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皮膚性病:看圖識病(簡體書)
滿額折

皮膚性病:看圖識病(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2 元
定  價:NT$ 252 元
優惠價:87219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也是人體的外在屏障,還是反映整體健康狀況的窗口。皮膚雖薄但各層均來源於胚胎時期不同的胚層,因此發病的種類非常多且彼此之間聯繫不大。現有已認識和命名的皮膚病超過2000種,是臨床醫學各科中病種最多的學科。皮膚病輕重不一,小到尋常疣,大到一些系統性疾病如紅斑狼瘡、皮肌炎,甚至會有鱗癌、惡性黑素瘤等危及生命的惡性皮膚腫瘤等。一些過敏性皮膚病的發病率高,患者不重視或延誤治療後容易慢性化而遷延不愈。有些皮膚病如白癜風雖不影響健康,但有礙美觀,給患者帶來莫大的痛苦。一些皮膚病已經不單純是皮膚本身的問題,甚至嚴重危害到患者的生活質量,如銀屑病被稱為不死的癌症,對患者日常生活和心理的困擾可能要超過常見的糖尿病、高血壓。
由於人們對皮膚病認識的不足,對遺傳性的頑固皮膚病如銀屑病追求所謂的“根治”和“特效秘方”,使一些虛假廣告、假醫、庸醫乘虛而入,輕則令患者貽誤病情,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人生必須知道的健康知識科普系列叢書:皮膚性病(看圖識病)》的寫作目的,就是要以簡潔清晰的語言、典型的臨床圖片普及關於常見皮膚病的一些基本知識,幫助廣大患者正確認識和應對皮膚疾患,同時可供年輕皮膚科醫生參考以實現“看圖識病”的目的。
《人生必須知道的健康知識科普系列叢書:皮膚性病(看圖識病)》由長期工作在臨床第一線、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功底的皮膚病專家撰寫,語言簡潔易懂,內容深入淺出。所附臨床照片系從編者臨床工作資料中精選而出。《人生必須知道的健康知識科普系列叢書:皮膚性病(看圖識病)》既是一本皮膚科基礎知識的普及讀物,也是一本皮膚病防禦和治療的實用指導手冊。期望《人生必須知道的健康知識科普系列叢書:皮膚性病(看圖識病)》的出版能夠對人們提高自我保健水平有所貢獻,能夠使讀者對常見皮膚病有基本的認識和正確的應對措施。.

作者簡介

鄭靜晨,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專家、中國國際救援隊副總隊長兼首席醫療官、中國武警總部後勤部副部長兼武警總醫院院長,中國武警總醫院現代化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現兼任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中國災害防禦協會救援醫學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院協會醫院醫療保險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誌常務副主編等,先後被授予“中國優秀醫院院長”、“中國最具領導力院長”和“傑出救援醫學專家”榮譽稱號,2006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一等功。
“謙謙為人,溫潤如玉;激情似火,和善如風”和敬業攀登、意志如鋼是鄭靜晨院士的一貫品格。在他帶領的團隊中,秉承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學習、特別能合作、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六種精神,瞄準新問題、開展新思維、形成新思路、實現新突破、攻克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又一個堡壘,先後在現代化醫院管理、災害救援醫學、軍隊衛勤保障、醫學科學普及、社會公益救助等領域做出了可喜成就。

李志強,皮膚病學和皮膚病理學博士,武警總醫院皮膚科主任,現為全軍皮膚病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全軍中醫藥學會皮膚病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病委員會委員,北京心理協會美容心理諮詢工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國際救援隊隊員。主要從事皮膚病理、色素性皮膚病的基礎研究和臨床防治工作,在白癜風的治療方面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是我國首例異體黑素細胞移植治療白癜風的實施者,有20多篇論文及譯文在國家級刊物發表。.

名人/編輯推薦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主任委員鄭靜晨院士領銜主編的《人生必須知道的健康知識科普系列叢書》集諸多臨床專家之經驗,耗時數載,幾易其稿,最終編寫而成的。
這套醫學科普圖書具有可讀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有其鮮明的特點。
這本《皮膚性病(看圖識病)》(作者李志強)是其中一冊。

健康是人類的基本需要,人人都希望身心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表明,人的健康和壽命狀況40%取決于客觀環境因素。60%取決于人體自身因素。長期以來,人們把有無疾病作為健康的標準。這個單一的健康觀念僅關注疾病的治療,而忽視了疾病的預防,是一種片面的健康觀。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及較低的健康素養教育水平,構成了居民疾病轉型的內在因素,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經成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其發病率一直呈現明顯上升趨勢。據統計.在我國每年約1000萬例各種因素導致的死亡中,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癌癥為主的慢性病所占比例已超過80%,已成為中國民眾健康的“頭號殺手”。慢性病不僅嚴重影響社會勞動力的發展,而且已經成為導致“看病貴”、“看病難”的主要原因,由慢性病引起的經濟負擔對我國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形成越來越沉重的壓力,考驗著我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
從某種層面理解.作為一門生命科學,醫學是一門讓人遺憾的學科,大多數疾病按現有的醫學水平是無法治愈的。作為醫生該如何減少這樣的困境和尷尬?怎樣才能讓廣大普通老百姓擺脫疾病、阻斷或延緩亞健康而真正享受健康的生活?眾所周知,國家的繁榮昌盛,離不開高素質的國民,離不開科學精神的漫染:同樣,醫學科學的進步和疾病預防意識的提升,需要從提高民眾的醫學科普素質人手。當前,我國民眾疾病預防意識平均高度在世界同等國家范圍內處于一個較低水平,據衛生部2010年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僅為6.48%,其中居民慢性病預防素養最低.在20個集團國中排名居后。因此,我們作為衛生管理者、醫務工作者,應該努力提高廣大民眾的醫學科學素養,讓老百姓懂得疾病的規律。熟悉自我管理疾病的知識,掌握改變生活方式的技巧,促進和提高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逐步增強疾病預防的意識,這或許是解決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現在所面臨困境的一種很好的方式。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主任委員鄭靜晨院士領銜主編的《人生必須知道的健康知識科普系列叢書》,正是本著這樣的原則,集諸多臨床專家之經驗,耗時數載,幾易其稿,最終編寫而成的。
這套醫學科普圖書具有可讀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有其鮮明的特點:一是文字通俗易懂、言簡意賅。采取圖文并茂、有問有答的形式,避免了生澀的專業術語和難解的“醫言醫語”;二是科學分類、脈絡清晰,歸納了專家經驗集錦、錦囊妙計和肺腑之言,回答了醫學“是什么?”“為什么?”“干什么?”等問題;三是采取便于讀者查閱的方式,使其能夠及時學習和了解有關醫學基本知識,做到開卷有益。
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全國人民將逐步達到一個“人人掌握醫學科普知識,人人享受健康生活”的幸福的新階段!
中央保健委員會副主任
衛生部副部長
中國醫院協會會長
黃潔夫
二○一二年七月十六日

目次

皮膚的結構和功能
皮膚的結構
表皮
真皮
皮下脂肪組織
毛髮
皮脂腺
小汗腺
頂泌腺
指(趾)甲
皮膚的功能

皮膚病的症狀簡介
原發性損害
繼發性損害

微生物、寄生蟲和蟲叮咬導致的皮膚病
病毒感染導致的皮膚病
單純皰疹
水痘和帶狀皰疹

傳染性軟疣
手足口病
細菌感染導致的皮膚病
膿包瘡
毛囊炎
丹毒
淋巴管炎
真菌感染導致的皮膚病
皮膚癬
花斑癬
頭皮屑
腋毛癬
寄生蟲導致的皮膚病
疥瘡
陰虱病
蟲叮咬導致的皮膚病
蜱叮咬
蜂蜇傷

過敏性皮膚病
物理原因導致的皮膚病
遺傳性皮膚病
毛髮與毛囊疾病
甲的疾病
膚色改變的皮膚病
皮膚良性腫瘤
皮膚的惡性腫瘤
與免疫和代謝有關的
其他皮膚病
性傳播疾病.

書摘/試閱

蜱,屬蛛形綱,蜱螨亞綱,分為軟蜱和硬蜱,是一類專性寄生的節肢動物。蜱必須在宿主上寄生吸血才能完成發育過程。叮咬宿主時,以其口及腹面的側齒及螯肢刺入宿主的皮膚內。吸取血液,并將毒素釋放人宿主體內。蜱叮咬傷后的反應為:對病原體的反應、對唾液腺分泌物的反應、對注入的毒素的反應及過敏反應。臨床輕者表現為炎癥的特征,在叮咬部位出現原發病灶,局部淋巴結腫脹,可出現瘙癢、疼痛、發熱、乏力、頭痛等癥狀,繼而形成潰瘍,流黃色液體,不久自愈。重者蜱叮咬后傳播多種疾病,如:森林腦炎病毒、回歸熱螺旋體、斑疹傷寒立克氏體、鼠疫桿菌以及焦蟲等,還可出現蜱癱瘓癥、蜱咬熱、萊姆病等,對人畜危害嚴重。
預防和治療
個人防護方面,應盡量避免在有蜱類存在地區的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如必須進入此類地區,應注意做好個人防護,避免穿短袖、短褲。在林區和牧區旅游活動結束后要仔細檢查身體和衣物,看是否有叮咬的蜱或隱藏在行李中的蜱蟲,發現后立即清除。此外,鼠類、家畜、家禽易被蜱侵襲,清除住所周圍雜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環境衛生可有效預防蜱類的滋生。發現家畜、家禽攜帶蜱類,可及時檢視,用鑷子取下后焚燒。蜱類較多時,可噴灑倍硫磷、毒死蜱、順式氯氰菊酯等殺蟲劑毒殺。
去除蜱蟲的方法:被蜱叮咬后當務之急的治療方法是迅速去除蜱。由于蜱的口器長,叮咬皮膚后很難將蟲體和口器完整取出,殘留的口器會持續地刺激皮膚造成炎癥和增大繼發感染機會,因此如何正確地取出叮咬的蜱蟲顯得尤為重要。
錯誤的方法:民間廣泛流傳用煙頭灼燒蜱的軀體、用冰塊或者干冰冷凍蟲體等迫使蜱蟲退出口器,但這些強刺激會導致蜱的劇烈掙扎,將消化道內的涎液吐入宿主的皮膚內,增加蜱傳微生物感染的機會,應避免使用。還有使用凡士林、液體石蠟厚涂蜱的頭部,使其因窒息自動退出口器的做法。蜱的呼吸孔位于第四對足的內后方,而且呼吸頻率很慢,為每小時3~10次,所以這類方法通常難以達到目的,仍需拔除。第三種是使用麻醉劑如乙醚等麻痹蜱蟲,可以使蟲體失去活力,但不能令蟲體自行脫落,仍需外力拔除。
正確的方法:使用彎鉗或鑷子,貼皮膚鉗住蜱的頭部前端后,緩慢地沿與皮膚垂直的方向拔出即可。過程中,應避免扭轉,避免擠壓到蜱的腹部。如果蜱的口腔折斷在皮膚內需要使用手術的方法徹底取出折斷的口器。
預防性給藥
取凈口器后,應使用碘附等消毒劑常規消毒息處。沒有條件進行檢測蜱媒病者,為預防萊姆病(伯氏螺旋體感染),可選用青霉素或紅霉素口服。有學者認為在蜱叮咬后72小時之內給予多西環素2∞毫克頓服可有效預防萊姆病的發生。防治其他微生物如立克次體感染、Q熱、布魯桿菌病可選用多西環素、復方新諾明、氯霉素、喹諾酮等。國外學者認為如果取出的是完整的蟲體,不推薦常規使用抗生素預防蜱叮咬相關性疾病,但應隨訪1月。隨訪時,叮咬處紅腫不消退或出現發熱應考慮到蜱叮咬相關性疾病發生。病毒感染無特異性用藥,多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必要時可使用丙種球蛋白。
蜂屬于昆蟲綱膜翅目,種類很多,如蜜蜂、黃蜂、胡蜂、馬蜂等。其腹部末端有一對毒蜇和一根毒刺。毒刺刺入皮膚,即將毒液注入人體。蜂毒成分為多種酶、肽類、非酶蛋白質、氨基酸和生物活性胺(如組胺)的混合物。蜂毒中所含的蟻酸、神經毒素和組胺等,可以導致溶血、出血和神經中樞損害。組胺類物質可使臟器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神經毒素對周圍神經和中樞神經均有毒性作用。溶血素可造成橫紋肌溶解及溶血障礙,繼發腎小管壞死,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偶爾單次的蜂蜇傷后,局部會有紅、腫、疼痛、瘙癢,少數有水泡,數天后自愈,很少出現全身中毒癥狀。在極罕見的情況下,對于某些過敏體質的人蜂毒能引起嚴重變態反應,出現蕁麻疹、喉頭水腫、支氣管痙攣,可引起過敏性休克、窒息死亡。被群蜂多次蟄傷,可立即出現全身癥狀發熱、頭疼,惡心、嘔吐腹瀉,以致肌肉痙攣、意識障礙,嚴重者出現溶血、急性腎功能衰竭致死。P58-60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1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