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多元價值審視下的中國哲學(簡體書)
滿額折

多元價值審視下的中國哲學(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20 元
定  價:NT$ 720 元
優惠價:87626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系“多元價值審視下的中國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收集該研討會論文51篇,其中著名的作者有:陳來、許抗生、宋志明、李宗桂、田文軍、楊澤波、鄭曉江、李申、潘桂明、周山、楊澤波、蔣國保、董平、周群、黃開國、李承貴、徐孫銘、陳寒鳴、余秉頤、王國良、丁四新、周可真、胡發貴等。這51篇論文,就內容大致分為四大類:(1)中國哲學近三十年反思;(2)中國哲學一些重要問題的宏觀把握;(3)對傳統學術派別之關系的重新考察;(4)對中國哲學之代表人物及思想的具體探究。本書的論文,特別是以上作者的論文,較全面地反映了中國哲學史界當前的研究水平,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蔣國保,生于1951年6月20日,安徽省無為縣人。1972年5月至1975年8月就讀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82年9月畢業于武漢大學,獲哲學碩士學位。1992年10月獲國務院特殊津貼。曾任安徽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及蘇州大學哲學系系主任;現為蘇州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際儒學聯合會、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及中國現代哲學史研究會常務理事。長期研究儒家哲學,側重于明清儒學與現代新儒學,近年來側重研究“術”化儒學、儒學世俗化。出版《方以智哲學思想研究》、《朱子學與陽明學》(譯著)、《孟子外傳·孟子百問》(第一作者)、《清代哲學》(第二作者)、《晚清哲學》(第一作者)、《方東美思想研究》(第一作者)、《儒釋合論》(第一作者)、《方以智與明清哲學》等學術著作9種,并在《哲學研究》、《中國哲學史》、《哲學與文化月刊》等海內外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40篇。專著《清代哲學》被譯成韓文在韓國出版。論文《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走向》被美國學者譯成英文發表于美國刊物Chinese Studies in Philosophy(《中國哲學研究》)第22卷第2期。另有30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轉載。研究成果獲省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一次、二等獎兩次、三等獎兩次。

名人/編輯推薦

《多元價值審視下的中國哲學》收集了在中國哲學界享有盛譽的多名專家學者的51篇論文,這些論文較全面地反映了中國哲學史界當前的研究水平,并提出了新的審視角度,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目次

提倡多元化開創新局面(代序)
中國哲學研究三十年之反思
中國哲學研究三十年的回顧(1978——2007年)
簡論中國哲學的發端
張岱年與中國哲學問題史研究
價值主義的陷阱:中國傳統哲學研究任務之檢討
近三十年中國哲學研究之我見
中國哲學的四個傳統——自然意識、民本意識、憂患意識、天下主義
促進跨文化哲學對話,發展21世紀人類哲學智慧——2009年“多元價值審視下的中國哲學”學術研討會述評
“內生”之路:中國傳統哲學的另一條創新之路
當代中國哲學的回省與未來展開
《中國哲學史》編撰:蕭蓬父與李錦全的盎然詩意
中國哲學史研究的一種基本態度和方法——“了解之同情”
中國哲學重要問題之新審視
略談我對當代新道家思想的看法——兼談當代新道家的價值觀

提倡多元化開創新局面(代序)
中國哲學研究三十年之反思
中國哲學研究三十年的回顧(1978——2007年)
簡論中國哲學的發端
張岱年與中國哲學問題史研究
價值主義的陷阱:中國傳統哲學研究任務之檢討
近三十年中國哲學研究之我見
中國哲學的四個傳統——自然意識、民本意識、憂患意識、天下主義
促進跨文化哲學對話,發展21世紀人類哲學智慧——2009年“多元價值審視下的中國哲學”學術研討會述評
“內生”之路:中國傳統哲學的另一條創新之路
當代中國哲學的回省與未來展開
《中國哲學史》編撰:蕭蓬父與李錦全的盎然詩意
中國哲學史研究的一種基本態度和方法——“了解之同情”
中國哲學重要問題之新審視
略談我對當代新道家思想的看法——兼談當代新道家的價值觀
佛教神祗的精靈化歷程
希遷《參同契》思想與曹洞“偏正回互”學說
略論佛教哲學研究及中國哲學的拓展
《周易》:人類最早的類比推理系統
論人性中的自然生長傾向——關于性善論詮釋的一個補充性說明
儒家傳統道德觀念的現代審視——賀麟論儒家道德觀念的價值與新道德的建設
為《四書大全》一辯——自然意識、民本意識、憂患意識、天下主義
“墨語”成篇時代考證及其墨家鬼神觀研究
“無君子則天地不理”——荀子“心與道”的關系片論
本體與心性:論佛教心性論對儒學心性論的影響
士人職守的權限化與其心智的擴展——晉宋佛學的“自我”觀念及其對玄學思維的調停
見證的單一與存在的單一——試論王岱輿與張中的思想沖突
儒學傳統與現代企業文化論綱
佛教布施及其道德原則——兼論與慈善的統一基礎
佛教對中國孝文化的貢獻
杜威羅素宗教觀在五四時期的影響
啟蒙訴求與中國學術現代性范式的建構——以胡適對中國古代科學譜系的認知和梳理為例
儒釋道文化視閾中的“和諧文化”
孟、荀人性論的淵源、內在關系及其當代啟示
中國哲學重要流派與人物之新辨析
董仲舒倫理觀的現代省思
南宋四明心學派的流衍
“盡性至命之學”——陽明子生死智慧探微
樸散為器與老莊倫理
慎獨立極之學:論劉宗周“獨體論”建構及其思想特質
黃綰的“艮止”心學——兼談黃綰心學的天臺佛學性格
戴震“發狂”辯
龔自珍的尊史說
孔子辯證法思想探賾
孔子的樂教思想簡論
鄭玄的學問與風度
王充的“宣漢”思想評析
簡論泰州學派的生命哲學
劉宗周“心性之辨”的哲學意蘊——兼論黃宗羲的道統論敘事
張岱年“新氣學”思想述要
理性抉擇與情感投向——王船山對于佛教認識之初步探討
乾嘉學術的兩次會通
楊文會義學發微
略論象山心學與佛教禪宗之關聯
從陸九淵的道德修養功夫看陸九淵對道家和道教的揚棄
從《殷海光書信集》看殷海光與現代新儒家關系
“多元價值審視下的中國哲學”研討會綜述
編后記

顯示全部信息

書摘/試閱



《魯問》篇對墨子十大主張(“十義”)做了完整而系統的概說,一般說來,據此來看“墨語”諸篇理當出自“十論”之后。然而鄭氏的觀點與此正相反對,故自云“需要澄清”此一問題。從上述引文來看,鄭氏的辯解無非遁詞而已。《魯問》、《耕柱》與“十論’’諸篇的思想差異較大,此固如是,然而,到底孰先孰后?這不是憑借囫圇式的判斷即可隨意決斷的。首先鄭氏將自己尚處于論證之中而需要他人檢討、認可的觀點作為一個真實的大前提來對待,并進而據其討論相關問題,此適有障目攫金之妄。由答文來看,墨子的十大主張在《魯問》撰作的時候已是一個完整而又能應時發用的思想系統。據此可知,此種形態的“十義”說必定是成熟的;而成熟形態的“十義”說,則表明在實質的意義上“十論”已經形成。又,墨子高弟禽滑厘(亦早期弟子)本為子夏弟子,而禽子何以后來舍儒取墨,心折于墨于之門?蓋非徒為個人崇拜,抑亦悅于墨道故也。如果說禽于心折墨門之時,墨道尚處于初創階段,那么在“墨語”撰作之時,則已為一成熟的形態。《貴義》云:“子墨子曰:古之圣王,欲傳其道于后世,是故書之竹帛,鏤之金石,傳遺后世子孫,欲:后世子孫法之也。今聞先王之遺而不為,是廢先王之傳也。”同r篇又云:“子墨子南游于衛,關中載書甚多,弦唐子見而怪之……翟聞之:同歸之物,信有誤者。然而民聽不鈞,是以書多也。今若過之心者,數逆于精微,同歸之物,既已知其要矣,是以不教以書也。而子何怪焉?”《耕柱》曰:“巫馬子謂子墨子曰:舍今之人而譽先王,是譽槁骨也。譬若匠人然,智槁木也,而不智生木。子墨子曰:天下之所以生者,以先王之道教也。今譽先王,是譽天下之所以生也。可譽而不譽,非仁也。”這些“子墨子”所言之話,都是為了努力維護已然之“墨道”本身,而與《魯問》一段完整、系統闡述十大主張的文本正相呼應。據此,鄭氏之說殆不可信。
3.“墨語”成篇時代略考
“十論”諸篇,畢沅曾指出乃“門人小子記錄所聞”。觀篇中“子墨子言曰”、“子墨子曰”之語習見,此固墨子生前講說,然弟子申論之言亦于其中顯而易見。同時,由于古書成篇過程較為復雜,其中包含了后學更進一步推衍、修飾的內容,此亦有可能。前輩學者有謂每論之下篇較為晚出,說疑是。不過,從總體上來看,“十論”諸篇本為墨子弟子申述之作,而主要為了表達墨子本人的思想。至于“墨語”諸篇,單純從文體來看乃是一種記錄或記述,不過,與“十論”相比,在形式上非常零散,乃所謂“語匯”,而非論文體式。所謂“語匯”,必纂集而成。而諸語匯于篇中又各以類相分,因此各篇之編纂當在記述者身后,去墨子之死殆有數十年之久。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26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