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孩子,我要你做自己:猶太教育教會我的事(簡體書)
滿額折

孩子,我要你做自己:猶太教育教會我的事(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  價:NT$ 192 元
優惠價:87167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據說,在每一個猶太人的家里,當孩子剛剛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圣經》,將一滴蜂蜜灑在上面,讓孩子去親吻《圣經》上的蜂蜜。母親會告訴孩子:書本是甜的。每個猶太家庭的孩子,小時候幾乎都要回答這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了,你將帶著什麼東西逃命呢?”孩子們會被告知:要帶走的不是金錢也不是珠寶,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無法搶走的。正是這種家庭教育,使猶太人無論流落于世界的哪一個角落都可以如魚得水地開創自己的事業,成就自己的人生。而猶太教育遠不只教孩子文化知識那麼簡單,被世人所驚嘆的猶太人賺錢理財的方式更是教育的細枝末節。那麼猶太教育的真諦究竟是什麼呢?《孩子,我要你做自己:猶太教育教會我的事》一書的作者吳維寧從生活細節出發與您分享猶太教育與中國傳統教育的差異,以及猶太教育的獨特理念:即猶太人認為思辨能力最為重要,他們相信孩子越了解自己,在將來越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及在社會上的位置,進而發展自己的潛能、克服自己的弱點,成就自我。父母的責任不在于包辦、命令,而在于鼓勵孩子多面對沖突,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和自我意識。

作者簡介

吳維寧
臺灣地區云林人,臺灣輔仁大學社會學系畢業,臺灣大學碩士。就讀研究生期間研修教育課程,取得“中等教育學程教師證”,曾在教育部門任職,曾擔任高中教師。
2005年遠嫁以色列,開始學習希伯來語以及猶太文化。2006年進入以色列教育系統就任幼教老師。曾于《人本教育札記》月刊開設《沈殿,在異鄉》等專欄,并曾為《親子天下》等雜志撰稿介紹以色列教育與文化。目前育有三女,為全職的幼教老師跟兼職的導游與翻譯。

名人/編輯推薦

臺灣暢銷書。育有三個孩子的華裔媽媽與猶太爸爸,親身分享猶太教育的秘訣。作者吳維寧,親子專欄作家,以色列幼教老師,臺灣大學碩士,曾擔任過高中老師,具有專業的教育背景。
《孩子,我要你做自己:猶太教育教會我的事》一書中,作者分享了親身感受到的猶太人的育兒細節和教育方法,如如何教會小孩面對外部沖突,如何讓性格激烈的小孩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如何不使用家長權威卻達到教育的目的等,進而分享了猶太人的教育共識:不催促孩子成長,不急于求成,“孩子你慢慢來”。
除了分享猶太教育理念,《孩子,我要你做自己:猶太教育教會我的事》還分享了“如何喂母奶”“如何讓寶寶一覺睡到天亮”“如何戒尿布”等技巧,是一本具有實用價值的育兒寶典。
世界上每5位諾貝爾獎得主中必有1位猶太人,美國億萬富豪中每5人必有1位是猶太人,猶太民族為何盛產天才?愛因斯坦、馬克思、畢加索、弗洛伊德、洛克菲勒等卓越人才是如何煉成?這一切都歸功于猶太教育。《孩子,我要你做自己:猶太教育教會我的事》,與你分享猶太教育的精髓。



目次

序一 分享猶太與中國文化的差異
序二 先說最不重要的好了
序三 不是文化,是選擇的問題
自序 除了在書上涂蜂蜜,猶太人還用什么方
式教小孩?
第1篇 我在以色列生了三個孩子
公主的月亮——有誰比小孩更了解自己?
認識我的陌生人女兒
令人頭痛的老大情結
為孩子多繞點路
孩子發燒72小時
我家有只尖叫怪獸
父母對孩子的比較
誰才是婆婆?
把寶貝交給別人照顧
序一 分享猶太與中國文化的差異
序二 先說最不重要的好了
序三 不是文化,是選擇的問題
自序 除了在書上涂蜂蜜,猶太人還用什么方
式教小孩?
第1篇 我在以色列生了三個孩子
公主的月亮——有誰比小孩更了解自己?
認識我的陌生人女兒
令人頭痛的老大情結
為孩子多繞點路
孩子發燒72小時
我家有只尖叫怪獸
父母對孩子的比較
誰才是婆婆?
把寶貝交給別人照顧
三歲孩子的性教育,怎么教?
第2篇 猶太教育教會我的事
為了那千萬分之一的機率
像家的產婦病房
奇怪的感官統合檢查
喂食,也是一種暴力
向學步車說不
戒尿布,先看看孩子準備好沒?
面對放任自由的教育方式
咬人的狼
幼兒園中的咬人事件
沒有權威的大人
打小孩的約瑟夫
第3篇 以色列科學的育兒方式
喂全母奶的技巧
協助寶寶一覺到天亮的小技巧
怎么開始訓練寶寶脫尿布
怎么開始喂寶寶吃副食品

書摘/試閱

序一:
分享猶太與中國文化的差異
何璽夢(Simona Halperin)

我很高興為“雅媽”吳維寧小姐的新書寫這篇序言。雅媽的書不僅是從知性、聰穎以及有趣的角度來分享以色列生活和教育的經驗,她還提供了讀者從以色列內部來看以色列的個人觀點。嫁給一個猶太人并在以色列養育三個漂亮的女兒,讓她擁有以人妻、人母的角度觀察一般生活方式的洞察力,而她在作為一個教師的職業,則為此書增加了特殊的專業與分析的面向。經常有人問我,猶太人跟以色列教育的秘訣是什么?為什么有那么多世界著名的學者是猶太人?在猶太傳統文化跟教育中有什么內涵,而使得25%的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是猶太人?在猶太與中國文化中,我們都十分重視家庭與教育——這是兩者之間顯著的相似性。而雅媽的書,則替我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看到兩者的主要差異。什么是以色列社會?不斷的問問題、挑戰既有的真理、不接受“不可能”的概念,并且讓跨年齡與文化的人共同參與,找出另一種方式去解決問題——這就是以色列社會的定義。通過在開放以及具挑戰性的環境中培養三個幼女,以及作為一個每天要跟以色列幼童(有時十分自以為是)打交道的幼兒園老師,為雅媽打開了不同的世界,也讓她巧妙的跟我們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出獨立的個體,如何在不壓抑好奇心跟創造力之下教會孩子尊重與紀律,進而使今日的孩子變成明日聰穎而有創新能力的成人。我相信您會十分享受這個優秀作家令人驚艷的洞察力。我也邀請您自己來體驗,我們以色列見!

序二
先說最不重要的好了
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史英

有一種情形讓人“無從下箸”,就是當那一桌菜特別豐盛的時候。現在要說維寧這本書的好,我就不知道該從哪里說起。先說最不重要的好了:這其實是一本非常實用的“育兒寶典”,從懷孕、喂奶、到上學,大大小小的事情無所不包,不但都是實例,甚至還有執行的步驟。有人要說,這種育兒書到處都是,有什么稀奇?稀奇的是,這本書看了真的會有用——一般書則不然,如果其中也有這么多真知灼見的話。何以見得呢?證據就是,一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沿用老祖母的方法,并不是因為大家不肯吸收新知,“市面上的書”誰敢不多少拜讀一點?而是新的思想和觀念總是敵不過舊的勢力和習慣。所謂舊習慣,無非就是我們每個人從小所受到的教養;而舊勢力,則從阿公阿嬤、到左鄰右舍三姑六婆、兼及同學同事各種姐妹淘或兄弟幫,實在是如影隨形無所不在。不要說幾本書發揮不了作用,且看世界各地的華人,雖然身處完全不同的大環境,但只要同類相聚得夠多,他們就
連各式補習班都辦起來了。
維寧最幸福的地方,就在于她是完全孤身一人深入敵營,身邊連一個同胞的影子都沒有。從長輩、家人、到同事、社區,清一色都是以色列人。她唯一要努力的,就是和自己的舊習慣中的各種偏見和意識相抗衡。然后,她把這些內心的最細致、最幽微、甚至不可告人的掙扎和思辨,一字不漏地、忠實地寫給我們看,這和那些只給建議或教訓的暢銷書非常不同:任何人只要認真看這本書,就等于自己親身經歷了維寧的脫胎換骨的過程,脫胎換骨之后再來教養小孩,就不怕舊勢力和舊習慣的侵襲了。就拿所謂“學步車”來說,大部分育兒書里都會說那玩意兒根本無益于學步,甚至有害于行走機能的發展(當然,我不能保證沒有類似“虎什么媽”的開倒車的書),但對于我們這兒的父母而言,恐怕是要透過像維寧這樣的筆,看到別人怎樣盡全力讓小孩多在地上爬行——不但不急于學走,甚至用了各種方法要幫小孩爬得更順利——才能抵擋學步車的誘惑。再拿“感冒不必吃藥”來說,不管醫學專家怎樣費盡唇舌,恐怕還是得有維寧這樣現身說法,看她如何在“發燒七十二小時內不必看醫生”的國度里掙扎,我們才能真的守住小孩的健康。
然而維寧這本書,并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它字里行間的點點滴滴,到處都流露著人間的至情,這才是更重要的。人們常常誤以為,重視小孩就得忽略大人,但維寧讓我們看到,在以色列人們是如何“傾全村之力”來照顧一個孕婦。只是因為醫生怎樣都不肯給止吐劑(不符合孕婦用藥的A級標準),就為了那不知是幾百萬分之一的畸形率,所有相關人等都得牽扯進來:準媽媽要請假住院,準爸爸要請假顧家,同事要負責送飯,還有公婆、鄰居……莫不伸出援手,以便讓得了“妊娠劇吐癥”的孕婦可以安心地吐上兩個月。有人喜歡給我們扣帽子,說“人本那一套,就是要累死爸媽或老師”。現在經過對比,我們就可以明白,說這種話的人根本上就是“自己不愿意幫忙,只想讓小孩付出代價”——他們不是糊涂,他們真的是無情!真正的有情人,一定是有所付出。一旦有所付出,對于關系到他情之所鐘的某些原則,就不會輕易讓步: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結果,總免不了要橫
眉冷對千夫指!
景美某國小曾有學生被罰跪長達一年之久,以至造成膝部永久性的傷害,在訴訟的過程里,學校還有人說“你們不了解老師的為難”。問題是,在這一年的時間里,每天看著同一個小孩跪在那里,全校竟然沒有任何人愿意幫助一下那位“為難”的老師。對比一下本書中“打小孩的約瑟夫”的故事,我們就能洞穿那些假同情的嘴臉:那位“約”先生,無論在個人修養和道德上、還是程式設計的專業上,原本都得到大家的尊敬,只是因為打了小孩,又不肯好好認錯,下場居然是——不但失去了公共部門的工作,走在路上也沒有人理他。以華人的傳統意識來看,這不是一種“歧視”嗎?但維寧在“較好的一半”中說:我還以為你是反對體罰的呢……我們又沒有對他丟石頭,也沒有不準人們和他說話,也沒有逼他搬出社區……
這就要說到維寧這本書最重要的部分了:我還以為他會說“也沒有把他關進集中營”。自從猶太人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以來,全世界都等著看他們怎么復仇,而持續至今的以阿戰爭,也讓即使抱持極度同情的人,也對他們不能完全放心。所以,維寧以一個常年生活在以色列的異族、又是一介平民的身份,寫下這份第一手報導,就“人類到底能否化解歧見”以及“我們的本性到底將把我們帶向何處”這些重大議題而言,實在是無比重要的資料。這本書的意義,絕對超越了教育、文化、社會制度等“他山之石”的層級。
當我看到維寧筆下的以色列人如何對待差異,無論是種族的、還是思想文化上的,包括要把那頭咬了小孩的狼放歸原野,我只能在心里急切地祈禱:但愿維寧看到的是以色列的全貌,而不是因為她身旁都是和她一樣好的人,讓她只看到那個國家里某個開明進步的一角!經歷了多少世紀的那么多的苦難,猶太人在一旦強大之后,如果真的謹記那最質樸的原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努力將之付諸實現,即使暫時還只能在國內,也許暫時還不能完全達到理想……那也就表示,作為和他們同為人類的一分子,我們的將來一定也會很有希望!
※本文發表于《人本教育札記》第二七九期。

序三:不是文化的問題,是選擇的問題

人本教育基金會數學想想國總監 吳麗芬

媽媽要完全配合嬰兒作息?定時叫醒嬰兒喂奶是暴力行為?讓小孩自己決定要不要吃飯也是教育?抱走受欺負的孩子對受害者不是幫助反而是懲罰?幼兒園里孩子集體咬人,法院是判校方“蓄意傷害”?家長在公共場所打小孩,竟受到社區委員會貼公告譴責?還有,如家的產房、完善專業的托嬰中心、學前感統發展評估,以及快樂玩耍沒有課業壓力的幼兒園、平等的婆媳關系,等等。以上是出現在以色列,這個華人不大熟悉的國度里的教育面貌,在這個猶太人建立的國家,還有更多不可思議的看法跟事件,會讓看了本書的華人大感驚奇,“猶太人能,華人能不能?”打從本書作者在《人本教育札記》月刊上開始撰寫這一系列文章開始,這個問題就經常是讀者們討論的話題,許多人感嘆“文化不同啦,中國教育深受傳統權威文化影響,改變不易”,然而,真是這樣嗎?

思辨能力比讀書寫字重要

全世界大概都公認猶太人聰明,諾貝爾獎得主中猶太人大概占了一半,這聰明難道是天生的嗎?不,天底下沒有什么民族是特別優秀的,但可以擁有讓人變得比較優秀的文化跟教育,猶太人的教育傳統確實值得了解。傳統上,猶太人重視的教育不是讀書寫字,而是思辨能力!自古以來,他們就會將討論圣典過程中的不同意見整理成教材,以供教育之用,同時非常重視彼此討論與答辯。因此,即便目前對圣典的詮釋已有統一答案,但卻在教育上確保了未來可能的改變,因為時代不同了,答案就可能改變。因此,“眼前的權威不一定永遠都對”早成為猶太教育的重要傳統價值觀,而且深植家庭。猶太人無論在哪個國家,這種共同的家庭教育傳統價值都沒變。有一顆沒那么容易馴服、懂得思辨的大腦,還能不聰明嗎?然而,猶太人建立自己的國家之后,更讓人驚艷于他們真正的優秀,因為這個經常處于備戰狀態的國家,竟然強調民主教育,圣典允許鞭打孩子的民族竟然立法禁止體罰(包含學校及家庭),我看到擁抱傳統的猶太人并非自己文化的俘虜,反而是改變文化的基因。因此,“中國人能不能?”不是文化的問題,而是我們要選擇什么價值的問題。我們的確受到過往教育以及傳統文化的影響,但我們卻不是傳統文化教育的俘虜,我們有能力改變自己,只要我們選擇——改變。

自序
除了在書上涂蜂蜜,猶太人還用什么方式教小孩?
吳雅寧
在來到以色列,認識我的猶太老公(雅爸)之前,我對于猶太人的印象是很刻板的:大黑帽、保守、聰明、會賺錢、很重視小孩教育,會在書上涂蜂蜜以引誘小孩讀書。印象中的猶太人很傳統,印象中的以色列則是戰亂不斷。認識雅爸是場美麗的邂逅,在我短短兩個星期的以色列之旅中,我們相識,我們熱戀。那時我才了解到,原來猶太人除了有腦子,他們的浪漫與熱情也并不輸給其他國家的男人。而我的老公,短發、白皮膚,跟我印象中長發戴黑帽、中亞臉孔的猶太人也不大一樣。等到看到黑頭發、黑皮膚的衣索比亞猶太人,這時我才知道,原來猶太人的臉孔與膚色有這么多種。
認識以色列則是另一場美麗的邂逅。原以為戰亂不斷的地區必定破舊窮困,以色列卻是個民主自由而富裕美麗的國家。特拉維夫白城的典雅、地中海沙灘的比基尼美女、耶路撒冷哭墻的古老歷史……實在讓人驚嘆。在建國十年內,這個國家的政府與人民攜手讓經濟成長了50倍,2010年國民平均所得(GDP)為26874美元,2011年3月份的平均月薪為8996謝克爾(約合新臺幣72000)。以色列的生化、制藥、醫療、高科技、農業與水處理等產業,都領先全球。以色列是個以猶太人為主的民主國家,也是個相當成功的國家。而所有的人都會告訴你,這個國內只有一條河流,60%面積為沙漠的國家,成功的原因是:教育!
讓我驚訝的以色列教育決定跟雅爸“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之后,我要求雅爸帶我去參觀以色列的教育系統。那一天,我們去參觀了幼兒園。原以為會看到小孩排排坐,搖頭晃腦讀圣經的我,卻看到了小班的小孩穿著尿布,坐在洗澡盆里快樂地玩水跟唱歌。中大班的幼兒園內沒有黑板跟識字板,小孩沒有回家功課跟聯絡簿,整天的作息表就是“玩耍、玩耍、玩耍”。那天是我跟以色列教育的美麗邂逅。幼兒園充滿著孩子的嬉笑與調皮的吵鬧聲,小孩在戶外院子里爬樹、在沙坑做沙城堡、在玩具屋里扮家家酒,伴著綠樹、藍天,讓人看到這樣的場景也跟著想笑。那時我才知道,原來以色列的教育是如此開放自由的教育,而且他們并沒有我想象中的重視學前智育教育啊!

愛?尊重?做自己
但是,如果只是開放自由的教育,如何養出可以面對戰爭的優秀軍隊?如何培養出不斷獲得諾貝爾獎的優秀腦袋?如何讓歐美科技大廠(包括思英特爾、Google、思科、惠普、摩托羅拉、蘋果等)心甘情愿冒著戰爭的風險,為了使用猶太人的腦力而在以色列設置大型研發中心?在這里懷孕、生子、工作、養小孩,我邊走、邊看、邊學、邊想。小孩一一進入以色列的教育系統后,我驚訝地發現,猶太人并不把識字、算數視為是學前教育的重點,而在臺灣地區時常聽到大家討論的猶太人賺錢理財方式,更是教育的細枝末節。我注意到,以色列的教育,是愛的教育。以色列在2000年成為全球第十個禁止父母體罰小孩的國家,學校的體罰更是早早就已經禁止
了。因為大人不體罰小孩,父母跟老師努力地尋找各種更好的教養方式跟教養工具,更努力地跟小孩溝通。
我注意到,以色列的教育,要求父母要從小孩生下來的那一刻起,尊重他的個性與氣質,給予小孩最大的自由跟空間。他們十分相信,只有這樣的環境,才能讓父母真正“看到”小孩的資質與氣質,這樣才能順著小孩的天性教養小孩,正確地協助小孩。我還注意到,以色列的教育,不在乎起步的緩慢和混亂。他們讓寶寶自己吃飯、在地上慢慢爬,讓兒童吵鬧,讓青少年無理。加上不體罰,不濫用權威,從小孩可以開口表達自己后,大人就得面對小孩無止境的“為什么”以及“可是”。他們認為保持孩子的好奇心跟不畏權威的態度,可以讓孩子對知識充滿熱情,對創新充滿興趣。
終于,我了解到,以色列教育的目標,是要讓每個小孩都做自己。以色列教育中的愛與開放、尊重與自由、給予緩慢和混亂的空間……都是為了要協助小孩學習自己、了解自己。他們相信孩子愈了解自己,在將來就愈能夠找到自己要做的事情及在社會上的位置,進而發展自己的潛能、克服自己的弱點,使自我得以實現。這樣說起來很抽象嗎?所以,我寫了這本書。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親身經歷過的小故事。這些故事里沒有太多的數據跟理論,有的是這里的人情世故、人們相處的氣息和我在這里養兒育女的心情。希望通過這些故事,能讓以色列人對教育的想法與做法,有較具體而鮮活的呈現,滿足所有想要了解現代猶太教育的讀者的好奇心。希望您也可以跟我的書有一場美麗的邂逅!

公主的月亮——有誰比小孩更了解自己?

長女小雅上了幼兒園中班后,喜歡上《公主的月亮》這個故事。故事的內容是一個生病的公主,要求國王父親幫她把月亮摘下來給她,這樣她的病才會好。國王找了全國最聰明的大臣與智者齊聚一堂,大家都想不到對策,沒有人知道如何把遠在天邊的月亮摘下來。只有那個平常只會逗人笑的小丑,想到了解決的辦法——既然是公主的問題,自然應該要問公主解決的方式,所以他找到了公主,問公主要如何把月亮摘下來……
我常常會跟雅爸說:“小雅真是個藝術家啊!”這句話半是認真,半是開玩笑。小雅聰明、迷人、專心、學習力強、友善、畫畫一級棒,但她的個性也強,偶爾會鬧情緒。從小班開始,老師就叫她“小辣椒”,因為她平常什么都好,壞就壞在那偶爾的鬧情緒,一發作就天崩地裂,凄風苦雨。大人們往往得花上半個小時,才能把她的情緒安撫下來。
我跟雅爸都是好靜、情緒平穩的人,我們兩個也幾乎不吵架。然而兩個安靜平穩的人,還是會生出火山般的小孩。小雅從小愛鬧愛叫,等她大一點不尖叫了,卻開始哭鬧;再大一點,則是會一碰到她不能接受的狀況就生氣大哭。她的情緒問題一直讓我跟雅爸傷透腦筋,而且不同的時期,還會發展出不同的新問題,讓我跟雅爸常有措
手不及的感覺。
小雅的幼兒園是中大班合并,升上中班的那一年,班上從原本的9個小孩變成22個小孩,小雅也從原本班上年紀最大的小孩變成年紀中間的小孩。開學后,她的情緒狀況變得愈來愈不穩定。小雅是個完美主義者,她要求自己行為良好,也要求其他同學如此。回到家總是跟我們哭訴大班的小孩行為不好,或是他們跑來跟她說她畫的畫不好看。
吵鬧就有糖吃?
我跟雅爸都知道這是過渡期,她剛剛換班,需要重新尋找她在班上的位置。但她發脾氣的頻率愈來愈高,到最后只要一不順她的心意,她就發飆。我們跟幼兒園的園長會談,園長也只是要我們充滿耐心、多給她空間、多抱她親她,她要發脾氣就讓她發作,發完后再好好跟她談。
事后好好跟她談的這件事,雅爸做得非常好。雅爸甚至有注意到小雅很多的情緒是來自于不知要如何面對其他同學的壞行為,像是同學跟她說:“你今天穿得真難看”、“畫得這么丑”這樣的話,她會因為受傷而發脾氣,卻不知要如何應答。雅爸花了很多時間一項一項地教她,教她在面對挑釁時要冷靜,要對自己有信心,也教她別人講了不好聽的話時要怎么回話。我常會在雅爸幫小雅洗澡時聽到雅爸問小雅:“如果有人跟你說你做的美工真難看,那你要怎么回答他?”我后來也從雅爸身上學到這一招,有事沒事就跟小雅做“實戰訓練”。
但在小雅鬧情緒的當下,我們就一直處理得很不好,也一直很疑惑。我跟雅爸都是“愈哭愈不理”的父母,而且是“吵鬧就沒有糖吃”。我常得在跟她出門的路上警告她:如果不停止哭鬧我們就回家。而十次中有八次會以回家收場。做這件事對于老二其實不大公平,我們也常覺得老二莫名其妙地被“連坐”了。本來一家人高高興興地要去海邊玩耍,可是因為小雅堅持要聽的某音樂電臺,收音效果不好被雅爸轉臺,她就哭鬧不停,所以生氣的雅爸決定轉車頭回家。而這個回家的決定,通常會讓小雅哭得更嚴重,但至少,回到家之后,她可以在自己的房間里哭個夠。
每次我把哭泣后跟我們道歉的小雅摟在懷里,都會很心疼,覺得這樣的個性會讓她長大后很吃虧、很辛苦。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跟雅爸都一直想著:在她鬧情緒的那一刻,我們應該怎么做、可以怎么做。因為不可能事事順著她的意,所以不可能避免掉那個沖突點,也不可能在沖突點上讓步,那不就變成“吵鬧就有糖吃”了?所以如果她繼續鬧情緒,我們也得守住我們的原則,這至少是我們能做的事情,不是嗎?哭鬧的情況就這樣一直持續著。雅爸跟我開始做實戰訓練之后,她鬧情緒的次數有明顯減少,但情緒發作的當下,還是很讓人煩惱。
孩子,我真的很抱歉
直到那個傍晚,我跟小雅走路去公婆家的路上……那天我們從公園要走路去公婆家。小雅在公園玩瘋了不肯離開,我催她催了幾次后,她臭著臉跟我離開,然后在我身旁說:“媽媽真是討人厭。”我一聽也火了,很生氣地跟她說:“我們事前就約好時間到了要去祖母家,是你不守約,怎么反而罵起我來了?”她一聽到我這么說,還是很不識相地說:“可是我才玩到一半……”更是嚴重地哭鬧了起來。看到她又開始發脾氣,我勸說半天后,很嚴肅地跟她說:“小雅,你如果不停止哭泣,我們就回家去,我不帶哭泣的小孩去祖母家。”這樣跟她說了三次之后,她突然望著我,努力地控制哭泣,抽抽噎噎跟我說:“可是我控制不了,我停不下來!”說完,她忍受不了受挫折的情緒,再度放聲大哭。
她說這句話時很小聲,很不清楚,但對我而言卻是如雷貫耳,我愣了一下,把大哭中的小雅擁入懷中。我感覺到一股熱潮從胸間上升到臉頰,開始覺得自己很丟臉,覺得對小雅很抱歉。原來,每次我們的勸說讓她哭得更大聲,不是因為她不聽勸、不甘心,而是她想告訴我們她的想法,也急著要把自己穩定下來卻做不到,反而更加心急而激動。我跟雅爸只想著堅守教養原則,卻忘了她只是個五歲多的小女孩,她不大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她需要幫助。
我很高興小雅說出了自己的狀況,高興她如此了解自己。后來跟幼兒園老師談起,她建議我們可以在小雅鬧脾氣的當下,教小雅和我們一起深呼吸,看看能不能幫助她。這招還不錯,我們跟小雅成功地做了幾次。但這只有在她脾氣不大時才有用處。只要情緒完全地掀起來,她聽不下話,也不可能跟著我們做深呼吸。我們還需要再想其他的方式。
有誰比小孩更了解自己呢!
一個晚上,我念完《公主的月亮》給小雅聽之后,突然靈機一動,轉口問小雅:“小雅啊,你覺得你在發脾氣時,阿爸或媽媽可以怎么幫助你?你要如何才比較容易平靜得下來?”小雅望著我,認真地想了一下后說:“我生氣時如果你也生氣,我就會很擔心地一直哭,我希望你或阿爸留在我身旁,抱著我,不要留我一個人在房間里,我會覺得好孤單。”她說著說著,就快要哭了出來。太好了!我的直覺是對的,我早該問問小雅她的感覺跟想法。我跟雅爸總以為讓她自己哭到夠再來處理是比較好的方式,以為她年紀不大講不清楚她的感覺,所以從來沒有想過應該問問她,她怎么看待自己的情緒問題。真的是自以為是又舍近求遠啊!我們自以為是開放包容的父母、我們到處詢問兒童專家的意見,卻忘了五六歲的小孩其實很了解自己的需要,而且他們已經有能力把自己的感覺說得很清楚。“除了抱著你,陪著你,還有其他可以幫助你的嗎?”我繼續問:“有時你很激動、很生氣,并不愿意讓我們抱。”
她想了想又說:“那就讓我尖叫幾分鐘,或我出門去跑幾圈,或是,媽媽,你陪我一起尖叫。”她一邊說一邊露出狡猾逗趣的笑容。“陪你一起大哭好不好?”我摸摸她,也笑了。果然,解鈴還須系鈴人啊!從此之后,我跟雅爸再也不使用“硬碰硬”的方式對待小雅:她高亢,我們就低調;她推,我們就拉。擁抱、陪伴跟偶爾搞笑地大叫,十分有效地縮短了她脾氣發作的時間跟規模。小雅也因為父母的了解與愛,愈加的自信和滿足,表現愈來愈好。這時我跟雅爸才知道,我們之前以為是對的做法,反而是火上加油。所以,我真的要說:有誰比小孩更了解自己呢?如果給小孩說清楚自己感覺的機會,又有什么天大的問題不能處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