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簡體書)
滿額折

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88 元
定  價:NT$ 528 元
優惠價:87459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以一個由表及裡的向度對法家的一些基本概念進行了梳理和辨析,指出“理”是法家道德哲學的最高範疇,並重點通過對法家的代表人物――管子、商鞅和韓非的思想進行具體的分析和解讀,對法家道德坐標的原點、道德的目標設計、道德的動力機制、道德實踐的軌道等進行了全方位的總結,揭示了法家道德世界的內在精神實質。本書將先秦法家道德置於多層次、多元的坐標系中展開了系統而深入的量度和探討,是一部有分量、富有啟發性的倫理學論著。

作者簡介

許建良,男,現為東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日本倫理研究所會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應用倫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員。1992年日本國立大阪大學訪問學者,2010年臺灣中國文化大學訪問學者。1993—2001年在日本國立東北大學進修、留學,師從日本中國學會評議員、著名漢學研究家中島隆藏博士,先后獲文學碩士、文學博士學位。2001年6月到東南大學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哲學、道家哲學、中國道德哲學思想史、中外倫理文化比較、企業文化研究、應用倫理等,已出版專著《魏晉玄學倫理思想研究》《先秦道家的道德世界》《先秦儒家的道德世界》《現代化視野里的經營倫理——日本文化的背景》等7部,主編《中國歷代家訓大全》等5部,并在《哲學研究》《集刊東洋學》(日本)等海內外雜志上發表論文120篇。

名人/編輯推薦

《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將先秦法家道德置于多層次、多元的坐標系中展開了系統而深入的量度和探討,是一部有分量、富有啟發性的倫理學論著。

目次

緒論
一、刑德的歷史審視和辨析
1.歷史的記載
2.“德”的辨解
3.西周替代殷商在武功
二、時代的課題
1.“祀與戎”是國家的大事
2.國家富強是中心
3.法家的應運而生
三、“法”的含義
1.“法”的詞義解釋
2.“刑”就是法
四、道法、禮法的合奏
1.“禮法”的樣態
2.“道法”的底蘊
五、“理”——法家的標志性概念
1.“法通乎人情,關乎治理”——法與理的辯證
2.“別交正分之謂理”——何謂理的追尋
3.“理生于智”——理始源的探析
4.“必然之理”——理的種類檢點
5.“天地之與同理”——理特性的問津
6.“通理以為天下”——理功效的發現
7.“行邪僻而動棄理”——理涵修的訴諸
8.“緣理而動”——理因循的推揚
第一章 《管子》“德者道之舍”的道德思想
一、“德者道之舍”的道德依據論
1.“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禮”的天人論
2.“道也者,口之所不能言”的道論
3.“虛其無形謂之道,化育萬物謂之德”的道德論
二、“見利莫能勿就”的道德范疇論
1.“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經濟道德論
2.“見利莫能勿就”的人性論
3.“刑德離鄉,時乃逆行”的刑德論
4.“誠信者,天下之結”的誠信論
5.“禮義者,尊卑之儀表”的禮義論
6.“知權然后舉錯得”的經權論
三、“教訓成俗”的道德教化論
1.“士無邪行,教也”的教化界定論
2.“萬物待治禮而后定”的教化必要性
3.“期而致,使而往”的教化目標論
4.“愚者不知,不可以教民”的教化對象論
5.“九惠之教”的教化內容論
6.“因其能者”的教化調控系統論
四、“德以養之”的道德修養論
1.“正形攝德”的修養界定論
2.“內行不修,則不能朝遠方之君”的修養必要性
3.“有身不治,奚待于人”的修養價值論
4.“道在身
5.“養有節”的修養方法論
五、“不為物使”的理想人格論
1.“恬愉無為”的君子論
2.“道德當身”的圣人論
第二章 商鞅“德生于刑”的道德思想
一、“德生于刑”的道德依據論
1.“仁義”是“六虱”論
2.“以刑去刑”的國家治理方法的抉擇論
3.“德生于刑”的道德產生論
二、“開公利而塞私門”的道德范疇論
1.“權而索利”的人性論
2.“事地利”的經濟道德論
3.“開公利而塞私門”的公私論
三、“德明教行”的道德實踐論
1.“壹教”的教化原則論
2.“實用”的教化價值取向論
3.“立法化俗”的調控系統論
4.“民弱國強”的價值定位論
5.“因世而為之治”的實踐操作論
四、“不循其禮”的圣人人格論
1.“知必然之理”的認知能力
2.“別貴賤”的等級圖式
3.“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的民本追求
4.“審壹而已”的公平品性
第三章 韓非“順于道德”的道德思想
一、“道者,萬物之所然”的道德依據論
1.“道者,萬物之始”的本根論
2.“道者,萬物之所然”的要因論
3.“道在不可見,用在不可知”的道論
4.“道者,弘大而無形;德者,鬏理而普至”的道德論
二、“不傷情性”的道德范疇論
1.“自用其刑德”的刑德論
2.“古之易財
3.“安利者就之”的性情論
4.“私義行則亂,公義行則治”的公私論
5.“誠信”論
三、“以法為教”的道德教化論
1.“恃人之為吾善也,境內不什數”的教化必要性
2.“以法為教”的德化目標論
3.“反清徵者乃教之”的德化對象論
4.“因隨物之容”的德化原則論
5.“因能而使之”的德化調控系統論
四、“身以積精為德”的道德修養論
1.“以鏡觀面”的修養界定論
2.“鄉國天下皆以民為德”的修養價值取向論
3.“和氣日入”的修養目標論
4.“全壽富貴之謂福”的修養內容論
5.“敬細以遠大”的修養方法論
五、“隨于萬物之規矩”的理想人格論
1.“取情而去貌”的君子論
2.“寄形于天地而萬物備”的大人論
3.“盡隨于萬物之規矩”的圣人論
綜論
一、道德坐標的原點——萬物
1.“人不一事”的人道精神
2.“萬物交通”的非人中心的普世論
3.“道者,萬物之所然”的要因論
4.“因自然”的自然本性論
二、道德的內外基礎——趨利和為非
1.“莫先于父母”的先天本性編碼
2.“權而索利”的現實人性圖畫
3.“人之為吾善也,境內不什數”的理性價值考量
4.“法以遏之”的道德外在機制保證
三、道德的目標設計——實用
1.實用的進軍號——無用之辯
2.實用的基本點——守在倉廩
3.實用的動力源——公私之分
4.實用的實踐法——形名參同
四、道德的動力機制——智力
1.從“反智論”說起
2.何謂“智”
3.“德才兼備”與“才德兼備”的悖論
4.“體道則其智深”——智力論
5.從“慧智”到“智慧”
五、道德實踐的軌道——因循
1.“用人之自為”——因循的何謂
2.“物者有所宜”——因循的起始點
3.“自生自成”——因循的內在理由
4.“其事若自然”——因循的外在依據
5.“無事而天下自極”——因循的功效期望
6.“因人之情”——因循的對象界定
7.“因物以治物”——因循的實際操作
8.“因責其能以隨之”——因循的動態活性化
主要參考文獻
后 記

書摘/試閱



“道”所含有的哲理雖然是一樣的,但其所能帶來的功用卻是相異的;能否充分發揮“道”的功效,關鍵就在對“道”的體得程度。在家、鄉、國家、天下、萬物等事務方面,如果善于依據“道”來治理的話,必然取得成功。因為在本性上,人類具有先天趨“道”的因子,這樣的話,人就自然聚集到普照“道”之光芒的地方,即“道往者,其人莫來;道來者,其人莫往”。從“藏之無形,天之道也”的表述來看,“道”實際上就是“天之道”。因此,對人而言,能否順從“天之道”,直接關系到和諧、安危、成敗,因為順從“天之道”的話,就能夠得到天地自然的援助,這種援助“雖小必大”,所以,順從天道的行為是最具功效的。依順天道的行為也就是自然無為的行為即“其事若自然”。
“道”的能力說大就大,說小就小,關鍵在具體境遇里對象與“道”實現相切的情況。具體地說,一個人運用“道”來進行實踐,并沒有聽到“道”持有剩余能量的說法;整個天下都在依據“道”來施行具體的行為,也沒有發現“道”有不足的情況。但是,客觀上的成功與否,雖然與“道”有著緊密的關系,但并不僅僅決定于“道”自身,跟行為主體對“道”的認識或體得的程度有著更為重要的因緣,即“小取焉,則小得福,大取焉,則大得福”①,這里的“取”就是對“道”的攝取的意思,要攝取先要體得。在靜態的意義上,如何攝取、在多大的程度上攝取等問題,其決定和選擇的權利,都在行為主體人那里,而不在“道”那里。如果能完美地認識和依據“道”來行動的話,那必然出現“天下服”的景象。換言之,人們都為“道”的效應而嘆服;如果不依據“道”的精神來施行社會的治理,那民眾就會反叛,統治者最終會面臨被殺戮的危險,這是應該銘心的地方。
最后,應該注意的是,在“道”的“無模式”的世界里,“道”的功效雖然最大限度地內存于“道”自身而不外顯,但是,功效的客觀對象化即有形化,仍然離不開行為主體人的作用,這就是人在體道實踐里與“道”實現的契合共作程度,人的能力同樣得到了最大的重視和強調,這是不能忽視的①。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59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