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永久的錯覺(簡體書)
滿額折

永久的錯覺(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5.8 元
定  價:NT$ 155 元
優惠價:87135
領券後再享89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永久的錯覺》是一部有思辨、有感悟、有精神內涵的散文隨筆新著, 收入作者趙鈞海近年創作的反映其歷史記憶、人文情感及行走筆錄的二十余 篇文章,這些文章構思新穎,視角獨特,立意深刻。第一輯“荒野舊憶”, 用現實的眼光,回眸過去,鑒讀歷史,關照當下,直叩人們心靈。既有黃鐘 大呂般的記述,又有細膩本真的描寫。還原了歷史場景,描摹了人間真情, 充溢著迥異的溫馨,讓人感悟和升華。第二輯“行走筆錄”,是一組旅走歐 洲後的心路絮語,不是浮光掠影的介紹和表象議論,而是飽含豐富的人文知 識和深刻的思辨與思考。透徹又發人深思。《永久的錯覺》用筆大氣,文采 斐然,意蘊豐滿,是不可多得的散文佳品。

收到高維生發來的10卷《獨立文叢》電子版,我躲在峨眉山七里坪連續 閱讀了三天。三天的白天都是陰雨,三天的夜晚卻是星光熠熠。我在山林散 步,回想起散文和散文家們的繽紛意象,不是霧,而是山徑一般的韻致。 高維生宛如一架扛起白山黑水的虎骨,把那些消匿于歷史風塵的往事, 用一個翻身綻放出來;楊獻平多年置身大漠,他的敘述綿密而奇異,猶如流 沙瀉地,他還具有一種踏沙無痕的功夫;趙宏興老到而沉穩,他的散文恰是 他生活的底牌;詩人馬永波不習慣所謂“大散文”語境,他沒有繞開事物直 上高臺紅光滿面地發表指示的習慣,他也沒有讓自己的情感像黃河那樣越流 越高,讓那些“疑似淚水”的物質懸空泛濫,他不像那些高深的學者那樣術 語遍地、撒豆成兵,他的散文讓日益隔膜的事物得以歸位,讓乍乍呼呼的玄 論回到了常識,讓散文回到了散文;盛文強是一條在齊魯半島上漫步的魚精 ,他總是苦思著桑田之前的滄海波浪,并秘密地營造著自己的反叛巢穴…… 一度清晰的概念反而變得晦暗,游弋之間,一些念頭卻像暗生植物一樣 舉起了手,在一個陡峭的轉喻地帶扶了我一把。伸手一看,手臂上留下了六 根指頭的印痕……這樣,我就記錄下閱讀過程中的一些問題。 散文性\詩性 伴隨著洪水般的無孔不入的現代思朝,一切要求似乎都是合理的,現代 世界逐漸地從詩性轉變為黑格爾所說的散文性,不再有宏大與輝煌,只有俗 人沒有英雄,只有艷歌沒有詩歌,最終導致生活喪失了意義。 一方面,這種“散文時代”的美學氛圍具有一種致命的空虛,它遮蔽了 詩性、價值向量、獨立精神,散文性的肉身在萊卡的加盟下華麗無垢;另外 一方面,這種散文性其實具有一種大地氣質。吊詭之處在于,大地總是缺乏 詩性,缺乏詩性所需要的飄搖、反轉、沖刺、異軍突起和歷險。也可以說, 詩性是人們對大地的一種烏托邦設置;而找不到回家之路的大地,就具有最 本真的散文性,看似無心的天地造化,仔細留意,卻發現是出于某種安排。 黑格爾曾斷言:“中國人沒有自己的史詩,因為他們的觀察方式基本上是散 文性的。”這是特指東方民族沒有史詩情結,它道明了實質,讓思想、情感 隨大地的顛簸而震蕩,該歸于大地的歸于大地,該賦予羽翅的賦予羽翅,一 面飛起來的大地與翅下的世界平行而居,相對而生。 因為從美學角度而言,散文性就是詩性的反面。所以,我不同意為“散 文性”注入大劑量的異質元素而徹底改變詞性,盡管這一針對詞語的目的是 希望使之成為散文的律法。這樣做不但矮化了“詩性”本身,把詩性降低到 詩歌的地域。問一問命名“詩性”為人類智慧斗拱石的維科先生吧,估計他 不會同意這種移花接木。在我看來,這不過是一種散文的外道之言。 詩性是以智慧整合、貫穿人類的文學形態。作為人類文學精神的共同原 型,詩性概念屬于本體論的范疇。回到詩性即是回到智慧,回到文學精神的 本原。作為對感性與理性二元對立的超越努力,詩性是對于文學的本體論思 考,“它也是一種超歷史、超文化的生命理想境界,任何企圖對文學的本性 進行終極追問和價值判斷的思維路徑都不能不在詩性面前接受檢驗。”(王 進《論詩性的本體論意義》,《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5年4期)在此意義上生發的詩性精神是指出自于原初的、抒發情感的元 精神。 我認為,在現存漢語寫作譜系下,詩性大于詩意,詩性高于詩格。詩性 是詩、思、人的三位一體。這同樣也是散文的應有之義。 海德格爾詩性本體論對人的基本看法是:人的本源性大于人的主體性, 人向詩性本源的回歸,就是從自在的主體性出發,對主體狹隘性的斷然否棄 ,就是向自在之“在”的真理敞開,就是從根本上肯定人的神聖性以及在澄 明中恢復人的世界與大地的和解。在這樣的詩思向量下,近十年來,中國詩 壇對“詩為何”和“詩人為何”的反復考問,已被一些評論者悄悄地置換為 “寫作為何”的命題,即千方百計把寫作的價值向量簡化為技術層面的問題 。這是游離于詩性之外的偽問題。我想,一個連技術層面問題尚未基本理順 的寫作人,就不配來談論詩性的問題。 伽達默爾說過兩段話,前者針對詩性的思維方式,後者講詩性的生存方 式——“詩的語言乃是以徹底清除一切熟悉的語詞和說話方式為前提的。” “詩并不描述或有意指明一種存在物,而是為我們開辟神性和人類的世界, 詩的陳述唯有當其并非描摹一種業已存在的現實性,并非在本質秩序中重現 類似的景象,而是在詩意感受的想象中介中表現一個新世界的新景象時,它 才是思辨的。”([德]漢斯-格奧爾格·伽達默爾《真理與方法》,上海譯 文出版社1999年版,下卷第600頁—601頁。)那么,真正的散文更應有破“ 論”之體,對生命言說宛如松枝舉雪,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真散文不但是以 詩性的方式思維,而且是以詩性的方式生存。 互文性 互文性通常被用來指示兩個或兩個以上文本之間發生的互文關系。散文 的互文性指把多個文本材料集用于一個文本,使其互相指涉、互相貢獻意義 ,形成多元共生,使散文的意義在文本的延展過程中不斷生成,合力實現一 個主旨。 在我看來,互文性暗示了它是一種民主而趨向自由的文體。 互文性概念的提出者法國符號學家朱麗婭·克里斯蒂娃曾提出:“任何 作品的本文都像許多行文的鑲嵌品那樣構成的,任何本文都是其他本文的吸 收和轉化。”即每個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鏡子,每一文本都是對其他文本的 吸收與轉化,它們相互參照,彼此牽連,形成一個潛力無限的開放網絡,以 此構成文本過去、現在、將來的巨大開放體系和文學符號學的演變過程。 還有一種互文,是著眼于學科的“互嵌”。美國歷史學家海登·懷特說 ,歷史只“是以敘事散文話語為形式的語言結構”。回溯歷史,意義來自哪 里?是史料,還是文本自身?還是隱含在史料與文本之中,以及研究者對語 言的配置之中?顯然,歷史學家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只能是後者。只有在後 者之中,人們才能找尋到歷史的真正意義(李宏圖:《歷史研究的“語言轉 向”》)。 一方面是文本本身的修辭互文,另外一方面是歷史與文本的“對撞生成 ”,用此觀點比對《獨立文叢》里的不少篇章,可以發現散文家的“默化” 努力是相當高超的。他們沒有繞開文學而厲聲叫喊,他們的散文根性是匿于 事物當中的,不是那種風景主義的隨筆,不是那種歷史材料的堆砌,散文的 根須將這一切納入到一個生機勃勃的循環氣場之中。建筑術語、歷史檔案、 小說細節、思想隨筆、戲劇場景,等等,在高密度的隱喻轉化中使這些話語 獲得了空前的“自治”。這種“自治”并不等于作家文筆的失控或縱情,而 是統攝于散文空間當中的。我們仿佛看見各種文體在圍繞王座而舞蹈,它們 在一種慢速、詭異、陡轉、冷意十足的節奏中,既制造了矜持的謎面,又翻 出了血肉的謎底。 正如德里達認為的那樣,文字的本質就是“延異”,而互文性的文體正 是對終極歷史意義達成的“拖延”,是一種在不斷運動中發散的歧義文體。 于是,在楊獻平的一些篇章里,意義已經完全由文體差異構成的程度,文本 變化中的每個精心設計的語言場景,都可以由另一語言場景的蛛絲馬跡來予 以標志,內在性受到外在性的影響,謎面受到另一個謎底的影響,建筑格局 受到權力者的指令和殺戮的影響,它們既彼此說明,又互設陷阱。因此,包 括我對自己的《流沙敘事》《禱杌敘事》的重讀,其實是在尋找歷史,為未 來打開的一條通往無限變化的、不穩定的歷險之路。 細節 我注意到這批散文家的近作,他們沒有繞道意識形態的講臺朗聲發布結 論的習慣。有鑒于此種“結論”多為空話、諛語,可以名之為“大詞寫作” ,然而這卻是目前流行的散文模式。 已經成為寫作領域律令的說法是:回到事物本身,通過語言的細節還原 生活。問題在于,事物不是陽光下的花可以任意采摘;更在于摧花辣手太多 ,事物往往曖昧而使自己的特性匿于披光的輪廓之下;重要的還在于,文字 對生活的還原就是最高美學嗎? 如果說高維生的一組散文更傾向于對情感細節的呈現,那么趙宏興的不 露聲色則更近于對自然的描摹,80後的盛文強似乎兼而有之,吳佳駿顯示出 對細節刻畫的某種癡迷。表面上看,他們不過是對隱秘事物的描寫,把自己 的情感注入事物的天頭和地腳,這一“灌注術”其實已經悄然改變了自然之 物的自然構造,朝向文學的曠場而漸次敞開。就是說,文字對生活施展的不 僅僅是還原,而是創造和命名。 說出即是照亮。用細節說話,用細節來反證和彰顯事物的特性,使之成 為散文獲取給養的不二法門——這同樣涉及一個細節化合、層壘而上的問題 。 我想,國畫里的線條和皴法,一如寫作者對散文細節的金鉤鐵劃。正因 為蘊峭拔于豐滿之中,馮其庸在論及陳子莊畫作時不禁感慨萬千:“我敢說 沒有一個人可以說得出來石壺山水皴法的名堂,是披麻皴、斧劈皴、荷葉皴 還是卷云皴?都不是。因為石壺的山水根本不是從書本上來的,你要想尋行 數墨地尋找他的出處,可以說是枉拋心力,因為他的出處不在于此而在于彼 ,不在書本而在大自然。”不因襲別人的細節,而且不再蹈襲自己曾使用過 的細節;不是照搬自然的一景,而是以自然之景化合出別樣的情致!事情發 展至此,細節的威力就是散文的斗拱。 沒有搭建好斗拱而匆忙發布“存在”、“在場”奧義的人,不過是危樓 上的演說者。更何況他們的高音喇叭五音不全,只在嘶啞地暴叫。陳子莊所 謂的“骨意飄舉,惝恍迷離,豐神內涵,此不易之境也”的骨力之說,與之 儼然是膠柱鼓瑟也。 高維生、楊獻平、朝潮、盛文強等作家顯然是被自然之物勸化的作者。 明白細節之于散文之力,大致也會明白康德自撰的墓志銘:“位我上者燦爛 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非虛構 在《獨立文叢》系列作品中,我注意到有不少篇章涉及“非虛構”向量 。比如散文家趙鈞海《黑油山舊片》《一九五九年的一些絢麗》以及朱朝敏 《清江版圖》等文。 在此,尤其需要注意幾個概念的挪移與嵌合。我以為“報告文學”是那 種帶有強烈意識形態色彩的對現實予以二元對立取舍的寫作。“紀實文學” 是指去掉部分意識形態色彩之後,對非重大歷史或事件的文學敘述。“私人 寫作”則是在消費主義時代背景下,強調個人情欲觀的寫作——這與是否虛 構無關。“非虛構寫作”不同于以上這些,它已經逐漸脫離了西語中小說之 外文體的泛指,在當下漢語寫作中,它暗示了一個向量:具有明確的個人獨 立價值向量前提下,通過對一段歷史、事件的追蹤檢索考察而實現的個人化 散文追求。 如果說“非虛構”變成了焦點,那一定是因為我們感覺到了對切人當下 生活的迫切性。 以田野考察為主,以案頭歷史資料考據為輔的這樣一種散文寫作,正在 受到越來越多讀者的關注。 在“非虛構寫作”中,“新歷史寫作”已經顯出端倪。這個概念很重要 ,這或許涉及歷史寫作的轉型問題:重視歷史邏輯而又不拘于史料細節;忠 實于文學想象而又不為歷史細部所掣肘。在歷史地基上修筑的文學空間,它 不能扭過身來適應地表的起伏而成為危房。所以想象力不再是拿來澆筑歷史 模子的填料。 我堅持認為,“人跡”卻是其中的關鍵詞。人跡于山,山勢蔥蘢;人跡 于水,煙波浩渺;人跡為那些清冷的歷史建筑帶來“回陽”的血色,愛恨情 仇充溢在山河歲月,成就了散文家心目中最靠近真實的歷史。 在此,我能夠理解海德格爾的用心:“每個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 之上絕無尺規。”這恰與“道法自然”異曲同工。浮蕩在大地上的真實,如 同清新的夜露擦亮黎明,世界就像一個開了光的器皿,而散文就要在山河與 “人跡”中取暖。 異端不屬先鋒或主流 我讀到散文家朝潮《在別人的下午里》中的不少篇章很是感念,比如馬 永波的《箴言集》,讓我回憶起多年前自己住在城郊結合部陷入苦思的那段 歲月。 在收獲了太多“不相信”之後,我終于相信:我們置身在一個加時賽的 過程中,我們必定抵達!我要說的是:你作為具有個人思想的言說者,你開 掘的言路就決定了你與主流話語的分離。從表面上看,你僅是一個寫作的異 端。其實,異端不在先鋒與主流之間,而是“異”在以你的人性之尺,度量 世界的水深;“異”在以你的思想之刃,擊穿這世界的鐵幕;“異”在以你 的苦難之淚,來使暴力失去信心;“異”在以你的焚膏之光,來燭照自由之 神的裙裾! 同時,為夜行者掌燈,然後,熄滅。 這樣的人與言,還“異”否? 從對思想史的梳理中我們發現,經典的異端思想一定是背離了時代或超 越了時代。正如葛兆光先生所描述的,思想家們的思想可能是天才的超前奇 想,不遵守時間的順序,也不按照思想的軌跡,雖然他們在一般思想與普遍 知識中獲得常識和啟示,但常常溢出思想史的理路之外,他們象征著與常規 軌道的脫節,與平均水準的背離,有時甚至是時間軸上無法測定來源與去向 的突發現象。因此常常可以看到思想史上的突變和“哲學的突破”。而正是 高踞于時代之上而非融于時代之中的異端思想激起了變革和時代精神的轉換 ,異端之思已經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第一力。 光,注定不能被火熔化。著火的思想就像火刑後變形的鐵柱,上面鐫刻 出的圖案和花紋,展開異端驚心動魄的美,正是異端的思想切進現實的刀痕 。海德格爾引述過17世紀虔信派的著名口頭禪:“去思想即是去供奉。”思 想的“林中路”不是抵達煙火盡退的“林中凈土”,而是在鐵桶合圍的現實 中,以異端之思打開精神的天幕。 高舉“獨立”的寫作者,更應該是思想者,應永遠牢記——異端不是思 想的異數,而是思想的常態;異端是一個動詞,自由精神才是異端的主語。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這樣預言:我們相信蟻陣的挺闊終將決堤。我們相信 紙花無從生發生命的韻律。我們相信馬丁·尼莫拉的預言。我們相信散文的 聲音。真正的散文家還相信,善良如水,那就是最韌性的品質。馬拉美曾說 :“骰子一擲,永遠取消不了偶然。”信仰足以讓偶然和必然俏麗枝頭。花 開過,凋謝,還會盛放。 蔣藍 2011年10月4日于峨眉山

目次

《獨立文叢》總序/蔣藍/1 第一輯 荒野舊憶 黑油山舊片/3 回望木井架/10 一九五九年的一些絢麗/16 飛翔在白堊紀的翼龍/24 永遠的第一/36 舊照片上的父親/42 伊犁將軍:惠遠古城之累/53 西邊風/64 古爾圖,那個熄滅的驛站/70 享受回家/80 陪母親逛街/94 我的恍惚的農場光陰/98 隱現的疤痕/115 第二輯 行走筆錄 圍墻與大廈/129 口紅粉餅與教堂/133 飄忽的馬克思之魂/137 永久的錯覺/142 征服者的廢墟/146 臺階上云集的思想/150 有一個響亮的名字/154 曾經的火燒廣場/157 新聖女公墓:活著的靈魂/162 1831·阿爾巴特街/167 依然領銜的紅色建筑/171 彼得大帝的手/175 冬宮:小姐們都昏過去了/179 涅瓦河上的張望/184 那些懷舊老歌/188

書摘/試閱

回望市井架 肉孜·阿尤甫是我認識的人中最老牌的石油人。他1939年就在督辦盛世 才獨裁天山南北時當鉆井工了。那時新疆省政府與來自伏爾加河流域的一幫 蘇聯人正在合作開發獨山子石油廠。那時人們還不習慣油田一說。蘇聯人把 石油廠叫石油康賓納。那時蘇聯的巴庫油田名氣很大。 我1987年春天在肉孜·阿尤甫三拐兩拐的庭院里找到他時,他正怡然自 得地坐在沙發上,身體顯得有些臃胖,但看上去精神十分抖擻,說話說到激 動時,眼睛會閃爍晶瑩的液體。他會一口氣說很多話,并且用那種老干部爽 朗的笑感染聆聽他調侃的人。他和顏悅色,面部表情豐富而精彩。 這一年肉孜·阿尤甫已經六十五歲,他思路清晰,思維敏捷,一點沒有 顛三倒四的廢話。我從心底敬佩他。 肉孜·阿尤甫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與蘇聯人辦石油廠并不是起點。清 朝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就有官方布政使派員采集過獨山子的石油,還 拿到沙皇俄國去化驗,說是質地非常好,可以與美洲相抗衡。那時候獨山子 隸屬于庫爾喀喇烏蘇直隸廳,就是現在的烏蘇縣。 肉孜·阿尤甫給我說這些話時,我并沒有刻意銘記。我那時只一門心思 地琢磨他個人的石油經歷,一切與個人經歷相悖的東西,我都有點排斥。不 過,我還是將當時感覺不重要現在感覺極重要的東西記在了小筆記本上。這 一年我家還沒有搬進市區,我得每天早晨很早就擠班車進市區上班。這一年 還實行著夏時制。當然,不是我不想搬進市區,而是我沒有能力找到搬進市 區的住房。 現在我翻出二十年前的那個小筆記本,感覺肉孜·阿尤甫的那些話語, 分量遠遠在他個人經歷之上。那個在夕陽照射下,有著一派黧黑剪影的木井 架,那個閃爍著熠熠光澤的小油罐和釜式蒸餾裝置,代表著東方大中國工業 開采石油的起點之一,不管你是否認可,它可能就存在于九曲回旋的歷史長 河中,如果你不觸摸它,它可能就會被湮滅。 肉孜·阿尤甫在我的生命中恍惚就是一個謎。雖然他後來于1993年謝世 ,但他那斂息靜氣的神情依然留在我心間。他敘述時雖然沒有什么修飾詞, 漢語說得也有些磕磕絆絆,但那洪鐘般的磁鐵之聲,使我多年之後仍然記憶 猶新。 獨山子油田就坐落在天山北麓一個傾斜的丘陵地帶,近旁有一突兀而立 的獨山,俗稱泥火山。因貼近天山山脈,氣候溫潤清新,陽光充沛,沒有大 漠戈壁的干旱與酷熱。獨山子的原油色淺質輕,這里是油質清純的精良油田 。1906年曾有沙皇俄羅斯的商人闊闊巴夫請求清政府租開這個油田。那時衰 敗的大清王朝雖然腐朽與沒落,但卻也有幾個骨性剛烈的新疆大吏阻擋了俄 羅斯商人的覬覦之心。後來,我查閱了《新疆圖志》、《庫爾喀喇烏蘇直隸 廳鄉土志》和《清朝續文獻通考》,那個阻止沙俄擴張行為的官員沒查到, 卻查到了首先確定開采獨山子石油的官員是主持新疆財政的藩司王樹楠。 那位有著維新思想的近代學者,長相英武,眉宇間透著一股睿智和英氣 ,嘴唇還有些微微上翹。他1909年剛剛到任,就馬不停蹄地操辦了一件大事 ,派人赴俄羅斯購置挖油機器,倡辦新疆自己的石油工業。那時候新疆與內 地相隔千山萬水,道路崎嶇遙遠,舍近求遠就是愚鈍。用俄國那“挖油機開 掘油井,聲如波濤,油氣蒸騰,直涌而出,以火燃之,焰高數尺”。 1935年,耄耋之年的王樹楠,依然惦念著新疆的石油,他在給游歷了準 噶爾盆地,也游歷過巴庫油田的吳藹宸所著的《新疆紀游》作序時,仍然高 呼一種闊大的理想:他說新疆“礦產之富,尤甲于全球,即煤油一項,足供 五大洲之用而千百年不絕”。 這是1935年王樹楠老先生的肺腑之聲。按照王樹楠的這個呼號推算,新 疆準噶爾盆地與塔里木盆地的石油應該儲量巨大,但浩浩五大洲之用顯然是 話大了。當然,那時石油之用與今天石油之用已不可同日而語。 在新疆任職四年的王樹楠是近代新疆石油工業的創始人之一,這個稱謂 雖然有人認可,但僅僅生存在極小的石油圈子內。因為偌大的泱泱中國,有 眾多風云變幻的大事,這點區區石油小事早被閑置在一邊了。 肉孜·阿尤甫榮幸地作為天山北麓褶皺帶和準噶爾盆地南緣石油工業早 期親歷操作者之一,有著發自內心的感慨和自豪,也顯露出一種對早先石油 鉆井的懷戀之情。我在1987年春天對他采訪時,完全沒有想到二十多年之後 ,我會突發奇想地寫這段鮮為人知的記憶。因為在我整理舊物時,偶然翻到 了那個小筆記本。我對當年我的幼稚和海闊天空般的責任感十分驚詫。我寫 到:石油,一條奇異的大河,你總有一天會讓世界為你而戰栗。今天,我看 著這句可笑的話,隱隱感到暗藏著一種奇異的殺機,也隱隱有一種被擊中的 快慰。是的,今天的世界經濟正在為突然膨脹又突然疲軟的石油而心痛著。 肉孜·阿尤甫說,他十七歲到獨山子當石油鉆井工時,還是個毛孩子。 那時他們用的還是木制井架和柴油機動力,更早一些是蒸汽機動力。木井架 需要搭架子工用一段時間搭好後,鉆井工才上井。那時他每天徒步翻山去南 溝上井,而蘇聯人就坐老式嘎斯小汽車巡井和監督生產,中國職員們就騎馬 上班。那時油礦總計約有二百多名職員和工人。1941年他們打出一口高產井 ,就是赫赫有名的二十號井,日產原油四十余噸,據說還驚動了退縮在千瘡 百孔的山城重慶又忐忑不安的蔣介石。 肉孜·阿尤甫給我們敘述時,剛剛離休,正靜靜地坐在自己家里沙發上 打發時光,雖然身體有些臃胖,但從骨子里能分辨出早年那精明強悍的風采 。我尊重他的品德,是因為在對他前後九天的采訪過程中,他居然沒有說過 他後來的官位和權力,他淡泊和清雅的心態讓我欽佩,也讓我多年之後仍對 他懷有真摯的仰慕之情。 P10-12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