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台灣舊慣生活與飲食文化
滿額折

台灣舊慣生活與飲食文化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作者任教宜蘭佛光大學,將多年心得結集出版,分成三大部分,包括歲時節慶、生命禮俗、飲食文化,因此本書總其名為《台灣舊慣生活與飲食文化》。本書以講古人的角色,透過生花妙筆,妙趣橫生介紹台灣一年歲時慶的風俗,節日由來、南北異同;台灣人由出生到長大的各種成長儀式,趣聞軼事;以及各地物產、四季水果、台菜特色。全書充滿知識性、趣味性,讀來有趣流暢,既可增加知識,又可認識台灣文化風貌。

作者簡介

卓克華

文化大學史學碩士,廈門大學歷史博士。曾先後兼任過中山、空中、新竹師範、中原、中國醫藥、中國技術、文化等等大學教職,現在佛光大學歷史系所為專職教授。先後擔任過台灣眾多縣市的古蹟審查委員,現為文建會古蹟勞務主持人之一。早年專攻台灣經濟史,近二十年轉向古蹟史、宗教史、社會史撰寫古蹟調查研究報告書超過七十本,已出版學術著作有《清代台灣行郊研究》、《從寺廟發現歷史》、《寺廟與台灣開發史》、《從古蹟發現歷史─卷之一家族與人物》、《古蹟.歷史.金門人》,著作等身,為台灣知名學者。

高賢治 先生
先生古亭書屋居停也,名醫之後,世家子弟,風流倜儻,年少有五陵之遊,老而彌健。尤擅計然之術,買賣古書,經營有成,仍有淵雅之風。近年編輯《大臺北古契字》書,凡四集,更是享譽學界。嘗自稱一生編書、著書、讀書、印書、賣書,與書結下不解之緣,凡我輩治臺史者,莫不知其名,受其惠。余生也晚,有幸識荊,結成忘年之交,數載以還,常相歡聚,或訪寺廟,探勝蹟,或嚐小吃,品咖啡,或聊掌故、敘往事,於學界杏壇軼聞故事,尤津津樂道,其中固有佳話,亦有醜聞不足為外人道者。數年過從,相偕共遊,遊興不淺,雅道猶存,彼固不知「老」之將至,余則相忘中風身「殘」,一「老」一「殘」,其樂融融,此段佳緣奇遇,無以名之,姑曰《新老殘遊記》。

林序:生活處處皆學問,信手拈來有古意
克華兄要出書了!而且一口氣出二本。這些文章多是多年前應邀,在我主編的臺北縣救國團刊物《青年世紀》(北縣青年)專欄中的文章,當時共邀克華兄開了二個專欄,其一「古蹟探源」,其一「風土民俗」,每期各一篇,多年累積下來,數量可觀,但囿於各種因素,就是未見集結出版,如今大作終於有機會付梓,前者結集成《古蹟探源》,後者則是本書《臺灣舊慣生活與飲食文化》,深為克華兄慶。
本書共分三大部分:歲時節慶篇、生命禮俗篇、飲食文化篇。
「歲時節慶篇」中介紹十個傳統的節慶與禮俗,有大家熟知的,也有年輕人較陌生的,透過克華兄生花妙筆的介紹,可以古今對照,尤其其中的「七月七日情人節」,更可以和現今已非常商業化的西洋情人節對比,發思古幽情一番。
「生命禮俗篇」則偏重一個人出生、命名、懷孕及嫁娶等人生大事,這些古老的禮俗不但承繼古禮,如嫁娶部分,《儀禮》中說:「昏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本書中都有詳細發揮及對應,同時亦能細說典故,以今視之,令人莞爾。有些禮俗即使在百無禁忌的現在,依然盛行,如命名、婚嫁的忌諱等,可不因時代而稍歇。透過這些禮俗的介紹,讓我們知道前人的生活風貌及生命情調,在看是無意中,卻處處有智慧及學問在焉。
「飲食文化篇」則是以前的飲食大全,有傳統的小吃介紹,也有食補大全;有的令人垂涎,有的令人回味,但不管哪一種,都將「吃」與文化或風土結合,透過「吃」這個「小道」彰顯先民如何在困苦環境中經營出來的一種生活「哲學」。
時代在進步,過往的一些生活與飲食文化,或許不容於廿一世紀的現代,但它絕對不是迂腐的,反之,每一個生活習慣與飲食背後都代表一種先民經營生活的智慧;每一生活習慣,都是過去代代相傳的一種「古意」,這些生活習慣及飲食文化,表面看來稀鬆平常,但仔細推敲,卻仍有可觀處,而且歷久彌新,在倥傯的現代生活中,它無異是一種清新,在以「復古」為流行的另一股現在時尚中,祖先的這些生活習慣及智慧,正可以給我們「簡單就是美」、「簡約就是高貴」的另類思考。
本來與克華兄規劃本專欄時,乃計畫概括食、衣、住、行、育、樂等依序寫就,然因客觀環境改變,以及克華兄抱恙而停筆,因此暫無以為繼,深感遺憾,第以克華兄學養之富,且今身體全安,日後當可以將其他內容補齊,以饗讀者,我願意做這樣的期待。
林繼生
(序者為武陵高中校長)

李序:咀味美食 咀味人生
從事歷史與俗民文化研究多年,總有些不平之氣,百姓最關注的日常生活事務,卻在學院與研究論著中被視為小道而輕忽之,相隔遙迢瞬息萬變的「國之大事」,卻總是得到最多的矚目。其原因固有研究上的難度,但也反映著學界的知識偏食,以致佔據社會多數的庶民身影與文化反而模糊不清,所幸近年來,臺灣史學界留意到這方面的缺憾,故也展開了生活史、民俗文化等相關課題之討論。
有關臺灣俗民文化的書寫與記錄早已有之,但真正形成有系統、學術性的理解,還是在日本殖民時期,在官方與民間大量的調查、記錄、研究之下,累積了相當可觀的研究成果,眾所周知的《臺灣舊慣調查》、《臺灣風俗誌》、《臺灣日日新報》、《民俗臺灣》等,是為其中最著者。當然,這些成果有許多是殖民者基於統治管理之考量而為,卻為臺灣留下豐富的庶民文化研究資產。這樣的庶民文化研究工作必須經常性的進行,否則隨著社會變遷便可能杳然無蹤。克華兄新著此書,品項繁多,大抵從歲時節令、生命禮俗、飲食、舊慣風俗幾個面向來介紹,書中兼顧著知識性與趣味性,可作為一般社會大眾及學生對臺灣庶民文化極好的入門書,相信識者可以好好品味,毋須筆者贅言。
本書是克華兄於二十年前的專欄集結,此書問世,固然是他的研究興趣使然,也有其對臺灣斯土斯民的一分感情,但我以為這更與他的生命情性有關。識者多知,克華兄快人快語,即思即為,言談行事履現劍鋒逼人之勢;但百煉鋼處藏繞指柔,一入飲食風花之境卻也流連再三,倒似幾分晚明文人的風姿;植基於此情性,於焉寫出油條入詩、檳榔身世、臺菜流變、大江南北菜系等引人入趣之雜文,這不單是信手之作,更有許多作者味覺探險的自況。本書以歷史文化性為主軸,主人翁的感受不免收攝其中,爾後若有機緣,克華兄不妨反向書寫,直書自身生命經驗,對照臺灣的庶民文化變遷,當別具一番風采。克華兄飽歷人生起落悲歡,兼之縱浪廟堂與江湖、穿梭海峽兩岸,觥酬交錯之間,牽引幾多生命的糾纏與快意,遍嘗大江南北美食之餘,翻滾十丈紅塵更有一番體會,流淌於食物百味與人生百味,如何入口?也唯有飲者自知。草就一序,不禁私揣對本書可有何貢獻?其實難飽讀者之腹,但好有一比,一鍋蚵仔湯上桌,總是得滴上幾滴香油,多少使味道齊備些吧。
李世偉

目次

林(繼生)序 4
李(世偉)序 6

一、歲時節慶篇
肉山酒池慶中元 1
丹桂飄香話中秋 7
重陽過後是冬至 11
年豐歲稔度臘月 14
迎春接福賀新年 19
煙花火樹話元宵 23
三月初三祀祖先 27
五月五日扒龍船 30
七月七日情人節 34
十月下元拜平安 37

二、生命禮俗篇
早生貴子找註生媽 40
推測生男或生女 43
病子愛食鹹酸甜 45
懷孕期間禁忌多 47
分娩前後規矩多 50
號名真是大學問 54
洗三朝與做滿月 57
搖籃歌中見母愛 60
度晬歲試抓周 64
歡樂童年遊戲多 67
歡樂童年兒歌多 71
七歲入學始讀書 75
脫絭之後是成丁 80
上頭戴髻行冠禮 83
唱起山歌表情愛 86
二人三目,日後無長短腳話 90
同姓不婚 93
問名─選媳婦的條件 96
送定準備掛手指 99
完聘扛結秦晉 102
迎娶之前名堂多 105
請期與教茶禮 108
現代人的訂婚禮 111
浩浩蕩蕩的迎親行列 115

迎娶新娘下馬威 119
歡天喜地鬧新娘 122
小登科大鬥法 126
出廳與做客 129
婚嫁的占兆與忌諱 132
納妾與休妻 135
大娶、小娶與冥婚 138
送做堆的媳婦仔 141
幾種婚嫁異俗 144

三、飲食文化篇
日常的三餐 147
三牲與五醴 150
飲食的禁忌 154
小孩的糖果零嘴 157
臺灣年節的食俗 160
點心與小吃 163
臺灣人重食補 166
婚喪喜慶的宴席 169
臺灣宴席的菜類 172
日據時期臺菜的轉變 175
光復以來的大混同 178
臺灣菜的烹飪方法 181
幾首有關飲食特產的諺語 184
坪林吃蝦蟹 147
觀音山的綠竹筍 150
烏來的鱸鰻與苦花魚 153
吃在淡水 156
八月桂香龍眼甜 159
香蕉甘美如飴蜜 162
日啖荔枝三百顆 165
清涼飲料青草茶 168
幾種消暑的水果 171
物以人傳名愛玉 174
油條居然可以入詩 177
檳榔妙用多多 180
芒果與蓬萊醬 183
魚出在新店溪 186
關渡的鹹鴨蛋 189
臺人不羨四腮鱸 192
黑米最滋補 195
甘薯有五德 198
椪柑與桶柑 201
跳石芋頭鬆又香 204
冬至到烏魚跳 207
白河蓮子群美兼備 210
三寶薑的傳奇 213
葉如鳳尾稱鳳梨 216
「蓮霧」竟然是印尼話 219
官田菱角為一秀 222
水果大餐一路吃 225 
紅柿金果營養多 228
木瓜奇香治風濕 231

附錄一 貢瓜何其難─清代臺灣貢物考之一 234
後記 250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