的形式”。
後世的馬克思主義者,特別是一些國家掌握了政權的馬克思主義者,缺乏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這種敢于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研究資本運動的求實精神。他們以一種與無產階級執政者不相容的偏執自大和居高臨下的傲慢態度以及唯恐沾染了資本主義細菌而對資本不屑一顧,反對資本而又諱言資本,以致在經濟建設中缺少資本文化,因而也缺少對資本運動的常識和應對的智慧。
鄧小平是偉大的。他勇敢地提出“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地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這些話,成為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的指路明燈。
馬克思逝世以後的100多年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又有了新的發展,資本形成機制有了不斷的創新。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科學技術飛躍發展,推動了生產力的飛躍發展,竟使資本主義逃脫了列寧稱之為“腐朽”和“垂死”的那個預言。資本主義國家的執政者,尤其是那些民主社會主義政黨通過議會競選和平掌權的執政者,借鑒了社會主義國家的注重職工福利和公共利益的做法,緩和了階級矛盾,不但走出了“腐朽”和“垂死”的困境,而且竟把資本主義的經濟和金融推上了一個新的繁榮發展階段,而且在經濟發展中進行人力資源投資,即提高對人的能力與素質的投資支出。這對經濟發展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以至在當今社會中中高收人人群增加,出現了一個馬克思當年沒有能夠預見到的龐大的中產階級。
我們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人為本,建設和諧社會,一定要駕馭資本,推動資本形成機制的創新,響應中共中央提出的“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號召,為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拓開更寬廣的發展道路。
我畢生從事金融實踐和研究。在我的80多年的人生中,有60多年同投資打交道的歷史。現在,整理這一生在投資問題上經歷或研究過的東西,無論是投資、貸款、“撥改貸”、資產的折舊和更新改造、融資租賃、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資本市場的資本融資和債券融資、企業的資產重組、企業兼并和收購、企業的破產或“債轉股”,還是投資基金、資產證券化、金融衍生商品市場等等,原來都是在不同條件下創新了資本形成機制,成為擴張資本的手段。我從投資管理的實踐中體會到資本的擴張天性,因而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遭遇到的諸多經濟問題,都嘗試著從資本形成機制的角度進行闡述,比如計劃經濟時期國家計委追求高指標形成的“生產壓基建、基建壓財政、財政擠銀行、銀行發票子”,地方政府的平調集體資金,企業的“基建擠生產、生產擠大修、大修擠成本”和亂挪亂拉貸款,地方利用“小措貸款”擴張資本來增加財政超收;改革開放以後地方部門和企業的承包經營,地方政府的“集資熱”、“債券熱”,地方辦基金會,地方辦金融,“假拆借”和“繞規模貸款”,“撥改貸”、“財政信用”和“債轉股”,以及在境外闖出香港上市的紅籌股,在境內出現的淄博交易市場和成都內部股交易的“紅廟子市場”等等。當然,有些確實是創新,有些則屬于邪門歪道的違規舉措。回顧這60多年資本創新的歷程,創新與違規,真理與荒謬,其實也就只是一步之差!問題在于金融管理當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善于審時度勢、因勢利導,要善于從制度改革上理順生產關系,激發、保護和駕馭一切資本的積極性,為資本形成機制的創新鳴鑼開道,盡可能把一切閑置的社會財富轉化為創造財富的資本,為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開拓道路,而不能總是當“搖頭派”,動輒處分勇于探索創新的干部,更不能因噎廢食,把嬰兒和污水一起潑掉!
作者孤陋寡聞,迄今為止還沒有見到對各類資本形成機制創新的系統論述,因而不揣冒昧,把過去涉獵過或研究過的東西梳理成章,同時也參考吸收了諸多名家近期的著述。雖不敢說看到了有關資本形成機制創新和資本擴張歷程的“全豹”,但自以為應當從這里升華出一些東西,只是限于自身水平,平庸累贅,非常不得要領。我不是職業經濟學者,深知自己的局限。這里并沒有創見,都是些老生常談的東西,有些可能是過了時的“老話”,有些則可能是對某些“沖闖紅燈”舉措的異見,而且在撰寫上信手拈來,夾敘夾議,既非純粹的理論探討,又非大眾化的敘說,搞得有點非驢非馬!但我仍然有勇氣把這些零散的珍珠串成項鏈,而這只是出于一種非職業經濟學者的研究偏好,至于能不能成為藝術品,則寄希望于後之來者。
*
近30多年來,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平均每年增速超過9.7%,才完成了一半的工業化和城鎮化;今後,中國持續進行的後一半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必然要帶動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我估計這可能還將再持續二三十年,其可以預期的平均增速將在7%~8%。前30年,我們滿世界尋找資本,建設繁榮的實體經濟。今後30年,我們要不遺余力地推動資本形成機制的創新,不但要把實體經濟的基礎做大做強,而且要致力于發展資本市場和虛擬經濟,致力于經濟的金融化,致力于駕馭這個經濟金融化。我們可以在全球貿易失衡當中以合適的價格讓渡我們的巨額儲蓄,但必須力爭在經濟金融化方面獲得較好的回報。 當今,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過程非常迅猛,金融的發展遠遠快于經濟的發展。在最近的十年,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前五年里,全球的實體經濟是以5%的速度在增長,而金融是以20%、30%的速度增長,金融衍生產品則是以70%~80%的速度增長。現在,由于美國貨幣當局不負責任,濫發貨幣,以致美元貶值,低息美元泛濫。由此造成了全世界的流動性過剩和金融資產的迅猛增長,金融市場的規模和它承擔的風險已經大大超過金融市場對實體經濟的促進和調整的作用。但是歸根結底,虛擬經濟必須服務于實體經濟,畢竟人類真正的生活質量來自于實體經濟即GDP的增長,而不是虛擬資產。而我們當前的問題正在于金融衍生產品和虛擬經濟的過度發展脫離了實體經濟,因而失去了基礎。
當前的全球金融危機,是一次史無前例的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索羅斯把這次“最嚴重的金融危機”歸咎于“市場原教旨主義”(Market Fundamentalism),即認為金融市場機制可自我均衡的觀點。這話出自于索羅斯,很有教育意義。現實的問題是,人們對金融風險的防范、控制和駕馭的手段遠遠跟不上虛擬經濟規模的擴展,金融的監管和全球的金融協調遠遠落後于現實金融市場和虛擬經濟的發展。但是隨著對資本客觀運動規律認識的加深,人們終將能夠掌控和駕馭資本,猶如將一觸即發的強烈的雷電馴服成電弧燈和電話那樣為人類造福。
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對于像我國這樣正在崛起的大國,既是一次機會,也是一次挑戰,逼著人們必須緊跟它的步伐。面對全球的經濟金融化,如果我國經濟金融化的速度過于緩慢,不但有可能受制于人,也可能錯失這一次在全球經濟調整中發展的大好時機。所以我們要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一方面,要發展虛擬經濟和資本市場,加速經濟的金融化,以此同全球經濟和金融接軌并從中受益。另一方面,要學會在金融的波動中防范風險、控制風險、駕馭風險,讓金融市場和虛擬經濟服務于實體經濟,而不是損害實體經濟。要讓經濟和金融在中國的和平崛起中服務于改善民生,尤其是致力于民富,致力于實現中共中央“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號召,讓勞動者成為有產者!
是為序。
曹爾階
2011年8月

目次

引言 資本是個好東西
——兼談資本文化建設、投資與國力、全球金融危機等問題
一、資本是經濟發展和人民富裕的必要條件
二、資本運營:追求效率與擴張
三、資本文化的建設任重道遠
四、小康時期的投資規模要同已經增長了的國力相適應
五、保持較高的投資率,加快城市化進程
六、放眼“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把過剩的資本引向資本市場
七、從經濟全球化的視角認識全球金融危機
八、金融監管不容松懈
九、警惕和防止各種“恐資病”
十、讓勞動者成為有產者

第一章 資本是怎么形成的
——兼談資本的形成機制及其擴張和創新的歷程
開場白:60年風水輪流轉,從英鎊、美元、日元和馬克談到人民幣
一、資本的初始形態:自有資本與信用
二、資本擴張和創新歷程:資本形成機制創新形式的發展變化
三、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後資本市場和虛擬資本的發展
四、西方國家資本形成機制創新的特色
五、中國計劃經濟時期的各類投資膨脹是資本擴張的另類體現
六、人是資本形成機制創新中最積極的因素

第二章 資本并不只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
開場白:盲人摸象與“諱言資本”
一、早在資本主義社會之前,資本即已存在
二、資本積累是社會最重要的進步職能
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資本是一個僅僅保持著資本名稱的社會主義要素
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同時存在著兩類資本

第三章 股份制——從生產社會化走向資本社會化
開場白:煙臺電廠股份制集資和紐約憑什么成為世界金融中心
一、生產的社會化要求資本的社會化
二、中國在股份制實踐上的曲折過程
三、馬克思:股份資本是“導向共產主義的”“最完善的形式”
四、改革開放後股份制在意識形態的重重障礙中起步

第四章 國家投資、國家干預、國有化和私有化
——兼談中國國有經濟在資本形成機制創新上的曲折歷程
開場白:中國最早的國家干預和經濟杠桿的逆調節作用
一、蘇聯的優先發展重工業開創了國有資本的新機制
二、西方國家的國家干預、國有化和私有化
三、“按部門歸口切塊分配投資”:初始的國有資本形成機制
四、“小措貸款”:地方增產增收和資本創新的特殊工具
五、資本形成機制的創新:各種包干和企業承包制
六、“撥改貸”和信貸介入投資:銀行職能的回歸
七、1982—1992年的投資膨脹:市場對“有計劃商品經濟”的初次較量
八、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前哨戰:金融宏觀調控和改革稅制
九、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從解困和減負起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十、“假拆借”和“繞規模貸款”:貨幣領域市場經濟同計劃經濟的最後一次較量
十一、1998—2004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應對通貨緊縮的國家干預
十二、國有經濟布局戰略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

第五章 折舊基金是現成的擴大再生產的積累基金
開場白:“捉鬼”的故事
一、馬克思:折舊基金也是擴大再生產的積累基金
二、加速折舊:加快了墊付資本的補償
三、技術轉讓費:無形資產補償和積累的機制
四、我國在折舊基金和維持簡單再生產資金上走的彎路
五、投資雙膨脹引起投資概念的大爭論
六、五種無形損耗

第六章 借雞生蛋:借道融資租賃
開場白:杭州公交車改造借道融資租賃
一、融資租賃:工業用戶選擇設備和供應商,租賃公司籌錢買進來租給工業用戶用
二、融資租賃的發展歷程
三、政策扶持
四、我國融資租賃的發展

第七章 絕處逢生:困境企業的重整和“債轉股”
開場白:冰鞋的故事
一、西方國家破產法的革命:從重組方面尋找出路
二、“入股信貸”(即視同入股的貸款)
三、“破產風”:我國國有企業解困的一段彎路
四、國有企業的過度負債是源于債本錯位
五、“債轉股” 在我國資本形成機制上的創新

第八章 非公經濟: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開場白:鄧小平三保年廣九
一、我國非公有經濟發展的曲折過程
二、從溫州模式看民間投資
三、民營企業家沒有“原罪”,黨和政府卻有“原錯”
四、多少個“36條”不如一條:限制央企

第九章 利用外資和“騰籠換鳥”
開場白:我與利用外資
一、戰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和利用外資
二、中國利用外資的情況
三、“騰籠換鳥”:勞動密集型工業城市與企業的“雙轉”
四、利用外資和經濟安全

第十章 從風險投資談知識經濟和人力資本
開場白:風險投資握手蘋果電腦和比爾?蓋茨創建微軟
一、高新技術的發展突出了知識經濟和人力資本的地位
二、風險投資的運作邁出了重視人力資本的第一步
三、扶植技術創新需要有一整套簡便的金融服務體系
四、中國風險投資的現狀及對策
五、計劃經濟容不得高新科技的創新
六、對人力資本和提高人的能力的投資的一點探討

第十一章 資本化和企業的股權、債權融資
開場白:最早的股票、深圳“股市熱”、100億股票認購證和“紅廟子”市場
一、“資本化”具有從市場上“開發”出“資本”的機制
二、證券市場具有迅速地擴張事業規模和資本規模的新機制
三、直接融資對銀行的替代
四、我國股票市場的試點和股權分置的彎路
五、債券市場的發展歷程
六、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是勢所必然
七、加快發展資本市場和虛擬經濟,在認識上必須與時俱進
八、資本市場和虛擬經濟不發展,我們失去了什么

第十二章 “創造性的破壞”:企業收購與兼并
開場白:微軟收購雅虎
一、“創造性的破壞”:企業兼并收購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資源配置
二、杠桿收購顯神威,米爾肯將垃圾債券點石成金
三、中國企業兼并和收購:難以擺脫的行政主導
四、通鋼血案:要害是控制權之爭和滋生腐敗的“圍鋼經濟”
五、期待全流通時代的市場化并購高潮

第十三章 共同投資基金:在銀行之外另起投融資爐灶
開場白:投資大師菲利普?凱雷和“共同基金先鋒”約翰?鄧普頓
一、證券投資基金及其在資本形成機制上的創新
二、私募股權基金
三、對沖基金
四、主權基金的崛起
五、基金專戶理財與銀行理財
六、基金融資問題

第十四章 資產證券化:投資銀行的“聚寶盆”
開場白:美國住房抵押債券的緣起和“五頭公羊”之一的路易斯?拉尼爾雷
一、資產證券化在資本形成機制上的創新
二、資產證券化向多種衍生金融商品發展
三、美國住房次級抵押貸款的證券化以及次級債券為什么會帶來危機
四、資產證券化與全球金融危機的進一步分析(上)
五、資產證券化與全球金融危機的進一步分析(下)
六、我國資產證券化的步伐只宜加快,不能因噎廢食

第十五章 金融期貨市場
開場白:金融期貨的先驅:米爾頓?弗里德曼和利奧?梅拉梅德
一、金融期貨市場的特點和功能
二、正確認識1995年“327國債期貨風波”的教訓
三、中國金融期貨市場正在起航
四、辯證地認識投機與投資

第十六章 投資銀行的“投行思維”及其資本運營
開場白:劉禮欣的“銀行再分配”和他的十種籌資設想
一、什么是投資銀行及其業務領域
二、談談投行思維
三、資本運營:投資銀行獨特的金融服務
四、中國企業在境外上市的資本運營上初嘗禁果
五、中國股市早期的資金環境不存在投資銀行業資本運營的活動空間
六、國內A股市場股權分置條件下的不公平資本運作
七、大資金集團坐莊的不公平資本運作和操縱市場的過度投機
八、投資銀行獨特的金融服務為市場提供高附加值
九、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中為什么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全軍覆沒

第十七章 高速鐵路和都市圈的“時空壓縮”把我們引向“城市時代”
——談談資本積累與城市經濟
開場白:溫州龍港鎮:白手創建“農民第一城”
一、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使城市經濟居于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中國60多年建設走了一段“工業化超前,城市化滯後”的彎路
三、高速鐵路和都市圈的“時空壓縮”把我們引向“城市時代”
四、城市化紅利和中國農民工問題
五、“二橫三縱”的城市群規劃加“四橫四縱”的高速鐵路:中國城市化邁向新的“城市時代”

第十八章 金融全球化:人民幣面臨“世界貨幣”的機會與挑戰
——談談金融革命、經濟金融化與金融全球化
開場白:日元升值是永恒的話題
一、金融革命與金融全球化
二、當前世界經濟金融形勢變化的三大特點
三、要從經濟全球化的視角重新審視目前所謂的“國際經濟失衡”
四、金融全球化:人民幣正面臨“世界貨幣”的機會與挑戰
五、中國要確立金融興國的方略,積聚金融實力,面對大國博弈
六、在發展金融的同時,要加快發展面向生產的現代服務業,尤其是現代物流業

第十九章 社會主義勞動者與資本
開場白:一段野史——什么時候實行共產主義
一、勞動者成為有產者
二、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團結一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三、正確對待“按資分配”
四、“他山”之鑒:西方國家如何造就中產階級
五、當前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的狀況
六、提高居民勞動收入水平是提高財產性收入水平的先決條件
七、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
八、尊重和保護人民群眾擁有資本和控制資本的權利
後記

書摘/試閱

◆我畢生從事金融實踐和研究。在我的80多年人生中,有60多年同投資打交道的歷史。現在,整理這一生在投資問題上經歷或研究過的東西,無論是投資、貸款、“撥改貸”、資產的折舊和更新改造、融資租賃、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資本市場的資本融資和債券融資、企業的資產重組、企業兼并和收購、企業的破產或“債轉股”,還是投資基金、資產證券化、金融衍生商品市場等等,原來都是在不同條件下創新了資本形成機制,成為擴張資本的手段。回顧這60多年資本創新的歷程,創新與違規,真理與荒謬,其實也就只是一步之差!問題在于金融管理者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善于審時度勢,因勢利導,要善于從制度改革上理順生產關系,激發、保護和駕馭一切資本的積極性,為資本形成機制的創新鳴鑼開道,盡可能把一切閑置的社會財富轉化為創造財富的資本,為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開拓道路。而不能總是當“搖頭派”,動輒清查和“嚴禁”,更不能因噎廢食,把嬰兒和污水一起潑掉!
◆計劃經濟時期國家計委追求高指標形成的“生產壓基建、基建壓財政、財政擠銀行、銀行發票子”;地方政府的平調集體資金,企業的“基建擠生產、生產擠大修、大修擠成本”和亂挪亂拉貸款,地方利用“小措貸款”擴張資本來增加財政超收;改革開放以後地方部門和企業的承包經營;地方政府的“集資熱”、“債券熱”,地方辦基金會,地方辦金融,“假拆借”和“繞規模貸款”,“撥改貸”、“財政信用”和“債轉股”,以及在境外闖出香港上市的紅籌股,在境內出現的淄博交易市場和成都內部股交易的“紅廟子市場”等等。當然,有些確實是創新,有些則屬于邪門歪道的違規舉措。
◆“十一五”期間服務業沒能完成指標,與稅費過高有很大關系。中國流轉稅的體系是兩個稅種并存,對制造業實行增值稅,對服務業則實行營業稅,以流轉的全額為稅基,最常見的是重復納稅。一個典型事例是,廣州宏峰物流公司一單近千噸的鋼材,從廣州番禺貨運碼頭運往海口,整體運費是19902元,發運時已經繳稅688.34元。但在到達海口碼頭後,需要把涉及碼頭搬運的項目外包給海口碼頭,海口碼頭是獨立法人,還得再重復繳付一次裝卸稅657.35元,但所有在碼頭產生的稅款都不能抵扣。扣除運費、轉包給碼頭的裝卸費之後,實際毛利潤只剩下216元。這當中,包括重復納稅的全部稅額是1345元,重復納稅是全部稅額的將近一半(48.87%),是利潤的3.04倍。
◆我不是職業經濟學者,深知自己的局限。這里并沒有創見,都是些老生常談的東西,有些可能是過了時的“老話”,有些則可能是對某些“沖闖紅燈”舉措的異見,而且在撰寫上信手拈來,夾敘夾議,既非純粹的理論探討,又非大眾化的敘說,搞得有點非驢非馬!但我仍然有勇氣把這些零散的珍珠串成項鏈,而這只是出于一種非職業經濟學者的研究偏好,至于能不能成為藝術品,則寄希望于後之來者。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59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