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方劑學(簡體書)
滿額折

方劑學(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3 元
定  價:NT$ 198 元
優惠價:87172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方劑學(第2版)》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充分發揮教材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中的基礎性與引導性作用,充分體現並符合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使其成為具有科學性、先進性、適用性的優秀教材,更好地與時俱進,以適應中醫藥及中西醫結合等專業的教學需要。
《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方劑學(第2版)》的特色與創新點主要有五方面:一是在一版教材基礎上在各個章節中增設“導讀”,引導學生領會與懂得“學會”與“會學”之間的內在辯證關係;二是在總論中完善“方劑配伍原則”(即針對病機而選用方藥,針對臟腑生理特性而選用方藥,針對方藥不足而選用方藥)與充實“方劑配伍方法”[即相須配伍,相使配伍,相畏(相殺)配伍,相反配伍];三是在各論的方劑中厘定“功用”與“藥理作用”,“中醫證”與“西醫病”之間的應用關係;四是在各論方劑中充實“討論”內容,達到更好地點撥、剖析及解決學習中的疑點、難點;五是在每章之後“複習思考題”中對“病例分析”標注原始文獻,以引導學生養成課堂認真聽講、課後鑽研思考的學習風氣。從而使《方劑學》教材質量更精良、結構更完整、知識更系統、佈局更合理、內容更先進、臨床更實用,達到培養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應用各方面協調發展的目的。.

作者簡介

金世元,男,1926年生人,主任中藥師,北京市人,漢族,私塾文化水平。自1940年到北京複有藥莊學徒至今,從事中藥工作已70年。新中國成立前,先後做過中藥鑒別、炮製、製劑、調劑等實踐工作(其間被單位選派到“北京中藥講習所”學習,畢業取得“藥劑生”資格)。1956年調入北京市藥材公司做藥材採購及質量檢驗工作(其間參加了北京市衛生局舉辦的中醫師資格考試,取得了中醫師資格及開業執照)。1961年調入北京衛生學校創建中藥專業,曾從事“中藥鑒定學”、“中藥炮製學”等教學工作,先後培養中藥專業人員1200餘人。為全國第一、二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長期從事中藥實踐與教學工作,足跡遍及全國藥材產地和藥材市場,掌握了一套鑒別藥材真、偽、優、劣的嫺熟本領,尤對“地道藥材”的性狀特徵有獨到的鑒別技能;在中藥炮製方面,具有深厚的理論和豐富的實踐;在中成藥方面,從組方配伍到療效分析頗有建樹;在科研方面,與東風製藥廠合作研製成功“射麻口服液”,與北京同仁堂集團合作研製成功“烏雞白鳳口服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組織拍攝的教學錄像片《鹿茸》,1989年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 幾十年來,刻苦鑽研,筆耕不輟,先後出版專著3部,主編5部,合編30餘部,發表專業論文60餘篇。 現任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客座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基本藥物評審專家,科技部國家秘密技術中醫中藥審查專家等。 1988年被北京市政府評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91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7年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藥炮製技術”代表性傳承人,2008年獲北京市“首都國醫名師”光榮稱號。.

名人/編輯推薦

《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方劑學(第2版)》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目次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方劑學發展概要
第二章 治法與方劑
第一節 治法概述
第二節 常用治法
第三章 方劑的分類
第四章 方劑的組成與變化
第一節 方劑配伍原則
第二節 方劑配伍方法
第三節 方劑配伍目的
第四節 方劑結構形式
第五節 方劑變化形式
第五章 劑型
第六章 煎藥法服藥法
第一節 煎藥法
第二節 服藥法
附:方藥古今劑量換算

下篇 各論
第一章 解表劑
第一節 辛溫解表
麻黃湯
三拗湯
麻黃加術湯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華蓋散
大青龍湯
桂枝湯
桂枝加葛根湯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
九味羌活湯
大羌活湯
香蘇散
正柴胡飲
小青龍湯
小青龍加石膏湯
越婢加半夏湯
第二節 辛涼解表
銀翹散
桑菊飲
柴葛解肌湯
柴葛解肌湯
升麻葛根湯
竹葉柳蒡湯
第三節 扶正解表
敗毒散
荊防敗毒散
參蘇飲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附子甘草湯
再造散
加減葳蕤湯
蔥白七味飲
桂枝增液湯
第二章 瀉下劑
第一節 寒下
大承氣湯
小承氣湯
調胃承氣湯
大陷胸湯
大陷胸丸
第二節 溫下
大黃附子湯
三物備急丸
溫脾湯
溫脾湯
第三節 潤下
麻子仁丸
濟川煎
五仁丸
潤腸丸
第四節 逐水
十棗湯
己椒藶黃丸
甘遂半夏湯
控涎丹
舟車丸
疏鑿飲子
禹功散
第五節 攻補兼施
黃龍湯
新加黃龍湯
增液承氣湯
第三章 和解劑
第一節和解少陽
小柴胡湯
柴胡桂枝乾薑湯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大柴胡湯
柴胡加芒硝湯
厚朴七物湯
防風通聖散
石膏湯
五積散
蒿芩清膽湯
達原飲
柴胡達原飲
清脾飲
截瘧七寶飲
第二節 調和肝脾
逍遙散
當歸芍藥散
加味逍遙散
痛瀉要方
第三節 調和脾胃
半夏瀉心湯
生薑瀉心湯
甘草瀉心湯
黃連湯
第四章 清熱劑
第五章 祛暑劑
第四章 清熱劑
第五章 祛暑劑
第六章 溫裡劑
第七章 補益劑
第八章 固澀劑
第九章 安神劑
第十章 開竅劑
第十一章 理氣劑
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劑
第十三章 止血劑
第十四章 治風劑
第十五章 治燥劑
第十六章 祛濕劑
第十七章 祛痰劑
第十八章 消食劑
第十九章 驅蟲劑
第二十章 湧吐劑
第二十一章 治癰疽瘡瘍劑
附一 方劑歌訣
附二 方劑索引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方中黃連清瀉肝胃郁熱,燥濕制酸,為君藥。苦寒主凝,故少用吳茱萸辛熱開達,疏利氣機,兼防黃連苦寒凝滯,為佐藥。諸藥配伍,以奏清瀉肝胃,降逆止嘔之效。
配伍特點:苦寒藥配辛熱藥,苦降制酸,辛開透達,肝胃同治。
討論:左金丸主治證型,有人稱為肝火犯胃證,有人稱為肝胃濕熱證。左金丸主治癥雖有很多,但以吞酸為主;審吞酸病機不僅有熱,更有濕,濕熱蘊結上泛則為酸,所以左金丸主治證型以肝胃濕熱證比較妥當。
左金丸主治吞酸的病機以熱為主,黃連與吳茱萸用量比例是6:1,若病機以寒為主,則可調整黃連與吳茱萸用量比例為1:6,則能達到治療目的。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是主治肝胃濕熱證的基礎方,臨床應用以嘈雜吞酸,口昔,舌紅,苔黃膩,脈弦數為辨治要點。
2.加減用藥 若吐酸甚者,加烏賊骨、煅瓦楞,以制酸止逆;若氣郁荇,加柴胡、枳實,以疏肝和胃;若燒心者,加生地黃、梔子,以涼血清熱等。
3.注意事項食積吞酸者慎用本方。
(附方)
戊己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黃連 吳茱萸 白芍 上藥三味,各五兩(各150g)為末,面糊為丸。功用:清熱和胃,疏肝斂肝。主治:肝胃郁熱證。胃痛吞酸,腹痛泄瀉。
左金丸與戊己丸皆能主治肝胃熱證,左金丸中黃連與吳榮萸比例是6:1,主治肝胃濕熱證以吐酸為主;而戊己丸用黃連、吳茱萸、白芍,且用量相等,黃連、白芍為寒性,吳榮萸為辛熱,熱制黃連而不寒凝,辛制白芍而不斂邪,主治肝胃郁熱證以疼痛為主者。
(方論選錄)
吳謙等:“左金丸獨用黃連為君,從實則瀉子之法,以直折其上炎之勢;吳茱萸從類相求,引熱下行,并以辛燥開其肝郁,懲其扦格,故以為佐。”(《醫宗金鑒?刪補名醫方論》)
(方歌)
左金六一黃連萸,肝胃濕熱酸嘔逆,
再加芍藥名戊己,胃酸胃痛皆適宜。
麻杏石甘湯
《傷寒論》
(組成) 麻黃去節,四兩(12g) 杏仁去皮尖,五十個(8.5 g) 甘草炙,二兩(6 g) 石膏碎,綿裹,半斤(24 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宣肺熱,止咳平喘。
(藥理作用) 具有拮抗組胺、乙酰膽堿、5-羥色胺,氣管平滑肌痙攣,以及解熱、抗過敏、增強機體免疫力、抗菌、抗病毒、改善血液循環等作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72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