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一年四季都在用的24節氣養生術:全家365天的保健計畫
滿額折

一年四季都在用的24節氣養生術:全家365天的保健計畫

定  價:NT$ 280 元
優惠價:9025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黃帝內經》云:「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氣候變遷,會帶來風、寒、暑、濕、熱等氣候環境,對人體的臟腑、氣血、生理時鐘等產生細微但重要的影響。因此,養生應該因人、因時而異,區別對待,不能泛泛而論。

本書體例以中國傳統文化遺產的24節氣為主軸,分為總論和春、夏、秋、冬五篇,結合四季變遷,遵循陰陽五行生、長、化、收、藏的變化規律,針對每個節氣提出養生總綱,並圍繞不同節氣的變化,結合西醫科學詳述了不同時令的飲食起居、運動、精神調養、防治疾病等保健要領與養生法。以對人體進行科學而有效的調養,同時達到養生、養心、養性並舉的目的。

作者簡介

黃明達教授

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科技合作中心主任、世界養生科學聯合會副理事長、世界自然醫學組織副主席、國際自然醫學與養生工程研究會執行長、國際生命品質與健康管理協會祕書長。

在聯合國的傳統醫藥雜誌上,先後發表過《論中醫的「科學是非及生死命運」》、《經絡研究與64次諾貝爾獎》等多篇在醫學界具有重要影響的論文。著有:《圖解人體穴位寶鑑》、《彭祖養生寶鑑》。

《黃帝內經》說:「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人生天地間,一切生命活動都是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無論是四時氣候的變化、晝夜晨昏的更替,還是日月星辰的運轉,都會對人體的五臟六腑和生理時鐘產生影響。人要依靠天地之氣提供的物質條件才能生存,同時也要適應四時陰陽的變化規律,才能得以健康的發育生長,因此就產生了天人合一、順應四時的健康理念。以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為主軸,對這個理念進行剖析,並提供相應可行的養生方法,是本書的宗旨所在。

《呂氏春秋》提到:「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聖人察陰陽之宜,辨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壽長焉。」意即順應自然規律並非被動的去適應,而是要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先掌握自然界晝夜寒暑變化的規律,再針對外邪侵擾採取防禦的措施。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時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 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後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因此分為二十四個節氣。在農曆中,以立春為二十四節氣的開端。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是結合當時的自然氣候、景觀與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星隨著天體之運行,其所指的地方所命名而來的。

二十四節氣是華夏祖先在歷經千百年的觀察與實踐後所創造出來的文化遺產。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氣候變遷,會帶來風、寒、暑、濕、熱等氣候環境,對人體的臟腑、氣血產生影響。氣候變遷還會帶來人體經絡與生理時鐘的細微變化,在本書中均有詳細說明。因此,養生應該因人、因時而異,區別對待,不能泛泛而論,隨波逐流。

本書以《黃帝內經》所云:「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為基礎,以中國傳統經典文化的二十四節氣為主軸,結合中華經典《黃帝內經》中的養生理論和健康理念,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氣候變化對人體節律周期與健康的影響,破解了中華傳統健康理念的奧祕,同時,結合現代西醫科學,提供了切實可行的保健方法。

本書體例分為總論和春、夏、秋、冬五篇,闡述了二十四節氣與傳統文化、物候變化對人體臟腑和生理時鐘的影響以及天人合一、陰陽調合的養生理念。同時,結合四季變遷,針對每個節氣提出養生總綱,又圍繞不同節氣的變化,仔細重點地介紹了節氣變換、氣候變化等對人體各部分機能的影響。最為重要的是,本書結合中醫經典與西醫科學,陳述了許多行之有效的養生方法,並對不同時令的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精神調養、防治疾病等都進行了翔實的闡述。在每一節中,還選取了中華養生中的經典理論,分別進行解說,以便大家在掌握保持身體健康的方法的同時,也保持內在修養,達到身心兼修的目的。

幫助人們掌握二十四節氣變化的規律,遵循陰陽五行生、長、化、收、藏的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的調養;根據大自然的四時變化來調節人體的五臟氣血,保持生命的健康與活力,不僅使您在養生上有所領悟,同時達到養生、養心、養性並舉的境界,就是本書的目的所在。

目次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1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二十四節氣的由來釋名
.天地合氣: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和意義∕024
.說文解字:二十四節氣與傳統文化∕026
.源遠流長:二十四節氣與先人智慧∕028

2天有所變,人有所應:二十四節氣對人體的影響
.五臟應四時,各有所受:二十四節氣影響人體臟腑∕030
.春夏秋冬,其氣不同:二十四節氣影響經絡和生物鐘∕032
.求同存異:二十四節氣對不同人群的影響∕034

3黃帝內經之天人相應:順應四時、陰陽調合的養生觀
.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初探秘∕036
.善養生者:維持陰陽平衡∕038
.從四時陰陽之根:養生與自然相參照∕040

推陳出新,萬物復甦

1春主風木,萬物生發:養肝護膽
.春主風木:春季的溫、濕、寒∕044
.春夏養陽:調節身心,顧護陽氣∕046
.春季肝當令:養肝亦護膽∕048

2春到人間草木知--立春
.萬物以榮:養護體內陽氣∕050
.溫燥之邪侵體:飲食藥膳,升補為宜∕052
.人臥血歸於肝:晚睡早起,睡眠養肝∕054
.百病宜發:正氣存內,邪不可干∕056
.防之為易:藥食為後,保護為先∕058

3春回地暖草如絲--雨水
.冰雪解凍化而為雨:肝脾同補∕060
.濕邪橫行:省酸增甘,以養脾氣∕062
.春捂秋凍:春季不忙減衣服∕064
.乍暖還寒:慎避風寒,防止春瘟∕066
.道法自然:法於陰陽,和於術數∕068

4神州大地聞雷報--驚蟄
.蟄蟲皆震起而出:不同體質人養生∕070
.清六肺之熱:驚蟄吃梨,潤肺健脾∕072
.春眠不覺曉:舒筋活絡,抵禦春困∕074
.肝為罷極之本:警惕肝臟疾病侵擾∕076
.食色有度:飲食之患,過於聲色∕078

5南園春半踏青時--春分
.晝夜均而寒暑平:注重陰陽平衡∕080
.食歲穀以全其真:溫補忌大寒大熱∕082
.先睡心,後睡眼:保證睡眠品質∕084
.畏寒肢冷:陽虛之體警惕晨泄∕086
.舒展身心:廣步於庭,披髮緩行∕088

6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
.氣清景明:與自然同氣相求∕090
.合二為一:寒食節的由來∕092
.舒經活絡:出行需防範∕094
.陰陽失調:高血壓易發∕096
.平衡五臟:五味不可偏耽∕098

7穀雨嫩茶翡翠連--穀雨
.雨生百穀:諧調身體內外環境∕100
.補水為重:喝口穀雨茶∕102
.青春常駐:保養皮膚好時節∕104
.百花齊放:春季防過敏∕106
.小勞之術:緩解勞累科學休息∕108

天地皆長,萬物繁秀

1夏主暑火,天地俱長:養陽護心
.夏主暑火:夏季的熱和濕∕112
.暑邪當道,濕邪隨行:夏季養生要點∕114
.夏季心當令:養護心臟∕116

2驟雨當空荷滿香--立夏
.萬物至此皆長大:夏日要養陽∕118
.燥當以清驅之:以清為貴∕120
.晝漸長夜漸短:午休不可少∕122
.風者,百病之長:春夏之交謹防病∕124
.修身養性:養心莫善於寡欲∕126

3玉簪小滿布庭前--小滿
.物致於此小得盈滿:小滿之日苦菜秀∕128
.肝火上升:生冷食物要吃對∕130
.邪氣中經:夏季皮膚護理∕132
.人亦分五行:不同體質人養生∕134
.樂無不在:窮亦樂,通亦樂∕136

4隔溪芒種漁家樂--芒種
.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百毒之月∕138
.盛夏酷暑:飲食有學問∕140
.仲夏登高:端午節話養生∕142
.生命在於運動:夏季也要鍛鍊∕144
.欲有情,情有節:死生存亡之本∕146

5農田耕耘夏至間--夏至
.萬物皆極至:調息靜心度苦夏∕148
.夏不食心:多食酸鹹固表補心∕150
.濕氣通於脾:養脾健胃∕152
.夏至氣升極:防夏季高血壓∕154
.夜臥早起:使志無怒,使氣得洩∕156

6小暑白羅衫著體--小暑
.天氣已熱,未達極點:少動多靜∕158
.上蒸下煮:小暑節氣吃三寶∕160
.每日熱三分:暑熱期肝臟護理∕162
.靜而得之者:夏季的家電病∕164
.兼而修之:生活三養,寢寐三昧∕166

7望河大暑對風眠--大暑
.夏雨隔田埂:防暑補水∕168
.物極必反:飲水不當也傷身∕170
.強心健體:微量元素要補充∕172
.長晝酷暑,傷津耗氣:預防中暑∕174
.益壽延年:真常子養生法∕176

平定收斂,萬物成熟

1秋主收藏,萬物收斂:養陰護肺
.秋主燥金:風高物燥,多事之秋∕180
.溫涼之燥侵體:清燥養陰∕182
.秋季肺當令:養護肺臟∕184

2立秋知了催人眠--立秋
.陰意始殺萬物:收斂亦舒展∕186
.陽消陰長:免疫降低,情緒悲秋∕188
.潤肺驅燥:養陰和中的飲食∕190
.和用強身:秋凍有節,防生雜病∕192
.自得自適:遵循自己的養生經∕194

3處暑伏盡秋色美--處暑
.暑將退,伏而潛處:秋涼來襲∕196
.神靜則寐:睡好子午覺∕198
.飲食養生:防秋燥亦減肥∕200
.防燥補水:讓皮膚光滑水潤∕202
.萬事勞其形:五友養生∕204

4翡翠園中沾白露--白露
.露凝而白:防過敏致病∕206
.正氣存內:飲食的保健功效∕208
.運動健身:適宜秋季的鍛鍊∕210
.溫寒交接:呼吸道疾病易發∕212
.身弱善養生:曾國藩的養生之道∕214

5秋分折桂月華天--秋分
.適當秋之半:平衡陰陽∕216
.謹察陰陽之所在:陰陽以平為期∕218
.水穀氣血之海:秋分先養胃∕220
.萬物凋零:秋季易發疾病∕222
.容平之季:秋季養收斂∕224

6枯山寒露驚鴻雁--寒露
.露將欲凝結:守護陰精∕226
.因時制宜:滋補排毒的食物∕228
.花甲之年:老年人秋令保健∕230
.天高物燥:防止口唇生病∕232
.貴生先己:楊朱的養生觀∕234

7霜降蘆花飄滿天--霜降
.露凝結為霜:諧調內外平衡∕236
.白露為霜:霜降養生蔬果∕238
.承上啟下:調理亞健康的好時機∕240
.肺與大腸相表裡:養大腸防便祕∕242
.融諸家之長:雜家的養生觀∕244

第五篇 陽氣潛伏,萬物蟄藏

1冬主寒土,萬物閉藏:養陰護腎
.冬主寒土:冬季的冷和乾∕248
.天地閉藏:冬季養收藏∕250
.冬季腎當令:養護腎臟∕252

2立冬報喜獻三瑞--立冬
.萬物收藏:順應冬時,斂陰護陽∕254
.立冬補冬:飲食補養好時機∕256
.抗衰延壽:冬泳健身法∕258
.氣溫驟降:預防流感和感冒∕260
.學古通今:古人養生三定律∕262

3小雪鵝毛片片飛--小雪
.雨凝而為雪:護好頭部∕264
.神太用則勞:養生先養神∕266
.求同存異:保養從小處做起∕268
.天氣陰冷晦暗:防止抑鬱情緒∕270
.百病生於氣:長壽要形神兼養∕272

4大雪寒梅迎風狂--大雪
.至此而雪盛:區分上火類型∕274
.節令美食:冬吃蘿蔔保健康∕276
.萬里雪飄:大雪養生七宜∕278
.寒風凜冽:預防風吹病∕280
.人生三寶:中醫的精、氣、神∕282

5冬至瑞雪兆豐年--冬至
.冬至一陽生:維護初生陽氣∕284
.調理得當:冬至吃堅果∕286
.由盛轉衰:關注中老年人的健康∕288
.陰氣盛極而衰:夏病冬治好時機∕290
.閉藏之季:冬季養收藏∕292

6小寒遊子思鄉歸--小寒
.天氣漸寒:喝一碗臘八粥∕294
.數九嚴冬:禦寒首當養腎∕296
.洗出健康:冬季沐浴保健∕298
.禦寒保胃:預防腸胃疾病∕300
.人與自然界:五色入五臟∕302

7大寒歲底慶團圓--大寒
.大寒栗烈已極:防止冷輻射∕304
.因人而異:辨清體質好養生∕306
.祛病健身:一拍二摩三暖∕308
.寒暖突變:冬季防治凍瘡∕310
.七情養生:五志與五臟∕312

書摘/試閱

總論篇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黃帝內經》說:「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地球自轉和繞太陽公轉,產生了地表氣候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四季變遷,以及陰陽消長的變化過程。陰陽四時是萬物的終始和根本,如果違逆四時變化的規律,人體的節律規律就會受到干擾,產生沉痾、疾病。

人類觀察認識自然界/025
記錄的方式有多種/027
鳥獸可以反映氣候/029
五時、五氣、五臟、五行/031
人體經絡和生物鐘/033
人的不同年齡段/035
陰陽是事物的運動規律/037
陰陽影響人體健康/039
順應陰陽變化規律養身體/041
天地合氣

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和意義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其意即陰陽四時是萬物的始終和根本,如果違逆,人體的節律規律就會受到干擾,而產生疾病。

●二十四節氣的劃分

人類自從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停止過對生命現象的觀察,長期的觀察累積,使人們發現一切生命物質存在的本源,在於大自然的運轉變化,於是華夏祖先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及引起地面氣候變化的次序,將全年分為二十四個階段,每部分相隔約15天。

兩千年來,中國的主要政治、經濟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因此,二十四節氣是以這一帶的氣候變化、物候特徵為根據建立起來的。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已經能用土圭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以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

隨著不斷地總結和觀察,人們對節氣的認識越來越豐富和科學。完整的二十四節氣概念,是形成在距今兩千多年的秦漢時期,並一直沿用到現在。西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訂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的影響和意義

二十四節氣是一種用來指導農事活動的補充曆法,由於中國古代常用的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所制訂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運行的週期,但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天氣的陰晴變化,乾旱、雨露都會對農事活動產生影響,因此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行的情況來指導農事,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運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能反映氣候的變化,指導農業生產,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每一個人的生活,是華夏祖先歷經千百年的觀察實踐所創造出來的科學遺產,是總結人類生產與生活經驗的智慧結晶,它所表現的關於氣象、物候、農事等多方面的知識,對於推動人類的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說文解字
二十四節氣與傳統文化

二十四節氣的名稱是經過千百年的總結後演變而來的,所以每個節氣名稱的兩個字都包含了極其準確的名詞定位。

●二十四節氣名稱的科學性

古人最早觀測到一年中的二分二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用來表示一年中兩個晝夜平分的點和冷暖季節變化的關鍵,而後再增加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逐漸發展到八個節氣,並且用「四立」表示一年中四個季節的開始。

古人在長期的工作和觀察中又總結出了科學而合理的另外十六個節氣的名稱,即我們現在所用的二十四節氣。這些名詞一般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反映季節,有春、夏、秋、冬;第二部分反映氣溫變化,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第三部分反映天氣現象,有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第四部分則反映物候現象,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等。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豐富的語言文字記錄了古老民族的滄桑歷史,而指導數千年來人們農業生產活動的二十四節氣,卻僅由48個漢字組成,且這48個漢字中,又有22個字是重複使用的,也就是說,實際用來表達二十四節氣的只有26個單字。僅僅使用26個漢字,便準確生動地概括了一年365天中複雜的物候和氣象變化,充分彰顯了中國古代先民的智慧與中國語言文字的言簡意深。

●傳統農曆中的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將地球運轉一個回歸年的360度,平均分成24等分,因此每個節氣太陽所在的位置都是固定的,並且相應的二十四節氣在西曆中的時間也就相對是固定的,至多相差一兩天,但是,若想在陰曆中查二十四節氣裡某個節氣的具體日期就複雜多了,因為陰曆是根據月亮的圓缺來計算的,而且每月的天數不同,每年的天數也有可能不一樣。比如有時就會出現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情況,且每過3年就會多出1個月來,這個月就是陰曆中的閏月。因此,二十四節氣在陰曆中的日期是不固定的。

比如立春在西曆裡一般為2月4日或2月5日,但2010年的立春就在陰曆2009年的臘月二十一,而2011年的立春卻在陰曆2011年的正月初二。立春被認為是農曆一年真正的開始,俗稱「打春」。由於陰曆2010庚寅虎年沒有立春這個節氣,所以也被稱為「小年」、「寡婦年」,在民間被認為不宜嫁娶。

源遠流長
二十四節氣與先人智慧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早在周朝時期就出現了驗證月令變易的七十二候和推算年、月、節氣的《周易》。這些先人的智慧彼此相互輝映,共同締造了恢弘浩大的華夏五千年。

●二十四節氣與七十二候應

宋代王應麟的《玉海》中記載:「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故一歲有二十四節氣,一年每月二氣,在月首者為節氣,在月中者為中氣。」古人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觀察到可以用鳥獸草木的特徵變化來驗證月亮的變易,於是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一年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每候都和一個物候現象相對應,稱為候應。其中植物候應有植物的發芽、開花、結果等;動物候應有動物的始鳴、交配、遷徙等;非生物候應則有始凍、解凍、雷鳴等。七十二候候應的順序變化,反映了一年中氣候變化的大致情況。《禮記‧月令》、《逸周書‧時訓解》等書中對每月會產生的物候和自然現象都有詳細的說明。

●二十四節氣與周易

華夏先人用《周易》來推算年、月和節令。《史記‧曆書》中有記載:「皇帝考星曆,建五行,起消息,正閏餘。」,其中「起消息」指的就是《周易》中的十二消息卦。十二消息卦每月一個卦象,用長線「—」表示陽,斷線「--」為陰,陽盈為息,陰虛為消,因此,成為十二消息卦,是相對陰曆的12個月而言的。

一年四季不斷循環,古人用卦象來表示每個月的陰陽數量。冬天到來之時──冬至,卦象上面是五個陰,底下已經有一根表示陽的線出現,在諺語中被表述為「冬至一陽生」,說明在天氣最寒冷的冬季,大地其實已經開始轉暖了。我們把夏至和冬至當作直線平分黃道,套用陰陽太極圖就可以看到從冬至到夏至是一個陽生陰降的過程,同樣,反過來看從夏至到冬至是一個陽消陰長的過程。太極圖準確如實地表示了一年四季中陰陽消長的過程。

《周易》中與二十四節氣密切相關的是《奇門遁甲》,它是中國古代占卜術的一種重要方式,是易學所衍生出的一個影響較大的門類。奇門遁甲利用後天八卦、洛書、二十四節氣的時間和空間之數量,相互按一種順序搭配為基本框架,占測時,把具體時間、日期置於基本格局中,然後根據指示的具體時間和方位來推測事情的結果。所得文字會有多種猜測和解釋,需要有經驗的占測師來對文字進行合理的解釋,才能得出最終結果。

五臟應四時,各有所受
二十四節氣影響人體臟腑

《黃帝內經‧素問‧寶命全形論》:「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就是說人處於大自然之中,要受天地日月的影響和左右。

當自然界按照自己的規律日復一日,周而復始的不斷運轉變化時,人類也受到影響。人類長期在這種自然環境下生活,身體內部的情況也跟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著變化,反映為人體內的氣血盛衰,陰陽消長等。

肝與春氣相應

《黃帝內經》中說:「春氣之應,逆之則傷肝」,春三月是肝木當令之時,肝的特性為喜條達,主疏泄。肝氣的舒展與人的精神活動密切相關,因此,春季應該多注意疏肝理氣、柔肝養肝,順應陽氣舒展,使人體的各項機能正常運轉。

心與夏氣相通

心在五行中屬火,主血脈、神志與生命活動。中醫有「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的說法,認為心臟的正常搏動,有賴於心氣充沛,從而使血液充盈、脈道暢通。心是陽臟,主陽氣,在夏季自然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心陽也最旺盛。

脾與長夏相應

長夏是指從立秋到秋分間的時段,是中醫學的一個概念和範疇。中醫認為長夏屬土,與五臟中的脾土相對應。長夏的氣候濕氣當令,濕邪最容易侵犯脾胃,導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亂,即中醫所說的「濕氣通於脾」。

肺與秋氣相應

肺在五臟中居於最高的位置,透過氣管、喉、鼻,直接與外界相通,因此最易受外界環境影響。肺臟承擔著儲存津液精華之氣的作用,中醫稱為「水上之源」。秋季氣候燥令當行,燥邪最易侵犯人體,耗傷肺的陰津。

腎與冬氣相應

腎的生理特點是主藏精、主水液、主納氣,為人體臟腑的陰陽之本、生命之源,故稱為先天之本。腎在五行中屬水,為陰中之陽,在四時與冬季相應。中醫說:「腎藏精,宜藏而不宜泄;腎主命火,宜潛不宜露。」意思是說,腎是人體活動的陰精之所聚、生命活動之本源。

人體臟器與季節、氣候相互對應,是傳統四時養生保健的理論基礎。在人們保健養生的活動中,應根據人體五臟與自然界五時、五氣相應的規律,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裡,分別以相應的臟器作為養生要點,並根據不同季節和氣候的特點做好應對措施,避免當季時邪侵襲。

春夏秋冬,其氣不同

二十四節氣影響經絡和生理時鐘

在養生的各種門類中,有人認為養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然界比擬成擴大了的人,把人比擬為縮小了的自然界,隨著晝夜交替、四時變化,人的生理活動也進行周期性的變化。

●二十四節氣對經絡運行的影響

中醫認為,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繫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位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脈」是經絡結構的總括概念。經絡學是人體針灸和按摩的基礎,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的理論核心和基礎之一。

《黃帝內經》中說:「經脈十二者,應以十二月。十二月者,分為四時。四時者,春夏秋冬,其氣各異,營衛相隨,陰陽已知。」說的是十二經脈的氣血運行、盛衰與四時的陰陽消長相對應。時空運行的365天與人體的365絡相對應,人體的五臟之病與四時之氣相對應,人體的氣血按一日12時辰的陰陽消長,有規律的流注於十二經脈中,同時,人體的各種功能也隨著時空的推移發生週期性的變化等,這些都是二十四節氣影響經絡運行的具體表現。

●二十四節氣對人體生理時鐘的影響

地球上的所有動物都有一種叫「生理時鐘」的生理機制,指的是人的生理、心理會受到一個預定時刻表的支配,表現出一定的週期性和規律性。一般常說的生理時鐘指的是從白天到夜晚的一個24小時的循環節律,比如一個晝夜交替的週期,與地球自轉一次的時間相吻合。

《黃帝內經‧素問‧六七藏象論》中說:「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這句話告訴我們年週期的確立是基於四時,三候十五天就是我們所講的一個節氣,六氣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一個季節,以此組成一年二十四個節氣。如此一來,就有了晝夜交替的「日生理時鐘」、伴隨著月亮盈虧變化的「月生理時鐘」和隨著地球公轉的「年生理時鐘」。

這些生理時鐘都會對人體構成一定的影響,有科學研究證明,人體細胞和血液的流動會隨著月亮的變化而變化。在人體的構成中,液體佔了80%,月亮的吸引力就像引起海水潮汐那樣對人體內的液體發生作用,產生生理潮,此外,還表現為有些人在滿月時容易情緒激動、暴躁。這是受人體的「預定時刻表」支配的,可以具體為擴大了的「生理時鐘」。遵循自然界變化的規律,使人體的生理時鐘與自然界的節律相吻合,才是養生保健的至高境界。

求同存異

二十四節氣對不同人群的影響

中國早在古代就有了關於年齡差異的養生學,認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或年齡區域,由於年齡、性別的差異,導致人在生理、心理上對疾病的反應不同,所以養生的側重點應因人而異。

孔子在《論語‧季氏》中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較早的明確了養生與年齡的關係。意思是說,在青少年時要避免色欲傷身;壯年時要避免過於逞強好勝;老年時要避免貪婪。這種按照不同年齡階段選擇相應養生保健方法的方式,就符合中醫所提倡的,用辨證的思想做指導,因人施養的養生觀。

●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影響

二十四節氣從立春到冬至,每一個季節都有明顯的氣候變化,而每一個季節的六個節氣又分別有不同的微妙的變化,就像人從少年、壯年到老年的各個階段。與此同時,同樣的自然氣候,對不同年齡和體質的人的影響也不盡相同。

《黃帝內經》中說:「夫年長則求之於腑,年少則求之於經,年壯則求之於藏。」意思就是說,年老的人多貪於口腹之欲,容易飲食失節導致六腑功能失調,因此,老年人的養生重點應該放在重視飲食調節、調合脾胃上。青少年血氣方剛,容易忽略外界的氣候變化,導致外邪入侵經絡,加之天性好動,也容易導致經絡損傷,因此,青少年養生的要點應是經絡的調養。壯年的人精力旺盛,容易放縱色欲、耗傷精氣,因此,年壯者要注意節制房事,保精養肝。

●對不同性別人群的影響

男、女的體質不同,身體內部結構也存在著微妙的差異,對同一種事物影響的反應也不同。按照陰陽之術來解釋男、女差異就是:「男子為陽,陽中必有陰,陰中之數八,故一八而陽精升,二八而陽精溢。女子為陰,陰中必有陽,陽中之數七,故一七而陰血升,二七而陰血溢。」就是說男人以陽氣為主,以八歲為基數,每八年轉一圈,男人的頂峰年齡在三十二歲,過了三十二歲,身體各部分機能就開始慢慢往下走了。女人以陰血為主,以七歲為基數,每七年就有一次變化,頂峰年齡是二十八歲,過了二十八歲也開始慢慢下滑。因此,男、女在不同的年齡段應依照身體需求,採取不同的養生側重點。

一陰一陽之謂道

陰陽初探祕

陰、陽兩字在一般人看來是較為神祕的辭彙,在中國古代的許多學科和門類中都有涉及,是一個較抽象的概念。

●陰陽是事物的運行規律

《易經‧繫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這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思想之一。《易經》認為自然界的一切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作用的關係,陰陽是自然界兩種對立和消長的物質勢力,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世界萬物的運行規律。

陰陽反映到人體上的表現為:六腑為陽,五臟為陰;氣為陽,血為陰;頭為陽,足為陰;體表為陽,內臟為陰……

陰陽的內容包含四個方面:

陰陽對立:上與下、冷與熱等。比如中醫治病以寒治陰,以熱治陽。

陰陽互根:「孤陰不長,獨陽不生」,陰陽雙方互為依存,比如沒有男人、晝之屬陽,就無法有女人、夜之屬陰之說。

陰陽消長:陰陽雙方不是處於靜止狀態,而是處於不斷消長的變化中。如老人在衰老、孩子在長大。

陰陽轉換:陰陽的消長變化當發展到極點時,便各自向對方轉換;就如同當事物發展到極點又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轉換,如朝代的更替。

《黃帝內經》中提出了陰陽對峙、陰陽均平、陰陽互根、陰陽消長、陰陽逆順、陰陽轉化等一系列規律,成為中醫的理論基礎。

●陰陽平衡

陰陽平衡就是陰陽雙方的消長轉換保持協調,既不過分也不偏衰,呈現一種諧調的狀態。生命陰陽平衡的涵義是指臟腑平衡、寒熱平衡及氣血平衡。實質是陽氣與陰精(精、血、津、液)的平衡,總原則是陰陽之間相互諧調、人體各種物質與機能諧調。

正常情況下,陰陽是互根、互補、互制的,反映到人體就是指正常人體的生命物質與功能間的互補互制。陽氣與陰精是互根的,一旦一方出現不足或有餘,人體的另一方就會來代償、彌補,糾正失衡,以維持陽氣與陰精的平衡。如果陰陽失衡,不能相輔相成,代償功能失調,就會表現為陰陽失調,並因此產生種種健康問題。

善養生者

維持陰陽平衡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說的就是古代人們善於維持陰陽平衡、與自然同氣相求而健康長壽。

●陰陽失衡

輕度的陰陽失衡會導致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

亞健康是指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過渡階段,即還未得病,但各項機能卻不是健康有序的在運轉,長此以往,會導致疾病,但如果及時改善,則可望恢復健康。

中度陰陽失衡會導致疾病、早衰

中度陰陽失衡會導致五臟陰陽失調,產生陽虛、陰虛,從而出現疾病、早衰。陽虛是人體的臟腑、脾腎功能減退,表現為產熱不足、內寒。陰虛是人體的精、血、津、液虧損,肝腑功能虛性亢進,陰不制陽,表現為虛性內熱。

重度陰陽失衡導致重病

重度陰陽失衡是五臟陰陽嚴重失調,表現為非常明顯的疾病特徵。

陰陽離決則生命終止,即死亡

陰陽離決即陰陽的關係分離決裂,是指由於陰陽失調,此消彼長發展到一方消滅另一方,無法再繼續保持陰陽兩者的能動關係。

●維持陰陽平衡

食物、睡眠、性是人類的三大本能,是維持陰陽平衡的重要組成部分。

食物養生是對身體的營養儲備──補益、清理

人從有生命活動起,五臟就在不停的運轉消耗,因此,需要不停地補充養分,這就是補「益」,也就是補充人體的陰陽氣血,使其維持身體各機能的平衡。人每天都要透過便、尿、汗等方式排泄身體內的垃圾。

睡眠養生是對身體的充電

睡眠是養生的第一法寶,在睡眠狀態下,人類暫時停止複雜的生理活動,使身體各部分機能得到休息和恢復。《黃帝內經》中說:「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因此,睡眠和清醒是陰陽消長交替的結果,陰氣盛則入眠,陽氣旺則醒來。

性養生是生命自身陰陽的諧調

陰陽引申到兩性關係上,認為男女的交合不僅僅是單純的欲望發洩,更是陰陽兩種宇宙力量在人類身上的具體展現,是陰陽結合、陰陽互補的表現。合理健康的性生活對人的養生保健發揮不可缺少的作用。

從四時陰陽之根

養生與自然相參照

人生天地間,處於大自然運轉變化的規律之中,當自然界按照規律周而復始地不斷運轉變化時,氣候也跟著出現寒、熱、溫、涼等變化,人類就隨之出現體內氣血盛衰、陰陽消長的對應改變。

●順應四時、陰陽平衡、追求天人合一

陰陽變化的規律

根據《易經》所述,陰陽變化的基本規律是:陽長則陰消,陰長則陽消;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反映到一年當中,夏至是陽極,陽極則陰生,所以,秋、冬的變化規律則為陰長而陽消,白晝漸短,夜晚漸長;天氣漸寒,熱氣漸消。冬至是陰極,陰極則陽生,所以春、夏的變化規律為陽長而陰消,白晝漸長,夜晚漸短;天氣漸暖,寒氣漸消。

借助自然變化,調節陰陽平衡

根據一年中的陰陽變化,一年四季呈現出生、長、化、收、藏的自然趨勢,順應四時的養生就是要順應這個自然趨勢的變化,根據不同的時節做出相應調整,借助天時養生。

春要養「生」,就應該借助大自然萬物復甦的生機,去激發人體的生機,鼓動生命的活力,從而進一步激發五臟,使其盡快從冬天的藏伏狀態中走出來,進入新一年的生命活動。

夏要養「長」,夏季暑氣正盛,內應於心,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是人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期,是萬物生長變化的高峰期,因此須利用夏天天地的長勢,去促進人體的生長功能。

秋要養「收」,秋季是一個陰長陽消的季節,萬物肅殺,因此要順應大自然的收勢,來幫助五臟進入收養狀態,從興奮、宣發逐漸轉向內收、平靜的狀態。

冬要養「藏」,冬季陰盛陽衰,萬物進入蟄伏,所以要順應大自然的藏伏趨勢,調整人體的五臟,讓人體的各部分機能也進入休整狀態,相對「冬眠」。

根據四時陰陽養五臟

四季變化產生風、寒、暑、濕、燥、火六氣,是人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非正常氣候所形成的異常的六氣又叫六淫,六淫侵害人體就會造成疾病,因此,六氣既傷人亦養人,要順應六氣與人體相通的規律來保養五臟。

春季篇

推陳出新,萬物復甦

《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春季是推陳出新、生命萌發的季節,萬物開始復甦。此時應只懷一個欣欣向榮的心思,不要濫行殺伐,多施予,少斂奪,多獎勵,少懲罰。中醫認為:「動則養形,活則血流;廣步於庭,披髮緩行。」春季肝陽生發,對保持人體血液流動的暢通有很大益處。

春季多風易發病/045
養身亦修心/047
肝膽相表裡/049
開年歲首儲備陽氣/051
六淫侵體疾病易發/053
睡眠養護肝臟/055
免疫力是人體的保護傘/057
愛護身體從自己做起/059
養護脾胃正當時/061
少食酸,多吃甜/063
保暖防寒不可忘/065
格外注意人群/067
與天地自然相和諧/069
不同體質養生要點/071
吃梨學問大/073
對付春困有妙招/075
穴位按摩呵護肝臟/077
注重飲食有節有序/079
春分日平分晝夜陰陽/081
食物要選當季/083
促進睡眠對生命充電/085
對付晨洩有辦法/087
春季養生機/089
天空清而大地明/091
清明節的習俗/093
春季出遊防患未然/095
防治高血壓/097
食物的五味/099
播穀降雨/101
水是生命之源/103
春季護膚要領/105
遠離過敏源/107
休息也有學問/109
春主風木

春季的溫、濕、寒

春季是萬物生發,推陳出新的季節,天氣逐漸轉暖,白晝逐漸變長,自然界的陽氣開始回升。人們告別了寒冷的冬天,天地萬物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春季的氣候特徵

春主風木,氣候多變

春季主「生」,是生發的意思,樹木的生長始於春,故春季與五行中的「木」和六氣中的「風」相互對應。中國古人認為春季為風氣當令,即風為春季之主氣。

「風」在氣象學中,指的是大氣流動,高壓氣流向低壓氣流即形成了風。中國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國家,春季為風向轉換之時,高氣壓與低氣壓轉換頻繁,因此,春季多風,而且風向變化頻率大,天氣多變。尤其是早春,氣候變化更大,晝夜溫差大,經常出現乍寒乍熱的情況。

春季的溫、濕、寒

春季天氣逐漸轉暖,但是自然界氣候的變化是連續的、漸變的,而非一下子就過渡完畢。處於寒、熱轉變過渡時期的春天,雖然氣候逐漸暖和,但還存在遺留未盡的冬寒,氣溫低時仍能達到零度以下。特別是初春,春季的特徵尚不明顯,經常會有寒氣來襲,出現所謂的「倒春寒」。

另外,春季的氣溫在逐漸回升,並逐漸接近夏季,且速度非常快,但是又不及夏季的炎熱,所以人們常用「溫」來概括春天的氣候。春季降水導致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重,告別了冬天的乾燥、陰冷,此外,春季還多霧,空氣濕度比較大,使春天的氣候呈現「濕」的特點。

●春季氣候對人體的影響

中醫認為:「風者,百病之始也。」意思是說,許多疾病的發生,常常與風邪有關。春季風氣當行,增加了空氣與皮膚的熱量交換,使體內的熱量散失過多,易傷陽氣,加上春季時人體腠理疏鬆,容易被一些病邪侵入人體,所以春季是百病易發的季節。

春季天氣變化無常,乍暖還寒,導致人體難以適應,容易造成人體免疫能力的下降,這時滋生猖獗的病菌就會乘虛而入,導致疾病。

春季多霧,霧中含有許多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根據檢測,霧滴中含有各種酸、鹽、胺、苯、酚等多種對人體有毒、有害之物,成分相當複雜。因此,在大霧的天氣應儘量避免外出,如若不然,容易被濕邪所傷。

春夏養陽
調節身心,顧護陽氣

季節交替時期,人的身心對新的氣候變化都有一個從不適應到適應的過程。天地萬物在大自然中都逃不了自然規律的制約,人要依靠天地提供的物質條件才能生存,同時還要順應四時陰陽的變化規律,順時養生。

●春季氣候對人心理的影響

首先,春季氣候乍暖還寒,變化幅度大,頻率不穩定,氣溫多變,暖風活動也十分頻繁,氣壓降低。在醫學中認為這種氣候最容易導致人的情緒不穩,原本就患有精神分裂症、憂鬱症、躁鬱症的人極其容易在這種氣候下感到不安,易出現暴怒、激憤、躁動等狀態。因此,精神病患者極易在這個季節病情發作,病人家屬要做好防範和準備。

另外,春季容易出現肝血不足,陽氣升洩太過的狀況,所以正常人在這個季節也很容易會變得易怒、情緒躁,因此平時要及時調整心情,保持樂觀開朗、心胸豁達的情緒狀態,適應自然界變化的規律。

●春宜養陽,顧護陽氣

人體的陽氣就好像是大地上的太陽,是人類的生命之本、五臟的動力。失去陽氣,陰精就不能產生,人的生命就會終止。因此,我們要十分注重保養生命的陽氣。

春季風令當行,會使人的皮膚腠理都變得鬆弛,人體陽氣容易外洩,同時對風寒的抵禦能力降低,容易受到風寒之邪的侵襲,損傷陽氣。陽氣損傷會導致陽虛,陽虛則會導致人體熱量不足,使人出現畏寒、疲勞乏力、手腳發涼、脈搏無力等癥狀,令人體各方面的機能減弱。

春季是一個陽長陰消的階段,大自然經過一個冬天的蟄伏,陽氣正一點點的回升,我們更應該順應自然界陰陽變化的規律,得天之助,把自然界的陽氣吸納到自身,為人所用,補給自身陽氣的不足。

春季肝當令
養肝亦護膽

二十四個節氣順時交替,東去春又來,從而形成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七竅等機能活動能否正常運轉,與節氣更替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調節情志,養護肝臟

春季順應大自然的陽氣生發,養生重在養陽,而要使支撐人體生命活動原動力的陽氣充足,就要做好養護肝臟的工作。《黃帝內經》中說:「肝者,罷極之本,……以生血氣。」按照中國的五行學說,肝屬木,主疏洩,喜條達、舒暢而厭抑鬱,肝主決斷,為中正之官,肝氣的疏洩對人體情志的影響很大。

肝臟具有四大功能: 排泄膽汁,消化脂肪。 代謝營養物:食物在腸道被消化吸收後,經門靜脈系統進入肝臟「加工」。 排毒解毒,吞噬異物:外來的或體內代謝所產生的有毒物質,都要經過肝臟處理後,使毒物成為無毒或溶解度較高的物質,再由膽汁或尿液排出體外。 造血藏血、凝血止血:《黃帝內經》中說:「夫心藏神,肺藏氣,肝藏血」,意即肝臟具有儲藏血液、調節血量之功能。

隨著春天的到來,溫暖的氣候會使人的活動量逐漸增加,新陳代謝也日益旺盛,人體的血液循環加快,所需的營養也隨之增多,以滿足人體各部分生理活動的需求。血液循環的加快、營養需求的增加,這些變化都與肝臟有關,因此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就要保持肝臟旺盛的生理機能。

●肝膽相表裡,養肝亦養膽

分泌膽汁是肝臟的重要功能之一,肝臟每日約合成和排出500~1000毫升膽汁。除了分泌,肝臟還肩負著儲存和運輸膽汁的功能,以幫助腸胃消化、吸收營養。因為肝、膽的功能相輔相成,所以在春季養肝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對膽的養護。

飲食清淡:少吃或最好不吃油炸、油膩的食品,飲食不宜過飽、過撐,以避免膽囊過度緊縮、膽汁分泌增加。

大量飲水:據統計,70% 膽囊炎患者易併發膽囊結石。多喝水既可稀釋膽汁,使膽汁不易形成膽石,也可在膽石形成初期就將膽石的前期物質或小膽石沖刷入胃腸而排泄掉。

進餐時間規律:避免吃零食,以防止膽囊不斷受到刺激而增加膽囊收縮的次數和膽汁分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