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知道,命運是可以改變的。若一個人本來命里注定富貴、長壽,但他做了極大的惡事,就會變成貧賤、短命的人。也有一種人,本來命里注定貧賤、短命,因為他做了極大的善事,就變成了富貴、長壽的人。這種事中外古今都很多。所以,雖然說命運早就注定,但是也不要被命運束縛,還要靠自己去創造。
養成善待命運之心,首先學會“立命之學”,也就是了凡先生把他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過,和他看到的一些改造命運的人的故事,告訴了他的兒子。他要兒子不被這個“命”字束縛住,要竭力去做種種善事,不可以做壞事。
“立”字是建立的意思,“立命”兩個字,就是命不能束縛我,是我創造命運、命運掌握在我手里的意思。所以“立命之學”,就是談論立命的學問,講立命的道理。
命運的主人是誰?是自己。所以自己就能夠主宰命運,也能夠改造命運,推而廣之,便形成了“立命之學”。
余童年喪父,老母命棄舉業學醫,謂可以養生,可以濟人,且習一藝以成名,爾父夙心也。
“余”,了凡先生自稱。“舉業”,指讀書求功名,科舉考試是也。了凡先生童年時,父親去世很早,家境很緊張,母親于是勸他不要讀書了,還不如學學醫術,既可以養活自己,也能救濟別人的病苦,況且這也是先父的遺愿呀。人只要有了一技之長,生活上就能過得去,不至于捉襟見肘。如果醫術越來越好,最終成了一代名醫,實在也是非常好的事情呢,也算得上光耀門楣了。
人生選擇行業是很重要的。從前教書的先生,學生接受他的教學,沒有規定學費多少,而是隨便供養的。家里富裕的人就多送些,貧窮的人就少送些,只要至誠恭敬地表達尊師重道的心,學費的多寡不是很重要的。醫生也是如此,只要盡心盡力地為人治病,至于報酬就隨各人的心意,因為他是以救人為目的的。所以古時候,教師和醫生普遍地受到人們的尊重,道理就在此。
古時候念書,為的就是考功名,通過當官來服務大眾、造福鄉里。這當然是好事,可是如果沒有那個天分,沒有那個福分,沒有那個緣分,一味來強求的話,其實也是不可取的。宋朝名相范仲淹,童年時就曾遇到一位算命的老先生,他問算命先生:“你說我將來能不能當宰相?”
算命先生恥笑他:“你小小年紀,自負得實在有點過頭了!”
范仲淹把話一轉,又問:“你再看看,我能不能當醫生?”
算命先生覺得很奇怪,怎么一下就從宰相變成了醫生,于是問他:“你是怎么想的呢?”范仲淹答道:“只有宰相和醫生這兩種職業才能夠救人呀。”
算命先生最后送他一句話:“能有這種心,你真是宰相的材料呀!”
后來,他果然當上了宰相。不管這則故事有多大的可信度,它至少說出了一個道理:范仲淹從小就以救天下為己任,之所以勤奮好學,目標不是為了自己的功名富貴,而是想幫助社會、國家,幫助世上更多的百姓。
從這個故事里,我們能夠體會到古人“讀書志在圣賢”的道理。何為“圣”?對宇宙、對人生的真相與因果關系,能夠通達明了的人,就是圣人,在佛門就稱作佛、稱作菩薩。佛教講的菩薩和如來,都是人,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神啊、仙呀,而是真正明白宇宙萬事萬物真相的覺悟了的人。而常人,對宇宙人生的真相,則是不清楚的,糊里糊涂,人云亦云。既然人生一世來之不易,為什么不做一個明白人呢?所以,我們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追求真理。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偉貌,飄飄若仙。
余敬禮之。 “慈云”,是描述佛祖的教育、教學。“慈”是慈愛,“云”則代表像天上的云彩一樣籠罩,合在一起,就是說,那份慈愛像天上的云彩一樣,籠罩了地上的萬事萬物,用真誠的愛心、清凈的愛心、平等的愛心,去愛護一切眾生。“寺”則是由朝廷設立、直屬皇帝管轄的一系列機構。建立佛寺的目的,第一是將梵文經典翻譯成漢語,第二則是講經教學。所以,佛教的真義,不過是佛祖開創的一套教育體系,而不是今天人們所說的宗教,這點我們不可不分辨清楚。
中國自漢代以后,教育主要有兩大導向:一個是佛家教育,另一個是儒家教育。儒家教育以孔孟之道為主,由禮部尚書(相當于現在的教育部長)負責推動;而佛家教育,則直接由皇帝親自推動。所以,佛教在中國民間的影響,有時甚至超過了儒家,全國各地寺院林立,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佛教寺院通常都是教學的場所。在中國古代,學校不多,很多想學習的人,都會到寺院來讀書。寺院藏經樓就像圖書館一樣,不僅陳列佛教典籍,而且兼收并蓄,諸子百家、三教九流的書籍無所不收,內容很是豐富。那時的出家人,往往都是有學問、有修養的學者,所以讀書人特別喜歡去寺院借住,既可以利用那里的藏書,又可以隨時向出家人請教,這才是寺院真正的功能。在歷史上,很多文人士大夫都常常去寺院參禪禮佛,與和尚辯論機鋒,還有不少甚至剃度出家,這些都反映出了佛教的鼎盛。可是現在,很多傳統都變質了,這可悲的現象不恰恰說明了我們這些子孫愧對列祖列宗嗎?
我們稱出家人為法師,“師”的含義就是老師,指遵照佛祖留下來的經書與戒律,自己努力修行,并用自己的領悟教化眾生。說起佛家的教學,實在是一種多元文化兼收并蓄的獨特教育,不分國家,不分種族,不分宗教,真正做到了有教無類,平等教學。只要你愿意學,法師就會認真教導,而且還都是義務的,不取分文。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