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開物誌:尋找生活的原型
滿額折

開物誌:尋找生活的原型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物,是會呼吸的。
透過手感與溫度,回溯人與自然的親密關係。
印花樂藝術設計工作室、萱遠服裝工坊、椿版畫工作室、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品墨良行、娃娃國玩木頭、玩銀工房、木合金WM Design(可以並排)
知名開物職人帶您品味台灣,重溫手工時代的溫潤時光。

有時候,記憶與技藝是同義詞。
日本民藝之父柳宗越曾說:「工藝之美即是素材之美。」
好的物件,能從中讀出材質的表情和語言,讓我們想像物的前身。本書從「布」、「紙」、「木」、「金」四種材質出發,探訪各領域手創職人。聽他們揉合記憶與技藝,具現造型、用途與材質的最佳平衡。

作者簡介

文字工作者、中法翻譯、劇場編創、表演藝術雜誌特約撰稿、藝術收藏+設計雜誌特約撰稿

目次

前言:手感的材料學

開物檔案:布
萱遠服裝工坊Garçon Manqué——從雕塑到服裝,讀出線條的語言
inBlooom印花樂藝術設計工作室——天然溫柔的台灣記憶
椿版畫——布與紙的印刷藝術

開物檔案:紙
樹火紙博物館——紙與情長
品墨良行——設計生活的實踐

開物檔案:木
娃娃活玩木頭——喜歡樹,喜歡木頭,喜歡玩木頭
木合金 WM Design——探索複合媒材,延伸藝術創作

開物檔案:金
玩銀工房——一把銀壺鍛敲十四年

結語:物的溫柔革命

書摘/試閱

開物檔案:布
撰稿 許書惠
物之源
臺灣的自然環境不利紡織發展,清朝時代,即使地方官員大力倡導,紡織的風氣一直無法興盛起來。在農業社會「男耕女織天下平」的觀念底下,臺灣「男有耕而女無織」的狀況,雖然是受到自然環境的限制,卻仍然被歷來負責撰寫地方志的官員批評,認為臺灣婦女個性懶惰,奇特的是,她們卻又有著高超的刺繡技巧,幾乎可與蘇杭女子分庭抗禮。貧困人家的女孩,光是靠著刺繡的手藝,大概能勉強維持一個家庭的生活所需;富貴人家的女兒則身穿綾羅綢緞,打扮光鮮亮麗,彼此以精緻的女紅互相誇耀,可這會兒,又讓臺灣婦女落入性喜豪奢的罵名。
日本時代出版、連橫所著的《臺灣通史》裡,敘述臺灣曾經出產過一項轟動北京的招牌布品。據說在咸豐年間,有一位出身南京織造局的蔡姓工人來到臺灣,他從江浙地區進口絲,在臺南織造綢緞紗羅,號稱「雲錦」。根據史書記載,雲錦的質地柔韌、花樣新穎,又兼能染色持久、不易褪色,一時遠近馳名,成為許多人進京時的最佳伴手禮。甚至,光緒皇帝大婚時,曾指名特定品項和花色,命令臺灣布政使採購雲錦進貢,帳褘衣褥之類,竟能件件照圖織成,更讓皇帝龍心大悅,盛讚臺灣雲錦即使與江浙官局的織品相比,也絲毫不落下風。
臺灣民間並非不曾試圖在本地開創紡織事業。同治初年,一位廣東籍的漢人在臺南聘請工人養蠶,有鑑於臺灣原生桑樹所產的桑葉不適合養蠶,因此特地從廣東引進適合養蠶的桑樹品種,於臺南東門外一帶種植,慘澹經營了幾年,只在剛開始的時候稍微有一點成績,最後終究因為不堪虧損而無法繼續。
至於政府官員,更始終沒有放棄勸說臺灣人民發展紡織。光緒初年,有官員命令在臺東種植棉花,然而,多雨氣候下,採收的棉花經常以腐敗收場。劉銘傳在臺灣擔任巡撫的時期,曾命令政府官員到江浙、安徽等地,蒐集蠶桑之種,並將栽種、飼養的方法編印成書,在民間大力推廣植桑養蠶,另外還購買棉子,動用官府的力量,命令農家播種。雖然有富紳林維源配合政令,在大稻埕等地種植桑樹,但隨著劉銘傳的離開,相關事業也跟著停擺。
臺灣的紡織事業始終無法克服技術和成本問題,幸好貿易十分發達,布料的進口非常方便,面對民間大量的用布需求,也不虞匱乏。一般來說,早期臺灣社會使用的綢緞紗羅主要來自江浙一帶,棉布則大部分出於福建地區的福州、泉州等地,甚至連臺灣本地所產、可用來編織的植物纖維,也通常是將原料輸出到外地,再把完成的布品進口回來。加上許多農作物的經濟價值都勝過桑樹和棉花,使得紡織事業更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至於盛名一時的臺灣雲錦,據說在蔡姓工人過世之後,因後代子孫的遊惰而式微;今天,我們只能靠著書上的文字敘述,來憑弔這一頁傳奇而綺麗的夢幻逸品了。

 

萱遠服裝工坊Garçon Manqué——從雕塑到服裝,讀出線條的語言
撰稿 陳琡分
一款款設計簡單但工法紮實講究、色彩多樣且柔和的大小提包;一件件講究剪裁與用料、中性又不失女人氣息的服裝——這是留法服裝設計師蔡宜真開設之萱遠服裝工坊的自創品牌Garçon Manqué,意思是「男孩般的女孩」。不論是提包、服裝或品牌名稱,整體所呈現出的氣氛,幾乎就是蔡宜真本人的特質。
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雕塑組的蔡宜真,求學時期讀的都是美術班,「從小我就是音樂、美術、家政等藝能科表現最好,尤其很喜歡畫畫。我父親是老師,他之所以讓我一直念美術、一直學畫,是因為他覺得這樣我以後可以念師大,或至少也當個教畫的老師。」但蔡宜真對教學始終興趣缺缺。念完大學、辦過幾次創作展後,她進一步決定將創作當成自己個人之事,不願讓商業滲入自己對藝術的熱情。
「我不想用藝術家的角色來賺錢謀生,那會讓我在創作上受到侷限,無論我的作品受歡迎與否。簡單地說,我就必須去符合市場。我不想,我不喜歡。」蔡宜真認為創作是自己的,其中有許多個人的私密元素,她不願與人共享,更遑論販售。「我本來就不是個喜歡暴露自己的人,這是我的個性。」她說。

母親的龜毛小助手
在創作潔癖下的另一頭,蔡宜真隱隱浮現的,是她在服裝方面的天份。「我覺得我會走上服裝設計與製作,其實跟本性比較有關。」蔡宜真始終記得以前母親在家裡做衣服的場景。「我媽媽雖是家庭主婦,但她學過裁縫,偶爾會有人請她幫忙做衣服,也會接一些工廠代工,像是做包包或洋娃娃的衣服等等。」
有時蔡宜真會充當母親的小助手,幫忙做點剪線頭之類的零工;有時則從助手搖身一變,成為要求繁多的服裝設計師。「我很喜歡畫一些衣服,要我媽媽照著做,還會跟媽媽說:這個粉紅不是我要的粉紅。很龜毛。」結果因為永遠都不滿意做出來的衣服顏色,蔡宜真「設計」、母親製作的衣服,都是妹妹在穿。「我小時候就很明確地知道什麼顏色才是我要的顏色,只是當時才在念小學,沒有相關知識經驗來支撐,不懂得該怎麼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只知道『我要的不是這個』,大人就覺得:妳這囡仔好盧。」蔡宜真笑說,如果那時手上有一本Pantone色票就好了。
上了高中,蔡宜真手上雖一樣是拿著畫筆,腦子裡已經開始思考日後往服裝業發展的可能,但一來尚不明確,二來眼前仍有父親的期望,即使沒考上師大,還是念了美術系。上大學後,她和母親之間的「合作」也更進一階。「大一時,有次我請媽媽幫我做一件大衣,告訴她我要什麼樣式。我媽那個年代做衣服沒有打版,都是直接在布上面畫。做出來後我就說:為什麼這裡只能這樣?不能修嗎?這兩片不能合起來嗎?這樣不是也可以嗎?就自己試她的縫紉機、自己亂裁。」母親看了大皺其眉,直說沒有人這樣做衣服,「但我就覺得沒差啊。做好之後,我帶去學校當做雕塑時的工作服穿,結果學姐看了就說:這妳自己做的嗎?可以做一件給我嗎?」那是蔡宜真自己做的第一件衣服。
開始踩上縫紉機,做了衣服,蔡宜真續往提包邁進,同樣又獲得同學的注意。「我們班一個男生看了我自己做的包包,就說要跟我訂。結果我一有訂單,人就開始緊張。因為我那時還不太會車,老是車不準。」自己用的,歪歪斜斜沒關係,要給別人的就不行,「所以我就反覆練習,控制好踩縫紉機的速度,慢慢車,車得很漂亮。」沒想到交貨時,同學看到完美車工,反而出聲抗議,「他說:怎麼這麼整齊?我不是要這麼整齊的,我要妳那個。」
及至畢業前的幾次展覽,讓蔡宜真釐清了創作對自己的意義。既不想走上父親期望的教職,也不願以藝術營生,加上蔡宜真始終對服裝情有獨鍾,又堅持要讓自己至少具備一項專業技能,便自然而然轉往服裝發展。「小時候我喜歡幫我媽剪線頭,到現在我還是很愛剪線頭。我爸一直覺得我沒當成老師、跑去做衣服,是我媽給我的壞榜樣。」蔡宜真笑著說。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