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世界歷史第13冊:社會主義國家政治制度(簡體書)
滿額折

世界歷史第13冊:社會主義國家政治制度(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2 元
定  價:NT$ 312 元
優惠價:87271
領券後再享89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世界歷史:社會主義國家政治制度》採取專題與編年相結合的撰寫體​​例,它的特點在於,強調以時間為縱線,點面結合;既有一定的時空涵蓋面,又有重點專題上的學術深度,與教科書式的寫法有別;與傳統的世界通史性的著作相比,本課題的歷史視野更加開闊,不迴避當代社會發展中提出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使世界史研究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精神。中國史是世界歷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中國與世界,將在《社會主義國家政治制度》中獨立成捲,重點探討中國與世界文明的碰撞、交融及互動。

名人/編輯推薦

《世界歷史:社會主義國家政治制度》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多卷本《世界歷史》是我國第一部專題研究與編年相結合的世界通史類著作。它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理論指導,力求通過對復雜的世界歷史進程的系統研究,特別是通過對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若干重大問題的深入探討,再現人類社會豐富多彩的歷史圖景,科學回答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揭示人類歷史不可逆轉的進步趨勢,并在此基礎上,概括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
20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已有多種“世界通史”問世。如英國《劍橋古代史》12卷、《劍橋中世紀史》8卷、《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14卷;蘇聯科學院主編的《世界通史》10卷等。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英國史學家G.巴勒克拉夫、美國史學家L.S.斯塔夫里阿諾斯、W.H.麥克尼爾等人對“全球史觀”的探討,促進了歐美史學中的“世界史”重構潮流的發展,近年在西方有《世界史》和《全球通史》等有一定影響的著作相繼問世。這些著述雖然各有特點,但任何一部世界史都是歷史學家在一定的世界觀、歷史觀及史學理論方法論的指導下,對已經逝去的“過去”進行包括價值判斷在內的歷史選擇的結果。
在我國,周谷城先生在1949年曾撰有3卷本《世界通史》,新中國成立后,人民出版社在1962年出版了周一良、吳于廑教授主編的4卷本《世界通史》。“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吳于廑、齊世榮教授受國家教委委托,主編了6卷本的《世界史》,并在1994年問世,以后又有齊世榮主編的4卷本《世界史》出版。近年來,我國在世界通史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在全面理解、運用唯物史觀,克服學術研究中的簡單化、概念化、公式化傾向、重視生產力發展歷史的研究、克服“西歐中心論”的影響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績。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大批外交檔案及各類原始文獻解密,西方學者在世界歷史的體系、全球史觀、總體史學、敘述史和問題史學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值得研究的問題,使我國的世界史研究,特別是世界通史方面的研究,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需要回答。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無論從當代中國世界史研究發展的實際,還是從改革開放的中國迫切要求對世界歷史的深入了解來看,中國學者撰寫一部新的世界史都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是完全可能的。
中國學者自己的世界通史研究,“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得到較大發展。整個世界史研究的進步,特別是對史學自身發展中的理論問題和人類歷史進程中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的爭鳴,為世界通史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而在理論、方法、學術思想的準備和科研隊伍的培養上為撰寫新的《世界通史》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本書是世紀相交之時,當代中國世界史學者對世界歷史的獨立理解,并提出了一種嶄新的、有中國特點的認識世界歷史的體系。生活在當代的歷史學家,如果不能把歷史融化在當代之中,那他就不可能理解歷史,寫出歷史感與時代感相結合的歷史。同以往問世的《世界通史》相比,我們希望它有助于人們更準確地了解過去,清醒地認識現實,科學地展望未來。
本書采取專題與編年相結合的撰寫體例,它的特點在于,強調以時間為縱線,點面結合;既有一定的時空涵蓋面,又有重點專題上的學術深度,與教科書式的寫法有別;與傳統的世界通史性的著作相比,本課題的歷史視野更加開闊,不回避當代社會發展中提出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使世界史研究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精神。中國史是世界歷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中國與世界,將在本書中獨立成卷,重點探討中國與世界文明的碰撞、交融及互動。
在對上述問題進行研究時,我們強調新穎的研究視角、廣闊的歷史視野和多層面的理論描述。它是當代中國世界史學者,在廣泛汲取歷代中外學者世界史研究優秀成果的基礎上,追蹤當代世界史研究中的前沿問題,對世界歷史進行系統的、科學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從時代的角度,回答當代社會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從而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充分發揮世界史學科的科學認識功能和社會功能。
本著作是通史性的著作,有清晰的歷史脈絡,但不是編年體式的歷史過程的敘述,而是從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的結合上,探討人類歷史矛盾運動的本質內容及內在聯系,重視理論認識、理論分析和理論概括。鑒于本課題從世界歷史的廣闊背景下,開拓了許多新的研究領域,無論是在時間跨度還是在空間分布上,都比以往同類著作有新的突破,所以,傳統的史學方法已嫌不足。在本課題的研究中,重視使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汲取哲學社會科學相關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如社會學、人口學、人類學、心理學、政治學、宗教學的理論與方法以及比較方法,等等。跨學科方法是對傳統史學方法的補充和完善,是高質量撰寫本著作的重要保證之一。
多卷本《世界歷史》由理論與方法、經濟發展、政治制度、民族與宗教、戰爭與和平、國際關系、思想文化、中國與世界等8卷38冊組成,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和高等學校世界史學者們集體努力的成果。任何一部世界通史著作,都不可能涵蓋世界歷史上的一切問題、窮極歷史認識的真理,并做出最后的結論。這部多卷本《世界歷史》著作的完成,不是我們研究工作的結束,而是一個新的起點。
本著作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的最終成果,學者們在課題立項、研究和撰寫過程中,一直都得到中國社會科學院領導的關懷和支持。本著作還得到齊世榮、劉家和、龐卓恒、何芳川等知名歷史學家的學術指導。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和江西省出版集團公司、江西人民出版社,也給予了許多具體的幫助,我們在此一并表示誠摯的謝意。
《世界歷史》編委會希望,本著作的出版有助于世界歷史知識在中國的傳播和普及,進一步加強中國世界史學學科的建設,加強中外世界史學者的學術交流,并在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等方面作出更多的貢獻。
《世界歷史》總編委會
2010年5月

目次

導言
第一編蘇聯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模式的形成與終結
第1章蘇聯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模式的
歷史前提
第一節資本主義經濟與封建主義經濟的混合體
第二節野蠻的、軍事官僚式的帝國
第三節具有鮮明俄羅斯特色的文化傳統
第2章十月革命勝利與早期蘇維埃國家的政治制度模式
第一節十月革命勝利與蘇維埃國家的誕生
第二節列寧對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模式的設想
第三節早期蘇維埃國家的政治制度
第四節列寧晚年對蘇維埃政治體制改革的設想
第3章蘇聯政治制度模式的形成與定型化
第一節斯大林與蘇聯政治制度模式的形成
第二節蘇聯政治制度模式的基本特征
第4章赫魯曉夫對蘇聯政治制度模式的改革
第一節赫魯曉夫改革的基礎
第二節政治分權的初步探索
第5章勃列日涅夫時期政治體制改革的倒退
第一節政治保守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政治改革的表面文章
第三節政治體制改革的倒退
第四節持不同政見運動的涌動
第6章戈爾巴喬夫政治改革:轉向分權政治體制
第一節蘇共十九次代表會議與分權政治體制改革方案
第二節民主派進入國家最高權力機關
第三節權力向蘇維埃轉移
第7章實行多黨制和總統制:分權政治制度框架的確立
第一節蘇共中央2月全會與實行多黨制
第二節總統制的設立與分權政治制度框架基本確立
第8章蘇共垮臺與蘇聯政治制度模式的終結
第一節蘇共的蛻變與衰落
第二吲蘇共垮臺與蘇聯政治制度模式的終結
第二編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政治制度模式的確立與劇變
第9章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政治制度模式的歷史前提
第一節落后的經濟
第二節不成熟的議會民主制
第10章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政治制度模式的確立
第一節人民民主政權的建立
第二節人民民主政治模式的思想與實踐
第三節接受斯大林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模式
第11章東歐社會主義各國政治制度模式的基本內容
第一節人民民主憲法
第二節社會主義憲法
第三節政黨制度
第12章東歐國家的政治改革與困境
第一節蘇共二十大與東歐改革的第一個高潮
第二節1968年“布拉格之春”及其夭折
第三節“發達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
第四節政治改革與政治困境
第13章蘇聯政治制度模式在東歐的劇變
第一節政治反對派的形成
第二廿政治多元化和共產黨淪為在野黨
第三節東歐國家政治制度模式的劇變
第三編中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模式的探索與前進
第14章以俄為師:中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模式的建立
第一節中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模式的歷史前提
第二節國家權力機構的設立
第三節新中國成立初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及運行機制
第15章曲折探索:中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模式的調整
第一節中共對政治制度模式改革的最初嘗試
第二節中共對政治體制調整的失誤
第三節“文革”時期:政治體制的倒退
第16章穩健前進:中國對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模式的改革
第一節“八一八旋風”:中國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改革的準備
第二節改革黨和國家領導體制
第三節改革行政管理體制
第四節改革人民代表選舉和干部管理制度
第五節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第六節健全共產黨領導下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的政黨制度
第七節中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民主化的探索
第四編越南朝鮮古巴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模式的建立與改革
第17章越南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模式的歷史考察
第一節越南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模式的初步建立
第二節越南第一部憲法和社會主義改造
第三節越南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模式的確立
第四節越南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模式的調整改革
第18章朝鮮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模式的歷史考察
第一節朝鮮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建立
第二節朝鮮“主體社會主義”政治模式
第三節朝鮮“主體社會主義”模式的探索與調整
第19章古巴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模式的歷史考察
第一節古巴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建立
第二節古巴社會主義實踐和政治模式特點
第三節蘇東劇變后古巴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改革探索
主要參考書目
重要名詞索引
后記

書摘/試閱



十月革命勝利與早期蘇維埃國家的政治制度模式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蘇維埃政權。這是在俄國資本主義發展和工人階級成長、小資產階級“農民社會主義”失敗、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工人運動結合、俄國無產階級政黨建立及列寧主義在黨內確立領導地位、資產階級軟弱以及二月革命后臨時政府無能等一系列歷史鏈條綜合作用下,俄國人民選擇的道路,是俄國歷史發展的必然。
列寧時期,蘇維埃國家處于早期發展階段。這一時期,布爾什維克黨人面臨著國內戰爭和鞏固蘇維埃政權的任務,這些任務影響了政治制度模式的形成。軍事共產主義時期,隨著戰事的展開和經濟的集中化,政治也向集中化發展;進入新經濟政策后,列寧看到政治高度集中滋生了官僚主義的弊端,有悖革命的初衷,提出要發展工人民主。列寧晚期十分關注蘇聯的政治體制問題,提出了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一些設想與建議。
第一節
十月革命勝利與蘇維埃國家的誕生
一、20世紀初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與工人階級的成長
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廢除了農奴制的法令。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使俄國由一個農奴制的國家發展成為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從1861年到19世紀末,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獲得長足發展,生鐵年產量從32萬噸增加到300萬噸,煤炭年產量由37萬噸增加到1500萬噸,二者分別增加了8.38倍和39.5倍,從1861至1892年,鐵路從1500公里增加到31200公里,增加了19倍。1900—1903年的經濟危機,加速了資本的積聚與集中,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像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一樣,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1905年以前,俄國各種壟斷組織達30個以上,在生鐵、煤炭、車廂生產部門建立的壟斷組織,壟斷了這些部門產品生產和銷售的70%~80%以上。在金融領域,俄國形成5家大銀行,1914年,這些銀行擁有俄國股份商業銀行全部資金,同時壟斷了其資產業務近一半。俄國銀行積極參與冶金、煤炭、石油等經濟部門的活動,使銀行成為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神經中樞。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71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