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戰後東歐政治發展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戰後東歐政治發展研究(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  價:NT$ 216 元
優惠價:87188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在世界政治舞臺上,東歐這塊土地從古至今都是各大國勢力爭奪歐洲霸權的籌碼,其自身的民族利益與訴求一直被堙沒在強權之中。劇變二十多年后,東歐在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仍處于難以預料的變動之中,當初擺脫蘇聯控制,積極融入回歸歐洲的強烈愿望實現了么?東歐是由“東方”走向了“西方”,還是在由一種邊緣化走向另一種邊緣化?

作者簡介

 郭潔,1975年3月出生,法學博士,歷史學博士后,現為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學術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東歐、拉丁美洲政治與外交及冷戰國際史等。

名人/編輯推薦

《冷戰國際史研究文庫:戰后東歐政治發展研究》對學界有關三角關系的研究進行簡要歸納與系統分析,對有關三角或三邊關系的界定、概念,以及其歷史演變過程中的諸特性等進行論述,同時,對于研究思路與意義、研究目標與方法、研究框架與基本內容等進行簡要闡述。

代序:冷戰國際史研究:世界與中國
沈志華
在20世紀的最后10年,人們驚異地發現,國際史學界有一項研究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學術成果之多、之新,學術活動之廣泛、之頻繁,令其他研究領域望塵莫及,以至人們不得不考慮賦予這一研究以新的概念,這就是關于冷戰歷史的研究。著名的美國威爾遜國際學者交流中心(The Woodrow Wils二工nternationalCenter for Scholars)于1991年成立了冷戰國際史項目(The ColdWarInternationalFlistorv Proj eot),同時創辦了專業刊物《冷戰國際史項目公報》(CW工HP Bulletin) 。此后,“冷戰國際史”這一概念便開始流行,并被國際學界廣為接受。U所謂“國際史”,其含義在于,無論是學者隊伍和史料來源,還是研究對象和觀察視角,凡在冷戰史的范圍內,都不能再以某一個或幾個國家為中心,而已經構成了一種國際現象。在各國學者的共同努力下,冷戰結束后二十年來,在參與者的人數和國度、研究的角度和方法、題目的種類和范圍以及檔案資料所涉及的語種和國家等方面,冷戰國際史研究的確為歷史學發展打開了一個新局面。因此,中國《歷史研究》雜志前主編徐思彥提出的看法一一冷戰史研究已經成為“一個新的學術增長點”——毫不為過。在筆者看來,可以進一步指出,冷戰國際史研究已經成為一個新的學科增長點。
冷戰國際史研究是國際學術界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展起來的前沿性、跨學科研究領域,當前在世界主要國家已成為發揮重要影響的學術潮流,并受到很多國家相關決策部門的重視。本文打算從學術特征、熱點間題及發展趨勢等方面談談冷戰國際史的研究狀況及其在中國的表現。
一、冷戰國際史研究的學術特征
把冷戰國際史看作一個新的學科增長點,是因為在學者隊伍、研究方法、活動方式等方面,它確有一些引起人們注意的學術特征。這些具有全球化時代學術代表性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以眾多冷戰史研究群構成的國際學者隊伍
與其他學科不同,冷戰史研究者們沒有組建一個世界性、地區性或全國性的研究會,而是建立起一個個的研究中心或研究群。這些機構和群體的建立,或者以各自的學校為依托,或者以不斷設立的研究項目為基礎,但無論是常設機構,還是臨時組合,他們都異常活躍,并經常按照不同的課題相互結合,交換文獻資料,溝通研究信息,召開各種研討會、書評會、講演會等。各中心(研究組)幾乎都設立了自己的英文網站,用以發布檔案文獻、研究信息、學術論文等。網絡和會議是世界各地冷戰史研究者溝通和聯系的主要渠道。
美國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下設的冷戰國際史項目,是美國也是全世界最主要的冷戰史研究中心。該項目通過出版刊物和組織各種國際會議,大量收集、整理、翻譯并公布前社會主義國家的檔案文獻,還接受各國訪間學者和學生,為他們提供收集資料、開闊視野、參與討論的機會。目前,該項目的工作重心已經從莫斯科轉向北京,并已同中國外交部簽汀幾個有關公布或出版中國檔案的協議。
位于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國家安全檔案館(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是另一個引起世人注意的冷戰史研究中心。檔案館致力解密美國政府涉及安全間題的檔案,同時也收藏了大批俄國、東歐、拉美及其他地區的檔案,其中很多文件已經電子化,供研究人員免費汀閱下載。此外,檔案館還為世界其他國家的檔案館就信息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的程序間題提供咨詢,并成為這些文件的收藏中心。自2001年以來,該檔案館定期在俄國舉辦冷戰史研究暑期培訓班,每年設立不同的專題。
倫敦經濟學院冷戰研究項目是英國最主要的冷戰史研究中心。該中心重點進行冷戰在歐洲和第三世界的研究,出版的學術刊物(Cold War History)注重刊登各國學者關于冷戰史研究新解釋和新研究的論文,還編輯冷戰研究系列叢書。中心創造跨學科的研究條件,研究人員有機會與國際組織、政府機構以及其他世界范圍的機構就教學和研究間題合作。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與該中心建立了研究生交流項目。
以位于蘇黎世的瑞士聯邦技術學院安全研究中心為依托的合作安全平行歷史項目(The Parallel History Project on Cooperative Security)是歐洲最著名的冷戰史研究中心,主要從軍事史的角度研究冷戰,其聯系和活動范圍甚廣。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大學冷戰研究中心則重點研究歐洲的冷戰及意大利對外關系。
在美國還有許多以大學為依托設立的冷戰史研究中心,這些中心都開設本科生和研究生冷戰史課程,并舉辦公共講座和研討會、接受訪間學者等。俄國歷史學家一開始就十分關注冷戰史研究,199年在俄羅斯科學院世界通史研究所的基礎上專門成立了冷戰史研究中心,莫斯科國立國際關系學院以及俄羅斯科學院的世界經濟和國際關系研究所、歐洲研究所、斯拉夫研究所,還有一些大學,都有學者參與其中。中東歐各國幾乎都建立冷戰史研究機構,其中經常在國際學界露面的是匈牙利冷戰史研究中心和保加利亞冷戰研究組,它們分別設在匈牙利科學院196年匈牙利革命歷史研究所和保加利亞軍事史協會之下,研究內容集中在冷戰時期有關社會主義陣營內部關系的間題上。在亞洲,日本的冷戰研究群主要是以申請研究項
目為基礎建立的,比較活躍的有早稻田大學現代中國研究中心和北海道大學斯拉夫研究中心。這兩個中心通過在日本文部省申請研究項目的方式,重點從事東亞冷戰史研究。韓國目前沒有專門的冷戰史研究機構,參與冷戰史研究的主要是韓戰研究會和國防部軍史編纂研究所,他們經常以朝鮮戰爭研究為題,與各國學者進行討論。慶南大學極東研究所、北韓大學院大學也有一批較為固定的學者參與國際學界有關朝鮮半島統一和危機等間題的研討。新加坡國立大學近年也成立了冷戰研究中心,側重于冷戰在東南亞的歷史研究。香港大學歷史系的美國研究中心經常與各國冷戰中心合作舉辦國際會議,是亞洲冷戰研究的主力之一。在臺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組建了一個專門研究冷戰時期海峽兩岸關系的研究群,召開會議,并出版了論文集。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也在碩士生和博士生中成立了冷戰史研究小組,經常舉辦讀書會。此外,印度學者最近也開始加人了冷戰史的研究隊伍。

目次

第二節美國主導下戰后初期日臺貿易的恢復與發展
一、戰后初期發軔的日臺貿易(1945年—1950年)
二、“日臺貿易協定”時期(1950年—1953年)
三、“日臺貿易辦法”時期(1953年—1961年)
第三節戰后初期美日對臺貿易、投資
一、戰后初期美日對臺灣的貿易
二、戰后初期美日對臺灣的投資
第五章美日臺關系的跌宕發展(20世紀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
第一節趨變的世界格局與美日臺關系的互動
一、尼克松主義與美日經濟爭端的激化
二、海峽兩岸對峙與美臺關系的演變
第二節日本對臺政策(20世紀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
一、佐藤榮作內閣的對臺政策(1964年—1972年)
二、田中角榮內閣的對臺政策(1972年—1974年)
三、三木武夫內閣的對臺政策(1974年—1976年)
第三節日本對華貿易——同時獨占兩岸市場,謀求最大戰略利益
第六章跌宕曲折的美日臺關系(20世紀70年代初期—80年代中期)
第一節1972年日本與臺灣關系的嬗變
一、中日邦交正常化過程中的“臺灣因素”
二、日臺“斷交”——日臺關系的跌宕與折沖
三、美日臺關系下日臺經濟的持續提升
第二節中美建交——《與臺灣關系法》與美臺準聯盟關系的形成
第三節日本對臺政策(70年代初期—80年代中期)
第七章世界冷戰格局解體與后冷戰時期美日臺關系的演變(20世紀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
第一節中美圍繞對臺軍售的較量與博弈
一、《八一七公報》與中美在對臺軍售問題上的博弈
二、布什(1989—1993年)、克林頓時期(1993—1996年)的對臺政策
第二節冷戰后期美日臺關系的演變
一、日本政府的對臺政策(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
二、中美日圍繞臺灣問題的博弈與折沖
第三節美日同盟的重新定義、戰略調整與美日臺關系的演變
第四節安全困境下的美日臺關系走向
結語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第二節、冷戰格局下美國對臺灣的戰略考慮
一、20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的美國對臺政策
二戰尚未結束的1945年4月1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因病逝世,副總統杜魯門繼任總統。杜魯門任總統期間,正是美國戰后對臺政策的緣起與戰后美臺關系形成的最重要時期。羅斯福總統的首席外交顧問霍普金斯當時認為,由于戰后日本可能重新成為美國的敵人,美國需要在菲律賓、臺灣以及任何美國愿意的地方建立軍事基地。美國的目標是要中國成為依靠美國的一個亞洲大國,……。這樣,源于日本和美國在亞洲的角逐和較量,臺灣再度成為美國所注意的地方。在開羅會議后的德黑蘭會議期間(1943年11月),霍普金斯再次提醒羅斯福總統:“在臺灣回歸中國之后,亦應考慮在島上建立海、空基地事宜”。但隨著國民黨在大陸的敗退,致使美國戰后初期的對臺政策發生相當巨大的變化。
至1949年,美國政府及軍方均認為繼續實施對臺灣國民黨當局的軍事、經濟援助是不明智的;9月23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決定不再派軍事代表團到臺灣,美國不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登陸臺灣;10月20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宣布:“美國政府不打算使用任何武裝力量干涉臺灣”;杜魯門亦同時強調:“臺灣的戰略價值并不成為美國軍事行動的理由”。至12月美國最高決策層確定:“軍事占領臺灣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由臺灣“脫身”的戰略趨向相當明晰。
但美國并未放棄臺灣,它只是對國民黨失去“耐心”。1945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后,美國在臺北設立總領事館,以表示支持國民黨政府對臺灣的管轄。但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時,美國駐臺總領事館公然介入臺獨活動。3月3日美國駐臺北總領事館向華盛頓建議,以目前臺灣在法律上還是日本的一部分為由,用聯合國的名義進行直接干涉,同時向中國保證,待有了一個“負責的中國政府”后再歸還中國。這是“臺灣地位未定論”和“聯合國托管”方案的先聲。美駐臺北副總領事兼駐淡水領事喬治·克爾甚至在美國領事館內召開“臺灣人民代表大會”,公開支持廖文毅等臺獨分子。但美國政府為避免引起與國民黨當局的外交糾紛,特意提前召回克爾。因為,這一時期美國政府“不支持任何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提案”。5月26日卸任回國的克爾向美國國務院遞交報告建議:為了防止臺灣被共產黨所控制,臺灣必須置于聯合國或美國監督之下。同年8月美國總統特使魏德邁赴臺調查后亦稱:“有跡象表明臺灣人對美國監護或聯合國托管是會接受的”。臺灣省主席魏道明立即對此予以強烈駁斥。美國駐臺北總領事克倫茨舉行記者招待會進行“辟謠”,事態始得平息。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