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社會工作導論(簡體書)
滿額折

社會工作導論(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9.8 元
定  價:NT$ 239 元
優惠價:8720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社會工作導論》是社會工作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也是本專業核心課之一。作為入門與起步的課程,既要高屋建瓴,又要面面俱到,需要涵蓋社會工作的理論、方法和實務。本書力求以全面性、系統性、本土性、時代性為標準突出特色。特色一:教材定位準確。以本科生的精品課程為標準,以研究生的提高學習為目標,以社會工作者考試為輔導,結構與內容不僅符合目前的教學要求,而且緊扣時代發展需要。特色二:教材形式新穎。全書力求通俗易懂,結合大量的案例教學,符合學生學習心理,也符合專業的實務性要求。另外配備有完整展現形式的PPT。特色三:教材內容本土化。同類教材的本土適用性不強,本書結合我國現在社會工作發展的需要,從我國開展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提供可轉化的知識和能力,很多內容具有原創性。特色四:教材實踐性強。在框架、觀點與描述上與《全國社會工作師考試用書》儘量相對應,減少學生學習的重複性,滿足學生學習的多樣性要求。因此,本書可以供普通高校社會工作專業本科和研究生教學使用,也可供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機構、管理機構等有關部門工作人員參考,是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助手。

作者簡介

李莉(1974.8— ),女,武漢科技大學文法與經濟學院副教授,社會工作教研室主任,湖北重點文科基地湖北非營利組織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博士后。兼任城鄉社區社會管理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理事會副秘書長。湖北省社會學會理事。中國人民大學非營利組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曾經在香港中文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近年來致力于社會工作、公共管理和社會學的教學研究研究,先后主持和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發改委項目、民政部項目以及其他省部級項目近十項,在《中國行政管理》、《社會工作》等雜志上公開發表論文50多篇,多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轉載。主編或參遍過4本教材,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中國公益基金會治理研究——基于國家與社會關系視角》,《和諧社會中的婦女非政府組織:角色、作用與行動》等專著。 
李金紅(1972.2— ),男,博士,中國社會工作實務研究院副院長,江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湖北省政治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湖北省社會學會理事,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理事。先后主持和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項目、國家民政部項目以及其他省部級項目20余項,在《中國社會科學評論》、《江漢論壇》、《社會主義研究》等雜志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多篇論文被《人大復印資料》轉載。

目次

第一章 社會工作的定義與框架
第一節 社會工作的定義
第二節 社會工作的領域
第三節 社會工作的構成要素
第四節 社會工作的功能

第二章 社會工作的發展歷史
第一節 社會工作的歷史起源
第二節 專業社會工作的產生與發展
第三節 我國社會工作的歷史與發展

第三章 社會工作的哲學基礎、價值觀和專業倫理
第一節 社會工作的哲學基礎
第二節 社會工作的價值觀
第三節 社會工作的專業倫理及困境
第一章 社會工作的定義與框架
第一節 社會工作的定義
第二節 社會工作的領域
第三節 社會工作的構成要素
第四節 社會工作的功能 

第二章 社會工作的發展歷史
第一節 社會工作的歷史起源
第二節 專業社會工作的產生與發展
第三節 我國社會工作的歷史與發展 

第三章 社會工作的哲學基礎、價值觀和專業倫理
第一節 社會工作的哲學基礎
第二節 社會工作的價值觀 
第三節 社會工作的專業倫理及困境 
第四節 我國社會工作的本土價值觀與專業倫理 

第四章 社會工作的理論 
第一節 精神分析理論 
第二節 認知行為理論 
第三節 社會支持理論 
第四節 人本主義理論 
第五節 生態理論 
第六節 增權理論與優勢視角 

第五章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第一節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概述 
第二節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人生發展階段與特征 

第六章 社會工作過程
第一節 社會工作過程要素
第二節 社會工作者的角色
第三節 通用社會工作過程模式
第四節 社會工作實務的通用過程 

第七章 個案社會工作
第一節 個案社會工作的理論模式
第二節 個案社會工作過程與服務技巧
第三節 個案管理 

第八章 小組社會工作
第一節 小組社會工作的理論模式
第二節 小組社會工作過程與程序
第三節 小組社會工作的技巧 

第九章 社區社會工作
第一節 社區社會工作的理論模式
第二節 社區社會工作實施的原則與程序
第三節 中國社區社會工作的特點與技巧 

第十章 社會工作行政
第一節 社會工作行政的定義和類型
第二節 社會工作行政的基本過程
第三節 社會工作督導 

第十一章 社會政策
第一節 社會政策的含義與類型
第二節 社會政策理論的發展
第三節 社會政策的一般過程
第四節 中國社會政策的演變與現狀 

第十二章 社會工作研究
第一節 社會工作研究概述
第二節 社會工作研究的一般過程
第三節 社會工作研究的主要方法

顯示全部信息

書摘/試閱

第二章 社會工作的發展歷史 

作為一個助人自助的專業,社會工作經歷了從志愿性工作到行業性工作再到專業性工作的發展歷程。現代意義上的社會工作為何首先產生于西方?伊麗莎白一世這位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女王,與社會工作的發展有何關系? 

第一節 社會工作的歷史起源 

現代社會工作最早產生于西方。該專業的產生與發展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它是在回應個人與社會需求的過程中孕育出來的,是歐美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所促成的,同時,社會工作也在其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社會工作的產生與發展在西方社會有著悠久的思想淵源和直接的社會動力。 
一、歐美社會工作產生的歷史背景 
(一)古希臘、古羅馬及古希伯來時期的思想 
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它所取得的精神成果孕育了后來的整個西方文明。古希臘人認為幸福是在與他人分享中獲得的,富人將自己的財富分給窮人是獲得幸福的一個途徑。這種幸福觀為人們在生活中互助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思想基礎。 
西方法制觀念源于古羅馬時期的法制精神。古羅馬人的法制精神在社會工作思想淵源中的體現就是人們對社會責任感的強調。古羅馬人認為富人對窮人的幫助是宗教責任,并且在幫助過程中還要保證窮人獲得尊嚴,這樣富人才能顯出自己的尊貴。富人視幫助窮人為責任和義務,并且保證受助者的尊嚴,從中萌生了社會工作價值觀所強調的保障公民權利的觀念。 
古希伯來人則強調公正地分配社會財富。西方最偉大的經院哲學家之一托馬斯·阿奎那認為,公正就是大同與分配。所謂大同,指每個人按貢獻來享有財富;分配指每個人都公平地享有財富。這種正義觀既強調個人貢獻,又考慮社會公平,成為社會工作價值觀所強調的社會公平與正義觀產生的思想淵源。 
(二)基督教教義中的博愛思想 
基督教的教義主要集中在其經典《圣經》中。基督教的愛的觀念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上帝對人類的愛——慈愛,人類對上帝的愛——敬愛,人對人的愛——博愛。特別是博愛,即“愛人如己”,是基督教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時遵循的“黃金定律”。它又可以解釋為:你愿意人怎樣待你,你也要怎樣待人。這種博愛思想要求人們不僅要愛自己的家人、親朋、鄰居,還要愛所有陌生人,甚至自己的仇敵,即“愛他人”。它是通過寬容、忍讓、犧牲、施舍等美德表現出來的。《圣經》中多處告誡教徒和世人“要愛你的仇敵,為逼迫你的人祈禱”、“為兄弟舍命”、“有求你的,你給他”、“變賣自己所有的財產分給窮人”等。值得一提的是,《圣經》中要求的“犧牲、施舍”不是出于同情和憐憫的恩賜,而是出于愛心的慷慨奉獻。基督教的這種博愛思想,成為現代社會工作產生的直接思想根源。 
(三)人道主義價值觀念 
經過了近千年的“黑暗的中世紀”之后,西方社會終于爆發了矛頭直指教會統治的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在文藝復興的浪潮中,西方人打倒了神圣教權,恢復了世俗王權的權威;在啟蒙運動的洪流中,西方人又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建立了資本主義民族國家。“人道主義”正是從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所倡導的“人文主義”發展而來的。人道主義價值觀所蘊含的社會工作的思想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以人為本原則:承認人的尊嚴和價值,并把它們作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 
(2)自由平等原則:承認每一個人生而平等。賦予人的自由平等權利以極高的價值。 
(3)自我實現原則:強調尊重人的個性和發揮人的潛能。 
(4)博愛原則:認為人與人之間有著互相支持、理解和幫助的義務。 
(5)社會正義原則:倡導正義的社會應當承擔起對個人的責任。 
人道主義所包含的這些價值觀成為現代社會工作產生的最直接的思想根源。 
(四)英國工業革命 
專業社會工作產生和發展的直接社會動因則源于英國的工業革命。19世紀40年代,英國首先完成了工業革命。隨后,德、法等西歐主要國家也于19世紀四五十年代相繼完成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以大工業生產方式取代了小農經濟,無疑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場重大經濟變革,也促進了社會的急劇變遷。在社會變遷過程中,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淪為城市貧民。同時,工業社會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也造成了普遍的失業和貧困現象。社會劇烈動蕩,經濟時常波動,新舊觀念交替,現實生活增加不確定性,大量貧民存在,不僅給社會安全帶來了巨大的威脅,也造成了越來越復雜和嚴重的社會問題。工業革命帶來的負面后果,引起了許多思想家、政治家和社會有識之士的關注,他們致力于解決這些問題,進行了很多的努力和嘗試,社會工作就是其中一種。 
二、社會工作的出現 
西方國家早期的慈善救濟事業主要是由教會推動的。在基督教的經典教義中,扶危助弱不但是教士們的義務,也是教徒們死后避免天譴而使靈魂得救的方法。這種宗教觀念指引著信徒們從事各種慈善活動。不過此時的宗教慈善活動一般是零星的、分散的,規模也不大。 
但是,自英國工業革命興起,“圈地運動”使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成為游民;宗教改革又使大量教會被解散,過去依靠教會救濟的貧民失去了容身之所。貧困問題衍生的諸如社會治安、犯罪等大量社會問題困擾著這些新興的工業國家。僅靠宗教慈善活動或是個人慈善之舉根本無法解決這些社會問題。在這種形勢下,歐美國家實施的一系列救濟法規、社會運動和福利舉措,為早期社會工作的產生提供了直接的實踐土壤。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