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觀:第六卷(1972-2010)(簡體書)
滿額折

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觀:第六卷(1972-2010)(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6 元
定  價:NT$ 336 元
優惠價:87292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高度、凝練地總結了1840年以來日本對中國認識的階段性特徵和演變軌跡。把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觀歸結為“從尊崇到質疑”、“從質疑到蔑視”、“從蔑視到無視”、“從無視到敵視”、“從敵視到正視”、“從正視到‘競合’”等幾個過程,在世界歷史的宏觀背景下,如實地梳理了近代以來中日國力的變化以及由此產生的中日關係的變化過程。

作者簡介

田慶立,男,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歷史學博士。從事中日關系史、日本外交史研究。現任天津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員。合著《日本近現代對華關系史》,在《日本學刊》、《東北亞論壇》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程永明,男,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歷史學博士。從事日本企業經營史、中日關系史研究。現任天津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兼任中國日本史學會常務理事、中華日本學會常務理事、全國日本經濟學會理事等。發表《裕仁天皇傳》、《當代日本企業經營理念研究》等專著,在《日本學刊》、《現代日本經濟》等期刊發表論文60余篇。

名人/編輯推薦

《鳳凰文庫?歷史研究系列: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觀(第6卷)(1972-2010)》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次

第一章中日復交初期日本各界的對華認識(1972-1978年)
一中日復交初期日本政界的對華認識
1. 自民黨內圍繞中日復交的論爭
2. 在野黨的對華認識和行動
3. 田中角榮的中國觀
4. 圍繞反霸條款的戰略之爭
5. 福田內閣的締約認識及行動
二中日復交初期日本經濟界的對華認識
1. 日本經濟界對中國國情的認識
2. 積極推動和平友好條約的締結
3. 岡崎嘉平太的中國觀
三中日復交初期日本國民的對華認識
1. 輿論調查所見日本國民的中國觀
2. 日本學者的“文革”觀
3. 日本輿論界及學界的對華認識
第二章崇尚“友好”時期日本各界的對華認識(1979-1992年)
一崇尚“友好”時期日本政界的對華認識
1. 大平正芳的中國觀及其外交實踐
2. 中曾根的國際國家構想及其中國觀
3. 冷戰末期日本政界的國際觀及對華認識
二崇尚“友好”時期日本經濟界的對華認識
1. 對中國經濟調整及外貿體制的關注
2. 對中日合辦企業的各種論爭
3. 理解和體諒對方--稻山嘉寬的對華認識
三崇尚“友好”時期日本國民的對華認識
1. “友好”時期日本國民的中國觀
2. 日本學界的中國研究及對華認識
3. 日本各界圍繞天皇訪華的論爭
第三章冷戰結束后日本各界的對華認識(1993-2000年)
一冷戰結束后日本政界的對華認識
1. 冷戰后日本對華合作思想的繼承
2. 日本應對中國崛起的主要舉措
3. “中國威脅論”的滋生和蔓延
4. 冷戰后日本對華戰略思想的轉變
二冷戰結束后日本經濟界的對華認識
1. 關注中國經濟發展
2. 對華投資環境的不同認識
三冷戰結束后日本國民的對華認識
1. 日本國民對華認識趨于警惕和消極
2. 日本輿論界與學界的對華認識
第四章新世紀日本各界的對華認識(2001-2010年)
一新世紀日本政界的對華認識
1. 小泉內閣時期日本政界的對華認識
2. 新生代政治家的國際觀、中國觀及歷史觀
3. 小泉純一郎的中國觀及外交實踐
4. 后小泉時代日本政界的對華認識
二新世紀日本經濟界的對華認識
1. “中國經濟威脅論”的盛行
2. “政冷經熱”時期經濟界的對華認識
3. 經濟界人士的歷史觀
4. 對近年來中日關系的認識
三新世紀日本國民的對華認識
1. 新世紀日本國民對華認識日益惡化
2. 新世紀日本學界的對華認識
3. 大眾傳媒的中國報道和輿論誘導
第五章日本各界對華認識的演進趨勢及主要特征(1972-2010年)
一日本政界對華認識的演進及特征
二日本經濟界對華認識的嬗變及特征
三日本國民對華認識的變遷及特征
四日本各界對華認識的互動與整合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1.輿論調查所見日本國民的中國觀
戰后日本國民對中國抱有一種強烈的情感寄托,主要是由于戰后日本被美國占領,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及防衛等領域受到美國的深刻影響,因此日本人就將中國視為亞洲的領導者,并將中國作為反美的理論依據和精神支柱。20世紀60-70年代,毛澤東思想成為日本新左翼運動的重要理論之一,對于倡導城市文明具有局限性的人們而言,中國的農村經濟體制也成為效仿的模式之一。執政黨內部的反主流派也將實現與中國的邦交正常化作為重要主張之一,這也是與在野黨能夠產生為數不多的共鳴之處。正如日本學者中島嶺雄所指出的,“戰后日本外交的重要事件當中,只有中日建交是執政黨和在野黨都非常支持和非常歡迎的事情”。
自1972年中日復交時起,日本國民的對華感情開始由“討厭”向“喜歡”方向轉化,這種情感的變化與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進程密切相關。1972年8月,田中角榮首相決定訪華,“喜歡”首次超過了“討厭”,9月25日至30日,田中首相訪華并實現了中日邦交正常化,10月的輿論調查結果表明,“喜歡”比“討厭”的比例更大了。
日本國民贊成與中國恢復邦交的社會輿論,可以追溯到1952年日本與臺灣締結《日臺和約》時期,當時就有五成以上統計數字的日本國民贊成與中國復交。由此可見,贊成派還是具有一定的民意基礎的。顯然,如果與中國恢復邦交,就必須斷絕與臺灣的外交關系。日本國民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呢?這可以從1970年《朝日新聞》社進行的社會輿論調查中窺見一斑。對于“日本與臺灣國民黨政府已經建交,與中國尚未建交,你認為日本應該正式與中國建交嗎?或者不認為?”回答“應該建交的”64%、“不認為”的11%、“其他”的5%、“沒回答”的為20%。針對“有一種意見是為了與中國建交,不得不與臺灣斷絕關系,對此你是贊成?還是反對?”的設問,回答贊成的為19%、表示反對的占46%、其他的10%、沒回答的為25%。這種傾向在1971年的調查中也得到了確認。對于“你認為是盡快恢復中日邦交為好,還是認為不著急慎重為宜?”認為盡快的占27%、表示慎重的為57%、其他的3%、沒回答的為13%。由此可見,日本國民一方面主張應該與中國恢復邦交,另一方面又對斷絕同臺灣的關系表露了疑慮,充分體現了當時日本社會在有關恢復與中國邦交問題上既渴望復交又心存顧慮的矛盾心態。
此后,《朝日新聞》決定針對中國問題對國民進行全方位的“教育”。1971年1月,報紙利用整整兩個版面,呼吁停止維持臺灣在聯合國代表席位的努力,促進與北京政府間的交涉,恢復日中間的正式外交關系。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92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