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阿媽
滿額折

阿媽

定  價:NT$ 440 元
優惠價:90396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4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媽媽」這兩字好大好大,然而能生孩子,不等於能當媽媽,明明是心頭一塊血肉,現實卻往往不由自主,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很多很多的歡笑,也有很多很多的淚水。

坦白說,那是教我害怕的陌生國度。問題不是當媽媽便失去自己,而是為什麼在香港當媽媽會這樣難?怎樣的教育制度和社會環境,令大家如此疲於奔命?

媽媽的「偉大」,不止是為我們做了什麼,而是作為先行者,示範如何面對這世界。

──陳曉蕾

對作者曉蕾來說,寫「媽媽」無疑是她的一大挑戰,當中要處理的感情可能比她寫任何一篇調查報道文章還要來得費力。但曉蕾也不愧是寫人物專訪的高手,在別人的故事中,她擅於發掘那些隱藏其中的情感。

對於媽媽,不少人都有隱藏於心、鮮為外人道出的情感,這份情感也是最容易被忽略被淡然處之的。媽媽也是影響我們最深且不著痕跡的人,我們都以為媽媽的存在是天經地義、再自然不過的事,對媽媽的感情也是不必宣之於口的,然而這份感情卻是人生在世最需要表達的。曉蕾以其記者觸角,發掘受訪者這份埋藏於心的情感,將之呈現,是最原始且忠於原者的。不渲染,不埋藏,卻最感動人心。

作者簡介

陳曉蕾

敢做記者,唔敢做阿媽
採訪超過二十年,《阿媽》是繼《好味》,另一人物訪問結集。
調查報道《剩食》取得「台灣開卷好書」2011年十大最佳中文創作、 2012年「香港書獎」及2014年「香港中學生好書龍虎榜」第二高票選;《有米》得到2013年「香港中學生好書龍虎榜」最高票選;《死在香港:見棺材》、《死在香港:流眼淚》亦取得廣泛關注。
出版著作包括:
《死在香港:見棺材》
《死在香港:流眼淚》
《剩食》
《好味》
《有米》
《香港正菜》
《6 ISSUE》
《低碳有前途》
《一家人好天氣》
《聽大樹唱歌》
《夠照》
《任方利莎:生命裡的家常便飯》
《香港第一》
《尋找香格里拉》
《教育改革由一個夢想開始》
《生命好傢伙》

名人/編輯推薦

無法計算的得失
陳惜姿

謝謝曉蕾邀請我再次為她寫序。
這一本作品是她的人物專訪結集,顧名心義,訪問的重點是母親──這對曉蕾來說,是個挑戰。她對「母親」有情意結,肯接受這個任務,也算大膽。
做女兒和做媽媽,是同一主角不同角色。母親與子女,有一言難盡的糾結關係。彼此相愛,又彼此傷害。有些母女,是知心密友,有些,是隔世仇人。做女兒的人生,沒有選擇──既不能選擇是否出世,也不能選擇母親是誰。
做阿媽,卻是自己選的。一個女人決定生孩子時,未必預視到這一生將會徹底改變,如我。但成為母親後學到的功課,同樣蕩氣迴腸。得與失,無法計算。
做華人女兒和母親,又再辛苦一點。那句「養兒不滿百,長憂九十九」是可怕的符咒。不是不關心,卻不用滴水不漏。我挺羨慕外國的媽媽,像三隻小豬的母親,子女長大後,目送他們離去,便重奪自己的人生。香港的媽媽,子女搬出去住了,還是要偷偷潛入子女家中代換床單、代洗窗簾、代洗內褲,為什麼?
做母親不等如失去自我,母親和子女有各自的入生。子女以後一定要走自己選擇的路,做母親要放手。能成為知己,固然萬幸。不咬弦的,也好來好去,不要劍拔弩張,徒添傷痕。
母親的故事,永遠說不完。

目次

胡渭康 謝謝妳照顧我
曲婉婷 我的中國虎媽
王馨平 兩個媽媽
陳芷菁 青春期的暴風雨
劉雅麗 天堂到地獄
黃宇詩 讓爸爸的女人妒忌
珈穎 不是大奶奶
陳淑蘭 永遠的公主
陳明恩 人生的老師
林二汶 家有黃蓉
黃芷晴 終於識煮飯
露雲娜 香賓的愛
洪天明 孫子的嫲嫲

黃詠詩 鬼才說故事
草日 梁家婦女
Sam 耕田?傻的嗎?
郭偉信 朋友伴著靚Auntie
王傳仁 麵包香
Jessica 世界靜了
陳炳麟 膝頭哥抺流眼淚
姐妹們 工運背後的溫柔
Seth Yeung 香港製造
Kendy 圓媽媽的夢
Angel 幸運是——
polly 天大地大

Harmony 長洲點點
余翠怡 健康比金牌重要
細V 猜中有愛滋
阿姐 點做人個女?
Eddie 最後的家人
惠珍 總有陽光
淑儀 忘了
May 走出哀傷
梁淑儀 給媽媽的鑽石
鄧達智 我的大媽細媽
谷德昭 媽媽是天使
阿基師 做菜就是做人
蔡瀾 一路好走

書摘/試閱

阿基師 

做菜就是做人

台灣名廚阿基師(鄭衍基)貴為三代總統御廚,如今管理十三間大酒店,可是在電視上教烹飪,對家庭主婦處處貼心。「我在家不會做菜,也不敢看太太做菜,怕給壓力,只能偷偷關心。」阿基師知道小家庭的刀子沒大酒店的利,教媽媽南瓜先用熱水泡一下,外皮變軟便容易削皮;小家庭也沒時間泡綠豆,利用白鍋熱炒綠豆轉眼就開花成湯;番茄炒雞蛋,如何讓番茄釋放營養?雞蛋炒得香嫩?阿基師通通都有「小撇步」(台語:小秘訣)。

剛好在訪問前,聽到電台上說炒牛肉一定要什麼鍋子,阿基師搖搖頭:「那是不夠專業!」餐館的大火大鍋、媽媽的小鍋小爐,都可以炒出好菜,阿基師說煮菜是科學的定論,而且能煮「媽媽菜」,才能煮好「餐館菜」:「餐館菜只是華麗,嘩眾取寵,做一些媽媽不懂的在做show。菜很漂亮,可是如果放進嘴巴裡沒有媽媽的感覺,沒有孩子時的回憶,那菜餚就沒有文化、沒有內涵,廚師充其量只是很會放調味料。」

阿基師的媽媽,很會做菜嗎?

他微笑:「每一個人都一樣,都是跟媽媽親一點。」

阿基師形容父母是「老芋仔配小地瓜」,媽媽在彰化鄉下出生,十七歲就愛上三十五歲來自內地福州的爸爸,兩人私奔到台北,生下長男阿基師。五歲時,媽媽生弟弟,胎位不正幾乎難產,醫生衝出來問父親:「要大人還是小孩?」「當然是大人!」醫生居然提醒那是男孩,爸爸很堅持:「男孩又怎樣?沒有感情!」好在最後母子平安。

爸爸在內地曾經是私塾老師,寫得一手好毛筆字,但來到台灣,只能在小餐館從廚房雜務做起,慢慢做到大廚,再開自己的小餐館。

阿基師小時,就在餐館長大。每天幫忙擺桌、端菜,客人點了糖醋魚塊,小小的阿基師眼睛會偷瞄廚房師傅如何炸、如何炒,端給客人後,客人吃剩兩塊,阿基師偷偷拿來吃,然後趁爸爸午休時間,就跟媽媽說:「我餓了,想炒點東西吃。」自己在廚房試著把糖醋魚塊弄出來,不明白的,不敢問爸爸,媽媽顧著收錢也不懂,唯有偷偷問師傅。

如果小孩喜歡的是植物、是蝴蝶,大人也許還能期望小孩長大當生物學家,可是當阿基師心中的「蝴蝶」是烹飪,爸爸第一個大力反對。「去讀書!」爸爸最恨看見阿基師待在廚房,自己淪為廚師是非不得已,怎許兒子走舊路?

阿基師在學校成績很好,總是十名之內,可是唸完初中,就執意學廚。他遲遲不去高中註冊,迫著要跟爸爸說退學,爸爸大生氣:「你要去擔屎嗎?!」父子冷戰,阿基師約朋友去露營,三天後回家,警察、親戚在家。媽媽馬上抱著他大哭,爸爸卻抽出皮帶打!

「做廚師總比學壞好!他要是真的一去不回,以後誰人給你捧公媽(神主牌)?」

媽媽哭著勸,爸爸終於讓步。阿基師回想也感動:「媽媽是一直知道我愛做菜,可是那時女人地位低,又比爸爸小十八歲,舊時代,男人還會打女人,她一說話,爸爸便會罵:『都是你把他縱壞,不讀書!』媽媽平日什麼也不敢說。」

阿基師十六歲開始學廚,爸爸不肯教,改託當年盛名的廣州飯店大廚。最初阿基師不懂廣東話,師傅要「豬肝」他拿來「竹竿」。「被罵到『仆街』呀!」阿基師今天仍可說一口流利的廣東話。

學師的路漫漫長,洗菜洗地洗碗盤,阿基師做了很久,可是一來不是廣東人,二來長得矮,師傅根本不願給機會。廚房雜務很多,燙傷、割傷,幾乎每天都帶著滿身傷痕回家,爸爸一眼都不看,媽媽暗暗心疼。有次扛了一桶熱粥,廚房地板滑,不小心把粥濺上來,臉一閃避開了,但脖子、胸口都被燙得脫皮。阿基師也不敢吭聲,用牙膏抹一抹,繼續幹活!回家後,蒙了頭便睡。

媽媽覺得奇怪,過來一看,嚇得大叫,爸爸知道了,冷冷說:「他自己選的,自己負責。」是媽媽硬拉著阿基師去巷口藥房擦藥。

師傅不肯教,阿基師偷偷學,師傅故意把醋裝在醬油瓶,白醋放在米酒瓶……都給阿基師小心地識破,有時靜靜做了菜,扮作是別家餐館買回來的,讓師傅大肆批評,再慢慢改進。足足八年,才學滿師。

當上廚師,討了老婆,買了房子,開始過好日子──媽媽「倒會」了。媽媽替姐妹當擔保,姐妹跑了,結果欠下七百萬台幣的債,那時阿基師一個月才賺兩萬塊。爸爸氣得生病,很快過身,媽媽也中風。

「我那時真的不敢接電話。」阿基師回憶,半夜追債的電話就來了,今天還欠兩萬八、今天還欠七萬……他毅然決定把家裡和自己的房子賣掉。當時爸爸舉殯,台灣人要擲筊,擲到聖筊代表得到先人保祐。阿基師擲了幾次都不成,就大聲說出來:「爸爸我知道你不想我賣房子,我不管了,你這樣走了,我還要養老母,還要養你兩個孫女,還要養你的媳婦,你要我怎樣?」他把筊一甩,是聖筊。

阿基師請太太去賣房子,她很生氣丈夫瞞著自己。「太太拜託啦,媽媽中風,你

背著大女兒,肚子裡又一個小女兒,我跟你講又怎樣?我已經很難過。」太太不作聲,但一下子又氣得要跑出去,阿基師再勸太太冷靜,她靜下來。半夜,阿基師發現太太不在身邊,原來去廚房喝酒,一下子猛灌了半瓶威士忌。

「太太,你幹麼這樣……」阿基師沒說完,太太就吐了,他把她抱到浴室弄清潔,再抱到床上,兩夫妻抱在一起。「她跟我道歉,我說你不要道歉,不對是我。我們都要有勇氣,現在要為兩個小女兒而活,把媽媽照顧好,你來協助我的地方就是這樣。」阿基師暗下決心,不能再讓太太受委屈。

兩棟房子賣掉還債,只剩下十七萬,十萬先還外母,四萬阿基師捲起來用膠帶貼緊,塞進中風的媽媽手裡,剩下三萬,太太重新開始。他一天可以幹五份工作:早上九點到下午兩點當廚師,午間休息去戲院賣玩具,晚上九點餐館打烊,就去火鍋店宵夜場做小菜,凌晨兩、三點還去魚市場卸貨搬雜物。

有沒有埋怨過媽媽?

「剛開始會有一點點,但後來想通了,媽媽對一起長大的這些姐妹們,是有情有義。」阿基師坦言:「那時的小孩哪裡敢叫媽媽什麼不要做?但到事情鬧大了,才會說:媽媽你怎麼這樣?人不怎麼樣,心怎麼這樣大?這種擔保的事怎麼可以做!」

「媽媽一定是對的,只是有差異,對的比較多,或者比較少吧。」他對媽媽,永遠感恩。

幾年前媽媽去世了,最後在醫院的加護病房躺了十一個月。阿基師已經是全台當紅的名廚,上電視教烹飪,管理十三家酒店,可是只要人在台灣,無論工作到半夜或凌晨,一定親自到媽媽床前,握著她的手說話。

阿基師曾經為媽媽做了一碗燕丸湯。「你老爸還會加鴨肉。」媽媽說,他才知道爸爸的燕丸會用鴨肉和豬肉,不像傳統只用豬肉比較油膩。

爸爸嫌棄阿基師不繼續唸書,至死都不屑兒子當廚師,也從來沒教過兒子煮過任何一道菜,是直到阿基師為媽媽做菜,才曉得爸爸的手藝。阿基師除了加入爸爸的鴨肉,還在燕丸湯放母親喜愛的九層塔。

「做菜就是做人,做媽媽菜和總統菜,都是用心做。」阿基師做的菜,除了五味,還有一道人情味。媽媽不在後,他把對媽媽的愛,放到客人身上。

有次來了一位客人,是坐輪椅的,由丈夫兒女陪著,經理也特地開了房間,丈夫說要找阿基師。阿基師來到,看到客人跟自己媽媽一樣中風了,頭歪眼斜流口水。先生說:「不好意思,我太太是你的粉絲,醫生治療都不肯,但看你的節目就安安靜靜的,拉了屎媳婦要洗,她也不要,看完你的節目才肯。」

阿基師聽了回到廚房,拿一小包官燕,用雞湯煮了幾分鐘,再拿一根粗吸管,

還細心地把收口剪得圓圓的。他端到房間,對太太說:「你慢慢打開口,我弄了小小的官燕。」她眼淚就流下來,阿基師也強忍傷心,親手把吸管放進碗,手指按著吸管,吸了一點點,再放到她的口裡,湯流出來,但官燕留在嘴裡。

先生把阿基師拉到一邊:「我太太只剩十五天……謝謝你為她做了這樣的人

情味。」

兩個星期後,這位客人去了,阿基師還特地去殯儀館致意。

 

曲婉婷 

我的中國虎媽

二○一一年曲婉婷的《我的歌聲裡》就像平地一聲雷,紅遍內地;二○一二年初,她創作及主唱的電影《春嬌與志明》插曲,四周熱播;二○一三年推出第二張個人大碟,兩星期便達到香港金唱片的銷量。

「我不會把不好聽的東西拿出來,我自信大家會喜歡的。」她信心滿滿說。

任何人以為這是突然走紅,都會看到她不屑的眼神:「《我的歌聲裡》之前六年,我已經開始寫歌,只是你們看不到罷了。紅,是理所當然的。」

可是,不少創作歌手撐了更久,也沒出頭啊。

「運氣是有,但只佔百分之一、二,更多是我有頭腦,不然他們也不會簽你!」

她瞧瞧身邊唱片公司的工作人員。

得知道,曲婉婷的英文名字是「Wanting」,她敢去要,無論面前有多少道牆壁──其中最古老堅固的,是她的媽媽。曲婉婷在內地哈爾濱出生長大,小時就愛哼唱,五六歲時跟著媽媽去朋友家,那裡有一部鋼琴,她坐下去亂彈,隨手便彈出《小星星》。媽媽很驚訝,特地借錢給她買下一部鋼琴。一周三次鋼琴課、每天起碼練習一小時、周末鋼琴補習班……完全是中國虎媽對獨生女兒的栽培方法,終於九歲時,曲婉婷不肯再學了。無論媽媽如何迫,都不肯再碰鋼琴。

十六歲,曲婉婷又以同樣的拗勁,執意要去外國唸書。她非常喜歡英語,喜歡美

國的電影、西方的音樂,也以同樣熱切的程度痛恨物理、痛恨考試。她坦言媽媽也支持出國:「媽媽覺得我太善良、太單純,又太直,會把所有東西想得太美好。媽媽覺得我這種性格在國內不大吃香,可能會有一些壓力吧。我是一個有能力的女孩,可是如果因此發揮不出來,她會覺得很惋惜。」

爸爸不怎樣說話,家裡總是媽媽說了算,媽媽再次借錢,把女兒送去加拿大。在機場,媽媽說:「我母親在我十九歲去世了,你看我,不也挺好的。妳現在十六歲,走吧,就當我死了!」

媽媽哭,婉婷也哭,但轉過頭便高興地笑:「我終於解放了,沒人管我啦!」

她特意改了英文名Betty,可是老師一聽就說:「你不像Betty,那是世界大戰時護士的名字,很老的名字。怎不用回你自己的名字?」

婉婷,拼音WanTing,就是wanting。

「WanTing?Wantingwhat?Whatareyouwanting?」初次見面的人們總是問。曲婉婷總是大大聲答:「WorldPeace!」她笑著解釋:「這是真的,雖然是很選美大賽式的回答,但我不喜歡戰爭,不喜歡不和諧。」在中國生活十六年,在國外也生活了十多年,她有過兩個不同文化的成長經歷,「和諧」並不容易,尤其當她確認所要的,是音樂。

在加拿大的中學,曲婉婷發現了一部古老的鋼琴,人在異鄉,她重新彈起熟悉的琴鍵。有一年回國探親,還把小時的琴譜帶過來。每晚同學都睡了,她一個人彈啊彈。「那裡有鬼!」同學嚇唬她,學校歷史很長,有不少殘破的角落。曲婉婷聳聳肩,繼續彈琴。

媽媽天天都來電話,希望知道獨生女兒的一切,曲婉婷偶然會不接電話,避開媽媽的嘮叨。有次她跟男生出外玩,手機沒電,媽媽急了,幾乎打遍給她所有的好朋友,差點要報警。

「誰誰誰的孩子在唸哈佛!誰誰誰的孩子考上研究院!誰誰誰的孩子在那大公司工作!」媽媽不斷借著別人的孩子,強調對女兒的期望。曲婉婷順從地在大學讀工商管理,心裡嚮往的,卻是音樂:

「年少不懂事

什麼事都想去嘗試

嫌媽媽太多事

所以一個人跑去別的城市

現在唱著這支歌

也可以說我經歷過

我不管你怎麼說

我也不要再保持沉默

媽媽我就是我

請不要想改變我

別人的孩子不是我

媽媽我就是我」

她去年在國內電視台唱出這首自己寫曲填詞的《我是我》。她曾經在電話裡對著媽媽唱,媽媽的反應依然是:「好好讀書吧!」

撐到工商管理系學士畢業,她再也不肯跟著媽媽的想法,唸碩士、唸博士,反而愈來愈肯定要走音樂的路,甚至不惜和媽媽冷戰三年。

她找來八級、九級、十級的鋼琴考試琴譜,在網上逐一聽,選了一首再苦練了一個月,硬是這樣考進了大學音樂系,卻因為不喜歡古典的音樂訓練而放棄。走到酒吧歌唱,台下只有五個聽眾,一個是酒保,四個是下一隊演出的樂隊。在演唱會遇到Nettwerk唱片公司的CEOTerryMcBride,她衝上前問可否把自己的音樂寄給他:

「WillyourememberME?I'mtheAsiangirl!WanTingWanTingWanTing,likeyou'rewantingsomething!」她模仿當天的神情,還向Terry強調自己是染金毛、戴牙套!

這樣勇敢地爭取機會並不難,更難的,是和媽媽結束冷戰。

她終於寫了一頁長信,手寫了好幾頁,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寄給媽媽。

沒有回應。

會否寄失?她忍不住打電話給媽媽:「那信你收到了嗎?」

「收到了。」媽媽簡單地答。

「那你怎樣看呢?」她小心地問。「感覺你長大了。」媽媽這話一說,三年的冷戰也就結束。

「我想做音樂,給我一年的時間,唸音樂要多少錢、做一張專輯大約多少錢……這筆錢,比唸研究所便宜,你當投資,我會讓你回本。」

媽媽同意了。

「我感覺媽媽的態度開始改變。那不是一封信或者一個電話,而是長時間的交談。」

她也嘗試去瞭解媽媽:「她也是第一次當媽媽,也不知道女兒到了叛逆期會如何,我跟她都需要適應。」外婆在媽媽十九歲時過身,媽媽根本沒有機會跟自己的母親反叛,家裡也多姐姐哥哥妹妹,習慣要照顧別人,而不是顧著自己。

曾經有歌迷問曲婉婷如何跟家人相處。「我說要互相理解,並且需要很長久的時間,媽媽思維方式不能馬上變化,要她身邊的東西跟著變化,才能慢慢讓她變化。」她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曲婉婷形容自己很小就獨立,堅持要有自己的生活:「我吸呼的空氣,是沒有靠她的。」可是中國文化裡,生命是媽媽給的,就得用一輩子去還,她率直地形容這是自私的想法。

如果有一天,她當了母親,孩子小時需要照顧,可是孩子長大了,生命就是他自己的了,有權去選擇成為怎樣的人。她想像自己老了,是「加拿大式」的,希望有孩子關心,但也可以在老人院找人照顧,可是對自己的媽媽,一定是「中國式」:「我對我媽媽不可能,一定會照顧她。」

曲婉婷向Nettwerk唱片公司的CEOTerryMcBride毛遂自薦後足足四年,才能寄給他一隻EP,裡面有自己創作的八首歌。這EP就是媽媽投資的,本來要用來給她唸研究院。

那筆錢大約二十萬人民幣,很快便連本帶利歸還:二○○九年曲婉婷成為加拿大Nettwerk首位華人合約歌手,隨即在兩岸三地走紅。她形容在媽媽不瞭解的歲月裡,很累,獨個兒努力,最愛的人都不支持,但這令她更堅強,更大決心要做給媽媽看。

二○一三年出版第二張個人專輯,主打歌《愛的海洋》,曲婉婷說是寫給所有愛

她的人,可是媽媽認定是寫給自己的,非常高興。

「身在他鄉志在遠方

你的愛讓我堅強

歌聲蕩漾你為我鼓掌沉浸在愛的海洋」

唱著這首歌,曲婉婷也到了三十歲,媽媽已經沒有再當她是小孩,還開始希望她生孩子。「她以前想我結婚生子,可是現在連結婚都跳過了。『誰誰誰有孫子,好好玩,你趕快幫我生個孩子吧!』」

又是別人的孩子!

她聽了直翻白眼:「讓我先找到想生孩子的人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96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