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曠代大儒:紀曉嵐傳(簡體書)
滿額折

曠代大儒:紀曉嵐傳(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  價:NT$ 270 元
優惠價:87235
領券後再享89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紀曉嵐是清代在正史和野史中都很炫人耳目的人物。他不僅在正統的史傳中占盡風光,在民間也有廣泛的知名度。上世紀九十年代,因為一部《鐵齒銅牙紀曉嵐》的電視連續劇,這位在清乾嘉時期執學術牛耳的學問宗師火爆天下,但同時也被“戲說”弄得面目全非。《曠代大儒——紀曉嵐傳》著力為讀者還原一個真實的紀曉嵐。作者用翔實的史料,對紀曉嵐的生平、著述、環境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整書既有歷史的厚度與思想的厚度,又兼具趣味性,所述往事,有本有據,張弛有度,人物也栩栩如生。是一部雅俗共賞很有深度的作品。

作者簡介

何香久,男,1955年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委員,現任河北省滄州市政協副主席、王蒙文學院院長。出版詩集14部,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12部,學術專著35部。主編《紀曉嵐全集》等近50部。長篇小說《焦裕祿》獲第二十一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由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獲第二十九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

出版說明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涌現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巨匠,他們如璀璨的群星,閃耀著思想和智慧的光芒。系統和本正地記錄他們的人生軌跡與文化成就,無疑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為此,中國作家協會于2012年初作出決定,用五年左右時間,集中文學界和文化界的精兵強將,創作出版《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傳》大型叢書。這是一項重大的國家文化出版工程,它對形象化地詮釋和反映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精髓,對公民的歷史文化普及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這項原創的紀實體文學工程,預計出版120部左右。編委會與各方專家反復會商,遴選出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的120余位歷史文化名人。在作者選擇上,我們采取專家推薦、主動約請及社會選拔的方式,選擇有文史功底、有創作實績并有較大社會影響,能勝任繁重的實地采訪、文獻查閱及長篇創作任務,擅長傳記文學創作的作家。創作的總體要求是,必須在尊重史實基礎上進行文學藝術創作,力求生動傳神,追求本質的真實,塑造出飽滿的人物形象,具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性和可讀性;反對戲說、顛覆和憑空捏造,嚴禁抄襲;作家對傳主要有客觀的價值判斷和對人物精神概括與提升的獨到心得,要有新穎的藝術表現形式;新傳水平應當高于已有同一人物的傳記作品。
為了保證叢書的高品質,我們聘請了學有專長、卓有成就的史學和文學專家,對書稿的文史真偽、價值取向、人物刻畫和文學表現等方面總體把關,并建立了嚴格的論證機制,從傳主的選擇、作者的認定、寫作大綱論證、書稿專項審定直至編輯、出版等,層層論證把關,力圖使叢書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從而達到傳承中華文明和弘揚杰出文化人物精神之目的。叢書的封面設計,以中國歷史長河為概念,取層層歷史文化積淀與源遠流長的宏大意象,采用各個歷史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與雅致溫潤的色條進行表達,意蘊深厚,莊重大氣。內文的版式設計也盡可能做到精致、別具美感。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這百位文化名人就是杰出代表。他們的燦爛人生就是中華文明歷史的縮影;他們的思想智慧、精神氣脈深深融入我們民族的血液中,成為代代相襲的中華魂魄。在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必定成為我們再出發的精神動力。
感謝關心、支持我們工作的中央有關部門和各級領導及專家們,更要感謝作者們嘔心瀝血的創作。由于該叢書工程浩大,人數眾多,時間綿延較長,疏漏在所難免,期待各界有識之士提出寶貴的建設性意見,我們會努力做得更好。

《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傳》叢書編委會
2013年11月

前言:
我寫紀曉嵐(代自序)
何香久

紀曉嵐是清代在正史和野史中都很炫人耳目的人物。他不僅在正統的史傳中占盡風光,在民間也有廣泛的知名度。上世紀九十年代,因為一部《鐵齒銅牙紀曉嵐》的電視連續劇,這位在清乾嘉時期執學術牛耳的學問宗師火爆天下,但同時也被“戲說”弄得面目全非。
紀曉嵐被“戲說”,實際上從他的同時代人那里就已經開始了,清人的很多筆記,如英和的《恩福堂隨筆》、張培人的《妙香室叢話》、梁章矩的《歸田瑣記》、昭梿的《嘯亭雜錄》、陳康祺的《郎潛紀聞》《燕下鄉脞錄》、徐錫齡的《熙康新語》、梁恭辰的《北東園筆錄初編》、錢吉泰的《曝書雜記》等等,都不無夸張地寫到了關于紀曉嵐的許多異秉和奇聞軼事。比如說他是“火精轉世”,以肉為食,不食谷類,煙槍巨大,還有他的風趣幽默,連皇帝的玩笑也敢開,還有他的好色,他的博聞強記、屬對機敏等等。在世人的眼中,紀曉嵐大體上是這樣的一種形象。由于他的一些小節被夸大成了他人生的全部,離他的本來面目相去甚遠,所以有人也評價紀曉嵐是一個“世故老人”,或者干脆說他是一個拍馬的高手,而且一度按照“御用文人”來給他定性。
紀曉嵐在清乾嘉時期居于高位,負有盛名,學問淹通,正如同許多名人往往被人“造神”一樣,時人和后人對紀曉嵐的種種“戲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表達了人們對他的喜愛。
紀曉嵐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卒于嘉慶十年(1805)。他的仕宦生涯和學術活動展開的十八世紀中后期,正是中國思想文化史上一個重要的樞紐時期。來新夏教授曾說過:“紀曉嵐是在中國文化史上有重大貢獻的學者,是一位文化巨人。紀曉嵐在整個中國文化史上所做的貢獻可以說是前無古人,而且截至目前也尚無來者。”(2003年1月9日在滄縣紀曉嵐研究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
我認為,紀曉嵐對中國文化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他總纂了《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的纂修是一項曠古文化工程,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開“四庫”館,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四修關閉“四庫”館,共經歷了十四個年頭。紀曉嵐始終擔任總纂一職。《四庫全書》七份存閣后,各閣空函書籍的繕錄、補寫、復校工作全面鋪開,紀曉嵐仍然為校書、補錄等奔忙勞碌,曾四次去熱河校書。實際上到他嘉慶十年(1805)去世,《四庫全書》的續繕工程剛剛完竣,歷時三十二年。也就是說為《四庫全書》他奮斗了大半生。在四庫館臣中,他是唯一一位從始到終做完了這項工程的人。
《四庫全書》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六千一百四十四函,每份為三萬六千冊,七份總共二十五萬二千余冊,成為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被稱為中國文化的“萬里長城”,歷來有“典籍總匯,文化淵藪”的美譽。其收錄書籍,上自先秦,下至清代,囊括了中國數千年歷史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主要文獻典籍,涵蓋了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的各個學科門類和各個專門領域,集中國古代重要典籍之大成,至今對中國學術文化的發展,仍然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同時,紀曉嵐又一手勘定,完成了中國文獻學史上扛鼎巨著《四庫全書總目》的修纂工作。該書是一部綱紀群籍、指示治學門徑的大目錄書,余嘉錫先生稱《總目》:“衣被天下,沾溉無窮。嘉道以后,通儒輩出,莫不資其津逮,奉作指南。功既巨矣,用亦宏矣!”(余嘉錫《四庫總目辨證序》)誠為中國古代學術史上的一塊重要里程碑。
學術活動是紀曉嵐一生的主要支撐,他一直是官方學術工作的領導人,凡有編輯之役、修書之事,他必在其間。他歷充武英殿纂修官,“三通”(通史、通志、通典)館提調兼纂修官,“功臣館”總纂官,《勝朝諸臣殉節錄》總纂官,國史館總纂官,方略館總纂官,《職官表》總纂官,《八旗通志》總纂官,實錄館副總裁官,會典館副總裁官等。他一生中領導和參與了多少重要典籍的編修,不可勝數。
第二,他寫出了《閱微草堂筆記》。該書二十四卷,計一千一百九十六則故事,舉凡官場世相、軼事掌故、民俗風情、異地風光、典章事物、鄉里見聞、狐鬼神怪、醫卜星相,上下古今,包羅萬有,所反映的社會生活面十分廣闊。魯迅認為:“紀昀本長文筆,多見秘書,又襟懷夷曠,故凡測鬼神之情狀,發人間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見者,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多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人無人能奪其席,固非僅借位高望重以傳者矣。”
《閱微草堂筆記》的思想積極意義,首先在于對宋明理學的揭露與諷刺。對于這一點,魯迅十分贊賞,他說:“生在乾隆間法紀最嚴的時代,竟敢借文章以攻擊社會上不通的禮法、荒謬的習俗,以當時的眼光看去,真算得上很有魄力的一個人。”其次是對盛世之下黑暗社會的揭露與批判。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真實地寫下了當世官場的窳敗與黑暗。他沉浮宦海五十多年,在這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光陰中,他是被挾裹浸泡在一個惡濁卑污的政治漩渦中。清代的統治機構,是千余年封建官場的最后延續,也是千余年封建官場惡濁卑污的集大成者。紀曉嵐生活的乾嘉時期,表面上看起來,是清朝昌盛強大的一個時期,但從整個封建社會的歷史來看,它已被籠罩在落日的余暉之中。紀曉嵐身在其中,雖然他不可能意識到封建社會必然要滅亡的命運,但對它的弊端卻洞若觀火。因此《閱微草堂筆記》中對于封建官場批判的內容也就格外引人注意。《閱微草堂筆記》中凡是涉及官場的,清官寥寥無幾,而贓官、貪官則比比皆是。貪贓枉法者有之,草菅人命者有之,昏庸腐敗者有之,卑鄙齷齪者有之。尤其是寫到一些冤假錯案的處理,就更讓人看到這個集團的整體腐敗。
在揭露官場的黑暗、官吏的殘暴豪猾的同時,《閱微草堂筆記》還以大量筆墨反映了下層人民群眾所遭受的涂炭與壓迫(如對奴婢的悲慘命運及災荒中鄉村人吃人現象的揭示等等)。蔡元培先生將其與《紅樓夢》《聊齋志異》并列為“清代三大流行小說”。孫犁先生也曾把它比作與《聊齋志異》“雙峰并峙的兩大絕調”。
而我認為,正是在這部《閱微草堂筆記》中,藏著一個真實的紀曉嵐。
讀他的詩,你看到的是一個曲高和寡的紀曉嵐;讀他的文章,你看到的是一個笏袍顯宦的紀曉嵐;讀他的《四庫全書總目》,你看到的是一個謹嚴多識的紀曉嵐;聽別人講他的故事,你看到的是一個詼諧謔浪的紀曉嵐。
但這些,都不是真實的紀曉嵐。
紀曉嵐以總纂《四庫全書》而名滿天下,他是有清以來執學術牛耳的一代文宗,后人看他如仰視南天北斗,但是如果沒有這一部《閱微草堂筆記》,他將永遠是一個寂寞的學問大家,永遠是一個謎一樣的人物。
藏在《閱微草堂筆記》中的真實的紀曉嵐是個什么樣子?
——他是一個在文網緊密、法紀森嚴的時代,敢于抨擊社會的黑暗、官場的腐敗、理學的腐朽的文學斗士;他是一個在對乾嘉之治的一片頌揚聲中,從虛假繁榮的幕后看到了那個社會的危機、敢于吶喊出“盛世危言”的清醒的小說家;他是一個在理性主義的時代“持理”而又“反理”的學問宗師;他是一個重性靈、重真情而又有著模糊情愛觀的矛盾人物;他是一個借談狐說鬼燭照人間幽微的幽默文學大匠;他也是一個善于把人生經驗化作生存智慧的智者。
第三,紀曉嵐張大了“經世實學”精神。作為一個執官方學術牛耳的泰斗級學者,紀曉嵐對中國學術思想的貢獻在于他立足于古典文化的“穴結”點,借助于濃厚文化積淀所鍛鑄出來的銳利眼力,回眸追索,將氣象萬千的學術文化之流條分縷析地加以濾析、評驗。在學問的“圍城”中,紀曉嵐不失為一個忠勇的擎燈者,他在中國學術思想上的建樹,也正立足于中國古典文化的“穴結”點,在深沉的反省與宏闊的價值評判中重申儒家的“務實”傳統,發揚光大經世實學的精神。他倡導“以實心勵實行,以實學求實用”,鼓勵學人摒棄虛玄學風,主張不讀死書,不尚空談。對道學家坐而論道,紛爭門戶,則提出尖銳的批評。這種“崇實黜虛”實事求是的務實精神,對今天仍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紀曉嵐又是一個矛盾人物,他的性格中有太多的“兩面性”。他是在乾隆時期文化專制最殘酷的一片風聲鶴唳中入主“四庫館”的,有清以來的文字獄,到乾隆朝,達到了最盛,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把“思想犯罪”引入法律懲治的范圍之內,乾隆朝是為發軔。其文字獄的株連,也遠遠超過了“大清律”的規定。《四庫》開館期間發生的五十多起文字獄案,大多是從修書得到眼線。和紀曉嵐一起擔任總纂、總校的大員,或被嚇死、或被罰光了家產,除紀曉嵐以外,無一人得到善終。紀曉嵐本人也曾幾次被牽連進相關的文字獄中,幾番險象環生。他也被多次記過,出資賠寫訛錯書籍。
所以在這樣的政治高壓下,知識分子被異化、被扭曲是難免的。紀曉嵐在“文字獄”的陰影下,一方面是百般小心,力求多保護一些好書免遭秦火,另一方面他自己也制造過“文字獄”,把找他獻書的人送去懲辦(筆者見于第一歷史檔案館館藏原始文檔)。
紀曉嵐一生寫了那么多“恭和圣制”的詩篇,做了那么多歌功頌德的文章,上了那么多道謝恩折子,這些文字也不全是為了討皇帝的歡心。他感恩的情感是真實的,因為乾隆皇帝的體恤,他的官職才一再擢升,擁有了一個文臣最高的榮耀。他對乾隆皇帝的欽敬也是發自內心的。當然這其中也有一生揮之不去的恐懼感。
對于他的矛盾人格和靈魂上的污點,不必為尊者諱,曲為掩飾,我是坦直地寫了出來。
另一方面,在官場閃現的刀光劍影中,紀曉嵐又不得不時時保持著他處世的警覺。他的硯銘中隨處可見“守口如瓶”,在修書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文字獄案,他感同身受。有很多起文字獄,壓根兒就不是因為有什么悖謬文字,而是因為著書者得罪了小人,結果鍛煉成大獄。所以紀曉嵐的處世之道是不跟小人爭一日之短長,不做出頭椽子,盡量不以真面目暴露在小人的視野中。對他的生存方式,有人譏之以“世故”。但紀曉嵐從未與小人同流合污過,和珅權傾朝野,朝臣無不趨走,連他的老師也顛倒奉迎,反過來成為他的門生。而紀曉嵐終不依附,還對其時加嘲弄。以至于發生御史曹錫寶奏劾和珅家人劉全案時,乾隆皇帝第一個懷疑到紀曉嵐,認為紀曉嵐與和珅有積怨而從背后操縱此事。
紀曉嵐雖是碩儒顯宦,但他個人的生活十分儉樸。朝鮮冬至書狀官沈興永回國后評論說:紀昀文藝超倫,清白節儉,雖寵愛不及和珅,而甚敬重之。還說紀曉嵐一件舊棉袍穿了七八年。他的學生汪德鉞稱:“吾師居臺憲之首,據宗伯、司馬之尊,登其堂蕭然如寒素,察其輿馬、衣服、飲食,備數而已,其儉也若此。”“文革”中他的墓被挖開,里面除了書幾乎沒有一件值錢的隨葬品。

紀曉嵐的傳記,幾乎可以等同于半部乾嘉學術史和文化歷史,把人物置身于史的語境中,自然看出了紀曉嵐的與眾不同。
我力求寫出一個真實的紀曉嵐,一個豐富的紀曉嵐,一個始終在燈影和陰影中經歷著靈魂掙扎的紀曉嵐。寫出一個通古今之變的大儒真實的心路歷程,同時也讓讀者看到,那個年代的冰川,如何在人文知識分子的心壁上留下擦痕。
這樣一個紀曉嵐,才真正是有愛有恨,有血有肉。
這是一部學人的傳記,也是一部書的傳記。
紀曉嵐已被各種“戲說”弄得面目全非,所以本書拒絕戲說,雖采用了文學傳記的手法,然重要史實均信而有征。

“我在書里開始我的生命,也將在書里結束我的生命。”這是法國思想家薩特《詞語》一書中最具感染力的一句話。
二百多年前,以總纂《四庫全書》而名滿天下的學問宗師紀曉嵐為自己寫了一副挽聯:“沉浮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這副挽聯概括了他一生的行藏,也為后人留下了深長之思。

目次

001 我寫紀曉嵐(代自序)

001 第一章/從容不負少年頭
020 第二章/英聲動皇州
034 第三章/霜蹄蹶
045 第四章/青年翰林
057 第五章/典試三晉
069 第六章/視學八閩
085 第七章/扼腕
095 第八章/流放西域
110 第九章/也是解衣盤礴人
125 第十章/像母親那樣的神靈在哪里
136 第十一章/治裝東歸
147 第十二章/重復上蓬山
157 第十三章/訪獲《永樂大典》 001 我寫紀曉嵐(代自序)

001 第一章/從容不負少年頭
020 第二章/英聲動皇州
034 第三章/霜蹄蹶
045 第四章/青年翰林
057 第五章/典試三晉
069 第六章/視學八閩
085 第七章/扼腕
095 第八章/流放西域
110 第九章/也是解衣盤礴人
125 第十章/像母親那樣的神靈在哪里
136 第十一章/治裝東歸
147 第十二章/重復上蓬山
157 第十三章/訪獲《永樂大典》
171 第十四章/四庫開館
181 第十五章/曾讀人間未見書
193 第十六章/翰林院里的鶴唳風聲
208 第十七章/是什么在煎熬著靈魂
223 第十八章/哈密瓜與狼牙棒
243 第十九章/最是書生涕淚多
257 第二十章/猶向恒河算聚沙
278 第二十一章/感悚兩相間
294 第二十二章/結怨和珅
314 第二十三章/重歷險境
329 第二十四章/文字獄的絕響
342 第二十五章/再赴熱河
357 第二十六章/打斷士人的脊梁骨
372 第二十七章/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淚水
388 第二十八章/紙上煙云
402 第二十九章/張皇鬼神野狐禪
422 第三十章/世事如棋老漸知
437 第三十一章/走馬看花紅
451 第三十二章/和珅跌倒
467 第三十三章/生命的光亮
483 書后/余音遺響

493 附錄一/紀曉嵐年表
503 附錄二/參考文獻

顯示全部信息

書摘/試閱

第一章:從容不負少年頭


這是一塊樸素得讓人淚下的土地。
血水里洗過,堿水里泡過,它默默無語地袒露在仁慈的陽光下。
在無遮無攔的大平原上,目光是沒有弧度的。你看到那一片又一片的村落,它們像是誰隨便丟在那里的一堆堆帶著體溫的舊衣裳。那些衣裳的款式竟是如此地一致。
在那一堆溫暖的舊衣服庇護下的人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用二胡和嗩吶安慰大平原的落日。這塊土地風苦水澀,落花生很香脆,金絲小棗很甜,后生們天生一副很好的水性。
獻縣崔爾莊和別的村子的不同之處,是村外那一片蓊郁的棗林。七月十五紅圈兒,八月十五落竿兒,這時才有好看的風景。方圓數十里,一樹樹瑪瑙般的小棗紅得香艷欲滴,醉倒過客。從林間擠過來的風,也挾裹著濃濃的甜香。
崔爾莊是遠近聞名的棗鄉,棗樹成林,鄉人俗呼曰“棗行”。棗熟的季節,人們每天早早起來,到棗林里點起木柴干草,驅趕霧氣。霧氣特別重的時候,男人們還要排開鳥槍,迎著霧團發射,讓霧消散得更快些。如被霧氣浸潤了棗子,成熟的紅棗就會干癟發皺,收成大減。
獻縣、滄州一帶所產棗,稱“金絲小棗”,因為這種棗晾干后掰開來,可以拉出長長的金絲。這里的土質、氣候條件特別適合金絲小棗生長,當年種樹,當年就能結果,所以農諺說“桃三杏四梨五年,棗樹當年就賺錢”。《齊民要術》里記載,燕國大將樂毅伐齊,將燕地的棗樹苗帶到齊國,齊國因稱“樂氏棗”。南北朝時,樂城(今獻縣)有一個名叫陳仲思的道士,他于北齊后主高緯天統四年(568)引種小棗,獲得了成功,當時就有“仙棗”之稱。這一帶大規模種植金絲小棗是在明代開國之初,而且棗樹的大面積引種是朝廷政令使然。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朝廷工部規定,每一個農戶每年必須要栽二百棵棗樹,次年四百棵,第三年六百棵,不足數的就發配云南充軍。到清乾隆時,滄州運河以西的崔爾莊、高川一帶已經是棗樹綿延成林了。每年秋后季節,崔爾莊一帶家家曬場上、屋頂上鋪展開片片紅云。曬干的棗裝在麻袋里,大車小輛北運京城,或用船舶沿運河南運到各省販賣,當地農民多以販棗為常業。
乾隆九年(1744),直隸遭了旱災,順天、保定、定州、河間、天津、深州、冀州等屬一百余州縣衛廳,麥秋無收。當地俗諺說,“澇梨旱棗”,莊稼沒收成,棗卻長得比往年都好。賣了棗可以買回糧食,便是那遭了蟲咬風打、掉落在地上干癟的“落風棗”,也要像寶貝一樣仔細收起來,曬干了,在石碾上碾成“棗糠”,摻上野菜糠秕,也可以當糧食。
打棗的日子,遍野都是噼里啪啦的棗桿聲。最高興的是姑娘媳婦們,每搖落一陣繽紛紅雨,都會激蕩起一片銀鈴般的歡呼。
紀府的大丫頭文鸞,隔老遠就能聽到她的笑聲了。
文鸞不像別的姑娘一樣,在地下拾棗,她爬到高高的棗樹上,騎著樹杈,專摘那透光透風的高枝上熟得發紫的棗兒。而且是連著枝葉一起采下來,編成一束一束的“棗碼子”,放進竹籃里。一雙小腳在樹枝上蕩來蕩去。
姑娘媳婦在樹下喊:“文鸞,又是給你家五少爺摘的吧?”
文鸞在樹上揚起紅撲撲的臉,答道:“是啊,我家五少爺最愛吃的就是棗兒。”
樹下一個姑娘說:“你該說你家五少爺最喜歡吃文鸞姑娘摘的棗兒。”
另一個姑娘說:“吃了文鸞姑娘的棗兒,你家五少爺才能中秀才哩。”
文鸞說:“不是秀才,我家五少爺中的是頭名秀才!”
一個小媳婦說:“你家五少爺考了頭名秀才,再回京時該帶你走了吧?”
文鸞嗔道:“去你的!”一顆青皮棗子彈子一樣擲下來,正打在問話人的腦門上,又是一陣笑聲。
文鸞跳下樹來,把一方黃絲帕子蓋在竹籃上,走出了棗林。
文鸞是紀家五少爺紀曉嵐四嬸的婢女,十五歲了。

而此時,紀家的五少爺紀曉嵐正在景城北崗子后邊的真武廟里,和廟祝棋道士在棋桌上廝殺得難解難分。
二十一歲的紀曉嵐已出落成了翩翩公子,雖然個頭不算十分高大,但身材挺拔,眉目清朗,渾身透著靈秀之氣。參加乾隆九年(1744)河間童試,連連奏捷,二月的縣試、四月的府試,一路過關斬將,終于在接下來的院試中拔為第一名秀才,由學使趙大鯨薦入河間郡庠,頭角嶄露,意氣風發,已有少年才子之目。
廟祝棋道士大概有六十歲左右,灰白的道髻上沾著草屑,滿臉亂蓬蓬的胡須,胡須有白有黃還有灰,而且橫生豎撇;他的眼睛很大,而且眼白上永遠布滿著血絲,這雙眼睛盯在棋盤上的時候會露出咄咄逼人的煞氣,這讓他顯得有些面目猙獰。其實棋道士是個和善的人,紀曉嵐從八九歲時就和棋道士成了忘年的棋友,他終其一生的“棋癮”,也是這位棋道士所培養。打認識棋道士起,紀曉嵐覺得他就是這樣一副面目,十幾年居然沒有變過。
更讓紀曉嵐感到奇怪的,是這十幾年來他一直不知道棋道士的真名實姓。這一帶老老少少都把他呼作棋道士,他的身世更是一個難解之謎。棋道士最大的癖好就是象戲,因為迷戀下棋如醉如癡,所以才得了個“棋道士”的名號。
可是棋道士的棋藝又實在不精,起碼紀曉嵐覺得這十幾年他的棋藝竟然沒有一點長進,還是一個“臭棋簍子”。但他的棋癮卻是越來越大了,一盤棋從早下到晚,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終日不休。對局者打熬不住,起身求去,棋道士跪在地上,抱住人家大腿不讓走。有一天正和對局者廝殺,庶幾就要小勝,旁邊有看棋的人給對局者支了一制勝妙著,棋道士自然敗北。棋道士恨透了這個多嘴的人,晚上給這小子焚化了一道“綠章”符紙,詛咒他速死。
有一回他同一個少年對弈,少年偶誤一著,棋道士僥幸獲勝,少年悔棋,棋道士不許,兩人喧爭不已。少年氣盛,站起以拳腳相向,道士笑著躲避說:“哪怕你打折我肋骨,終不能說我今日不勝也。”
還有一次,紀曉嵐和從兄紀方洲到棋道人那里去,見幾上置一局,只有三十一子,疑其外出,坐在那里等他。忽然聽到窗外有喘息聲,一看,原來棋道士在和他的棋伴四手相持,共奪一子,因力竭而倒地,喘息聲大作。棋道士的這些軼事,紀曉嵐后來都寫進了他的《閱微草堂筆記》中。
盡管時常被糾纏不休,紀曉嵐還是愿意和棋道士下棋。棋道士為人邋遢,可是心地干凈,天真素樸;棋臭,可是道術簡單,不藏藏掖掖,從他的棋局中往往能得到很多意外的啟發。
剛認識棋道士那年,紀曉嵐只有八九歲,他生性頑皮,雖然爺爺和父親管束甚為嚴厲,可他總是能變著法兒跑出家門撒野。但他天性聰明,讀過的書能過目成誦,而且最大的特點是擅長“屬對”,對句敏捷,妙語天成,常出人意表。連棋道士都知道紀府有個小公子,對對子從來讓人難不倒。而且這個小公子有個異秉,平時說話口吃,期期艾艾,可一到了吟詩屬對時,卻能脫口而出,十分流利,一點也不結巴。有一次棋道士偶然在村邊官道上遇見一群孩子玩耍,其中一個手里拿著書卷,就問:“你是誰家孩子?”小伙伴們說:“這是紀府昀少爺。”棋道士笑說:“聽說你最會對對子,我出個聯你對對可否?”
紀曉嵐把書背在身后,說:“你、你、不妨出、出對。”
棋道士出了上聯:“八歲村童,豈有登科大志?”
紀曉嵐不假思索,對曰:“三年經歷,料無報國雄心?”
棋道士嚇了一跳,真不敢相信這么工整的聯句竟會出自一個黃口小兒。他見對面有一七層磚塔,遂再出一聯:“寶塔六七層,四面東西南北;”
紀曉嵐一笑,對曰:“憲書十二月,一年春夏秋冬。”
棋道士喜不自勝,撥弄了一下紀曉嵐頭上的髽髻:“牛頭喜得出龍角;”
紀曉嵐一聽這不像好話,白了道士一眼,對曰:“狗嘴何曾吐象牙。”
站在一旁的人們大聲笑起來。棋道士朗笑道:“好小子,天資超邁,出語不凡,來日必是奇崛之材。我教你下棋你愿不愿意?”
紀曉嵐屬對的本事,得益于小時候四叔紀容端對他的訓誨。容端文才甚佳,紀曉嵐從四叔學對,先從單字對起,漸至二三言、五七言,所對之事,從目所及。人之稱謂,室之器物,草木蟲鳥,風花雪月,皆所獵取。諸如“姐對妹,弟對兄,小兒對老翁。三姑喚四嫂,二老戲雙童。家庭百十口,世代四五重。門前栽楊柳,屋后長梧桐。古宅秦磚覆漢瓦,鄰寺鐵杵打銅鐘……”天天誦習,小小年紀,就歷練成了一個屬對天才。
棋道士當天就把紀曉嵐帶到了真武廟,一來二去,紀曉嵐跟棋道士學會了下棋,也成了一個小棋迷。不消多久,他竟然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成了在同棋道士對弈中穩操勝券的對手。
這一天紀曉嵐又讓棋道士糾纏到日頭偏西才放回。臨走時,棋道士說了一句話:“昀少爺,你記住,人這輩子走的就是一盤棋。往往輸棋的時候多,贏棋的時候少,無論輸贏都要擔得起。我一年輸掉三千六百局,可總會當一局兩局的贏家吧,這就足夠了。”
回家的路上,紀曉嵐一直想著棋道士的這句話。
紀曉嵐回到府里,先去給祖母張太夫人請安。妻子馬氏、四叔容端和四嬸也在。
紀曉嵐十七歲時,娶東光縣馬永圖之女為妻,馬永圖時任山東城武縣令,馬家是東光世代簪纓的望族。時父親紀容舒正在云南姚安知府任上,家事全托付給了紀曉嵐同父異母的哥哥紀晫,所以紀曉嵐的婚事由兄長一力操辦。紀晫長紀曉嵐十八歲,紀曉嵐從小就得到這位兄長的保護和疼愛。紀晫疼愛這個聰明頑皮的小弟弟逾于己出,他自己嫁女,僅略備衣服簪環,而為弟弟婚娶,竟花費數百金,所以婚禮辦得十分隆重熱鬧。馬氏長紀曉嵐兩歲,當年十九歲,漂亮聰穎,又知書達理。去年,又生了兒子汝佶,還未滿周歲。
紀曉嵐在父親母親面前規規矩矩,立則垂手,坐則并膝,在祖母和四叔四嬸面前就放縱多了。見桌子上有新摘下的紅棗,二話不說,抓起來就吃。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