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林間最後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兒童(簡體書)
滿額折

林間最後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兒童(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  價:NT$ 210 元
優惠價:87183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記者兼兒童權益倡導者理查德·洛夫,在他這部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作品中。揭示了兒童與自然之間關係的令人驚異的斷裂。今天。電子產品環境下成長的一代人在生活中缺少與自然的接觸,洛夫把這一現象和一些最令人擔憂的兒童發展趨勢聯繫在一起,其中包括:肥胖率增加、注意力紊亂和抑鬱現象。《林間最後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兒童》是第一本總結了系統研究成果的書籍,指出與自然的直接接觸對於兒童的健康成長、兒童與成年人身心健康都至關重要。洛夫不僅僅敲晌了警鐘,也為恢復這一至關重要的聯繫提供了實際的方法。《林間最後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兒童》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發行。

作者簡介

作者:(美)理查德·洛夫 譯者:郝冰、王西敏
知名兒童權益宣導人,是資深記者,也是暢銷作家,長期關注并投身于自然,家庭和社區領域的事務。現任兒童與自然網絡主席,該組織旨在發起國際性的兒童與自然連結的運動。他同時是美國國家兒童與自然論壇的榮譽共同主席,該論壇由保育基金會贊助,長期為全美各地鼓勵兒童走出戶外的計畫提供資金。他目前也是克萊姆森大學的訪問學人。

長期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報章雜志發表文章,1984年至2007年間,為“圣地牙哥聯合論壇報”專欄作家,也是“家長”雜志的編輯顧問委員會成員,美國國家兒童發展科學評議會顧問,以及福特基金會“改變世界的領導力”獎項顧問。他亦活躍于媒體,經常在全美及世界各地發表演說,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晨間秀”,“早安美國“,”今日“,”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夜間新聞“,”全國廣播公司晚間新聞“,”國事論衡“等電視廣播節目的常客。長期致力于公領域的他獲獎無數,2008年,更獲得了美國奧杜邦獎的肯定,奧杜邦協會是全球最大且最具行動力及公信力的環保團體。已是兩個男孩的父親的他,正努力催生第八本書的出版,不過他說,比起來,他仍熱愛釣魚勝過寫作。

名人/編輯推薦

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不知道我們的那片小樹林與其他地方的森林在生態上是互相聯系的。20世紀50年代,沒有人談論酸雨、臭氧層空洞或者全球變暖的問題。但是我卻熟悉自己的那片小樹林和周圍的田野。我也熟知林中那條小溪的每個轉彎,各條土路上的每個角落。
理查德·洛夫編著的《林間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癥兒童》旨在探討兒童和自然間不斷擴大的裂痕,以及這種割裂對環境、社會、人們的心理和精神世界造成的影響。本書同樣也介紹了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證明,為了孩子,也為了成年人的健康,我們有必要保持與自然的接觸。

在我的孩子年幼的時候,一天晚上我們在一家餐館吃飯。馬修當時只有10歲。隔著餐桌,他一本正經地看著我說道:“老爸,為什么你小時候比起我們現在要有趣得多?”
我問他指是什么。
他回答說:“你總說起你小時候的樹林和樹屋,還有你經常騎馬到沼澤地附近去玩。”
一開始,我以為他是生我的氣。的確,我經常和他說起諸如自己是怎樣用細繩和幾塊動物的肝臟在小溪中釣小龍蝦的事,這些事我發現如今的孩子已經很少做了。和多數父母一樣,談起自己的童年時,我總是會添油加醋,給那種生活增加了不少浪漫想像的成分。我怕這些話讓孩子們在玩耍和冒險時的快樂打折扣。但是我兒子卻是認真的,他覺得自己的童年生活中少了一些重要的內容。
他是對的。和我年齡相仿的美國人大都出生在戰后嬰兒潮時期或者再早一些。在用慣了尋呼機、即時信息和任天堂游戲的孩子們看來,我們這一代人的童年那么自由和自然,簡直不像是真的發生過。
短短幾十年中,孩子們理解和體驗自然界的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理解和體驗的關系徹底顛倒了。現在的孩子們知道環境所面臨的全球性威脅,但是他們和自然的關系卻疏遠了,和自然親密接觸的時光也越來越少了。這和我小時候的情況恰恰相反。
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不知道我們的那片小樹林與其他地方的森林在生態上是互相聯系的。20世紀50年代,沒有人談論酸雨、臭氧層空洞或者全球變暖的問題。但是我卻熟悉自己的那片小樹林和周圍的田野。我也熟知林中那條小溪的每個轉彎,各條土路上的每個角落。我甚至于多次夢到自己在那些樹林中游蕩。現在的孩子們能告訴你有關亞馬孫熱帶雨林的一些知識,但卻無法告訴你上一次他們在荒僻的林間探索,或者躺在田野上聆聽風吹過的聲音,看頭頂飄過的云朵是什么時候。
本書旨在探討兒童和自然間不斷擴大的裂痕,以及這種割裂對環境、社會、人們的心理和精神世界造成的影響。本書同樣也介紹了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證明,為了孩子,也為了成年人的健康,我們有必要保持與自然的接觸。
我特別關注兒童的問題,也很關注過去二三十年出生的美國人,在這個時期里,人與自然的關系發生了令人吃驚的變化,即便是在那些旨在增強人同自然關系的活動中也是這樣。不久以前,夏令營的時候,你會宿營,在林中遠足,了解動植物,或者在篝火邊講鬼故事或美洲獅的故事。而現在,所謂的夏令營成了減肥營或是電腦游戲營。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自然,與其說是一種現實存在,還不如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自然對于人們來說越發成為一種供觀賞、消費、使用甚至讓人忽視的東西。最近的一則電視廣告中,一輛SUv(城市越野車)沿著一條美的令人窒息的山溪疾馳,而在后座上,兩個孩子正盯著車載顯示器看電影,全然不覺窗外的美景。
一個世紀前,歷史學家特納(FrederickJacksonTurner)宣稱美國的邊疆開發已經結束。對于他的論斷人們一直爭論不休。而事到如今,我們正在穿越一個相似卻更為重要的邊疆。
社會正在告誡孩子們不要與自然直接接觸。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中,甚至是戶外運動的組織,都在不斷地向孩子們灌輸這種思想。在很多社區,這些觀點被寫入了當地法律和法規。我們的體制,城市和郊區的設計以及文化態度都不知不覺地把自然同毀滅和死亡聯系在一起,而不再認為戶外活動能讓人獨處,給人帶來快樂。好心的公共教育體系、媒體和家長成功地恐嚇住了孩子,讓他們不再前往樹林和田野。在“或有專利,或被淘汰”這一生存法則主導的高等教育領域,隨著像動物學這樣強調實踐性的學科被更為理論化并且經濟回報更高的微生物學和基因工程學所取代,自然歷史正在消亡。快速發展的技術,模糊了人類、動物和機器三者之間的界限。后現代主義的觀點認為現實不過是一種主觀架構。我們怎么建構,現實就是怎樣的。這種觀點認為人類有無限的可能性。但是隨著我們的孩子與自然的接觸越來越少,無論是生理上的感官還是心理上的知覺都在退化,人生經歷也越來越單薄。 但是,就在孩子們同自然界間的紐帶破裂的同時,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與自然的聯系能對人們的心理、生理和精神健康產生積極作用。好幾項研究都發現,有意識地讓孩子們與自然接觸是治療注意力不集中和其他精神疾病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一名科學家認為,就像孩子們需要充足的營養和睡眠一樣,他們可能也非常需要與自然的接觸。
減少這種缺失,修復孩子們與自然界之間斷裂的紐帶,這符合人們自身的利益,它不僅是關學或者公正的需要,也是我們的心理、生理和精神健康的需要。而且地球的健康與否與之利害相關。孩子們怎樣面對自然,以及將來他們怎樣教育自己的后代來面對自然,將會決定未來我們的城市、家庭,我們的日常生活的形式和狀態。本書將探討我們走向未來的一條可能途徑,其中包括一些最具創新性的以環境為基礎的學校教育項目;對城市環境的重新構思和設計,有理論家稱其為“動物園式的城市”。本書也會探討解決環保團體所面,臨的各種挑戰的問題,以及宗教團體怎樣能讓人們重新認識到自然對孩子們的精神發展所起的作用。來自全國各地的父母、兒童、孩子的祖父母、教師、科學家、宗教領袖、環保人士以及研究人員都會在本書中發表他們的看法。他們認識到世界正在轉型。其中有些人描繪了另一個未來,在那里,孩子們將同自然重新緊密地聯系到一起,自然將得到人們更多地重視和保護。
在為本書寫作進行研究時,我很高興看到那些正值大學時代的年輕人(他們是在和自然接觸較為缺失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第一代人),還是同自然進行了一定的接觸,并且直覺地意識到自己到底錯過了些什么。他們對自然渴望就是我們力量的來源。這些年輕人不愿從現實轉入虛擬世界,不愿意放棄大山而沉溺于“黑客帝國”。他們不愿意成為林間最后的孩子。
我們的孩子們可能會經歷作家比爾·麥克基本所說的“自然的終結”,沒有人可以逃脫這個世界上最后的悲哀。但是我們還有另一種可能:不是自然的終結,卻是奇跡甚至是歡樂的重生。特納聲稱美國邊疆的消失不過只說對了一部分:一個邊疆消失了,但是出現了另一個邊疆,美國人在其中浪漫化著自然、利用著自然、保護著但也破壞著自然。那第二個邊疆曾經存在于家庭農場,道路盡頭的叢林,國家公園,和我們心中。但是現在這條邊疆也在消失,或者已經變得無法辨認了。
但是,就像過去發生的那樣,我們同自然的關系可以從一種形式轉變到另一種形式。這本書描繪了一個早期時代的結束,也描述了一個新的邊疆,一種更美好的人類與自然共生的方式。

目次

第一部分 兒童與自然的新型關系
第一章 自然的禮物
第二章 第三邊疆
第三章 自然游戲非法化
第二部分 為什么兒童(以及我們自己)需要自然
第四章 爬上健康之樹
第五章 感覺生命:大自然vs無所不知的腦袋
第六章 “第八智能”
第七章 孩提時代的天賦:自然如何培養創造力
第八章 自然缺失癥和恢復性環境
第三部分 好心的結果:為什么約翰尼和珍妮不再出去玩了
第九章 時間和恐懼
第十章 恐懼綜合征
第十一章 貧乏的自然歷史知識:教育阻礙孩子親近自然
第十二章 未來的自然守護者從何而來
第四部分 自然與兒童的重逢
第十三章 把自然帶回家
第十四章 應對恐懼的智慧
第十五章 烏龜的故事:把自然當作品德老師
第五部分 叢林黑板
第十六章 自然學校的改革
第十七章 野營復興
第六部分 仙境:開辟第四邊疆
第十八章 撒切爾法官的教育:自然游戲的合法化
第十九章 野性城市
第二十章 野性在那里:新回歸土地運動
第七部分 感受驚奇
第二十一章 兒童的靈性需要自然的滋養
第二十二章 浴火重生:發起一場運動
第二十三章 一切仍在繼續
關于《林問最后的小孩》的評論
致謝

書摘/試閱

假如年輕的時候,我們曾穿行過內布拉斯加州的三葉楊樹林,或在紐約皇后區的屋頂養過鴿子,或是釣過歐扎克山區的太陽魚,又或感受過船身下萬里之遙而來的洶涌波濤,那么我們的命運就跟自然界是緊密相連的。今天,情況仍然如此。大自然始終教導我們,滋養我們的精神,承載我們的生命。
對于孩子來說,自然的面貌是多種多樣的:一頭初生的牛犢,一只寵物的出生與死亡,一條年代久遠的林中小路,一個蕁麻叢的小窩棚,荒地邊上的一塊神秘濕地。雖然面貌各異,自然總是能給孩子一個更為廣闊遼遠的世界,這既不同于父母給予的親情世界,也不像電視那樣會“偷走”孩子們的時光,相反,她能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醫治生活在不幸家庭或鄰里的孩子的創傷。自然像一塊白板,孩子們在上面可以任意揮灑,重構文化的幻想。自然也需要充分地觀察和全身心地感知,從而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有時,孩子們會把生活中的迷惑告訴小樹林,讓小溪洗去他們的煩惱。有時,自然也會讓孩子們感到恐懼,但敬畏其實自有深意。自然給孩子帶來一個遠離于成人世界以外的充滿幻想、自由、隱秘、寧靜的領地。
除了人世的實用價值,從深層來講,自然不僅僅反映于某種文化,其神秘性與人性相關。如杰出的自然派詩人加里·斯奈德(GarySnyder)所言,對自然有兩種解釋,一是源于拉丁文的natura和nasci。natura意為“誕生、構造、事物的起源”;Nasci意為“將要誕生”。對自然的廣義理解涵蓋了整個物質世界的客體和表象。據此,機器是自然的一部分,有毒垃圾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對自然的另外一種解釋是“戶外”,根據這個定義,人造的東西就不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脫離于自然的。紐約的外表看上去不是那么自然,但這個城市里確實隱藏著野地,中央公園土壤中的有機物和布朗克斯區上空盤旋的鷹都是證明。從這個意義上講,城市蘊含著廣義的自然法則,就像機器是自然的一部分一樣,城市之內也還有自然。
研究兒童與自然的關系時,需要更好地定義自然。對自然的定義既不能過于寬泛以至無所不包,也不能狹義到原始森林。斯奈德引用了詩人彌爾頓“甜蜜的野性”的說法。斯奈德解釋說:“彌爾頓‘野性,一詞是原生系統中力量和豐富度的真實寫照:大海中成群的魚、綿延數英里的磷蝦群、離離原上草,無不是‘甜蜜的野性’。這些小小的動植物強大的繁殖能力使其自然系統保持平衡。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野性也意味著混亂、欲望、未知、禁忌之地,狂喜與迷亂之狀。總之,自然都是充滿原始的,有力量的,意味著教誨與挑戰。”當我們把自然作為孩子的禮物考慮時,上述解釋更加豐富,也更有幫助。在本書中,一般提到“自然”時,像說到花園和崎嶇的山脊時,我是在說野生世界的生物多樣性和豐富度。更多時候,我說到“自然”,意指Nasci(將要誕生),是指自然的神奇賦予我們的能力。
盡管我們通常認為自己是超脫于自然的,但實際上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對感覺的記憶,最早可追溯到在密蘇里州獨立市春天一個清冷的早晨。當時我大概只有3歲,坐在一塊干草坪里,前面是我祖母家那幢有些掉漆的維多利亞式房子。我爸爸在旁邊的花園里干活。他隨手把煙頭扔在地上,當時中西部的人都是隨手丟垃圾,或者直接往窗外扔啤酒瓶、‘汽水罐或者煙頭。火星隨風飄舞,干草著了火。我至今記得火苗發出的聲音、煙的味道,爸爸在田里追著蔓延的火苗急迫地用腳去踩火時發出的聲音。
也是在那兒,我會繞著梨樹走來走去,地上掉有很多掉下來的果子,有時我會彎下腰湊近那些正在爛掉的梨,屏住呼吸小心避開那股發酵的氣味,然后再悄悄地呼出一口氣。有時我干脆坐下來,一呼一吸和爛梨子的味道捉迷藏。那些火苗和發酵的氣味啊……
我在郊區的樹林和農場里常常一待就是幾個小時。那里有奧塞奇橘樹,周圍長滿了荊棘,枝杈縱橫,有時候掉下來的果子比壘球還大,又臭又黏。我要小心的躲開荊棘和臭果子,但是在防風林里可以爬樹,樹枝縱橫交錯,就像天然的梯子。我順著樹一直向上爬,五六十英尺高,比奧塞奇橘樹還要高。在高高的樹頂上我能看見密蘇里州古老的山脈,正在擴張的郊區那些新房的屋頂也都盡收眼底。
我常常一個人去爬樹。玩得起勁時,我走到林子深處,脫掉衣服,想象自己就是吉卜林(RudyardKipling)筆下的狼孩毛格利(Mowgli),光溜溜地在樹上爬。越爬越高,樹枝變得越細。風一吹,整個世界都搖搖晃晃的。抓著樹枝隨風翻滾,讓我又緊張又興奮。我感到自己在風中打轉,周圍的葉子像打響指似的啪啪響,風在耳邊呼呼作響,夾雜著各種味道。風也把樹木的芬芳帶向了遠方。最后,感覺只有風在來來去去。
現在我早已過了爬樹的年紀了,但我常想起這段早期的、令人開心的、看似無所事事的閑暇時光所帶來的價值。樹枝上的遠眺讓我視野更寬廣,樹林讓我覺得快樂,大自然讓我變得平靜、專注和敏銳。我漸漸開始感謝這段時光。P2-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