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團體工作:機構實務指導手冊
93折

團體工作:機構實務指導手冊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50 元
優惠價
9351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一本詳盡且實用──
適用於「非營利機構、公部門與營利機構」實施團體工作的指導手冊

團體工作已成為眾多人群服務機構所選擇的治療取向,本書由兩位團體工作領域的學者專家所撰寫,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將概念直接轉換成實務,在強調臨床團體工作技巧的同時,也重視全面性地瞭解符合現今實務場域所要求的機構制度。

專業人員可經由本書獲得在不同機構帶領不同團體的知識、技巧、並知覺其複雜性。書中易於執行的內容亦能使專業人員成功地將不同的概念、想法與技巧運用於團體工作實務中。

本書特色:
․實用、詳盡、立即可用的團體治療計畫,包括團體目標、每週聚會指導方針、討論主題、活動、相關研究、以及其他重要的工具。
․涵蓋三類主要機構:非營利、公部門與營利機構,透過研究與實證治療的支持,回應實務工作者的真實經驗。
․以獨特的機構觀點介入,包含了機構結構、政策、歷史、工作人員、政治性的、非正式與正式的規範、以及多元的案主群。

作者簡介

Lupe Alle-Corliss 具有雙語臨床社工師證照,任職於精神衛生機構。曾在加州州立大學人群服務課程(The Human Service program at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Fullerton)擔任講師,也協助開設社會工作碩士課程(MSW program)。基於開設課程的經驗,她也為實務工作者、教師與學生提供與精神衛生相關議題的在職訓練。

Randall Alle-Corliss具有臨床社工師證照,有著與不同的社區機構及眾多個案的工作經驗。他任教於加州州立大學人群服務課程與擔任實習協調教師(The Human Service program at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Fullerton),目前亦任職於加州芳塔納市(Fontana)凱薩醫療中心(Kaiser Permanente)精神科。

譯者簡介
溫如慧
學歷:台南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經營與管理博士候選人、英國巴斯大學社會與政策學系碩士後研究(Bath University, M. Phil.)、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社會工作碩士(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MSW)、社會工作師高等考試及格、老人專科社會工作師考試及格/經歷:彰化基督教醫院社會工作員、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社會工作師/現職:嘉南藥理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

黃琇櫻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學士/經歷:馬偕醫院社會工作員/現職: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社會工作督導

練家姍
學歷:英國巴斯大學社會與政策學系碩士後研究(Bath University, M. Phil.)、英國厄斯特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Ulster University, MSc in Applied Psychology)、社會工作師高等考試及格/經歷:家扶基金會研究發展室專員、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兼任講師、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講師/現職:專職翻譯

鮑曉詩
學歷:英國巴斯大學管理碩士(Bath University, MSc in Management)、東吳大學英文系學士(輔修心理系)/經歷:東吳大學英文系助教、國科會大學外文發展專案研究員、英國JP Strategic Consulting (UK) Ltd.倫敦外語工作室翻譯及總編輯/現職:英國JP Strategic Consulting (UK) Ltd.執行長

鮑曉萱
學歷:東吳大學法律系、日本國立大阪大學文學部戲劇專修/經歷:英國JP Strategic Consulting (UK) Ltd.倫敦外語工作室 執行副編輯、英國JP Strategic Consulting (UK) Ltd. 執行副總監

推薦序
「團體工作」這門課程是社會工作系很重要的一門實務操作與必修基礎課程,也是社會工作協助案主改善問題的處遇方法之一,團體工作的理論內涵、技巧運用與操作成為社會工作者必備的知識與技術。學習團體工作的知識與技術,可以幫助社會工作者以團體介入的方式,運用團體工作技巧、強化團體的目標,並善用機構與社區的資源以協助具有類似問題的案主,維持與追求其健康與幸福,達成社會工作者助人的使命。
要培養可以勝任專業任務與使命的專業人才,專業養成教育的好壞就變得很重要。要有好的專業養成教育,除了良好的師資、教學環境與教學方法外,好的教材也是一項很重要的條件。近年來,社會工作專業在台灣快速發展,開始有一些有心的學者從社會工作實務角度來翻譯與撰寫中文教科書,為台灣的社工教育注入了一股新活血,使學習社會工作的莘莘學子有一個較正確而豐富的學習教材,作為一個曾在基層社工實務現場打拚,而今日忝為社會工作基層教育工作者之一的我而言,這實在是社工生涯中一件令人高興的樂事。
這本由溫如慧老師等人翻譯的《團體工作》教科書,也是屬於這種性質的中文教科書之一。本書作為一本「團體工作」的社會工作的教科書,除了具有上述的屬性外,它更具有下列的特點:

一、本書原文內容係以社會工作系學生而撰寫的團體工作,也因應不同機構的需求及對於團體成效的要求,本書以機構的視角看待團體工作的運用,也提供許多與年齡相關的治療主題,並介紹有關的問題和統計數據之相關研究,使我們能夠透過本書的閱讀,瞭解團體工作的新觀點與發展趨勢,成為一個跟得上世界潮流的社會工作者,並期以最先進的知識轉化融合成自己的實務智慧,以提供服務對象最佳的服務品質。
二、本書提供了促進將理論直接轉換到實務的學習方式,從案例解說理論,並導入團體技巧的培養,使讀者在閱讀及學習團體工作的理論時,不會停留在抽象概念的囫圇吞棗,而能夠具體地瞭解理論是如何被實踐,社工具體服務行動背後的理論基礎又是什麼,這對於需要具有理論基礎而又必須有實際服務的社工專業實踐者而言,會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教材。
三、除了融合團體理論與操作技巧,本書也討論了團體工作的實施與機構性質與制度的關聯性,使得社會工作者學習如何在不同機構背景下執行團體實務。這對專業社工的專業能力養成是很重要的,而這也是其他有關團體工作的著作較少提到及討論的。
四、本書亦包含倫理議題的討論,可以引發學生多方面的思考,對專業社工的養成也是非常重要的。台灣的社工界越來越重視社工倫理的議題,本書剛好符合這個時代的潮流與需求。
五、本書是由一批具有多年臨床實務經驗又有良好學術訓練的資深專業社工者所翻譯,因此對於書本內容中有關的實務案例所要傳達的精神與方法,有比較具體的掌握,而較不會停留在字面概念的轉譯而已。

總之,這是一本理想的「團體工作」教材,因此當溫如慧老師要我為這本翻譯書寫一篇序言時,本人不揣簡陋也不顧開學忙碌,仍然戮力地寫了這篇序言,希望它的出版有助於社工學生的學習及台灣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發展。
張振成
於台北輔仁大學

目次

推薦序
關於作者
序言
致謝

§ 第一部分 導論
第一章 團體實務導論 

§ 第二部分 培養團體技巧
第二章 團體工作原理 
第三章 認識團體發展 
第四章 團體工作的理論與實務 

§ 第三部分 機構技巧發展
第五章 認識機構系統與多元個案 
第六章 機構中團體工作的倫理與法律議題 
第七章 如何在機構成功地帶領團體 

§ 第四部分 應用團體與機構技巧
第八章 技巧的應用:生命週期取向 

參考書目 
名詞索引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團體實務導論 

團體工作的優點和弊病
優點
團體工作的優點不計其數,Jacobs 等人(2006)問了一個基本問題:「團體諮商和個別諮商到底哪個好?」他們誠實且簡潔的回答也總結了我們的觀點。

這個問題是很難回答的,因為答案會因人或情況而異。有時兩者擇一治療效果較好,有時結合兩者同時治療效果最佳。對大多數人來說,團體治療可能較具優勢。對某些人來說團體諮商較好,因為成員需要他人的投入,加上其實聆聽能比訴說學到更多。(p.19)

簡單來說,為什麼團體治療奏效呢?想想每個人都是在團體環境中長大,莫不是透過家庭、學校、有組織的活動,就是透過工作。這些就是我們身為人類成長的環境,團體治療亦同。它也提供了一個能讓人聚在一起分享問題和擔憂,更能好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況,並互相從他人經驗中學習。團體治療幫助個別成員學習關於自己,並且豐富人際關係。團體治療能因應孤立無援的感覺、憂鬱、焦慮、且能幫助成員做出顯著的改變,因此能感到生活品質的改善。
當個別成員進入團體,並能夠和其他團體成員自由交流時,經常能重建當初將他們帶來團體的問題。在團體領導有技巧的指導下,團體能夠給予支持、提供替代想法、或溫和對待這位成員。以此方法成員得以解決已有的困難、學習替代性行為(alternative behavior),且個人能培養新社交方法。在團體治療期間,成員經常感到不是獨自一人。既然有許多成員因他們的問題而感到自己是獨特的,因此聽到他人遭遇相似困難的經驗,對他們來說是令人欣慰的。在團體提供的可信任氛圍中,團體成員能無所顧忌地彼此關心或互相幫助。
團體工作的優點對曾指導過團體治療,或是在工作上見證過團體過程(group process)的任何人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在文獻中也明確指出這些優點。例如,Jacobs 等人(2006)指出領導團體的九項理由:效率、共通經驗、在資源和觀點上更具普遍性、歸屬感、技巧練習、意見回饋、替代學習、近似真實生活感(real-life approximation)(譯註:指團體如同社會的縮影,可在團體中練習新行為然後使用在真實生活)、以及承諾。
效率
「將數個擁有共通目的的當事人組成團體進行治療,能節省可觀的時間和努力」(Jacobs et al., 2006)。在許多情況下使用團體形式,更可周到地服務當事人。我們討論過的心理教育團體就是一個好例子,心理成長類團體、其他如指導兒童、青少年和老年人這些團體亦同。
共通經驗
典型的情況即為,當事人認為他們的問題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是無助的、難以憑一己之力做出改變。團體治療幫助成員認知到在面對問題時,他們並不孤單,因為世上有其他人正因相同問題而掙扎。很多團體成員知道原來其他人也擁有相同焦慮和情緒問題,他們會感到安慰。這種領悟減少了經常感到的孤立感和羞恥感。「團體提供了一個形同實驗室的自然環境,在此示範給這些求助者知道自己並非孤獨無助,並且有希望能開創嶄新人生。」(M. S. Corey & G. Corey, 2006, p.5)
更多樣的觀點和資源
團體在本質上提供了更多樣的觀點和資源。「若不是他們分享資訊、解決一個問題、探索個人價值,就是發現彼此擁有相同感覺,整個團體的人能提供更多的觀點,因此就擁有更多的資源」(Jacobs, et al, 2006, p.3)。Shulman(1984)將這種在團體中分享多重資源的合作元素稱作「分享資料」;由於許多個人光靠自己能使用的資源十分有限,所以團體被證明是十分有效的。
歸屬感
許多在此領域的學術研究指出:強大的人類需要歸屬感(Adler, 1927; Berne, 1964; Kottler, 1994; Maslow, 1962; Trotzer, 1999; Yalom, 2005),而團體就提供這樣的歸屬感。這種需求對某些症例來說特別珍貴,例如退伍軍人;苦於物質濫用、飲食失調或精神疾病的人;或亂倫倖存者。「成員會經常彼此認同,然後感到自己是整體中的一部分」(Jacobs et al., 2006, p.3)。G. Corey(2005)附加說明:「團體提供了社會背景,在此成員能培養歸屬感和社群意識(p.113)。Sonstegard(1998b)寫到:團體參加者發現許多他們的問題在本質上是人際交往的,他們的行為擁有社會意義,在社會目的的組織中他們的目標最能被良好地理解」。
技巧練習
團體治療成員受益於在支持且保密的氛圍下解決個人問題,並且透過幫助他人來解決自身問題。當團體環境是安全且互相培育時,成員能在真實生活情況中使用新技巧和行為前,先在支持的環境中練習。團體實質上提供了一個安全的論壇,讓成員可以在此練習新行為。學習去思考關係中的「程序」(process)以及成功地處理衝突,是團體成員學到的極重要程序技巧(process skills)。許多團體成員迄今逃避衝突,並且不知道如何去解決關係中的衝突。結果,他們失去了親密行為、親密感、和承諾的能力。
Reiter(2008)強調:團體提供了技巧練習的機會。透過團體過程,成員能「理解別人是如何看待他,而且可以在當下學習培養更好的人際關係技巧。然後他們可以將人際交往的學習成果,應用於在治療室外的真實生活」(p.304)。
意見回饋
團體治療提供機會讓成員給予和接收立即的意見回饋,這些回饋是關於影響成員生活的擔憂、議題和問題。文獻紀錄顯示,藉由幫助他人,同時也會幫助當事人感覺良好(Yalom, 2005)。藉由在團體工作中幫助他人解決問題,參加團體治療的成員經常能增強自信心。團體意見回饋經常比個人意見回饋更強大的。一個人的意見回饋很容易被推翻,但當六、七個人說一樣的事,就不容易被推翻了。此外,有些成員在團體中的行為舉止和反應比在一對一諮商中更像真正的自己。團體治療的當事人從身為團體的一員這件事中,獲得某種認同感以及社會接納感。成員們學習如何在某一情感層面上訴說給同儕聽,而非只說給受過傾聽訓練的諮商師聽。在團體治療中,外部關係的轉換技巧更優於個體精神治療。
替代學習
團體治療透過積極參與和觀察他人,提供令雙方都獲益的機會。替代學習的機會在於:團體成員學習去觀察他人如何解決私人衝突。看見他人如何處理這些議題,可能提供成員自身問題新的解決方法,或是新的選項。
團體治療是一種人際學習的環境;當事人學習健康人際關係的實例。同儕示範了有效的溝通方式和健康行為。當成員學習這些更有效的模式,他們從同儕接收更加正面的意見回饋,而這些意見回饋增加了他們的自信心。有效的團體治療是一種團隊方法,亦是一種真正的努力合作。個人學習如何解決問題、信任同儕、以及群體精神(community spirit)。
近似真實生活感
團體治療將議題的探索設定在人際交往背景中,因此能更準確地反映真實生活。Yalom(1975)指出:對個人來說,團體治療是當事人人際交往世界的縮影。人際交往困難(意即投射和失真)可能呈現在成員和他人的關係中。通常在團體背景下,某位成員人際交往的慣常模式會被複製。這給予了團體機會去驗證和理解所發生的困難情形,並讓成員有機會去培養和建立嶄新的、更具建設性的交往模式。團體治療可能也仿效成員們的家庭經驗,讓成員討論家庭動力議題。當事人瞭解人際交往的困難如何對生活構成障礙,也許會感受到相關的人際關係議題需要解決。團體治療提供成員許多機會去觀察和反應他人的人際交往技巧;這也提供了整個團體機會,去培養一個親密的、社交的、互動的環境,而他們不需承諾團體外的人。一個有技巧的團體領導者能協助成員學習,教導他們把在團體中的互動情形,應用在真實生活和他人的互動上。前提是:個人在治療團體中應對其他成員的舉止態度,和應對其他團體(如:家庭、朋友和工作)時是相同的。
承諾
團體成員對目標的實現可能比在個別治療中更意志堅定。「支援的結合、隱隱約約的期望、以及不想讓團體失望的慾望,這些通常是促成行為改變的強大動力」(Jacobs, Masson, & Harvill, 2006, p.5)。團體過程強化了授權和使命責任感。
除了我們之前論及的優點,團體治療對某些年齡層的團體而言特別有效,例如兒童、青少年以及老人。團體成員可以學習適當的社交技巧,並透過和同儕團體的互動培養認同感、自信心、和性格塑造。成長性質的任務在團體模式中最能被滿足。團體治療可能是一種被矯正的情緒經驗,特別是如果很多過去的人際關係都是痛苦且困難的。個人經常會在成年後的人際關係中,重複童年期的模式。在團體治療中,成員經常變成社會的一部分,可能更像一個健康的大家庭,並有機會去體驗積極和療癒人心的人際關係。除了這些界定明確的團體工作的價值外,當然也存在對團體工作的誤解。一些常見的誤解如下:
團體治療比個別治療需更多時間才能奏效,因為成員必須花時間和他人分享經驗。有兩個理由說明團體治療可以比個別治療更有效率。第一、在小組討論中,即使成員沉默寡言,也能藉由聆聽他人經驗獲得治療效果。成員可能發現他們和其他成員有許多共通點,當他們嘗試解決某種擔憂,他們可以學習到更多關於自己的事情。第二、團體成員經常會提出能引起他人共鳴的議題,而這個議題其他人至今並未意識到或尚未提出。
個人成員將會被迫在團體中必須說出他們內心最深沉的想法、感覺、以及秘密。理想來說,在團體諮商中沒有人會被強迫做不願意的事。在團體中每個成員都能自己掌握要分享什麼、分享多少或者何時分享。成員如果還沒準備好吐露心聲可以選擇不分享。成員可聆聽他人,並思考他人所說的如何適用於自己的情形。當成員感到團體足夠安全且可以分享,那麼團體很可能就是有幫助且肯定的。如果成員對吐露心聲感到有壓力,團體領導者應該適當處理這個議題。
如果個別成員對發言感到有困難,他們將永遠無法在團體中與人分享。大多數的人都會對在團體中發言感到焦慮。不過在幾次小組討論後,幾乎無一例外地變得開始願意發言。團體成員記得在團體中哪些是新的資訊,所以他們很可能會給予新加入的成員很多支持,鼓勵新人侃侃而談。
在參加團體治療前,準成員(prospective members)經常得到說明團體優點的講義。這樣的講義可能提到:

團體治療能幫助你
組成目標。
增加自我意識和自信心。
洞悉他人眼中的自己如何。
發現有效的與他人相處模式。
培養令人滿意的人際關係。
藉由分享共同問題獲得心理支持。
學習如何將團體中習得的新行為,應用在團體之外。

團體治療之弊病
前述部分可見,團體工作對參加者來說可以非常有益。然而,團體治療或諮商並非萬應靈丹。根據Gladding(2004)所述:「團體治療並非解決所有人問題的萬靈丹。團體治療亦有具體的限制和弊病」(p.250)。團體治療的明顯禁忌包括:某些當事人的擔憂和性格不適於團體。
某些個人的問題在團體中被處理的深度不夠。團體壓力可能迫使某位當事人必須在他們準備好之前行動,如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團體治療可能流於從眾思考(groupthink)心理,刻板印象的、防衛的、以及落於俗套的思維過程變成規範,並且創造力和解決問題能力被壓制。
個人可能嘗試利用團體來逃避、或是因自私的目的而破壞團體過程。團體可能無法反映個別成員通常身處的社會環境。因此,習得的團體經驗可能不切實於主題。如果團體未能成功處理衝突和發展階段,當事人可能變得一籌莫展且無法從事任何建設性的解決,更甚者會發展出破壞行為,如找人頂罪(scapegoating)、團體自戀(group narcissism)以及投射行為(projection)(McClure, 1994)。
主管機關命令可能要求當事人參加團體治療即使他們尚未有充分心理準備、或者甚至違背當事人意願。「沒有意願或尚未準備好的個人可能會破壞或傷害團體,因為團體壓力可能迫使他們做出違反意願的行動,或使他們在未有充分心理準備狀態下進行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Jacobs et al., 2006, p.19)。
由於時間限制,有時在團體背景下某一個別團體成員的擔憂並無法充分處理。

現今的發展趨勢
在今日,團體工作已在多種助人行業中被廣泛使用,並且變成對某些症例來說最有效的治療模式。

這趨勢反映了現今在人本服務領域,強調提供當事人最具成本效益且有效方法的服務。在這資金緊縮、預算被刪隨時可能發生的年代,許多組織面臨困境,或者許多組織因高預算的案件被限制,無法提供較佳品質和適時治療。(Alle-Corliss & Alle-Corliss, 1999, p.194)

過去數十年人本服務機構面臨必須尋求節約方案的景況,結果在管理階層和人本服務專家的努力下,發現更具經濟效益的治療法。團體工作擁有豐富的歷史。事實證明團體工作在一系列的背景下,能關鍵地提供健全的治療服務,包括教育的、醫療的、社區心理衛生的、勒戒的(rehabilitative)、以及精神疾病的背景。Cosby 和Sabin(1995),在一所大型的健康維護組織(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 HMO)中進行實務,他們在著作中寫到:提供品質良好的專業治療十分具挑戰性,由於必須以持續縮減的資源,應對不斷增加的當事人數量。他們的HMO 實質上面臨了和所有的組織一樣的問題:必須以有限的預算服務廣大數量的症例─對心理健康服務要求的增加,以及令人無法接受的一長串的等待清單。其中一個策略是追求「加強門診病人日程的效能和有效性,以增加治療團體的使用度,特別是有時限團體(time-limited groups)」(Cosby & Sabin, 1995, p.7)。這計畫不僅僅為更多的當事人提供了所需的服務,而且具經濟效益。他們的工作以及其他研究員的治療結果,反映了團體治療變成治療法中的主要選擇。
Piper 與Ogrodniczuk(2004)認為效能、適用性、以及具成本效益為團體治療的主要優點:「鑑於團體治療和個別治療同樣有效,只需較少的諮商師時間,這似乎是更合乎成本效益的治療法」(p.642)。
團體治療被設計成能使用在許多不同類型的背景和個案的團體。簡明而短期方式組織的團體使用在某些特定的症例上似乎是很流行的。既然趨勢似乎朝向有時限團體,由於他們更具成本效益,他們可能擁有較狹義的目標。焦點可能在於「症狀的緩解、教導參加者解決問題的策略和人際技巧,促進個人的改變」(M. S. Corey & G. Corey, 2006, p.5)。
某位研究成員講述團體工作未來的許多可能性(參照Gladding, 2004; DeLucia-Waak, 1996; LaFountain, Garner, & Eliason, 1996; Shapiro, Peltz, & Bernadett-Shapiro, 1998)。他更加強調基於一特定理論培養和團體工作的新方式。例如,著重解決方法的諮商和短期治療團體漸漸增加,有別於問題解決導向團體「重視改變的信念、抱怨的信念和創造解決方法」(LaFountain et al., 1996, p.256)。同樣地,創造更多的預防類型團體也成為趨勢。
Brabender 等人(2004)收集了豐富的經驗證據,提倡「在大多數的案例下團體治療和個別治療介入同樣有效,在某些案例上團體治療甚至更為有效。只是團體治療更具成本效益,當治療必須受限時,團體似乎成為較佳的治療模式」(p.181)。
Jacobs 等人(2006)提到診斷標準的具體問題領域,適時發現團體治療最利於解決這些問題。這些問題包括憂鬱和焦慮、哀傷治療、物質濫用、飲食失調、童年期遭受性虐待、以及精神失調。在發展類型議題上,某些特定族群使用團體治療可能是相當有效的,如兒童、青少年、老年人個案,以及苦於相同症狀的病患如心臟病、癌症、以及腸胃道疾病(pp.165-174)。如前述所言,對某些特定族群和問題/議題而言,團體可能是最佳的治療模式。
和個別治療不同,團體治療提供「同儕的投入、多重的回饋意見、有效運用治療師時間、以及旁觀學習」(Sharf, 2008, p.605)。因此團體治療對今日的實務工作者而言仍是極具吸引力的治療選項。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3 51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