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莊子解讀(簡體書)
滿額折

莊子解讀(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9 元
定  價:NT$ 234 元
優惠價:87204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莊子》是中國道家思想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本書是對《莊子》其中十四篇的解讀,包括《莊子》內七篇及從外、雜篇中選取的七篇經典文本。每一篇均由經文、注釋、譯文與解讀四個部分組成。“經文”采用比較通行的郭象本;“注釋”部分對重要詞語、句子進行了解釋,對有分歧的解釋進行了辨析;“譯文”部分是對經文的現代轉譯,力求簡潔、優美;“解讀”部分是對各篇主旨的揭示及其現代意義的引申,入于《莊子》又出于《莊子》,從現代人的視野和生存感受重新看待它,以展現這部經典與當代生活的息息相通之處。

作者簡介

陳鼓應,男,福建長汀人,1935年生。臺灣大學哲學系及哲學研究所畢業。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和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現任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主編《道家文化研究》期刊,著有《悲劇哲學家尼采》、《尼采新論》、《存在主義》、《莊子哲學》、《老子注譯及評介》、《莊子今注今譯》、《黃帝四經今注今譯》、《老莊新論》、《易傳與道家思想》、《道家易學建構》、《管子四篇詮釋》等。
林光華,女,江蘇沭陽人,1979年生。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是道家哲學。在《哲學與文化》、《中國哲學與文化》、《哲學研究》、《中國哲學史》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目次

導論
內篇
逍遙游第一
齊物論第二
養生主第三
人間世第四
德充符第五
大宗師第六
應帝王第七
外篇(選讀)
馬蹄第九
天道第十三
秋水第十七
至樂第十八
雜篇(選讀)

導論
內篇
逍遙游第一
齊物論第二
養生主第三
人間世第四
德充符第五
大宗師第六
應帝王第七
外篇(選讀)
馬蹄第九
天道第十三
秋水第十七
至樂第十八
雜篇(選讀)
寓言第二十七
漁父第三十一
天下第三十三

顯示全部信息

書摘/試閱

導論
《莊子》是中國古老的哲學元典之一,與《老子》共同構成道家思想的主體。目前,海外有多種關于該書的譯本在流傳,國內也不斷地掀起讀莊的熱潮。《莊子》在當代大學的人文講堂上始終不可或缺,民間相關的讀書社也越來越多,這些都顯示出這部經典經久不衰的生命力。它不僅在歷史上有過深遠的影響,對當代文化的建構也有巨大作用。作為道家元典,它與儒家元典一樣參與塑造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性格、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處世方式,是我們今天了解自己、走向世界需要參考的寶貴資源。
本書是我們多年閱讀《莊子》的產物,在書寫上盡量平實易懂、深入淺出、貼近現實。我們在前人所作的大量注譯、研究的基礎上,對其主要篇章作了注釋、翻譯和解讀。這里,先對《莊子》的總體面貌及主要思想作簡單的介紹。
莊子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的思想宏大深邃,源遠流長,但作為歷史上的一個客觀人物,其人其書的真實面貌我們卻知之甚少。他的生卒年、故里以及該書究竟哪些出自其本人之手等重要問題,至今都沒有完全考證清楚,爭議性的說法很多。至于他的生平事跡、興趣愛好、家族背景以及寫作過程等等,史書留下的客觀記錄就更少了。
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記載: 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跖》、《胠篋》,以詆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
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污我。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司馬遷:《史記》,第七冊,2143~2145頁,北京,中華書局,1982。由此可以確知的是,莊子名為莊周,戰國時期人,很有學問,思想根植于老子,對孔子思想多有批評,其書以“寓言”為主,《漁父》、《盜跖》、《胠篋》三篇是他所作。此外,他淡泊名利、個性獨特、終身不仕,過著簡單的生活。但是,“蒙地”究竟是今天的哪里,他生活在戰國時期的哪一時段,《漁父》等外、雜篇是否出自其本人之手等問題都很復雜。
關于莊子的故里蒙地,目前有兩種最為主流的說法,一說屬宋國,即今天的河南商丘境內;一說屬楚國,即今天的安徽蒙城境內。以下宋國說、楚國說的介紹參考康中乾:《從莊子到郭象——〈莊子〉與〈莊子注〉比較研究》,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另有莊子是齊人說、魯人說等觀點,參見崔大華:《莊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宋國說,有三個比較明顯的古代文獻證據:《史記?莊子列傳索隱》說莊子乃“宋之蒙人也”;《淮南子?修務訓》高誘注“莊子名周,宋蒙縣人”;《漢書?藝文志》班固說莊子“名周,宋人”。馬敘倫在《莊子義證》之附錄《莊子宋人考》中又提出兩個有力的證據,一是《史記?宋世家》所據《左傳?莊公十二年》的“宋萬弒湣公于蒙澤”;一是《史記?宋世家索隱》所據莊子佚文:“桓侯行,未出城門,其前驅呼辟[按:辟乃宋桓侯名字],蒙人止之,后為狂也。”以上都證明了莊子是宋國人。當代持這一看法的學者相對比較多。
楚國說,始于宋代,多是從莊子的思想風格上來推斷的。朱熹在《朱子語類》卷一百二十五中說:“莊子自是楚人……大抵楚地便多有此樣差異底人物學問。”還有很多學者認為其與屈原的風格有相似之處,譬如光怪陸離的想象、恣意放蕩的筆法、意味雋永的隱喻。康中乾則認為:“莊子的文風有楚文化的特色,這確是實情。但不能因此就說莊子為楚人。”康中乾:《從莊子到郭象——〈莊子〉與〈莊子注〉比較研究》,5頁。他的思考可謂冷靜、嚴謹,畢竟風格相似的作品未必出于一地,關鍵還要看思想指向。楊義在《莊子還原》中則提出了一個比較中和的說法,他認為:“莊子為宋國蒙地人,但莊子思想上承老子,乃為楚學,多有楚人的文化基因。”楊義:《莊子還原》,5頁,北京,中華書局,2011。 書中有大量例證,說明莊子的祖脈在楚,其家族為楚莊王后裔,大約在楚悼王、肅王之際流亡于宋,所以他的思想、風格中都有楚文化的基因。莊子有楚國情結,時常流露故國之思。具體而言,有以下幾個根據:1.楚悼王死后,宗室發生暴亂,莊子家族受到牽連。從楚國北境到宋國有一條由墨者把守的通道,對于因吳起之變而逃亡的楚國公族,墨者會給予救濟。莊氏的某一支可能通過這條道逃到宋國。
2. 莊子“其學無所不”,可見受過良好的教育。其能與侯王直接對話,楚王還專門派“大夫二人”請他去楚國做官,這都說明莊子不是一般的平民,而很可能是“破落貴族后裔的身份”。
3. 《莊子》中描寫的楚人多聰明、智慧、修養很高(如郢人運斤、漢陰丈人、佝僂承蜩等故事),而宋人則多鄙陋(如宋人資章甫而適越等故事)。
4.《莊子》中流露出濃厚的思鄉情結,如《徐無鬼》中的“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則陽》中的“舊國舊都,望之暢然”。
5.《莊子》中諸多意象顯示出楚民俗信仰,如《逍遙游》中的“鯤鵬”意象與楚人的“神鳥情結”有密切關聯。同上書,15、17、19、21、24頁。這些說法確實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入理解《莊子》的視角,但其中也或多或少有些推測的成分,并無鐵證。總的來說,以上兩種說法各有道理,至今還有很大的爭論,隨著出土文獻的不斷增加,還有進一步考實的空間。其對我們理解《莊子》的哲理思想并不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只是提供一個更好地理解《莊子》的背景。
關于生卒年,《史記》只說“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具體年份可能在司馬遷的時代就已經模糊不清了,所以他沒有具體說。目前學界比較一致認可的是馬敘倫的考證結果,即莊子生于公元前369年(周烈王七年,即魏惠王二年、楚宣王元年),卒于公元前286年(周赧王二十九年)。參見崔大華:《莊學研究》,5頁;康中乾:《從莊子到郭象——〈莊子〉與〈莊子注〉比較研究》,2頁。
《莊子》文本目前流行的是郭象本,共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篇,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一般認為,內七篇是莊子本人所著,代表莊子思想,寫于戰國中期。外、雜篇是莊子后學所著,不晚于戰國末期,可能摻入了一些后代文字。劉笑敢在《莊子哲學及其演變》一書中對此作了嚴謹的考證。其概念方面的重要證據是:“內篇雖然用了道、德、命、精、神等詞,但沒有使用道德、性命、精神這三個復合詞(由詞根和詞根合成的詞),而在外、雜篇中,道德、性命、精神這三個復合詞都反復出現了。”劉笑敢:《莊子哲學及其演變》(修訂版),26~27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例如,內七篇中“道”字出現四十二次,“德”字出現三十四次,但沒有二字連用的“道德”一詞,而漢語詞匯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在漢語詞匯中首先出現的是單純詞,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復合詞才逐步出現。這樣的例子很多,因此劉笑敢斷定內篇早于外、雜篇。當然,還有一些次要證據。
《莊子》內七篇為莊子本人所作,這一點基本沒有什么爭議。外、雜篇則比較復雜,因為其思想有與內篇抵牾之處,譬如最明顯的是外、雜篇批評孔子的言論甚多,內七篇中則沒有如此。但也有與內篇吻合的地方,譬如《秋水》中視野的不斷開顯與《逍遙游》中“鯤鵬”的逍遙境界、《齊物論》中“道通為一”的境界都是一致的。所以,很難說外、雜篇沒有莊子的痕跡,有可能是莊子后學根據他的意思修改完成的,也有可能偶爾竄入一些另類的思想。劉笑敢在《莊子哲學及其演變》中斷定外、雜篇是莊子后學所作,并且將其分為“述莊派”、“無君派”與“黃老派”,具體內容如下:
“述莊派”以繼承與闡發莊子思想為宗旨,對莊子的本根論、人生論以及方法論都有比較深入的演繹和發揮。與莊子不同的是,這一派的思想更為現實,并賦予其更多的合理性,例如把莊子“無心”、“無情”的主張用于現實目的。《達生》中“佝僂承蜩”、“梓慶為”等故事都說明了這一點,它們不似內篇中莊子追求精神上的超越,而更多地思考如何將精神上的專一用到現實的成功中來。另外,這一派還提出了道家的“性超善惡論”,對道家人性論的建構具有不可忽視的貢獻。參見上書,251頁。
“無君派”對莊子思想作了很多重要的改造,激烈地抨擊君權及仁義道德,強調因順人性之自然,提出人性淳樸、沒有剝削、萬物平等的“至德之世”(《馬蹄》),而不是逃到“無何有之鄉”(《逍遙游》)。春秋戰國時期,仁與義是儒墨顯學所推崇的重要道德觀念,這一派正是把批評的矛頭對準于此。《駢拇》篇開宗明義便說:“多方乎仁義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認為仁義是道德敗落的結果,圣人標榜仁義不但無功,反而有過。仁義是重要的傳統道德規范,無君派卻把仁義與道德對立起來。參見劉笑敢:《莊子哲學及其演變》(修訂版),260頁。
“黃老派”是莊子后學中年代較晚的一派,其思想與莊子相距最遠。這一派吸收了儒家和法家的思想,兼談道德、仁義、法術,還提出了君無為而臣有為的觀點。這一派對儒、法思想的容含,最明顯的體現是在《天道》篇。《天道》曰:“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義次之,仁義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是非已明而賞罰次之。”這里明顯容含了法家的刑名思想,又曰:“君先而臣從,父先而子從,兄先而弟從,長先而少從,男先而女從,夫先而婦從。夫尊卑先后,天地之行也,故圣人取象焉。”這明顯容含了儒家尊卑有序的思想。參見上書,272~274頁。
由此可見,《莊子》三十三篇尤其外、雜篇的思想比較復雜,我們需要對出自莊子本人之手的內七篇有深刻、準確的理解,才能分辨出外、雜篇中哪些可能是莊子的思想,哪些可能是莊子后學發揮的思想,哪些可能是完全與莊子意圖相悖的別派竄入的思想。同時這也提醒我們,不能先入為主地把《莊子》三十三篇看成是一個邏輯謹嚴、內容一致、沒有矛盾的哲學體系。畢竟我國古代書寫哲學的方式與西方不同,其多用箴言、寓言,寫作方式本身也荒誕詭譎,并且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門下弟子的記錄與傳承。此外,古代也不像今天這樣有版權意識,作品不受法律的保護,經文常常被任意更改,詮釋者可以主觀地加入自己的思想,并且還常常根據時代、現實的需要刪修、整理。這些都導致了我們識別孰為莊子本人所作所述的困難,但這不妨礙我們了解《莊子》的主旨,因為貫穿這部經典始終的主線、核心精神是清晰的。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