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轉動台灣:黃日燦與24位企業領袖的高峰對談
滿額折
轉動台灣:黃日燦與24位企業領袖的高峰對談
轉動台灣:黃日燦與24位企業領袖的高峰對談
轉動台灣:黃日燦與24位企業領袖的高峰對談
轉動台灣:黃日燦與24位企業領袖的高峰對談
轉動台灣:黃日燦與24位企業領袖的高峰對談
轉動台灣:黃日燦與24位企業領袖的高峰對談
轉動台灣:黃日燦與24位企業領袖的高峰對談
轉動台灣:黃日燦與24位企業領袖的高峰對談
轉動台灣:黃日燦與24位企業領袖的高峰對談
轉動台灣:黃日燦與24位企業領袖的高峰對談
轉動台灣:黃日燦與24位企業領袖的高峰對談
轉動台灣:黃日燦與24位企業領袖的高峰對談
轉動台灣:黃日燦與24位企業領袖的高峰對談

轉動台灣:黃日燦與24位企業領袖的高峰對談

定  價:NT$ 340 元
優惠價:90306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商品簡介

併購大律師黃日燦訪談24位包括傳產、電子及金融業的企業領袖,對談焦點為打造品牌、未來趨勢、創新創業與制勝策略等四大方向,期盼能引領台灣產業突圍,再創經濟奇蹟。

【強力推薦】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本書可為台灣產業發展帶來更多鼓舞和啟示
●宏?創辦人施振榮:轉動台灣一書展現台灣產業利用核心能力找到價值空間的積極向上力量
●前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這是企業領導人和創業者都必讀的一本好書
●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24位產業領袖無私分享轉型升級的心路歷程,相當值得讀者細心體會
●台灣證交所董事長李述德:本書訪談對話精彩,論點深刻,彰顯台灣產業的經營特質和決策視野
●清華大學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史欽泰:台灣產業何去何從?本書24位企業領袖提供的意見可供產官學界參考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林建甫:這是一本了解當今產業實務最佳的參考書

目錄:
打造品牌篇
1-1-和碩董事長童子賢
不重扎根 品牌只是虛榮

1-2-微熱山丘創辦人許銘仁
轉進精緻農業 遇見品牌魅力

1-3-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
升級轉型 併購海外品牌力

1-4-晶電董事長李秉傑
品牌非轉型唯一選項 尋找台灣產業結構最佳模式

1-5-緯創董事長林憲銘
代工非「慘」業 產業升級關鍵在找到「價值」

1-6-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
主打工業品牌 在技術下工夫

未來趨勢篇
2-1-遠流集團董事長王榮文
出版社要大膽跨界 搶文創財

2-2-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
系統業垂直整合 產業版圖重新洗牌

2-3-晶華麗晶酒店董事長潘思亮
產業接軌國際 才能終結22K

2-4-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
兩岸金融混血 聯手打世界盃

2-5-新日光董事長林坤禧
太陽能2.0時代 社區電廠崛起

2-6-裕隆汽車副董事長陳國榮
新能源、車聯網 汽車業新契機

創新創業篇
3-1-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
企業內創業 讓員工分紅入股

3-2-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
收購網路新兵 大企業脫胎換骨

3-3-DIGITIMES總經理黃欽勇
年輕人當家 打破陳規逆轉勝

3-4-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
產業隱形冠軍 帶旺民間活力

3-5-台泥董事長辜成允
讓年輕人看得到未來 願意打拚

3-6-怡和創投董事長王伯元
開店不是創業 不能當Career

制勝策略篇
4-1-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
併購後管理 董事會結構應三分天下

4-2-光寶集團董事長宋恭源
趨吉避凶 避免虛耗資源

4-3-華邦董事長焦佑鈞
認清市場定位 領先的技術非萬靈丹

4-4-大聯大集團董事長黃偉祥
團結力量大 產業控股進可攻、退可守

4-5-中美矽晶董事長盧明光
併購增強內部 填補藍圖缺陷

4-6-台灣大哥大董事長蔡明興
加值服務比高下 邁向三網合一新世界

【內容試閱】

打造品牌篇
童子賢:不重扎根 品牌只是虛榮

筆電市場近年大幅萎縮,曾有人提議台灣筆電五哥應該整併為一體,但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認為,筆電不會退出科技產品市場,筆電市場現在或許稍微走下坡,但應該已逐漸看到曙光了。

和碩與華碩五年前分家後,和碩主攻代工,在社會普遍看壞代工業的氛圍下,童子賢卻直言,如果只看品牌的高獲利和光鮮亮麗,不問背後的扎根基礎,這只是一種虛榮。

童子賢說華碩及和碩分家過程讓他「點滴在心頭」。他除了澄清當時華碩內部對分家並無歧見外,也指出政府應該建構購併、分割、振興產業等平台及法規制度,才有助於產業轉型升級。反之,則會拖累產業轉型與發展。

以下為童子賢和黃日燦對談的重點紀要:

黃日燦問
和碩和華碩分家是一條很有趣的轉型升級道路,這中間的心路歷程與每一個轉折都非常精彩,你是不是可以與我們談談這段過程?

童子賢答
其實公司分家剛好是併購的相反流程,併購可以讓企業更多元化、轉型升級。相對地,分割就像大家族分家一樣,如果兄弟姊妹覺得彼此發展的方向不一樣,就可以切割,各自去發展他們專長的一面。

法律和財務是很了不起的知識架構,沒有這樣的架構,人類文明大概也就毀掉了。但從法規和財務會計制度來說,台灣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台灣法令可以允許企業去併購,可是談到企業分割,法規制度就相對不足。當初華碩與和碩要分家時,我們就發現沒有法規可以讓一家原來上市的公司分成兩家上市公司。

當時包含施崇棠在內的人一直要我去向主管機關陳情,尋找合法的方式讓我們分家,否則你拖著我、我拖著你,這樣子會動彈不得。外界當然有很多猜測,說分家誰願意、誰不願意,我要澄清說,這其實是老大(施崇棠)一聲令下,我們其他人原本都還想維持原狀,但是老大就很理智地告訴我們說,「兩邊都大了,該分就要分」。

後來我用1,000元股票的比喻說服主管機關。1,000元裡面有500元屬於華碩品牌的價值,500元屬於華碩代工。現在我們要把這1,000元分割成兩張500元。主管機關問為什麼要弄得這麼複雜,搞得連法規也要調整去應付你們的分割?

我說我們不會沒事找事做。華碩當時已經是開始崛起的品牌,如果只是主機板品牌,蘋果不會有意見,HP、Sony也不會有意見。可是一旦變成筆電品牌,就會打到代工客戶。我們也許可以自豪地說,你看我們自家品牌筆電出貨量已經超過蘋果和SONY。可是你的OEM客戶會質疑,你是不是拿我的設計資料來圖利你自己的品牌啊?這就像一個人的神經系統開始錯亂,你的肌肉愈來愈強壯,可是你的神經錯亂,就會癱在那個地方,動彈不得。

把它分開來,讓它不要神經錯亂,一定對台灣整體社會和產業有幫助。如果強迫把兩個綁在一起,只有讓其中一個逐漸萎縮。

我自己在這些過程中點滴在心頭。台灣產業發展或民間各種東西的發展,應該不要依靠政府,也不要寄望政府,因為那本來就不該由政府來做。雅虎、Google或蘋果的出現是美國經濟部振興產業的結果嗎? 當然不是,美國政府只是把法規平台和法律架構做好,同時培育基礎人才。產業不需要一個由上而下思考的主管機關來指導產業政策。為什麼?這些當官的可能比你更不懂產業,產業的微妙之處去問張大帥(張忠謀)比較快啊!

但回過頭來講,政府確實有很多東西該做,比方說,談到購併、分割、振興產業,政府如果可以把服務平台、法規等制度都建構起來,就有助於產業轉型升級。反之,則會拖累產業轉型與發展。


未來趨勢篇
蔡明忠:兩岸金融混血 聯手打世界盃

富邦金控透過一次次整併成為金融業轉型、升級的指標企業之一。針對台灣金融業打亞洲盃,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表示,台灣金融業的人才和專業能力都不輸人,但國內金控必須先行整併。
他也指出,如果兩岸敵意降低、對台灣前途更有共識,那兩岸金融機構就有機會整併,產生的「混血」機構可以去打世界盃。

談到轉型升級,蔡明忠強調他一直希望讓富邦從家族企業變成機構化。另外,他也認為金融創新很重要的一環是將金控股票變成整合的貨幣、利用金控股票作為併購的籌碼讓產業升級。

以下為蔡明忠與黃日燦對談紀要:

黃日燦問
一開始先請你談談金融業應該怎麼轉型升級,富邦金控怎麼轉型升級?

蔡明忠答
產業要轉型升級,台灣金融業更需要轉型升級;尤其是相較於彼岸大陸,現在很多產業在兩地是競爭多於互補,但我們還常常沾沾自喜說,「保險法、證交法都是抄我們的嘛!」其實大陸很多方面已經走在台灣之前,並與國際接軌,不只是這些大行,甚至是中、小銀行都很積極往外看,很樂意對外取經。

我覺得大陸金融業過去這十年變得特別厲害。以互聯網為例,不久前與一位大陸金融業領導人聊天時,我說到「台灣的互聯網金融也很發達,每個銀行都以互聯網服務客戶,所有服務都是彈指之間可達。」

這位朋友聽完後說,「我懂了!但台灣應該叫金融互聯網,不是互聯網金融。」言下之意,台灣是把銀行實體搬到網路,只能稱為「金融互聯網」,大陸才是「互聯網金融」,像阿里巴巴的餘額寶、支付寶都是前所未有的,都是在互聯網環境中長出來的金融服務。

富邦剛併購富邦華一銀行,我常常向北富銀的人說,應該多去看看人家現在怎麼做。例如,線上軟體開發,在台灣很難找到一、兩家可以為你量身訂作的軟體公司,在大陸的選擇卻有一大堆;像富邦華一銀行最近將推出「行動信貸」服務,申請、審核均可於手機完成。

因此要呼籲主管機關,對創新要開放一點。當然,現在已經可以看到金管會有很多很好的措施,例如線上投保。

產業升級之道有二,除創新外,就是併購。併購效益各有不同,例如台北銀行與富邦銀行合併,就是著重在scale(規模擴大),併購港基銀行則是有互補性,可藉此跨出台灣;併購ING安泰人壽則是兼而有之,既擴大規模又有互補性,因ING安泰的通路以業務員為主,而富邦則有銀行保險管道。

創新創業篇
許勝雄:企業內創業 讓員工分紅入股

金仁寶集團董事長暨工總理事長許勝雄認為,面對全球化競爭的壓力,中大型企業有能力自己走出去打造自己的經濟區塊,所以政府不必給他們太多資源;但中小企業一定要依靠政府去與世界其他國家簽FTA(自由貿易協定),否則就會被迫外移。

談到外界對仁寶和聯想結盟的質疑,許勝雄認為兩岸必須要思考如何利用各自的優勢合作互補,否則就有太多重複投資、糟蹋資源,最後就是兩敗俱傷。

針對世代交替,許勝雄表示不擔心這個問題,因為他和幹部早就透過核決權限來區分各自的角色,而且他很強調企業內創業的概念,盡量讓員工可以分紅、入股。他還開玩笑說,他投資的公司,只要經營得愈不好,他自己的股份就愈來愈多;經營得愈好,他的股份就愈來愈少。

以下為許勝雄和黃日燦的對談紀要:

黃日燦問
台灣產業過去幾十年從進口替代到出口,然後到勞力密集,雖有不同階段的發展,每個階段都能很快知道要如何因應發展。但是過去這十年,台灣產業變得有點猶豫、停擺了。你從金仁寶集團董事長以及工總理事長的身分,怎麼看台灣產業轉型升級問題?

許勝雄答
近幾年來,台灣開始面臨全球經濟區塊成形以及台灣本身的結構問題,尤其是人力結構,所以企業紛紛開始到全球去布局。中大型企業有能力、人才、資金和技術等資源,有辦法自己走向全世界,所以政府不必給他們太多資源,反而是要給中小企業較多的資源。

以金仁寶為例,我們現在除了台灣以外,在中國大陸、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美國、巴西和波蘭等地都有工廠,我們可以透過自己在全球各地的工廠打造經濟區塊,讓客戶能夠得到較好的成本。但是中小企業沒有那個能力,所以中小企業一定要依靠政府去與世界其他國家簽FTA(自由貿易協定),如果我們沒有辦法簽FTA,那我們的中小企業就會被迫外移,這是我一直在擔心的。

全世界都在談轉型升級,美國在做新興產業、德國也在發展智慧型機器人,日本、韓國、甚至中國大陸,也都在轉型升級。台灣需要很多資源有效結合,才有辦法在全世界都在談轉型升級的時候,走得比別人更好。

首先,產、學、研三方應思索如何有效結合。很多基礎研究都落在學校裡面,但台灣現階段學校與企業的連結度很低,導致台灣基礎研究與產業脫鉤,甚至不如大陸,必須趕緊改善。

此外,我覺得政府應該重新提出一個政策工具,也許是資金、租稅或人才供給面的協助。更重要的是,政府可以提供市場誘因,而且要有企圖心和執行力,才有辦法去塑造新的產業政策。


制勝策略篇
苗豐強:併購後管理 董事會結構應三分天下

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認為,雖然近年許多人認為台灣陷入轉型升級困境,但許多大集團和中小企業其實不斷鴨子划水找尋應對方式,而隨著全球產業趨勢變動,企業要提升競爭力,併購及策略聯盟都是好方法。

人稱「併購先生」的苗豐強有相當豐富的併購經驗,他認為只要看產品發展策略圖,就可以看出哪些可以自我成長,哪些要靠併購補強。

針對跨國併購最令人頭痛的管理問題,苗豐強認為,做併購的時候,就要依需要、依強項、依市場、依人的特質來規畫將來的管理團隊和商業模式,而不是偏好既有的模式,也不一定都要向台灣總部報告。

另外,苗豐強也分享他海外事業「三分天下」的董事會模式:經營團隊了解實務,股東看的是長期投資利益,獨董看的是短期風險防範,每一方都會有不同角度的考量,三分天下可以調和出好決策。


以下為苗豐強與黃日燦對談的重點紀要:

黃日燦問
聯華神通集團跨越好幾個產業,要談產業轉型,光是你們集團內部就有很多可以相互參照的地方。我希望你能分享一些想法讓別人參考。另外,你的跨國併購經驗豐富,如果可以提出來和大家分享,甚至可以針對以前有些你覺得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提出修正,那對別人的參考價值就更高了。


苗豐強答
過去二、三十年台灣產業領導人其實都滿忙的,忙著在自己的產業裡面找出路,忙著在每個領域裡面思考自己的定位以及如何增加自己的scale和scope。

大家常在談ICT產業的紅海或藍海,其實台灣並沒有排斥紅海,大家說代工紅海產業利潤低,但台灣廠商有能力這樣生存,就代表他們並非沒有競爭力,這也是一種可行的商業模式。

台灣PC產業帶動了很多不同的產業發展,從IC設計、晶圓代工、封測到主機板、面板等,每個產業都有一些中小企業,總體形成一個產業聚落。

產業的趨勢一直在變,當PC的動能轉移到筆電,再轉到平板,甚至後來的穿戴式裝置時,這些供應鏈就會開始思考怎麼去找應對的商機,如何從做大東西到做小東西,如何發展新趨勢的零組件等。在這些轉移過程中,除了垂直整合、分工外,水平也會出現許多支援ICT產業變化的服務業。

當你了解整個商業版圖的變化,就會發現有做不完的事情。光是研究產品的垂直整合、垂直分工,慢慢再加上周邊衍生的服務業,就會產生許多創新機會。所以表面上看起來台灣現在很沈悶,但其實中小企業並沒有閒著,供應鏈愈來愈全球化、服務創新機會也愈來愈多。

小公司可以透過併購增加規模,較有規模後也有助加速強化競爭力,併購不只併事業,有時也是併購人才。你可以從最基本的產品面,畫一個roadmap(產品發展策略圖),就可以知道哪一塊領域可以自我成長,哪些是必須要透過併購補強的。

作者簡介

【作者】黃日燦
台灣大學法學學士、美國西北大學法學碩士及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在紐約、香港及台北執業多年,現為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Jones Day)全球大中華業務主持人暨台北分所主持律師,亦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是全美及全球首屈一指的最大律師事務所之一。

黃律師的執業專長為企業併購、跨國投資、證券金融、公司治理等領域,連續多年被選為世界傑出律師。2009年榮獲《Asian Legal Business》雜誌列為「全亞洲頂尖25位併購律師」之一,是台灣唯一獲選者,2013年更獲頒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金鑫獎之卓越成就獎,有「併購大師」之譽稱。

黃律師經常在報章媒體發表評論及文章,深入淺出,言簡意賅,廣受重視,著有《法律決勝負─企業併購與技術授權》、《黃日燦看併購─台灣企業脫胎換骨的賽局》及《黃日燦看併購II─台灣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06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