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我與我的世界(簡體書)
滿額折

我與我的世界(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  價:NT$ 288 元
優惠價: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我與我的世界》是曹聚仁先生晚年所寫的回憶錄,后由家人整理增補,按“傳記文學”自覺經營,坦誠自白,縱橫上下,酣暢灑脫,是一部具有重要史料價值與文本意義的傳記。它將其生平世界“不加掩飾地揭示出來”。從金華童年的”神道黃昏”,到浙江一師的“四大金剛”;從“國學”和“文壇”,到“我與魯迅”和“文白論戰”,從上海春秋、報刊生涯,到抗戰軍興、執筆從戎;不但閱歷豐富、見識繁多,而且他頗想勾畫出那一時代的生活輪廓及文化工作”,所以“史的意味,比較更重一些”。正因如此,才是一本既有史料價值,又具文學可讀性的大家作品。

作者簡介

曹聚仁(1900—1972),字挺岫,筆名袁大郎、陳思、彭觀清等。民國著名記者、學者、作家。浙江蘭溪人。畢業于浙江第一師范。在校期間,曾受業于陳望道、劉大白、夏丏尊等,五四運動時并曾代表學校出席杭州學生會。
1921年到上海教書,后任上海大學、暨南大學、復旦大學等校教授,并從事寫作,以散文創作立足文壇。經常為邵力子主編之《民國日報》副刊《覺悟》撰稿。是年,章炳麟(太炎)于上海職業教育社發表系列演講、聚仁筆錄講稿,匯整為《國學概論》一書出版,風行一時,并拜章為師。1931年主編《濤聲》、《芒種》等雜志。1934年與陳望道、茅盾、葉圣陶、夏丏尊等人發起大眾語運動。同年,被推為救國會十一名委員之一,并曾與馬相伯、沈鈞儒、章乃器、陶行知、鄒韜奮、鄭振鐸、蔣維喬、錢基博等二百余人,聯名發表宣言,主以最大之決心,堅持領土及主權之完整。
1937年淞滬戰事爆發后,任戰地記者,先后為《立報》、《大晚報》、《星島日報》、《抗戰》、《東南日報》等報刊撰稿,后轉入中央通訊社,任戰地特派記者,往來各地,曾報道淞滬戰役、臺兒莊之捷。并曾任江西《正氣日報》主筆、總編輯。抗戰勝利后重返上海,任《前線日報》主筆。1947年,任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教授。
1950年夏,應林靄民之邀,赴香港任《星島日報》主筆。其后從事寫作,曾興辦創墾出版社,并與徐訏、李輝英合辦《熱風半月刊》。1956年以后,曾六次赴大陸訪問,促
曹聚仁(1900—1972),字挺岫,筆名袁大郎、陳思、彭觀清等。民國著名記者、學者、作家。浙江蘭溪人。畢業于浙江第一師范。在校期間,曾受業于陳望道、劉大白、夏丏尊等,五四運動時并曾代表學校出席杭州學生會。
1921年到上海教書,后任上海大學、暨南大學、復旦大學等校教授,并從事寫作,以散文創作立足文壇。經常為邵力子主編之《民國日報》副刊《覺悟》撰稿。是年,章炳麟(太炎)于上海職業教育社發表系列演講、聚仁筆錄講稿,匯整為《國學概論》一書出版,風行一時,并拜章為師。1931年主編《濤聲》、《芒種》等雜志。1934年與陳望道、茅盾、葉圣陶、夏丏尊等人發起大眾語運動。同年,被推為救國會十一名委員之一,并曾與馬相伯、沈鈞儒、章乃器、陶行知、鄒韜奮、鄭振鐸、蔣維喬、錢基博等二百余人,聯名發表宣言,主以最大之決心,堅持領土及主權之完整。
1937年淞滬戰事爆發后,任戰地記者,先后為《立報》、《大晚報》、《星島日報》、《抗戰》、《東南日報》等報刊撰稿,后轉入中央通訊社,任戰地特派記者,往來各地,曾報道淞滬戰役、臺兒莊之捷。并曾任江西《正氣日報》主筆、總編輯。抗戰勝利后重返上海,任《前線日報》主筆。1947年,任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教授。
1950年夏,應林靄民之邀,赴香港任《星島日報》主筆。其后從事寫作,曾興辦創墾出版社,并與徐訏、李輝英合辦《熱風半月刊》。1956年以后,曾六次赴大陸訪問,促進祖國統一事業。1972年病逝澳門。
一生筆耕五十余載,著述逾四千萬言,成書約七十多種。計著有《燈》、《酒店》、《文思》、《筆端》、《魚龍集》、《李秀成》、《議論文》、《新文心》、《大江南線》、《小說新語》、《書林新語》、《人事新語》、《文筆新策》、《亂世哲學》、《國故零簡》、《元人曲論》、《北行小語》、《北行二語》、《北行三語》、《采訪本記》、《采訪外記》、《采訪二記》、《采訪三記》、《采訪新記》、《萬里行記》、《觀變手記》、《新事十記》、《蔣經國論》、《魯迅評傳》、《魯迅年譜》、《中國剪影》、《中國剪影二集》、《火網塵錄》、《文壇五十年》、《文壇五十年續集》、《國學十二講》、《國故學大綱》、《一般社會學》、《蔣畈六十年》、《蔣百里評傳》、《秦淮感舊錄》(二集)、《周曹通訊集》(二輯)、《新紅學發微》、《到新文藝之路》、《平民文學概論》、《中國文學概要》、《山水思想人物》、《現代中國通鑒(甲編)》、《浮過了生命海》、《我與我的世界》、《中國近百年史話》、《中國史學ABC》、《萬里行記》、《聽濤室劇話》、《曹聚仁雜文選集》、《中國學術思想史隨筆》,與他人合著有《前線歸來》、《東線血戰記》、《轟炸下的南中國》、《中國抗戰畫史》,另編有《卷耳討論集》、《古史討論集》、《書信甲選》、《小品文甲選》、《散文甲選》、《小說甲選》、《魯迅手冊》、《浙潮第一聲》、《現代文藝手冊》、《今日北京》、《舊日京華》、《現代名家書信》、《懋庸小品文選》、《現代中國報告文學選》、《現代中國戲曲影藝集成》等。

顯示全部信息

名人/編輯推薦

曹聚仁在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時期;在五四運動中任學生自治會主席,曾主編《浙江新潮》。到上海后創辦滄笙公學,于《覺悟》上長期撰稿,與柳亞子等人成立“新南社”,并成為章太炎入室弟子,在上海文化學術圈聲名鵲起。
“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曹聚仁“脫下長袍,穿起短裝,奔赴戰場”,開始“書生有筆日如刀”的戰地記者生活。由于他對淞滬戰場出色的現場報道,不久被國民黨中央通訊社聘為戰地特派記者。曾首報臺兒莊大捷和首次向海外報道“皖南事變”真相。
抗戰勝利后,曹聚仁獲得“云麾勝利勛章”,重新回到上海,過起編報、教書的生活。后受邀到香港《星島日報》。
早在1943年春,曹聚仁即與商務印刷館的王云五先生會晤,透露自己準備編寫戰史的計劃。1946年夏天,曹聚仁蝸居上海家中,埋頭撰寫《中國抗戰畫史》,選配圖片,半年時間完成編撰工作。1950年,曹聚仁赴香港任《星島日報》編輯,在此期間,曾擔任國共特使頻繁往來于海峽兩岸。
曹聚仁1972年在澳門逝世后,周恩來總理蓋棺定論稱贊他為“愛國人士”,并指示“葉落歸根”。
這本自傳出自大家手筆,文風樸實,娓娓道來,優美流暢,真實可感。雖是個人人生記錄,但因其獨特的經歷和交往,也從一個側面再現了宏闊的歷史風云,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史料,因而具有其他類作品無可比擬的特殊魅力。

代序:談傳記文學
近二十年間,我看過屬于傳記文學的專集,在五百種以上;當然并不嚴格地限于“傳記”或“自傳”,包括“回憶錄”、“懺悔錄”、“感想錄”、“隨筆”、“談話錄”、“旅行記”、“日記”、“書簡集”在內,見到了就看,當作現代史料看,頗有用處。三十五年前,由于政治關系,陳仲甫先生拘囚在南京地方法院,我就替他設法提供材料,寫起自傳來。他動筆寫了八章,局勢忽變,朝野合作抗戰,便恢復了自由,自傳便中停了。抗戰第二年,我還在漢口某里中,見了仲甫先生,他也頗有意寫下去,可是,他晚年住在江津那八年,并沒把自傳寫起來。坊間所見陳氏自傳依舊是開頭那么一截子,我們總覺得不夠味似的。十多年前,我又曾勸知堂老人寫回憶錄,這回總算勸成功了,全書有三十八萬字,完完整整的一份史料。于今,倒是變成別人勸來我寫回憶錄的日子了;過去大半個世紀,世變的劇烈,比過去三個四世紀還要多;而四五十年前,和我交游的年輕朋友,如今,都和“天下興亡”有了密切的關系,值得用一條索子貫串起來。從我是一個研究歷史的人來說,把第一手史料保留起來,也真的“匹夫有責”了。這是我決定談談過去經歷的主因。
寫“自傳”、“回憶錄”,也是過去二十年間潮起了的新風尚;一些叱咤風云的人物,忽然如劉備那樣過著灌園種菜的生活,自有髀肉復生之嘆。寫自傳,也是他們在立功既無望,立德更不成之后,只有在立言方面,力爭一席地的必然趨勢。且說國民革命軍北伐時,草山老人手下有一位大將,叫劉峙(經扶),他是江西吉安人。北伐完成后,便任河南省主席;到了抗日戰爭初期便任華北戰局的統帥,一直到內戰后期,徐彭會戰時期,他還是戰區司令長官。以他一生在軍政方面的歷經,至少可以和麥克阿瑟爭一日之短長。可是,他那本自傳,實在不高明,不獨枯窘得索然無味,真實性也很低。倒是另外一位偏將劉汝明將軍,他的生平并無赫赫之功;他的自傳,卻寫得虎虎有生氣,在我所看過的五百多種傳記中,自是第一流作品而真實性也很高。劉汝明將軍,當然不會忘記和范長江兄吵嘴的事。(長江兄曾在《大公報》中刊過“劉汝明可殺”的專欄。)他的筆下,雖是諷刺了長江,倒也寫得頗有風度。造就更不容易了。
外交界人士的回憶錄,那位活到了九十歲的曹汝霖,他曾經是北洋政府的核心人物,在中日外交中,他又是擔當折沖工作的主角,他那部《一生之回憶》,實在糟透了。跟他有關的那一截事,寫得不盡不實,有些自己辯護的話,反而欲蓋彌彰。跟他毫無關系那一截,所記的都是道聽途說的謠傳,不值一笑。他這部傳記的失敗,可以說和龔德柏先生的回憶錄一樣,失之于浮夸,顛倒了輕重。
在這兒,我并不想把別人寫的傳記,一一點起將來,加以甲乙,還附上了考語。我只憑記憶所及說說我的感想。汪公紀先生,他在《序〈波逐六十年〉》(胡光麃先生回憶錄)中說:“……《波逐六十年》,確能脫俗;近年來寫傳記之風大行,不管是聞人或非聞人,都喜歡把近代史和‘我’發生直接關系,不把‘我’用放大鏡放成特大,幾乎無‘我’就無‘大事’,而發生的‘大事’也就是‘我’做的。《波逐六十年》并無此病,以客觀的立場,介紹了所聞所見,描敘了中國工業在千辛萬苦中的處境與進度,使讀者不能不欽佩他記憶力的奇強,分析事物的精細以及他對工業知識的淵博了。”這番話,他說得非常中肯;不獨指出胡先生的敘記恰如其分,也道破了曹汝霖、龔德柏他們的夸大狂的缺失,把自己吹得太過分,便顯得他們的丑陋可笑呢!
有一天傍晚,我過海到普慶去看戲,事先到對面街上去吃點東西,路過巷口一家書攤,擺著一部原刻本《三水梁士詒年譜》,那位女老板居然以十港元代價賣給我,我真是喜出望外。可是,帶回家一看,更是喜而不寐,這部傳記,實在編寫得太好了(葉恭綽先生主編)。時人形容美女的身材說是該凸出地方凸出,該凹進地方凹進,這才富有誘惑力。這年譜的妙處正是如此。我們且看曹汝霖要把黃秋岳出賣江陰炮臺的“謠傳”,寫入他的一生中去,豈不蠢得可笑?我和譽虎先生,相識而不十分知契,單看這部梁氏年譜,便悔當年不多去叨教了。十五年前,我初到北京,李微塵兄要我去訪問張國淦老人,那時老人病已垂危,不能見客。后來,讀了張氏的《辛亥革命史料》,覺得他的史筆,斷制得當,足為師法的。
近年間,臺北出版的《傳記文學》(劉紹唐主編),每為朋友所稱道,《傳記文學叢書》,也頗多可誦之作(《叢書》中那本《什么是傳記文學》,也正是我們所要討論的課題)。其中一種字數很多,連載得很久的,便是章君谷先生執筆的《杜月笙傳》,共四大冊;他們津津自喜,以為了不得的著作,實在不夠分量。國民黨的興亡,畢竟是草山老人的事,杜月笙只能算是渺不足道的配角。董顯光的《蔣傳》,三小冊,還抵不上《杜傳》的一半,單看這一點,已經輕重失宜。杜月笙有種種缺點,而其過人之處正在這些缺點;如今章氏把他的缺點都掩蓋起來,把他寫成一個圣人。我們試看太史公筆下的郭解,則章氏所寫的《杜傳》,只好拿去覆瓿了。
近二十年中,我所讀到的傳記,自以林崇鏞先生的《林則徐傳》為首選,而沈亦云夫人的《亦云回憶》,從她的眼中,看到了她的丈夫黃膺白先生的奔赴艱危的經歷。筆下無夸大虛飾之辭,而黃氏的精神人格躍然紙上,這便不是如龔德柏輩所能企及的了。
當代三大傳記文學家:一、英國的史特拉齊(G.L.Strachey.一八八〇—一九三二),我讀過他的《維多利亞女王傳》。二、德國的廬德威克(E.Ludwig 一八八一—一九一八),我讀過他的《拿破侖傳》和《人之子》(耶蘇傳)。三、法國的莫洛亞(Andre Maurais 一八八五—一九六八),我幾乎讀過他所寫的各種傳記:《雪萊傳》、《拜倫傳》、《狄士累利傳》、《伏爾泰傳》,連《法國的崩潰》在內。廬德威克的作品夠分量,史特拉齊的作品夠紳士派頭,我卻愛莫洛亞的活潑有生氣。這當然都是我個人的感受,他所寫的《人生五大問題》給我的影響和房龍的《人類的故事》不相上下。
一九五二年,莫洛亞應倫敦劍橋大學之請,擔任克拉克基金會講席,發表了六篇有關傳記文學的論文。他曾說到史特拉齊的新傳記文學:
你把維多利亞時代的傳記看一看,再把史特拉齊的傳記看一看,就會發現那是兩種頗為不同的傳記。特里衛連(Trevelyan.一八三八—一九二八麥考萊傳作者)或洛克哈特(J.G.Lockhart 一七九四—一八五四《司各脫傳》作者)的作品,盡管其結構十分完善,只不過是一篇文獻,而史特拉齊的作品卻是一件藝術品。無疑地,史特拉齊同時還是一個正確的歷史家,可是,他有本領用一種完美的藝術形式來表達出他的資料,而這種形式在他是最關重要的東西。
接著,莫洛亞說到現代傳記的特質:
這個時期的第一種特質,是學者們的理智的方法打進了心理學和倫理學的園地。二十世紀初期的青年,不論對于任何問題,都要自己去探討,并且接受自己的研究的結果。年輕的一代所特有的這種自由探討的精神,顯然對于小說家發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對于歷史家和傳記家的影響,也同樣不小。
他又說:
一個現代的傳記作者,如果他是誠實的話,便不會容許自己這樣想:這是一位偉大的帝王,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一位偉大的作家,在他的名字的周圍,已經建立著一個神話一般的傳說,我所想要敘述的就是這個傳說,而且僅僅是這個傳說。
他的想法應該是:
這是一個人。關于他,我擁有相當數量的文件和證據。我曾試行畫出一幅真實的肖像。這幅肖像將會是什么樣子呢?我不曉得。在我把它實際畫出之前,我也不想曉得。我準備接受對于這個人物的長時間思量和探討所向我顯示的任何結果,并且依據我所發現的新的事實加以改正。我們這個時代,對于真實的觀念,已經形成正確的想法。我們不會讓傳記作者由先入為主的觀念來左右他的判斷,我們要求他根據對于事實的觀察,來做出整個的敘述,然后再細心而不帶感情地做一番新的獨立的研討,借以證實那些敘述的內容。
莫洛亞一直是“我所心向往之”的新傳記作者,這番話也正是我所要說的一番話。

目次

代序:談傳記文學
一我的自剖
二金華佬
三我的童年
四初試云雨情
五己酉辛亥之間
六先父夢岐先生
七育才學園
八地盤動了
九浙東
一〇失望的旅行
一一我的母親
一二她的婆婆
一三神道的黃昏
一四父子之間
一五時代的諷刺
一六永生的時代
一七另外一群人
一八環繞蔣畈的另一群人
一九金華一年半
二〇諸侄
二一志趣卑下行為惡劣
二二杭州初到
二三明遠樓前
二四我們的校長
二五后校長姜伯韓
二六五四運動來了
二七前四金剛
二八我們的教師
二九一代政人沈仲九
三〇衙前那一群朋友
三一從夏丏尊先生說起
三二白屋詩人劉大白
三三《霞底謳歌》
三四杭州
三五拾遺
三六后四金剛
三七“留經運動”
三八一師的毒案
三九湖上
四〇在上海生根
四一國學與國學概論
四二“可殺的張鳳”
四三書記翩翩潘伯鷹
四四詩人汪靜之
四五補說汪詩人
四六《世說新語》中人物
四七我做了教授
四八孤山文瀾閣
四九《四庫全書》
五〇史學家楊人楩
五一上海甲記
五二《情書一束》的故事
五三藍布衫的故事
五四南社—新南社
五五小鳳葉楚傖
五六插說一段話
五七再插一段話
五八暨南前頁
五九暨南中頁
六〇暨南后頁
校后記

書摘/試閱



民國初年,我在七中讀書,到過羅店,老師們也不曾跟我們提及。直到抗戰那年冬天,黃季寬先生邀我到羅店吃晚飯、這才攀起鄉親來。黃初平(七十二洞天仙人之一,并非西漢初年的黃石公),他生長在金華山北,龍門山腳,離我的家鄉,只有二十五華里路,可說是近鄰了。他十七歲那年,有一天,牽了一群羊到盤前去(盤前就在雙龍洞邊上,一個小村落),就此不回家去了。第二天,他的哥哥找到了那兒,看他坐在洞里,問他為什么不回家?他說他成了仙了,從此不再回家了。他大哥問他那一群羊的下落,他指著山谷中的石塊,說那些就是羊。他站了起來,用草繩子一揮,那些石塊都活了起來,果然是一群羊。這就有了“叱石成羊”的傳說。至于黃大仙何以會到香港來成神,香港人何以這么敬仰黃大仙?我就不大明白。我只能說,在香港,和黃大仙最鄰近的只有我。黃大仙也可說是真不二價的“金華佬”。
先父因為受了那一場科場中的打擊,叫我們永遠記住自己是金華人。一九二七年,先父逝世,我替他編了年譜。依曹氏宗譜的序列來說,曹彬(北宋初年下江南的名將)乃是我們的遠祖,有宋太祖的敕書為證。但我動手考證,便知道這一傳說是靠不住的;曹彬有八個兒子,何以我們宗譜上并不寫明,哪一個兒子是我們的先人呢?后來才知道這份皇帝的敕書(武惠王),是從金華東鄉另一曹家買來的。倒是那位寫《紅樓夢》的曹雪芹,才是曹彬第三個兒子的后代。我們的祖先,并不是河北人,而是山東人;有一旁證:我們自稱“我”為“俺”,這是山東話;而“來往”的“來”,讀若“離”,這也是山東話。不過,我的遠祖,并不是直接移住浙東,而是移居了蘇北泰州;到了明代,游宦金華,才在洞井住了下來。因此,洞井曹家,和金華的曹宅曹村姓曹的并不同宗。明末清初,有一位大說書家柳敬亭,他倒是和我們血緣最相近的曹家人,也是我一生最敬仰的族人呢!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