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最後的讀書會:媽媽教我的人生智慧
滿額折

最後的讀書會:媽媽教我的人生智慧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90288
缺貨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得獎作品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這是專屬於媽媽和我的雙人讀書會,
藉著分享和討論這些書,
讓我認識一個不一樣的母親。
這些書幫助媽媽邁向她的死亡旅程,
也幫助我留下媽媽的人生智慧,
邁向未來生活中沒有她的日子。

作者的母親Mary Anne Schwalbe是致力於捍衛女權的美國知名慈善家,常身體力行飛往貧窮落後的國家給予資助,但她卻在某次前往阿富汗建造醫院途中,發現疑似罹患肝炎,後來轉送回國就醫,卻被醫生診斷出是罕見的胰臟癌,而作者當時正在法蘭克福參加國際書展,母親卻叫他工作完成後再回家,作者因為母親生病的消息心煩意亂而看起了電視,回家後卻被母親責備為何不看書!
由於作者與母親感情甚篤,於是就在陪伴母親對抗病魔的過程中,母子倆開始了一個專屬母子倆的讀書會,書單涵蓋他們曾經一起閱讀過的書籍。

這本書彷若家庭版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也可以被視為母與子的最後對話,其中不乏人生哲學與生活道理,也讓作者與母親不時得到撫慰:《卻西爾海灘》讓作者充分體驗愛與耐性;《七十空性論》讓母子兩人讀後都感到平靜;面對抉擇時,《燦爛千陽》是個不錯的選擇;談到人生哲學時,《刺蝟的優雅》讓母子兩人討論不停……每一場母與子的精彩對話,都是日常生活的智慧濃縮,其中時而穿插溫馨感人的場景,讓人為之動容。

作者以細膩的溫暖筆觸,讓整本書不只像對母親的追憶,也是愛書人的饗宴,不僅會讓人感動落淚,對書籍的感受相信也可引起讀者的共鳴。

作者簡介

威爾.史沃比(Will Schwalbe, 1962- )

身兼數職,除了投身出版界(在亥伯龍出版公司〔Hyperion Books〕擔任資深副總裁與主編的時間最長),亦從事數位媒體工作,創辦Cookstr.com並出任執行長一職;也是《紐約時報》和《南華早報》等多家媒體的撰稿記者;他是耶魯大學出版社與京士波社區大學基金會(Kingsborough Community College Foundation)的董事。曾與大衛.希普利(David Shipley)合著《辦公室和家庭郵件寫作指南》(Send: Why People Email So Badly and How to Do It Better)。

譯者簡介
曾育慧

雲林人,台大公衛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研究興趣為國際衛生、貧窮與社會體系之間的關聯。課餘從事翻譯,作品包括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自傳《窮人的銀行家》、揭露製藥產業不當經營的《藥廠黑幕》、英國BBC電視節目文字版《食物的真相》等十餘本譯著。

名人/編輯推薦

誠然,正如作者所言,書本就跟中世紀的教堂一樣,是我們的精神避難所。我們也可以看到作者和母親因為對閱讀的愛,奇蹟式地讓時間折曲,遲延死亡的腳步,填補並修復原本已經來不及的一切。
──出版人、作家 吳繼文

許多人等到父母親過逝後,才忽然回想起,其實已經有好幾十年從來不曾好好地與他們聊聊天。同時,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身為父母親的我們,似乎也很難得與他們分享一些內心的話。不管是對於孩子或父母,這些理論上與我們最親近的人,我們卻不知道他們內心在想什麼?他們有什麼煩惱?有什麼困惑?在擔心些什麼?我們只照顧到他們的生活起居,卻忽略了精神與心靈的層次。
這本《最後的讀書會》提供給我們一個非常棒的示範,透過閱讀的分享,讓彼此的心靈可以在一起。或許你會說,你們沒有這個習慣,有點尷尬,你們做不到。沒關係,那就將這本書給你的父母或孩子看,與家人的閱讀分享就從這一本書開始吧!
──親子作家 李偉文

我也常常想像,喜愛閱讀、喜愛書的自己,若有一天能夠自然的走向生命終點,我該如何面對這生命最末的餘光?能夠透過書,繼續在最後的短暫時光裡,跟家人、親愛的人、朋友分享,想必是非常幸福的選擇吧。作者與罹癌母親相依、最後光陰的閱讀分享,讓我動容的不是他們所談的那些書;而是透過書,那些難以開口的、難以表露的情感,很自然的就彼此心神領會了。
──小小書房店主 虹風

我總相信,在人生和情感的盡頭,文學閱讀是最好的庇護與救贖。
──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紀大偉

這是關於閱讀×親情×見證人生的一本書。
作者和母親相互談到許多大書時,都覺得主題多是在探討命運和人做了抉擇後的結果。現在,母親得了不治之症,要如何面對?「書會替我們開口,還有,當我們不想談自己的時候,書也提供我們可以交談的話題。」所以,他們開始了這個「最後的讀書會」。
身為出版編輯的作者談著一部部值得一讀的書時,同時說的也是他母親的一生。這位一直是正面思考的女性依然容光煥發地面對隨時可能是最後一次的場合。
能與親人共讀是幸福的,作者以讀書會見證母親最後的時光,有了這許多書的內容做背景,那些回憶就變得更豐富,更廣闊了。
──作家 陳雨航
(依推薦人姓名筆劃序排列)

一本結合好書與母子深情的佳作。故事如同書中談到的經典之作一樣,當你閤上最後一頁時,會在你生命中留下久久不褪的感動。
──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s with Morrie)與《時光守護者》(The Time Keeper)作者

本書是威爾.史沃比對一個精彩的人生在結束之際,用愛與文采寫出的絕美頌辭,也是獻給所有人的珍貴禮物。擁有如此獨特而美好的書是讀者之福。
──許爾文.努蘭(Sherwin B. Nuland),《年老的藝術與我們如何死去》(The Art of Aging and How We Die)作者

清新、真誠,再加上巧妙串起的好書單,是一本令人讚嘆而期待的作品。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星級評價)

這是威爾.史沃比獻給他不凡的母親一份勇敢卻充滿靈性的悼詞,內容是母子間引燃智慧火花的對話,也適時提醒我們,一個特別的人,或一本特別的書,都是黑暗中的火炬。看完書之後,你一定會後悔沒早點認識瑪麗安.史沃比,決心以她為典範向她看齊,也多讀點書。
──莫林格(J.R. Moehringer),《溫柔酒吧》(The Tender Bar)作者

威爾.史沃比用一本書講了兩個愛的故事;一個是他和原本精力充沛,卻慢慢死去的母親之間的故事;一個是兩人對於書本無窮無盡,源源不絕的熱愛。筆觸溫柔、動人而美麗。
──史戴西.席芙(Stacy Schiff),《埃及豔后》(Cleopatra)作者

兼具感人和智慧的回憶錄,喜歡《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和《最後的演講》這兩本書的讀者,愛看書和討論書的人,都不能錯過。……雖然主題是死亡,本書的主要目的是讚頌生命,也指出書本能使人生更加豐富。
──《書單》(Booklist)(星級評價)

這本書深深打動了我。史沃比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他把一段人生歷程用迷人、有趣和真情流露的方式與世人分享。書本的妙用,盡在這本沉思錄中。
──艾德蒙.德瓦爾(Edmund de Waal),《鑲琥珀眼睛的兔子》(The Hare with Amber Eyes)作者

在這本獻給母親的感人紀實當中,史沃比展現了書本增長自我與他人知識的力量。
──《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終於有一本書,對書本在我們生命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加以讚揚與肯定。威爾.史沃比以溫馨、動人和誠懇的語調,成功地描繪出母子間可貴的真情,這種美好,我們稱之為愛。
──西西莉亞.艾亨(Cecelia Ahern)《PS,我愛你》作者

本書對於人的存在,做了感性、意義深長而簡練的論述。人生要實踐、要學習,要能愛人,在最後階段,也要接受生命的結束。這是瑪麗安和威爾送給我們的美好禮物。想追求更有意義的人生、更圓滿的家庭、更好的世界,一定要讀這本由才華洋溢的孝子為他不凡的母親所寫的感人肺腑之作。
──大衛.羅德(David Rohde),《繩索和祈禱文》(A Rope and a Prayer)作者

一本關於親情、孝道、失恃之慟,以及文學作品撫慰人心的書,內容充滿睿智、聰慧與感傷。作者把博學和真摯情感巧妙融合,大膽地闡述生命中最深奧、最難解的習題,實在難能可貴。
──道格拉斯.甘迺迪(Douglas Kennedy),《第五大道上的女人》(The Woman in the Fifth)作者

剛讀完真正感人又激勵人心的書,史沃比寫的《最後的讀書會》,關於他和生病的母親。我推薦!
深刻、動人、鼓舞人心,我推薦。
──CNN主播 Anderson Cooper於其推特上連發兩則推薦

目次

好評推薦
〈作者序〉我已經盡力
終得平安
相約薩馬拉
七十空性論
瑪喬麗.莫寧思塔
哈比人
每日的力量
禁忌祈禱書
「我悲傷」
非普通讀者
蜥蜴籠
博來‧法拉先生
大陸漂移
面紗
大教堂謀殺案
當下,繁花盛開

鹽的代價
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
奇想之年
奧麗芙‧基特里奇
像我們這樣的女子
法蘭西組曲
咬一口芒果
刺蝟的優雅
龍紋身的女孩
布魯克林
父親的眼淚
太多的喜悅

尾聲
致謝詞

書摘/試閱

妙莉葉.芭貝里(Muriel Barbery)的書──《剌蝟的優雅》(The Elegance of the Hedgehog)來的正是時候,因為母親找不到想看的書!

這是我有記憶以來第一次發生這種事。她會把書拿起來翻個一、二章後就丟在床邊,不然就拿去樓下的公寓大廳給鄰居看。我想這是因為她病實在太重了,卻不願承認。我們只好選一些詩來讀。我們都喜歡瑪麗.奧利弗(Mary Oliver)的詩,你可以發現其中展現的細膩心思和內省能力,她的詩也會教你如何用不一樣的角度欣賞自然世界。我們特別愛看那些傳達不滿的作品,指出人們多麼沒耐性,不懂得去欣賞周遭的世界。我們也選讀妮琪.喬瓦尼與華勒斯.史蒂文斯的詩作。後來有人跟母親介紹芭貝里這本《剌蝟的優雅》。作者芭貝里是哲學老師,一九六九年生於卡薩布蘭加,目前定居日本。這本書幾年前首度在法國出版。

母親一開始就愛上小說布置的場景:
巴黎葛內樂街七號。芭貝里先簡要地描寫這八間豪奢的公寓,「有舊式的木板電梯,黑色的護柵和二道門。」母親也喜歡另一個角色小津先生住的,「很大、很美」的公寓。書裡的獨白角色是一名門房,她對和式裝潢充滿期待,「雖然有拉門、有盆栽、厚厚的灰邊黑色地毯、還有其它一看就知道是亞洲的東西,像是黑漆咖啡桌和長排窗戶前高低不等的竹簾,都讓整個房間充滿東方風情,可是扶手椅、沙發、電腦桌、檯燈和書架卻都是歐洲格調。」這間公寓在小說裡,是個充滿禮貌、善意和優雅的綠洲。

愛上小說裡的公寓聽起來有點古怪,但是這和門房荷妮小姐愛上小津先生的家的道理相同,你會想像自己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生。這個地點究竟確實存在或虛構幾乎不重要,因為母親可以融合實際與想像,創造自己的場景。她本來就愛看房屋和公寓照片的廣告單與宣傳小冊。每當看到喜歡的房子,她就開始計畫。

「我們每年夏天都能來這裡待個幾周,其它時間就租出去。尼克和亞德里安一定會很愛這個地方。附近也有飯店給你和大衛住。」不知為什麼,大衛和我在她想像中的規畫裡最後總是得住附近的飯店,這倒沒關係,我也喜歡飯店,所以我就加入她的規畫,幫她添加更多行程,比如早上走過去喝杯咖啡,下午還可以回房間小睡一下,做個SPA,「這間就讓麥羅和喜兒睡。露茜也會喜歡這張沙發床,因為這間是起居休閒室,白天的光線很充足……」

母親最後一、二年在候診室等著看醫師或做化療時,我們看的房地產廣告大多在紐約市附近。有時受到某一本正在看的書影響,母親也會看遠離美國的房子,比如克羅埃西亞的達爾馬堤亞海岸、波扎那、黑森林、加拿大的蘇里、普羅旺斯,或是泰國的華欣。

《剌蝟的優雅》簡直就是把母親和我放進小津先生的巴黎公寓裡,或類似這間公寓的地方。我們開始規畫在那裡的家庭生活。我們擔心父親爬樓梯會喘、電梯太小,所以決定二樓(照歐洲人的說法是一樓)比較合適。離博物館近是一定要的,而且她的孫子也需要公園,那就要靠近巴黎盧森堡公園了。如果小說能帶給你什麼訊息(其實小說能教你的絕不只這些),那就是交通問題。不論在什麼時候,絕不能叫小孩自己過蒙帕那斯大道那條馬路,至少十歲以前不行。

我們要重新裝潢這間藝文公寓,讓生活符合室內與室外的風格。我們不要那種在電視電影上看過的公寓,因為全都看光了,扼殺了我們想像的空間。我們嚮往窗外有藍天的阿諾河美景(如果能在那裡待上兩周簡直是天堂,之後還可以去菲埃索萊玩),或是去看多娜.李昂筆下威尼斯的宮殿。需要填充的細節還很多,這才是想像最好玩的部分,比如要待幾個晚上? 要在家裡吃還是出去吃?

正當我們沉醉在芭貝里的公寓,她創造的人物也緊緊抓住我們的眼光:荷妮小姐、小津先生、芭洛瑪。芭洛瑪是個對人生感到厭煩的小女孩,腦袋裡盡想著十三歲當天要自殺和縱火。《刺蝟的優雅》從很多方面來看,可說是一本書中之書,講的是這些書能教我們什麼,以及書如何打開我們的眼界。但說到底,這本書就像所有偉大作品一樣,講的還是人,人的連結,如何彼此拯救和拯救自己。荷妮小姐第一次品嘗壽司時感受到一種狂喜。在接下來的對話當中,她體會到的已經超越狂喜,是接近赦免式的解脫感,而她也能把這種體會傳達給芭洛瑪。

我希望這樣講不會洩露太多故事情節,小說雖然以死亡收場,卻也是一種人生的幻境,如同芭貝里用似是而非的論調來結束全書──「永恆」,活在「從來沒有」當中—我跟母親也在討論相關的主題,那就是即使《刺蝟的優雅》以死亡收場,讀這本書卻比看羅密歐與茱麗葉大團圓更值得喜悅。我問母親為什麼會這樣,她說喜悅不是因為角色的生或死,而是他們體現或達成什麼,或者他們是否繼續活在人們心裡。

「我並不怕死,」母親突然講出這句話,「我只想多活一個夏天。」
六月五日,我們去看醫生。我們真的很期待聽到不算太差的結果,所以不僅先向別人說出樂觀的想法,也用同樣的說法來說服自己。母親照例用我的口吻寫了部落格文章讓我放上網。從歐蕾麗醫師的診間一回到家,她就寫完一篇文章。

簡單報告,今天的結果好壞各半。母親禮拜三做掃描,今天回診看結果。壞消息是腫瘤還是繼續在長,好消息是有個臨床試驗計畫有空缺,這種藥可能會讓腫瘤的生長速度慢下來。母親可以在六月底開始做(她要先看資料瞭解這項試驗,下周跟醫師談過後才會決定是否參加)。也就是說接下來不必做化療。
等她和醫生做了決定後再向大家報告。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關心與支持。

母親在問過妹妹的看法,看完資料之後,很快地得到結論:這個試驗對她沒有意義。試驗會在七月初開始,剛好碰上妮娜、莎莉、麥羅和喜兒回來過暑假。母親總是強調好的生活品質比生命長度更重要。這個臨床研究要做很多侵入性檢查,而且為時很長,即使真的可以期待藥效降低腫瘤生長的速度,卻也不必天真地以為它能治好什麼。

母親對我說,「我覺得自己好自私。我知道他們需要受試者,可是我真的不想做。」
「媽,我不認為這叫做自私。也許你不參加反而把機會讓給別人,說不定你還做了一件好事!」
母親生病期間,要說服她做出利己的事還真不簡單,我們常常要講個聽起來比較公益的理由。幸好這次她買帳,相信別人會因為她退出而有機會加入。

二○○九年六月是關鍵的一個月。母親決定不參加新藥臨床試驗,這表示她不再做任何治療來減緩腫瘤生長,因為所有傳統化療都做過了,其它像是每月用藥的「排多癌」,因為不良副作用太多也放棄,其它的藥也都不夠好。所以之後的醫療重點只是盡量讓她舒服,不要因為腫瘤生長而受到太多身體上的折磨。

接下來發生的事大概是這樣:她因為困難腸梭菌感染復發跑了好幾次醫院。有一次她在兩個孫子面前昏倒,雖然自己沒事,卻擔心嚇到小孩。另外一回,是在自己的公寓跌倒,當時已經是深夜,父親先拜託鄰居過來幫忙,然後請大樓管理員上來把她從地上扶起來。再來是阿富汗募款活動,主辦人是母親在國際救援協會的好朋友,由於這個人是母親找來負責阿富汗計畫的,她必須全力幫忙規畫每個細節,成果是一晚募到二萬五千美元。

她還得幫尼克找托馬斯.曼那本《魔山》的首刷版做為他的生日禮物。然後還有很多次音樂會與電影,以及我們的二人讀書會。
之後,還會出現一次奇蹟。

***

那天跟母親坐在一起時,我想到現實與網路世界的對比。母親把書放在大腿上讀,我看的是電子書。她翻書,我是點下一頁。我用手機給她看,她也跟往常一樣不感興趣。
「我實在沒辦法放棄實體書,」她說,「我很喜歡書看完之後傳給別人的感覺。你看我送尼克的《魔山》,那本書跟托馬斯.曼拿到的書是同時印刷的,這可是有歷史意義的。」
「可是電子書在旅行時很好用。」我說。
「是啊,你不想留的書也可以不用帶。」
有件事突然閃過腦海,「媽,你知道嗎,關於我們的讀書會,其實我們一生都在開讀書會。」

母親同意,不過她說她同時跟其它人也有讀書會,她跟妮娜、道格和其它朋友也都經常聊書。「我想,我們所有人都在同一個讀書會裡。」我心裡想到一個詞,不禁微笑了起來:不管願不願意承認,我們每個人都在「臨終讀書會」裡面,因為我們看的每一本書都可能是最後一本,每一次對話也可能是最後一次。

我在等待最後一次談話,時間到的時候我會告訴母親我有多愛她,我對她的成就感到無比的驕傲,她對我的意義有多大,她是多麼棒的母親。我想她也會對我說有我這個兒子讓她非常驕傲,不過她對我多少會有點歉疚,也會坦白告訴我她感到愧疚的原因,而我一定會誠心誠意地說,我完全不知道她在說什麼。

我們之前有很多展開這種談話的機會,不過都沒有發生。就在這個特別的下午,看完醫生後我陪她回家,一起在客廳坐了一下。突然間,我聽到自己說出才剛從腦筋閃過的念頭,「媽,我想我可能會寫本書,寫我們看過的書,我們的對話,還有我們的讀書會。」
「兒子啊,你不必花時間做這件事。你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寫呢。」
「我已經有靈感了,而且我也想做。」然後我的聲音變得沙啞,「因為我真的很以你為榮。」

我想,我本來是要說「因為我愛你」,可是我卻說「以你為榮」。我愛母親,她一定知道,但我不確定她是否知道我以她為榮。所以,也許我這麼說是有原因的。
母親看著地板。我該走了。在我自己都還沒意識到要做什麼之前,我很快地在她臉上親了一下,而且是輕輕地親,以免讓她皮膚瘀青。我站在母親公寓的門外,下樓的電梯鈕竟按不下去,究竟是不願或不能,我也搞不清楚。我看著她的大門,第一次清楚地知道那一天很快就會來臨,門開了母親卻不在裡面,我再也不能再跟她討論書或其它事情。那一刻我感到一股刺痛,好像心臟病發作,但那只是出於驚恐。最後,滿懷哀傷的我按下電梯鈕,搭了地鐵回家。

第二天我收到母親的email。她把我們讀過的書全部列出來給我,還附上筆記,說是要給我當寫作的材料。她不斷地寄信來,補充書單也補充她的想法。她說,那篇以獅子山的瑪麗亞圖.卡瑪拉為主角的專欄文章,她很想寫卻沒機會,叫我寫進書裡。健保改革的急迫性也應該寫。她還說,有件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讓大家知道,這是個建議:你應該每天對你的家人說你愛他們,也讓他們知道你以他們為榮。

得獎作品

──美國獨立書商聯盟2012年10月新書首選
──Amazon2012年10月選書與2012年度好書
──Publisher’s Marketplace 評選為Best of the Best of 2012非文學類第五名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