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大學的故事
滿額折

大學的故事

定  價:NT$ 180 元
優惠價:9016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四書」被列為儒家的必讀書籍,大學則是四書之首,延續至今,仍有其不可取代的精神價值,使中國的文化歷久彌新。大學,將一切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含括在內,並發揮得盡致淋漓。中國發明最早的政治基本原理——即大學之道。

作者簡介

劉瑛

字慢卿,一名純禧,江西南昌人。現任中國孔學會理事長,台大法學士,民國四十六年進入外交部工作,迄八十六年辭職。任職四十年間,由薦任科長、簡任司長,爬升至特任代表。駐泰時曾安排李總統一行四十人訪泰,李總統與泰王晤談甚歡。任駐約旦代表時,又安排李總統一行四十人訪約旦,且住王宮中,故有福將之稱。一生研究唐代傳奇,兼及唐代文學史,並在報章雜誌上發表論文、小說、散文約二百篇,退職後仍以讀書、寫作自娛。

大學是什麼樣的一本書?

大學原是禮記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在宋代之前,沒有大學一書。北宋時,創立道學(也稱理學)的祖師爺程顥(字伯淳,人稱明道先生)和程頤(字正叔,人稱伊川先生)兩兄弟,自禮記中把大學這一篇書分出來,稱大學。又把禮記中第三十一篇書分出來,稱中庸。放在論語與孟子一起,號稱四書。宋室南渡之後,新安朱熹,他是道學之集大成者,在宋孝宗淳熙年間,編撰大學章句與中庸章句,和論語、孟子集註並行。至宋寧宗朝,四書之目始定。

何謂「道學」?宋史卷四百二十七道學列傳中說:「三代(指夏、商、周)盛時,天子以是道為政教。大臣、百官、有司以是道為職業。黨、庠、術、序師弟子以是道為講習。四方百姓日用是道而不知。是故盈覆載之間(充滿天地之間)。無一民一物不被是道之澤,以遂其性。于斯時也,道學之名,何自而立哉。」

我們之所以引述這一段話,因為,我們認為:這一段話對我們解說「大學之道」,有所裨助。

我們讀唐書藝文志,其中只列有研究禮記的著作。沒有一卷研究大學或中庸的書。到了宋朝,程氏昆仲把大學和中庸兩篇從禮記中分出來獨立成書之後,也就有了專門研究大學和中庸的書。我們今將宋史藝文志中所列研究大學的著作和作者列表於於後:

喻樗 大學解一卷
陳堯道 大學說十一卷
呂大臨 大學一卷
真德秀 大學衍義四十三卷
張九成 大學說一卷
司馬光 中庸大學廣義一卷
司馬光等六家 中庸大學講義一卷
另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中尚列有
朱熹 大學章句一卷
或問二卷

程氏昆仲和朱熹為什麼大力推介大學這本書呢?
一般大學讀本開頭都有「子程子曰」一段介紹大學的話。程子說:

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
於今可見古人為學次第者,獨賴此篇之存。而論、孟次之。學者必由是而學焉,則庶子其不差矣。

二程和朱子,他們認定:大學是孔夫子留下來的遺訓。它是初學者入德之門。也是教誡初學者如何一步一步的學習作人作事的指南。學者能依照本書的指示按部就班的修身、晉德、格物、致知,那便算是走對路了。

為什麼要把本書稱為大學呢?

大學本是禮記中的篇名。《禮記大學疏》引鄭玄的話說:「名曰大學者,以其記博學,可以為政也。此大學之篇,論學成之事,能治其國,章明其德於天下。卻本明德所由,先從誠意為始。」

朱熹《大學章句》序文中說:「(古時)人生八歲,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而教之以應對進退之節,和禮、樂、射、御、書、數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則自天子之元子、眾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與凡民之俊秀,皆入太學。而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學校之教,大小之節所以分。」小學是童子之學。大學為成人之學。大學一書,古來太學中所教。太大相通,故稱大學。這是第一個理由。

其次,大學者,大人之學。論語中載:樊遲要學稼(種田),孔子說他:「小人哉,樊遲!」論語中又載:「子路言必行,行必果。」孔子罵他:「硜硜然小人哉!」硜硜、卑賤貌。所謂小人:「私其我于一己者也。」大人者:「擴其我以善群者也。」

大學之道,從修身開始到天下平。明明德不但要自明,而且要使天下之人皆明。陳灃東塾讀書記中說:
朱子《大學章句》:「明德者,人之所得平天,而虛靈不昧。」(朱子)語類則云:「光明正大者,謂之明德(卷十四)。」又云:「明明德於天下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明明德于天下,即平天下也….與民同好惡,而不專其利,乃是明其光明正大之德於天下也。
此其所以為大人之學。

第三,《白虎通‧辟雍篇》中說:儒家的大學之道,是讀書人最高的鵠的。譬如:「成佛」是佛教修行的最高鵠的。「佛」、或者「佛陀」,華語的意思是「覺」。它有三層意義:一是自覺,悟性真常,了惑虛妄。二是覺他,運無緣慈,度有情界。三是覺行圓滿。窮原極底,行滿果圓。(《翻譯名義集十種通號第一》)錢基博說:「在明明德者,自覺也。在親民者,覺他也,在止於至善者,覺行圓滿也。(《四書解題及其讀法大學》第一)」

《大學》是誰著的?

大學是誰撰寫的?錢基博《四書解題及其讀法》一書中說:「東漢時,已不得作者姓名。」毛奇齡《四書改錯》中說:「鄭氏禮註、孔鮒《孔叢子》。」並云:「大學,中庸皆子思所作。此或可據。今檢兩書不得,未識何本!」朱熹所撰《大學章句》共十一章。第一章是經。其餘十章為傳。朱熹認為:「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他答林擇之書中說:「傳中引曾子曰,知曾氏門人成之。」說得頗有道理。

《大學》有幾個版本?

毛奇齡撰大學證文四卷,攷證大學共有十個不同的版本。第一為禮記註疏本大學篇。次為漢熹平石經本。有錄無書。三為魏正始石經本,實際上係明代鄞縣人豐坊道生所依託者。次為明道程子改本。次為伊川程子改本。次為朱子改本。皆錄全文。次為王柏改定本。次為季本改本。次為高攀龍改本。即崔銑改本,次為葛寅亮改本。皆僅列其異同之處,而不錄全文。
宋以前,註疏本最為流行。宋以後,由於改本太多,學者多以朱熹本為準。朱熹撰大學章句,折衷註疏本與程顥定本。中華書局辭海於大學條下註說:「大學凡有三本。古本大學,其間節次稍有不相承者。蓋古人文法疏,辭或不屬,而意實可通。石經大學,節次不及古本。且中闖入(《論語》)顏淵問仁、至非禮勿動句,疑好事者為之。」三是二程定本,伊川序次,朱熹彙為經一章,傳十章,我們所研究的大學,便是朱熹集註本。

為什麼要讀大學?

前幾天電視新聞報導:三名國中一年級小男生,結伴到市立游泳池游泳。其中一名同學,才下水,雙腳抽筋,痛苦不堪,差點溺水。尚幸救生員眼明手快,把這位小男生救上岸,經過急救後,總算沒事,救生員問:「你們三人下水前有沒有先作一點暖身運動?」三個都說:「沒有」。救生員說:「作任何激烈運動之前,都要先活動活動手腳。作幾分鐘的暖身運動,不依規矩胡來,出事的機率非常高!」

運動如此,讀書、修德,又何嘗不如此?走路還沒學好先跑步,準出問題。筆者讀大學政治系二年級時,想選修會計。教會計的教授問我:「有沒有讀過高等數學?」我說:「沒有。」教授說:「沒讀過高等數學如何讀會計?沒有先修生理學、解剖學的學生能修內科學、外科學嗎?」

學生若要修身、晉德,大學是必須的先修課程。因為、大學會教導我們要如何一步一步前進,要如何「知所先後」,要如何避免「本末倒置」。先讀大學再進修,便可避免「才下水游泳便發生抽筋的事故」。

至於古時為何將大學、中庸編在禮記中,我們讀陳灃所撰東塾讀書記,覺得他的解說很有道理。他說:
中庸、大學,後世所謂理學。古人則入于禮記者,仲尼燕居云:子曰:「禮也者,理也。」樂記云:「禮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故理學即禮學也。

說得很有道理。所以,古人將此兩章書放在禮記中。

朱子將大學分為一經十傳,後世也有人訾議。陳灃為之解說曰:(詩經)豳風七月首章(共八章),鄭箋云:「此章陳人以衣食為急,餘章廣而成之。」然則古人之文,有以餘章廣成首章之意者。若朱子但于首章之下云:「餘章廣而成之。」而不分經傳,則後人不能訾議矣。

劉瑛

目次

前言

經一 大學之道
傳一 釋明德、新民、止善、知本
傳二 釋新民的道理
傳三 釋止於至善
傳四 釋本末
傳五 釋致知在格物
傳六 釋君子必誠其意
傳七 釋修身在正其心
傳八 釋齊家在修其身
傳九 釋治國在齊其家
傳十 釋平天下在治其國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書摘/試閱

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任何一個東西,都有本末。譬如樹:根是本,葉是末。剪掉一些樹葉,對樹並無大?。砍去樹根,整個樹便枯死了。任何一件事情,都有開始與終結。人生下來是開始。老死了,是終結。我們立身處世,對於物的本末,事的先後,必須弄得清清楚楚,才算接近「道」、接近「禮」、接近「理」。筆者初進外交部禮賓司工作時,司中有一位科員同事,平常便十分靦腆,見人說不出話來。英文程度不錯,見了洋鬼子,便噤若寒蟬。司長對他很不滿意,曾罵他:「你見人不說話,如何辦外交、交涉事情?」經常在不同的場合訓練他開口說話。有一天,司長邀宴當時美國、法國和日本駐華大使館的秘書級外交官午餐,要這位科員陪客。而且交待這位科員:「今天若不開口說話,今年考績一定給你不及格。」這位科員慌了,找我「討教」。我對他說:「通常宴客,男女雜處,在你左右的一定都是女生,你可以跟她們聊天氣呀、時裝呀,甚至家常呀。你可以問她們:什麼時候來台北的呀?有沒有結婚呀?有幾個孩子之類。」此公唯唯稱是,似懂非懂。中午宴會時,他左邊是一位法國女士,右手是一位美國女士,年紀大約都在二十幾、不到三十之間。第一道菜大拼盤上來,司長向他打了個眼色。他知道:今天不說話是不行了。他一面替左面的小姐挾菜,一面搭訕著問:「小姐,妳結了婚吧?一個人來臺灣嗎?」小姐說:「沒有結婚,一個人在臺灣。」然後,他便閉上了嘴。這時,大家都在談論雙語學校、雙語幼稚園的問題。他右面的美國小姐說:她的女兒該上幼稚園了,不知要上那一家好。於是這位科員突然問她:「小姐,您有幾個孩子?」那位老美說:「第一個。」而後,酒過三巡了,這位科員沒再開口。司長連連對他使眼色,使他心慌意亂。他隨即掉頭向法國小姐問:「那您有幾個孩子?」那位法國小姐瞪他一眼,不予回答。這使他更心慌。司長已發現他鬧了笑話,也瞪了他一眼。他為了要掩飾自己的慌亂,於是他問右手的美國小姐:「您結了婚嗎?」那位美國小姐狠狠的瞪了他一眼,也不答理!

原來,這位科員之所以鬧笑話,便是他本末倒置,不知先後!沒結婚,怎麼問人家有沒有孩子?有了孩子,怎麼問人家有沒有結婚。所以說:不知先後,鬧笑話矣!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6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