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對症拔罐除病痛
66折
對症拔罐除病痛
對症拔罐除病痛
對症拔罐除病痛
對症拔罐除病痛
對症拔罐除病痛
對症拔罐除病痛
對症拔罐除病痛
對症拔罐除病痛
對症拔罐除病痛
對症拔罐除病痛
對症拔罐除病痛
對症拔罐除病痛
對症拔罐除病痛
對症拔罐除病痛
對症拔罐除病痛

對症拔罐除病痛

定  價:NT$ 320 元
優惠價:66211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66種家庭常見病對症拔罐法+320幅精美插圖詳解

手法+步驟+常用穴位
家庭拔罐實用療法

●輕鬆拔罐
拔罐流程全圖解、常用穴位全知道,拔罐變得超簡單

●保健祛病
有病祛病、無病保健,拔去病痛一身輕

背部罐口定位法

1 血會區
部位:罐口邊緣接近脊椎
主治:發熱惡寒、心痛、腹痛、咳嗽、氣喘、咳逆吐血、背痛脊強

2 後肺尖區
部位:肩胛骨內邊緣上端
主治:肺炎、肺結核、咳嗽、氣喘、頸椎病、感冒、落枕

3 後胃區
部位:第10胸椎棘突下
主治:胃脘痛、痙攣、抽搐、寒熱、肝病、脊背強急疼痛
超簡單、超好學的拔罐祛病法
病症詳解+拔罐方法+精確取穴

9大拔罐具體應用法 找準穴位一拔就靈
●保健 10種拔罐保健法,祛病保健一舉兩得
●對症 做自己的保健醫生,診斷病症、拔除病痛
●全面 一種病症,多種拔法,總有一種適合你
●取穴 獨創簡易取穴法,一個動作找對穴位

保健養生拔罐大全

增加活力拔罐法
取穴:大椎穴、關元穴、足三里穴
方法:每日睡前用「火罐法」,在各穴位上留罐10~15分鐘。

疏通經絡拔罐法
取穴:疼痛局部、曲池穴、足三里穴
方法:疼痛局部,以梅花針輕刺出血後拔罐,使出血少許,再於曲池穴、足三里穴留罐5~10分鐘。

培補元氣拔罐法
取穴:腎俞穴、關元穴
方法:每日睡前用「火罐法」,在各穴位留罐5~10分鐘。

調補精血拔罐法
取穴:肝俞穴、腎俞穴、血海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
方法:每日選1~2穴,用「火罐法」拔罐5~10分鐘。

健脾開胃拔罐法
取穴: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氣海穴、足三里穴
方法:每日各穴以「火罐法」留罐5~10分鐘。

本書特色

本書對中國古老的自然療法「拔罐」進行介紹,採用圖解方式,將拔罐療法的一些基本理論知識、實踐操作圖片、表格、流程圖等形式呈現給您。

將每個病症的適用穴位,標示在標準穴位圖上,方便您在拔罐時準確取穴。為讓您更快、更好地找到穴位,本書在附錄中提供取穴技巧,只要按照本書,就能精準找到穴位。

「人體部位拔罐圖示」彩頁
●胸腹部罐口部位
●腰背部罐口部位
●下肢部罐口部位

保健養生自然療法—拔罐

中醫自成體系,淵遠流長而又博大精深,擁有許多獨特的治療方法。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都是應用各種天然藥物和物理方法,藉由刺激體表穴位以調整臟腑功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這些方法使用安全、療效明顯,對於如哮喘、中風後遺症等這些西醫療效欠佳的慢性病、疑難雜症也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這些方法中,拔罐療法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因為上述的這些優點,拔罐療法也被稱為21世紀的「自然療法」或「綠色療法」。

拔罐療法,又稱「火罐氣」、「角法」。是一種以杯罐為工具,借助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以產生負壓,使杯罐吸著於穴位皮膚或者患處,藉由吸拔和溫熱刺激等,讓人體局部產生瘀血現象的一種治療方法。

考古發現,早在西漢時期,中國就已經有了拔罐療法。在中國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以獸角治療疾病的記載。

東晉醫學家葛洪著的《肘後備急方》裡,也有關於拔罐的記載。唐代王燾著的《外台祕要》一書中,也曾介紹使用竹筒火罐來治病,如文內說:「取三指大青竹筒,長寸半,一頭留節,無節頭削令薄似劍,煮此筒子數沸,及熱出筒,籠墨點處按之,良久,以刀彈破所角處,又煮筒子重角之,當出黃白赤水,次有膿出,亦有蟲出者,數數如此角之,令惡物出盡,乃即除,當目明身輕也。」

唐代太醫署還將「拔罐」單列為一門學科,學制三年,從理論、操作和臨床等方面形成較為完整的醫學體系。從以上介紹的情況看來,中國晉、唐時代就已非常流行用火罐療病了。

唐以後的醫師,不僅繼承了先人的成果,而且還進一步發展拔罐療法,使之發揮更大的作用。比如,宋代的醫師就將拔罐療法的使用範圍擴大到內科疾病中。

在宋代醫書《蘇沈良方》中,就有用火罐治療久咳的記載。清代著名醫藥學家趙學敏,曾用拔罐療法治療風寒、頭痛、風痺、腹痛等症。另一清代醫師吳謙在《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訣要》中,也記載了拔罐配合中醫、針灸等治療疾病的方法。

直至近代,拔罐療法有了更進步的發展,臨床應用從比較單一的範圍擴展到內、外、婦、兒、骨、皮膚、五官等諸多分科。不僅如此,拔罐療法還走出華人地區,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舉例來說,拔罐療法在法國被稱為「杯術」;在俄羅斯被稱為「瘀血療法」。總之,已經有越來越多人接受並施行拔罐療法。

本書共分十一章,分別是拔罐療法基本知識、拔罐與經絡、拔罐療法的實際操作、強身健體拔罐十法、內科疾病拔罐療法、外科疾病拔罐療法、婦科疾病拔罐療法、兒科疾病拔罐療法、皮膚科疾病拔罐療法、五官科疾病拔罐療法和美容科拔罐療法。

這十一章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前三章為第一部分,主要闡述拔罐療法的一些基本理論知識和一般性的實踐操作技巧;後八章為第二部分,主要論述的是拔罐療法在治療一些疾病時的應用方法,如採用拔罐療法如何治療糖尿病、五十肩等等。

本書採用讀者易讀、易學、易懂的圖解形式。閱讀時,讀者可以一邊讀左邊文字,一邊對照右邊圖解。對頁左邊的文字流暢優美,論述清晰;右邊的圖片寫實詳細,將拔罐的過程、手法、技巧以及穴位的準確位置展現得一覽無遺。這樣會對讀者閱讀、理解、掌握拔罐療法帶來諸多便利,同時亦可以為讀者節省不少寶貴的時間。

由於受到篇幅的限制,不能一一詳述拔罐療法對於各種疾病的應用,但是我們衷心希望您在看完此書後,對拔罐療法有一些基本的、正確的認識,或者是對拔罐療法產生一些興趣,抑或是藉由拔罐療法,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

目次

【序 言】保健養生自然療法—拔罐
使用方法
胸腹部罐口部位的劃分
罐具的種類
拔罐時常用的其他材料
拔罐方法展示

第一章 拔罐療法基本知識
1 淵遠流長的拔罐療法
2 拔罐療法的中醫理論
3 拔罐療法的現代醫學理論
4 拔罐療法的治療範圍與禁忌
5 拔罐療法對診病的意義

第二章 拔罐與經絡
6 人體的經絡系統
7 十二經脈
8 奇經八脈與十五絡脈
9 拔罐與穴位
10 拔罐的取穴手法

第三章 拔罐療法的實際操作
11 罐具如何排氣?
12 拔罐療法的分類
13 拔罐前的準備工作
14 拔罐的操作步驟

第四章 強身健體拔罐十法
15 增加活力拔罐法
16 祛除邪氣拔罐法
17 疏通經絡拔罐法
18 培補元氣拔罐法
19 調補精血拔罐法
20 健脾開胃拔罐法
21 滋肝明目拔罐法
22 養心安神拔罐法
23 強筋壯骨拔罐法
24 潤膚美容拔罐法

第五章 內科疾病拔罐療法
25 神經衰弱
26 支氣管炎
27 肺炎
28 慢性胃炎
29 心絞痛
30 高血壓
31 癲癇
32 糖尿病
33 慢性腎炎
34 坐骨神經痛
35 感冒
36 神經性嘔吐
37 便祕
38 中風
39 偏頭痛
40 男性性功能障礙

第六章 外科疾病拔罐療法
41 五十肩
42 落枕
43 頸椎病
44 急性腰扭傷
45 痔瘡
46 脫肛
47 類風濕性關節炎
48 攝護腺炎
49 網球肘
50 癤病

第七章 婦科疾病拔罐療法
51 經痛
52 白帶過多
53 慢性骨盆腔炎
54 子宮下垂
55 更年期症候群
56 急性乳腺炎
57 產後缺乳
58 妊娠嘔吐
59 閉經

第八章 兒科疾病拔罐療法
60 小兒消化不良
61 小兒疳積
62 百日咳
63 小兒遺尿
64 小兒腹瀉
65 流行性腮腺炎
66 小兒高燒不退
67 小兒肺炎

第九章 皮膚疾病拔罐療法
68 濕疹
69 蕁麻疹
70 帶狀疱疹
71 神經性皮炎
72 牛皮癬
73 白癜風
74 皮膚搔癢症
75 玫瑰疹

第十章 五官科疾病拔罐療法
76 急性結膜炎
77 青光眼
78 白內障
79 牙痛
80 復發性口腔潰瘍
81 慢性鼻咽炎
82 急性扁桃腺炎
83 流鼻血
84 慢性鼻炎
85 內耳暈眩病

第十一章 美容拔罐療法
86 肥胖症
87 痤瘡(青春痘)
88 黃褐斑
89 狐臭(腋臭)
90 酒糟鼻

【附錄】特效穴位速查圖集

書摘/試閱

第一章 拔罐療法基本知識

拔罐療法的現代醫學理論
現代醫學認為,拔罐療法之所以可以治療疾病,是因為它藉由對皮膚表面的吸拔作用,對人體各部位器官產生刺激作用,從而改善人體的新陳代謝和免疫能力。

●罐具刺激作用
拔罐時,火罐吸拔在皮膚上,這種吸拔力可以使局部皮膚的微血管充血、破裂,破壞血管內的紅血球,使人體出現自身的溶血現象。吸拔力越大,這種溶血現象就越大,反之則越小。除此以外,這種吸拔力可以藉由皮膚感受器、血管感受器等對大腦皮層產生刺激作用,並使之興奮或者抑制。實驗結果證明,當用輕而緩的手法拔罐時,可抑制神經;當用強而急的手法拔罐時,可使神經得以興奮。因此,拔罐正是藉由對吸拔力大小的調節,和對吸拔部位的不同,而調節整個人體的臟腑功能,並使之趨於平衡。

●溫熱刺激作用
在拔罐過程中,火罐中的溫熱刺激可以使局部皮膚的血管擴張,並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狀態,增強器官組織的活力。這些都對治療疾病有一定的作用和影響。

●增強白血球的吞噬能力
拔罐前後的實驗結果證明,拔罐可以提高人體白血球的吞噬能力。拔罐後白血球略有增加,但增長數量並不明顯,只是大大提高了其吞噬細胞的功能。這一點就足以說明拔罐療法可增強白血球和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能力,從而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消炎功能
拔罐療法可以調節人體神經體液,並反射性地改變病變部位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促進病變組織的恢復和再生。火罐的吸拔力可引起並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迅速帶走炎性滲出物和致痛因子,從而消除疼痛和腫脹。在吸拔火罐以後,局部的白血球數量可輕微增多且其吞噬能力也會大大提高,因此細菌和病毒會被迅速吞噬,所以才會有消炎的作用。

拔罐療法的治療範圍與禁忌
如前所述,拔罐療法經過數千年的演變發展,其治療疾病的範圍已經從單一層面擴展到各科之中,但是也有一些情況是不宜拔罐的。

●拔罐療法治療範圍

循環系統疾病:高血壓、心臟供血不足以及心律不整等。

呼吸系統疾病: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水腫、肺炎、哮喘、胸膜炎等疾病。

消化系統疾病: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急性腸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胃酸過多等。

神經系統疾病:神經性頭痛、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四肢神經麻痺、顏面神經痙攣、頸肌痙攣等症。

運動系統疾病:肩關節痛、肩胛痛、頸椎痛、肘關節痛、腰椎痛、膝關節痛、髖部痛、踝部痛等病。

婦科系統疾病:經痛、月經過多、閉經、骨盆腔炎等症。

外科瘡傷疾病:毛囊炎、急性乳腺炎、癤腫等疾病。

健康保健方面:中醫認為,拔罐療法不僅可以治療疾病,而且還可以達到無病防病、強身健體、固本培元的目標。其原理是透過對皮膚、經絡穴位等部位的吸拔,鼓動經脈氣血在全身輸布,濡養臟腑組織器官,調整身體的陰陽平衡,使氣血得以平衡,這樣就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了。

●拔罐療法的禁忌
雖然拔罐療法有諸多好處,但是也有一些患者或人體的某些部位是不適宜拔罐的。這些被稱為「拔罐療法的禁忌」有以下幾種:

①精神病、水腫、心力衰竭、活動性肺結核等病症不適宜拔罐。

②患急性骨關節軟組織損傷者,患病部位不宜拔罐。

③關節腫脹或嚴重水腫者,不宜拔罐。

④皮膚潰爛者,不宜拔罐。

⑤患有嚴重過敏者,不宜拔罐。

⑥患有傳染性皮膚病者,不宜拔罐。

⑦皮膚腫瘤患者,不宜拔罐。

⑧患有出血性疾病者,不宜拔罐。

⑨頸部以及其他體表有大血管經過的部位不宜拔罐。

⑩眼、耳、乳頭、前後陰、心臟搏動處、毛髮過多的部位,以及骨骼凹凸不平的部位等,均不宜拔罐。

拔罐療法對診病的意義
拔罐不僅可以治病,而且對於判斷疾病的性質和輕重程度,也有不小的幫助作用。

●拔罐對診病的意義
透過觀察拔罐部位皮膚的變化,就可以推斷疾病的性質,下面就試舉幾例加以說明這個問題。

如果在拔罐處的皮膚上有輕微出血的現象,而且還出現紫色塊狀,就說明皮下毛細血管可能已經受損。導致受損的原因可能是由風疹、麻疹以及猩紅熱等疾病引起的。這時就要做好相關疾病的防治工作。

在患者的肩井穴上拔罐後,如果出現紫色斑點,很有可能是患者有氣鬱型頸椎病;如果紫斑顏色很深且伴有局部發熱,那麼患者很可能是體內熱毒熾盛;如果沒有紫斑出現且沒有發熱現象,那麼患者很可能是氣虛或陽虛。如拔罐後,患者局部皮膚有輕微搔癢或皮紋出現,那麼很有可能是受到風寒引起的。

拔罐後,如果患者被吸拔部位的皮膚上出現許多小水疱,那麼就說明患者很有可能發生水腫。心臟病、肝臟病、腎臟病和內分泌系統疾病都有發生水腫的可能。所以此時患者要先查明自身有無此類疾病。除此以外,營養不良和某些寄生蟲疾病也可能導致水腫。

●拔罐對判斷疾病輕重程度的意義
如果患者在每次拔罐治療後,發現吸拔部位皮膚顏色皆逐漸變深,就說明自己的疾病在逐漸惡化;如果發現吸拔部位皮膚顏色逐漸變淺,那麼就說明疾病正在逐漸好轉。據此說明,拔罐對判斷疾病的輕重程度和疾病是否正在好轉,是有一定的公信力的。

第二章 拔罐與經絡

人體的經絡系統
人體的經絡系統是由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筋、十二經別、十二皮部、十五絡脈,以及浮絡、孫絡等組成。

●經絡的作用
聯絡臟腑:人體中的經絡系統是一個縱橫交錯、溝通內外、聯繫上下的整體,它溝通了人體中臟器與臟器、臟與腑、臟腑與五官之間的聯繫,從而使人體成為一個整體。除此之外,人體中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肉筋骨等組織,之所以能保持一種相對的平衡,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動,也是依靠經絡系統的聯絡溝通。

運行氣血:經絡且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氣血只有在通過經絡系統後,才能被輸送到全身。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其作用是濡潤全身臟腑組織器官,使人體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

抵禦外邪:由於經絡系統的作用是運行氣血,所以它可以使營衛之氣密布全身,尤其是隨著散布於全身的絡脈,而密布於皮部。衛氣是一種具有保衛身體功能的物質,它能夠抵禦外邪的入侵。外邪侵犯人體往往由表及裡,先從皮毛開始,所以當外邪侵犯人體時,衛氣就會首當其衝地發揮其抵禦外邪、保衛人體的作用。

●經絡的應用
表明病理變化:因為經絡系統是聯絡人體內外的通道,所以當人體生病時,經絡也成為病邪傳入的途徑。當人體患有某些疾病時,常常會在其經絡循行線上出現明顯的壓痛、結節或條索狀的反應物,此時,這些部位的皮膚色澤、形態、溫度等也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因此,透過觀察這些變化,就可以推斷疾病的病理變化。

指導辨證:因為經絡都有固定的循行路線,以及所絡屬的臟腑和組織器官,所以根據體表部位發生的病理變化,就可以推斷疾病的經脈和疾病位置。

指導治療:因為經絡內屬臟腑,外絡肢節,以說明病理,所以在臨床治療時就常根據經脈循行路線而選用體表某些穴位,以疏通經氣,調節人體臟腑氣血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十二經脈
十二經脈也被稱為「正經」,是人體經絡系統的主體,包括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陰腎經。這十二條經脈的主要特徵是表裡經脈相合,與相應臟腑絡屬。

●十二經脈的分布規律
十二經脈縱貫全身,它在體表呈左右對稱地分布於頭面、軀幹和四肢。六條陽經分別位於人體四肢的外側和頭面、軀幹部。六條陰經則分別位於人體四肢的內側和胸腹部。

十二經脈在四肢的分布規律是陽經在外側,陽明在前,少陽在中,太陽在後;陰經在內側,太陰在前,厥陰在中,少陰在後。但足闕陰肝經在足大趾至內踝上8寸一段走於足太陰脾經之前,至內踝上8寸才走到中間。
十二經脈在軀幹部的分布規律,是足少陰腎經在胸中線旁開2寸,腹中線旁開0.5寸處;足太陰脾經行於胸中線旁開6寸,腹中線旁開4寸處;足厥陰經循行規律性不強;足陽明胃經分布於胸中線旁開4寸,腹中線旁開2寸處;足太陽經行於背部,分別於背正中線旁開1.5寸和3寸處;足少膽經則分布於人體側面。

●十二經脈的表裡屬絡關係
十二經脈在體內與臟腑相聯,其中陰經屬臟絡腑,陽經屬腑絡臟,形成了臟腑陰陽表裡屬絡關係。其中,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相表裡,手厥陰心包經與手少陽三焦經相表裡,手少陰心經與手太陽小腸經相表裡,足太陰脾經與足陽明胃經相表裡,足厥陰肝經與足少陽膽經相表裡,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相表裡。

●十二經脈的循行走向
手三陰經從胸走手,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足三陽經從頭走足,足三陰經從足走腹。

拔罐的取穴手法
穴位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輸注於體表的部位。取穴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拔罐的療效。掌握正確的方法是準確取穴的最基本要素。常用的拔罐取穴方法有體表標誌法、手指比量法、骨度分寸法和簡易取穴法四種。

●體表標誌法
是根據人體體表各種標誌如凹陷、突起、縫隙、皺紋等而取定穴位的方法,又稱「自然標誌定位法」。因其自然體表標誌有固定與活動之別,故又分為固定標誌與活動標誌取穴法。

固定標誌:是指參照人體上不受活動影響、固定不移的標誌取穴的方法,如五官、毛髮、指甲、乳頭、肚臍以及骨節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利用這些標誌取穴,準確、迅速、簡便,易於初學者學習。

活動標誌:是指根據做出相應的動作姿勢,才會出現的標誌取穴的方法,如皮膚的褶皺、肌肉部凹陷、關節間隙等。利用活動標誌取穴時,須擺出正確的姿勢,才能準確取穴,因此不如固定標誌取穴簡單易學。

●手指比量法
以患者的手指作為標準尺度來量取穴位的方法,又稱「手指同身寸取穴法」。因各人手指的長度、寬度與自身各部位存在一定的比例關係,因此,可以用手指比量來測量取穴。在自我施治時,用自己的手指比量更符合折算的要求,取穴能更加精確,避免了施治人的手指尺度與被治人的手指尺度不一樣的不足。手指比量法有三種,其適用範圍各不相同。

中指同身寸:是手指比量法中較常用的方法之一。中指彎曲時中節內側兩端橫紋之間距離為1寸。適用於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橫寸。

拇指同身寸:是以拇指第一關節的橫度為1寸。適用於四肢部取穴的直寸。

橫指同身寸:又稱「一夫法」。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併攏,以中指第二節紋線處四橫併緊後的共同橫行長度為「一夫」,四指寬度為3寸。適用於下肢、腹部和背部取穴的直寸。

第三章 拔罐療法的實際操作

拔罐前的準備工作
在進行拔罐治療前要進行一定的準備工作,才能有效防止意外的發生,並提高治療效果。一般來說,在進行拔罐治療前要做好以下幾項準備工作。

●選擇適當的體位
選擇體位的原則是便於拔罐施治,在治療期間,患者能夠比較舒適並長久保持這種姿勢。一般主要有以下幾種體位。

①俯臥位:即讓患者趴在床上,以露出背部及下肢外側,這種姿勢有利於吸拔患者背部、腰部、脊椎兩側及腿部後側等處的穴位和患病部位。

②仰臥位:即讓患者仰臥於床上,以露出前胸、腹部及四肢前側,這樣的姿勢主要用於吸拔前胸、腹部及四肢前側的穴位和患病部位。

③側臥位:即讓患者側身躺在床上,這樣有利於吸拔患者胸脅、髖和下肢外側等處的穴位和患病部位。

④俯伏位:即讓患者坐於椅上,趴在椅背上,露出後頸和背部,這種姿勢有利於吸拔患者頸肩部、腰背部、脊椎兩側及膝部等處的穴位和患病部位。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治療期間最好不要輕易變動體位,尤其是採用留針罐法時,千萬不可變動體位。如果非要變動體位,那麼操作者應扶穩火罐,以幫助患者變動體位。

●選擇罐具
選擇罐具的原則是根據所拔部位的大小而定。一般而言,比較平坦寬闊的部位,如前胸、後背、腰部、臀部及大腿處,宜選用大號火罐;肩部、頸部、胳膊等相對比較小的部位,宜選用中等口徑的火罐;對於頭部、關節等骨骼凹凸不平且軟組織薄弱處,宜選用小號口徑的火罐。

如果是在秋、冬等寒冷季節拔火罐,應先將火罐放在火上烘烤。注意,此時只能烘烤罐的底部,當火罐的溫度與人體溫度相近時再拔火罐。此舉主要是為了使患者不至於感冒著涼。

拔罐的操作步驟
在作好拔罐前的準備後,就可以進行拔罐了。一般來說,拔罐的過程很簡單,但在各個環節上還是需要注意一些問題。

●開始拔罐
首先讓患者取一適宜位置,以顯露穴位和患病部位。然後施治者就站在患者身邊,按照火罐法、水罐法或抽氣罐法等不同的操作方式,進行拔罐。

●詢問患者感受
拔罐開始後,施治者應隨時詢問患者的感覺如何,也要隨時觀察罐內皮膚的變化情況。如果罐力過大患者感覺疼痛時,應放入少量空氣以減輕吸拔力。操作方法是用一手拿住罐體稍傾斜,而用另一手指按壓對側皮膚,以形成微小空隙,使少量空氣進入。如果拔罐後患者感到無力,那麼就應起罐再拔一次。

●如何確定拔罐時間?
確定拔罐時間的首要原則是要根據患者的年齡、體質、病情以及所拔罐的部位。比如年輕的患者時間可以長些,年老的患者時間就必須短些;病輕的就可以短些,病重的時間就可以長些;拔罐在頭、面、頸、肩、上肢等部位的,時間就可以短些,拔罐在腰背、臀部、腹部及下肢部位的,時間就可以長些。

其次,還要根據罐具的不同來確定時間。比如大罐吸力強,一次只可拔5~10分鐘;而小罐的吸力較弱,一次就可拔10~15分鐘。

再次,還要根據「拔罐的方法」來確定時間。比如,在採用閃罐或走罐時,其留罐治療時間,應以罐下局部皮膚出現潮紅或呈紅豆點狀的痧塊、痧斑和瘀斑等為準。在採用其他罐法時,則要因具體方法的不同,而要求罐下皮膚出現紫斑、潮紅、腫脹、灼熱、疼痛、抽拉感等為準;在採用針罐時,留罐時間的決定因素,則取決於針感和出血情況等。

如果在拔罐過程中,有些患者的皮膚出現水疱,那麼就可用針挑破水疱,以加速病氣的排出。但在挑刺水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防止傷口感染。

●拔罐過程中的護理工作

1 在拔罐過程中,應使患者保持固定的舒適體位,維持拔罐部位的平整,以使罐具穩定。

2 在拔罐過程中,應保持室內溫暖,讓患者躺臥的地方遠離風口,防止著涼。

3 在拔罐過程中,應為患者加蓋衣物以免著涼。施治者應仔細觀察罐內皮膚隆起的程度和膚色變化,既要防止吸力不夠,火罐脫落;又要防止因吸力過大或留罐時間太長,而使患者皮膚出現較大水疱。

4 如在患者身上拔出膿血,應用無菌棉球將之清洗乾淨,清洗後再用紗布包紮;若拔罐局部皮膚出現水疱,要用無菌針頭刺破水疱邊緣,擠出滲出液,然後再塗上消炎藥水。

●如何起罐?
當治療完畢,或者某個穴位、部位需要重新拔罐時,就到了起罐的時候。起罐的原則是動作應輕柔、協調,切不可生拉硬拔,以免損傷皮膚,使患者感到疼痛。操作方法是先用一手握罐將其稍稍傾斜,然後再用另一手的大拇指在罐口邊緣處擠壓皮膚,以使氣體進入罐內,此時罐具即可自然脫落。

起罐後,患者所拔部位局部皮膚如出現水蒸氣,那麼可用棉球擦乾;若起罐後皮膚乾皺或有裂紋,則應塗上植物油;若起罐後局部皮膚緊繃不適,可輕輕按揉皮膚,使其放鬆;若起罐後有水疱,可用無菌針挑破,用乾淨棉球擦乾後再塗以消炎藥水即可;針罐或刺絡拔罐後,針口應用藥用酒精消毒。若起罐後皮膚出現紫紅斑點則屬正常反應,無須特別處理。拔罐結束後,應讓患者休息5~10分鐘。

●拔罐療程
拔罐療程的時程也是根據病情程度,及病人自身狀況等因素而確定的。比如,患感冒、發燒等急性病,要每天拔罐1次;若是重病,則每天拔罐2~3次;慢性病,要兩天拔罐1次;若是在拔罐後患者皮膚出現瘀斑、痧塊等情況,應待瘀斑、痧塊消退後再拔。一般來說,拔罐7~10天為一個療程,中間隔3~5天後,再進行第2個療程。

第四章 強身健體拔罐十法

增加活力拔罐法
活力 是指旺盛的生命力。包括人體所擁有的體力、情緒能量和腦部靈活性三方面。用拔罐療法拔相應穴位能使人體健康強壯,精力充沛,飲食、睡眠品質良好等。同時還能穩定情緒,進而在工作中提高效率等。

●拔罐操作方法

方法

取穴

操作方法

火罐法

關元、大椎、足三里

每日睡前在各穴位上留罐10~15分鐘。


健脾開胃拔罐法

脾胃虛弱 是因身體脾虛或飲食無節制、受心情影響、過於勞累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虛衰、不足的病症。

使用拔罐療法,可以增強脾消化食物、輸送水液、統攝血液的作用,同時加強腸胃的消化與吸收能力。

●拔罐操作方法

方法

取穴

操作方法

火罐法

中脘、氣海、脾俞、胃俞、足三里

每日各穴留罐5~10分鐘。


潤膚美容拔罐法
潤膚澤容 拔罐法是用火罐法拔顴、風池、大椎、血海、陰陵泉、三陰交,達到潤膚澤容效果的一種方法。
長期使用潤膚澤容拔罐法可以紅潤面色,減少皺紋,防治皮膚乾燥或缺乏彈性,使面部皮膚光潔柔嫩,富有彈性。

●拔罐操作方法

方法

取穴

操作方法

火罐法

風池、大椎、肝俞、脾俞、腎俞、血海、陰陵泉、三陰交、顴髎

顴髎穴宜輕拔,微顯潮紅即可,其他穴位每次選2~3穴,留罐5~10分鐘

第五章 內科疾病拔罐療法

感冒
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以鼻塞、打噴嚏、流鼻涕、咳嗽、喉嚨痛、頭痛、全身痠痛、無力、畏寒等為主。四季均可發病,但以冬、春季節為多見。本病易在氣候驟變時發生,如受寒、淋雨等即可誘發。

●診斷

1 感冒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其中以冠狀病毒和鼻病毒為主要致病病毒。

2 病毒從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並傳播,當身體抵抗力下降,如受涼、營養不良、過度疲勞、菸酒過度、全身性疾病及鼻部本身的慢性疾病影響呼吸道暢通等,容易誘發感染。感冒發作後繼發細菌感染。

3 感冒時,鼻內有乾燥感及癢感、打噴嚏、全身不適或有低燒,之後漸有鼻塞、嗅覺減退、流大量清水鼻涕、鼻黏膜充血、水腫、有大量清水樣或膿性分泌物等。若無併發症,病程約為7~10天。

4 感冒可能會引發細菌感染,但是千萬不可隨便使用藥物治療。在人體免疫系統殺死病毒後,絕大部分感染會自動痊癒。

●選穴及治療方法
閃罐法或單純火罐法
所選穴位:大椎、風門、肺俞、曲池、印堂、太陽、合谷
治療方法:患者取俯臥位,露出背部。採取閃火法將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然後取下,對穴位施連續閃罐,至皮膚潮紅為止。每日1次。或施以單純火罐,留罐10~15分鐘,每日1次;也可與貯水罐、藥罐配合使用,留罐15~20分鐘,每日1次。

刺絡罐法
所選穴位:大椎
治療方法:患者取坐式俯伏位,消毒穴位皮膚後,用七星梅花針,中強刺激手法,叩刺大椎穴為中心的穴區8~10次,然後取中號玻璃罐,用閃火法將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分鐘左右,出血l~2c.c.即可起罐。每日1次,一般1次即癒。

便祕
便祕是指大便次數減少和糞便乾燥難解。一般兩天以上無排便,就有可能是便祕。健康人的排便習慣可明顯不同,必須根據本人平時排便習慣和排便是否困難,才能判斷是否便祕。精神因素、飲食規律改變、濫用瀉藥等,均可導致便祕。

●診斷

1 急性便祕由腸阻塞、腸麻痺、急性腹膜炎、腦血管意外等急性疾病引起。

2 慢性便祕病因較複雜,一般無明顯症狀。按發病部位分類,可分為兩種:

①結腸性便祕:由於結腸內、外的機械性阻塞引起的便祕稱為「機械性便祕」。由於結腸蠕動功能減弱或喪失引起的便祕稱為「無力性便祕」。由於腸平滑肌痙攣引起的便祕稱為「痙攣性便祕」。

②直腸性便祕:由於直腸黏膜感受器敏感性減弱,導致糞塊在直腸堆積。見於直腸癌、肛周疾病等。習慣性便祕多見於中老年和經產婦(已生過小孩的婦女)。

●選穴及操作步驟
留針罐法
所選穴位:天樞、大橫、大腸俞、足三里、神闕、氣海
治療方法:患者取仰臥位,寬衣露膚。常規消毒穴位皮膚後,先用毫針刺各穴,待得氣後留針,用閃火法將罐吸拔在針刺部位,留針罐10~15分鐘,每日1次。若屬熱祕(大便呈燒熱感)加拔曲池穴、豐隆穴;若為冷祕(大便稀疏但無法排便)、虛祕加關元穴。

單純火罐法
所選穴位:天樞、大腸俞、脾俞
治療方法:患者取適宜體位,用閃火法將罐吸拔在各穴,留罐10~15分鐘。每日1次。

●注意事項
上述各法對便祕有明顯的效果,治療期間不可濫用瀉藥。應多食蔬菜、水果,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偏頭痛
偏頭痛是反覆發作的一種搏動性頭痛。發作前常有閃光、視線模糊、肢體麻木等先兆,同時會伴有神經、精神功能障礙。它是一種會逐步惡化的疾病,發病頻率通常越來越高。本病與顱腦血管收縮功能失調有關,常因體內的一些生化因素和激素變化而引起發作。

●診斷

1 普遍型偏頭痛:發作性中度到重度搏動性頭痛,伴心、嘔吐或畏光。體力活動使頭痛加劇。發作開始時僅為輕度到中度的鈍痛或不適感,幾分鐘到幾小時後達到嚴重的搏動性痛或跳痛。

2 典型偏頭痛:可分為先兆期和頭痛期。

①先兆期:視覺症狀最常見,如畏光、眼前閃光、火花,或複雜視幻覺,繼而出現視野缺損、暗點、偏盲或短暫失明。少數病人會出現偏身麻木、輕度偏癱或言語障礙。先兆大多持續5~20分鐘。

②頭痛期:疼痛多始於一側眶上、眶後部或額顳區,逐漸加重而擴展至半側頭部,甚至整個頭部及頸部。頭痛為搏動性,呈跳痛或鑽鑿樣,程度逐漸加重發展成持續性劇痛。常伴心、嘔吐、畏光、畏聲。

●選穴及治療方法
出針罐法
所選穴位:大椎、風門、肝俞、肺俞
治療方法:患者取俯伏位,常規消毒穴位皮膚後,用毫針行針刺各穴,得氣後留針15分鐘,起針後用閃火法將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鐘,隔日1次。若頭痛如固者,宜採用挑針罐法吸拔穴位,留罐10~15分鐘,每次取2~3穴。

刺絡罐法
所選穴位:風池、肝俞、太陽
治療方法:患者取俯伏位,常規消毒穴位皮膚後,以三棱針點刺穴位至微出血,然後用閃火法將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5~10分鐘。每日1次。

第六章 外科疾病拔罐療法

落枕
落枕或稱「失枕」,是一種常見病,好發於青壯年,以冬、春季節多見。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並無任何症狀,晨起後卻感到項背部明顯痠痛,頸部活動受限。這說明病起於睡眠之後,與睡枕及睡眠姿勢有密切關係。

●診斷
落枕的臨床表現為晨起突感頸後部、上背部疼痛不適,以一側為多,或有兩側俱痛者,或一側重、一側輕。多數患者可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或有受涼等因素。由於疼痛,使頸項活動欠便,不能自由旋轉,嚴重者俯仰也有困難,甚至頭部僵直於異常位置,使頭偏向病側。檢查時頸部肌肉有觸痛、淺層肌肉有痙攣、僵硬,摸起來有「條索感」。

●選穴及治療方法
走罐法
所選穴位:患側頸背
治療方法:讓患者取坐位,首先在患側部位塗上風濕油,然後再用閃火法將罐吸拔在疼痛處,隨後進行推拉走罐,推拉程度以皮膚潮紅為標準,最後再將罐留在痛處10~15分鐘。每日1次。

留針罐法
所選穴位:承山
治療方法:讓患者取俯臥位,在對穴位皮膚進行常規消毒後,首先用2寸毫針直刺穴位。得氣後,以針捻轉提插穴位。然後再用閃火法將罐吸拔在穴位上,留針、罐15~20分鐘。每日1次,1~2次即可治癒。

●注意事項
本病患者在拔罐治療後,應積極進行活動,平時要注意保暖,避免著涼。除此之外,患者在睡眠時要養成良好習慣,枕頭不要過高。

網球肘
網球肘,是指手肘外側的肌腱發炎疼痛。疼痛的產生是由於負責手腕及手指背向伸展的肌肉重複用力而引起的。患者會在用力抓握或提舉物體時,感到肘部外側疼痛。網球肘是過勞性綜合症的典型例子。

●診斷

1 本病多數發病緩慢,患者自覺肘關節外上方活動疼痛,疼痛有時會向上或向下蔓延,感覺痠脹不適,不願活動。

2 手不能用力握物,握鍬、提壺、擠毛巾、打毛衣等運動都會使疼痛加重。

3 一般在肱骨外上髁處有局限性壓痛點,有時壓痛可向下蔓延,有時甚至在伸肌腱上也有輕度壓痛及活動痛。

4 局部無紅腫,肘關節伸屈不受影響,但前臂旋轉活動時會覺疼痛。嚴重者手指伸直、伸腕或拿筷動作時即會引起疼痛。患肢在屈肘、前臂旋後位時伸肌群處於鬆弛狀態,因而能緩解疼痛。

5 有少數患者在陰雨天時自覺疼痛加重。

●選穴及治療方法
刺絡罐法①
所選穴位:壓痛點
治療方法:先找到壓痛點,對壓痛點進行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刺入0.5~1公分處,出血後迅速出針,隨後用閃火法將小號火罐吸拔在點刺部位,留罐10~15分鐘,並吸拔出血2c.c.。每3日治療1次。

刺絡罐法②
所選穴位:曲池、手三里、肘尖
治療方法:讓患者採取仰臥位,並屈肘將手放在胸前以露出患部,在對所選穴位進行常規消毒後,以毫針刺入穴位,用捻轉手法進行中等刺激,並使針感向四周擴散。出針後,用皮膚針在患病部位輕輕叩打,至微出血為止,隨後用閃火法將罐吸拔在患部,留罐10~15分鐘。每日治療1次。

第七章 婦科疾病拔罐療法

經痛
經痛是指經期前後或經期期間,出現的下腹部痙攣性疼痛、心、嘔吐、全身不適等現象。經痛分為原發性經痛和繼發性經痛兩種。
原發性經痛又稱為功能性經痛,指生殖器官並沒有明顯異常而出現經痛的現象。繼發性經痛則是由於生殖器官的病變導致的經痛,如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炎、腫瘤等。

●診斷
原發性經痛的診斷

1 初潮後1~2年內發病。

2 在出現經血或在此之前幾個小時開始有疼痛感,疼痛持續時間不超過72小時。

3 疼痛性質屬痙攣性或類似分娩產痛。

4 婦科雙合診或肛診陰性,可得出原發性經痛之診斷。

●選穴及治療方法
單純火罐法①
所選穴位:次髎、關元、歸來、三陰交、足三里
治療方法:在患者來經前2~3日或者來經時,採用閃火法,將火罐吸拔在上述穴位上,留罐15~20分鐘。每日1次,7次為1個療程。

單純火罐法②
所選穴位:中極
治療方法:讓患者取仰臥位以充分露出穴位,然後用轉火法進行吸拔,使患者局部皮膚有抽緊感。如果在施治5分鐘後疼痛並沒有減輕,那麼施治者可用手握住罐底上下提拉,注意提拉罐具時不可離開皮膚。提拉火罐時間以半分鐘為宜,這樣可以有效改善疼痛處的肌肉血流情況,得以緩解疼痛,最後留罐15分鐘。這樣的治療每日1次,2~4次為1個療程。

更年期症候群
更年期症候群是由雌激素分泌降低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狀。更年期婦女由於卵巢功能減退,腦下垂體功能亢進,分泌過多的促性腺激素,引起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從而出現一系列程度不同的症狀,如月經變化、面色潮紅、心悸、失眠、乏力、抑鬱、多慮、情緒不穩定、易激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稱為「更年期症候群」。

●診斷

1 年齡45~55歲的婦女,除月經失調外,出熱汗為典型症狀,或伴有煩躁易怒,心悸失眠,胸悶頭痛,情緒異常,記憶力減退,腰腿痠痛等。

2 內分泌測定:雌二醇(E2)降低,促卵泡激素(FSH)、促黃體生成激素(LH)增高。

3 應排除精神、神經性疾病,甲狀腺機能亢進,心血管疾病等可能疾病。

●選穴及治療方法
刺絡罐法
所選穴位:胸至骶段脊椎兩旁全程膀胱經循行線
治療方法:讓患者取俯臥位並露出背部,在對穴位皮膚進行常規消毒後,首先用皮膚針從上到下輕叩胸至段脊椎兩旁全程的膀胱經循行線(以皮膚潮紅為準),然後再施以疏排罐法,將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5~2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點按罐法
所選穴位:心俞、膈俞、腎俞、肝俞、內關
治療方法:讓患者取俯臥位,先在患者所選穴位上點壓按摩3~5分鐘,然後再用閃火法將罐吸拔在相應的穴位上,留罐20~25分鐘。每日1次,5次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
本病患者在治療期間應保持良好的心情、精神愉悅,睡眠品質好,營養適當,並且保持適當運動。必要時還可以配合服用中西藥物加以治療。

第八章 兒科疾病拔罐療法

小兒消化不良
小兒消化不良,又稱「嬰幼兒腹瀉」,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主要發生在兩歲以下的嬰幼兒身上。此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小兒的排便次數增多且呈黃綠色,大便稀薄並帶有不消化的乳食和黏液。現代醫學一般認為,此病與飲食及小兒自身免疫系統有關。除此之外,不良的生活習慣和氣候突變也有可能導致本病發生。

●診斷
腹瀉:一天腹瀉在10次以下,大便呈黃色或帶綠色,水分不多,腹部脹氣,偶有嘔吐,有時發燒,但不太高,病童食慾不振但精神尚好。

●選穴及治療方法
單純火罐法
所選穴位:水分、天樞、氣海、關元、大腸俞、氣海俞、關元俞
治療方法:讓病童取仰臥位,以閃火法將罐吸拔在腹部穴位上,留罐2~5分鐘,然後再改為俯臥位,以閃火法將罐吸拔在背部諸穴上,留罐2~5分鐘,每日1次即可。

溫水罐法
所選穴位:神闕
治療方法:讓病童取側臥位,在火罐中加入三分之一的混入薑汁或蒜汁的溫水,然後用閃火法將罐吸拔在神闕穴上,留罐5分鐘。每日治療1次。

●注意事項
病童在治療期間應調整飲食以減少腸胃負擔,多喝水以防脫水。

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對健康影響很大。多發病於2歲以下的小兒,以腹瀉為主要症狀。一般說來,由飲食不當、氣候影響而致瀉的,病情較輕,病程也較短;由胃腸道感染引起的腹瀉病情較重,歷時較長;由腸道外感染,比如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泌尿道感染等引起的腹瀉,在原來的疾病治癒之後,通常腹瀉狀況也會改善。

●診斷

1 輕症:腹瀉物呈稀糊狀、蛋花湯樣或水樣,或有少許黏凍,但無膿血,每日數次到十多次。病童大便前可能啼哭,似有腹痛狀,亦會有輕度心嘔吐。不發燒或低熱,無其他不適症狀。

2 重症:病童一天可以腹瀉十多次,甚至二十次以上。伴有嘔吐、高燒、體倦、嗜睡等現象,間有煩躁,並有以下症狀。

①脫水:眼眶與囟門凹陷,皮膚彈性減弱或消失,黏膜乾燥,少尿或無尿。

②循環衰竭:吐瀉嚴重時,大量失水使血液濃縮,循環血量減少而引起循環衰竭。面色蒼白,肢冷,脈微數,心音弱,血壓下降。

③酸中毒:嘔吐次數很多,呼吸深而快,煩躁不安,嘴唇呈櫻桃紅。

④低血鈣症:常見於佝僂病與營養不良的腹瀉病童,易發生在酸中毒改善後。多有煩躁不安,手足搐搦等症狀(表現為兩手手指伸直,略向手心彎曲,拇指貼近掌心,兩足趾僵直並略向腳心彎曲),嚴重時可見驚厥。

⑤低血鉀症:多發生於脫水狀況初步改善、尿量增多之後,體倦,腹脹,心音低鈍,膝反射消失。

●選穴及治療方法
出針罐法
所選穴位:神闕、雙側天樞、長強
治療方法:在對穴位進行常規消毒後,用1寸毫針在雙側天樞穴各刺1針(深約1公分)。隨後再在長強穴和臍部各斜刺入1針(深約2公分),並在上述穴位上均捻轉2分鐘。出針後,在神闕穴上拔罐,以使局部充血。每日1次。

第九章 皮膚疾病拔罐療法

濕疹
濕疹是最常見的一種急性或慢性的炎症性皮膚病,主要表現為劇烈搔癢、皮損多形性、對稱分布、有滲出傾向、慢性病程、易反覆發作等,任何年齡、任何部位都可能發生。濕疹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與過敏或神經功能障礙等多種內外因素有關。

●診斷

1 濕疹一般演變過程如下:各個階段的損害會同時存在,構成了濕疹皮膚損害多形性的特點。

2 根據病程及皮膚損害的不同,濕疹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損害多形性有復發和發展成慢性的傾向;慢性濕疹損害常為局限性,邊緣較清楚,皮膚有顯著浸潤和變厚現象。

3 陣發性劇癢,洗澡、飲酒、被窩過暖及精神緊張後搔癢情形更嚴重。有時甚至會影響睡眠

●選穴及治療方法
刺絡罐法①
所選穴位:大椎、曲池、三陰交、病變局部
治療方法:在消毒穴位皮膚後,要先用1.5寸毫針迅速刺入相應穴位。對於大椎穴要給予中強刺激;而對於曲池和三陰交穴則要給予強刺激,並且針感要向四周擴散。病變局部在常規消毒後,用皮膚針叩刺並使病變部位出血,然後再用閃火法將火罐吸拔在叩刺部位,留罐15分鐘。依此法每週治療2~3次。

刺絡罐法②
所選穴位:肺俞、委陽
治療方法:讓患者取俯臥位,露出後背和雙腿。消毒穴位皮膚後,用三棱針快速點刺肺俞穴,並用手指擠壓針眼使之出血,隨後將罐吸拔在穴位上。背部做完後,再依照此法將罐吸拔在腿部委陽穴上,留罐10~15分鐘。隔日1次,3次為1個療程。

蕁麻疹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皮膚突然出現成塊成團的風團,異常發癢。如發於咽喉,可致呼吸困難;發於腸胃可致心、嘔吐、腹痛等症狀。根據臨床診斷要點,可分為尋常蕁麻疹、寒冷性蕁麻疹、日光性蕁麻疹等。現代醫學認為進食蝦、蛋、奶,接觸蕁麻,吸入花粉、灰塵,蟲蚊叮咬以及寒冷刺激、藥物過敏等都會引發蕁麻疹。

●診斷

1 發病快,癢感明顯,發作後短時間內可自行消退。一天會發作數次。

2 皮損只表現為大小、形態不一的風團。若發生在眼瞼、口唇等組織鬆弛部位會表現出特別明顯的浮腫,此為血管神經性水腫。

3 內臟會發生水腫,同時有胸悶、氣急、腹痛、腹瀉的表現,有時腹痛劇烈會誤診為急性腹痛。喉頭水腫還可能會發生窒息。

4 如皮損廣泛,顏色特別紅,全身症狀(發燒等)明顯者,則可能是藥物過敏引起,應詳細詢問病人在發作前有無服用藥物及其他特殊食物史。

●選穴及治療方法
單純火罐法
所選穴位:神闕
治療方法:患者取仰臥位,露出臍部,採用閃火法將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5~10分鐘。起罐後再拔,連續3次為1次治療,以局部皮膚有明顯瘀血為佳。每日1次,3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為3~5日。

若屬於虛寒體質或遇冷、冬季發作者,可於每次拔罐前,用艾條溫和灸神闕10~15分鐘。

刺絡罐法
所選穴位:委中
治療方法:讓患者取俯臥位,消毒穴位皮膚後,用三棱針快速點刺穴位,使之微出血,然後用閃火法將玻璃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5~10分鐘,出血量約10c.c.,起罐後用乾棉球擦淨血跡。每日1次,一般2~3次即可治癒。

第十章 五官科疾病拔罐療法

牙痛
牙痛是以牙齒及牙紅腫疼痛為主要症狀的口腔疾病,一般是由於口腔不潔或過食油膩食物、胃腑積熱、胃火上衝,或風火邪毒侵犯、傷及牙齒,或腎陰虧損、虛火上炎、灼爍牙齦等引起病症。

●診斷
(一)根尖周炎引發的牙痛診斷

1 牙痛一般由蛀牙、牙折裂引起。

2 自發性持續痛,也會向同側頭顳部蔓延,能指出病牙部位。

3 牙有伸長感,咀嚼時痛,垂直輕叩患牙有明顯疼痛。

4 根尖軟組織有壓痛,或有管。

5 頜下淋巴結腫、壓痛。

6 體溫升高。

(二)牙髓炎引起的牙痛

1 一般蛀牙、牙磨損、牙折裂等會引起牙痛。

2 自發性陣發痛,並會向同側頭、面部蔓延,夜間時尤其疼痛,在急性期時不能指出病牙部位。

3 冷熱刺激會加劇疼痛。

4 輕叩病牙會有疼痛感。

●選穴及治療方法
刺絡罐法
所選穴位:大椎、肩井
治療方法:讓患者取坐位,在對穴位皮膚進行常規消毒後,先用三棱針點刺所選穴位,然後再用閃火法將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鐘。每日1次。

塗藥罐法
所選穴位:患側頰車、下關、合谷
治療方法:讓患者取坐位,先在頰車、下關穴位處塗上風油精,然後再用閃火法將罐吸拔在穴位上。隨後再在合谷穴用出針罐法,留罐10~15分鐘。每日1次。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層的慢性炎症。比較早期的慢性鼻炎常表現為鼻黏膜的慢性充血腫脹,稱「慢性單純性鼻炎」,若發展為鼻黏膜和鼻甲骨的增生肥厚,則稱「慢性肥厚性鼻炎」。

●診斷

1 鼻塞:可呈現交替性,即左側臥時左鼻腔阻塞;右側臥時右鼻腔阻塞。

2 鼻涕多:黏液性、黏液膿性或膿性分泌。

3 嗅覺減退,頭脹頭昏,咽部不適。

4 檢查鼻腔發現:鼻黏膜彌漫性充血、鼻甲腫脹、黏膜表面或僅於鼻腔底部有分泌物聚積,而中鼻道及嗅溝沒有膿液。這也是與副鼻竇炎的區別所在。

●選穴及治療方法
單純火罐法
所選穴位:①中脘、肺俞、膈俞 ②風池、脾俞、足三里
治療方法:在上述2組穴位中,每次治療只選取1組,交替選取治療。患者取坐位,用閃火法將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5~2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挑刺罐法
所選穴位:①大椎、合谷 ②肺俞、足三里 ③風池、曲池
治療方法:在上述3組穴位中,每次治療只選取其中的1組,然後交替使用。讓患者取坐位,在對穴位皮膚進行常規消毒後,先用三棱針對穴位進行挑刺直至出血,然後用閃火法將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5~20分鐘。這樣的治療每週2次,待症狀緩解後改為每週1次,5次為1個療程,在2個療程之間應間隔1週。

●注意事項
本病患者要持續治療,平常要加強鍛鍊身體,以提高抵抗力,並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第十一章 美容拔罐療法

肥胖症
肥胖症,又稱「肥胖病」,是屬於慢性疾病的文明病。當人體內熱量的攝入量高於消耗量,造成體內脂肪堆積過多,導致體重超重、體態臃腫,實際測量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以上,且體脂肪百分比超過30%者稱為肥胖,簡單講肥胖就是體內脂肪堆積過多。目前肥胖已經成為全世界的公共衛生問題,國際肥胖特別工作組織(TOTF)指出,肥胖將成為新世紀威脅人類健康和生活滿意度的最大殺手。不能否認的是,肥胖已經成為一種疾病,並且嚴重威脅到我們的健康。

●診斷

1 成年人標準體重:(身高cm-100cm)×90%=標準體重(kg)。當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10%時,稱為超重;超出標準體重的20%,稱為輕度肥胖;超出標準體重的30%時候,稱為中度肥胖;當超過50%的時候稱為重度肥胖。

2 兒童標準體重:(年齡×2)+8=標準體重(kg)。當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10%時,稱為超重;超出標準體重的20%時,稱為輕度肥胖;超出標準體重的30%時候,稱為中度肥胖;當超過50%的時候稱為重度肥胖。

●選穴及治療方法
留針罐法
所選穴位:天樞、中脘、神闕、關元、足三里
治療方法:讓患者取仰臥位,對穴位皮膚進行消毒後,先用毫針點刺穴位,得氣後再施以平補平瀉手法,然後用閃火法將火罐吸拔在留針穴位上,留罐20分鐘。每2日治療1次,10次為1個療程。

出針罐法
所選穴位:①中脘、天樞、關元、足三里、陰陵泉 ②巨闕、大橫、氣海、豐隆、三陰交
治療方法:讓患者取仰臥位,在對穴位皮膚進行常規消毒後,以毫針點刺各穴,得氣後再施以瀉法,反覆大幅度地旋轉毫針以產生較強烈的針感,留針30分鐘。起針後,除下肢穴位外,腹部穴位均用閃火法將罐吸拔在針刺後的穴位上,留罐15分鐘。每日治療1次,10次為1個療程。每個療程之間間隔3日。

痤瘡(青春痘)
痤瘡,又叫「青春痘」、「粉刺」、「毛囊炎」等,是由於毛囊及皮脂腺阻塞、發炎所引發的一種皮膚病。青春期時,體內的荷爾蒙會刺激毛髮生長,促進皮脂腺分泌過多油脂,毛髮和皮脂腺因此堆積許多物質,使油脂和細菌附著,引發皮膚紅腫的反應。由於這種症狀常見於青年男女,所以才稱它為「青春痘」。其實,青少年不一定都會長青春痘;而青春痘也不一定只長在青少年的身上。

●診斷

1 基本損害為毛囊性丘疹,中央有一黑點,稱黑頭粉刺;周圍色紅,擠壓有米粒樣白色脂栓排出,另有無黑頭、成灰白色的小丘疹,稱白頭粉刺。破潰痊癒後,可遺留暫時色素沉著或有輕度凹陷的瘢痕,甚至破潰後形成多個瘢痕,嚴重者呈橘皮臉。

2 發病年紀以15~30歲為主,因為隨著皮膚油脂的下降,皮膚會慢慢由油轉乾,青春痘的程度自然減輕。發病部位以顏面為多,亦可見於胸背上部及肩胛處,胸前、頸後、臀部等處。

3 聚合性痤瘡病程長,多發於男性,常見丘疹、結節、囊腫、膿腫、竇道、瘢痕等多種損害混合在一起。

●選穴及治療方法
刺絡罐法①
所選穴位:大椎、肺俞、曲池
治療方法:讓患者取俯臥位,在對穴位皮膚進行常規消毒後,先用三棱針點刺或者用皮膚針叩刺所選穴位,然後再用閃火法將罐吸拔在穴位上,並留罐10~15分鐘。每4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刺絡罐法②
所選穴位:身柱、心俞、外關
治療方法:讓患者取俯伏位,在對穴位進行常規消毒後,用皮膚針用力叩刺穴位皮膚至出血的程度,然後用閃火法將罐吸拔在所選穴位上,並留罐10~15分鐘。每3日治療1次,10次為1個療程,在每個療程之間要間隔5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66 211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