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布拉格之夜:一個作家的蜜月札記(簡體書)
滿額折

布拉格之夜:一個作家的蜜月札記(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9.80 元
定  價:NT$ 239 元
優惠價:8720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布拉格之夜:一個作家的蜜月札記》以時尚新穎的視角、深入淺出的表述與深厚的歷史文化功底,講述了作者與妻子一道在捷克度蜜月的見聞,是目前第一部由中國作家完成的捷克文化攝影游記。在臺灣首次出版繁體中文版后,受到蔡智恒、姚謙與王德威三位臺灣知名文化人士的好評與推薦,在臺灣讀者中產生較大的文化影響,獲得《民眾日報》、《書屋》與《書香兩岸》等兩岸文化報刊的重點推介,曾一度成為臺灣“金石堂”書店“最熱門文學類圖書”,其中部分章節曾在《讀者》、《神州學人》等大陸知名文化期刊發表。

作者簡介

韓?,著名作家、學者。1985年出生,200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2013年獲得武漢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先后創作并出版了《寂寞城市》、《蝴蝶飛出地平線》、《大國小城》、《側影年華》、《文化的撒旦和上帝》、《尋找失蹤的民國雜志》、《話語的秩序:文化當代性諸問題批判》、《新文學檔案:1978-2008》等一系列優秀的學術、文學類作品。他的作品充滿文化性、歷史感與社會現實意義,對處于變革期的中國有著深刻的思考與反映,因此深受各界好評,獲得了海峽兩岸讀者的廣泛關注。

名人/編輯推薦

更多精品圖書請點擊圖片鏈接:

能去一趟布拉格,不容易。

蜜月旅行選擇布拉格,出乎許多人意料之外。臨行前都有朋友對我的決定感到難以理解,“布拉格是哪里?遠嗎?”

在我看來,布拉格應該算是一個不太遠的地方。

許多人看布拉格很陌生,但我卻很熟悉。幼年時,家里曾有一本老臺歷,上面是當時世界各社會主義國家首都的風景。其中既包括北京、哈瓦那(Havana)、平壤、莫斯科(Moscow)等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名城,也包括布拉格、布加勒斯特(Bucharest)與布達佩斯(Budapesi)等不太出名的城市。

而十二月那一張,正是布拉格的夜景。

在當時的我看來,夜晚的布拉格風景綺麗,建筑恢宏,令人神往。孩童往往對艷麗的顏色興趣盎然,我也不例外。父親看我喜歡布拉格,常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你好好學習,以后去布拉格留學吧。

十幾歲時,翻祖父留下的舊書。其中有一本就是對于蘇聯入侵布拉格的批判,書很薄,書名記不清楚了。大意是,捷克人民采取游行集會的方式,抗議蘇聯的沙文主義。蘇聯將坦克車開進布拉格,是一種極端暴力的行為,理應受到全世界的譴責。

我當時大為驚訝,布拉格這么美麗的城市,怎么會容得下蘇聯的坦克車?

為了解決我心中的疑惑,我尋到了韓少功先生翻譯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在這本被中國年輕人奉為“小資圣經”的名著里,讀到了一代捷克年輕人在亂世中的情愛、抉擇與信仰。在書中,尤其使我難以忘懷的就是布拉格的夜景。一抹云霞漸漸散去,華燈初上,夜色籠罩。一排排壯觀精致的老建筑下,坦克車排隊列陣,學生奔走呼號,文明與專制的政治游戲,在這座千年古城里悄然上演。

為了紀念青春時的閱讀記憶,我的第一個網名就是“布拉格之夜”,然后,這個網名又成為了我的筆名,再往后,這個筆名又成了這本書的書名。

感謝大家來讀這本與青春記憶有關的書。

最近的一百年,捷克的社會、文化、藝術乃至學術,每有事件或人物,都能引發世界關注,在東歐小國中應算是一個了不起的個案。比起匈牙利、羅馬尼亞與阿爾巴尼亞來說,捷克盛名在外,不但加入了北約,而且還是歐盟的申根國,這樣的殊榮讓許多東歐國家羨慕不已。

讀研究生期間,我讀到一本名叫《1968年:反叛的年代》的書,由幾名英國新左派學者所合著。這本書開篇提到的就是“布拉格之春”運動,認為這場運動聲勢浩大,乃是世界學生運動的重要組成,并非全然是自由派與左派的斗爭,這一基于全球化視野的論斷令我眼界大開。在書中,作者還提到的一個細微史料讓我大吃一驚:布拉格地區的學生一開始游行的目的很簡單,希望政府為他們安裝電燈,因為他們一直用蠟燭看書。

所以,他們是捧著蠟燭游行示威的。

1968年,歐洲一個國家首都的大學里,連電燈都不能供應?這讓我著實有些大開眼界。電燈,與民主、自由、憲政,皆無關系,乃是人類在電力革命時代最基本的需求。愛迪生(ThomasAlvaEdison)改良電燈并將其工業化生產,還是“布拉格之春”前一百年的事情。經歷了一個世紀之后的捷克,緣何還落后至此?

而且,在美國學者柯蘭斯基(MarkKurlansky)的《1968:撞擊世界的年代》一書里,亦提到在“布拉格之春”爆發之前,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一度陷入到經濟危機當中,甚至不得不宣布一個離奇的公眾日程——“無肉星期四”,在星期四這一天,全國人民禁止吃肉。

但我同時也清楚地記得,在帕尼克(JaroslavPánek)和圖瑪(Old?ichT?ma)合著的《捷克史》中,提到了一個數據。在二十世紀初,捷克斯洛伐克的工業產值位居世界第四。

世界第四,這是什么概念?

也就是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在世界發達國家中,任意數出四個,必然至少就有一個不如捷克。

但是,這些國家首都的大學,哪個在1968年還沒有電燈泡?

這些疑問讓我幾乎無法正視自己先前對捷克的熱愛,因此我沒有理由地相信,如果不去捷克看看而只是在紙上下功夫,可能有些問題我一輩子都找不到答案。

正如前文所述,先前我對于布拉格的印象,幾乎都是通過零零碎碎的閱讀完成的,既不完整,也不客觀。

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先前我對捷克的了解,更多是基于文學。記得在大學的外國文學課堂上,我曾零星地聽了幾節與伏契克(JuliusFucik)、卡夫卡(FranzKafka)與昆德拉(MilanKundera)有關的課程,這是我對捷克文學有所了解的入海口。教授我們外國文學課程的是宋軍教授,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獲得法國馬賽大學碩士學位,期間曾多次到布拉格游學。當他知道我對布拉格非常感興趣時,主動把我叫到辦公室里,“讀布拉格應該讀哈維爾,他是捷克的靈魂,也是當代世界最重要的劇作家之一。”

因此,在我到達布拉格之前,對于這座城市及其周邊小鎮、古堡與城市的感受,恰是由上述許多作家的名字及其作品所串成的。宋老師也在課堂上不止一遍地說,一座布拉格,就是文學之城,被稱為“波西米亞人”的捷克人熱愛文藝舉世聞名。而且特別點了我的名,“像韓?這樣熱愛文學創作,又對捷克很感興趣的人,一定要去布拉格看一看。”

那是我讀本科時的外國文學史課堂,許多具體的事情都記不清楚了,但宋老師的這個建議我卻一直記在心中,以及那些我無論如何都找不到答案的問題,種種糾雜在一起,最后,竟然促使我將蜜月旅行的目的地選擇到了捷克,想想,這真是件妙不可言的事情。

目次

前言

是金色的布拉格,還是紅色的布拉格?
二斯美塔那的伏爾塔瓦河
三廣場上的陽臺
四地鐵罰單
五邂逅卡夫卡
六如此懷舊
七在卡羅維發利遇見德沃夏克
八博物館之美
九生命不朽
十一場偶遇
十一一座空城
十二那些同胞
十三感謝美國
十四皮爾森的酒
十五茜茜公主、庫碧索娃和馬泰休斯
十六另一種波西米亞
十七想到哈維爾
十八百年木偶
十九最后一夜
二十這些路和巷子,我們曾經走過
后記

書摘/試閱

是金色的布拉格,還是紅色的布拉格?

“布拉格之春”之前不會有,之后或許也不會再有了。

——馬克·柯蘭斯基,1980

從北京到布拉格,有兩條路,一條是從北京飛往法蘭克福(Frankfurt)再轉機,另一條則是取道莫斯科中轉。

上午十一點從北京出發,八小時漫長的飛行,低頭可以看得到白俄羅斯和波蘭的層巒疊嶂,抵達莫斯科機場時,已是當地時間下午三點,然后接著再轉機,是布拉格航空公司的小飛機。

抵達布拉格魯濟涅國際機場(Letit?Praha-Ruzyn?)時,是北京時間轉鐘時分,但卻是當地時間下午六點。這是東歐最重要、最繁忙的機場之一,幾乎連接了世界各地的航班。從機場出來,排隊入境。

黃昏時的空氣非常干燥,我的腳下是一座缺少湖泊的城市,它處于一個沒有領海的國家。在這座城市里,最大的水域就是最終流到易北河(Eibe)的伏爾塔瓦河(Vltava),這條河是捷克的母親河。

在入城的大巴上,我回頭仰望,Praha(布拉格的捷克語)五個字母,在機場航站樓的頂上,迎著如血殘陽,閃亮出紅黃相間的色澤。

第一次踏上歐洲的土地,竟然是布拉格。

少年時的夢想,實現得這么快。在大巴上我張望著兩旁的建筑,和我記憶里、圖片里看到的不太一樣,有些建筑看起來像極了中國大陸八十年代的高樓大廈;有些小庭院精致可人,房主在小院子里彎腰耕耘;更有一些涂鴉的墻壁、煙囪和樓房,匆匆一瞥捷克語,大概是水泥廠、化工廠之類。

捷克是世界上知名的工業國家,這基本上已經成為了中國人的共識。機場附近的郊區工業園,如西門子、通用等大品牌的標志并不鮮見。一輛輛裝著新汽車的半掛卡車,時常出現在我們的視線里。遠處的煙囪,近處的廠房,似乎時時刻刻在提醒著,此刻,大家都置身于一個工業城市當中。

父輩那一代人認為,捷克的特產就是重工業,五十年前中國的機床、機關槍、吊車、卡車等重工業機械幾乎都來于捷克;而出生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人則認為捷克是民用工業的大國,譬如我們熟悉的Bata皮鞋、斯柯達(Skoda)汽車以及叫不出品牌的玻璃制品,多半都是捷克制造。

我又想到了先前讀到的那本書,在四十多年前,這座城市的大學竟然是沒有電燈的。大學如此,家庭住宅更不必說。在這樣一個缺電少煤的國家里,這些煙囪存在的意義何在?它向中國出口那么多重工業設備,又是如何制造出來的?

如果說,這僅僅只是先前捷克社會制度的問題,恐怕還不足以說服我。因為從表象上看,捷克在社會主義時期并不是一個落后的國家,因為這個國家多山有林,地域狹小。所以,其國民生產值一直依賴于其強大的工業出口。曾經看到過一個數據,在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時,捷克的工業出口養活了約百分之六十的捷克國民,成為國家的支柱產業。這樣的國家,怎么會在工業的基礎——電力上,顯得如此捉襟見肘,甚至還引起學生們的游行示威,最終幾乎釀成推翻政權的國際性事件?

記得一位學者說過,捷克是一個富裕的窮國。到了捷克之后,我反復咀嚼這句話的含義。是的,現在東歐劇變的國家中,除了捷克之外,沒有哪個國家既是歐盟申根國、北約成員國,還是世界銀行公布的“發達國家”之一,一國領三銜,足以與英國、美國、比利時并駕齊驅,但就在四十年前,這個國家卻又幾乎一貧如洗,迫使本應坐在教室里念書的學生走上街頭。四十年里,在這個不足八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究竟發生了什么?

從機場到預定的酒店,約四十分鐘的車程,酒店在半山路上,巴士要穿越布拉格半個城區。在車窗外,天色漸漸地暗了下來。

第一次感受到布拉格的夜,在山腰,這種感覺有點奇特。夜晚的布拉格,是這樣安靜,整個小山丘上的幾家酒店,幾乎都不約而同地暗下了燈,我看了一下表,大約晚上十點左右。可是,這座城市竟然是這樣的神閑氣定,以至于有點讓我不知所措,昏黃的路燈灑下溫暖的光芒,似乎在告訴我,已經很晚了。

我曾經獨自一人散步于臺北之夜,從重慶路口走到士林國中。據說,這是整個臺北最民生的路段。燒烤和蚵仔煎的氤氳,夾著奶茶涼茶的叫賣聲,配合著花花綠綠的小商品,以及不斷挑逗你味覺的各種烹飪香味,當每一個感官都被刺激時,你會用最深切的感觸來把握臺灣的脈動;我亦曾在香港用步行的方式,從中環慢慢走到油麻地,當我穿越旺角的小街區時,懷舊的粵語歌,狹小的二樓奶茶店,以及昏黃的燈光,混合成一種特立獨行的嘈雜,用最世俗的語言,告訴了我什么是香港。

但在布拉格的夜晚,卻是這樣的寧靜。以至于你會認為,除了睡覺或寫作,幾乎沒有其他的選擇。

夏天是來捷克旅游的好季節,干燥、溫和的氣候,讓我們這些高溫地區的來客覺得非常適宜,甚至房間里不用開空調。與中國的酒店不同,這里的酒店都是中央空調控制,如果室內溫度不超過二十六度,中央控制室會關掉所有的空調——除非客人打電話到前臺,要求使用冷氣。

布拉格不熱,沒有空調也可以安睡。外面又是那樣的安靜,但我卻睡不著,因為這是我在布拉格的第一個夜晚。

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我想到的總是先前在書本里讀到的驚心動魄的“布拉格之春”。仿佛,如此靜謐的布拉格之夜本不應該擁有那樣慘烈的悲劇。但事實上,就在我身旁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見證了四十多年前發生的一切。

坦克碾在布拉格老城區的石板路上,發出陣陣的轟鳴聲。嘈雜的人群,擁擠的街道,構成了一幅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圖景。它好像來自于電影《布拉格之戀》,也好像來自于我家里的那本發黃的老冊子,但都不甚了然,在這模模糊糊中,我睡著了。

但夢境里卻沒有坦克車,也沒有戰爭、殺戮,四處落英繽紛、花流草香,安詳得讓我不太相信,這竟是布拉格。

當我第一次踩到布拉格老街區的地面上時,忽然覺得似曾相識,仿佛這是自己夢中不斷出現、湮滅,又再度出現的場景,就像是昨夜的夢。

街區果然很安靜,偶然有幾輛車停在路邊,周圍的路人用小小訝異的眼光打量著我們東方的臉孔。雖是旅游勝地,但東方人還是很少,數百年來總以德國、俄羅斯人居多。尤其是我拿著沉重的單反相機一路攝影,周圍的當地路人更是用詫異的眼神看著我們。

布拉格老城區道路異常狹小,有點類似于澳門。但是它不靠海,所以沒有一塊相對開闊的地方可以作為成規模的停車場使用。我們只好在道路中穿行。受石材所限,當地建筑以黃、褐色居多,因此無論是白天還是傍晚,遠遠望去,倒真不負“金色布拉格”之名。

以前我讀過一篇文章,布拉格人均私家車擁有量在歐洲應排在前列,大名鼎鼎的斯柯達(Skoda)便是捷克的自有品牌,老城區里的停車位又不多,更不可能挖掘地下停車場。所有的車主都被要求只能在規定的停車場或是有“P”標志的路旁停車,這種停車只限于臨時上下客,其余位置一概不準,一旦發現,便會開出天價罰單。

“我們這里只有一些最小的停車場。”當地負責接待的朋友告訴我,“在一些不太大的建筑后面,所有的車都停在那里,一般在老城區,都使用公共交通。”

話正說著,一輛紅色的有軌電車朝我開了過來。我低頭發現,自己正踩在亮閃閃的銅軌道上,這個軌道究竟用了多少年,我不知道。恍然間我只有一種穿越時空的錯覺,仿佛自己置身于卡夫卡的那個時代。車里坐滿了乘客,每一個人的臉上,寫滿了小布爾喬亞的悠閑自在。

紅色的電車,唱著清脆的鈴聲,輕馳而過。

白色、黃色與褐色的墻體,構成了布拉格老城區建筑的主體顏色,仿佛是音樂的律動。但我忽然發現,鮮艷的紅色,竟也是布拉格老城區里不可或缺的顏色。

紅色的屋頂、紅色的郵筒、紅色的車站牌、紅色的電話亭、紅色的電車,甚至紅色的遮陽傘,我忽然想起來,飛機在降落前,從高空俯瞰布拉格,就是一抹亮麗的紅,但置身于城市當中時,會發現紅只是點綴。

在布拉格的老街區,我發現了一所藏在老建筑身后的大學,情不自禁地想到了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現在捷克的大學會是怎樣?

忍不住走近一瞅,這所大學雖然規模局促、建筑風格傳統,大小猶如中國的一個中學,但現代設施齊備,教學秩序井然,校園環境精致,頗具歐陸發達國家風格。

再仔細一看,三三兩兩的學生懶懶散散地坐在草地上看書,或是抱著時下最流行的平板電腦上網,據說布拉格的無線網絡已經覆蓋了整個主城區。有幾個學生還抱著厚厚的辭典,像是在看書,又不像是在看書。

任云卷舒的季節里,看到這樣的校園,如此祥和,讓人難以想象到四十年前的苦難,捷克人是最容易忘記苦難與疼痛的民族,所以他們最懂得幸福。這時,我忽然想起以前偶然間讀到過的一句話,“布拉格之春”之前不會有,之后或許也不會再有了。

在捷克后來的幾天里,我只要有機會,就會向當地的年輕人詢問他們對于“布拉格之春”的看法。對于大多數捷克青年人而言,他們對這段歷史竟然不甚了然,有個別人說個一二三四,好似在背誦中學歷史課本。面對這個極其容易忘卻傷痛的民族,我有時真不知是羨慕,抑或是無可奈何。

仔細一看,這所大學的墻壁,也是溫暖的金黃,紅色的屋頂上,停歇著幾只臨時駐足的白鴿。

梁思成說過,一座城市必然有著鮮明的顏色。神圣的金色與激情的紅色通過布拉格的老建筑群交織在一起,格外鮮明,會讓你一眼認出這座城市所蘊含的波西米亞文化與哥特式精神,它只屬于布拉格。

遺憾的是,在中國我并沒有看到任何一座城市有著鮮明、獨特的顏色。從北京、香港到武漢、上海,都是清一色的玻璃幕墻、灰色花崗巖、黑色柏油馬路,以及雜亂無章的張貼畫、霓虹燈、廣告牌與公交車,這種萬城同貌的千篇一律會讓人的第一感覺非常難受。人類往往是視覺先行的動物,一旦眼睛受累,余下的好感會全部消失。

雖然布拉格的老街區內也不乏有彩色的海報與電視屏,但只是點綴,永遠不會出現在整座城市最醒目的位置。仔細端詳布拉格的老街區,我發現,整座城市的主色調就是金色里滲透出的紅色,柔中帶剛,艷而不俗。

記得以前讀過一本書,是韓國作家寫布拉格。他也認為布拉格是有顏色的,但這種顏色既不是金色也不是紅色,而是黑色。黑色,是伏爾塔瓦河的顏色,是橋上圣像的顏色,也是布拉格之夜的顏色。用這位作家的話講,黑色是憂郁的,好似所謂的布拉格精神——憂郁、內向、沉穩。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