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百年風度:文明名人的背影(簡體書)
滿額折

百年風度:文明名人的背影(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9.9 元
定  價:NT$ 239 元
優惠價:87208
領券後再享88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百年風度:文化名人的背影》鉤沉民國以來數十位文化名人的生平傳奇和作者親歷的點滴往事:有開啟學術與自由之風的北大校長蔡元培,有一代儒宗、史學大家錢穆;有毀譽參半傅斯年,有一道清流吳大猷;有賦詩填詞鼓吹抗戰的江南才子盧冀野(盧前),有單槍匹馬刺殺軍閥孫傳芳的烈女施劍翹;有當代“思想者”周有光、紅學泰斗周汝昌,有漫畫人生華君武、聾啞作家周楞伽,有胡適、蘇雪林、唐德剛這三只“徽駱駝”,有朱家驊、李劍晨、袁曉園、項美麗、錢思亮、吳作人、張允和、季羨林、唐瑜、張充和、陳荒煤、戈寶權、黃苗子、郁風、馮亦代、黃宗英、周而復、周汝昌、林海音、范用、聶華苓、文潔若、新鳳霞、宗璞、浩然、冰心、巴金、顧毓琇……
故人恰似庭中樹,一日秋風一日疏。……
他們從民國走來,以獨有的魅力點綴著百年中國的歷史。他們多已羽化凋零,但從不曾真正遠去。
百年中國,幾家風骨;國士名流,漸次凋零。

海報:

作者簡介

張昌華,1944年生于南京。當過兵,教過書。80年代初忝列編席,直至退休。曾任江蘇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著有文化隨筆集《書香人和》、《走近大家》、《青瓷碎片》、《書窗讀月》、《曾經風雅》、《民國風景》、《故人風清》、《百年風度》等。

名人/編輯推薦

《百年風度:文化名人的背影》編輯推薦:拼接歷史枯井中的碎瓷,還原百年中國歷史底稿的本色。
看傳奇人生——民國背影,漸行漸遠,尋訪追憶,再現中國最為耀眼的人生傳奇。
看錚錚傲骨——人世浮沉,簡筆勾畫,劫波歷盡,方顯大英雄真名士的錚錚傲骨。
看清雅風流——琴心軼趣,細細道來,白云蒼狗,難掩老學者舊文人之清雅風流。

自序:家住六朝煙水間
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武昌中和門一聲槍響,中國兩千年封建帝制就此落下帷幕。與此同時,中華民國這出大戲的序幕也驟然打開,各色人等閃亮登場。金戈鐵馬,烽火連天,血雨腥風……隨著劇情的推進,這出大戲的中央舞臺遂定格在六朝古都南京。一如明城墻上風雨漫漶的字跡記錄了古老皇城的輝煌那樣,總統府門樓上的大旗變換,也見證了民國的興衰和朝代的更替。
余生也晚,無緣目睹民國的風云;余生有幸,身為南京人,且家居于前中央大學(今東南大學)舊址的成賢街。總統府近在咫尺,民國公館遍布四周。推窗北望,可見昔日中央大學教學樓人影憧憧;回首西顧,可聞故時中央圖書館(今南京圖書館)淡淡書香。
上世紀80年代,余每日上班沿前中央大學東圍墻徐步五分鐘左拐,十字路口中央研究院(今江蘇省科學技術廳)宮殿式大屋頂上的金黃色琉璃瓦熠熠閃光;上鼓樓崗,過大鐘亭至玄武門向左轉,在梧桐構建的綠色隧道中穿行三五百步,即到湖南路十號(原丁家橋十六號)。那是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參議院舊址(后為國民黨中央黨部,現為江蘇省軍區司令部)。余謀飯的原單位曾一度租借于此(副樓)。上樓、下樓,便見巍峨主樓的黃色鐘樓在眼簾晃動……如今,馬路兩側的法國梧桐部分被斫,中央大學、中研院、參議院這些“民國風景”雕欄玉砌今猶在,未見朱顏改。
歲歲月月,朝朝暮暮。此情此景,于不經意中受此等風物引誘而滋生了“民國情結”也未可知。確切地說,我是對那些曾經生活在老房子里的民國文化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中央大學的大禮堂,最初由張乃燕校長1930年施建,因財力匱乏,剛上馬即下馬;朱家驊接掌中大(1930—1931)后,利用自己在國民政府中的地位和影響,以召開國代會議的名義,“巧取豪奪”,獲得國民政府的撥款而竣工。羅家倫長中央大學十年,中大有了長足的發展。抗戰歲月,日機頻頻濫炸中大,羅家倫次次在場,或坐鎮指揮躲避敵機,或打包搶運圖書、儀器以備西遷。他在大禮堂前表示“誓與中大共存亡”!戰火中,他最后一個撤離中大,匆匆回到家中,案頭的古玩一件都來不及拿,僅拎只裝著換洗衣服的小皮箱,急急上了趕赴蕪湖機場的吉普車。不過,他拿了北大友人送的喝剩的半瓶香檳酒,對司機說:“等抗戰勝利回來干掉它!”再說中研院,“曾經風雅”的首任院長蔡元培是酒仙,居此時光,每日中、晚要攜一錫制方形小酒壺(中間圓形,可盛熱水溫酒)到大食堂方桌上自斟自飲。酷暑炎夏,火爐南京,傅斯年穿背心揮著大蒲扇讀敦煌卷子。他堅持不開電扇、不抽煙,怕有損文物。再表那端莊、肅穆、簡潔、明快的西洋建筑風格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參議院,1911年12月29日,孫中山先生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于斯,1929年他的奉安大典時的靈堂也設于斯……這一幢幢建筑固體里曾流淌著多少鮮活靈動的生命故事!
上世紀90年代末,因工作關系,我有幸結識到一些“民國遺老”,并曾不揣拙陋試撰文略談蘇雪林等人。當時只側重于敘述編者與作者之間的過從而已,順便提及了他們的點滴往事,并非嚴格的傳記文字,沒想到有讀者覺得新鮮,給予肯定。這期間《人物》雜志編輯陳淑梅所給予的策勵尤為重要,自此一發而不可收。千禧年,我嘗試放寬視角,寫了傅斯年和葉公超,反應尚不俗,才算找到了“方向”。
隨著積累的資料漸多,我發現民國是人物傳記寫作的一座富礦。某天我忽發奇想,到辛亥百年紀念時我要寫一百位民國文化人。十年過去了,盤點一下,長長短短,我居然真的寫了大大小小百位文化人(少數不屬民國)。這幫名士,他們的聲名有大小,頂戴的光環有亮淡,世人的評說有褒貶,倒真有點百年百人百姿的味道。以為書取名稱道的凌志建議用《百年風度》,我欣然采納。這,要真誠地感謝北京的《人物》、臺北的《傳記文學》和香港的《大公報》,給我廣闊的平臺支撐。這些零星的文字,先后結集在《曾經風雅》(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民國風景》(東方出版社,2009)、《故人風清》(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和這部《百年風度》中,算是一個小小的總結。
《百年風度》有十二篇是尚未發表的新作,十篇翻新的舊作和若干陳稿,這次結集時我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潤飾或補充,在基本體例上力求統一。追憶萌生寫這些人物的動因、過程十分有趣,有的是有意而為之,有的則是“有感而發”。臺灣陶英惠先生贈我一本《雪泥鴻爪》,內有《胡適撰擬致蔡元培獻屋祝壽函》,讀后始知身為民國教育總長、中研院院長的蔡先生竟一輩子沒有自己的居所,是只“無殼蝸牛”;更悲涼的是1940年逝世于香港時,家中無錢發喪,還是商務印書館總經理王云五慷慨解囊,怎不教人感慨萬端而“溫故”?
陶英惠曾是臺“中研院”吳大猷、錢思亮、李遠哲三任院長的秘書主任,胡適紀念館館長,一輩子服務于此,可謂是“中研院”活字典。讀了他的《中研院六院長》后,倍覺資料權威、翔實、新鮮,于是續寫了朱家驊和錢思亮。
朱家驊,民國文化人中復雜不過者為此人。他是“反革命”,曾任國民黨中統局局長,為中國共產黨宣布的國民黨四十三個戰犯之一(1948年)。他也是“革命者”:1911年在上海組織“中國敢死團”響應辛亥革命;五卅慘案事發,他率北京學生聲援;為關稅自主,他“手執大旗前導”在天安門前示威,要求段祺瑞下野,從而被北洋政府通緝……作為官僚,他曾位居國民黨中樞,歷任教育部長、交通部長、組織部長,以至“行政院”副院長。他亦為書生,次第為哲學博士、北大教授、多所大學校長;中央圖書館、中央博物院、國立編譯館和中央研究院等文化機構的籌辦和創立均與他息息相關。抗戰時期,文物西遷從策劃到主持實施,皆由他一手操辦。民國期間的鐵路、郵政、電信等實業的興建,他是幕后的推手。他為國民黨奔波勞碌一生,當了十八年“中研院”副院長,蔣介石也不予“扶正”,最終難辭被“請”出“中研院”。他晚景凄涼,無一兒半女;歸隱田園后,出無車,食無魚,生病住院還仰賴親朋接濟……
至于傅斯年,他是民國知識分子群中,惟一敢在老蔣面前蹺二郎腿說話的角色,他敢揭批宋子文、孔祥熙貪贓枉法,是有名的“大炮”;而在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乃至為人師等人倫層面,卻有感人至深的柔情和衷腸……如此等等知者恐甚少,我寫此文算是對十年前的舊作《毀譽參半傅斯年》的一個補充。蘇雪林、林海音、張充和等篇什,亦是追憶故人新事的近作。
吳大猷是李政道、楊振寧的恩師,他與妻子阮冠世的愛情極富傳奇色彩。在臺灣任職期間,他也是一個敢說敢干的人物,高調處世,一身正氣,喜歡“罵人”,被臺學術、教育、文化界譽為“一道清流”。臺大校長錢思亮,他的辦學理念、包容精神、操守風范,被稱為“不思金錢思亮節”的“粹然儒者”。
民國時代,出現一些個性卓絕的人物,諸如抗戰時以《中興鼓吹》名聞全國的江南才子盧冀野(盧前)、“拔劍問青天”槍殺孫傳芳的孝女施劍翹等,他們理應不該為世人淡忘。
此外,不能不提及既是民國人物也是當代“思想者”的周有光老先生,他以一百零六歲高齡,仍能對世事慧眼如炬、洞若觀火,并堅持筆耕不輟,實屬罕見的人類物種。“朝聞道,夕死可矣”,此并非儒家教條,而正是周先生所強調的真理和肉身的關系。
庚寅之年(2010),多事之秋。華君武、范用、唐瑜以及馮亦代、郁風等我尊敬的諸前輩漸次而去,正所謂“故人恰似庭中樹,一日秋風一日疏”。這些文字或新撰或將舊作翻新,藉此以示悼念。
拙著“文化名人的背影”系列四冊的出版,得益于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及東方出版社的厚愛,銘感凌志先生的不辭勞苦,三度為我作嫁。在資料方面,受惠于臺灣已故《傳記文學》名譽發行人王愛生女士(劉紹唐妻)、已故《傳記文學》社長成露茜女士,《傳記文學》資深編輯邱慶麟先生,以及“中研院”秘書主任陶英惠老前輩。耄耋之年的陶公居然還為我審閱、校訂蔡元培、朱家驊、吳大猷、錢思亮等相關文字,讓我惟有感動而無以為報。此外,周有光等眾多傳主及家屬提供了大量的資料、圖片(亦含若干無從聯絡版權的資料圖片,歡迎與我聯系),均是對我的施恩,恕不一一具名鳴謝為諒。
張昌華
庚寅歲秋初稿于南京成賢街
辛亥百年紀念日再改
壬辰仲夏定稿于秣陵萊茵東郡

目次

自序 家住六朝煙水間
蔡元培:中國一“完人”
胡適與另兩只“徽駱駝”
一言難盡朱家驊
錢穆:夫子百年
傅斯年的俠骨柔腸
“中國水彩畫之父”李劍晨
百年滄桑袁曉園
美麗的項美麗
江南才子盧冀野
施劍翹,拔劍問青天
我所知道的周有光先生
吳大猷,清流遠去
臺大校長錢思亮
吳作人的幽默
張允和的《昆曲日記》
季羨林的《清華園日記》
聾啞作家周楞伽
“二流堂主”唐瑜
張充和的《仕女圖》及其他
陳荒煤這塊“煤”
戈寶權的黃昏歲月
苗子與郁風
馮亦代與黃宗英
周而復函札六通箋注
“君武大寫”
周汝昌寶刀不老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和臺北家事
“三多”先生范用
聶華苓印象
文潔若素描
新鳳霞及其三位師長
宗璞二題
浩然與我
五位百齡老人剪影
代跋 還原民國范兒的本色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