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斯坦福極簡經濟學:如何果斷地權衡利益得失(全新升級版)(簡體書)
滿額折

斯坦福極簡經濟學:如何果斷地權衡利益得失(全新升級版)(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  價:NT$ 288 元
優惠價: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原版引進,斯坦福大學最地道的入門經濟學課程!
無須基礎,從入門到精通,給你36個經濟法則關鍵詞,教你深刻理解經濟世界的真實運作,學會快速做出正確的經濟決策!

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的經濟課!從36個經濟學關鍵名詞入手,每篇約3000字,用生活實例引入主要原理,解釋、分析經濟現象,概念清晰,沒有經濟基礎,也能輕鬆理解。簡約不簡單,說明我們認識複雜的世界,在經濟社會中,成為一個更聰明、更成熟的參與者。理性決策,更聰明地工作,提高效率與生活質量。

作者簡介

(美)提摩西泰勒

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的經濟學教授,

美國經濟協會權威刊物《經濟展望雜誌》主編,

斯坦福大學“傑出教學獎”得主,

美國通用教材《經濟學原理》作者。

名人/編輯推薦

1、原版引進,斯坦福大學蕞地道的入門經濟學課程!

斯坦福大學蕞具人氣的經濟學教授蒂莫西?泰勒,凝聚20年教研成果,親手執筆。

2、理解經濟世界的真實運作規則,學會快速做出正確的經濟決策!

無需基礎,通俗易懂,36個關鍵經濟學名稱,帶你深刻理解經濟世界的真實運作,助你快速做出正確的經濟決策!

3、你不必是經濟學家,也可以跟任何人開口聊經濟。

從36個經濟學關鍵名詞入手,每篇約3000字,用生活實例引入觀念原理,概念清晰,兼具廣度與深度,融會貫通各項經濟議題,讓你擁有高人一等的見解!

4、“美國經濟協會”誠摯推薦!《時代周刊》引述率蕞高的關鍵經濟知識!《美國圖書館雜誌》年度蕞佳商業書!

 

在豪宅里對上流社會人士讚揚經濟學家多有智慧,就像是在街頭宣揚政治人物有多忠誠信實──簡直是天方夜譚。雖然面對種種偏見,我仍然強烈主張經濟學有助於讓我們了解這個世界。內人說經濟學是我的宗教,而我是傳道人,才會如此堅信不移。而我也多次在研討會或各種社交場合,被人要求推荐一本能把經濟學講清的書。他們並不想看讚美自由市場的書,或關於政府乾預市場之必要的學術論文;他們對政治與政策自有看法,但也有自知之明:承認自己的某些觀點,或多或少是建立在不可靠或不存在的經濟學認知上。我能夠體諒這種狀況,坊間有太多經濟學的書,各種稀奇古怪的都有,但我很難指出一本輕鬆易讀的非教科書,可以讓人完整了解經濟學的重要原理。我希望你正在閱讀的這本書,可以傳授微觀微觀經濟學和宏觀宏觀經濟宏觀經濟學當中有用的知識。本書雖然不足以讓你從事經濟預測的工作,但絕對能使你更有自信且更有說服力地與人聊起經濟話題。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你懷疑我在企圖推銷某種經濟政策。如果是這樣,那我的政治立場傾向哪一方呢?這種懷疑論是可以理解的,但真相卻是:如果你懷疑本書內容會偏向自由派或保守派的經濟政策,或是任何政黨,我可以簡單回答“不會”。專業的經濟學家,無論他們的政治立場是什麼,都會使用我在本書將討論的工具和概念。經濟學不是一套答案,而是追尋答案的架構。舉例來說,我們可以把經濟學的研究分成兩大類:微觀微觀經濟學和宏觀宏觀經濟宏觀經濟學。微觀微觀經濟學是從個人、企業的觀點展開,宏觀宏觀經濟宏觀經濟學則是探討經濟的整體觀點。有一個古老但貼切的比喻:宏觀經濟宏觀經濟學就像在看森林,微觀經濟學則是看個別的樹木。學好經濟學的訣竅,就是對於森林和樹木兩者,能有一個整體的理解。本書前18章主要讓讀者對微觀經濟學有所認識,我會先討論商品市場、勞動市場、資本市場如何運作,然後擴大範圍,討論不受約束的市場可能遇到的問題,例如壟斷及缺乏競爭、污染與環境危害,對於新技術、創新和大型公共基礎建設的缺乏等問題,貧窮和收入不均持續或上升,以及保險市場運作失衡。上 述議題都提供了政府介入的潛在理由,但為避免太偏激,微觀經濟學的最後一章會提醒讀者,民主政府試圖處理這些議題時也可能會失敗。本書後半段會探討宏觀經濟宏觀經濟學的課題,包含經濟成長、失業、通貨膨脹、國際貿易、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無論你對市場和政府各自扮演的角色有什麼樣的看法,我希望本書能夠挑戰你的看法。我也希望它能夠提供一個語言和架構,讓你更清晰地表達自己的信念,並且在這個時代的經濟論戰中,成為一個更聰明、成熟的參與者。

目次

微觀經濟學篇
01 人們賣弄的經濟學原理只有50%是正確的
經濟學家如何思考:對公共政策做出建議的經濟學,大多只用到大學入門課程的程度。
02 做自己最適合做的事,就有更好的生產力
分工:經濟學的一部分,即是瞭解並分析市場經濟每天所協調完成的豐功偉績。
03 市場均衡點並不表示人們對結果感到滿意
供給與需求:知道每樣東西的價格,卻不知其價值,這就是經濟學家。
04 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有所取捨
價格下限與價格上限:價格管制的問題在於是否能達成目標,或適得其反?
05 增加的生產成本可以轉嫁給消費者嗎?
彈性:思考需求與供給有無“彈性”這個基本觀念,就可對市場做出有憑有據的預測。
06 你的薪水最終由你的產出決定
勞動力市場與工資:在每個人才市場,工資的均衡點是由該市場的勞動力供給量相對於勞動力需求量而決定的。
07 折現值是個很重要的觀念
金融市場與報酬率:就像商品市場或勞動力市場一樣,資本市場也可以用同樣的供需架構來解釋。
08 人一生積累財富的關鍵是什麼?
個人投資:評估投資標的時,要衡量四個要項:報酬率、風險、流動性、稅負。
09 壟斷的本質是對勤勞者課稅
從完全競爭到壟斷:經濟學家約翰?希克斯爵士曾說,壟斷的最大好處,就是平靜的生活。
10 是大池塘裡的小魚,還是小池塘裡的大魚
反托拉斯與競爭政策:獨家交易、掠奪性定價等名詞的定義,看起來模糊且不確定,但的確就是如此。
11 最佳的管制法或許就是解除管制
管制與解除管制:若能尊重激勵因素與市場力量,管制手段也可以運作得很好。
12 主張絕對的零污染是不可行的 ?
負外部性與環境:解決環境污染的方法,已經從命令與控制轉變為市場導向的激勵設計。
13 自由市場並不保證會給發明者獎勵
正外部性與技術:即使有法律保護,創新成功的公司也只能拿到它所創造價值的30%~40%。
14 繳稅是用強迫的方式克服搭便車問題
公共物品:順著每個人自利的本性,將無法創造公共物品,所以政府必須徵稅來建設。
15 社會福利計畫是在援助與激勵之間拔河
貧窮與福利計畫:社會保障網不應是令人難以起身的吊床,而應能緩衝你掉落下來時的力道,並讓你再彈上去。
16 什麼樣的收入不均程度算合理?
收入不均:根據研究估計,收入不均的擴大,約有兩成是由全球化對工資造成的壓力導致的。
17 品牌可以讓消費者對品質比較放心
資訊不完全與保險:資訊不完全造成了保險市場難以解決的失衡問題。
18 誰能監督代理人?
公司與政府治理:最不信任公司治理的人,最有可能相信政府可以監督公司。
宏觀經濟學篇
19 人均GDP是一個有用的比較工具
宏觀經濟學和國內生產總值:人均GDP較高的經濟體,在很多方面都有較好的發展。
20 為什麼人們重視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長期來看,經濟增長是唯一會影響生活水準的因素。
21 經濟衰退,薪資很少會大幅下降
失業:勞動需求量下降,才會導致失業。
22 通脹率走高會使市場運作不順暢
通貨膨脹:溫和的通貨膨脹,優於過度補貼所造成的通貨緊縮。
23 貿易順差的真正意思是借錢給國外
貿易差額:貿易順差與逆差,談的是金錢的流向,以及向哪邊的流動比較大。
24 短期看需求,長期看供給
總供給與總需求:對整體經濟來說,總供給量必須等於總需求量。
25 菲力浦斯曲線是一種短期現象
失業與通脹之間的取捨:失業率與通脹率,從長期來看沒有任何的取捨關係。
26 政府的錢是怎麼花的?
財政政策和預算赤字:財政政策是用來概括政府的租稅與支出政策的一個專有名詞。
27 權衡性財政政策,知易行難
反經濟週期的財政政策:租稅是自動的、反經濟週期的財政政策。
28 美國累積負債的長期前景很糟糕
預算赤字與國民儲蓄:短期的預算赤字,在經濟衰退期間不是一件壞事。
29 金錢對我們沒有任何用處,除非把它花掉
貨幣銀行學:銀行實際上是通過放款的過程來創造貨幣。
30 中央銀行既有權力,也有責任
聯邦儲備委員會的權力:美聯儲主席是世界上最有權力的經濟要角。
31 你可以牽馬到河邊,但不能強迫它喝水
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是否應該用來應對金融泡沫,這一點是有爭議的。
32 不用擴大貿易就很富裕的國家根本找不到
國際貿易利益:相似商品的跨國界貿易會給國內生產者帶來更激烈的競爭,而競爭有助於低價和創新。
33 全球化的整體方向將提高全世界的生活水準
保護主義論戰:保護主義是指政府對國內產業提供間接補貼,由國內消費者用較高的價格埋單。
34 匯率劇烈波動會對經濟造成很大干擾
匯率:利用穩定或緩慢變動的匯率,可創造有利於貿易與投資的環境。
35 美元大幅貶值對美國並沒有顯著的負面影響
國際金融風暴:遭遇金融危機的國家都有某些共同點,其GDP會大幅萎縮。
36 未來的經濟不再是零和遊戲
全球經濟觀點:未來的經濟在不斷的挑戰與崩解中將出現巨大機會。

書摘/試閱

36 未來的經濟不再是零和遊戲
全球經濟觀點:未來的經濟在不斷的挑戰與崩解中將出現巨大機會。
這個世界的經濟變得越來越整合。世界貿易組織等機構正在減少貿易與資本流動的法規障礙;通信與資訊交流變得更便利、更便宜,這使得全球生產變得更容易合作;商品物流的成本下降——不僅是空運、陸運或海運實體產品的成本,以網際網路方式寄送數位商品與服務的成本亦如此。全球經濟變得越來越不受國界限制,越來越全球化。
檢視全球經濟現狀時,先從全球GDP和人口開始是很有用的,然後再比較不同類型的國家的GDP和人口。標準的分類方法是首先劃分高收入國家(美國、加拿大、歐盟各國、日本等),然後把世界按區域劃分(東亞與太平洋地區、東歐與中亞、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區、中東與北非、南亞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世界銀行用這個方法把世界各國分類,並提供國際資料,使得我們能快速流覽全球經濟情勢。
2009年,全球GDP大約是58萬億美元(按目前的美元價值推算),全球人口為68億,因此,全球人均GDP約為8500美元。高收入國家總人口約占全球人口的16%,而產出占全球GDP的72%,其人均GDP大約是37,000美元。高收入國家都面臨著各種爭論與問題,包括失業、政府預算赤字以及人口老齡化。幾十年來,這些國家的平均經濟增長率為2%~3%。2007~2009年,由於全球金融危機,這些國家的經濟停滯,但長期而言,它們有強大的基礎建設優勢,有教育程度較高的勞動力與良好的人力資本,有強大的實物資本投資,擅長發展與應用技術,而且市場制度運作良好。
區域經濟掃描
東亞與太平洋地區較大的經濟體,包括中國及所謂的東亞“四小虎”(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等國。這些國家的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29%,僅中國就占大約1/5。這些國家的總產出占全球GDP的11%,該地區的人均GDP約為3300美元,差不多是高收入國家人均GDP的1/12。然而,該地區是過去幾十年來經濟成功的主要案例,最初是20世紀70年代與80年代“亞洲四小龍”經濟快速成長,然後是中國經濟在過去30年的快速增長。該地區經濟長期增長主要歸功於良好的基礎:高儲蓄率、高國內投資率,以及致力於通過擴大公共教育建立人力資本。這些國家有很強的意願引進並運用技術,也極願意為生產者提供市場激勵,融入全球經濟。即使是中國,也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
東歐與中亞地區最大的經濟體是俄羅斯,但波蘭與土耳其的GDP也很可觀。這個地區的總人口大約占全球人口的6%,產出占全球GDP的4.5%,因此人均GDP約為6400美元。該地區涵蓋的國家很廣,從西部的波蘭與捷克共和國,到中部的俄羅斯聯邦與土耳其,一直到東部的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對這麼龐大的地區來說,一概而論是有風險的。我在回顧時仍然感到驚奇,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後期,當人們談論蘇聯經濟時,仿佛它可以和美國或西歐的經濟相提並論。很多人(甚至是經濟學家)都被蘇聯的奧運冠軍與國際象棋冠軍、太空計畫以及莫斯科發展得不錯的部分欺騙,其實當時蘇維埃陣營整體的人均GDP非常接近墨西哥或巴西的水準,而非美國的水準。該地區的國家,按世界標準來看,有教育程度較高的人口,也與歐洲高收入國家有著較密切的關係,但它們仍然處於過渡時期,正試圖擺脫過去數十年承襲政府固定補貼的模式以及有缺陷的法律制度。
旋風般的環球之旅的下一站是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其中較大的經濟體是巴西、墨西哥與阿根廷。該地區的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8.5%,產出占全球GDP的7.2%,人均GDP約為7200美元。20世紀70年代與80年代,該地區的很多國家有些特別的問題:龐大的政府負債、金融危機、損害經濟長期增長的內部導向型(inward-looking)保護主義貿易政策,以及可怕的通脹(有時瀕臨惡性通脹)。度過了21世紀最初10年,這些國家已經大致上擬定了宏觀經濟政策。它們已經駕馭進而消除了惡性通脹,基本上(不是完全)放棄了保護幼稚產業,而且把部分國營產業民營化,減少了價格管制,其經濟表現越來越好。它們目前優先實施的政策之一是解決教育程度與醫療水準的巨大不均問題,這些不平等成了腐敗和民粹主義滋生的溫床,會妨礙經濟成長。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還需要嚴肅看待全球經濟競爭,這些國家仍然存在太多市場障礙及貿易障礙,即使在該地區內部也是一樣。
接下來是中東與北非。這個地區的總人口大約占全球人口的5%,產出占全球GDP的2%,人均GDP約為3200美元,較大的經濟體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朗與埃及。考慮到該地區的地緣政治的重要性(即石油),令人感到吃驚的是,該地區的經濟規模並不是很大,如果不是因為石油,它幾乎不可能在全球經濟中佔有一席之地。該地區的長期經濟前景似乎不穩定,人力資本投資不高,教育程度也不高,尤其是女性。除了石油產業,它的實物資本投資也很低。市場制度(例如金融與法律等市場經濟的基礎條件)缺乏妥善發展,政治自由有限,而人口增長率一直很高。未來數十年裡,該地區將出現非常多的教育程度低的年輕工作者,目前尚不清楚要如何吸收這些人口。石油產業是資本高度密集型產業,不可能雇用他們。政府已經有預算赤字,不可能提供公共部門工作機會。民間部門沒有能力向外擴張,也無法吸引工人加入。
南亞地區最大的經濟體是印度,其他大國包括巴基斯坦與孟加拉。這個地區的人口大約占全球人口的23%,但其產出只占全球GDP的3%。該地區的人均GDP是1000美元,非常貧窮,但一些跡象仍然振奮人心。尤其是印度,該國正在減少對經濟的重度管制,並朝市場激勵與全球導向邁進。印度目前在經濟上是兩極化的國家:就如某位經濟學家形容的,一部分是矽谷,另一部分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通常來說,印度仍是一個低收入國家,但其經濟中的某些產業有競爭優勢,尤其是在高科技與服務業的貿易方面。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有48個國家,其中最大的經濟體是南非,人口最多的國家則是尼日利亞。這個地區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12%,總產出占全球GDP的比例不到2%,人均GDP約為1100美元,與南亞的情況類似。然而,近年來非洲出現了一線曙光,非洲的教育程度與醫療水準在最近數十年大幅提升。舉例來說,自1960年以來,兒童死亡率降低了一半以上。1960年,只有約1%或2%的人口接受了中等教育,如今大多數國家接受中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已達30%或40%。部分非洲國家的經濟得到了扎實的成長,尤其是南非,按照世界標準,已經屬於中等收入國家。然而,非洲還有很多人過著僅能糊口的生活,其國家最好的情況是治國無方,最壞的情況是混亂或內戰。
經過這一趟旋風式的巡禮,我想花一些時間討論中國與印度的具體情況,因為這兩個國家擁有全球大多數人口。2009年,中國大約有13億人,印度有11億多人,合計人口超過全球人口的1/3。這兩個國家仍然非常貧窮,2009年,中國的人均GDP大約是3700美元,印度的人均GDP約為中國的1/3。然而,這兩個國家近年來呈現出了強勁的經濟增長趨勢。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實際GDP每年增長大約9%,印度的實際GDP在過去十年每年增長6%~8%。別忘了快速增長的威力:每年的增長率為9%,中國的經濟規模每隔八年會翻一倍;每年的增長率為7%,印度的經濟規模每隔十年會翻一倍。
對窮人來說,過去幾十年,世界上的最大變化是中印兩國爆炸式的經濟增長,讓更多人擺脫了生存性貧困(subsistence poverty),這件事情比人類歷史上的任何其他事情都更快實現。有趣的是,這兩個國家是以不同的方式達到如今的成就的。中國專注於製造業,有相當自由的市場經濟,以及不同於西方式的民主政治體系。印度則聚焦於技術與服務業,在民主的政治體系中自我修正,變得更加以市場為導向。
全球經濟的重大議題
未來數十年內(不是短期幾年內),全球經濟面臨的主要危險將是什麼?
舉例來說,貿易戰爭有可能使全球經濟陷入癱瘓嗎?經濟史學家告訴我們,19世紀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曾經也有全球化的時期,但因接二連三的戰爭、反貿易的政策以及經濟大蕭條而終止。這些情況有可能再次發生嗎?趨向自由貿易的基本動能從未消失,貿易成本不斷下降,通信變得越來越容易,全球商業版圖、國際法律與金融、國際運輸在未來將變得更容易管理。此外,人們也會因善用貿易而持續獲得經濟利益。
能源短缺的影響又如何?在未來30年到40年,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可能大幅上漲,但供給不太可能出現嚴重不足。隨著能源價格的提高,運用現有技術開發並使用化石燃料資源(例如油葉岩與油砂)將非常划算。新興技術將有助於發現新能源,或者更有效地利用現有資源,並且產生各種替代品。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取得的經濟利益,大多已經不是來自依賴大量能源的舊產業,而是來自資訊與電腦技術等產業。因此,我不認為能源危機在未來幾十年內會使全球經濟偏離軌道。
環境危機會終結經濟長期增長嗎?美國社會為保護環境付出的成本大約占GDP的2%~3%。這個成本似乎是固定的,不會隨著時間增加。因此,當經濟增長時,不需投入更多資源,就可以持續使環境變得更清潔。另一個好消息是,經濟快速增長的國家,例如中國、印度與墨西哥,已經比一個世紀以前的美國更加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雖然這些國家的空氣和水的品質按美國標準來說還不夠好,但已經在改善。通常來說,更富裕的國家更願意在環境保護上花費資源。把能源稅作為降低污染的動力,也會減少能源危機風險。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結合將是一個持續挑戰,它在經濟上確實可行,但需要政治上的充分護持。
人口增長的速度會超過全球經濟增長的速度嗎?這種擔憂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暢銷書中尤其常見,而目前的思考更注重國家人口結構的變化——出生率下降且平均壽命延長。在日本和西歐國家,人口結構變化是如此明顯,以至於人口數量在未來半個世紀將大幅減少。即使是在很多低收入國家,其人口出生率相較於20世紀60年代與70年代也一路下跌。如同我太太所常說,當女性的教育程度提高,並且避孕變得很容易時,事情的轉變是令人驚訝的。目前的預測是,在2050年左右,全球人口將超過90億,之後會持平或下降。通過適當投資農業研發來養活全球人口,應該是有可能的。
當你聽到關於經濟政策的辯論時,似乎每件事都會造成威脅。然而,未來的經濟在不斷的挑戰與崩解中將出現巨大的機會。世界經濟將不再是固定成長式的零和遊戲,美國經濟的成長也不必以犧牲其他國家為代價。相反,全球經濟在本質上像是一種合作創業,如果每個國家在遍佈全球的貿易、生產、技術與知識的網路中合作,那麼大家便都能更快速地成長。在這個網路中,每個國家仍然掌握著自己的命運。若一個國家的政策有助於建立人力資本與實物資本,創造並推廣新技術,改善法律與金融的基礎設施以支持市場競爭,那麼這個國家的經濟就會成長。反之,若無法構建一套成功的政策,那麼其經濟將節節落後。
確實有一些因素導致人們擔心美國經濟未來的競爭地位。我們需要從小學、中學及大學教育上著手,需要解決個人與政府過度舉債的問題。我們需要在實物資本與技術的持續發展方面創造投資的動力,需要為人口老化做好準備,並正視醫療成本上升的問題。這些議題都很實際,也是各國終將自行面對的問題,無論歐洲、中國、印度或拉丁美洲的經濟情況如何。我們的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
美國第三任總統湯瑪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曾說:“有知識的公民,是共和國正常運作不可或缺的要素。”雖然美國的經濟制度十分健全,但它仍需要有知識的公民于公于私認真支持。于私是扮演工作者、管理者、消費者、存款人、投資人與創業家的角色,於公則扮演公民、選民與政治人物的角色。本書秉持著尊重市場力量的精神,但也承認這些市場力量有時可能失靈。我們相信政府的政策可能非常有用,但也明白在某些情況下,這些政策不僅沒用,反而會弄巧成拙。本書試圖呈現兼顧短期需要與長期成功因素的觀點,讓讀者能夠搞清楚世界各區域的經濟議題。
經濟學的觀念與洞察方法,為讀者提供了有用的語彙系統,讓他們能夠清楚地解釋全球不斷演進的經濟中一定會發生的事情以及可能的權衡取捨關係。在很多情況下,經濟學並不指向唯一的正確答案,但它可以引導我們找出更條理分明、更深思熟慮的辦法去解決問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