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觀:第三卷(1840-1895)(簡體書)
滿額折

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觀:第三卷(1840-1895)(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9 元
定  價:NT$ 414 元
優惠價:87360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觀”的第三卷《從質疑到蔑視(1840~1945)》,論述了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期間日本對華認識的變化過程,隨著近代中國一步一步的淪為殖民地,作為列強之一的日本對華認識經歷了從質疑到蔑視的過程。作者利用日本朝野資料,的中國觀”的第三卷《從質疑到蔑視(1840~1945)》,論述了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期間日本對華認識的變化過程,隨著近代中國一步一步的淪為殖民地,作為列強之一的日本對華認識經歷了從質疑到蔑視的過程。作者利用日本朝野資料,對這種演變過程做了細緻的闡述。

作者簡介

劉岳兵,男,1968年生于湖南省衡南縣,現為南開大學世界近現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員、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日本)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外國人研究員(2011年11月-2012年10月),兼任中華日本哲學會副會長。主要著作有《日本近現代思想史》(2010年)、《中日近現代思想與儒學》(2007年)、《日本近代儒學研究》(2003年)等。譯著有佐藤慎一的《近代中國的知識分子與文明》(2006年)、丸山真男的《日本的思想》(合譯,2009年)、酒井忠夫的《中國善書研究》(合譯,2010年)等。

名人/編輯推薦

《鳳凰文庫?歷史研究系列: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觀(第3卷)(1840-1895)》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次

引言:近代日本中國認識的原型及其變化機制
一問題之所在
二一個典型的例子:佐藤信淵的中國認識
三中國認識變化的機制之一:對象化中國
四中國認識變化的機制之二:類型化中國
五簡單的結語
第一章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日本中國觀的幾種主要類型
一殷鑒論
二唇齒論
三敵對論
四親善論
第二章從“臆測”到實證
一古賀侗庵的《海防臆測》與《鴉片釀變記》
二洋學者的視線:渡邊華山與高野長英
三鴉片戰爭之后日本儒者及志士的中國觀
四幕府“千歲丸”上海之行與實證的中國觀的形成
補論:近代日本的立憲政體與中國--以加藤弘之的《鄰草》為例
第三章作為“經略”的“修好”
一“萬國對峙”與“萬國并立”
二《中日修好條規》(上):“修好”的交涉
三《中日修好條規》(下):“修好”的種種“如意算盤”
四出兵臺灣:無理取鬧的得逞
第四章“可侮”與“不可侮”之間:以福澤諭吉為中心
一輿論界“可侮”與“不可侮”的討論
二福澤諭吉的中國認識(上):《文明論之概略》以前的中國認識
三福澤諭吉的中國認識(中):《文明論之概略》中的中國認識
四福澤諭吉的中國認識(下):走向《脫亞論》
第五章蔑視中國的普及化
一從《征討清國策案》到甲午戰爭的爆發
二蔑視中國的普及化(一):竹越與三郎的《支那論》與德富蘇峰的《大日本膨脹論》
三蔑視中國的普及化(二):荒尾精的《對清意見》與尾崎行雄的《支那處分案》
四蔑視中國的普及化(三):歌曲與漫畫中的中國丑化管窺
結語:由勝海舟的中國認識所想到的--與松浦玲先生商榷
一所謂勝海舟自始至終反對日清戰爭
二“堯舜的政治”真意何在?
三勝海舟與丁汝昌、康有為
四“所謂歷史,實在是難呀。”
人名索引
征引及參考文獻
相關事項年表
附錄:近世至明治時期日本的臺灣認識(田中梓都美)
后記

書摘/試閱



日本幕末的洋學與清末的洋務派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如上所述又各有不同。比如再從人員構成上看,洋務派開始多為政府的官僚,而洋學者多為普通知識分子。洋務派的努力可以說是臨時抱佛腳,而日本的洋學則是未雨綢繆。
2.儒學機能的不同
同樣是面對西洋列強,同樣是想學習西方,結果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當時中日兩國的社會狀況的不同當然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但是歷史傳統的不同,則更為根本。福澤諭吉早就以一個勝利者的口吻,說:“為支那考慮的話,當務之急雖然是和日本一樣,從根底上破壞儒教主義而將西洋的文明導人國中,但是以我輩所見,支那的國情完全有別于我國,要想達到目的很不容易。”他認為中國“儒教中毒”太深,需要“從根本上破壞其政治的結構”。①這不能不說是切中了要害。
中國的儒學對日本自然有很大的影響,但是日本儒學有自己的特色。②雖然對日本儒學的特征可以見仁見智,但是,丸山真男所提示的,它與其說是像中國的那樣“作為一個整然的思想體系”,形成了具有強大的制約力與影響力的“道統”,“毋寧說在于儒教的各種理念對封建社會的人而言成為其思維范型(Denkmodelle)這一點上”。③實際上關于日本儒者與中國儒者之不同,荻生徂徠早就有非常清醒的認識。他說:“此方之儒,不與國家之政,終生不遷官,如贅旒然,豈有立功策名、顯其父母之愿哉。治經為文,各從其心所欲為,而官不為之制。”④就是說,日本的儒者因為不參與國家政事,只不過如花瓶擺設,這樣就不那么有功名之心。這樣他們就可以隨心所欲地解釋經典,也不會有誰來管他們。曾經師事過朱子學者佐久間象山的加藤弘之在《鄰草》中以對“仁政”、“仁義”、“圣君賢士”、“人和”等理念的尊崇而表現出了濃厚的儒者意識。同時,“道”(先王的政體)與“良術”(公會)在各自的層面上都分別被賦予了獨立性。指出先王在政體建立方式上的不完備之處,而且將一種治國之“術”的“公會”的設立強調為“治國之大本”,這在他看來沒有什么不自然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0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