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大宋帝國三百年1‧趙匡胤時間:西元927年至976年軍政故實(上)(簡體書)
滿額折
大宋帝國三百年1‧趙匡胤時間:西元927年至976年軍政故實(上)(簡體書)
大宋帝國三百年1‧趙匡胤時間:西元927年至976年軍政故實(上)(簡體書)
大宋帝國三百年1‧趙匡胤時間:西元927年至976年軍政故實(上)(簡體書)
大宋帝國三百年1‧趙匡胤時間:西元927年至976年軍政故實(上)(簡體書)
大宋帝國三百年1‧趙匡胤時間:西元927年至976年軍政故實(上)(簡體書)
大宋帝國三百年1‧趙匡胤時間:西元927年至976年軍政故實(上)(簡體書)
大宋帝國三百年1‧趙匡胤時間:西元927年至976年軍政故實(上)(簡體書)
大宋帝國三百年1‧趙匡胤時間:西元927年至976年軍政故實(上)(簡體書)
大宋帝國三百年1‧趙匡胤時間:西元927年至976年軍政故實(上)(簡體書)
大宋帝國三百年1‧趙匡胤時間:西元927年至976年軍政故實(上)(簡體書)
大宋帝國三百年1‧趙匡胤時間:西元927年至976年軍政故實(上)(簡體書)
大宋帝國三百年1‧趙匡胤時間:西元927年至976年軍政故實(上)(簡體書)
大宋帝國三百年1‧趙匡胤時間:西元927年至976年軍政故實(上)(簡體書)

大宋帝國三百年1‧趙匡胤時間:西元927年至976年軍政故實(上)(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  價:NT$ 288 元
優惠價: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舉目四顧,豺狼遍地,有王法管不住的藩鎮,有分庭抗禮的藩鎮,有垂垂欲動的藩鎮,更有契丹鐵騎的肆意掠劫,當時朝廷雖在,天下已亡。
西元927年至西元951年,大宋前三十年,是中國歷史的暗黑年代。瞭解這三十年,就明白何為野蠻與殘暴,就明白大宋王朝為何被稱為文明盛世。
大宋立國前三十年是豺狼縱橫、鐵騎肆虐的兵場,是藩鎮割據、分庭抗禮,陰謀與殘暴罪行的發生地,是文明淪喪、道義盡失,讓世人噩夢不斷的煉獄。
大宋立國前三十年的歷史,就是一部篡逆成災的動亂史,一部被鮮血與悲情遮蔽的中國人的苦難史。瞭解這三十年歷史,看清五代亂世的因果,就明白大宋帝國的由來,明白趙匡胤建構並推演大宋文明的良苦用心,明白中國為何演變至今日樣貌。
作者博覽萬卷,披閱十載,以正史為胚,野史為料,依年代順序,透過士兵、謀士、將軍、平民的視角,詳盡呈現大宋立國前三十年的時代切片,連綴這些切片,你也許能看到一段不一樣的歷史。

作者簡介

金綱:原名李金剛,下過鄉,讀過書,曾為北京大學歷史人物研究中心研究員,現為思想史研究獨立學者,出版有《論語鼓吹》等著作多種。“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一語,常置座右。

 

名人/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讀懂宋朝,才能讀懂今日之中國
與世休息,使城市經濟領先世界三百年
優容士人,令儒學歷經千年後走向巔峰
重文抑武,讓後嗣十七帝受盡異族欺辱
★北大知名學者金綱重修宋史,博覽萬卷,披閱十幾年,精打細磨成8卷,近20部,500多萬字宋朝大歷史。中國獨一無二的恢弘史詩,劃時代的皇皇巨著,實在令人驚歎,是“奇書中的奇書”。
★戰場殺伐,帝王權術,帷幄詭計,傳奇秘聞,思想智慧……《大宋帝國三百年》中每一頁都充滿著動人思想!是治世方略、商戰兵法、政治寶典,更是大時代的命運密碼。
★中國50位權威專家推薦的必讀歷史書,100位文化名人推薦的最好看的歷史讀本,近千位名校教授推薦學生必讀的書。
★如果讀《三國》好比嚼雞腿,喝米酒,那麼讀《大宋三百年》就是在享受滿漢全席,痛飲“燒刀子”。
★《大宋帝國三百年》比《萬曆十五年》更豐富、比《羅馬人的故事》更有意味、比《德川家康》更氣勢恢宏。
★一個文化多樣、言論自由、民間和官方最協調的社會;一個對人想像力、創造力、生活方式最自由的朝代;一個現代士大夫的三百年宋朝大歷史,滿足您對盛世王朝最極致的想像。
★《大宋帝國三百年》為宋史研究中一部開天闢地的大作,突破了以純研究為本,或以戲說為表的寫作格局,將歷史陳述與思想探索融為一體,既是一部大歷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國社會由衰及盛的思想專著。
★《大宋帝國三百年》以正史為基礎,以野史和民間傳說為作料,對趙匡胤開天闢地五十餘年的歷史故實進行了全景再現。既忠實於歷史原貌,考證渲染相得益彰,又不乏真知灼見,字裡行間蘊味深遠。細密處絲絲入扣,宏大處驚心動魄,呈現出一幅風起雲湧的大歷史圖畫。
★《大宋帝國三百年》作者金綱為北京大學現代中國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歷史人物研究中心研究員,從事思想史研究和學術規劃工作。致思方向為中國思想史、文化史。自詡為現代士大夫。其出版的圖書大都思想深刻、視角獨特,為國內外所僅見。
★從《大宋帝國三百年》中可以覷見歷史故實後面的民心向背,族群願景,以及感同身受地理解歷史人物痛苦的哭泣、歡樂的微笑、不知所措的惶惑,讀來更有意味,收穫也更豐富。
★讀《大宋帝國三百年 1——趙匡胤時間》,能感覺到大將曹翰血洗江州時,空氣中散發出來的血腥氣;感覺到陽城大捷後,將士們抖動盔甲時,散發出來的濃重的汗臭味;江南和川蜀的深宮,也隨風飄過了女人們特有的脂粉香,甚至能感受到那個絕世美人小周後一個淺淺盈盈的微笑……
★從契丹國主耶律德光的狂笑,到後晉帝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從後周大帝柴榮征契丹,到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從宋真宗趙恒“澶淵之盟”,到宋徽宗趙佶“靖康之恥”,《大宋帝國三百年》上演的是大宋帝國三百年的政變、殺戮、征戰、信仰與文明推演的史詩。

目次

前言
壹 亂世
貳 “賢君”李嗣源
三 李從榮 李從厚 李從珂
肆 晉陽大戰
伍 三鎮造反
陸 十萬橫磨劍
柒 帝羓 
捌 赭黃袍與金銀山
玖 從劉知遠到郭威
拾 後漢之亡

書摘/試閱

我不掩飾對趙匡胤的喜愛。
最初讓我理解老趙,與“桂陽監”這個古代職務有關。
桂陽,今屬湖南郴州,歷史上是盛產金屬的地方。西漢以來即在此地設采造業務,鑄銀、鑄銅什麼的,管理其事的人稱“金官”。唐代以後,此地設“監”,最高管理者相當於縣令。有材料說“桂陽監”冶煉的金屬數量幾乎占了大宋時期全國總產量的十分之三。這個資料未必可靠,但我知道另一個資料很可靠。《續資治通鑒》說:老趙曾經流覽桂陽監上報的生產資料,相當於每年進貢的白銀總數。看後,老趙對宰相說:“山澤之利雖多,頗聞採納不易。”山澤所能產出的礦產資源雖然很多,但我聽說採礦這工作很不容易。然後下詔:“減舊額三分之一,以寬民力。”減掉過去定額的三分之一,以此來寬解當地的民力。
老趙那時候正在省吃儉用,建了一個專門用來應對契丹的特別倉庫,一點點地儲存錢帛,揚言要用這筆錢贖回被石敬瑭割讓出去的中原土地;如果贖買不成,就用這錢招募天下勇士,武力收復燕雲十六州。
大約十幾年前,我看到“桂陽監”案例時,有了一種奇異的感覺:帝制時代可能有很多記錄,是今天的人們難於理解的,或者也可以說,理解那個遙遠的帝制時代,可能需要丟掉一些尋常可見的行為模式。
正在千方百計“攢錢”準備打契丹的老趙,為何會主動減免白銀收入?
他這是在幹嗎?
怎麼理解他的行為?
我鑽進跟大宋有關的故紙堆裡多年,開始檢索與這類疑惑有關的案例。漸漸地,我理解了“趙匡胤時代”。
從老趙出生的五代中期,到老趙駕崩的大宋初期,算起來,50年。這個歷史時期,我稱之為“趙匡胤時代”。
現在,我試圖講述這段往事。
我自以為看清了五代亂世的因果和大宋帝國的由來,看清了趙匡胤建構並推演大宋文明的良苦用心。我把今天能夠看到的有關這些往事的一個個切片,也即“故實”,連綴起來,你也許會跟我一樣,看到“趙匡胤時代”這半個世紀,又如何成就了中國傳統中最珍貴的東西——公道與仁德。
我的書裡會說到很多很多亂世惡人。但你看到的邪痞人物、酷毒案例越多,越能明白何謂聖賢之心!
五十年的“故實”,彌漫著暴戾凶妄的血腥之氣,也彰顯著公道仁德的聖賢之心。很多“故實”,讀來迴腸盪氣、天地低昂,令人感慨、唏噓、讚歎、驚奇……
昔日大宋詩人蘇子美,讀《漢書張良傳》,讀到刺客攜鐵椎狙擊秦始皇,誤中副車的故實,不禁撫掌道:“可惜啊,沒有擊中!”然後滿飲一大杯老酒。又讀到劉邦表彰張良的故實,不禁拍案道:“君臣互為知音,難得如此啊!”再飲一大杯老酒。史稱“漢書下酒”。
帶著一點性情,去讀我的《趙匡胤時間》,太多的“故實”,比博浪沙刺殺嬴政、漢帝國封賞張良,一點也不遜色,也足可以“下酒”。
神話
我說的是“故實”不是“故事”。
“故實”與“故事”比,意思差不多,卻是比“故事”更靠譜、更有意味的歷史片段,一般都記載於正史或野史之中。它就是一個個歷史現場。
有些“故實”看上去像神話。
譬如,關於趙匡胤出生,體有金色,散發異香,故取乳名“香孩兒”的記錄,就很像一個神話。我在有些時刻,願意講述這些神話。神話自有一種人類學的來源。當閱讀者進行追問的時候,神話,有了寄託公眾褒貶和民間期待的民俗文化意義。正史、野史和民間傳說,為何願意講述趙匡胤這類神話?有道是:甯做太平犬,不做亂離人。中唐、五代亂世以來,人心思治。在自由辯論條件下的公民票決、民選共同體首腦等制度都不存在的帝制時代,吾民期待聖君出世,收拾吾土金甌,恢復漢唐治世,解民倒懸——這種期盼嚮往,很普遍,也很正大。大宋興,天命有歸,吾民於百年亂世中迎來太平,於是,庶民茶餘飯後,以或淳樸或恢詭之坊間想像,誇大其事;士大夫筆記寫作,以或搖曳或實錄之墨客文筆,推波助瀾;史官作傳,以或褒揚或貶抑之春秋筆法,取用舊聞,記錄為“英雄傳奇”,於是,歷史記錄文本,有了神話。
趙匡胤的“香孩兒”神話,納入西方史家說法,就是一種“英雄傳奇”。
這類源於神話故實的歷史講述模式,西史常見。
讀葛列格里的《法蘭克人史》,就會看到書中對都爾教區的主教大加讚頌,也講述了不少“奇跡”,主教大人的“故實”有了“神話”性質,人物也因此(如俗話說的)熠熠生輝。
司馬遷弄《史記》,為何那麼多“神話”?
黃帝教化熊虎野獸,淳化鳥獸蟲蛾啦,聖女簡狄見到黑色大鳥掉下一個卵來,取而吞之,懷孕生出殷人先祖啦,另一個聖女姜原見巨人足跡,高興去踩,懷孕生出周人先祖啦,劉邦斬蛇起義,有了大漢王朝啦……諸如此類,這類“神話”,實在是秘藏了一時的人文心理。所以司馬遷不去刪除它,就像西方史學家也不刪除這類“神話”一樣。
讀歷史,不要拒絕“神話”。
“神話”裡藏有人文“密碼”。
“神話”,是照臨族群心理秘密的“神燈”,從中可以破譯的資訊不是一般的豐富。譏諷歷史記錄的“神話”為“荒誕不經”“沒有價值”,如此讀史,心靈就太過粗糙啦!實在說:勘透“英雄傳奇”的“神話”故實,它所蘊含的人類學價值,須別具隻眼。進一步說:理解歷史記錄者為何記錄這些“神話”故實,更需要一點“歷史哲學”的知識背景。
這話展開有點複雜,可以簡略說說我的讀史體會。
讀史的三個進階
讀史,應有三個進階:
一、知道歷史故實一樁樁,哪怕知道一個又一個邊角故紙中的所謂“稀見史料”,也還不過是很小很小的讀史收穫。這不是件太難的事,勤快一點,多讀書就可以做到。
二、從史中覷見歷史故實後面的民心向背、族群願景、種種“迷信”記錄的人類學意義空間,以及感同身受地理解歷史人物痛苦的哭泣、歡樂的微笑、不知所措的惶惑,如此讀史,或治史,會更有意味,收穫也更豐富。要比“稀見史料”的炫耀有意味得多。
三、如果還能因此而窺見歷史書寫者(記錄者)面對歷史往事,“重新思想”的邏輯起點與脈絡,這樣讀史,或治史,生命將獲得前所未有的豐富。人性、人類心靈,如果可以是所謂“科學的”,那麼它也如歷史哲學家科林伍德所說:“溶解在歷史學裡面”了,而這種“溶解”,事實上就是“重新思想”的結果。所以,科林伍德有個著名的論斷:“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科林伍德之後,意味著:閱讀歷史,或研究歷史,其樞機,不僅僅在於閱讀或研究歷史往事,更多的則在於閱讀或研究歷史往事記錄者的思想,並開始你自己的“重新思想”。這樣讀史,就進入了思想史。
除此之外,我讀史,還有另外的考量。
我做思想史、儒學史研究,對傳統義理、聖賢氣象,有“溫情理解”。如何在歷史故實中考見道義,是我願意琢磨的問題。《史記太史公自序》引孔子語錄:“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空談思想,不如春秋褒貶。考見聖賢氣象、道義擔當,訴諸歷史敘事,也許比訴諸思想探討,更深刻詳盡、更彰明昭著。
歷史故實,是內在地蘊含了講述者的價值判斷的。
說史,如果離開價值判斷,以所謂“價值中立”為藉口,不做褒貶,事實上是做不到的。每一個歷史故實,都內在地含有一個價值判斷;而肯認與否,則是讀史或治史的價值判斷。
延伸我這個意思,還可以說說我的另外一個觀點:道德律令,作為價值觀,具有千年不變的性質。同一種道德、價值觀,無“進步”“落後”之分。譬如,古人的“廉介”,今人有此價值觀,不會比古人更“進步”,也談不上什麼“更高境界”。“廉介”,就是一種相信個人操守可以自由選擇的行為。
這裡可以說一個故實。
後漢時,有一個朝廷小官,名叫趙惟則。乾?年間,他在京師汴梁租一套房子,居住一年左右,來了個老頭叩門。說是曾經做過這間宅子的傳達室主任,說當初後晉末年,契丹進犯,佔領京城時,這家宅子的原主人,深夜掘地,藏金銀好幾甕。但兵火之後,故主去世。到現在,沒有人知道這些財貨藏在哪裡。老頭的意思是,他可以告訴趙惟則,金貨在哪裡,取出來以後,可以賞賜給他一點。趙惟則一向以廉介自勵,聞聽此言,不禁愕然。他很想責備老頭,但又覺得那樣未免做作。廉介,不是可以用來批評他人的外在尺度,而是自我修煉的內在道德。於是,趙惟則說:“甚善,甚善。寶物豈可容易而得,你不要多言,等我找一個吉祥日子,召你來取。”老頭走後,趙惟則對家人說:“我平生不以貨財自汙,今日一旦做這個事,褻瀆一世清名,恥辱就太大了!這個宅子不可以再居住了!”
第二天,全家搬走。
至於他走後,財貨如何,這不是他要關心的問題。那只有任他人去處置,我趙惟則做好自己就是。
無道之財,君子不會動心。這正是孔子儒學所講述的“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的聖賢本義。有誰會對無主之財不動心嗎?趙惟則就不動心。這是“廉介”的一個起點,也是“廉介”的一個終點。就價值而言,“廉介”有獨立方向。承認或不承認這類“廉介”是一種值得推許的價值,就進入了個人選擇。
我當然知道這個故實在道義淪喪之際會被犬儒主義者怎樣講述。但這不是我願意關心的向度。我想說的是:道德,譬如“廉介”,沒有“進步”“落後”的分別。趙惟則的故實,如果發生在今天,在大不列顛,在以色列,在中國臺灣,那境界,也是一種“廉介”,並不比千年前“進步”,當然,也不比千年前“落後”。它就孤獨地存在著,向願意理解它的人昭示著什麼是“廉介”。
趙惟則的案例,“見之於行事”,而非“載之於空言”,所以,它是一個故實,一個涵容了意義的故實。這樣的故實,本書中比比皆是。
我相信講述它,是一種價值判斷。有價值判斷,爾後,有思想史。
我想說:我的書,事實上乃是一部思想史專著,儘管我在“講故實”。
歷史現場
我穿行在一個個歷史現場,“重新思想”故實中人物的感覺和經驗,仿佛親身經歷了轟轟烈烈的五十年。
敲下第一行字後,我就有了“親歷者”這個歷史感覺。
《趙匡胤時間》可以是一個“親歷者”在“重新思想”嗎?
讓我說一個故實來解釋這個意思。
後周大帝柴榮在征討契丹的路上,在秘書呈上的四方文書檔中,發現了一個“韋囊”,也就是用熟牛皮製作的口袋。這個熟皮口袋裡裝著一個木板,木板上寫著幾個漢字:“點檢做天子”。那時,柴榮的大表姐夫張永德正好做著後周帝國的“殿前都點檢”。柴榮懷疑張永德,改任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後來的事人所熟知,趙匡胤有了大宋帝國。
這就是“大宋帝國”的邏輯起點。也可以換一種說法:大宋帝國,它的邏輯起點,源於西元959年這個“熟皮口袋”事件。
把這個“熟皮口袋”講述成三百年大宋王朝的起點,想必會有人不同意。你當然可以說,後周太祖郭威的澶州兵變是陳橋兵變的預演,因此可以視為大宋王朝的隱秘起點;或者也可以說,後周柴榮的忽然早逝,這個偶然事件給了趙匡胤一個機會,使之成為大宋帝國的歷史起點;甚至還可以說,是大宋第一謀臣趙普與諸軍將士在陳橋的“陰謀擁戴”,才有了後來“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宋太祖,因此才算是大宋王朝的實際起點;等等。
你我落在千年時光之後,在尋找大宋王朝最初的直接機緣時,需要一個邏輯。
“趙匡胤時代”不同于“大宋帝國”。
“趙匡胤時代”也需要一個邏輯起點。
我認為這個起點可以是趙匡胤的出生之年,西元927年。
從927年之後,到960年之前,為老趙所親歷的五代中後期亂世。960年之後,大宋建立,他所親歷的亂世開始和平長入新朝,於是,有文化轉型,有撥亂反正。有意味的是,老趙並沒有砸爛舊世界。他甚至並沒有大張旗鼓地“興利除弊”。五代以來的所有弊端,都是在士庶有所要求、朝廷有所感覺、老趙有所知曉的前提下,一個一個(!)而不是一批一批地做著自我更化。與一般印象不同,五代亂世沉澱下來的政制,老趙幾乎全面繼承下來。他不會為了“興利除弊”而“興利除弊”,以此換取士庶一時的快意或擁戴。他期望的天下是那種尊重傳統以及依靠自發秩序的久遠的安定。朝廷沒有必要主導或推動天下的“發展”,只需要矚目於當下,根據已有的國力,從容地看守聖賢大義、先人經驗。至於共同體之間的各種文明展開,大宋帝國有的是時間等待,並相信時賢的推演,自有軌跡,不勞朝廷多事。
歷史邏輯
南宋朱熹時,有人稱頌太祖說:“漢高祖和本朝太祖有聖人之材。”並以為“太祖受命,盡除五代弊法,所以能易亂為治”。朱熹不同意這個說法,他解釋說:
“不然。太祖只是去其甚者。其他法令條目多仍其舊。大凡做事底人,多是先其大綱,其他節目可因則因,此方是英雄手段。如王介甫大綱都不曾理會,卻纖悉於細微之間,所以弊也。”(《朱子語類》)
歷史上評論趙匡胤,可能有種種讚美,但我認為,朱熹這段話,是對老趙最為公允精當的讚美。他看到了老趙的根本,那就是古典保守主義精神。
當然,你也可以界定“趙匡胤時代”就是“大宋帝國”的邏輯起點,二者可以重合,或者你也可以說,整個五代史,從後樑朱溫建國開始,都可以算作“趙匡胤時代”,等等,但這樣一來,那就是你的講述,而不是我的講述。我相信如果是你的講述,一定會有另外的邏輯或發現。千年時光,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它已經預先埋伏了無數可能性。但現在由我講述“趙匡胤時代”,就有了絕大的自由,來確定一個起點,作為歷史邏輯的開始。
歷史的解釋因人而異——近代以來的歷史哲學已經說清了這個問題。
不存在所謂“客觀的、真實的歷史”,只存在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薩斯戰爭史》、馬基雅維利的《佛羅倫斯史》、蒙森的《羅馬史》、勒費弗爾的《拿破崙時代》,以及孔夫子的《春秋》、司馬遷的《史記》、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陸遊的《南唐書》、徐中約的《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鬥》等等。如果不是修昔底德,而是蒙森,來寫“伯羅奔尼薩斯史”,今天的讀者看到的就會是另外的“歷史現場”;如果不是徐中約,而是其他什麼人,來寫“中國近代史”,讀者也將會獲得不同的“歷史感覺”。
中國歷史文獻記錄中的“歧異”,往往需要後人反復“考異”“考辨”,那原因,也是因為出自不同人(!)的記錄,而出現了歷史文本的不同。這是一個經驗事實。這一事實涉及一門艱澀的學問——歷史哲學。我想老老實實地告訴願意讀我書的朋友:這是我願意並能夠理解、接受的“趙匡胤時代”,顯然,這不一定是他人願意並能夠理解、接受的“趙匡胤時代”。但是假如你願意並能夠理解、接受我的“趙匡胤時代”,我會很愉快。千千萬萬的文本作者都有一點小小的虛榮:尋求自己的知音。我也不例外。
歷史,作為過去的事件,確實存在著“事件的外部”和“事件的內部”這樣可以感覺到的經驗事實。
我可以把這個看似艱澀的歷史哲學問題說清楚。
譬如,凱撒大帝帶著一撥人馬渡過了盧比康河,或者,凱撒大帝的血在某一個時刻流在了元老院的地面上。這類可以用他們的身體和運動來加以描述的事務,就是“事件的外部”。凱撒大帝對羅馬共和國法律的蔑視,或者他與謀殺者在羅馬憲法政策間的理念衝突,則是“事件的內部”。而人物的“行動”則包孕了事件的內部和外部。
那個我所欽佩的歷史哲學家R. G. 科林伍德先生,很早就解釋了這個關係。他在名著《歷史的觀念》中宣稱:歷史學家對凱撒大帝渡過盧比康河感興趣,實在是在於這件事和共和國的法律有關係;歷史學家對凱撒大帝流血感興趣,實在是在於這件事與一場憲法衝突有關係。歷史學家應該注意到“行動”背後的意義。但是這樣還不夠,還需要“把自己放到這個行動中去思想,去辨識出其行動者的思想”。意義,可以被講述者重新賦予。
“把自己放到這個行動中去思想”,這句話預示了兩個重要意見:做一個“親歷者”;這個“親歷者”要“重新思想”。
如果我的讀者看明白了這一段話,就會懂得科林伍德的著名論斷:“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
關於歷史哲學問題,我還有機會慢慢講述,儘管也許還不過是零星的講述,本書不是歷史哲學專著,而是一篇“歷史大隨筆”。這個體裁限制了我,它適合於“講故實”而不適合於“講哲學”。
親歷者
“講述者”冒充“親歷者”,源於根據“故實”而展開的想像。“故實”是這位“講述者”或“親歷者”的觀察對象。因此,“講述者”或“親歷者”更合適的“職務職稱”也許是“觀察者”。
我似乎曾經置身於千年之前,曾經有過與那些人物的“溝通與交流”(這是一個社會學名詞),我就在他們之間,踉踉蹌蹌地跟著他們、看著他們、品味他們、評價他們,更主要的,觀察他們……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