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生物化學(第二版)(簡體書)
滿額折

生物化學(第二版)(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9.5 元
定  價:NT$ 237 元
優惠價:87206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十一五"規劃教材:生物化學(第2版)》共15章。第一章到第六章是靜態生物化學部分,內容包括核酸、蛋白質、酶和維生素與輔酶的分子結構、物理和化學性質、生物功能的介紹,生物膜的結構與功能的討論。第七章到第十四章是動態生物化學部分,討論了糖、脂類、氨基酸、核苷酸、蛋白質和核酸等生物分子的生物合成與分解、代謝以及各類代謝過程的自動調節機制。第十五章介紹了發展迅速的DNA重組技術。各章附有本章小結和復習思考習題,書后附有生化名詞英漢對照和漢英對照,便于讀者學習。

名人/編輯推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十一五"規劃教材:生物化學(第2版)》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

目次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1 緒論
1.1生物化學的涵義
1.1.1生物化學的概念
1.1.2生物化學的分類
1.1.3生物化學的任務
1.2生物化學發展簡史
1.2.1生物化學在我國的發展概況
1.2.2生物化學在國際的發展概況
1.3生物化學的學習方略
1.3.i生物化學課程的特點
1.3.2生物化學學習的方法
思考題
第一篇 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
2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2.1概述
2.1.1蛋白質的生物學意義和元素組成
2.1.2蛋白質分類
2.1.3蛋白質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2.2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
2.2.1氨基酸的結構
2.2.2氨基酸的分類
2.2.3氨基酸的性質
2.3蛋白質的結構
2.3.1蛋白質的一級結構
2.3.2蛋白質的三維結構
2.4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2.4.1蛋白質一級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2.4.2蛋白質構象與功能的關系
2.5糖蛋白
2.5.1糖蛋白的結構
2.5.2糖蛋白中的肽一糖連接鍵
2.5.3常見的糖蛋白類型
2.5.4糖蛋白的生物學功能
2.6蛋白質的重要性質及其應用
2.6.1蛋白質的兩性解離與等電點
2.6.2蛋白質的膠體性質與沉淀
2.6.3蛋白質的變性與復性
2.6.4蛋白質的呈色反應
思考題
3核酸的結構與功能
3.1概述
3.1.1核酸的概念和重要性
3.1.2核酸的化學組成
3.2核酸的一級結構
3.2.1核酸中核苷酸的連接方式
3.2.2 DNA和RNA的一級結構
3.3 DNA的結構與功能
3.3.1 DNA的二級結構
3.3.2 DNA的三級結構
3.3.3 DNA的功能
3.4 RNA的結構與功能
3.4.1信使RNA的結構與功能
3.4.2轉移RNA的結構與功能
3.4.3核糖體RNA的結構與功能
3.4.4其他小分子RNA
3.5核酸的理化性質及其應斥
3.5.1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質
3.5.2 DNA的變性與復性
3.5.3 DNA的熔解溫度
3.5.4核酸的雜交及其應用
3.6基因和基因組
3.6.1基因
3.6.2基因組
3.7基因重組與基因工程
3.7.1重組DNA技術的基礎
3.7.2重組DNA技術的基本操過程
思考題
4酶
4.1概述
4.1.1酶是生物催化劑
4.1.2酶的化學本質
4.1.3酶的組成
4.2酶的命名與分類
4.2.1國際系統命名法
4.2.2酶的分類及編號
4.3維生素與輔酶
4.3.1水溶性維生素
4.3.2脂溶性維生素
4.4酶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4.4.1酶的活性部位和必需基團
4.4.2酶原與酶原激活
4.4.3多功能酶與多酶體系
4.5酶的作用機理
4.5.1過渡態和反應活化能
4.5.2中間產物學說
4.5.3酶作用專一性的機理
4.5.4酶作用高效性的機理
4.6酶促反應動力學
4.6.1底物濃度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
4.6.2酶濃度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
4.6.3 pH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
4.6.4溫度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
4.6.5激活劑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
4.6.6抑制劑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
4.6.7酶活力測定與酶活力單位
4.7幾種重要的酶類
4.7.1變構酶
4.7.2同工酶
4.7.3共價調節酶
4.7.4抗體酶
4.7.5固定化酶
思考題
5生物膜與細胞信號轉導
5.1生物膜
5。1.1膜脂
5.1.2膜蛋白
5.1.3膜糖
5.1.4膜運輸
5.2細胞信號轉導
5.2.1細胞信號傳遞系統的基本元件
5.2.2胞外信使分子及其受體概述
5.2.3 G蛋白偶聯受體及第二信使
5.2.4信號轉導的蛋白質—酪氨酸磷酸化機制
5.2.5鈣作為胞內信使的作用
5.2.6 NO作為胞間信使的作用
5.2.7不同信號傳遞途徑的趨同性、發散性及交叉通訊
思考題
第二篇 物質代謝及其調節
6糖代謝
6.1概述
6.1.1食物中糖的消化和吸收
6.1.2糖的生物學功能
6.2糖的無氧分解
6.2.1無氧分解的反應過程
6.2.2無氧分解的調節
6.2.3無氧分解的生物學意義
6.3糖的有氧分解
6.3.1有氧分解的反應過程
6.3.2 巴斯德效應與克奈特瑞效應
6.3.3有氧分解生成的ATP數量
6.3.4有氧分解的生物學意義
6.4磷酸戊糖途徑
6.4.1磷酸戊糖途徑的反應過程
6.4.2磷酸戊糖途徑的調節
6.4.3磷酸戊糖途徑的生物學意義··
6.5糖異生
6.5.1糖異生的反應過程
6.5.2糖異生的調節
6.5.3糖異生的生物學意義
6.5.4乳酸循環
6.6二糖和多糖的分解與合成
6.6.1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6.6.2蔗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
6.6.3糖原分解和合成的調節
思考題
7脂類物質代謝
7.1概述
7.1.1脂質的組成與結構
7.1.2脂質的生物學功能
7.2脂肪的分解代謝
7.2.1脂肪的分解
7.2.2甘油的分解
7.2.3脂肪酸的分解
7.2.4酮體的代謝
7.2.5乙醛酸循環
7.3脂肪的合成代謝
7.3.1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7.3.2脂肪酸代謝的調節
7.3.3脂肪的生物合成
7.4甘油磷脂、鞘磷脂和糖脂的
代謝
7.4.1甘油磷脂的代謝
7.4.2鞘磷脂的代謝
7.4.3糖脂的代謝
7.5膽固醇的代謝
7.5.1膽固醇的生物合成
7.5.2膽固醇的轉化
7.5.3膽固醇代謝的調節
7.6脂蛋白代謝
7.6.1脂蛋白分類
7.6.2載脂蛋白
7.6.3血漿脂蛋白代謝
思考題
8 生物氧化
8.1概述
8.1.1生物氧化
8.1.2能量守恒與轉化
8.1.3高能化合物
8.2電子傳遞鏈
8.2.1線粒體
8.2.2電子傳遞鏈的概念
8.2.3電子傳遞鏈的組成
8.2.4電子傳遞鏈的排列順序
8.2.5電子傳遞抑制劑
8.3氧化磷酸化
8.3.1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8.3.2氧化磷酸化機理
8.3.3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聯和抑制
8.3.4線粒體外NADH+H+的氧化磷酸化作用
8.3.5能荷
8.4其他生物氧化體系
8.4.1需氧脫氫酶
8.4.2氧化酶
8.4.3加氧酶
8.4.4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過氧化物氧化體系
思考題
9蛋白質的降解與氨基酸代謝
9.1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與蛋白質的降解
9.1.1蛋白質的營養功能
9.1.2氮平衡
9.1.3蛋白質的需要量
9.1.4蛋白質的降解
9.2氨基酸的分解代謝
9.2.1氨基酸的一般代謝
9.2.2個別氨基酸的代謝
9.3氨基酸的合成代謝
9.3.1氨的同化作用
9.3.2氨基酸的合成
思考題
10核酸的降解與核苷酸代謝
10.1核酸的降解與核酸酶
10.1.1核酸的降解
10.1.2核酸酶
10.2核苷酸的分解代謝
10.2.1嘌呤的分解代謝
10.2.2嘧啶的分解代謝
10.3核苷酸的合成代謝
10.3.1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謝
10.3.2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謝
10.3.3脫氧核苷酸的合成代謝
思考題
11物質代謝的聯系與調節
11.1概述
11.1.1代謝的生物學特點
11.1.2物質代謝的相互關系
11.2細胞水平的調節
11.2.1酶含量的調節
11.2.2酶活性的調節
11.3組織器官水平的調節
11.3.1激素的類型與作用特點
11.3.2激素調節的作用機制
11.4整體水平的調節
11.4.1整體水平調節機制
11.4.2整體水平調節舉例
思考題
第三篇 遺傳信息的傳遞
12 DNA的生物合成
12.1參與DNA生物合成的酶
12.1.1 DNA聚合酶
12.1.2 DNA分子的拓撲學變化和相關酶
12.1.3引物酶
12.1.4 DNA連接酶
12.2 以DNA為模板的DNA生物合成——DNA復制
12.2.1 DNA半保留復制
12.2.2 DNA復制的過程
12.3 以RNA為模板的DNA生物合成——逆轉錄
12.4 DNA的損傷與修復
12.4.1 DNA的損傷
12.4.2 DNA的修復
思考題
13 RNA的生物合成
13.1以DNA為模板的RNA生物合成——轉錄
13.1.1轉錄的模板和酶
13.1.2轉錄的過程
13.2以RNA為模板的RNA生物合成——RNA的復制
……
附錄Ⅰ 術語漢英對照
附錄Ⅱ 術語英漢對照
主要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如果繼續向溶液中增加脂肪酸,最后則形成微粒(micelle)。微粒的形成是由于在水相中雙親性脂質的疏水尾部位于脂質集合的中間,而親水的頭部面向外側。雙親性分子是否形成微粒,由其特殊的臨界膠束濃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來確定。在CMC以下,單個脂質分子占優勢。在CMC以上,幾乎所有的脂質自發聚集形成微粒。在去污劑和肥皂水中,微粒一般都選擇形成集合。
(2)脂質雙層脂質雙層由單層背靠背組成(圖5—2)。磷脂在水溶液中選擇形成脂質雙層結構,因為磷脂分子的脂肪酸鏈對在微粒內部不能舒展為穩定的結構。當磷脂遇到水溶液時,磷脂迅速地自發形成脂質雙層,脂質雙層在水溶液中是最穩定的結構。當轉變為微粒時,它們是由幾百個分子組成的自我封閉的結構。脂質雙層可以在大面積范圍內(108 nm2或更大)自發生成,由于脂質雙層的邊緣曝露在溶劑中不穩定,大量的脂質雙層一般自我包裹成封閉的小囊(vesicle),這些小囊結構的天然和整合狀態都非常依賴于脂質的構成。磷脂能構成單層囊泡(monolayer vesicle)稱為脂質體(liposome),或形成多層囊泡(multi—layer vesicle),后者的結構類似具有多層結構的洋蔥(圖5—3)。多層囊泡是由Alex Bangham發現的,為了紀念他的貢獻,又將多層囊泡稱為Bangosome。
脂質體是高度穩定的結構,能承受像凝膠過濾層析和水解這樣的操作處理。利用這些方法能夠制備具有不同內部和外部溶液構成的脂質體。在治療實踐中,脂質體可用做藥物和酶的傳遞系統。在圖像診斷程序中,可用脂質體介導造影劑進入體內,如數控斷層攝影(computerizedtomography,CT)、核磁共振影像學(magnetic resonanceimagin9,MRI)等。脂質體能夠與細胞融合,將包裹于其中的物質與細胞內基質混合。如果隨著方法學的進步,能夠找到對細胞群有選擇性的靶脂質體,將有可能利用各種脂質體介導一些藥物、治療酶、造影劑等進入各種特殊的靶細胞(如癌細胞)中。
囊泡和脂質體的形成完全基于磷脂分子的天然雙親特性,磷脂分子的極性頭部和水分子之間存在最大相互作用,而疏水相互作用促進相關的碳氫鏈位于雙層的內部。雙層膜的動態物理特性比較重要,這是囊泡也是其他天然膜的結構基礎。脂質雙層具有極性的表面和非極性的核心,非極性核心部分成為其他離子和極性分子跨膜的潛在障礙,因此它們跨膜運動的速率也極低。當然,這些核心也為非極性分子和疏水蛋白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大量例子表明,疏水分子通過與膜結合或將自己包埋在膜上與膜相互作用來調控細胞的生理功能。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