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清代《莊子》考證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清代《莊子》考證研究(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  價:NT$ 210 元
優惠價:87183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清代<莊子>考證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章清代學術視野下的《莊子》考證;第二章清代《莊子》輯佚考論;第三章清代《莊子》文字校勘;第四章清代《莊子》訓詁研究;第五章清代《莊子》篇章辨析等。

 

作者簡介

羅彥民(1972—),男,湖南隆回人。2002年畢業于四川師范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2009年畢業于揚州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廣東省嘉應學院副教授,學校第二批中青年骨干教師重點培養對象。主持和參與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各一項,在《文藝評論》、《船山學刊》、《廣西社會科學》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十多篇。

目次

緒論
第一章清代學術視野下的《莊子》考證
第一節清代學術發展大勢
一 清初實學思潮的涌動
二 乾嘉考據學的盛衰
三 今文經學與子學的復興
第二節清代學術與《莊子》考證
一 乾嘉學術對《莊子》考證的影響
二 考據學風下的《莊子》考證概觀
三 清代《莊子》辨偽的發展
四 乾嘉考據學與《莊子》考證進程關系分析
第二章清代《莊子》輯佚考論
第一節 《莊子》佚文佚注考論
一 《莊子》佚文佚篇考
二 《莊子》佚注考
第二節清代《莊子》佚文輯錄考
一 《困學紀聞》及其清代校訂者輯錄的佚文
二 徐廷槐等人輯錄《莊子》佚文
第三節清代《司馬彪(莊子)注》輯佚
一 司馬彪及其《莊子》注考論
二 孫馮翼輯《司馬彪(莊子)注》
三 茆泮林《司馬彪(莊子)注考逸》
四 黃奭《(莊子)司馬彪注》
五 郭慶藩輯司馬彪《莊子》注
附:《一切經音義》引《司馬彪(莊子)注》
第三章清代《莊子》文字校勘
第一節盧文弨:校文簡練,方法多樣
一 盧文昭校勘述記
二 盧文弨對《莊子音義》的校勘
三 《莊子音義考證》簡評
第二節高郵二王:校法精當,集證為要
一 王氏父子《莊子》考證概說
二 王氏父子《莊子》校勘述論
三 乾嘉經典考據法的典型運用
第三節俞樾:綜合校勘,承上啟下
一 俞樾校勘及其校《莊》概說
二 各種校勘法的綜合運用
三 俞樾《莊子》校勘簡評
第四節郭慶藩、孫詒讓:通《說文》,重形校
一 郭慶藩《莊子集釋》
二 孫詒讓《莊子札趍》
第五節章太炎:間事校勘,辨識精確
一 章氏學術及其《莊子》研究
二 《莊子解故》的文字校勘
第四章清代《莊子》訓詁研究
第一節高郵二王:聲訓為主,考證嚴謹
一 “因聲求義”法的廣泛運用
二 “對文”訓詁及其他
第二節俞樾:宗法王氏,稍有未逮
一 以“明通假”訓釋《莊子》
二 “文法一律”法的運用
三 俞樾《莊子》訓詁評析
第三節郭慶藩:成績顯著,得失并見
一 《莊子集釋》的訓詁成就
二 郭慶藩對二王的補證與襲用辨析
第四節孫詒讓:厘定前說,見解獨到
一 以聲訓法厘正前訓
二 《札》同詞異證及其他
第五節章太炎:精于聲訓,簡繁得當
一 “聲訓”及“對文”法的精細運用
二 章太炎訓詁特色及其著述態度
第五章清代《莊子》篇章辨析
第一節宋明學者《莊子》篇章真偽的辨析
一 宋人對《莊子》篇章真偽的辨析
二 明人對《莊子》文本真偽的辨析
第二節清代《莊子》篇章真偽考辨
一 王夫之《莊子》篇章真偽辨析
二 林云銘《莊子》篇章真偽辨析
三 吳世尚、胡文英的《莊子》辨偽
四 宣穎、陸樹芝的《莊子》辨偽
第三節清代《莊子》篇章關系考辨
一 清前學者對《莊子》三篇關系的認識
二 清人對《莊子》三篇關系的辨析
第六章清代《莊子》考證的其他方面
第一節舉證不嚴的《莊子》考證
一 王懋竑《莊子存校》
二 吳汝綸《莊子點勘》
三 于鬯《莊子校書》
第二節 《莊子》音韻研究
第三節引《莊》為證的考證
一 引《莊子》證古音、釋字義
二 引《莊子》證經、史、子
結語
參考文獻目錄
后記

書摘/試閱

但清代學者進行的考據,實際超出了顧頡剛的概括,還包括歷算學、輯佚學、金石學、地理學等。雖然考據學的研究對象是以古籍文獻為主,但在搜羅證據時,往往會逸出文本文獻,如對地理、金石的考證等;而古本輯佚則為文本文獻的考證提供直接證據,因而輯佚學自然可以躋身于考據學之列。總之,考據是清代考據學者的方法論原則,也是他們所用治學方法的總稱。就其治學內容而言,“在考據學諸學科中,以小學為先導與樞紐,小學之中又絕重音韻學;四部書中經史子集兼治但又以經史為主;考據與義理兼治但又偏重考據;詞章之學與釋道之學被排斥在學術以外”。可見,考據學的重心不在于詞章和義理,它的主要內容在于音韻、訓詁、校勘、輯佚和辨偽等資料的搜集整理方面。
在清代,考據學又稱樸學、實學、漢學、考證學、考核學。稱為“樸學”,是側重于它實事求是、不尚浮華的特征;稱為“實學”,是側重于其重實際、重實證的主張和旨趣;稱其為“漢學”,則與宋學相對,是側重于其崇尚漢儒重小學訓詁與名物考辨的學術特質;而稱“考證學”、“考核學”或“考據學”,則是強調其治學方法和治學精神的本質特征。“漢學”、“樸學”是相對于“宋學”、“理學”而言的,多少帶有門戶之見。因此,用“考據學”這個稱呼最為中肯,較“漢學”、“樸學”之名更能比較準確反映清代學術的特點。
(二)考據學者群體及其治學路徑
關于乾嘉考據學興盛的原因,學界多有闡析,本書不再贅述。總之,清代學術發展至乾嘉年間,學者皆以考據自相標榜,朝野上下無不彌漫著以考據為時尚的空氣。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